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篇(1)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1.前言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动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慢慢的改变。创新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这种创新教学不仅符合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而且也使得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本文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提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现阶段小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改善。如今的小学生也与以前的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年龄上的变化,现阶段的小学生年龄普遍幼小化。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家庭,由于夫妻双方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来照顾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就很早的就把孩子送进了学校;而还有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希望孩子能够早点上大学,于是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其次是活跃化。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父母对他们过分的溺爱,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好动的性格,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比较爱打闹,在课堂上面也善于发言。现阶段,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比较重视,在他们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早早地教会了孩子一些知识,有的孩子甚至提前学习了高年级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这些孩子的成绩都比较好。而有的家庭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很少有时间来照顾孩子的学习。这样,孩子们只能依靠学校教师的传授来学习知识。因为他们一直都是散漫的性子,天性贪玩,所以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好好的学习,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比较差,从而就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3.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3.1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意识到的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的问题时内心产生的状态。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易变性、推测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要根据特点来进行有针对的培养。

(1)夯实基础,构建良好的认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可以为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一定的保证。对小学生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让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好。

(2)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学生了解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想让小学生学会做某些事,首要就是让他们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因此,教师就必须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意义,让他们意识到提出问题的严重性。

(3)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意义就是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并在该过程中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以此引导学生找寻知识的源头,学习数学思想,从而使他们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目标,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高问题意识。

(4)加强思维训练。要想让小学生学会如何问问题,就要让学生掌握问问题的技巧,以改变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问题的习惯。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传授学生追问、反问、对比不同题和联想同类题等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加强小学生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并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开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那些方法更创新?”,“谁想到了什么?”“不用举手就可以说”等。课堂上,学生们争论的面红耳赤,教师这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要有多种想法、看法”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 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因素,也是培养求知欲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跃,对学习的反映也就更加清晰,此时,学习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小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1)课前摸底。进行课前摸底,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中答疑。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反馈,及时获得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况,有些学生在遇到不懂或者提出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时,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热情的回答学生的问题,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课后总结。在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小学生们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就可以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可以在在黑板上写了一个l,问学生:“认识吗?”同学们:“认识,是l。”当学生认识到1的概念后,教师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l/4,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来读写一下?各部分的名称怎么说?l/4的意义是什么?”为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3,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自动手,将2/3所表达的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

3.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在学生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自己动手操作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把学习的过程变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例如,在对分数的学习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并把纸折成形状相同的四块,让同学们自己想折纸的办法。这时学生很快就会想出一种折法。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想其他的折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这样他们慢慢的思考、尝试和探索,很快就会得出多种不同的折法。

4.结束语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很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创设创新情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创新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的攀升,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霍丛德.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2]秦建国.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举隅[J].大观周刊,2011(46)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此分享一下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悟。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学习数学需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更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相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计算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去,具体地感知数学的应用场景,强化学生的应用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知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生成知识,锻炼能力,一切知识都是从现实生产生活中抽象总结而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必须把相关的知识重新还原,才能让学生感知更加真切。从学习知识的目的来看,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生活化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利用和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数学。

例如,学习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有关教学内容以后,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模具,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知识,然后组织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具体实物,并自制量角器,动手操作尝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不少三角形的实物,还有不少学生自己利用生活的实物自己制作三角形,并用自己制作的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且选择的实物丰富多彩,自制的量角器的误差也较小,学生热情很高,相互配合,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二、选用生活化实例,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需要更好地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优化教学内容,活用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并根据情况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好地结合学生生活,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应用数学。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是统一编写的,很多的数学事例不一定合乎当地的学生生活实际,教师需要灵活应用,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及时补充各种生活例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一个平底锅可以一次煎两个饼,每个煎饼正反两面各需一分钟,做成一个熟煎饼需要2分钟,以此来推算如果要做三个煎饼共需要多少时间?如何用最快的时间做好这三个煎饼?很多学生喜欢吃煎饼,自己的母亲也经常给自己摊煎饼,他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简单计算就说出4分钟。然后再组织学生探讨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学生展开讨论,很快他们设计出了一个最佳方案,只需要3分钟。用一分钟时间同时煎两个煎饼,然后取出一个煎饼,将另一个煎饼翻过来再煎一分钟,同时放入第三个煎饼;一分钟后,一个煎饼已经做熟了,剩下两个煎饼只煎了一面,把刚才取出的煎饼放入,再用一分钟就能做好另外两个,这样,三个煎饼只需3三分钟就能做好了。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兴趣很高,不但学习了数学知识,并且把数学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例来引入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二天,我特意问了一下学生,今天在家吃的什么饭呀,很多学生异口同声说:“煎饼!按照数学课上的设计让妈妈做的。”

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果小学生学习数学仅仅让他们应付考试,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让数学教学失去应用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感知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比如,学习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出生到现在共多少天,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现在离父母过生日还有多少天,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之,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让数学和生活走得更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莆田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幼儿的计数能力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幼儿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前数学概念的启蒙.基于此,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影响我国幼儿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幼儿数学教学的后继研究.

关键词 :计数;教学策略;幼儿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04-02

1 引言

所谓计数,也被称为数数,“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意义对应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数词和要数的单位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1]幼儿的计数能力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幼儿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前数学知识的启蒙.目前国内对教学策略的概念并无统一的界定:黄甫全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以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的方式.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情景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黄高庆、申继亮等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施良方等认为,教学策略包括了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策略四部分.还有李晓文、邵瑞珍等分别对教学策略作过不同的阐述.

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了教师教的策略、学生学的策略、互动式教学策略.狭义上,仅指教师教的策略.同时,二者在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上,都突出了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程序性、综合性等特质.因而,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幼儿的计数教学策略定义为:幼儿计数教学策略是由计数教学的准备策略、计数教学的主要行为策略、辅助行为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四部分共同构成的,是教师为了保证幼儿计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内容、方法、呈现步骤等进行相应的选择、安排,并综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计数教学的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方式.随着国内对计数教学研究的逐步重视,本研究试对近年计数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幼儿数学教学的后继研究.

2 影响幼儿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现状

2.1 幼儿计数教学策略的选择类型研究

计数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国内对计数教学策略类型的专门研究较少,主要是通过研究幼儿整体概念上的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而提及计数教学策略.故此处主要对幼儿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综述.

首先,从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中的地位上看,多数研究都从属于两大类型:教师讲授型的教学策略和自主发现探究型的教学策略,而后者是研究的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更为人们所提倡,即探究性的教学策略.王小辉[2]认为,探究性教学策略是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一策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建平台,自主探究;总结、交流;促进知识迁移.陈悦等[3]从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出发,认为在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应以鼓励为主,适宜有效,同时评价形式应多元化,帮助幼儿达到探究的目的,从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以上研究可知,探究性教学策略在幼儿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包括对探究性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的研究,也涉及对其评价策略的研究.

除了对探究性教学策略等主要的教学策略研究外,还有研究者对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研究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策略,对幼儿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倡导通过多媒体等设备,使幼儿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如张勇强等[4]探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可以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课件来进行教学,从而能够使幼儿学习数学中的数运算、几何知识等的学习.因而,幼儿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可以考虑信息技术的因素.

2.2 幼儿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教师教的策略

教师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教师教的策略,直接影响幼儿计数教学的质量.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教师专业能力等教师的个人素质,影响着教师教的策略的应用,进而影响了幼儿计数教学活动的质量.

首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成分,也是影响教师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刘云艳等[5]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幼儿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的现状,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更为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能及时评价活动中的问题,然而却不能较好的根据反馈实行再教学.在目前的幼儿计数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集体式的教学,因而,教师的监控能力影响教学的质量.

其次,教师效能感影响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郑荣双等[6]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教师效能感的状况和影响.研究认为,教龄影响幼儿教师的效能感,进而影响了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教龄短的幼儿教师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无法提出有效的方法,而在数学教学中,则意味着教师无法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教学策略,因而教师的效能感,也影响幼儿计数教学的质量.

再次,教师的专业素质,如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观察、评价、反馈能力等,也影响幼儿计数教学质量.李娟等[7]采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法,研究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途径,结果发现,教师主要通过“看”来了解的,即所谓的“观察”,包括了“看孩子能不能完成操作”“看孩子的即时反馈”“看孩子操作时的思路是否清晰”“看孩子是否理解操作活动的情景”,然而,教师在看的过程中,出现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情况.周欣等[8]采用个案分析法,考察了教师对幼儿数数(也称为计数)行为评价策略,结果发现,教师对幼儿数数技能的评价缺少针对性,倾向于从途径和方法上,泛泛而谈,缺乏对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特点深剖的能力,难以根据幼儿数概念的形成所需要的帮助来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并且存在数学教学策略应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都表明,良好的观察、评价、反馈能力是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重要素质.

2.2.2 学生学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学习策略的研究.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对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如陈英等[9]采用测试法,对幼儿的元认知知识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元认知知识作为个体所获得的世界知识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大致分为关于人、任务和策略的知识三个范畴.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元认知知识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元认知知识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且更倾向于使用内部策略.这一研究证明了元认知知识对儿童计数学习策略应用的影响,即元认知知识水平越低的幼儿,在选择计数学习策略时,更倾向于使用外部的策略,如实物数数等,而反之,元认知知识水平较高的幼儿,则倾向于使用内部的非言语策略,如心算等.

魏勇刚等[10]也分析了幼儿数学认知障碍的执行功能,从反面探讨了影响幼儿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显然也包括对幼儿学的策略的影响.就目前幼儿计数学的策略研究分析,多集中于根据幼儿的计数发展的年龄特征,分析某一阶段幼儿的计数能力,从而分析幼儿计数活动的学习策略,如张丽[11]认为,幼儿计数具有活动内容掌握的顺序性、动作水平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其中活动内容掌握的顺序性,跟已有研究相似,都认为幼儿计数都是要经历口头说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并能按数取物;幼儿计数动作发展的阶段性是经历了从借助外部动作到外部言语直至内部言语的过程,是从低级的外显行为到高级的心智活动的一种过程.因而,学习策略的选择也从操作性的外部策略,慢慢地转向内隐性的内部策略.

除了关注幼儿智力因素对幼儿计数教学活动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者也注意到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幼儿计数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主张幼儿数学活动中应重在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突出幼儿的数学情感和探究兴趣的培养,突出非智力因素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对幼儿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3 研究评析

选择恰当的幼儿计数教学策略,是幼儿数学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综上所述,从研究范式和方法上看,多数研究倾向于遵循质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范式,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对影响幼儿计数教学策略的选择因素进行研究,科学性较高;从研究内容上看,多数研究涉及了探究式教学策略、计算机辅助教学策略等计数教学策略类型,探讨了教师教的策略、幼儿学的策略对计数教学策略的影响,内容较为丰富.

然而,已有的研究也存在明显不足.首先,从研究对象上看,由于被试选择地区的不同(量化研究中,被试多来自城市),加上幼儿的年龄、能力、兴趣以及数学经验的差异,研究效度值得商榷;从研究内容上看,倾向于基于数学教育的整体视角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类型,鲜有对具体的计数教学策略的选择类型进行研究,导致幼儿计数教学方法的公式化.同时,在分析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时,也倾向于如研究教师的个人素质对自身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情况,而未专门论述其对幼儿数学或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等.尽管计数教学属于数学教学的一部分,但是计数教学理应有自身的特质,现有的数学整体观下教学策略研究对于幼儿计数教学而言无论在适切性抑或可操作性均存欠缺.

基于此,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应增加对专门的、具体的幼儿计数教学策略的研究.加强教师其他方面的素质,如个人风格等因素对幼儿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从而促进幼儿计数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幼儿计数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6.

〔2〕王小辉.幼儿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

〔3〕陈悦,鲁秀玲.浅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0(1).

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互动教学 教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内涵分析

互动属于常见词,通常所说的互动,可以分为广义互动和狭义互动两类。狭义互动主要是指人类之间进行的不同形式交往,也可以称之为不同形式下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换。广义互动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主要是以学校为专职的教育场所,在专职教育人才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知识传递与反馈。某种角度上讲,教育也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活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协同、合作和影响,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固有的经验(自我概念)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方式。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从某种角度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实施,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便是课堂教学,国家进行高中数学课改,则是对基础中学的数学课改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基层高中的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教育界对教学的认识,更加倾向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倾向于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种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与内涵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匀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指向了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主智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侧重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且将教与学分裂开来看,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实质上,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均是教学的主体,互动与交往昭示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内涵,显示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简单累加,而是将教师与学生真正融为一体。

二、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基础与重点。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首要因素是教师,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平、平等、真挚等情感。只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互动,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与体现等方法。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连接高中数学教学的纽带,是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利用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增加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2.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和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在一个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这个建构活动,总是受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并体现建构的社会性质。当前很多教育界专家均认为,教育的有序展开,不能从学生的硬性概念着手,应注意教学情境的配合,毕竟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拘束于现有的知识、书本、公式等,而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在高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现实状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培养其知识体系与结构的建构。

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互动教学设计。

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的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把高中数学教材与现实的数学建模结合起来,让所进行的数学建模接地气,与日常生活有关。这种结合可以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向“源”的方向展开,即教师应特别注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一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与学生现实所学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三、结语

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是新课标提出后,在高中课改过程中大力倡导的教学形式之一,对于丰富现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均具有一定意义,为更好地分析与探讨高中阶段互动教学的有序开展。本文重点分析了互动教学的内涵,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策略;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互动教学设计等教学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丰富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凌飚.提倡“互动一发生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教育教学活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观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素质教育成为当代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外界环境下,初中数学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是大势所趋。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面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负担较重的现状,笔者选择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初中数学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1.1应试思想影响较大

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初中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中考,能够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才是学生最大的任务。受到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学活动过于传统与死板。[1]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将数学知识的传递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机械记忆与重复使用。在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1.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初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学生,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许多学生看来,数学是所有的学习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学校的硬件设计以及学校的数学教学师资力量等,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产生影响。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自然无法正确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无法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活跃以及学生思维的调动具有不利影响。

1.3教学评价方式老旧

教学评价的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对教学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2]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代数学教师扩大数学的应用性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许多学校还是利用成绩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只看重最后的得分,不考虑学生的付出。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具有打击性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落实,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2.1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突破,不得利用学生的考虑成绩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度,利用合适的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初中数学课堂内容大多以专题版块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可以从课本的框架入手,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加强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3]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以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2.2加强数学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创新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明显的好奇心,利用创新型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是新教育形势对于教育者的工作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加强学生的共同进步十分重要。[4]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主。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出发,加大启发式教学力度,利用分层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来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自主选择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在这样的真实的课堂模拟下,学生一下找到学习动力,体会教师教学的滋味。这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转变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者的新要求。希望初中数学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晁旭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29)

[2] 李叶梅.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

篇(6)

重点把握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使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传统上采取的教师直接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在以“教师为主”,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和跟从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和创新思想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对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和实践进行探究,能了解到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优势,从而在实际的运用中能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育服务。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例子并留下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将原理和结论结合,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探索问题,并掌握和解决问题,敏锐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特点1.动手操作性强小学数学中,探究式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并帮助小学生加强数学规律以及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趣味性强探究式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把带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思维逻辑的数学问题设置成不同的情境,然后让小学生能够从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3.交互性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且还能取长补短,将每一位学生的有点充分的发挥出来。探究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能力,并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学的质量。4.创新性强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大多数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的答案。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技能及其解决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三、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中,第一,是进行恰当数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二,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第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技巧和方法的提高和巩固,且注重学习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第四,知识的回顾,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和态度的提升反思。学生在探究式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提升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2.注重学生的应材施教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为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参与、合作提供了条件,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交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特点学习和吸收知识。避免了因教师不能满足每个学生教学需求不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要远远多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好。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更加能够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需求。3.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在探究式数学教学策略中,四个环节的设定,更加适应现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及新教育思想需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交流,转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教师也不再进行独自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学习交流的生态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位置,变成辅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数学课堂中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讲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而是提供给学生相关学习材料,包括两个同样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硬纸片、剪刀、直尺等,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研究,学生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产生强烈学习的愉悦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想法。4.提高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在探究式数学教学策略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分数的学习中,提供给学生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折l/4,问几种折法。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兴致非常高,老师同时进行学生创新学习的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索、实践尝试、互动启发,更多的方法被探索出来。因此,探究式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改变学生思维和知识结构,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快速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进行探究式数学教学可以提出具有现实和探索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佳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几点实践[J].时代教育,2010,10(2):206-207.

[2]林贤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10,10(8):31-32.

[3]李中海.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2,10(6):22-23.

篇(7)

关键词:认知风格;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1.认知风格的基本概念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成长中逐渐产生并且不断趋于稳定的对事物认知的能力,教学中的认知风格主要是教师在教授同一知识点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及认知结构的差异,反映出的不同学生对知识点不同程度的吸收。学习者在认知方面表现出的独特特征以及功能,通常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所反映出的认知风格主要具有两种特征:第一,独特性,个体的思维差异以及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使个体认识独一无二;第二,稳定性,学生的认知风格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种风格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外力或者其他原因而改变。

2.中职学生认知风格特性

中职学生和其他同年龄段学生相同,其认知风格在外向型上具有突出的特性,对小组合作学习比较认同,在认识风格中对于知识的感知更倾向于听觉型及动手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种特性设置课堂教学,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递。

中职学生在认知风格上还倾向于刺激性较强、非常规的事物,对图片以及视频更加敏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风格改革现有的文字授课模式,结合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3.构建认知风格与数学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1)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传统的中职数学教育仍以知识点灌输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显然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中职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代入到由教师设立的知识情境中,使学生获得知识。

(2)找准学生的认知缺陷,巧妙设计问题“陷阱”。学生的认知风格往往会受到类似问题的影响,认为数学公式中只要概念相差不大,其计算结果一定相同。这种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方式欠缺全面性以及严谨态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缺陷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通过个人理解得出与实际相异的答案,教师再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计算的结果实则是错误的,使学生加深印象,获得正确的解题方式。例如,函数f(x)= x3+ax2+bx+a2处有极值10,求a,b 值。学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误解:f(x)= x3+ax2+a2,由题可知f(1)=10,f'=0可得1+a+b+a2=10,3+2a+b=0,得出a=4,b=-11或a=-3,b=3。而本题只有一组解是正确的,事实上a=-3,b=3是错误的答案。教师提出误解答案后,学生积极讨论,并发现问题的所在:即当a=-3,b=3时,f'(x)=3x2-6x+3=3(x-1)2,在x=1时两边同号,不满足f(x)=x3+ax2+bx+a2在x=1处有极值的情况,因此一组答案为误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

(3)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以弥补学生的认知差异。在学习中,学生会因为环境或者他人的影响而改变完成任务的结果,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因个人见解的差异引起的结果差异。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认知差异问题。例如,数学中的坐标分析:过点(-4,-3)画一条直线l,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并与两轴围城的三角形面积为4,求l的方程。如果是个人来解,就会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实际图形,过程较复杂;而合作学习在得出结果后会寻找简化解法的方法,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思路,使双方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解题方式,共同进步。

利用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合理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知识转化率。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置问题“陷阱”,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总结适合中职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