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茶知识与茶文化

茶知识与茶文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茶知识与茶文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知识与茶文化

篇(1)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篇(2)

广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一、茶文化与旅游的相互关系

1.现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体现,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消费,因此是广义的文化活动。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都与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现代社会,人们之所以愿意花费较多的财力、物力、体力和心力去参加旅游活动,就是因为他们在付出的同时,满足了探奇求知的需求,探奇求知的核心是体验异地异族的文化。因此可以说,旅游是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一种文化活动。

人们在参加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能看到一些过去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而且要求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和有关知识。有些可参与性的项目,游客总想自己动手动口去尝试一下。有些具有可取意义的东西,游客总想带点回去与亲友共享、慢慢回味。因此现代旅游项目,通常必需具备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获得性等多种属性。使游客通过了一次旅游活动能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满足其某一方面的文化需求。

2.茶文化的靓丽之处

旅游文化包括山水文化、聚落(城镇)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烹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诗词文赋文化、书画雕塑文化、戏曲歌舞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花鸟虫鱼文化等。可以看出,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茶与山水、宗教、民族、民俗、烹饪、诗书画、歌舞戏曲、工艺美术又有密切关系。丰富多彩的茶类,具有千姿百态的茶叶外形和色香味各异品质特点的名优茶对游客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茶区的山水风光、名寺名泉、各民族的茶俗风情、泡茶饮茶艺术、茶书茶画茶诗词、茶歌茶舞、工艺精湛的各种茶具,以及茶马司、葛玄茗圃、贡茶焙、御茶园、皇茶院等茶文化遗迹等,都是茶文化的靓丽之处。因此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好处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无论是茶文化的专项旅游,或是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内容,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等,都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探奇求知的目的。

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茶文化资源,把茶文化的知识性、观赏性、可参与性很好地与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宣传和普及了茶文化知识,弘扬了茶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茶文化旅游的含义

茶文化是一定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以茶这种实物为载体来传播与茶有关的各种文化,因此茶文化有着非常广阔的内容,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与行业,如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科技教育、经济贸易、历史考古、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具体内容包括: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禅教、茶艺表演、茶与婚礼、茶事掌故、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祭祀、饮茶习俗、陶瓷茶具、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茶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内涵丰富的中国茶文化,当代茶文化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旅游即旅行游览活动,泛指为旅客提供休闲设施与服务的产业,涉及到政经史地法等各个社会领域。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历时长,注重精神层面的人生体验;旅游既能锻炼人的身体,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味生活的本来面目,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通过旅游得到充分的释怀,并成为一生永久而美好难忘的记忆。休闲生态旅游成了当今人们外出旅游的趋势与方向。现代的旅游方式已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求新、求知、求乐”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广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相关文章:

1.关于旅游与茶文化的论文

2.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

3.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

篇(3)

1.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 人文性

我国《辞海》记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即其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核心优秀部分,其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意义。简而言之,人文——人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烙印。现代教育崇尚人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其人文特性进行全面开发与培养。人文教育则是将我们优秀的文化,全面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使其浑身散发出一种智慧理性之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也是以人文理念为宗旨,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也注重其体育文化的习得。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尽显了其浓浓的人文情怀。

1.2 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砖一瓦夯实累积而成,不是一蹴而就平地而起,高校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每个高校都有其固有的体育传统以及体育文化氛围,其所秉承的体育教学理念也略有差异。但是,其对于学生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教化作用却都是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从最开始的浅显到最后的领会运用,是一个慢慢长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只有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完成从基础到高阶的蜕变。另一方面,高校整体的体育文化的塑造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演变,具有长期的建设性。

1.3 综合性

高校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专业性高,这一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制度、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赛事,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内容。高校不仅设置了露天运动场所,还设置了室内体育馆,以满足不同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同时,高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并积极参加各个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科目繁多,从全民皆宜的足球篮球,到风靡一时的舞蹈健身,再到修身养性的太极瑜伽,系统的课程设置见证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过程,而这些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最有力佐证。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1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己经日趋成熟,茶文化作为一种新元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其精妙的文化意义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建设与体育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的体育课将会新增一门茶文化与体育的课程,然后与此柑随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也会应运而生,这是对髙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茶文化中的平和从容之气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树具有重要意义,宁静淡然的茶文化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体育赛事中的浮躁功利之气。

2.2 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茶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璀璨的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的茶文化却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遭遇了“生存窘迫”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出现断层危机。而将茶文化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萎靡不振的茶文化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会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出于内心的喜欢抑或是迫于考试压力,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一定的茶文化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弘扬。同时,高校学生是传统茶文化继承者的最佳选择,其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和吸收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其具备将茶文化内容以深入浅出地形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2.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我国茶文化是融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其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文化一度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囊括了茶艺、茶具、茶道以及茶学、茶歌、茶故事等物质精神文化内涵,对于拓展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刷新其对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其对茶文化的好感与兴趣。此外,茶文化奠定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忍不拔、怡然自乐、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核对于高校学生的性格塑造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学生在淡然朴实的茶文化的陶冶下会少一分戾气,多一分平和,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重塑,将会促进其人文修养气质的提升。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 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茶文化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一股文化气息,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首先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茶文化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并建立该课程的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的课程内容以及合理有效的授课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理念与方法逐步搭建起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的大楼。另外,评估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幵展也会大有帮助。特别是师生间的双向评估制度对于茶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茶文化认知程度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授课方式以及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3.2 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完备,专业的训练场地与较为齐全的运动器材是高校体育课堂有声有色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茶文化体育教育也应该添置其所需的硬件设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统一发放与茶文化体育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材。开设专门用于茶文化体育教学的专用教室,配置饮茶所需的茶壶、茶台及茶盏等茶具,以增添茶文化体育课堂的真实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开展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其他相关装备也不能落下,高校应增加设备购买的经费,为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第一次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但其己不是首次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据了解,部分高校早己开设了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开课。但是由于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一个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融入创新因素,导致课堂氛围一片死气沉沉,也埋葬了学生对茶文化最初的好感。因此,在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元素来活跃课堂气氛,重述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将户外授课与室内授课这两种模式相结合,对茶文化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方面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精髓。另一方面,在茶文化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举的原则,不遗余力地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情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茶文化体育教学受制于课堂时间,其文化内涵并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全的展现出来。因此,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对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剖析。例如,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茶艺思想》等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茶叶与茶文化知识讲座、茶诗茶歌茶故事表演大赛以及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气息。同时,可以在学生中组建茶文化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茶文化体育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文化基地与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魅力。

4.结语

篇(4)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73-02

.

茶文化是人们通过对茶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和利用所产生的全部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茶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和人文序列的全部过程及其结果[1]。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拓宽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5]。近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中国茶艺》等相关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自2003年秋季以来,笔者面向我校全体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茶文化》,旨在通过茶文化学习,使学生了解茶的基本知识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以茶悦己悦人,丰富生活;弘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及其精神。《茶文化》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6000多名学生选修,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对茶文化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较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茶育人力度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结合课程实际,探索和实践了如下教学改革,从而明显提高了本课程教学质量,同时真正实现了课程目标。

一、调整教学内容,兼具科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在《茶文化》开课之初,课时为30学时,课程内容较多,包括科学性(茶叶分类及其特点,茶的特征特性,茶叶冲泡与品饮,茶叶加工与审评等)和文化性(茶叶历史与现状,国内外饮茶习俗,饮茶艺术等)的知识。根据课后了解,多数学生认为在参加该课程学习后,自己对茶的特征特性有了一些了解,开始尝试科学泡茶饮茶和品味一些茶文化,但是,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偏重于茶文化的科学内容,而未充分体现茶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并且茶文化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素质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实现。后来,随着学校公共选修课改革,该课程课时调整为20学时,加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源广泛,包括文、理、农、工、经、法等不同的专业,学生学科差异大,基础知识有别,因此,非植物学科的同学往往对茶学专业知识理解较困难,而通常情况下,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兴趣感与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密切相关。鉴于此,笔者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授课内容作了调整,既能包含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融入了茶文化的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能够“以茶修德、以茶立美”。目前,已经形成茶史(茶的起源与传播,国内外茶叶产销和应用现状)、茶类(茶叶种类及其特点,名茶,茶叶的选择)、茶叶泡饮(泡茶用水与茶具的种类、特点及其选择,茶叶冲泡与品饮方法)、茶与文化(国内外饮茶习俗,茶艺,茶文化作品赏析,茶之名人、掌故与传说)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大主题内容。经过实践表明,该教学内容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又不乏艺术性和实用性,因而很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活跃,吸引力更强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6],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具有文化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茶文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于学生充分理解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讲授式、提问式、讨论式、自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锻炼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传授茶文化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例如,在讲到茶叶分类的时候,先说出几个茶叶名称,让学生回答这些茶分别属于哪一类茶叶,并简单说明依据,之后带着这个问题,讲授茶叶的分类情况及其特点,并对这几个茶叶类别逐一确认。这样,学生就会在疑问中认真学习茶叶的分类知识,从而加强了对茶叶类别及其特征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每次上课时,首先针对上次课内容提一两个问题,抽点学生回答,既加强了课程内容的上下连贯,又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上课过程中,也偶尔提出一些小问题,可以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设立一些相对独立的小主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制作成一个讲课式小课件,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课,同学之间相互点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资料归类整理、语言表达和课件制作等能力。

三、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依赖于黑板、板擦、粉笔等这些简单教学工具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大大增加讲授效率,而且“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被各高校教师广泛应用,改变了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教师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7]。笔者在《茶文化》课程实践中,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同时,采用VCD播放、网络视频资料播放、影视剪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茶文化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清晰的感性认识,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升华;此外,关于茶叶分类、名茶、茶叶冲泡等内容,授课时以实物进行展示或演示,形象又直观,生动又富有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审美情趣。因此,电化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本课程的艺术特色。

四、开展品茶论道活动,将知识溶于实践,将理论得以升华

通过茶文化教学不但可以传播茶文化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提升个人素养。因此,开设品茶会,在以茶营造的和谐安宁的意境中,将所学基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不同茶类,鉴别不同茶叶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茶知识的理解;品茶活动中,同学们参与备具、分茶、冲泡、品饮、讨论等各种环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学们既通过活动亲自实践了茶叶的冲泡与品饮,又有效地实施了自我参与、乐于奉献、积极思考、相互配合、乐于交流等素质教育,同时还以茶联谊,丰富人生。当代大学生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的思想迷茫,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当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宠爱,劳动观、节约观念极为缺乏,人生观、价值观也十分模糊。然而,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3],突出了茶文化鲜明的育人作用,因而笔者结合讲课内容,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倡导质朴、平和、奉献的精神,尊敬他人,认真处世,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茶如人生”的专题讨论活动中,让学生以茶引言,以茶助兴,畅谈人生,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发展情感与态度,将茶道精神得以理解和升华,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工作和人生,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正确观念的确立。

总之,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茶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发掘有益资源,积极践行其育人功能。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教学内容更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需求,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也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课堂形式更丰富,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茶德思想的有机融入和传播,促进了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目标。课程结束后,对该课程学习前后的对比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茶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深理解,尤其茶的保健功能和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而且在思想上有了积极乐观的变化,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开始加强以茶“修身立德、悦己悦人”的熏陶。当然,充分发挥茶文化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依旧任重道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人生观念的正确树立也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茶文化教育只是其一,虽能寓教于乐、以茶育人,在各种茶事活动和茶文化“沐浴”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教育学生,但仍需要结合其他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树红,王建军,翁蔚.弘扬校园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0,(4):24-26.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3]朱海燕,肖力争,刘仲华,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4]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业,2009,(6):29-32.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1-30.

[7]杨慧芳.从中西对比看我国高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8):71-73.

篇(5)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积淀,成为当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海南的茶文化就是在融入旅游资源之后,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发海南茶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浓重的茶文化,更需要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创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宣扬中国的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就十分重要。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系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会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的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利于海南地区茶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营造出“以旅促茶,以茶促旅”的新型旅游文化氛围[1]。海南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海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将旅游产业和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出茶业从采摘到制作再到饮用和销售的环节,让游客参与到茶业产业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了解到当地的茶文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茶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茶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心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新型旅游方式[2]。茶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正是顺应了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入了茶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精神方面拉紧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海南旅游地区的客流量。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茶农的收入

茶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将茶产品中所涉及到的制作,茶艺等过程展现在游客面前,让茶农在正常的种茶收入中,增添了很多附加收入,同时这种茶文化和休闲服务业的结合,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海南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中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茶农不再只是进行传统的采茶和卖茶的简单模式,而是将茶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如此一来,茶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性也就会不断提高。

(四)茶文化加入旅游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茶文化的旅游注重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体会感悟,因此,游客在茶文化的旅游中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之经典。但是由于游客的种类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游客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那些国外友人,因此,他们在享受茶文化旅游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为他们讲解。目前的中国旅游业中,就十分缺少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对茶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培养大批对中国茶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通过他们的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游客都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让旅客在茶文化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至尊享受。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的产茶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海南的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比如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等都是很有名气,茶文化也是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它是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海南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

海南地处于我国的最南端,对茶的种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地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采摘期很长,因而这里的茶叶产量很乐观。但是在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加入的形式太过单一,茶产品仅是在旅游景区当作一般的旅游商品进行买卖。在植物园中,旅客只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说,对茶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茶进行品尝体驗,这样的形式就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游客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茶文化的享受中,只是活动在买茶和品茶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旅游产品的形式也缺乏创新,这样的旅游形式对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并没有现实意义。

(二)海南茶文化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它包括茶的礼仪、茶艺、精神及与茶相关的各种精神文化元素[3]。海南茶文化的旅游是将海南地区特有的生态景区和茶艺之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和精神两种层面的享受,但是,海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这一部分的展现多半在对茶艺的展示和购买茶产品的两个环节中,这之中虽然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但是对体现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的呈现有所缺乏,只是将茶文化放在旅游的环境下,进行比较表面的不注重其内在文化的买茶和喝茶,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认识

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缺少关于旅游方面的人才,而很多旅游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为企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在目前的一些旅行社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客源不断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没有用长远的目标看待这一问题,在企业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列入其中,因此,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造成人才流失,拥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重视,这同时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海南地区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新意,而旅游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从事人员都是通过参加相关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机构学习关于旅游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而这种机构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会请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因此,在培训中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4],所以培训出来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水平和相同程度的基础性的人士,而非专业具有特点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进而造成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管理机制

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下旅游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环节,这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的必经之路[5]。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是首要环节,吸引人才的融入,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机制中设立出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加薪策略、人才激励体制等,加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奖励,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刺激人才的加入,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与人才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得企业为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支持。

(二)保障人才不流失,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旅游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人才流失的状态,不仅表现在人才的业内流失还表现在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为保证企业人才不流失,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留住人心,保障员工的就业安全感。提高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首先要保障员工在生活中的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提供员工一个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这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转变人才管理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们是怀有期盼心情的,但是为了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大批先进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的培训体制,让员工定期参与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6]。鼓励员工考取各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等,提高员工的茶文化涵养和素质。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和员工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为茶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此外,海南的茶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它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旅游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优秀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保证人才不流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让优秀的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旅游事业在创新融合中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海南經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文超,198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陈芳,1967年生,女,本科,副教授,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陈淳.校本课程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意义[J].新教育,2017,(10):67. 

[3]徐铁成.浙江南浔古镇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高校大学生;人格;心理;行为;智力

当代的大学生有别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生长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代,衣食无忧,又因为当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有着多元文化的碰撞,因此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却普遍独立能力不足、心智不成熟,甚至心理问题频发。面对这样的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学不亚于一剂补救良方,用茶文化中的淡泊宁静中和大学生的浮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高校大多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什么样的大学生才是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呢?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总体来说,每一个心理学家给出的标准大同小异,都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1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那么什么是人格?总体而言,人格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独立个体所形成的相对稳固的意识倾向和个性特点。相对稳固的意识倾向含义是,社会个体以一种相对稳固的意识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比如,这个人一贯喜欢国学,正义感强,公而忘私,至少这个人总体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说,这个人今天喜欢国学,明天毫无征兆地跳跃成了摇滚,这个人今天很有正义感,明天突然间暗无天日。当然,如果变换成为常态也可以认为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可是如果变与不变都不是常态,那么显然这个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相对稳固的个性特征同样是健全人格的表征。人是会改变的,这是不容质疑的,可是人格健全的人至少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内个性特点是不会有巨大的差异的。

1.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调节能力包括单纯的情绪调节、个体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年龄的调节能力。任何人都会有负面的情绪,焦急、暴躁、悲伤、怨恨,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不是压制这些情绪的产生,而是懂得如何管控这些负面情感,不让情感管控自己。对于一个具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的人而言,心情不好,想办法发泄出来,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该有的生活中去,把负面的感情当做生活的调剂,一笑置之。相对于社会而言,我们都是生活在其中的个体,适应社会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个体的适应性同样是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指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或者与自己的个性想去甚远的环境,怎样应对,是不断调节自我还是不断地躲避、逃离,这是一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的展现。最后,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简单刻板地要求把每个人都贴上年龄的标签,让人们生活在固化的模式之中,而是要求每个社会个体尊重年龄规律,承担起每个年龄段的社会职责和自身责任,让生命成为敬畏自然,尊重自身的成长过程。

1.3较强的行为控制能力

大多数的思想要靠行动来实现,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心智是否成熟最终要看他的日常行为。心理健康的人,目的明确,行动迅捷,自制力强,能在尊重整体意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不同寻常的独特魅力。明晰的目的对人生举足轻重,心理成熟的人为自己树立的目标不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是明晰和合乎实际的。同时,心理成熟的人具有完全的行为掌控能力,能毫不动摇地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拼搏,他们不会被环境所影响,更不会因自身意志不坚定而轻言放弃。最后,心理成熟的人能尊重大多数人利益,同时尊重自身需求,能尽可能地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自身诉求中寻找到平衡点。

1.4正常的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当然,并不是说智商和心理成正比,心理健康和智商高低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一个人的智商有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扩大知识面在很多时候可能使人获得更加健康的心理。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如果有能力走出一个心理误区,也许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2茶文化教学对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茶文化几乎伴随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沉淀,茶文化几乎融入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对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2.1茶文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更是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茶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内容可谓保罗万象。茶文化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茶道精神的“理、敬、清、融”可见一斑。茶中的“理”是指饮茶之人,气定神闲,和气明理;茶道中的“敬”是指以茶为媒,以礼待人;茶道中的“清”是指廉洁清白,清心健身;茶道中的“融”是指祥和融洽、和睦友谊。因此,茶文化要求我们内修其心,外修其行,豁达平和,淡薄名利,这样的特征恰恰是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厚重积累。

2.2茶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茶文化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慢”文化,恰如功夫茶,讲的就是火候就是功夫,从烧水、冲泡到品饮,甚至器具、场景、心态,无一不是精美绝伦、慢工出细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饮茶的人又是强大的,诸葛亮在《诫子书》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饮茶之人,淡泊宁静,却洞知天下,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事烦于心而不乱其行,这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当今的大学生,身处浮华的世界,大多被快节奏的生活包裹着前进,几乎忘记了与内心的交流,茶文化教学恰恰可以弥补时代的不足,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2.3茶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言。语言上的巨人容易看到,行动上的巨人却是越来越难看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几乎成了现代人的代名词,尤其是当代被宠坏了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自控能力更差。《茶经》的作者陆羽,走遍了各大茶叶主产区,深入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又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写成了一部流传千年的巨著。了解茶文化,学习茶人的执着,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规范自身行为的良好榜样,更是当代高校教学的有力补充。

2.4茶文化教学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认知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茶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系统从隋唐到现在也有了千余年的历史。茶文化留下的各种资源和知识无处不在,如:茶叶种植的自然知识,制造茶具等的手工艺知识,茶俗、茶礼等人文知识,在茶俗、茶礼等基础上形成的茶艺、茶道、茶文化知识,古茶楼、茶亭、茶碑以及茶文学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所谓“博闻广识”,见多才能识广,形形的茶文化知识可以大大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在增进他们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3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的探索

3.1理论研究与环境培养

双管齐下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更是几十代上百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说它是文化,那么阐述它的书籍足以汗牛充栋,但是归根结底,它更多是生活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自我修养上,因此,茶文化教育应当讲求理论研究与环境培养双管齐下。理论研究的方法很多,从古至今涉及茶文化的诗词典籍数不胜数,中外名著中涉及茶文化的内容也浩如烟海,对于高校学者和学生而言,这些都不是难点。不过困难的是环境培养,因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似乎与娴静安适的茶人生活大相径庭,我们真的需要茶文化吗?大学生真的需要茶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茶文化的优点不是任何人能够分析完整的,但是这些优越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可以从开办茶室、举行茶文化知识竞赛、评比茶文化知识标兵等渠道创造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氛围,增加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环境因素。

3.2注重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候,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持续一生,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育必须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同时,教师由于其文化底蕴深厚,人生阅历充足,比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茶文化,也比学生更容易理解茶文化的内涵。让教师在丰富自己茶文化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正是以星火燎原的方式普及茶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3.3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

茶文化毕竟不全是理论知识,更多的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是为了修身养性,培养更加健全的心智,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育更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否则茶文化教育就完全流于形式,有失偏颇了。因此,我们要将茶文化教学的重心整合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调节才能、超凡的行为控制才能和开拓学生的视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多地组织学生体验茶文化的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才是最佳的办法。与此同时,教与学本就是互为根本的,教学相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4激发学习潜能,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

任何教育的成败都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填鸭式教育与说教式教育之所以被唾弃,就是因为它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茶文化其实源于我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中的茶文化和教育中的茶文化又大相径庭,前者只是生活的一种现象,后者则上升到了文化教育的地位,因此不能拿生活的“茶事”来教育大学生,而同时,更多地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个人认为,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

4结语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奉白头亲。”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居家必备之物,一壶好茶中不仅蕴含了茶人对味蕾的的极大满足与渴望,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处事智慧。相对于日渐浮华的当今社会而言,茶文化教育能够从文化底蕴和处事方式上影响当代大学生,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大学教育中适当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仅是国学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培育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平,夏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2]林家骊,杨健.唐五代茶诗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风貌[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52-57.

[3]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4):7-18.

[4]张琳洁,龚淑英.茶的物质属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J].茶叶,2003(4):230-232.

篇(7)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文化元素

我国的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其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掀起,全球经济大融合进程的加剧,语言的交际优势越发凸显。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开始从传统单一的英语专业向英语复合型学科转变,英语渐而呈现出一种融合发展之态。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犹如一轮皎洁的月亮在浩瀚的夜空闪闪发光。茶文化与英语相结合是与语言经济学这一理论相契合的,其对于茶文化的弘扬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1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语言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是利用经济学理论把语言作为一个变量元素加以分析,探讨其对于经济的反作用。语言经济学是语言与经济相结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其融合了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又集聚了经济学的理论,对于语言与经济的双向发展都具有鲜明的促进意义。其实,语言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雅各布•马尔沙克教授提出了语言经济学概念,将语言与经济、信息、科技以及教育相结合。而后,语言经济学科体系也由此而建立,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框架体系结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经济学作为一种交叉性学科体系,其既具有语言学的特征,又蕴藏着经济属性。目前,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高校也相继设立了语言经济学专业,英语与商务结合诞生了商务英语,语言与法律相结合诞生了国际法,语言与贸易相结合诞生了对外贸易。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语言的经济属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语言从一种沟通工具转变为一种经济化元素。

1.1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经济学的产生较晚,其研究领域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其是理论经济学模式下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与其本质问题。具体来说,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极为系统的,其通常会以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语言为立足点,从其源头开始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语言的形式特点,对其语言政策进行深究,并从语言政策的制定上剖析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通过观察经济活动的利害性来调整语言政策,将语言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再者,语言经济学研究者会根据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方言文化对其当地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规则化分析,以不同语言之间的互通性,来实现方言之间的互相融通,逐步扩大语言文化的经济影响。继而,研究者也会从与语言自身的演变规律着手,结合其潜在的经济价值,重新构建其语言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语言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另外,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活上升到哲学层面,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哲学领域里的物质,其研究成果即为方法论。因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其几乎还涉及到了语言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1.2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

语言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其却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信仰,其同时也是民族价值观的展现。而从经济学这一层面来看,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的基础,其是我们交流沟通的必要工具。人们可以利用其语言天赋从事语言工作或者参加某项特殊户的活动,进而获得报酬与收益,那么语言经济学的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当然,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远不止于此,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语言与经济学的相关因子相融合生发出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例如,英语与茶文化相结合生发出了茶文化英语,既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又提高了大众的英语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这一媒介,世界人民了解了茶文化,进而透过高深的茶文化内涵,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萌发敬仰之情,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那么语言经济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将会愈加深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英语与科技相结合催生了科技英语,企业可以通过英语引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把英语作为技术输出的载体,将其先进的科学理念以英语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进而全面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综合实力。

2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2.1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茶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髓于一身,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内涵却一直停留在国人的世界里,甚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本的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其世界地位却明显高于中国茶文化。究其原因,我们的茶文化英语人才稀少,其不能以专业化的方式将茶文化翻译成地道的英语。而再进一步细究,则是因为我国高校的茶文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崇尚的是分数论,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进而使得学生都沉溺于拿高分的旋涡中,其无暇也无精力再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中。更为不幸的是,茶文化没有被纳入到教学体系的框架之中,所以甚少有人会主动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知识。由于茶文化知识的匮乏,茶文化英语的翻译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作为中国人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就极为贫乏,更遑论其茶文化翻译作品的质量了。所以,不科学的茶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了我国茶文化的衰落。

2.2茶文化内涵融入不足

饮茶之风的再度盛行,使得茶文化也为人所知悉。从古老的历史中走出来的茶文化所散发出的人文艺术之光,深深地折服了国人。同时,茶文化的德育教化功能以及其为人处世之哲学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于是,茶文化以传统文化代表的姿态步入了高校教育系统的框架中。但是,高校在进行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时,茶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阐释。一方面,从教师到学生,高校对于茶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经济、信息以及医学等专业。所以,高校并没有根据教育部的号召,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而只是简单地将茶文化英语设置为一门选修课,所以茶文化英语在校园的普及率并不高。另一方面,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高,其大多是从英语专业转变而来的,其教学模式依旧沿用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以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为切入点,对茶文化英语进行生动形象化教学。而且,由于教师基本茶文化英语知识的缺乏,使得其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茶文化的独特气韵也没有传达给学生。

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透过语言经济学,融入茶文化的深层内涵

众所周知,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茶文化内涵隽永含蓄。茶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其应该盛名远扬而不是仅囿于我们一国之境。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优秀的茶文化英语人才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首先,高校应该以语言经济学为立足点,结合其研究对象对茶文化英语的经济属性进行深入挖掘。高校的茶文化英语教师应该从英语的语言效益理念着手,透过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将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以相得益彰的方式融入到其教学体系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不断扩充茶文化英语内容。其次,高校教师也可以立足于语言经济学的特点,从经济投资的角度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创新性构建。在语言经济学的指导下,以茶文化英语对外传播的现状为基石,开拓茶文化英语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3.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

从宏观层面而言,语言经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实质是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与当前多元化的时代潮流相符合的。因而,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复合性学科体系,其必须与时俱进循着历史的轨迹,充分发挥语言经济学的优势,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以促进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必须以语言经济学的宏观经济价值为指导,创新茶文化英语知识结构,以培养茶文化英语人才的创新意识。而后,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也应该从语言经济学的微观收益为出发点,对茶文化英语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从当前的茶文化英语市场的人才需求出发,根据岗位的需求,培养专门化的茶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同时,教师作为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线人员,其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其茶文化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强化其茶文化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而使其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琤,徐晓晴.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9(5):104-107.

[2]张阔.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语言经济学分析[J].科技视界,2013(4):83.

[3]马嫣,刘宇.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9):144-147.

[4]许南,刘颖.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课程优化设置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2):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