时间:2023-08-24 16:49: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15-02
安全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协调各种力量,预防各类事故危害、案件的发生和避免人员非正常伤亡的活动[1]。高等院校是高级知识人才的集聚地,其安全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极其重要。因科研试验的需要,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部分实验室涉及燃烧或爆炸的试验项目,存在危险因素及潜在的职业伤害,危险性较大,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管理好涉危涉爆实验室是做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高校涉危涉爆实验室的特点
1.1 存在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因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涉危涉爆实验室必须使用的原材料。另外,科学研究往往选用不同的原材料进行大量的试验。因此,危险品种类繁多、用量大,如不严加防范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构成安全隐患。2008年6月,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导致该实验室和50米外的另一实验楼严重损毁。经调查,事故原因是在实验室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1.2 科研试验具有危险性与探索性
涉危涉爆试验内容在本质上是一种比较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试验过程中,往往伴随有热能的释放、能量的快速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压缩能、且使该物质、产物及周围的介质产生运动等现象[2]。产生高温、高压、噪声、有毒气体、冲击波、破片等有害因素。试验操作不符合规定、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另外由于科研试验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也给安全防范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3 高校实验室人员较多
高校实验室作为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涉及专业门类广、试验任务多,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还有外单位技术人员,出入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由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实验目的不同、行为不够规范等原因,其危险性具有不可预见性。尤其是以课题组形式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个别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素质较低,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一些潜在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3]。任何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状态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高校涉危涉爆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及原因
2.1 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是常见的事故类型,但在涉危涉爆实验室中更容易发生,这是由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往往自身就含有氧化剂、可燃剂,一旦遇到点火源极易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违规操作,易燃物接触到点火源;设备超负荷运转、通电时间过长或供电线路老化;危险品因静电、雷电、高温、高压等因素自发火。
2.2 爆炸事故
涉危涉爆试验由于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直接原因主要有:试验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存在故障或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静电、雷电、高温、高压等。通常引发爆炸的引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绝热压缩;自燃;电火花;静电火花;辐射线(红外线);光电等[4]。
2.3 中毒事故
大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都具有毒性,试验人员若不加以防护或防护不到位都有可能吸入过多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中毒事故。如在涉危涉爆试验中经常使用的黑索金(RDX)对人体有毒性,RDX对人的毒性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典型、反复的癫痫样发作,症状为头痛、晕眩、恶心。长期吸入微量黑索今粉尘可发生慢性中毒。
3 高校涉危涉爆实验室综合安全治理对策
高校涉危涉爆实验室现场人员多且杂,危险有害因素点多面广,安全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害部门与部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3.1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仅是运作实验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更是防范化解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5]。涉危涉爆实验室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室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3.2 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安全规范管理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规章制度的建设是加强技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6]。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涉危涉爆实验室规范化安全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实验室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涉危涉爆试验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有专人监督确保落实。
3.3 加强教育培训,狠抓安全文化建设
为强化试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举行多样化的活动,宣扬安全文化。南京理工大学汤山科研试验中心坚持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有以安全形势、安全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特性培训;有医疗紧急救护培训活动;有涉危试验现场专项培训,近两年开展上百次的试验前安全教育培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3.4 加大检查力度,狠抓隐患整改治理
要立足于治理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实验室要组织人员对所属建筑设施、试验设备、试验现场开展日常巡查、节假日检查、专项检查等安全检查活动,并将所查隐患分类治理,及时整改,无能力整改的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5 加强危品管理,狠抓涉危试验监管
要严格执行危险品的闭环管理制度,对危险品的流向、储存、使用和销毁进行全程监督。为确保涉危试验的过程安全,应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对试验操作是否符合规定、涉危试验的项目是否合法、药量是否超量、作业人员是否持证操作、危险品使用管理是否合理等进行监督,杜绝违章操作,保证试验安全。
3.6 加强预案演练,狠抓应急能力提升
为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实验室及周边人员能及时将事故通报并进行有效扑救、救援人员能及时到位、迅速稳妥地疏散人员和物资、将危害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的危险源状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4 结语
高校涉危涉爆实验室危险有害因素多,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应加强涉危涉爆实验室的制度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规范危险品及涉危涉爆试验安全管理,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全面提高涉危涉爆实验室安全水平,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萍,王智新.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164.
[2] 许建设,张后福.危险品仓储和运输安全管理―― 以爆炸品为例[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37-41.
[3] 黄炳辉,李勇,卜建.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0-152.
[4] 林大泽.爆炸事故原因调查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90-92.
1.1通过“弃旧图新,与时俱进”减少危化品的使用种类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品的使用种类虽然不是十分庞大,但是增加的速度却十分迅速,这些药品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在本科实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实验的目的仅为了帮助学生强化书本的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使用。例如,各类水质指标的测定是环境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实验。水中溶解氧、酸碱度的测定是其两个常规指标,传统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碘量法和酸碱滴定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检测公司并没有采用此类方法,而是采用溶解氧测定仪和酸碱度测定仪直接测量,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测定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其走上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不相符,同时采用传统的化学测定方法需要大量重金属盐和强酸强碱,难免对实验者本身及环境产生危害。再例如,《环境监测》课程中有空气中苯系物的测定实验,其原理是使学生了解空气中挥发物性的测定以及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实验内容中要用到苯、甲苯和二甲苯,由于甲苯有剧毒,属于公安部门管制药品,因此在实验内容中完全可以取消甲苯的测定项目,这并不影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仪器使用方法的了解。既然学生掌握了苯与二甲苯的测定方法,对于甲苯的测定肯定是会的。增加了甲苯的测定项目不仅增加了危化品管理成本,同时也增加废液的回收处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在该类药品整个管理以及实验课的过程中增加了突发毒性事件的风险。在科研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类似的现象。例如,氮素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很多废水处理课题中几乎都要测定水体中氮素形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传统的国家测定标准一般采用纳氏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纳氏分光光度法中需要添加碘化汞,而汞是目前土壤与水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杀手之一。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新型的测定方法代替。如离子色谱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测定方法,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无需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质添加,完全依靠膜分离技术。同时,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这类物质时能够很好地避免一些其他物质干扰,数据的可靠信远远优于分光光度法。就环境工程而言,在实验目的及原理不改变的原则下,很多实验内容都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这不仅可以减少危险化学品种类的使用,同时,也使学生学到更接近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
1.2通过测定标准的改变减少危化品的使用量危化品使用量的减少,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的减少,可进一步减少实验室及药品库房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有可能大幅度地减少危化品的使用量。例如,环境监测实验过程中有水中油类含量的测定,而其萃取剂是石油醚,极易挥发,属于易燃易爆品。标准的环境监测方法要求采用50mL的比色管定容,然后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一个标准曲线一般需要6支比色管,也就是每名学生需要使用300mL的石油醚,每年该实验需要消耗200瓶的石油醚。如果我们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在不改变实验目的和原理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采用10mL比色管进行该实验。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降低了危化品的采购量和危化废液产生量。再例如,在高校实验室中,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高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容易产生危化品事故。倘若我们使用气体发生装置,则可以完全避免这些气体钢瓶的危害。目前市场上有销售各种气体的发生仪,包括氢气、氧气、氮气、臭氧等,完全能满足大部分仪器的需求。
2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验室安全有序地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前提。学校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符合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该制度应该涵盖危化品进出库管理、使用人员培训、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事故应急预案等。使实验室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危险化学品进出库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所以大部分高校均采用了统一申报,校保卫处、公安局统一备案的采购途径。但是危险化学的事故却常常出现在储存和使用环节。如何实现危化品进出库和使用安全,这是众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各学院应根据危化品的性质将危化品进行分类分级,对于危害性较大的危化品需要采取特殊保管制度,例如“双人双锁”制度等;(2)危化品从库房领出后,要求领用人详细记录领用时间用量等,下次领用前需核对上次领用量和使用量是否匹配;(3)对具有剧毒和巨大危害的危化品,学校实验中心应该不定期抽查,明确领用者的责任;(4)所有危化品领用者和管理者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了解危化品使用注意事项和一般应急处理措施,明确其相关责任,培训合格者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否则不给予危化品领用资格;(5)对危化品废液、存储容器需要及时回收,在下次领用危化品时需要上交废液,并将其纳入是否具有再次领取资格的考察项目;(6)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危化品申请、入库、领用、存量的网络平台,方便查询危化品的流向。只有建立健全详细的危化品监管制度和时刻掌握危化品流向,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化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2.3建立高校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在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各高校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的化学品类型、数量和事故危害程度建立相应的预案等级,同时配有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包括消防灭火设备、事故警铃、烟雾探测器、救生设备。校医务室要根据学校危化品的危害特性和自身救援力量,存储相应救援药品。在预案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根据预案内容及等级,组织保卫、设备、科技、实验室管理、校医务室等部门,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平时要组织演练,使各部门组织迅速、配合默契。当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减少突发事故产生的危害。
3结束语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高校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GUO Jie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mpression, the U.S universities construct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stance, risk management lecture as well as face to face guidance from the experts, to cop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crisis on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Lab management. The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of U.S. universities would give reference the same management area of our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isk; universities; risk management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自主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院校所开展的尖端性研发工作也日益涉入各类高危性的实验和生产活动中。此类活动如不能有效做好风险防范,极可能诱发院校及其周边的环境风险与危机事件,从而危害高校自身及其周围社区的人身、财产安全,并损害高等院校的声誉与公信力。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是应对高校环境风险的有效实践,对该领域展开相关研究将对推进我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实践发展有所借鉴。
1 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的源流
美国众多高校(尤其是那些最优秀的研究性大学)在开展各类教学与科研时往往会使涉入一些高危的实验和生产活动,由于此类活动可能诱发环境风险与危机事件。为此,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展开了环境风险管理活动。事实上,美国高校作为美国科研领域最为活跃的一分子,其在院校环境风险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逐步规范的漫长历程,以实验室安全管理来考察,历史上,美国高校中实验室危险品泄露,实验室爆炸事故,实验室生化污染等事件屡屡发生,从而激发了美国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的迫切需求。此外,科学研究本身的风险性、不可预期性更要求高校必须对实验室及工作场所环境与安全问题持续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环境风险管理经验,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较为成熟的环境管理制度。当前,随着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不断趋向专业化发展,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研究和相关研究机构与专业机构也得以产生。此类机构通过向高校承包相应的管理项目,为高校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专家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为高校提供了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这也同时为不断推进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计划
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的范围涉及到:危险废弃物安全(hazardous materials safety)管理、放射性物质安全(radiation safety)管理、实验室环境安全(laboratory safety)管理、建筑物安全(construction safety)管理、高危性职业场所安全(confined space safety)管理等。①以上工作领域一旦出现纰漏不仅给大学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更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安全。为此,院校风险管理部门多会就此类领域发起相应的环境风险管理计划,一般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为院校中相关领域的职工开展专门性的环境风险管理讲座。多通过聘请校外专业性研究机构中的专家来校做讲座,并就一些棘手问题进行现场交流与指导。第二,向校长办公室申请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专项基金,以便为开展环境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为在以上领域中工作业绩显著的教职员工提供专项奖励;第三,针对一定时期内可能高发的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风险管理计划。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院校内部周边的环境安全。第四,通过发放风险测评表来帮助该领域工作人员自我测评当前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基于此而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②
3 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之所以会成为院校风险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管理对象,除该领域本身所具有的高危性之外,美国严格的法律环境及违法、违规所可能导致的巨额罚款是导致院校风险管理部门关注该领域的根本原因。事实上,美国联邦、州以及各类专业协会为了有效降低该环境风险管理领域的灾害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此类法律规范的内容对院校日常运行的合规性带来巨大压力。因为,假如院校的日常活动只是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即使尚未造成危害性后果,院校依然会被课以巨额罚款。为此,为确保规避以上问题,院校风险管理部门会积极参与到环境风险管理这一领域中,通过专业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与工作介入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滋生。如知道环境安全领域的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有关环境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最新立法信息,制定院校中各类职业场所(实验室、医疗中心、校办工厂、建筑工地等)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程序,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给予进一步完善,并展开相关技术指导;通过发放风险测评表来帮助该领域工作人员自我测评当前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基于此而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为降低环境风险管理领域出现的某一新的风险隐患,及时发起建立的新的环境风险管理计划。总之,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的发展是对美国独特的法律与管理制度环境的有效适应,它从院校层面有效生成了环境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③
美国高校环境风险管理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内良好法律环境的支持,这提示我们今后应不断关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此外,高校内部对环境风险的有效管理则得益于院校风险管理部门对该领域的特别关注与专业指导和一些外部环境风险管理机构的有效介入。这提示我们应关注于对高校内部环境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在这同时积极培育国内高校风险管理专业组织,以便不断推进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系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科研项目:美国高校“实验室与工作场所”环境风险管理研究(12YSHB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郭洁.全面风险管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实践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69-72.
关键词: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高校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医药学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进行检测,药学专业实验室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是学生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是学生和老师频繁使用的地方,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室涉及跨学科领域,同时也就配置大量设备和器材,其中部分器材、设备,以及化学药品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多,所以加强对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对学生和学校安全的负责态度。[2]
(二)医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药学类专业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包括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等。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将来要面向医学类工作岗位,而医学类工作非常强调实践专业的操作能力,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技能,在药学专业中涉及有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样道理,药学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等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材料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因此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安全是实验室的第一原则。
二、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药学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墙上虽然张贴着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很多操作和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让张贴的“安全管理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安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及时整改,管理人员对整改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形式,给实验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实验性器材摆放不够合理、试验性器具操作未能按安全手册进行、清理实验室垃圾时不分类,危化品、易燃易爆品、有等废弃物乱放乱扔等相关问题,都暴露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管理问题。[3]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中设备、器材、原料众多,是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在高校试验中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看重实验过程,但是没有关注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甚至低估试验品的危险性,怀有侥幸心理。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就应该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实验室的财产负责,也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负责。部分老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麻痹大意,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不安全因素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给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存在管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探寻有效的管理规范模式,提升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三)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教育,当危险临近时如何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自以为熟练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越是轻车熟路,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提倡老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安全知识,这是对老师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4]
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一种有效性约束,制定完善的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操作规程和废料处理环节加强管理。实验室操作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设立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层层管制、建立追责制度。对药学实验室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隐患问题要进行限时整改。在实验室明显部位张贴安全标示和安全标语,对于危险性操作和处理方法,要有详细明朗的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制剂的存储、搬运和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可以感受到安全防控的严肃氛围,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掌握和熟悉安全应急措施。[5]基于此,要探索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实验室安全网络平台,让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安全知识、了解安全规范,并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无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药学实验室可以将网络教育纳入实验室教学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让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通过实验室网络安全教育考试,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对于应急性突发事件做到事先预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安全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软件”,那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是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验室内、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保障措施,例如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火灾报警器、消防通道、急救箱、通风设备、安全环保的下水通道、危险废弃品(包括包装盛放的容器)暂存柜、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要在实验室易操作部位且保证没有遮挡物,并在设备上方或侧方有简单明了的操作方法说明。在安全教育平台上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实验室人员初到实验室时要熟悉实验室门窗、通道、楼梯口和安全出口位置及等周围环境特征,了解室内、外安全设备用途和用法,不定期对安全设备实操进行演练,将可能发生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法加强练习。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对科研活动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意义。高校中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高校药学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无论在器材摆放、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清洁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出现疏漏,我们要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工作,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最佳方式,坚持科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海红,沈军波.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7-88.
[2]刘旭明,刘放.国际视野下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与规范[J].药学教育,2018,34(6):68-72.
[关键语] 高校安全;安全观;长效机制
一. 问题的缘起
随着高校办学主体、模式、规模及后勤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变革,高校与社会不断渗透融合,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据教育部2007年统计,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2007年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总人数超过2700万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跃居世界之首。同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比例、校园暴力案件有所提高,校外人员侵入校园实施不法侵害的案件显著增多,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2000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学生极端问题63起,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38所高校,达到历史顶峰。①此外,高校学生违反宿舍安全规定的现象、学生集体中毒现象、暴力事件屡见不鲜。2009年1月6日上海商学院火灾事件中4名花季女生丧命。2006年广州大学城258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学校、国家、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严重威胁。
二. 原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范围涉及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校园治安管理、涉外事务管理等领域。安全事件发生的背后存在着如下深层次原因。
1.观念陈旧,缺乏“大安全观”的理念
大多数学生、领导在调研过程中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没有意识到学校不是象牙塔,也面临一些危机事件;也没有意识到经济过热、过快和持续性增长后面可能存在的危险。一些高校安全的部门仍将学校安全理解传统的治安工作。
2.传统管理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实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管理客体的骤然加大,使得原有校园文化和校园管理的缺失凸显。随着“大学城”、“高校区”相继出现,高校在校人数成倍增长。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高校由封闭性的“象牙塔”转变成开放性的“小社会”,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使高校在管理上难免松散失效;目前众多高校的新建校区多地处偏远郊区,周边治安情况复杂。不同类型的高校集中在一个园区易出现学生同楼不同校、同室不同班等复杂格局,增加了管理的强度。多校区之间联系环节增加,也易导致管理脱节。
3.主体人群特殊且日益多元化,增加管理难度
大学在校生多为20岁左右,在上课、就餐、就寝、课外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上高度的统一,使他们拥有相同的利益需求,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大学生群体普遍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且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于冲动、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敏感、热情高,对新生事物接受快,社会责任感强烈,关注社会事务,但容易冲动,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群体性事件,且往往忽略后果。此外,随着高校招生形式多样化,生源也日渐多元化。校园内既有自费生、函授生、夜大生、进修生、还有国际交换生和留学生;再加上校内流动性比较大的临时工、合同工、建筑工,校园四周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等人流混杂一起,管理难度增加。
4.社会问题折射,高校安全管理内涵及外延有所扩大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国内外各种势力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渗透一直没有停止。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但会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的隐患,也将严重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
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波及校园。家庭成员下岗、医疗保险不健全等社会问题都可能通过家庭传递给学生,为引发危机埋下隐患。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下岗失业浪潮、贫富差距、腐败等社会问题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带来负面影响。
就业、家庭贫困、社交焦虑等原因使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郁闷情绪积累,关键时刻往往下意识地寻求宣泄。另外,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安全教育容易被忽视。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大多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淡薄,易伤害别人利益和被别人伤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
5.缺乏规范的高校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事件预案设计过程侧重于处理突发性事件本身,而缺乏涉及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预案过多地强调对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的约束,而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预案侧重危机出现后的应急处理方案,而缺乏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危机过后的恢复机制。一些应急预案缺乏时代性、地域性,也缺乏对危险关键控制点的全面调查和系统的危害性因素及脆弱性评估,致使应急预案大多雷同、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对策
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已不再局限为防火防盗传统的公共安全范畴,而应包括自然灾害、卫生防疫等多方面内容。因此,高校安全保障机制是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大安全”观的具体表现。公共安全长效机制应着眼于实际操作,使安全管理与校园管理、和谐社会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突破治安领域,形成新的高校公共安全观
目前中国正遭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共生的局面。首先是传统类型的风险,如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等,其次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涌现并加剧失业、贫富分化、生产事故、劳资冲突和刑事犯罪等非传统的社会风险。这些风险已日渐影响到高等学校安全管理,并伴随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而不断增加。
因此在高校安全体制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学校安全的主体是学校,其影响因素与外部紧密联系,具有有限性、可预见性的特点;而非传统安全的主体一般是人以及人组成的群体,其影响因素是与人造风险相衔接的,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包括工作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等。在解决问题时,应强调社会问题间的广泛联系性、强调学校间、区域间、群体间的协作采取双向思维模式,因此这对于高校安全保障的管理者而言,这意味着性质的区分、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变化。 高等学校安全不应局限于社会治安领域,还应向相关的领域拓展,如交通、心理、网络等;并应积极寻求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运用系统的、综合的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平安问题,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平安”。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跨行业跨部门的高等学校安全保障战略框架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管理方面还很薄弱。在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设有专门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目前国内地方政府层面既缺乏专门机构,也未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关系。
实际上,高等学校安全保障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长期运动。需要学校、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以及公民的协作,更重要的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协调。应建立一个旨在整合校园资源,以公私伙伴模式构建的战略联盟。在此框架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各施所长,运用各自资源,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消防、交通、医疗、网络各相关部门可共同成立推进委员会,承担各自的伤害预防及善后处理工作。
3.平危结合,将“平安”理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管理部门应将平安的观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并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等具体行为规范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既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依据和保障。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内保工作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的实施,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实验室及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同时抓紧完善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力,反应快速,准确应对,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落实相应保障措施,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高校公共安全保障不仅需要在战略上加强设计,也需要导入细节管理。群体性挤踏事件一般发生在出入口、狭窄的过道、看台、楼梯等处。如果这些地方宽度骤然缩小,将导致人群在快速的行进中因地形的原因出现意外。
4.注重研究,强调传统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
目前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广泛而深入,由过去的封闭或半封闭转向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人员结构由过去的单一成分转向多种成分。威胁高校安全因素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这要求有关人员一方面需要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了解共有的规律和特点,对高校公共安全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发生机制以及各类安全问题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按形成原因、发生概率、重要性、突发性和影响程度等指标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另一方面需要运用系统学、灾害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模型,分析推导出引起各类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如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并对现有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突发性事件的成因机理模型和安全问题爆发时的各因素临界状态和内在机制。
同时,要借鉴国外高校在安全管理技防的成功经验,加大校园技术防范系统的投入,建立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防火自动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高校安全管理现代化。
5.面向师生、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大学生的主体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成长于中国和平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时期,社会环境稳定、生活条件优越,面对突发事件心理素质严重准备不足。从入学开始,就要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并辅助以各种实地演习,锻炼意志,提高心理素质。目前,高校危机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安排也缺乏系统性,未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政府对危机教育人员、经费的投入不足,困扰着危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我国危机教育还存在以下难点:不同单位和社区,存在着不同的危机问题,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很大程度上国内还存在条块分割、单位各自为政的社会现实,许多相关工作无法介入;如何进行统一协调。
因此有必要逐渐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安全防范教育体系,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安全防范教育过程中各子系统以及各个层次,明确自己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同时各教育机构之间,教育项目之间等关系协调、步骤一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教育对象对危机的理解从朴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性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地、有效地配合或推动危机教育开展,使人从无形到有形都有所改变,以达到减少事故灾祸的发生。
四.结语
高校安全管理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甚至关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拥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在全球化条件下和信息化的世界里,一个局部性的危机就可能演化为全球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的甲型流感等问题都督促我们尽快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安全管理体制。
注释:
①卢文洁.大学生高自杀率,天子骄子为何想不开.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郭爱昕.中美高校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7).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50-02
在我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实验室安全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由于化学实验室中存放着易燃、易爆、易腐蚀、强氧化及剧毒药品等,因此药品的安全管理很重要,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有效管理危险化学品的供应、保存、领用、废弃物处理等,笔者根据10多年的实践经验,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切保实验室的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一、健全制度、优化实验室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我们高中学校的化学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进步,校园教学管理平台不断加强,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做到实验室的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努力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努力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乐于学习和接受较好的管理实践成果,充实自我。具体办法是这样的:①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安全工作制度、岗位工作职责等等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细化,做到由点到面以及由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建设;②做到工作的责任层层落实:如学校与化学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学期签订一份责任书等形式对管理责任进行固化,从而更好地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
二、强化实验过程的管理,加强监督
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师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以及使用一些危险的化学品,为避免或减少在化学实验中的事故发生,确保每一次实验教学都能够顺利地进行。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一定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发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因一时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①对于实验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用多少领多少”制度,特别是剧毒和毒害品更要执行“称量”制度,用后及时回收处理,从而减少对使用者或者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并且还需要明确相关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品质等,随时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材料;危险化学品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物资,自从化学品的购买申请开始就一定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在使用方以及监督方都必须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危险化学品的领用程序;实验室管理人员领用危险化学品之后,一定要求严格落实实验室内部领用备案制度,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②建立各项制度,包括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规则;仪器存放、使用管理制度;药品的存放、使用制度;实验准备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报损制度;仪器药品交接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学生自主实验室开放制度;放射物与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监控和应急处置预案等,明确各项工作操作流程,监督到位,级级落实责任。
三、重点加强剧毒、易制毒及麻药品的监督管理
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剧毒、易制毒和麻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的剧毒、易制毒及麻药品管理岗位责任制、剧毒化学品库保管员职责、剧毒化学品库安全管理规定、剧毒化学品库技防监控室安全管理规定、剧毒化学品库技术防范系统使用管理规定、剧库应急处置流程、剧毒化学品库技防监控室值守人员职责等等。同时,建立涉危化学实验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控,为使学校化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实验室环境。对剧毒药品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及相关制度来使用管理:①一切剧毒药品存放在坚固的专用水泥柜中,外有铁窗、铁门保护。专柜设有双锁,建立两本帐,双人保管(即分管校长,化学实验管理员);②教师因教学需要,需用剧毒药品时,必须先填写“剧毒药品申请单”,写明用途、取用时间、用量、规格等并签名,由分管校长审批同意后方可领取,领取时应有两人在场,两人签名(实验员与主管校长),原始资料妥然保存待查;③除教学实验外,任何人禁止动用剧毒药品;④实验管理员和分管校长必须定期检查、核对(一般每学期一次)。
四、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
加强保管人员的自觉性和提高环境安全度,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需要熟悉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防护措施、法律法规、应急处置措施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常识等的内容。主观重视、客观监督是让实验室管理和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所以,管理培训工作须保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提升实验员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岗位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实验技术、实行岗前培训等,并把此工作当作一项常规性工作长期开展。
综上所述,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一直是我们提高认识和大力加以关注的课题。抓好高中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需要健全制度、优化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加强源头监督,重点加强剧毒、易制毒和麻药品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毋庸置疑,还有很多细节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需根据不同的环境对实验室进行不同的处理。同时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确保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参考文献:
[1]温涛,刘鹏,苏洪,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91-5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刘星何(1975-),女,汉族,陕西乾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管理学学士,从事实验室管理研究
1概述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职业类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类专业,而这类专业是需要加强实际演练和操作实验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实验室投入和管理的[1]。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在社会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低。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均由系部管理,系部各自为政,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意识,管理上松散。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在实验室设备的协调利用上,实验室的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诿,最终导致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实验室主要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场所[2],但有的教师占用实验室的资源给学生上理论课,导致学生不能按计划进行实验。实验室也只有在学生上实验课时使用,造成实验室的利用率低下。
2.2实验室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大部分职业院校重理论而轻实验,在人才引进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忽略实验室的人才建设。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很薄弱,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学位普遍偏低,研究生学历占有的比重较少。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师的再培训,忽略实验员培训,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管理水平很难再提高[3]。
2.3实验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室无法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无法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无法购置正常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及易损耗品[4]。
2.4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漏洞,存在安全隐患。每个高职院校实验室基本都张贴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安全规定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些计算机实验室电源线乱拉、插座严重负载;尤其是一些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使用问题更为突出。还有部分高危易挥发药品,使用也太不规范[2]。
3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研究
3.1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实验室功能。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学科发展,统筹考虑长期建设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将实验室分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以科学实验研究为主的科研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平台、实训基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将实训中心进行调整、优化和整合,改变设置小而全、分而散的状况,避免重复建设的弊端[2]。推进实验室中心化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上设立实验中心,实验人员和实施经费相对独立,统一管理系部实验中心。涉及2个以上专业使用的实验室均成立中心,由学校或系部统一管理。
3.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才有可能使实验室有效的运行。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的实验室管理条例,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易毒物品的登记和使用制度等,并公布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全院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实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重中之重的任务,应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卡片,做到有物有帐[3]。实验耗材要按照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耗材的浪费。化工实验所需化学药品和试剂种类相对较多,若各个实验员单独管理,则工作较为繁琐,建议学院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
3.3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充分重视实验室人员在教书育人、设备维修、管理协调、资源配置、科技攻关和对外开放服务等方面起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实验系列的高学历人才或相关专家做实验带头人;给优秀实验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邀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辅导和各种培训,以开阔其知识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考评及进出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管理队伍。
3.4增加实验室运行经费。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校需要持续投入实验所需的材料经费、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费用和实验管理经费等。为确保实验室有序、高效运行,高职学校应制定规范的实验室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及绩效评估制度,按需提供足量的运行经费。在每学期末,各实验室要做好本学期实验室运行经费的审核与汇总,做好下学期实验课开课计划、预期实验室开放情况计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运行经费的预算,报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并在下学期实报实销。
3.5进一步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有毒有害的药品要重点强调,并给予安全警示标识,随时培养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实行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责任制。危险废弃物应统一安排、妥善处理,严防污染。实验室的仪器要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教师要首先按照规程操作,对于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或事要进行相关处理。在每天下班之前实验员要再一次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是否漏关,确保实验室一定安全[1]。结束语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受到建设资金、运行经费、管理者和生源质量等诸方面的影响,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只有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实验室成功的管理案例,才能跟上时代更新的步伐。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加强实验室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其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构建创新性与开放性实验平台,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高职院校向综合型大学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曦.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2:67-68+94.
[2]张彦.提高高校实验教育管理水平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实验室管理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43-144.
[3]李以明.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