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审计 问题 对策 内部控制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单位内部审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评判单位各项工作绩效以及公益、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其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等方面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等,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经途径,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具有较强的促进意义。然而,当前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以寻求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本文就是首先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事实审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与规范。

一、当前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审计意识十分淡薄,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对审计工作的意识十分淡薄,且认识度较为低下,对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极为不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度低下。单位领导对审计方面的知识显得非常缺乏,在实际管理与制定决策过程中,往往极易忽略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某些领导干部则简单地将内部审计等同于单位内部查账,并未对审计的具体范围进行清晰地认识,大大降低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单位普通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度偏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类型的单位,普通工作人员一直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思想,就是单位运营好差,与自身不存在任何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审计工作对单位的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审计目标、职能以及定位等欠规范、欠准确

对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审计工作多数以财务工作为主,并未将单位耗材采购、人员选拔以及各项三公经费开支、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列入至单位内部审计的范畴之中,从而使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变窄,且内容变得十分单一。此外,单位并未基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审计工作的目标进行设置,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地挖掘审计工作的深层价值。还有一些单位并未设立具有独立性质的审计部门,更无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工作人员队伍,严重削弱了审计所应有的控制、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的职能。

(三)因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而造成审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审计不管在何种性质的单位,其专业化以及技术性要求均较高,属于一项层次较高的经济学监督,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等。然而,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一个存在明显的问题为:大多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般均是由担任财务工作或者纪律检查工作等人员所组成的,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以及清楚的审计方面的业务培训综合操作能力较差,很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弱化了审计工作的力度以及权威性,无法完全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

(四)单位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管控机制,从而造成单位审计工作毫无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具体而言,一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审计标准未规范、未统一。目前,我国尚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某些单位审计工作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关注;关于审计工作方面,缺乏远期规划,仅仅停留于近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均机械化地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单位内部审计规划,但是在制定审计规划过程中往往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脱离。此外,单位也并未制定出一整套较为详实的审计计划,也并未对审计工作的频率以及实际操作顺序等作详细地说明与规范,造成审计工作变得形式化;未构建科学、规范的审计监督与制约体系。大部分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与制约重视度不高,造成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极易导致各种审计问题或者纰漏的出现。

二、当前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确保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均需构筑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内部审计队伍,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构建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不断使其知识储备得以更新,以提高其审计的专业化水准;培育审计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审计职业操守,以确保单位审计工作不出现任何风险或者纰漏;定期加强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注重审计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学习,对审计方面的实践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把握,组织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参加审计、财务等相关的业务、法规等培训,最终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

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等方面的体系,积极开展单位的各项审计工作。作为公权力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关乎着单位的形象,也关乎到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大的方面就关系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若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就应该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所以说,应该注重加强完善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的构建,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具体来说:根据实际国情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将单位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加以完善,尽可能多地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法规体系;单位应该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起来,根据管理层对审计工作方面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章程与制度等,以制度层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更强,可操作性更强。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审计的认识度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度:构建工作人员学习审计知识的在线系统或者体系。每次领导完成培训之后,可由其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传统培训的精神与实际内容,在培训课上,向单位工作人员强调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度真正地提升;可通过颁布文件的形式,发至单位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牵头学习文件精神,并组织本部门全面学习审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每年可以开展4次学习计划,到年底时,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书面加实践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参加不积极的部门应严厉批评,取消该部门参与本年度单位目标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公布,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树立典型,让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为有效降低学习成本,可建立统一的学习机制,由此既可以为参与学习的人员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还能使学习教育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然而针对实际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应该采取强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雅莉.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的信息化工作[J].财经纵横,2009

[2]朱书玉.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J].现代审计,2008

[3]胡晓焱,王恭让.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如何深化[J].中国审计,2004

[4]郑康萍.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6)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即组织内部的一项单独性客观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其借助系统、规范的手段,审视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以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合法和有效,以此推进组织增大价值与提升运作成效等目标的达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合理与有效应用。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由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逐项业务工作实施有计划的监督与调整,真实地探究出内部审计工作所存的差距与不足,科学合理地确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之具体方法和手段,对于推动内部审计活动的全面开展与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制度欠缺,

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当前我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仅有审计署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且内容没有上升至法律的层面,致使内部审计与国家以及民间的审计于地位上存有差别,使得内部审计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且,各行政事业单位未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大,未真正达到制度化和常规化。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审工作很难展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的配设情况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都配置了单独的内审部门,配置专门的审计工作者;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配设内部审计机构,未配置专门审计工作者。其主要原因,是因体制编制所局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是没有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往往内审未真正做到名正言顺。

(三)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审工作质量很难保证

主要是一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以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局限了其职权和自由权,及至对其功能不屑一顾。此种错误认识较为普遍,导致内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不强;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性不强。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很难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种专业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审查与评定工作。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整体素质很低,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者配置不科学;内部审计工作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社会交往、文字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少数内部审计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最基本的处事原则等。

(五)内部审计措施单一,内审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活动主要以财务收支状况展开,重点置于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方面,而在评定内部控制制度可否健全、单位内部各机构职能可否到位等方面,未发挥应具备的作用。

三、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展开内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主管单位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做好系统内部审计的根本保障。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1.应当科学界定内部审计职能。应当由市场主体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以适应管理者的需要为基础,制约监督市场主体之内部分权行为;2.应当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可谓审计的灵魂,抛开了独立性,审计的所有结论定会丧失单独的控制作用。

(二)进一步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应当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者关系,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本单位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章制度等,对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政、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与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单独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本单位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权威和有效。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积极展开内审工作

借助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其参加学习与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讨会,让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明确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管理方法及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2.应当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入口质量关,将那部分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才调整到内部审计职位上来;3.应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者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内容,增强其业务技能,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4.应当明确审计工作者职责,严格审计纪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确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制定内部审计的工作报告制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程序等,达到有章可循。

(五)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优质高效展开内审工作

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1.在关注重点方面,应当以财务收支为主转变为财务收支同业务控制并重;2.在审计模式方面,应当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全过程监督;3.在审计层次方面,应当由治标转变为治本;4.在审计结论整改落实方面,应当由自行落实转变为督促落实。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引言

为了建立健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我国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该项规范及其指引的颁布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对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透明度有着深远意义。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鉴于此,2010年,财政部部长在财政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比,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和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也意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保证资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途径。内部控制渗透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尤其在金融危机后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内部控制将进一步发挥它的先进作用。从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意识还较为落后,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不甚理想,不仅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给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重视自身政绩和事业的发展,忽视了单位的内部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于公共事业,对单位的成本核算、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得过且过,认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就是走走过场,或者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将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之间划上等号。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另一方面,由于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的不科学,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约束意识十分薄弱,再加上单位内部缺少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所必要的能力,难以切实发挥财务控制和监督的作用,业务控制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2.缺乏合理、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合理、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因此难以有效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不能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形成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尽管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设置了纪检监察部门,但是在现阶段的管理体制下,纪检监察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直接导致监督力度薄弱,监督覆盖面较窄,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监督。尤其是针对一些权力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的公开程度有限,社会公众了解的信息也十分有限,社会监督难以形成。一些事业单位从自身实际利益的角度考虑,都会尽量采取一些保护措施,缺乏全面的信息共享和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此外,审计部门往往都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领域,难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形成持续性监督,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发现问题的动力。如果任由该现象发展下去,会极大削弱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功能,最终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失效。

3.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偏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依靠高质量的会计基础工作和高水平的会计人员。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普遍状况来看,其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整体偏低,规范化程度不够。客观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相对企业来说较为简单,在加上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对其规范性进行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能知识陈旧,观念落后,会计判断不准确,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常常存在偏差,也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分析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的效果直接受到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影响,鉴于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要从上到下进行对内部控制相关理念与知识的学习,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氛围。首先,单位的领导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承担首要责任,要能做到以身作则。通过对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提高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受重视程度,使得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在制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时,一定要树立起人人负责的观念,明确权责关系,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制,将相关责任风险与单位管理层的政绩直接挂钩,促进管理层更好地履责。最后,还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宣传和培训,让其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主动维护内部控制环境。

2.尽快建立单位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尽快建立起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首先,要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视。内部审计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逐步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依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树立起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其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在政府审计层面,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财政资金的管理,从预算抓起,细化财政资金考核项目。同时,审计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采取定期审计、专项审计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效用。最后,国家还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赋予纳税人更高的法律地位,引入社会审计机构,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

3.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建立教育机制,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高低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会计基础工作不过关,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行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有意识地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强化会计系统自身的控制作用。企业可以建立起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电算化工作系统,这样既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的随意性,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对会计岗位进行科学设置,确保各个岗位之间能够互相监督和制约,实现有效的会计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培训教育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养。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打造高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举办定期培训、专业讲座、外出考察等等方式,促进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客观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发展,这一过程任重道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出发,着力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同时将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予以打造,跟进相关子系统的配套工作,循序渐进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

篇(4)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主要是贯彻以及执行国家的政策,所以收入通常属于行政性质。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会给社会以及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还有损于干群和党群之间的关系,使人民群众不再信任政府,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内部审计。文章阐述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控制度

现阶段国内行政职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不是很健全,这会影响到各项工作的进展,比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社会效益、健全内控制度、实现防腐倡廉等。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想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促进其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单位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以及单位的规定,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切合实际的检查以及评价单位的内控情况以及经济活动,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避免风险的出现,还可以推动内部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在实际当中,行政事业单位某些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不清楚什么才是内审工作。在他们看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不复杂,仅仅是对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不需要核算成本,所以可以省略内部审计环节。在个别领导看来,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已经落实了政府集中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措施,可以有效的监管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在进行内审了。正是由于部分单位领导的不重视,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缓慢。

(二)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不够科学,缺乏独立地位

从性质上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单位的独立部门,专门负责检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以及评价,看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地位,才能充分的开展工作,并且发挥其作用。但是在现实当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部分单位并没有单独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便是某些单位设置了专门机构,工作也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的。

(三)从制度角度层面来说并不完善,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这三个阶段的监督应该是一个整体,必须保持协调状态。但是在现实当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做出规定。在开展内审工作时,主要是依靠事后的监督,缺少了事前监督。内审工作不是很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在工作当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四)某些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很难高效率的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就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熟悉财务以及审计常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等方面的常识。不过在现实当中,内审工作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的,虽然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但并不了解内审常识,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开展内审工作,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完成,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如何解决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审工作可以监督经济活动,意义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要提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意识。通常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主要负责人领导,定期展开部署和研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认真的听取相关的工作汇报,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难题,第一时间解决,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地位。第二,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制度来保证审计人员顺利的行使职权,发挥内审的作用。

(二)要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想要顺利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的行使职权,和其他职能部门分离开来。

(三)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过去的审计工作,重点在于事后披露,没有更好的发挥出监督以及纠违的作用,事前预防做的不好。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加收益以及避免风险,这是一种全新的要求。所以,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事前预防工作也很重要,要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很好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讲,也就是转变工作方式,注重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在源头上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防范风险。

(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目前最关键的就是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这样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顺利的解决各种问题。

之所以提出上述针对性的建议,不但是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水平提高上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管理资金,实现防腐倡廉,也是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国家的形象,保证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顺利的执行,从而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

作者:冷琳 单位:青岛机场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品质的财务控制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财务风险,防止内部经济犯罪,因此建立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是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控制制度,作为单位内部的一项财务管理机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保证了单位决策的有效执行,维护了单位财产的安全,对单位财务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但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本身需要机构、人员、制度等多重保障,目前我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情况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合理的机构设置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职务不分离的现象。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可以分五步走:授权、签发、核准、实施、记录。而这每一个步骤应该由相应的部门人员独立实施和完成,这样才能保证不相兼容职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从而便于内部财务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然而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收支及保管制度不十分健全,也没有从始至终坚持职权分离原则。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出纳职位由一个人担任;有的单位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资金账簿进行定期检查;还有一些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实施不严。

(二)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抱着有没有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单位经济运行中责任人的责、权、利不明确,风险意识不强的状况。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具备良好的内控意识,才能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并促使其有效实施。但在研究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相对薄弱。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三)授权批准控制不规范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过程中,必须经过相应授权批准方可施行。通常授权批准控制的方式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其别授权是指经授权来处理非常规的业务,包括单位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等,这些业务的实现都必须经过单位内部互相联系、一致同意的授权批准。然而目前,许多行政单位置该规定于不顾,在实际财务管理中“一只笔”审批制度,“一言堂”的决策制度,即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作出批准即可生效,这样就违反了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民主决策的原则,容易受个人因素影响,造成决策失误,使行政事业单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财务预算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遵循全面预算的原则,但在预算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误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对各责任科室人员的责任预算约束,也没有建立明确的费用支出和审批金额权限控制制度。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费用项目控制乏力。

二、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完善制度是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职务,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进而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例如,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和制约;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必须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等。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因为完善科学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加强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力度。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下,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监督和调查各部门规章制度和指令的执行状况,向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资料等,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但是,要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部门的领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很难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领导应该对内部审计予以充分重视;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其次,行政事业应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优化设置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优化内审机构的设置应该秉承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原则。其中独立性是指内审机构应该独立于被审计的单位,能够不受干预的公正的行使内审权,这样才能体现内部审计的公正有效性。而权威性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审机构的设置应该给予充分重视,部门领导应该放权给内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在单位内的权威性。

(三)强化外部监督

对于国家来说,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指导,杜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而影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正常施行,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促进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这样,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内部财务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

    因为行政事业 单位领导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单位工作的发展走向,因此应该首先提高单位领导的素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素质除了包括知识和能力素养外,还包括个人的操守、品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各个方面,首先领导的高知识能力素养是领导行政事业单位向前发展的基础,其次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领导面对困难和诱惑作出正确决策的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认真学习内部控制的各项规范,掌握财务活动的主要步骤和流程,以及其控制制度,提高自身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控制的领导责任制,将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好坏相联系,做到在其位司其职,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应该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两部分。在业务能力方面,应该重视对新进入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进行业务培训,其次在财务人员正式进入单位后,还应该经常组织接受各种后续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应该将财务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列入到晋升、加薪的考核项目中来,并且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参与公益活动,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五)加强业务流程控制

业务流程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的核心环节,其控制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控制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原始的“先审批后审核”?用授权批准替代了监督检查,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要建设合理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和完整的会计处理程序。例如,原始资料要先经过会计人员及内部相关部门检查和监督后再进入审批和记账等环节;对于已处理的会计信息或单位财务业务,一定要进行复核,强化财会人员的实际把关效果,防止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立.浅析事业单位财务控制[J].时代经贸.2009(8).

[2]郑欣.审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J].辽宁经济.2009(9).

[3]李志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6).

篇(6)

(一)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

会计机构负责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则负责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执行。但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所配备的会计人员素质不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由此出现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规范、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二)会计资料管理不严,报表数据失真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资料管理不严,导致所取得的原始凭证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在报账过程中,财务人员未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致使过期发票、虚假发票等不合法、不规范的原始凭证被用作报销凭证;部分会计人员对业务的记录十分混乱,填制的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不规范,甚至有的没有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以上现象的存在,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管理混乱,报表数据严重失真。

(三)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导致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清晰,会计监督力度较差,并导致单位内审缺乏独立性,财务部门不能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执行监督职责。此外,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导致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难以履行,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给予制止,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不被重视,财务人员普遍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这也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难以正常发挥。有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听从单位领导安排,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甚至丧失。

(四)资产管理混乱,内控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只重视资产的采购环节,对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经常出现采购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日常管理过程中又缺乏定期盘点等管理乱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清晰、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控意识,尤其是单位的管理层只重视政绩,忽视管理与内部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独立内控制度。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内控仅仅是财务部的工作,不牵涉其他部门。这些都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规范、内控制度难以推行的原因。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路径探

(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

正常来讲,一个合理的会计机构要由主管会计、出纳、记账会计、稽核等岗位构成,且出纳、记账会计、稽核这三个岗位要相互制约,不能相互兼任。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出纳与记账会计基本能实现分工设岗,但是稽核岗位往往缺失,甚至是由记账会计兼任。有的单位尽管设置了稽核岗位,也有专人任职,但是稽核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走走过场,形同虚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单位必须设置稽核岗位,且有专职人员任职,如果条件不允许,可由财务部门以外的员工兼任。但即便是兼职的稽核人员,也要赋予其充分的职权,使其在具体工作中牵制会计与出纳的工作,实现相互制约。

(二)建立单位内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是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完整与安全,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贯彻执行而建立的一套控制管理方法。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可有效减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造假行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合法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会计行为,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三)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贯彻执行到位,以不断推进单位内审工作的开展,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建设的效果。相关财政及审计机关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机构,其职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就有关不合理、不合法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提高及会计基础工作的健康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篇(7)

21世纪以来,内部控制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重视,在我国,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及受到一些旧有制度的限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在执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健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主体为了达到其特定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强调以预防为主,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以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单位管理目标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分析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和问题,导致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是内部控制覆盖面不广。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将内部控制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各业务环节,甚至个别单位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职务由一人担任。二是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尤为突出。如单位固定资产的卡片无人登记,甚至部分固定资产没有入账,造成家底不清、账物不符,单位固定资产长期处于无专人管理状态。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

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还有的单位在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不够,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法执行。

(三)预算控制措施缺乏力度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落实,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不能使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随意性大。

(四)监督约束作用不够明显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单位的审查考核执行监督任务,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审计机构。在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审计机构的领导和人员均是单位领导任命,其上下级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制约,这样势必造成内部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财政部门重预算分配、轻资金使用的监督,忽视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难以形成规范有序的内部监督体系。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通过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和健全会计管理制度这四方面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要注意内部会计控制的动态性。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不是单一的制定和执行一项政策,也不只局限于对个人、业务环节、具体事项或某个载体的控制,而是对整个过程实施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和会计发展趋势,开展内部会计控制长远适应性研究,着眼于未来,进行控制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使内部控制与改革发展相适应。

2、健全内部管理控制

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关键是要抓好四个控制。一是要抓好组织控制,要科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适当的分派权责,及时发现和处理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二是要抓好人事控制,主要抓好包括领导干部选举与任免制、人员招聘、录用、业务分工、人员配备、员工培训、职务评价、职务考核与奖惩、工资管理、离退休及病休假制等控制制度。三是要抓好业务操作与效益控制,保证单位业务操作规范,经济活动效益好。四是要抓好安全控制,要更加重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资料安全,切实维护好单位人心的稳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3、 完善财务预算制度

完善财务预算制度,首先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财务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其次要将财务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挂钩,各部门单位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指标,结合其组织结构、职责和业务等,编制内部各处室的责任预算体系,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最后要实施有序理财与全程监管,真正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制定及时准确的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4、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就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合理设计会计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授权批准控制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明确职权和责任。

(二) 完善内部控制方法

完善内部控制方法,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键点控制。在一个业务处理过程中,往往有些控制环节很容易出现错误和弊端,达不到既定目标,这时要注意寻找业务控制关键点。二是预算控制。按照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财政将加强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保障计划的科学性,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堵塞腐败漏洞。三是授权批准控制。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授权批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权限、授权批准责任和授权批准程序。四是会计电算化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通过会计电算化特别是会计管理电算化,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的数据,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对单位内部管理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实施控制,保证会计工作快速、有效的运行。

(三)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部监督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保持其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增强其公正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因为完善科学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力度。要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部门的领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很难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领导应该对内部审计予以充分重视,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优化设置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优化内审机构的设置应该秉承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原则。其中独立性是指内审机构应该独立于被审计的单位,能够不受干预的公正的行使内审权,这样才能体现内部审计的公正有效性。而权威性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审机构的设置应该给予充分重视,部门领导应该放权给内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在单位内的权威性。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强化管理和防范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提高人员内部控制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根据单位业务实际,采取有效的执行方法和监督体系,以全面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罗雪红.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经纵横. 2010.6.271-275

[2]施巧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1.8.68-69

[3]李翠玲.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生产力研究.2010.6.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