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篇(1)

一、加快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落实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各行业都加快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及改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国家也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全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加快推进的要求,而且开始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落实。在当前国家信息化战略建设中,会计信息化作为其重要环节,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总体布置以及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和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更需要加快会计与先进社会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更好的挖掘出会计的信息功能,使会计管理职能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出来,实现会计信息的决策目标,在经济社会中提升会计的重要地位。

(二)有利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改善

通过全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可以确保会计信息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成和披露,实现会计信息交换和利用的科学化和集成化,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信息的多元化和科学化,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及监测水平,同时更有利于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部署和预见性都具有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更加有利于实现财政会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达到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管理的目标,有好地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体系的构建

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为法规制度、确保会计准则和内控标准的有效实施,改进和完善信息化的监管方式,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而且会计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大会计管理体系具有承上接下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推进全方位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顺应形势,更好的抓住机遇,从而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更好的健全会计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和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更好的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度和协调

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和法律规定,引进国际化人才,通过借鉴先进国际经验和做法,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研究体系建设,从而不断的总结经验,储备人才,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这样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跟上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能够变为主动,并对其施加影响,从而将我国自己的某些规则上升为国际认可的通用规则,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对国家经济、根本利益和发展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同时借鉴先进国家的成果推动会计信息化的自主创新,树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会计信息化品牌,强化对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实现会计行业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更有效维护。

二、新时期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就当前来看,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必须改革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建设,所以需要加快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建设,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方面加快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大方向指引下,首先让政府牵头来规划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主导和指导工作,让社会企业单位主动的加入进来,探索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行,更好地建立健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而且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会计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及时整合资源,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以ERP为代表的全面资源管理活动转化的进程。

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需要更好的对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完善,在新形势下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性工程即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同时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和实施,也是当前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得以进一步推进的重点,目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上,虽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是应该深刻认识到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还需要进一步对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诸多接口和标准进行完善和改进,加快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三)整合内部消息资源,推进会计信息化改革国际化的进程

企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加快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进程,从而逐步实现会计会计准则制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化建设,使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企事业单位业务有效衔接,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改革的进程。另外还要深化会计信息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篇(2)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技术去适应传统会计模式,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第二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第三阶段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去重构传统会计模式,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未来在云计算、大数据背景下,单位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将财务主体、单位内部主体、单位外的各相关主体紧密链接起来,解决会计信息“孤岛”现象;通过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实现会计基础业务自动化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报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通过数据集成分析和价值挖掘,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进一步强化了财务部门的信息分析、预测等创造性职能,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绩效导向、精细化、持续创新、风险管理、自主理财等理念将广泛应用到财务管理实践中;通过信息系统远程化、智能化、实时化的查询和处理功能,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获得所需的软件应用和数据存储,能有效节约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本。

2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

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措施,勾勒了未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美好蓝图。2011年9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作为实现会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技术、人才等各个领域,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社会效用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2.1加强信息化法规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已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政府需要从全局角度,科学谋划会计信息化发展大计,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会计信息标准、网络安全等方面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建设,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政府应统一规划,积极引导、加大对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传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全面、快速、安全的推进会计信息化奠定基础。

2.2构建不同层级的会计信息系统平台

2011年,财政部在《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目标,即“逐步构建以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统一相关会计信息平台,以详细标记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促进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向社会公众提供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报告数据,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整合各类会计信息资源,构建“标准统一、按需服务”的会计信息平台离不开可扩展报告语言和会计信息化软件。2.2.1建设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可扩展报告语言。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保证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化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标准化工作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可扩展报告语言可实现会计数据的自动归集、整理、比较,减少信息使用成本,提高信息质量,提高财务信息网络服务效率,方便信息使用者进行数据查询,为信息的分析和再利用提供支持。单位利用可扩展报告语言,可逐步整合财务、业务及管理等各类数据资源,完善单位基础数据建设,为建立不同层级高效、统一的数据平台奠定基础。2010年,财政部归口管理的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由国标委正式,为XBRL在我国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财政、会计、审计工作的诸多接口和标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显得迫切而必要。2.2.2完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与服务。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优秀的会计信息化工具软件,其功能与服务能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因此应明确有关市场主体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积极引导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坚、不断发展创新的优秀软件,为实现新形势下的会计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证;应加强云计算软件快速开发的能力,积极发展私有云服务,满足单位个性化业务需求;应加强在线定制服务能力的开发研究,使单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变化随时调整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与服务。

2.3加强云计算运用下的风险管理

2.3.1规范云计算服务的基本标准,合理选择云计算服务商。国家应从战略方面提升和规范云计算的服务标准;在选择云计算服务商时,应对服务商的规模、服务水平、价格和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应关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可定制性、可扩展性及技术支持;应开展风险管控活动,严格审视服务商如何遵循风险管理规定,如何通过整体框架来评估和管理因云计算而引发的风险。2.3.2加强云存储的安全防控。云计算服务商要为云计算建立多层、严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首先云计算财务平台应对信息操作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及权限的组合;其次需要充分结合密钥管理、数据库安全性、域安全性等技术,对单位存放于云中的数据进行高度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第三利用虚拟机进行防护,构建虚拟化安全网关,保证网络传输时系统的应用和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

2.4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

篇(3)

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对行政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为此,晋城市政府始终把以信息化作为手段,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专业的服务作为信息时代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府上网办公作为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全过程,实现政府运行、管理、服务和监督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统一管理机构

由于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导致政府信息化政出多门、重复建设、信息难于共享。为克服这一弊端,晋城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于1999年成立了信息化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协调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2002年又将领导和下设办公室变为常设机构,即“晋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从组织机构上充分保证了当地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二、统一发展规划

早在1997年,晋城市就提出了统一建设全市政务信息网、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部署。2004年完成了晋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数字晋城。规划从晋城市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角度入手,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保证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有规可依。

三、统一网络建设

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面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网络、分级建设”的原则,审慎决策、稳步推进,充分保证了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市建设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城域网,所有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乡镇的电子政务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并统一安全机制和管理。电子政务顶层网络平台由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政务门户网站三部分组成。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关规定,不得重复建设。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上,还建立了市、县、乡党政机关统一的VoIP电话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大节省了机关之间的通信费用。

四、统一政务资源管理

在晋城市48个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调查,涉及近10 00项业务,1.1万多项指标。经过梳理,整理出目录指标4 000多项,交换指标1 100项。通过业务梳理,搞清了政府对外办理事项的数量、业务类别、申办条件、内部业务流程、部门协同关系,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相互联系。通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对全市政务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五、统一项目审核

制定并通过市政府了《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晋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重大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有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审核。对重大工程,信息办还依据其管理职能,进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价,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六、统一信息化建设基金和信息化应急基金的管理使用

为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稳定运行,晋城市创立了信息化建设基金和信息化应急基金。建设基金的设立保证了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应急基金的设立,缩短了重大设备故障造成的网络中断时间,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统一管理和考核各单位信息主管

为了加强政府信息化工作管理,市直各部门都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主管,具体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工作,业务上受市信息办统一协调指导。信息主管参加市信息办组织的年度计划、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等相关会议;工作上负责起草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方案;签署本单位需申请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和需购买的信息设备等技术方案的审核意见;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实施等各项工作。信息主管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市组织、人事、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计入个人档案,与加薪、晋职相联系。

八、统一软件研发

从“节约投资成本,提高应用效率”出发,市信息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软件研发队伍,坚持政务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这样开发的软件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做到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免费在全市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晋城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有法律法规查询系统、网上采购系统、人大议案管理系统等软件在网上应用取得成功。

九、统一门户网站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信息资源

一、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意义

在当下,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见到信息化的“身影”,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主要涵盖科教、市场与资源等方面,其中资源方面的信息化能够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提升生产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推动我国农业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更具科学化;二是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各种农业知识能够迅速传播,农民的生产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三是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不当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在采集方面受多方面的局限,采集点非常少,所采集的信息在真实性与权威性方面都得不到保障,致使信息的有效性不高。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涵盖国外农业信息,这使得国内农业信息难以与国外农业信息有效结合,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农业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其在普及农业技术与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然而信息化只有形成一定规模后才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只有当其达到产业化才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从全球各国来看,一国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之间存在着莫大的关系。政府部门应明确其在农业信息管理建设中的角色,提升其市场服务意识,只有这样其才能够科学地预估农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农业信息化管理来引导农业产业与农业市场对接。农业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队伍建设不够

在我国各行各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也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只有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情况才能够符合农业市场的发展需求,农业生产活动才能够更具科学性与效益性。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为非专业人士,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另外,农业信息化的受益人为农民,而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议

1.建立相关的服务系统

相关部门应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业信息资源展开全面贵哈,构建起综合的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农村信息市场服务系统及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具体工作包括如下方面:一是要制定出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二是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并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信息的采集渠道应进一步扩大与完善;三是加强国际农业信息的收集工作,应运用国际化的数据资料来验证信息的准确程度。只有这样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够全面覆盖,才能够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

2.落实好建设信息化工作

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更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其才能够制定多项措施全面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针对该方面的实际需求,应注重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的高素质人才,集体、企业与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必须依赖一定的设施,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

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的从业人员多是非专业人士,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有所欠缺。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采集与等相对简单的工作,农业信息得不到深度开发,很多农业信息资源被浪费。农业科研管理水平和管理者有着很大关系,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熟练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才能够提升管理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提升自我水平,以适应工作转变的需要。有关部门应组织各项培训工作,不仅要对管理人员展开专项培训工作,提升的工作水平,还应该积极指导农民掌握各种信息使用方法,只有这样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够取得实效。

5.完善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以往,由于农业生产与农业市场没有有效对接,农产品滞销的情况非常常见,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针对此,应从农业服务体系方面入手,使得农民能够熟悉农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创收,提升农民的收入。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1】在继续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致力于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向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稳步推进。

【2】构建科学完整的内控体系,积极推动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强化预算和资金风险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促进和稳妥解决原有双轨管理体制下遗留的突出财务问题。

【4】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对往来款项清理,加大财务规范化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网络化信息工程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实施。继续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训。

【6】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对重大投资和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评审,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围绕上述目标,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

培训一批既懂会计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推进高级会计人才和会计领军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实训和职业道德、专业品质培养,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做到同步提升

二、对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实际调研,科学而有严格执行年部门预算,提出年财务收支执行计划。

三、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理顺投资关系,促进经济实体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局管理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根据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

五、强化内审职责,担当全局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

1.会计信息化

为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财政部于2009年4月12日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的说明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范围十分广泛,其中重点有:(1)推动国民经济;(2)推动社会信息化;(3)推行电子政务;(4)完善基础设施;(5)提高国民信息应用能力等。在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这对提高我国会计工作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能够及时、高效、主动的采集和处理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高度共享;以及能够使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领域。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关键在于标准体系。标准是一种可以识别的、用于比较的,从而能判断其他食物是否正确的单位。进入21世纪以来,标准成为经济链条中关乎企业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一节,那么作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核心的信息技术从而也要要求标准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会计也越发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想要使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运用,那么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创建就势在必行了。

2011年,著名的杨周南教授发表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归纳成8个部分。(1)会计信息表达形式的标准;(2)会计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3)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标准;(4)会计软件的合法合规性测标准;(5)中间过渡和终极输出标准;(6)会计信息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控制标准;(7)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估标准;(8)会计信息分类和传送的标准。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会计信息化标准起步比较晚

2009年4月12日国家财政部才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个指导意见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有重要的作用。这篇意见中“清晰的指出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会计信息化的任务以及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绘制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蓝图,确定了十分有必要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在2011年12月23日,我国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但是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相较于其他国家确实属于起步非常晚。

2.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系统认识

很多会计信息化专家分析和研究了“会计电算化”,因为我国一个很重要的国策就是“信息化”,把“会计电算化”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也可以称为“会计信息化”。虽然有一些课本和论文中也提到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但是却未能从根本上解释会计电算化对人们的影响,人们也还是没能完全形成对会计信息化的系统认识。

3.目标不明,未能形成科学全面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现阶段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内容不全面,目标不明确,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做指导,会计信息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会计师事务所有自己的审计导向型技术标准;证券交易所基于信息监督者的角度执行自己的技术标准。所以制定普遍适应全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制定全面科学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有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流转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它可以为不同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提供便利。

三、缓解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现状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要想实现全面的会计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会计信息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于会计目标,给全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精准可靠的会计信息,这就意味着会计信息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内容真实;(2)资料可靠;(3)数字准确等。这样的会计信息才能帮助需求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我们也需要做到以下两条:(1)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化理念,(2)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2.培养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会计信息化基础和前提。会计信息化对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熟练地使用和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因此尽快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势在必行。

3.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均衡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技术运用的不均衡。从区域上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行业方面来说,通讯、金融等行业的运用较快,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企业,国有制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民营企业。

面对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我们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及时沟通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尽量缩小差距,尽早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均衡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周南,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4,(6).

篇(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构

中国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08-0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北京服装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建设艺工融合、特色鲜明、知名大学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软件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为此,从2007年开始,学校开始了以“数字化校园项目”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标志着我校进入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四个层次,形成数字校园的整体框架。本文将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结构、管理模式进行讨论,为其他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从空间、时间、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等层次拓展传统校园,为学习者构建具有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教室;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体现学习型社会的特质;教育信息化可以服务全社会,通过网络课程开放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体现教育全民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学内容扩展到整个Internet空间,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以人为本。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对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业务活动进行计算机化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实现与高校业务关联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综合信息门户、业务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权限控制系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表现形式;最终目的是把学校建成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数字大学。

我校根据建设综合性、有特色、中国一流、国际著名服装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这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建设内容的、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

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是指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信息网络,使学院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共享和服务,实现工作流、信息流的整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学院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国内学者将数字校园概括为数字化教学(E-learning)、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数字化管理(E-management)、数字化服务(E-service)和数字化生活(E-living),即5E架构。但从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角度,教育信息化的结构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这四个层次涵盖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按此架构建设保证了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整体性。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点,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按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四个层次形成了学校数字校园的整体框架。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和生活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据整合与综合信息门户,服装知识库、服装与艺术设计作品虚拟展示系统,面向服装领域的搜索引擎等内容建设,形成特色。

按照上面的分析,我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基础设施层是由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和系统平台软件等构成;业务管理层是指运行在基础设施层之上的数字化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校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网上教学、资源库管理等等;数据整合层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保证各种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信息服务层通过综合信息门户实现业务数据的综合服务,是面向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主题数据所形成的数据库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坚持“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原则。通过对原有业务系统分析、评估,在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业务高度整合、信息高度集成的思路,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框架,为业务系统提供明确的接口规范与服务规则,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基于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标准与环境、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平台和统一管理的思路,建设满足实际需求的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和特色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共享,实现部门间、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术创新、部门协同和管理决策提供系统支撑平台。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基于网络,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生活和娱乐于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