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

篇(1)

人生追求有许多种,荣誉、健康、财富、快乐、事业、爱情、权力、幸福、刺激、享受等,但这些都是0。生命和安全是1,失去了1,0再多都没有意义。安全求职,顺利就业,关系着社会安全稳定,关系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幸福。

1.1社会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更多地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求职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不够。

1.2学校层面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求职就业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环节较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因大学生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求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隐患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1.3个人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设置的陷阱诱骗上当,导致非法传销、高薪陷阱、虚假招聘、骗取财物等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2高职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和建议

2.1常见的求职陷阱

当前,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和安全隐患主要有: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假借岗前培训收费;抵押金钱与证件;廉价使用劳动力;无底薪、无保障;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以亲友、朋友介绍和“高薪”诱饵骗你“传销”;协议合同设置陷阱或写入不利求职者的条款。

2.2对应措施及建议

规避上述求职陷阱、安全隐患可以采取“观、闻、问、切”,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2.2.1采取“观、闻、问、切”“观”:通过直接观察应聘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内外部环境、公司规模及员工基本素质等,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正规。若用人单位将面试或见面地点放在民房、宾馆或十分简陋地方,又或是只有“一部电话,几把椅子,一间门面”,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闻”: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用人单位相关信息、发帖询问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对在网上评价不高或查不到相关信息的用人单位,要特别引起重视,以防上当受骗。通过向用人单位周边“邻居”间接询问和单位前台、保安、一般职员直接交流,了解和掌握公司基本情况。“问”:通过向亲朋好友、老师学长等熟人,进行针对性的咨询,请他们根据所认知的和站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帮助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切”:面试时要直接交手,善于抓紧和把握提问的机会,以试探虚实。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周边环境及工作人员,如遇到所谓“经理”的职位与专业素养却不匹配,面试时想方设法让应聘者交钱的肯定是问题公司。2.2.2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五不为”:不缴不合理的钱款,不购买不合法的产品,不将证件交公司保管,不随意签署协议文件,不为违法公司工作。“三必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问明薪资待遇和劳动条件,问明工作内容及性质。“五必看”:看公司经营业务是否合法,看公司运作是否正常,看是否暗藏求职陷阱,看面试是否草率、轻易就录取,看待遇是否不合乎常情。

3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除了政府要积极促进就业、营造真实公平就业环境和毕业生学会自我保护外,作为学校要加强统筹协同,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抓住关键节点、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安全就业、和谐就业的目标。具体参照下表:

3.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充实和完善求职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从求职前、求职中到求职后全过程的求职陷阱和安全隐患资料库和案例库,并编制成《求职安全指导手册》、制作《求职安全教育》宣讲PPT、拍摄《求职安全》微电影(视频),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效果佳和教育成效好,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风险和安全问题。

3.2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针对“外出兼职、假期打工”的学生,通过“个别针对性教育”等形式,及时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给学生系统讲解求职安全内容。二是学生离校实习就业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宣讲实习就业安全知识,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发放《实习求职安全指导手册》等形式,进行一次实习求职前的又一次集中安全教育。三是在学生实习工作期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动态,预警提示,提醒注意各类安全事项。四是毕业生离校期间。在每年6月毕业生离校时,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新媒体等载体,开展安全求职宣传教育。

3.3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篇(2)

在社会实践中,当代大学生的不成熟特质主要通过就业体现出来。这些不成熟特质实质上就是大学生在就业中暴露的成长问题。他们在就业中出现的成长问题很多,大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四类:

(一)就业观念滞后,眼界狭小,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长期以来,大学学子们在大学象牙塔里学习和生活,与社会接触太少,严重欠缺社会经验,不能充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他们对理想化的东西很着迷,把眼界和认知领域主要投放在校园和书本上。大多数同学对现实很迷茫,不太愿意也疏于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认知,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就业中就业观念滞后,眼界狭小,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他们的就业认识要么滞后于社会发展形势,要么与社会现实不相符。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虽是满腹经纶,但却在就业中屡屡败下阵来。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也存在着一种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其理论分析内容往往占了较大的比例,对学生在求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及太少,也欠缺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其教材内容也显得陈旧过时,往往都滞后于就业市场形势,对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缺乏详实的分析和及时的反应。就业指导课的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代大学生不能摆脱就业观念滞后,眼界狭小的就业误区。

(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肯屈尊低就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认清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长处、不足等,因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合理定位就业目标。笔者曾受托在所带金融班为某传媒公司物色两名金融经营记者,就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来说我们都认为还不错。可找了将近20名符合条件的同学征询意见,竟无一名同学愿意去。这让我们深感诧异和不能理解,详询方知他们的理想求职是进银行,准备在考银行上面搏一把。我们在班级群发了很多就业信息,过问的同学寥寥无几,以致于我们甚至怀疑有无就业信息的必要。不过每当一银行招聘信息,马上就赚足了眼球。但他们从未自我评估过自己是否适合银行工作。通过走访了解还发现,不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会交往的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竟是证券或期货分析师,求职目标竟然是从事证券或是期货营销;不喜欢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管理经验严重匮乏的同学却醉心于考公务员。他们还停留在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的过时观念上。这使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意向狭窄,不肯屈尊低就。大学生们为何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同时也与他们过分自信有很大关系。

(三)不能胜任吃苦耐劳、高压力的工作,跳槽频繁,“啃老族”队伍越来越庞大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除部分硕士、极少数博士生为70后外,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的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他们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便非独生子女也是长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他们大多集父母和祖父母两代人的宠爱于一身。家人的溺爱使他们在家庭“温室”中长大,几乎没有经受过社会坎坷的磨炼,承受过失败风雨的打击。但当他们信心百倍地准备走上职场之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稚嫩却迫使他们不得不一再吞食就业失败的苦果。这些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稍稍苦累的活儿不愿干,即便硬撑着勉强上马一段时间也会“悄然而退”,“裸辞”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跳槽频繁已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通病。来自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有69%发生过离职。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受挫后,其心理创伤很难得到修复。他们极易沦为“啃老族”。这些“啃老族”宁愿“啃食”父母也不愿去工作,这样的“啃老族”队伍目前越来越庞大。在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0多万人选择了“啃老”。究当代大学生不能胜任其工作和逃避就业之因,主要源于他们的娇嫩和诸多能力的欠缺。

(四)学生在求职中屡屡上当受骗,急需社会安全教育的洗礼

目前,由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和防骗意识,加之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和运作的不够规范,社会上少数不法分子借机兴风作浪。他们利用毕业生急切就业、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以入职手续等名义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虚假承诺高薪等方式欺骗学生。大学生们上当受骗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和网络。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被骗的案件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被诈骗的案件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之一,约占大学生被诈骗案件的40%以上[2]。这些诈骗案件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和家庭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害,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损害,也给高校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面对就业欺诈,他们大多虽然暂时选择了忍气吞声,但部分学生在就业受挫后的怨恨情绪会越来越大,滋生出仇富情绪,走上犯罪道路,乃至做出与社会为敌,与党和国家为敌的举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就业安全意识,提高就业应对能力已刻不容缓。如果学生连起码的安全知识都不懂,不能进行自我保护,毕业后很难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

二、成长教育理念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学是一门理论与经验相结合,偏重经验教学的学科。”这表明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就业理论指导课,又是一门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成长教育课。高校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质上就是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既然对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是就业指导课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它有责任扛起成长教育的大旗,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导。那么,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结合最新就业动态,及时和诠释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整合补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

当今世界发展突飞猛进,来自就业领域的变化也是瞬息多变。这主要通过就业新闻等形式映现出来。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之与时俱进,要拓宽他们的就业眼界,高校有必要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使之进一步切合社会实际。在就业指导课上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认识最新就业政策,帮助他们纠正其在求职中的观念和行为上的问题和偏差,解决他们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尽量用实用理念指导就业指导课,以有效避免纯理论授课的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则应以课堂讲授为基础,多采用最新典型案例分析、面试场景模拟训练、分组讨论等方法,同时要把最新就业动态和就业趋势融入课堂。比如,今年绝大部分银行在校园招聘时,在资格审查时都将三本院校的学生排除在外,但大部分三本院校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仍然把就业主攻方向放在进银行上面。这就需要就业指导老师在上就业指导课时指出这一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要么及早完成就业转向,要么通过飞驶特等人力资源派遣公司通过派遣员工的方式进入银行。

(二)引导学生认清当代大学生目前所处的就业现状,认识自我,理性定位就业意向

伴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社会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与此相应,当代大学生就业正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就业阶段迈进。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这要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放下身段,从事大众化的工作。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毕业生们必须及时更新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把自己定格为“大众化”的劳动群体,并使自己真正融入社会,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和中小企业中去,树立起城乡一体、务工务农都是就业的新观念。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择业观,帮助其养成独立、自强、诚信的择业态度,不要死抱着专业对口的思路不放,也不要死守在城市中就业。就业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反映就业动态变化的社会就业新闻。与此同时,上就业指导课时还要帮助大学生纠正认识自我偏差,在课堂上搭建他们认识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接受来自别人善意的评价,或积极求教他人来认识“自我”;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实践为镜,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正确认识自我是当代大学生战胜自我、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软肋”,做到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航向,扬长避短,在实践中顺利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忍耐力、生存和发展能力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暴露的稚嫩问题,就业指导老师应向学生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积极引导学生参悟好社会这本大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实践和参与社会实践,在获取经验的同时,体会社会竞争压力,认清自身实力,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应对挑战。大学应把对大学生的忍耐教育、受挫后的自我调适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课堂,以培育学生们养成和谐而又坚韧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还要更多地帮助学生培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于在择业和就业方面出谋划策。培养学生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应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技巧和技能、社会知识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等多个方面。比如要求学生学会做饭、做家务等,养成合理的家庭消费习惯。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引导他们培育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还要对他们开展责任心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成长中的困难。

(四)及时最新就业欺诈案例,指引学生安全就业,适应社会就业竞争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意义 存在问题

建设思路 做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可见,党和国家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630万,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开辟新的领地――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实习的场所,对毕业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这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支撑点。

1.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意义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强调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方面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劣势,如何解决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鸿沟”,很多高校都积极抢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这一高地,这无疑能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的道路。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可以修正就业观念,避免盲目择业;其次,大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职场素质水准,为进入职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1.2有利于高校更合理地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巩固专业领域的就业资源。

高校可以将实习作为与单位交流的信息平台,在安排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及时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通过实习过程反馈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育模式作出适当的调整,高校学科如果能结合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可以稳定本专业的就业资源,大大地拓宽就业的渠道。

1.3有利于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和提高用人单位的知名度。

对用人单位来说,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它们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和优先储备人才,这样既减少了它们在就业市场上选人、试用人才的经济成本,也缩短了学生到劳动者之间的适应期,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好的效益;其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影响,提升其知名度。通过在各相关院校校内信誉和品牌的树立,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到单位建功立业,达到人才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1.4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进。

当今的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无疑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这个基地建设好,产学研的教育模式也就有基础更进一步推进。

2.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被赋予崭新的内涵,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它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实习基地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由于以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只是将实习基地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而把它作为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全新载体、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指导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忽略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因此,对实习基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够。

2.2缺乏稳定的互利互惠机制,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

用人单位由于除了要负责实习生的培训指导、自身的安全外,他们最主要的担心来自于对加大工作管理难度、泄露商业机密等方面,导致现行实习基地建设体制并没有使用人单位完全受益,它们没有完全享受到政府及学校的优惠政策,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实习基地建设兴趣不高,学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实习基地建设往往是靠学校领导、教师、校友的私人关系来进行的,日积月累逐渐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

2.3高校发展实习基地的能力有限,对现有的实习基地的运作过程缺乏管理。

高校从自身的责任出发,大多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地开辟实习基地,但高校毕竟是教学、科研单位,自身所拥有的用人单位资源是有限的,导致实习基地成为稀缺资源。另外,有的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但却流于形式,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很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和学习状态缺乏管理。

2.4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学生没有实习前对实习很期待,总觉得比在课堂上听枯燥的知识好,真正实习后体会到的却是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存在眼高手低、自身发展方向盲目、不能吃苦等问题,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校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困难。

3.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做法

3.1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税费优惠等政策,使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同时还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的短期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风险。

3.2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制度。

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合同并挂牌运行,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双方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此外,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实习评估体制,对可能涉及到的实习计划、实习教师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实习档案的管理和实习考评等问题一一规范,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

3.3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现代化社会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合作只有达到“双赢”,才富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高校应承担用人单位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优先优惠转让技术成果,优先向实习基地所在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高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基地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与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联合开发新产品,这样就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落到了实处,在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4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实习时表现出的眼高手低、发展方向盲目等问题,高校应以学生为本,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不同阶段,规划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能受到单位的好评,这样也有利于实习基地的良性发展。

3.5用人单位需用心搭建用人平台。

目前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将接纳实习生视为负担,诚然,接纳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带来“麻烦”,从这方面来看,用人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的活动,但从长远来看,只要用人单位用心搭建用人的平台,培养学生对单位的感情,就可以缩短人才供需的信息链,搭建单位选取人才的广阔平台。

4.我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学院共建立实习基地10余个,其中包括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目前我院共聘请实习基地的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10多人为我院兼职教授,他们不仅仅为我院学生带来20多场学术报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为我院的教学模式、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许多宝贵意见,为学院找准定位,确定自己的特色办学模式提供依据,由于双方的诚意合作,仅2009年就有一批学生签约实习基地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示范。

5.结语

要建设好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涉及到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协调运作,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科学探索,开辟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朱英,耿绍宁.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5,增刊.

[2]宋春光.关于高校实习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几点思考[J].就业工作研究,2007.

[3]刘刚.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2005,(10).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从大学生就业现状谈建立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就业乃民生之本”体现了党和国家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体现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关注。我国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毕业生人数由2014年的727万持续增长到749万。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似乎成了常态。因此高校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对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重要形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大学生通过参加校企合作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经历似职场般的快乐与失意,同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实践阅历,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并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毕业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校企合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企业对学校和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吸纳大批可以利用的人才。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强化育人环节上,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还可以稳定相关专业领域就业资源,增强学生在行业中的就业地位,提高学校在相关行业中的知名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并建立了完善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克服期望过高和盲目求职的消极心态,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在企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学到真本事,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能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明确职业目标,设置合理的职业规划,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

(四)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我们发现,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毕业生相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其他大学生而言,更受企业的青睐。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认知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通过在企业中亲身实践,充分锻炼了自己,有的学生甚至抓住实习机遇,毕业后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就业。这部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速度快,胜任工作岗位能力强,可为企业节省一定的人才培养成本。

二、以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政府要加大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没有讨论薪酬的余地,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得不到维护。针对这种现象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实习问题专门立法,明确规定保证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将其作为准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建立大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为维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保障。

(二)高校作为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待加强大学生实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过程的教育指导工作,指导教师队伍要业务精,责任心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不能流于形式,要在业务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指导,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同时,高校还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考评机制,不少高校都以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后的文字总结材料为考核内容,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还要不断拓宽渠道,丰富大学生实习内容,寻求校企合作新机会,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三)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一定要签订保障三方利益的实习协议,明确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

为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引导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正确履行义务,保障大学生的实习权益,增进三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要签订三方实习保障协议作为强制性制度,一旦在实习期间引发一些问题要依据协议执行,这不仅可以有效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也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四)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力方面的分析看,大学生就业态度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但要顺利就业,大学生只有正视就业现状,端正就业态度,才有可能抓住就业机会。事实证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尤其是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难以受到企业的青睐。他们既有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愿望,又有不愿意到待遇低、条件差的地方就业的矛盾心理,他们缺乏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就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从而与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三、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一)在培养模式上,构建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合作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参与社会实践,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前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在队伍建设上,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桥梁纽带,让高校教师通过在企业学习培训或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来系统地掌握企业技术流程和实践技能,并把这些知识带入到课堂中或者可以聘请一些来自校外实习基地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些方法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同时要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使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切实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能力。

(五)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在制订一系列校企合作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及优惠政策,为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其次,学校在与企业建立就业基地合作意向时,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除了要了解合作企业的资质状况,还要考虑校企双方签署实习协议的相关事宜,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再次,虽然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要明确企业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以防实习过程中不必要的事故、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8—01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如何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成才服务环境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作为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重要管理与服务部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者的担子就显得格外沉重。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学生工作为例,就如何以人为本,大胆实践,构建人性化、服务性的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实现了学生工作的良性循环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适应学生工作形势发展变化,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随着毕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让每个毕业都能顺利就业是新乡医学院学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新乡医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经过反复研究,一改过去集中召开一次招聘会的办法,固定在每个月末举行一次专业招聘会。这样,招聘会的针对性强了,就业机会多了,学生即便一次找不到工作,还会有第二次,第二次不行还有第三次,确保用人单位随时都能来校遴选人才,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为了确保“月末招聘会”的效果,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一切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大开“绿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辅导。除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外,还建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为了让毕业生能够从容应对就业应聘中的初试、面试,专门组织了多次‘模拟就业’大型活动,邀请相关专家或者学校教授“面试”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实战演习”,并现场剖析学生“面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直观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二、严格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切实保障学生安全稳定

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新乡医学院在学生公寓实行了“五进”措施,即:年级办公室设在公寓,党支部、团支部建在公寓,辅导员住在公寓,思想政治公寓落在公寓,时刻与学生在一起,真正做到与学生心贴心、零距离,及时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学生开展“五查“活动,即查上课、查早操、查卫生、查作息、查安全。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引导监督、学生自我管理的统分结合的双层规范体系,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成材提供有力的保证。

在规范大学生一日行为的过程中,学生处不断采用人性化服务让学生改变陋习。比如,有个别宿舍不注重地面卫生,我们就组织人和他们打扫;有个别学生早晨起不来,我们就让辅导员早晨去宿舍叫;有一些宿舍乱拉乱扯电线,我们就派人去问清他的需要,比如他们需要装电脑,我们就帮他扯线,所有的服务都不收一分钱。在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面前,学生逐渐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学校实行每周一次专项(防火、防盗、用电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设施运转良好。学生处还经常邀请消防、保卫、饮食等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专向安全教育,定期举办相关安全知识讲座,以年级为单位举办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即规范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技能。

三、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认真做到真扶贫与扶真贫

资助贫困生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这项扶贫济困的“雪中送炭”工程事关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新乡医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普通高校,农村生员比例偏大,贫困生比例偏高,约占25%,其困生约占8%。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在帮扶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了摆在学生处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新乡医学院对于家庭确有困难的新生,学校开设了“绿色通道”,采取先入学后解困的方法,确保新生按时入校。对于未及时报道的新生,学生处逐一进行核对,逐一联系,确保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不能入学。为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把资助送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学生处专门成立了奖贷金管理科,挑选责任心强、有爱心的同志专门负责,在深入调查,全面摸清毕业生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并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6位一体的扶贫帮困体系,鼓励贫困生刻苦努力,奋发图强。学生处还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联系,促进银校合作,协助银行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使学校的助学贷款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孙国权.对高校学生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

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学生管理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说是大学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第一要务。作为辅导员,要建立一种服务意识,辅导员的任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走过大学四年,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成才。

一、明确工作重心

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深入了解

1.宿舍。学生宿舍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辅导员在深入宿舍,积极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信息的同时,可以把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宿舍,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

2.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活动和班风紧密相连。辅导员深入班级有利于班级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对班级的财务和班干部的行为也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约束。

3.课外活动。如果说宿舍和班级活动是日常养成教育的话,那么课外活动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课外活动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立,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保持,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把握四类人群

1.干部。班干部是班级工作的主力军,是辅导员的助手,是辅导员联系班级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辅导员工作成功的前提。

2.党员。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支部的领导能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对全局工作的控制力。

3.贫困生。贫困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感和孤独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学生整体的稳定和贫困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突发事件发生的学生。对于近期有突发事件的学生,辅导员应给予高度关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出问题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以及处理方式,坚持规章制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四、做好基本工作

1.安全教育与指导。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心理辅导与疏导。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现象,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变化和危机;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及时疏导或转介,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减少和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3.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难愈加突出的形势,使得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非常必要和重要。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

五、了解信息

1.校规校纪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并执行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约束个性,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权益,并为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学生守规守法的自觉性。

2.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生源地、家庭及宿舍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熟知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的恋爱情况。

3.学生课程设置情况。辅导员应对学生课程设置情况有一定了解,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辅导学生,还能更好地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4.时政信息。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作为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时政信息,才能够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表达的想法和主张,融入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国内外形势,避免学生在关键事情上产生错误认识,引发过激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王绍阳.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篇(7)

注重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立足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但是深化专业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强化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载体。正是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才实现了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的良性融合。一是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深化学生专业实践活动。通过校内的实践平台,以凸显专业特色、张扬学生个性、拓展专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先后组织开展“狂欢Party”英语角、“华音杯”外文影视配音大赛、“魅力讲坛 智慧人生”说课比赛、“时尚+元素”建筑艺术模型大赛、“金秋”音乐会、“数字魅力”数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综合能力。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课堂与实践的完美对接。目前,华锐学院有不少在建工程,土木工程系结合这一实际,积极探索开发了“课堂进工地,工地设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运用实现了无缝对接,既丰富了课堂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使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注重职业发展,强化指导服务。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愈加重视。基于此,学院以招生就业部为主导,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发展,优化组合,多元并进”的服务理念,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从“重末端”到“重过程”的转变,取得了较好成绩。学院先后组织实施了“未来公务员计划”,以计划将来做公务员的学生为主体,在就业指导课设置、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上给予倾斜,实施“导师一对一”制度,指导和规划学生4年的大学生活;开设“放飞梦想”考研论坛,各系结合实际,为计划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公共课学习、考研学习场所、考研心理辅导、考研学习信息收集及考研初试、面试等所有环节给予一站式的指导和帮扶,积极为考研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供周到的服务;开展“志愿服务基层在行动”活动,主要针对那些志愿到西部和基层从事支教、支边、支卫等工作的学生,在地点选报、考试准备、知识储备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实施“我想当老师”计划,旨在为那些计划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师德教育、师范技能、实践实习等方面给予侧重和指导;举办“创新创业 成就未来”创业设计大赛,主要针对今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学校为他们搭建先期创业平台,进行创业实践,以锻炼创业能力和积累创业经验。以上活动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确立目标,明确定位,选择、规划和设计学习、职业发展方向,有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类分层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夯实了专业基础,提升了就业适应力。2012年,学院学生考取公务员20余名,考取硕士研究生344名(录取率达19%),考取农村特岗教师100余名。

注重学术交流,强化教学实践。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对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以及将研究精神注入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师生科学素养,强化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通过“请进来”,为师生“传经送宝”。学院一直重视和支持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郭聿琦教授、信息工程大学姚世军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毅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曾庆强教授、河南省人力资源资深研究与培训专家罗继武、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丁晓钟等一批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作报告,进一步活跃了学术气氛,加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二是通过“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教师科研视野。学院每年都会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创新教学科研模式,增强教学科研效果。如外语系主任罗德喜教授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邀请赴西安参加了主题为“突出教学特色,关注师生发展”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讨会暨《新视界大学英语》出版首发式,并作了题为《大学英语教学特色与教学发展》的专题发言。

注重素质提升,强化品牌活动。学院通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不断推进学生活动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建设,努力培养专业牢、实践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了学生工作的内涵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切实实现“省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学院通过组织举办“同在一片蓝天下”“献出一支笔的力量”和“学习雷锋——我们在行动”的志愿服务、实践实活动,以及学习贯彻十精神系列专题活动,党校、青校、团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简称“三校一班”),大学生素质拓展趣味运动会,“与信仰对话”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活力校园”女生月系列活动,“青春溢彩”手工艺作品大赛,“感恩,共享美好校园”诚信教育活动等,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风浓、校风好、教风正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渐形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学院先后荣获了“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信阳市■河区青年文明号”“信阳市优秀志愿服务工作集体”“信阳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诸多荣誉称号,专题报道《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三校一班”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曾被团中央、团省委网站转载,《大别山下团旗飘扬——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纪实》一文被《河南教育》2012年第3期刊发,同时被《科学理论发展与实践》一书收录。

注重安全教育,强化防范措施。安全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学院始终以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丰富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创新安全工作思路方法,强化安全工作防范措施,全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一是注重预防,完善安全制度建设。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方针,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包括《学生外出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实施办法》《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管理违纪处分条例》《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不断完善安全工作的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与长效化,使校园更加和谐、安宁。二是强化责任,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校以主题班会、班级团日活动等为载体,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应急教育、自救互救教育、自我防身、交通安全及其他有关安全常识的教育;重点抓学生公寓“五查”(即查安全、查文明、查卫生、查学习、查生活)活动,杜绝宿舍违章用电;要求辅导员每周必须为学生上一节安全教育课,要求有课题、有教案,每月一次安全主题班会,每学期一次安全知识讲座或法制教育报告会;为辅导员订发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教材,普及安全知识;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举行大型的“珍爱生命,远离传销”签名和教育活动,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举办消防灭火演练和安全疏散演习,开展以“抓整改、保安全”为主题的“百日生产安全大检查”活动,发放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等。这些活动不但培育了校园安全文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疏解心理问题。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等活动,既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也达到了“关爱心灵、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以十精神为指引,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积极努力建设和打造高品位、深内涵、有特色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进一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新时代条件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