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6:49: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健身的功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经济特点
1.外部性。外部性有两个条件:一是一方必须对另一方造成影响。二是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的交换行为产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附属效应产生。这些附属效应不存在市场交换,不属于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这些效应对外界即社会均造成影响,因而符合外部性的两个条件。
2.高弹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弹性是讨论体育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或大众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体育健身娱乐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这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其弹性值为正。敏感度一方面可反映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增长速度与整个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上,显然其速度是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的。另一方面,从对体育的消费需求看,对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是一种近似奢侈品的需求,所以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高弹性是存在的。这种高弹性的主要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
3.带动效应。带动效石荣群 广西中医学院 黄永康 唐津平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应是指该产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本产业内部,而且通过经济的循环与放大作用,由本产业引起其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带动效应的产生与产业的相关性和经济循环的效率有关。
带动效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它还将带动体育服装、运动器材、体育场馆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具有放大作用,所带动而产生的价值效应远大于本身的直接作用,即所谓“乘数效应”。
二、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因子
1.企业因子。企业因子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的良好声誉和知名度、企业的内部环境和硬件设施,以及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体育健身娱乐企业要拓展市场,树立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最重要的是依靠人才;同时企业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体育健身娱乐企业还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完善的场地设施和器材,以及优越的运动环境。
2.体育市场环境因子。体育市场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政府的扶持行为、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人均可支配的经济收入、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氛围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忽视政府对其必要的扶持行为,主要表现在给予优惠或保护政策;大众媒体对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宣传和引导,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体育健身娱乐的功能和作用等,从而影响人们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和项目的选择和偏好,直到引导消费者参与到各种这些活动中。
3.政策法规因子。政策法规方面的因素包含有完善的法规和稳定的政策、体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化管理、体育市场管理机构的宣传、引导和帮助等。完善的法规和稳定的政策,不但可以为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而且能培育和壮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4.消费者因子。消费者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余暇时间、工作压力和健康问题等。充分的余暇时间是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运动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健身当中。
三、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路径
1.正确认识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边界,理性看待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业定位。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竞争战略一定是源于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体育健身娱乐业也必然要遵循这种规律。如果体育健身娱乐业只看到自身发展的边界,而无法看到替代品和潜在的入侵者,只能证明对这一竞争规律的理解不够。
2.跨越目前细分群体利益的战略集团,拓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视野。目前中国健身娱乐企业群体细分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消费的价格来决定的,很少有体育健身娱乐俱乐部思考,会员为什么选择你这家俱乐部?会员选择了你这一家,一定是他真心愿意选择的吗?只有理解了什么是顾客最需要的,顾客的价值才会体现,以价格作为细分群体的渠道,显然过于狭隘。
3.充分关注买方链的构成,提升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后劲。健身娱乐器械的生产厂商努力制造最豪华的健身器械,以满足俱乐部的要求。然而,作为体育健身娱乐俱乐部来说,它们的服务群体是客户。在目前条件下,能够有时间、有条件去健身房的客户并不多,这说明了豪华的健身器械使用面并不广,同时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家庭不可能具有很高的使用率。所有健身娱乐企业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买方链的构成,使客户能够最便捷、高效率地享用体育健身娱乐产品。
4.善于甄别体育健身娱乐功能与服务情感的权重划分,提升体育健身娱乐业市场开拓能力。功能与服务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理想追求。但就目前来说,大众对功能的追求远甚于对服务情感的追求。事实上,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以功能为导向的,如果在现实条件下,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更简单点,价格更低点,其经营模式可能更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当然,在开展体育健身娱乐服务过程中,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功能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 兵:基于战略性思考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路径选择.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2]朱 霓:谈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市场的发展.企业天地,2005.8
【关键词】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理论框架
我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要缓解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老年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务必有一套完善的、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笔者首先探讨了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如何根据内涵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
1、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
1.1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
所谓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是指以广大老年人对健康和体育文化的追求为基础,经过社会各界的公共努力,为老年人提供进行体育健身的场地、科学指导和消费等体育健身环境,以满足老年人的体育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的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1.2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特点
(1)老年性
所谓老年性,是指体系的服务对象和内容都必须针对老年人,包括提供的场所、组织、科学指导、体质监测等都应该专门针对老年人,如果没有突出老年性,老年体育建设服务体系就无从谈起。
(2)公益性和社会性
所谓公益性,是指政府免费向老年人提供的各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健身指导等免费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对于体育的基本需求。
所谓社会性,是指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仅依靠政府的公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应该鼓励和加大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弥补政府在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一种政府为主导,社会其它各界为依托的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3)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各个部门与各种组织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系统性较强的体系。
(4)服务性与保障性
所谓服务性,是指能够根据老年人的体育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体育健身的条件、实施和措施,满足老年人对于体育健身的需求,让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体育健身的成果。
所谓保障性,是指保障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能够持久的运转下去和功能的有效实现。服务性和保障性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服务性就没有保障性,没有保障性,服务则无法持续进行。
2、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
2.1理论框架的基本结构
依据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点,从理论上将本体系进行了分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包括六个子体系:场所体系、组织体系、指导体系、供给体系、检测体系和骨干队伍体系。保障体系包括七个基本保障子体系:法律、资金、科技、管理、舆论宣传、教育培训与评估激励保障体系。
(1)场地设施体系:体育场地是老年人进行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体育场地的建设地点、设施质量、数量等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
(2)健身组织体系:老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为了避免盲目性,必须具有相关的组织体系,为老年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
(3)信息供给体系:健身信息的及时供给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体育兴趣、拓展体育视野、提高健身质量等。
(4)活动指导体系: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效率高低与健身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关系,部分老年人由于健身知识不足,健身方法不当而造成了伤害,以至于害怕体育锻炼。因此,构建政府、乡镇、社区等为一体的健身活动指导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效果。
(5)健康体质监测体系: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评定老年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以便更科学的制定锻炼强度和方式。
(6)骨干队伍建设体系:骨干队伍是连接政府和老年人,社会和老年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可以将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传递给其他的老年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法规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是顺利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基本保障,也是发展老年体育健身的基本准则。
(8
资金保障体系: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要正常运行,资金是关键,充分的资金,合理的分配是服务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9)科技保障体系:科技的发展要服务于人们,对于老年人体育健身来说,要积极的实施各种科技政策,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加强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以提升锻炼效果。
(10)管理保障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服务效益,规范体育活动,保障老年人体育活动顺利、健康开展的重要手段。
(11)宣传舆论保障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体途径对老年人的科学、合理健身进行宣传,提高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意识。
(12)教育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培训,加强老年人对于运动技能、科学锻炼的知识掌握,防止不当锻炼给老年人造成的伤害。
(13)评估激励保障体系:通过评价来衡量各项指标,以指导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各种服务体系的供给方式
各种服务体系要能够有效的服务于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政府供给公益性的服务体系、市场提供盈利性的服务体系和第三部门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服务体系。
3、结束语
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是目前我国民众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效果,应根据上述分析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框架建立完善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以便给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林鹏.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其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7(4):6-11.
关键词: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37-0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经过分区选取济南市15家健身俱乐部内进行体育健身的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状况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济南现有健身俱乐部约200家,为更好地进行问卷发放,将其进行分区,主要分为历城区,历下区,天桥区,市中区,槐荫区。每个区选取高中低档俱乐部各一家作为问卷发放场地,每家俱乐部发放60份。共发放900份,回收861份,回收率95.6%。剔除无效问卷26份,剩余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回收率为92.7%。
2、逻辑分析法:通过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方法把握济南市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的数据,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因素,总结问题并给出建议。
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数据通过Excle2003、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现状分析
(一)济南市健身消费者中男女比例为1.37:1,男性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积极性要高于女性,市民体育健身消费人群中高学历人群占有很大比重。学历高能使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体育健身的新观念,提高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二)济南城市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人群中工人和企业职员人群最大,占总人数的65.9%。月收入3000-4500的人群为消费的主要人群。
(三)健身消费者对俱乐部收费标准的看法,认为收费偏高的占72%,认为中等的占22.7%,认为收费偏低的只占5.3%。不难看出在健身消费群体普遍感觉俱乐部收费价格偏高。
(四)对济南市的城市居民健身效果的调查显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健身后,健康状况明显增强的有758人,认为没有变化或体质减弱的共有77人,由此可知体育健身对于增强人的体质具有显著效果。
(五)综合锻炼频率和每次持续的时间,得出济南市城市居民健身消费者中符合体育人口基本标准的占调查总人数38.4%,所占体育人口比列较小。
(六)济南市居民去健身消费路上花费时间在11-20分钟的健身群体人数为437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随着交通时间花费的越多,人数也相应越少,成负相关。所以交通的便利与否也是影响市民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一个因素。
(七)济南市健身消费者认识体育健身的的主要途径是广告宣传占43%,明星效应占21%,朋友介绍占11%,模仿他人占10%。
(八)济南市居民健身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健美形体和自我爱好,所采用的主要健身方式是器械练习,健美操类,舞蹈类及球类。
(九)济南市城市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收费过高,交通不便,器械硬件设施不齐全,健身项目种类少,服务质量差。
三、发展对策
(一)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可对女性居民的健身消费行为特点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消费特征,以此有针对性的向其传递健身的功用、具体效果等信息。
(二)由于济南市城市居民是整个济南健身消费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济南健身俱乐部在制定营销策略,应着重注意其消费的心理需求、性别特征及发展方向,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三)俱乐部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收费过高的,可进行运营模式的改革,推出淡季健身时间点优惠套餐等,采取薄利多销的战略,最大限度的挖掘消费资源。
(四)加大对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能力,研究体育健身消费行为,推出适销对路的体育健身消费套餐。
(五)优化体育消费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济南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就必须调整现在的体育消费结构,使人们把实物型消费的目光转移到健身型消费上来。
(六)发挥政府的组织规划功能,是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分布呈网状合理分布,使其能最大限度的覆盖健身消费人群,缩短健身消费者的交通花费时间,增长每次健身时间,这样有益于扩大体育人口,只有体育人口增多。才会真正扩大体育健身消费。
(七)政府落实各项经济政策, 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以消费市场的消费角度观望, 只有人们收入水平提高, 才会有大量人群进入消费市场, 才能促进体育健身的消费。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安徽省合肥、芜湖和蚌埠三个城市(以下简称三市)的社区居民作为抽样对象,进行了随即访谈和问卷调查。三个城市在安徽省有地区代表性,但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各不相同。为了使被调查的对象能够代表并反映安徽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的整体水平,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按照分层抽样的要求分别对每个城市中不同住地(城市化水平、收入水平及体育环境存在差异)的居民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在街道调研地点的选择上采取了三种地点进行调研:第一调研地点:处于闹市区或市中心地段的街道;第二调研地点:且距闹市区较远的街道;第三调研地点:处于城乡结合部或郊区的街道。选取的街道相互之间较为分散,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区或地段。问卷的具体发放地点是在街道辖区的小区街道、楼群、或社区的体育锻炼场所。方式为随机发放,当面填写并回收,或由调研人员根据问卷提问后,代为填写。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10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747份,有效回收率83%。并采用Excel等相关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出了相应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调查人群的构成及分析。
男性居民占54.1%,女性居民占45.9%。人群的年龄构成集中在50岁左右的中老人群。
2.调查人群的学历构成及分析。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学历为本科学历或以上占32.3%,专科学历占33.31%,中学学历占30.08%,小学学历占3.94%。从学历构成上表明,所调查的人群学历是以大学学历、专科及中学为主。
3.调查人群的职业分布及分析。
根据表2中所示,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职业集中在离退休人员和在职居多,学生和待业的占少数。
4.所选择的体育健身场所。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社区居民选择体育健身场所分布依次如表3,从表中的调查分布来看,我们所要研究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集中在免费的社区公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占到了总比例的73.95%。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健身体育设施和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兴起显示了体育健身用品消费市场的良好前景。
5.社区居民参加活动的人数、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形式的分析。
表4说明,选择在社区经常参与锻炼的居民(体育人口)仅占 20.5%;选择一般的(亚体育人口)居民为 46.8%,比例较大;还有 32.7%的居民很少在社区参与体育锻炼(非体育人口)。其次居民对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情况的评价是:有 11.7%的人选择很丰富,34.8%的人选择了一般,而53.5%的人认为社区基本没有组织过体育相关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居民很少参加或观看过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功能没有真正实施。在对三个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锻炼的人际环境进行的统计表明:在最近一年参加过体育锻炼的747个居民中 47.7%的人选择个人锻炼形式,有10.2%的人选择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形式,28.7%的人选择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形式,13%的人选择参加社区或自己单位的锻炼形式, 0.4%的人选择了其他形式的锻炼(表5)。可见,城市居民中选择个人锻炼形式的人数较多,参加过社区或单位组织的活动的人数较少,说明大部分社区没有形成固定的体育锻炼群体,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人际氛围较为淡薄。
6.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体育消费是生活消费的一部分。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生活消费的整体结构和水平既可以反映出居民的消费取向,同时也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能力起着限制作用。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因为人类食物需求基本满足,消费重心才会有可能从食品向其他方面转移。在对三市的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181.46元,其中食品类人均消费5246.76元,恩格尔系数为39.8%,
从表6中的体育消费分布情况来看,在体育消费的种类上,以购买运动服装为最多,占调查居民总数的 62.8%,购买体育器材或体育用品的有 41.5%,购买体育报刊、图书的有 28.5%,到公共体育场馆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活动的占 20.8%,购买体育比赛门票的占 7.4%。
通过表7调研发现,三市747名体育消费人群在最近一年中消费少于100 元的有 90 人,占总数的 12.1%。101-299 元的有 168人,占总数的 22.5%。300-499 元的有 128人,占总数的 17.2%。500-999 元的有171人,占总数的22.8%。1000-1999元的有 100人,占总数的 13.5%。2000-2999 元的有 45 人,占总数的 6.0%。3000 以上的有45人,占总数的 6.0%。
以上数据说明安徽省三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还主要集中社区免费的体育健身苑,公用免费的体育健身设施,仍是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用品消费的重点,这可能与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仍需更新,体育产业化仍处于萌芽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与体育意识成正相关。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体育意识也越强,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自觉性也就越高。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场所主要集中在附近社区免费的健身苑等公共活动场所,地点相对比较集中。从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的活动形式及参与的目的可以看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重点集中在增进身体健康方面的健身消费。
2.建议
关键词:宝鸡市;职业院校;教师;体育健身;建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64
0 引言
《2014年宝鸡市统计年鉴》中,在宝鸡市3区9县中,共46所职业学校,如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县职业高中、成人高校等,在校学生约八万四千多人,专任教师4000人左右。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对宝鸡市职业院校教师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还没有。本文把这4000名专任教师的一部分选做本文的调查对象,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实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参与体育健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寻找出影响教师健身效果的一系列因素,最终提出在职业院校教师群体中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合理化对策,为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营造出良好氛围,希望能为宝鸡市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可靠信息,为增进宝鸡市职业院校教师健康,S富教师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宝鸡市职业教育事业以及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点贡献。
宝鸡市拥有各类职业院校数量庞大,能够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而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职业院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健身方式,这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健身活动的持续性与科学性。科学的体育健身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但是通过什么样的健身方式和方法来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通过什么样的健身内容和运动强度达到健身效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正确的健身取向,只有确保健身取向正确,才可以在科学、合理的环境中健身,实现强身健体之目的。
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业院校教师的体育健身意识
各职业院校需进一步倡导“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通过校报、宣传栏及网络等渠道向教师宣传健康与健身方面的知识,并把学校所开展的教师健身活动作为校内传媒报道的内容,只有切实增强教师的健身意识,才能促使其主动参与健身活动,并将健身活动作为生活中的必要内容,实现稳定性而非随意性,才能克服困难,坚持参加健身运动,提高健身能力,并逐渐培养健身兴趣,最终养成健身习惯。
2 学校领导应重视教师健身,提高认识,发挥自身的带头模范作用
教师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学校领导有必要将教师的健康问题与健身问题纳入学校议事日程,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及科研压力,特别要帮助中青年教师群体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健身运动,积极倡导教师主动参与健身运动,作为学校领导,更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引领更多的教职工加入体育健身队伍。
3 充分利用学校工会的组织及引导功能
学校工会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而密切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学校教职工普遍喜欢的体育活动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职工作为学校工会的会员,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必要时需附加一定的强制性,将教职工健身的主观愿望配合一定的强制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健身的积极性。具体组织过程中,作为工会需根据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学期的文体活动,大型的文体活动每个学期安排2次为宜,尤其要照顾女教师对参加体育活动时惯有的害羞、扭捏等特点,所以需要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度适中、易于操作、集娱乐与健身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帮助女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实现最佳的健身效果,此外,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时应该认真考虑该项目的普遍性和安全性。
4 适当增加周锻炼次数
影响健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保持定量的周锻炼次数,显得尤为重要,就宝鸡市职业院校教师而言,需要在保持现有锻炼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的基础上,增加每周的体育锻炼次数(3次以上),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增加职业院校教师的体育人口。
5 对职业院校教师实施定期体检
各职业院校在考核教师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的同时,往往忽视对该群体身体状况的评定,所以,需加大政策督促力度,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时尝试将其身体健康状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并督促教师定期检查与测定,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可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主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6 注重对学校体育教师指导作用的挖掘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拥有较高的体育健身理论和实践能力,所以,可以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职业院校的其他教师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定期组织健身知识讲座,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健身意识与能力,尤其要加强对中老年教师群体的健身指导,引导他们走出健身的随意性误区,提升体育健身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老年体育;体育健身活动;体育人口;体育消费
l我国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状况
人口学家指出:21世纪将会成为全世界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世纪。199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4.88亿,占总人口的9.2%,199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超过1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左右。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1950年不足40岁上升到2000年的71.8岁。人口学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预测2000—204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年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由1.37亿增加到2.29亿,占总人口的l5.25%;到2040年,中国人口老年化进入高峰阶段,老年人口将达3.74亿,占总人口的24.28%i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到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6%,即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现有体育人口4亿左右,占总人数的31.4%。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人口已突破5000多万,约占全国1.37亿老年人口的36.50%,有29.8%的老人居住在城市。城镇老年体育人口约1700万,占城镇老年人口的44.55%,我国城市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达50.2%Eli。上海市1999年底60岁以上老人2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l8.55%左右;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中51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50.39%;浙江省部分城市5O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48.72%;北京城市社区50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68.17%;山东省部分城市老年体育人口为24.13%;甘肃省部分城市55~60岁的人群中55.5%的人有体育参与行为,西藏自治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25.2%引,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1.06%,偶尔参加的占28.32%;中国老年妇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生活起居有规律的人数占53.5%一引。据观察:江苏部分城市公共体育锻炼场所,早晨、晚上锻炼的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最高。从以上的统计数据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和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较大,并且呈现出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越高的特点。
2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情况分析
2.1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和频度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一般在2O~60分钟左右,年均体育锻炼时间已达300小时,锻炼lO年以上的有27.08%,有77.74%的老年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J。据观察、访谈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以每次3O分钟以上人最多,每周活动4~5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每次时间3O分钟以下占18.3%。30分钟以上占81.7OJ。有体育健身活动习惯与兴趣的城市老年人每次活动大于1小时者约占78.5%¨。早晨、下午、晚上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活活动的主要时段选择,并且以早晨活动人数最多,晚上次之。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时段选择,早晨占78.35%,下午占8.25%,晚上占13.4%‘,广东高校5l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早晨体育活动的频率最高;重庆清晨、傍晚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H。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频度表现为长间隔型,每周活动1~3次;短间隔型每周活动4~5次;无间隔型每日活动。
这三种类型以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短间隔型人数最高。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每周3次占78.76%,每周2次占17.70%,每周一次占15.04%。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体育活动已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与频度特点,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2.2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康复保健、调节精神、人际交往,是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动机。我国城市老年人往往因年老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与心理疾病。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康复保健、娱乐身心、调节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日益为现代城市老年人所意识到。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成为首要动机,娱乐身心、寻找精神寄托占65.2%,消除孤独、加强人际交往的占50.5%,防病治病占65.9%,实现自身价值占33.7%,消磨时间占7.69%。西安市6l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休闲娱乐占80.14%,强身健体占90.30%,交际占32.86%,追求时尚占8.23%,提高水平占0,从众占12.6%。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动机中,增强体质占73.68%,疾病康复占14.04%,闲假娱乐占7.02%,人际交往占2.63%,缓解压力占0.88%。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的活动动机与全国其他省、市城市老年人活动动机相似。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看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目的性较强,动机呈现多样化且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
2.3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内容与形式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受到职业、兴趣、习惯、运动能力、体质、性别、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与内容主要有散步、跑步类、气功、太极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保龄球类、自行车类、篮、排、足球类、体操类、舞蹈类、棋类、水冰类,其中散步、跑步类、乒乓球类、羽毛球、气功、太极类、体操类、舞蹈类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最前位的选项内容。
据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内容中,参加气功、太极类、保健类、跑步类约有3000多万人,舞蹈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水冰类也深受欢迎,老年人人均活动项目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散步、跑步64.24%,球类11.18%,交际舞5.59%,武术气功15.84%,游泳、滑冰2.80%。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以门球、气功、太极拳项目和跳扇舞、打腰鼓、扭秧歌民族特点项目为主。广东高校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以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保龄球、自行车、三大球类、跑步、气功、太极拳、广播操、舞蹈等为选择项目。另外,华北盛行气功、保健,北京市有l0万多老年人练“回春医疗保健操”,东北多练扭秧歌、老年迪斯科、舞蹈类等,华东地区盛行太极拳等。江苏部分城市老人活动内容以散步、跑步、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乒乓球、扇子舞、老年迪斯科、球类、游泳为主。从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选择看出,他们的选项带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具有保健性、健身性、娱乐性、独立性、实用性,富有竞争和审美意识的项目内容普遍受到城市老人的青睐。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已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带有年龄特点,呈现多样化、季节性、地域性的特征。单独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十几人或数十人群体活动、社区活动,这四种活动形式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以自发形式进行为主,带有年龄特点,注意发展个性,注意亲缘关系,兼顾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
2.4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家庭院落、公共活动场所、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马路、空地、公园、收费场馆等,是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据资料反映,广东省高校5l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在家庭进行锻炼人数最多,其次是在本校体育场馆Hj。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34.42%在公共体育场,12.14%在学校场所,33.23%在家庭院落,11.18%在公园,5.75%随地进行,1.28%在收费场馆。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在公共免费场所活动人数较多,在收费场馆活动人数较少。城市老年人选择的体育活动场所体现出环境条件好,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少花钱的特点。
2.5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与获得途径
据资料反映: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人均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选择锻炼项目,长期一种方法占43.42%,阶段固定的占33.22%,不固定占23.36%。锻炼方法来源,凭兴趣占38.46%,靠他人传授占34.32%,学校学习获得占8.28%,有偿培训获得占8.58%,自学体育书籍获得占5.82%。分析资料得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选择不再单一,往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相对固定的特点。季节、气候因素成为绝大部分城市老年人改变活动方法与项目,更换活动场所与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老年人获得活动方法的途径是多样的,感兴趣、靠他人传授、学校获得、有偿培训获得、自学获得等,是城市老年人获得体育活动方法的主要途径。
2.6我国国民体育消费与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
中国目前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300元/年以上的占8%,200~300元/年占9%,l00~200元/年的占18%,0~l00元/年占37%,无体育消费的28%,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均体育消费在l000元/年以上,甘肃省兰州市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不足50元/年,重庆市个人年均体育消费为377元,1998年上海市民家庭户均体育消费为566.18元,43.7%市民每月体育消费达l00元以上。广州市民体育消费人均38.7l元/年。北京市有50.4%的人有过体育消费,49.6%人没有过。山东省l998年调查,每年体育消费l00元以上占近1/2,l00~200元的占近1/3,200元以上占20%。广东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20元以下最多,其次是2l至50元,每月体育消费50元以上者男性为6.62%,女性为3.11%,男性组有60.29%的人,女性有64.9l%的人无体育消费。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有29.25%的人有过体育消费,70.75%人没有过。湖南城镇50岁以上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元以上13.42%,l00~300元占23.20%,0~100元占35.25%,无消费28.13%引。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曾有过体育消费的约35%,消费水平以每年不足l00元人数最多。从以上国民与城市老人体育消费统计数据看出,我国目前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文化、观念、素质等有着直接关系。
2.7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态度
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中有28.26%的人是在患有疾病之后才加人体育活动的行列,意识到体育的健身作用。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关心,有31.86%是主动的,12.39%被动,46.02%随意,9.73%不关注;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有9.73%的人全面了解,38.94%知道,29.20%部分了解,22.12%不知道;对体育法了解程度,有15.45%的人全面了解,32.73%部分了解,l5.82不知道。对健康的理解,有l8.26%的人正确,60.00%的人部分对,21.74%的人错误引。
江苏部分城市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作用,对《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较少,他们从事活动有主动、自觉性。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城市老年人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有所改变,花钱买补品、花钱治病的观念正逐步被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所替代,但是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8体育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
人的生理规律导致了人老体衰,城市老年人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身心产生了巨大变化,失落感、孤独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闲暇、自愿、心理满足成为现代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吃饭睡觉、家务、看电视、读书看报、教育后代、体育健身活动成为我国城市老人的主要生活组成部分。其中体育健身活动日益成为城市老年人满足身心需求最佳的方法与途径,然而常常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体质与健康状况不良、缺乏兴趣、方法与锻炼知识、缺乏组织与技术指导、缺乏健身环境与活动经费等,是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老年体育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达50.2%,而且表现出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越大的特点。
3.2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早晨、下午、晚上是其健身活动的主要时段,长间隔型、短间隔型、无间隔型是其活动频度的三种类型;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具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活动项目与内容丰富多彩,散步、跑步占居首选位置;活动形式突出发挥个性;活动场所、方法相对固定。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与我国国民的偏低体育消费水平相适应,同时受到所处省、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对活动的认识态度有所改变,但仍显不足,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3.3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体育法规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有关体育法规,使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得到落实。
3.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城市老年人健身意识,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单位、社区对城市老年人体育的投资,改建场馆设施,落实城市老年人健身措施与物质条件,创造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城市社区 健身项目 开发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17-02
全民健身计划提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使得社区体育健身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然而黑龙江省作为一个以老工业、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北方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不但受到场地、设施等因素制约,还受到地域、季节、健身项目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健身的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及不同季节体育人群的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必须根据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场地、设施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北方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项目。所以,体育相关部门要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作为指导思想,依托竞技体育项目健身属性和新兴体育项目的迁移,结合黑龙江地域、民俗体育项目进行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健身机会,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1 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开发的动因
1.1 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需要
社区体育健身的开展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主导方式,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形态。通过体育健身运动为健身者带来机能优化的同时,也给健身者带来切身的快乐,在良好的健身娱乐氛围中可促进邻里和居民间的交流、沟通,促使社区成员共同的文化价值趋同性与社区认同感,为我国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的动因,不仅需要社区居民个人内在发展的积极性,还要有外在条件。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被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建设内容,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健身平台。
1.2 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基地。通过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对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城市社区的体育活动场地,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吸引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搭建了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平台,为社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的体育公共服务行为,同时,也增进了社区居民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积极生活方式,落实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工作和内容,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健身工程,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序发展,也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 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开发设计的原则
创编、设计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应以社区健身运动的基本活动形式为根本,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不是随意而为,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基于社区体育项目的基本特点和多样的类型,以健身为目的,以娱乐为依托,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
2.1 从实际出发原则
不同体育基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从事健身运动也有不同的要求。社区体育健身是健身娱乐休闲的重要形式,人们在自愿参加各种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时,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表现,只是使他们的身心在休闲时间得到放松和享受。因此,在社区体育健身项目开发设计时,应从实际出发,使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实际相适应,要根据体育健身参与者的年龄特点、当地气候、工作性质、爱好、物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设计。
2.2 普及性原则
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设计要使参加者在体育健身过程中,必须经过一定的智力和体力上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健身参加者为完成健身过程、比赛要克服的最适宜的负荷强度,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的负荷。难度过高,参与者无法进行,难度过低,则降低了参加者的挑战欲望。因此,该项目的开发设计必须根据参与者的能力,满足参与者的兴趣、特点、爱好等,让居民能各取所需。这是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和普及的基本条件。在具体推广、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项目是合理的,科学的,但由于难度高,风险高,大部分居民往往不参加,使项目失去了活力,不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
2.3 健身属性原则
社区体育项目不同于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以增强居民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适当的运动负荷是社区健身运动项目的基本特征,因而开发体育项目必备的健身属性更显得重要。社区健身体育项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娱乐性,运动负荷太大,不利于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健身目的。虽然社区健身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占很大的比重,但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失去了强身健体的效果。负荷量过小,人体体会不到应有的刺激,难以在参与中体验到全力以赴的感觉;负荷量过大,则会造成过度疲劳,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在健身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亲自体验、反复试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现有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吸收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达到娱乐、健身效果。
2.4 区域性原则
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体育文化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区域的人类自觉不自觉选择了相同的生活方式。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社会结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体育事业发展侧重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各地优势的全面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保证。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具有多元的文化交融背景和自身的地域特色,城市社区体育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地区黑龙江省,在开发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时,在继承传统社区体育文化基础上,要依托冰雪体育文化丰富当下社区体育文化内涵,繁荣社区体育内容。
3 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开发设计的程序
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创编是社区体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推动全民健身在群众中更加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运动项目科学地拓展成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健身运动项目是全民健身的客观需要,也是社区体育改革的难点。社区健身运动项目的设计的程序如下:(1)先对运动项目进行构思,然后创编,最后定出名称。(2)项目的动作规格、姿势、运动的路线和方向必须用术语叙述来创编,必要时,可以绘简图加以说明动作要求、场地的形状、器材的设置。(3)制定规则、要求和奖惩办法。(4)进行实验和修改。(5)定稿并推广。
4 结语
发展城市社区体育,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养的有效方式,是举办公益性、区域性、自主性的社会活动。社区体育健身项目不同于竞技体育项目,突出的特点是休闲、娱乐和乐趣,是以增进参与者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在开发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过程中,要遵循一般体育健身原理和方法,转变传统体育观念,以娱乐为依托,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同时,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精神,加强理论层面和方法设计上的研究,突出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打造冰雪体育人文气息,用一种动态的变化去满足不同人群的动态健身需求,有效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合力,程.影响苏北城市社区体育项目开发的因素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3):84-86.
[2] 罗以飞,吴秋来,陈阳.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与功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