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

篇(1)

关键词:博弈论;财经类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85-02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决策主体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博弈论的研究对象是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1]

在经济学文献中对博弈论最早的研究是古诺(1838)、伯川德(1883)和埃奇沃斯(1925)关于垄断定价和生产的论文,但是这些都被视为特例而没有改变经济学家思考大多数问题的方法。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在他们1944年著名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中引进了博弈理论的思想,书中提出大部分经济问题都应该被当作是博弈进行分析。[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博弈论发展和研究的重要阶段。纳什在1950年明确提出了“纳什均衡”这一基本概念,解释了博弈论和经济均衡之间的内在联系。到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包括纳什和夏普利分别提出的“讨价还价”模型以及吉利斯和夏普利提出的合作博弈中的“核”的概念。泽尔腾于1965年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到动态博弈,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于1967年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并提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博弈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等。

由于博弈论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博弈论》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的必修课。我校也开设了《博弈论》课程。然而,由于博弈论课程开设时间较短,而且作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对数学基础的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博弈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博弈论课程的教学特点

1.数学描述比较抽象。博弈论的标准表达是函数形式和集合形式的表达。博弈论作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和数学的结合非常紧密,需要比较严谨的数学表达和数学证明。例如,20世纪50年代纳什在证明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定理时就使用了泛函分析中的不动点定理。学习博弈论,通常需要具备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泛函分析等数学基础。[3]

2.教学过程通常浅入深出。由于博弈论的概念和定理均采用严谨的数学表达形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从简单直观的例子出发,引出博弈的抽象数学模型。简单直观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博弈的思想,但随着讲授内容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再到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最后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的概念得越来越复杂,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也越来越困难。

3.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使得博弈论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商业、政治、外交等。在微观研究领域,交易机制的设计涉及博弈论;在中观研究领域,劳动力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中都有关于企业要素投入品市场的博弈论模型。最后,从宏观的角度看,国际经济学中有关于国家间的相互竞争(或互相串谋)选择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的模型;宏观经济学中也有货币当局和工资、价格制定者(厂商等微观单位)间的战略相互影响,最终决定了货币政策效果的模型。[4]

二、博弈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撑。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案例的趣味性、贴近现实生活的程度、学生参与案例的程度、与知识点的结合程度等。虽然博弈论的教材中提供了一定量的案例,但仍显得不够丰富。特别是对于财经类学校的本科生而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将其与自己对经济社会活动的观察和认识相融合,以提高分析经济社会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丰富的案例是非常有必要的。

2.偏重于理论教学。以往的博弈论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而且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只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怎样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并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考核形式单一。目前的考核形式仅限于笔试的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博弈论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的笔试并不能很好地考察学生们对博弈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有的老师采取让学生做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进行打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选取的论文的难易程度很难掌控。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丰富考核形式并且让考核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三、完善博弈论课程教学的建议

1.采用案例教学法。由于博弈论的数学描述通常比较抽象,老师通过分析案例来说明博弈论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应用,既可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首先,要尽量选择简单的案例,使学生更加容易明白博弈的规则;其次,要注意选择契合现实生活的案例,有的案例不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为困难;再次,要注意案例选择要尽量的多源化,由于博弈论在各个领域包括商业、政治、外交等均有应用,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应尽量选择不同领域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博弈论的应用。

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我们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设计丰富多彩的博弈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内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博弈参与者,他们之间进行竞争、讨价还价或者合作。博弈实验可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6]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博弈论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仅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博弈论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笔试的基础上丰富考核形式。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博弈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并整理成小论文的形式上交。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课堂汇报过程中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分数奖励,提出的问题质量越高,分数的奖励越大,被提问的学生回答地越好,课堂汇报这部分的分数也将越高。这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地进行建模分析,认真地准备课堂汇报,也将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汇报中。[5]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将借助于博弈论进行分析。因此,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学习博弈论,掌握其思维方式和思想及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博弈论课程的特点,然后指出了目前博弈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本文将为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博弈论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2]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博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浦徐进.本科博弈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运用[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372-375.

[4]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本;博弈论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2007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网络游戏却异军突起成为整个网络经济的领头羊,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105.7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为128亿元,网游用户规模达到4800万。预计在此后的4―5年间,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基于网游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对于就业的拉动与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大量满足相关知识或能力要求的劳动力资源涌入网游产业。而在网游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中,产品研发人员因其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与职业特质等原因,无疑成为了最具行业代表性的职业。本文即尝试结合产业与职业的双重特点,针对网游研发人员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特征展开探讨。

一、本文讨论的相关背景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从劳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的人力资本即是指劳动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具有如资本般可实现价值增值的特征,而又与物质资本相对,因此被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的。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包括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力迁移等。(二)博弈论。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Game)”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二、模型主体

(一)网游研发人员的教育选择模型:1、职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在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中,各级正规教育无疑在个人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和求职就业导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游产业依托于传统IT产业背景,但对于研发人员的相关要求又明显体现出文化创意产业所特有的综合性。基于以上特点,针对网游研发人员教育选择的博弈论模型可进行如下假设。很显然,博弈双方人力资本投资的全过程不具备同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针对“应聘”这一行为的抽象假设下,博弈行为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双方一般情况下无从得知竞争对手的教育背景。此外,由双方的收益情况可知,一方所得并不恰好等同于另一方所失。综上所述,该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2、后续情形下的补充模型举例。对于该模型,可以进一步加以解释:如果甲、乙均选择“行动”,由于乙要承受更大的负效用,因此甲将取得更大的优势;因此如果甲是一个想要在新项目中全力表现以博得赏识的员工,那么乙完全可以选择“等待”,借助甲的才干使得自己不必投入过多而项目依然能够较好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乙全力以赴,依然容易出现甲坐享其成的结果,因为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月晕效应”往往会使得老板倾向于做出“甲贡献更大”的错误判断;当然,如果两人均选择得过且过的策略,则效用不会产生任何变化。(二)网游企业的培训模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表明,除员工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外,入职后企业所提供的相关培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事实上,基于角色转换理论加以思考就不难发现,企业所提供的培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相较于员工最初的正规教育背景,企业与员工均有理由在决策和执行层面给予培训以更多的关注。(三)员工流动的后续实证分析。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理论,除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外,劳动力的迁移与流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在上述模型中,已经针对员工因企业不同的培训方式而采取“忠诚”或“背叛”等不同策略的可能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下面针对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或许理解为上述博弈模型在实证层面的补充更为恰当。换句话说,该部分将不涉及新的博弈模型,甚至不过多涉及人力资本理论本身。但基于实证分析的完整考虑,相关内容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网游企业的培训模型中,我们通过反复剔除劣策略的方式,最终遴选出了(锻炼,忠诚)这一占优策略均衡。但大量实证数据表明,网游研发人员的职业忠诚度较低,劳动力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这即是说,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背叛”代替了“忠诚”这一理论上的优势策略而成为大量网游研发人员的实际选择。接下来,本文将联系网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网游研发人员的自身特点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合理性。

结论:本文引入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针对网游产业的特点以及网游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网游研发人员而言,选择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是较为适宜的。但事实上,人们在选择是否接受某种教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而引入价值判断。在这样的前提下,人的理性将受到极大局限。换句话说,经济人的决策与社会意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矛盾。显然,相关问题的解决将更多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最终交由时间解决,而作为经济工具的博弈论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显得办法不多。关于网游企业采取岗位培训同公司中长期项目绑定的做法与网游研发人员忠诚度较的现状同样构成了一对矛盾。事实上,员工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正是一个与企业以及同质竞争者不断博弈的过程。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大量存在,类似的多方博弈往往表现为动态的、不完全的和非合作的。要找到这一博弈过程中局中人完备的策略空间,势必要借助于更加复杂与深入的博弈论内容。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博弈论 经典博弈模型 博弈行为 博弈决策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说,“博弈论”已经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从对“博弈论”简要、通俗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或者说,我们身边的许多行为、现象都可用博弈来概括。“博弈论”不仅属于经济学,也理应属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这些学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论”那旖旎的学术风光和精细的分析技巧。“博弈论”的英语原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譬如在足球比赛中,双方都想在努力巩固防守的同时,积极进攻以置对方于“死地”。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博弈。“弈”在汉语中是下棋的意思,下棋中的双方行为特征也如同足球比赛中双方的行为。当然,扩展开来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角力等等,都是“游戏”,只是游戏的内容不同而已。

一、博弈简介

“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已于前不久为“博弈论”研究专家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所获得,1994年度和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分别由纳什、泽尔滕、海萨尼、莫里斯和维克瑞等“博弈论”专家分享。如此众多的“博弈论”研究专家的频频获奖,凸现了“博弈论”在主流经济学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说,“博弈论”已经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

我国古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齐威王与大将田忌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让最差的马去与齐威王最快的马比,而让最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次优的马,让次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最差的马,这样便以2∶1取胜。但我们还可进一步设想,如果齐威王知道了田忌的花招后,便会在以后的比赛中也更改出马的次序,当然田忌的出马次序也应改动。双方的出马次序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呢?这便是“博弈论”更深一层次研究的问题了。

二、一个非技术性的定义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规定或定义一个博弈需要设定下面四个条件。

1.博弈的参加者。即在所定义的博弈中究竟有哪几个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

2.各博弈方各自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即规定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方法、做法或经济活动的水平、量值等。

3.进行博弈的次序。在现实的各种策略活动中,当存在多个独立决策方进行决策时,有时候需要这些博弈方同时作出选择,以为这样能保证公平合理,而很多时候各博弈方的决策又有先后之分,并且有时一个博弈方还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

4.博弈方的得益。对应于各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都应有一个结果表示该策略组合下各博弈方的所得或所失。

以上四个方面是定义一个博弈时必须首先设定的,确定了上述四个方面就确定了一个博弈。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可以用上述方法定义的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的条件下,合理的策略的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三、博弈的结构和博弈的分类

由于博弈研究的问题多种多样,因此博弈模型相互之间的差别可能会很大。这些差别可以理解为都是博弈问题的结果差别。当博弈结构有差别时,博弈的结果和分析方法往往也有不同,因此对博弈的结构特点有所了解是很有价值的,在此我们提出博弈论问题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

1.博弈中的博弈方: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为博弈方。因此我们把博弈方分为“单人博弈”、“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这里的“单人博弈”和“两人博弈”,并不一定是自然人,而是指前面所说的博弈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经济社会组织。

2.博弈中的策略: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内容称为“策略”。

3.博弈中的得益:得益即参加博弈的各个博弈方从博弈中所获得的利益,它是各博弈方追求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他们行为和判断的主要依据。

(1)零和博弈:它是常见的博弈类型,同时也是被研究得最早、最多的博弈问题。

(2)常和博弈:它也是很普遍的博弈类型。常和博弈可以看作零和博弈的扩展,零和博弈则可以看作常和博弈的特例。

(3)变和博弈:零和博弈和常和博弈以外的所有博弈都称为“变和博弈”。

(4)博弈的过程:博弈的过程也是博弈结构的重要方面。根据博弈过程方面的这些差异,博弈问题通常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几个大类。

①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采取行动的博弈是静态博弈。

②动态博弈:指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者可以根据先行者的策略选择来决定自己的策略。

③重复博弈:所谓重复博弈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构成重复博弈的一次性博弈也成为“原博弈”或“阶段博弈”。

我们研究的大部分是重复博弈的原博弈都是静态博弈,或者说是由静态博弈构成的。这种由同样一些博弈方,在完全同样的环境和规则下重复进行的博弈,在现实中有很多实际的例子。如:体育竞技中的多局制比赛、商业中的回头客问题、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或竞争等等,如果不考虑环境条件方面的细小变化,都可以看作是重复博弈问题。

5.博弈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

博弈结构这些方面的差异对博弈结果和博弈分析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博弈分类相互之间都是交叉的,并不存在严格的层次关系,但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种分类对博弈分析方法影响程度的大小排除大致的次序。

(1)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契约或默契,以选择共同的策略,此种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

(2)是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

(3)是分为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4)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前一种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全部的相关信息,只拥有部分相关信息的便属于后一种博弈。

四、“博弈论”中的经典博弈模型

根据博弈定义,小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国家之间的倾销反倾销、制裁和报复等,都有可以归结为博弈问题。“博弈论”中有一些由点及面、发人深思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不仅成为“博弈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学术奇葩。

1.囚徒困境

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与集体理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的困境博弈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政治、军事和法律等各个领域问题中,都有类似囚徒困境的现象。

2.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揿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若小猪去揿,大猪先吃,大猪可吃到9个单位,小猪揿好后奔过来,则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大猪去揿,小猪先吃,小猪可吃到6个单位,大猪吃到4个单位;若同时去揿,奔过来再同时吃,大猪可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大猪采取何种策略,小猪的最佳策略是等待,即在食槽边等待大猪去揿按钮,然后坐享其成。而由于小猪总是会选择等待,大猪无奈之下只好去揿按钮。这种策略组合就是名闻遐迩的“纳什均衡”。它指的是,在给定一方采取某种策略的条件下,另一方所采取的最佳策略(此处为大猪揿按钮)。

智猪博弈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如大股东行使监督上市公司的职责,而小股东则坐享这种监督带来的利益,即所谓“搭便车”;爱清洁的人经常打扫公共楼道,其他人搭便车;等等。

3.斗鸡博弈

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但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必有一方要退下来,除非真正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

这类博弈也不胜枚举。如两人反向过同一独木桥,一般来说,必有一人选择后退。在这种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种可选择的策略运用。如那种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点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独木桥上的另一人。还有夫妻争吵也常常是一个“斗鸡博弈”,吵到最后,一般地,总有一方对于对方的唠叨、责骂装聋作哑,或者干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却怒火。在企业经营方面,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一家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另一家企业便会放弃对该项目的觊觎。

篇(4)

关键词:博彝论公选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42-03

博弈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课之一,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中都活跃着与博弈论交叉的分支学科,为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博弈论知识的需求,高校加强博弈论公选课建设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面向全校开设了“博弈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博弈问题及其启示”两门通识选修课程。

一、博弈论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博弈论与经济学、管理学和数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国内本科院校的博弈论课程主要面向经济、金融、管理或数学专业开设,教学的对象通常是本专业或本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很少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这主要缘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博弈理论的建立只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国内高校博弈论课程开设时间最长的也不到十年,上述情况导致了课程建设的经验不足、水平不一。第二,研究博弈理论往往需要借助数学的方法,所以,博弈论课程的讲授与学习离不开数学工具和经济学知识,课程内容不得不受制于较高的知识门槛。因而,国内博弈论公选课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在连续四个学期开设博弈论公选课后发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学生问的差异较大

由于博弈论公选课面对的本科生纵跨二、三、四三个年级。横跨本校全部学科的所有专业,导致学生的认知平台和知识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目的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性,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也存在较大差别。

2 理论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基础

博弈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提炼出个体最优决策问题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再运用数学工具对其理论进行研究。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Roger B.Myerson)认为,“博弈论是对理人或决策者之间相互冲突及合作的数学模型进行的研究”。虽然博弈论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较强的解释能力。但它的标准表达是函数形式和集合论形式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依赖于数学工具。所以,学习博弈论既要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正因如此,学生在公选课中接触博弈论时会觉得比较抽象。

3 课程的知识容量受限

为了照顾学生差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尽可能详细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因而不得不压缩知识的容量,这导致了一部分经济学和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笔者尝试通过布置课后练习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或许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是,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较快的学习节奏限制了多数学生对公选课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4 缺少合适的教材

缺少合适的教材也是博弈论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博弈理论的应用性和公选课内容的时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教材的编写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然而目前的教材往往只能体现前者却难以涵盖后者。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1 抓住学生的共性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关注现实问题的意愿,对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尤其在理解焦点问题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认知共性。因而应牢牢抓住这一共性,迎合学生在知识需求上的实用化和功利化的特点,从当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承载博弈论知识的现实问题,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丰田汽车赔偿、西南五省大旱、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2008股市大跌等现实热点都搬上了讲台。下面,笔者就通过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在讲授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的博弈承诺及其可信性概念时,笔者以制定《反国家分裂法》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由于祖国统一问题是所有国人关心的国家大事,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讲授过程非常顺利,以致学生在课后反馈中把这一案例列为讲授最成功的部分。接着,为了讲解如何应用可信承诺处理现实问题,笔者选择了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第四集中的一个视频片段,进一步强化了知识点。实践证明,人物生动的形象在给课堂增添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很好地承载了传递知识的作用,以缩影的形式把可信承诺的概念和应用可信承诺策略的方法植入了学生的头脑中。最后,笔者以拆迁补偿合同签订中的一种可信承诺策略为例,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并请学生加以点评。由于拆迁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所以学生对点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通过抓住学生的认知共性,展示了可信承诺策略在焦点问题上能够将劣势变为优势的强大作用,成功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博弈承诺及其可信性概念。

2 增强主题的典型性和知识模块的简洁性

以经典博弈问题为主题有利于组织素材、选择教学内容;简洁地安排知识模块、弱化知识的层次性有利于照顾各类学生在知识面、综合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少而精地选择课程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多角度地反复讲解有利于降低知识门槛,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主题选择上,笔者以多数学生熟知的“囚徒困境”作为第一主题;以试验性强、易于展开的“理性基础和有限理性”作为第二主题;以现实性突出的“重复动态博弈”作为第三主题。由于“囚徒困境”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密不可分,所以第一主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博弈问题的趣味性和深刻性,又能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进一步思考,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理性人假设”所具有的超越现实、过于理想的特性,从而部分地为第二和第三主题做好铺垫。另外,有大量关于“囚徒困境”和理性问题的课外资料易于获得,这为学生在课程初期进行兴趣驱动的导读创造了条件。

在知识模块设置上,笔者采取“自成模块、减少关联”的策略。例如,针对非常重要的“信息不对称”主题,我们选择了以二手车市场为核心,构建了包含药品市场、电脑市场和就业市场等典型主题的知识模块。一方面,这些市场为学生所熟知,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这些市场中包含着非常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因而通过对市场现象的自然描述完全可以弱化学生对经济学市场知识的依赖。为了弱化知识的层次性,突出重点内容,笔者舍弃了理论体系中的某些知识模块,例如“海萨尼转换”、“斯宾塞信号传递模型”和“斯蒂格利茨信息甄别模型”等。

3 重视案例应用,尤其应重视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关的案例

博弈论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它“声名显赫”,并且与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系密切。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曾涉足博弈论领域,在博弈论的建立和发展中直接或间接做出过贡献。“名声在外”为博弈论公选课的开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课程的讲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正因如此,笔者才面向全校开设了博弈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公选课。下面,以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应用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关的案例以及这样做的优点。

纳什是博弈理论发展的划时代人物,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两者都是公选课中必须包含的内容。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借助“囚徒困境”和“情侣博弈”讲授纳什均衡及其不唯一性;2)播放电影《美丽心灵》,并进行讨论和点评;3)布置以纳什为主题的案例设计作业,让同学在课堂上演讲。第一部分是讲解的重点,讲好纳什均衡意味着博弈论课程成功了一半。第二部分可以把人格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效融合起来。《美丽心灵》不仅能让人体悟到学生心灵中因爱而生的温暖,还能给出人生原本就是一场博弈的警示,体现出“大人物小故事”的精髓。纵然纳什这样的天才也有无法摆脱的困境,何况他人?所以,在人生的博弈中,既要承认能力的差异,又要找寻属于自己的色彩。同时还应看到,纵然如纳什般为顽疾所缠都可以逐渐康复,何况其他挫折?所以,要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要终身学习而不轻言放弃!第三部分是对学生的启发环节。该环节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通过为其提供上台演讲、展示成果的机会,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生在设计案例时自学了有名的“智猪博弈”和“恋爱博弈”等经典模型,巩固了纳什均衡概念,还有学生甚至对纳什曾经设计过的一种“六连棋”博弈游戏(笔者对此也知之甚少)进行了分析。

4 重视学科交叉,尤其应重视学科交叉视阙下的学术前沿成果

博弈论已逐渐成为一门为诸多学科提供思维方法和分析技巧的学问,可以说,所有与生命有关的学科都蕴藏着博弈论的应用空间。在公选课中,应重视从学科交叉的视角供给知识,广泛培养各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例如,笔者选择生物演化理论和博弈论交叉所产生的演化博弈论作为知识模块,以人类社会的同性恋演化作为典型主题,挑选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案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演化博弈论的开创性著作《演化与博弈论》一书中,作者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MaynardSmith)用精妙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和丰富有趣的案例把博弈论的思想融入到生物演化中,推动了对“动物为什么如此”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动物群体行为演变的动力学机制。笔者首先以“哺乳动物一雄多雌”案例作为引导,简单介绍演化博弈论在性选择和性别比问题上的研究视角以及逻辑结构,然后立刻引出了人类面临的一个有关性的问题――同性恋演化主题下的性问题: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男男同性恋的存在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因为同性恋相比于异性恋而言成功繁殖后代的可能性太小,那么为什么同性恋的基因没有被淘汰?显然,这一问题接近现实热点,对学生极具诱惑力,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学术延伸性。为了讲解同性恋基因延续的演化博弈机制,笔者借助2010年2月24日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萨摩亚岛上男男同性恋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最前沿的学术案例详细分析了“亲族选择”假说下的演化博弈机制。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加深了他们对博弈论的理解,顺利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5 重视开放性,尤其应重视教学信息交流反馈的开放性

信息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让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知识上的感悟和能力上的提升,并逐步脱颖而出。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突出教学的亮点,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学生通过电予邮件的形式反馈“课堂心得”,并要求他们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这次课对你影响最深或最成功的是哪部分?

(2)最失败或可有可无的又是哪部分?

(3)对本次课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这三个问题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课堂内容加以回顾、梳理,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中发现笔者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事实上,在交流和反馈中,许多同学都针对课程的内容、进程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技能等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这些批评和建议包括“讲课的速度有点偏快”、“思考时间较少”、“有些理论过于深奥”、“希望针对时事展开分析”、“希望多些互动”、“理论是需要加强的”等,当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少一点数学知识”并希望“讲得详细点”时,笔者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列出了几本偏重数学工具的参考书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自学。

学生给予的温馨鼓励也让笔者感觉“很给力”。例如,“本节课内容很充实,希望老师保持下去”、“老师的努力我们都看到了,希望老师以后做得更好”等话语激励着笔者,使笔者能够维持浓厚的教学热情使其永不衰减,并且有信心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挑战自我的职业水平。

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师能够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总结、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下一步的设想

笔者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希望博弈论公选课能为学生打开“半”扇窗,培养他们对博弈理论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潜能,做到既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又帮助学生脱颖而出。

教学实践表明,的确有不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脱颖而出。以下是某学生的反馈:“最近看了一本《博弈三国》,该书用博弈论的方式对三国故事进行解析,感觉博弈论有一种奇妙的功能,就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解析后的过程、缘由都一清二楚了。”更有学生觉得自己“在研究中发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受益匪浅”。也有在深入思考后对教学内容提出反诘者:“从平常感知上来说,同性恋的基因遗传与博弈基本无关……博弈是一种研究竞争参加者为争取最大利益应当如何做出决策的数学方法……无法说这样一种与母系基因联系较为紧密的基因遗传行为可以用博弈的方式去解决,只能说同性恋的基因遗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平衡态。”不管这些反馈的具体情境如何,它们至少说明,应从公选课的现实性、延伸性、前沿性和开放性出发,强化学生的共性。弱化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谨慎且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为满足高等教育通识选修课的教学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提供一些思路和经验。

篇(5)

关键词:博弈论;博弈模型;旅游;综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09-0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旅游研究也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历程。期间,学者们不断引进各大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以充实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博弈论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法被广泛使用,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从博弈模型运用的角度对博弈论在旅游研究中的文献加以梳理,希望对相关研究者有所裨益。

1 综述基础和主要领域

1.1 综述基础

笔者以“旅游、博弈”为关键词或者题名在维普科技中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检索期从1989年至2011年12月29日,共有全部期刊文献22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共有67篇,其中有效文献(有效文献指真正运用具体博弈模型的文献)58篇,具体分布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博弈论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开始于1996年,至今已有15年,由最初的零星运用期演化到至今的相对稳定期。其中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分布与总体趋势相吻合,故笔者主要对核心期刊上的67篇文献进行仔细研读,对其中58篇有效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

1.2 博弈论在旅游研究中的主要运用领域

纵观近15年的旅游博弈研究,学者们着眼于旅游业的各个领域,透过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领域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区域旅游是旅游博弈论研究中运用最多的领域,共有14篇,占全部文献的24.13%。该领域的文献主要集中于“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红三角”等国内主要的经济区,从区域旅游的竞争合作入手,指出区域内政府间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其次是旅游市场的博弈研究,其主要分析买卖双方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旅游市场的低效率,并且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改善产品质量和信誉机制的建立等提高旅游市场效率的方案。再则,乡村旅游的博弈研究是近期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从社区参与的角度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关注社区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而乡村旅游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学者的关注点。另外,环境保护、旅游商品供应链、景区开发等问题也是博弈方法运用的主要领域。

2 旅游博弈研究中的博弈模型运用情况

运用博弈论研究旅游最主要是博弈方法和模型的运用对旅游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所以对博弈模型运用的梳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以博弈的基本分类为基础解读博弈模型的使用情况,具体分布如图2:

2.1 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运用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运用。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是四种类型中相对简单也是运用最普遍的类型,故运用这一博弈类型的文献共有34篇,占全部文献的58.6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经典模型有囚徒困境、智猪博弈、斗鸡博弈、市场争夺战博弈、古诺模型和勃特兰寡头博弈等,通常以矩阵形式展现。在旅游研究的文献中运用这一博弈的类型的学者多数是将这些经典模型运用到具体领域中。

①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模型是在这类博弈中运用最普遍的模型,通常用来证明博弈双方在各自理性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于岩平运用此模型解释旅游企业和核心员工之间的忠诚度问题,得出一次双方唯一的均衡解是各自不忠诚,一次博弈难以维系两者之间心理契约的忠诚缔结。吕兴洋等分淡旺季在旅游供应商和中间商之间的合作与否进行单次博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罗富民等通过此模型说明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的存在,又通过斗鸡博弈模型证明公共产品供给失衡问题的存在。另外,此模型也可以运用到新景区开发以及旅游产品价格竞争问题等。

②智猪博弈:此模型主要运用于实力不均衡的博弈主体之间弱者的搭便车现象。如在旅游地形象促销问题中,运用此模型说明大企业着力促销而小企业搭便车收益的问题。

③勃特兰寡头博弈:将此模型运用于旅游研究中一般体现在旅游产品的价格竞争和决策问题上。任宁宁等将此模型运用于旅游商品的生产企业之间,说明旅游企业的价格竞争,得到的均衡解为两企业以最低价格生产并均分市场。

④古诺模型:此模型的运用主要解决博弈主体所提品的量的选择问题。王居凤等运用此模型解释两寡头生产产量的选择方式并且将此扩展到n个企业,说明为了维持联盟稳定性而建立协议的必要性。

⑤Hotellin品决策模型:李洪娜等通过对此模型的具体表述和分析阐述了同质旅游产品间的竞争问题,分别提出了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和打造品牌旅游产品来提高竞争能力。

(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运用。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经典模型有海盗分宝博弈、斯塔尔伯格寡头博弈、蜈蚣博弈等。运用该类型的文献有13篇,占文献的22.4%。

①斯塔尔伯格寡头模型:此模型其实是古诺模型的动态化,将同时决策的俩寡头演变为先后决策的领导者和跟随者之间的产量决策博弈。杨树等将此模型改良后运用到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决策问题中,并且分析得到在一次次的质量决策博弈后总能得到最优策略。

②海盗分宝博弈:饶勇等将此模型运用到旅游开发商和社区居民间对旅游资源收益的分配问题上,但是仅仅阐述了模型,没有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篇(6)

一.博弈论是研究行为主体之问相互作用时的策略选择理论。博弈论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不仅为企业竞争提供了经济上的指导,也为企业伦理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新方向,扩展了企业伦理发展的空间。

(一)博弈论为企业竞争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加强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也具有伦理价值。新古典经济学以经济主体的自利行为及其相应的市场反应为研究的出发点,以价格制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理论假设的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主体只需直接面对市场作出决策。然而,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这种经济模式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经济主体的决策不但要面对市场,还要面对其他作为对手的经济主体;决策的过程不仅要受到市场的影响,同时也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决策有关;决策的后果不仅与自己的决策有关,而且要受对手的决策的影响。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策略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必然要与科学的理论联系起来,需要分析和确定本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研究有利的竞争策略。博弈论为企业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市场中寻求取胜之道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要研究企业竞争,就不能不谈博弈论;企业要形成科学的竞争策略,更不能离开博弈论。博弈论为企业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优化目标提供r可能,这不仅具有经济学价值,同时也具有伦理学价值。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经济活动首先是一种求利活动,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机制也在于每个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努力创造更高利润、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不仅实现了企业的经济目的,也为社会的道德进步提供r经济支持,企业的竞争就具有了重要的伦理价值。

(二)博弈论强化了企业的合作意识,使企业竞争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博弈论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经典案例。这一案例说明了这样的道理:由于个人理性的局限,每个人从自利理性出发,其结果是不仅个人利益最大化无法实现,而且也导致了明显不符合集体理性的情形出现。虽然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足有效的市场机制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个人利益的片面追求有时反而会产生不利于个人利益及整体利益的后果。谁都想占便宜,结果是谁也占不到便宜。博弈论告诉企业,单纯的利己选择并非企业的最佳选择。只有兼顾对方的利益,才能实现双赢。而企业闻的合作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是经济活动内在的伦理要求。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合作不仅是市场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要求。企业竞争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利益的最大化并不必然要通过与竞争对手“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才能实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当只靠单方面的努力不存在竞争优势的时候,企业问的合作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通过优势互补来提高彼此的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事实上,合作战略也正在迅速成为与竞争战略同样重要的战略工具。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其他贸易协议以及共同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机会。经济的合作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而这种一体化又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合作的进程。从伦理学角度来讲,既合作又竞争的经济行为模式符合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的要求,它提醒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要积极地促成其他企业利益的实现,把本企业的求利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结果联系起来。伦理对经济行为的要求即是兼顾人己利益.并力求通过有效的合作来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只有这样,一种经济行为选择才既合乎经济法则、有利于经济发展,又合乎伦理原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重复博弈使得企业重视合作行为与企业信誉成为可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伦理对经济活动的价值。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突出伦理问题是企业信誉的缺乏。为了,解决合作中的信誉问题,博弈论引入了重复博弈。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就叫做重复博弈。与重复博弈相连的是“冷酷战略”。所谓冷酷战略是指:开始选择合作,一旦发现对方采取了不合作行为,也采取对抗态度。在一次性博弈中,由于各博弈方只需要着眼于眼前利益,背叛总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双方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如果是重复博弈,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同一个博弈的多次重复性,使得合作将比一次性博弈下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说,重复博弈下的合作比一次性博奔下的合作能够为当事者带来更大的利益。这时候,如果博弈双方不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彼此合作,必然能够使双方都实现长期的更大利益。由此,如果博弈次数足够多的话,合作双方将有积极性为自己建立乐于合作的声誉。多次的重复博弈使得任何的短期利益变得微不足道,与眼前的利益相比,双方对长远的更大利益更感兴趣。与重复博弈相关的信誉模型表明:在囚徒困境的案例中,“尽管每一个囚徒在选择合作时冒着被其他囚徒出卖的风险(从而可能得到一个较低的现阶段支付),但如果他选择不合作,就暴露了自己是非合作型的,从而失去了获得长期合作收益的可能,如果对方是合作型的话。如果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未来收益的损失就超过短期被出卖的损失。因此,在博弈的开始,每一个参与人都想树立一个合作形象(使对方认为自己是喜欢合作的),即使他在本性上并不足合作型的;只有在博弈快结束的时候,参与人才会一次性地把自己过去建立的声誉利用尽,合作才会停止(因为此时,短期收益很大而未来损失很小)”。

重复博弈有助于企业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作出更符合伦理的选择。在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中包含着伦理的选择:“因为,一是在这种关系中的不同选择,对主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包含着不同的主体价值;二是选择当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的效果和手段与伦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急功近利、贪图一时之得,往往就会不顾他人利益,不择手段去获取利益;立足长远,从长期发展来看问题,人们就会选择合作,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就会愿意讲求诚信和道德,去创造长期发展的条件”一“。重复博弈表明,企业合作的时间越长,企业信誉的价值就越高。在重复博弈中,博弈双方的利益相互交织,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必然会使理性的主体走出单纯自利的狭隘,在与对方的合作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在与对手互惠互利的竞争前提下实现了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兼顾了功利目标与伦理目标;同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重复博弈的冷酷战略中显示了自身的威力。有学者认为,重复博弈“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由个人理性转变为集体理性,从单纯为自己利益最大值奋斗转变为为共同利益整体利益最大值而奋斗的过程,它产生某种集体主义的精神,产生某种仁爱观念”。

二.以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博弈论对企业竞争伦理的影响,可以看出博弈论在企业伦理和经济伦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但是,不能夸大博弈论在企业竞争和台作中的伦理功能。从全面的、辩证的角度看,由于博弈论对分析企业竞争和合作的帮助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它对企业伦理和经济伦理问题的解决也是有限的,企业竞争的有序和健康发展仍需要伦理和道德的约束与引导。

(一)博弈论只是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工具,与现实的企业经济活动并不完全相符。博弈论假设参与博弈的任何一方都是“理性人”,即把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高于其他一切的目标。然而,这一假设只是博弈论为分析问题的方便丽提出的理论假设,与现实情况并不符合。只要完全竞争的理想化市场条件没有实现,对“理性人”求利活动的伦理和道德约束就是必要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然饕把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目的,但这并非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唯一目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主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它必然要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企业不仅需要协调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面临着与其他企业、消费者、投资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在这些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中,包含着诸多的伦理因素。企业不可能无视这些社会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关系中所蕴涵的伦理要求。然而,博弈论的“理性人”假设却无视这一现实,他“仅仅把人看作是原子式的人,这个原子式的人没有一切社会关系,没有社会关系对他的束缚,因此,他也小承担受到社会关系的规定而具有的职责、使命,只是唯一地追求自我利益的满足。但是,现实的市场经济中的活动者,是一个没有他者、没有交易人、没有合作伙伴就不可能从事其活动的行为者。任何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承担者……任何经济活动中的个人的活动,都是某个群体中的个体的活动,要受到团体(或企业)内的道德准则的约束““。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认同并支持社会普遍的公共利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接受伦理和道德的约束与监督。对于博弈论在应用于企业竞争上的伦理局限,经济学家R.J.奥曼这样认为:“虽然对策论在理智上确实依赖于伦理学,但重要的是应认识到它本身没有道德内容,不作道德上的劝告,在伦理上是中性的。策略均衡并未叫我们把效用最大化。它所探讨的是当我们最大化效用时会发生什么结果。沙普利值并不建议按权力分配赢得,它只是量度权力大小而已。对策论是个工具,它告诉我们激励将引向何方。历史和经验教导我们,如果我们要达到某种目的,包括道德与伦理上的目的,我们最好注意我们所做的事的刺激效果;而如果我们不想要人们为他们自己夺取权力,我们最好建立一些结构秩序,使得它把权力分配得尽可能薄散和平均。因为有自私自利而责备对策论,或者因此责备经济理论,就像因为有疾病而责备细菌一样。对策论研究自私自利,但并不推崇它。

(二)对于企业竞争中的短期合作问题,仍需要伦理和道德规范予以解决。诚然,重复博弈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就越有守信的积极性。然而,重复博弈是以企业间需要长期的合作为假设前提的,它无法解决企业问的短期合作行为或非重复性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在单次博弈中,由于不存在对长远利益的追求问题,行为人更容易被眼前利益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不讲信誉、单方面违反规则更符合“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愿望,而某个或某些企业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利用,导致“谁讲道德谁吃亏”的局面,使遵守伦理准则的企业和具有德行的个人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在企业竞争中存在着伦理和道德的“搭便车”行为,导致企业遵守伦理准则的收益与付出的伦理成本不一致,违反伦理准则者反而比遵守伦理准则者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样的局面必然会削弱遵守伦理准则者和有德行者的道德心,最终可能导致道德的无序状态Ⅱ]。此外,重复博弈只能解决无限次重复博弈的信誉问题,然而,这种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之间的合作从时间上说都不可能是无限的。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只是企业竞每的一种方式,企业的实力对比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如果将合作伙伴从市场上排挤出去能够换取以后的更大利益,那么,企业从获得最大利益的考虑出发就会终止合作,这样的合作也就成为了短期的经济行为。因此,只是依靠博弈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之问在利益发生矛盾时的伦理冲突。企业自觉地树立有益于竞争各方的伦理意识,遵守彼此合作的伦理和道德规范,足解决企业竞争中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重要路径。

篇(7)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电功率计算 电功率控制 模拟计算

近年来,无线电通信行业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并且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常规认知无线电的功率控制计算方式比较麻烦,而且准确性不稳定,本文将主要从博弈论角度对认知无线电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到操作便捷,计算简单的认知无线电的功率算法。

1 从博弈论角度的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现状分析算法现状

认知无线电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频谱共享,但是在进行频谱共享之前必须要保障用户能够进行正常的通信行为,频谱共享是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之一。一般认为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认知用户的自身发射功率,所以必须要找出一种可以妥善解决该问题的无线电技术功率控制的方法。功率控制问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多个用户自身的发射功率,让认知用户联合数据的传输效率最大化。想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只需要提升所有用户发射频率即可,但是在对用户的发射频率进行提升的时候,必然会对其他的认知用户造成负面影响,系统总体的性能虽然可以提升部分用户发射频率,但是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其余用户的感受。最好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计算,求出联合数据传送速率受到约束的最大化问题方面的一个全局性解。但是整体运算过程十分复杂,笔者认为可以将博弈论视为基础,与遗传算法相结合,通过两组用户之间互相博弈的方式,来建立起一个模型,之后使用遗传算法对策略空间进行搜索。通过该方式进行优化计算,可以保证授权用户不会受到负面干扰,并且也可以提升大部分用户自身的发生功率。过程中既存在合作,并且也具备认知无线电系统,在操作过程中,想要避免认知用户相互之间干扰及冲突,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功率。博弈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决策的主体行为以及主体相互作用时,保证其均衡程度,当其中的任意主体自动选择可以受其余主体影响时,会直接影响其余主体在进行选择过程中自身的决策方向以及使用何种方式对其进行均衡力求通过博弈论将分布式达到最优化。

2 认知无线电中关键技术分析

2.1 空闲频谱检

想要妥善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就必须要保证利用空闲频带传播相关信息。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空闲频谱的检测工作。物理层以上协议要保证无认知无线电用户进行检测空闲频谱的时候,始终保持沉默,通过这种方式保确保周围无线环境当中的频谱功率都是从已知授权用户中发射出来的。因为无线电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且因为授权用户类型不一,所以损失的发射频率也不同,想要实现频谱感知功能,就必须具有高灵活性。可以使用匹配滤波器检测、静态循环特性检测以及能量检测、合作探测、干扰检测等方法,提升频谱的实际使用效率。

2.2 测发射功率控制

认知无线电的控制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分布式和功率控制式。通过这两种方式提升无线电通讯系统工作范围。在运行过程中,对用户造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其余用户发射的功率,所以需要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经实际检验,使用博弈论或者是信息论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2.3 频谱分配

在进行频谱分配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对认知无线电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干扰问题,其次是无线电用户相互之间的干扰,最后是认知无线电系统中效益以及用户公平性分析。

3 认知无线电仿真平台的建立及统计分配

3.1 仿真平台建立

仿真平台必须可以对周围的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的感知,并且可以对环境中的空间频谱进行检测,使无线电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适应。认知无线电是通过频谱感知的功能对未使用的频带进行探测的,并且这部分未被使用的频带可能存在于各个区域中,各个区域中存在不一样的中心频率,并且宽带和动态频谱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在检测工作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对空闲下来的频谱进行系统的统计及管理,之后将这些频谱分配到用户手中,提高用户无线电使用效率。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简要分析仿真平台的自身构成部分以及频谱生成的模块和频谱检测的模块,从而对发射功率模块进行控制。

3.2 频谱检测机分配

在接收端方,对通过信道的信号进行全面检测,使用最短时间选择出相应位置中没有被选中的频段,将这些频段分配给用户使用。我们可以在相同频带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频道占用情况也会发生一定转变,所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频带的范围以及使用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在成功检测到频谱之后,便可以对频谱进行统计,使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将空闲下来的频谱交予不同用户。

4 博弈论及其算法仿真

博弈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对决策的主体在进行一种行为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直接或者是见解的影响,或者是二者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时候,对其均衡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也就是当一个主体在选择之后会应用于其余人决策的时候,就需要用博弈论对其进行解决。想要成功运用博弈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严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来反应现实生活中的利害冲突。博弈论中的诸多主体,在现实生活的利益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冲突,所以需要参与的各方自主作出相应的优化决策,让某一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博弈论在18世纪以前便已经诞生,一直在被不断的完善,在当今社会中,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