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

篇(1)

关键词:历史教学;复习策略;中考

中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学生日后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初中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科目,对它的复习也愈加重视。而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一、基础知识强化

1.初中历史考查范围广,知识面全,如果知识只是敷于表面,答起题来是无法做到得心应手的,这就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行强化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整体知识有一个知识架构,这样答题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例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节当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原始的几种人类的名称、生活处所等,还相应地会了解原始文明的几个发祥地。这些知识相互关联,考试极易一起考查,因此,要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2.要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中外历史事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归纳,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归纳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这对于日后答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知识点记忆的主次性,加强重点知识的记忆,对次要知识点不必浪费太多时间,改革是热点和重点,需要对各大改革进行强化记忆,并加以区分,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复习效率。初中历史的学习关键在于抓住历史事件的整个体系,将之变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但利于记忆,也利于分清主次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答题网络和方式。

二、答题技巧强化

1.答题要注重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答题要全面,切忌片面。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思维敏捷度、答题速度和答题准确性。一个好的题目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的联合,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仅仅片面地切入,着重一个方面,不能全方面解答问题,导致考生失分。

2.提高表达能力,答题紧扣题义,条理清晰,突出要点,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切忌思维混乱,离题万里,不扣题义。笔试考查的不光是知识,也考验的是答题人的表达能力,例如,同样是知道题目的解题方式,但是在组织答案时,出现颠三倒四、词不达意的现象,阅卷人就会减少给分。

3.注重答题规范性和条理性,思路清晰,要点明确,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还要注重卷面整洁度,做到序号化,使要点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卷面书写分。在中考中,答题的规范和书写的整洁和条理是获得分数的关键。例如,在考试当中,往往会出现考试的成绩和自己预想的成绩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不是题目本身学生不会,而有可能是因为不规范的答题或者是卷面的不整洁,阅卷人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导致的考试分数低。这是考试中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三、“三限”的复习策略

1.限时,提高答题效率。中学的历史具有复习的知识点多、线多、面宽的特点。中考中历史考试的难度也在逐年的攀升,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按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试题,也就是实际作战能力的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在考试时提高做题的效率,也要求我们能够在平时严格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把平时的练习当做是重要的考试,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敏捷性。

2.限地,提高心理素质。在往年的中学历史考试当中,因为怯场导致考试失利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也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方式:考前要进行限时训练,做到不同桌,单人单座的方式,这样无形当中普通的教室就会出现一种考场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当中,学生逐渐克服了紧张心理,为考试打下了基础。

3.限字数,提高表达能力。现代化的考试出现了很多的要求,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要点突出。但是往往学生的答题一味地罗列史实,不得要领。这样在日常的教学或者是考试的过程中,可以限定答题字数,做到史论结合,要点清晰。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的历史教学要注重改革。在初中的历史考查当中,学生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考试成绩,在考前的知识积累过程中,要由点到面地全面学习,加强学习体系的建立。考试的过程中,克服紧张的情绪,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中考的历史考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许扣锁.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

[2]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问题;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希望通过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供借鉴。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认识,发挥优势,积极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一、正确认识当前优质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不容否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作为当下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不清晰。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备课中通常设立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得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清晰使得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史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引导,忽视了历史思考、反省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与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材编制不合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多为集中统一印制,使得教材作者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色彩,加上每位教材作者的历史体系各有不同,使得教材编制的思路混乱,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较为局限,接受的历史观点较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在编制过程中,历史教材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很难达到统一,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的难点和要点,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缺乏体系感,多为零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一、贫乏的说教模式进行历史课程的讲授,这种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历史的听讲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困,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很难得到提高。这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标相悖。这种以听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缺少与老师的课堂沟通交流,使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死气沉沉,极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的疲惫感等。此外,学生在历史考试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二、合理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就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历史课程设置而言,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均开设有历史课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也就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突出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原则。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学习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伴随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初中历史老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可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关于现代史部分中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课程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个不同时段的材料在课堂之上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把握课堂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篇(3)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活动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自觉与自动学习态度的引导下,自发地开展学习活动的行为。与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由。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那么顺利。下面我们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困难。

1.1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只有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才会自愿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一些教师本着提高学生成绩的想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没有意识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掌握最多的考试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并不像学习答题技巧那么重要。教师没有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意引导。

1.2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不强。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期待,教师才能认识到自主学习培养的必要性。但是,当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一言堂”的课堂,习惯做教师的观众,习惯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一些初中学生已经麻木了,不知道什么是自主学习,也意识不到自己应当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现状影响了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产生与提高,不利于其主动参与到初中历史学习活动中。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教学,是因为他们知道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太远,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心情,也无法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历史学习活动,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比如在讲解有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鸦片摧残人们身体与灵魂的照片,让学生一边阅读历史课本上的文字,一边看形象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鸦片流传的危害。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林则徐,你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当时那个情境下历史人物的心理,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必要性。在真实的氛围下,学生乐于接受历史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历史事件的合理性。

2.2规范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心。

科学的课堂评价,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信心得以提高。在当代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一双赏识之眼,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有效表扬。教师的表扬,会让学生觉得“我可以将历史学好”,享受于历史学习活动中。科学的课堂评价的实施,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增强。

比如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重构历史知识体系。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强,可以明确线索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更积极地总结。一些学生总结能力不强,但纵向思考能力较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优势,进行表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3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讲究方法,教师传授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有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主学习,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与优势,开发自主学习方法。

比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写作主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构思,给学生时间体验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顺思路,先从主题分析开始,之后构建写作思路,添加写作素材,让自主学习更有意义。

3.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从心理上、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更要通过改进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进步。只有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篇(4)

一、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将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脑中,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成为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长期这样,学生对历史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有效教学就是在过去教学方法发展的前提下,利用专业化理论开展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不同的历史课堂气氛。如有的教师善于应用讲解法,那么就需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则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时间,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需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课堂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法

1.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平等对待优秀生与学困生,做到“一碗水端平”。特别是面对学困生时更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还需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给予无限的放大,鼓励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不能讽刺他们。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可以感动学困生,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赖感,有利于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利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会自主学习。

一是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其中享受学习过程。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认识历史,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敢说敢做敢问,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置疑,敢于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是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创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掌握学习方法。

3.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活动,利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有效性。但教师要注意活动的选择,要求活动有一定的创意,也就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形式宜多样。历史课堂上的活动形式可以有阅读、讨论、探究、编演历史短剧等,防止教师过多应用同一种活动形式,而缺乏层次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创意,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资源。全面结合学生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在同一个班中,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有的学生喜欢讲解,教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在设计活动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这样的活动自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做好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课后测试的做法,教师需要做到及时批改。通常情况下,设计一个优秀的练习要突出代表性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而且也可以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在练习中,一是教会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二是加大材料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解答主观性试题;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做好练后讲解工作,要讲解学生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对学生进行启发。

5.构建和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评价机制可以验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知识层次发展有关,促进教学反思与改革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利用这种机制可以看出学生在一段学习时期内的学习态度,但不能考察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建设评价机制过程中不但重视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需考察学生的进步情况,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6.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历史学科教学实践需顺应时展,学科间实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调动学生探索历史、积极研究的积极性。对于历史老师来说,要重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综合水平,以新课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但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让历史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就达到了目标。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期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出发,认真研究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上述这些,历史教学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有效性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小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2014,(05).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124―01

初中历史升学考试,是具有双重性质的考试,既是学业水平测试,又是对学生三年学习历史素养情况的总检测,也是一次能力水平的测试。它还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学生的任务。鉴于此,笔者对如何做好初中历史“中考”升学考试复习,浅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提高认识,研究中考,早做准备

1.中考对学生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2.对试卷结构要有清楚的认识。历史试卷依据课标和历届考试,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的难、中、易比例为7:2:1,基础性试题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中考学生成绩优良与否,首要因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

二、了解学生,分阶段进行复习训练

现阶段尤其农村初中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应试能力差、不愿思考、只是等老师告诉现成的答案或结论等现象。因此,老师应由浅入深、有重点地分阶段复习,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联系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时效性。面对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教师要按照学科的时政性、热点性挑选出一套复习资料。如,在讲话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上述材料涉及考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将时政与考点有机结合选出复习资料。

2.重视本学科的《会考指导》,自己编写学科知识体系。依据课本逐单元、章节全面系统复习,重点解决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专题归类,融会贯通。在知识全面复习后,对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式上最好以列表的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能中外对比,辨识异同,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如,八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可归纳如下表:

概括为:四次、三个主要条约、两条主要线索。也可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对外关系专题列表。学生可依此构建知识网络清单,又为进入高中学习专题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要依据《课程标准》和《会考指导》联系考点对知识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筛选题型,活学巧练。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学习,及时检查落实,做到精讲精练,落到实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列出清单,对所选习题进行区别、比较。如,学生学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容易出现混淆,张冠李戴,为了准确定位知识,可对上述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列表比较异同,精心研究,选出高质量的试卷。

四、答题训练

1.审题能力训练

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着重是解题思路、步骤、方法和技巧。特别是要加强对引述的史学材料的理解,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主要意旨,所选材料和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2.表述能力及答题的规范化训练

教师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为此要对同类题型归类强化训练如读图分析、实践探究等,在反复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解答同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篇(6)

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因此对教育制度的深化和改革,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具体的实操中,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为重要,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如今更加注重解惑的讲课方法,即与以往相比更侧重于对每一位学子的思维训练。

据笔者观察,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显要难题是无实践、多抽象,多数老师讲课倾向于重知识、轻理解,重灌输、轻引导、重结论、轻演绎。

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追求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长此以往,往往使得本就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认为历史课只能用来考分数。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来应付期末考试,这样不仅抹杀了历史的有用性,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有道是不读史不能明智。

本文认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恰恰是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这一症结的药方,配合各项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发掘出一条适合中学生正确学习历史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一、何为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即是一种与常规思维方式相左的思维模式,也常被称之为反向思维,常言道:“倒过来思考”说的就是逆向思考的方式。作为一种求异思维,对于习以为常的结论、或者常识反过来思考的一场逆向思维方法,“反其道而行之”。

对于中学生而言,让思维朝向对立面发展,从知识的另一面进行锲而不舍地探索,从而树立新的认知。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历史课本中的“司马光砸缸”,顺向思维的方式是先从水缸救人,然而司马光却另辟它径,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果断的用石头打破大瓷缸,从而就出水缸中的同学。

上述实例,便是采用逆向思维处理问题的方式,通过这种思考方式的不断训练,使得中学生轻松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技巧,同时也可以练就多维度认知历史、判断当前、预知未来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是,使每一位中学生在成长阶段获得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知,培养他们对历史、对当下、对未来的把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多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减少对结果的关注,避免使学生陷入死学的漩涡。

对于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擅长启发式授课,徐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质疑,用疑问来启发新知。

比如,在母系氏族公社中,缘何是女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据着无比重要的位置,男性则处于附庸位置?再比如,为何有的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有的地区信奉基督教,缘起是什么?对于学生们千奇百怪的问题,作为历史老师,不应该阻止,反而应给予肯定的态度,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逆向思考、推理演绎的能力。例如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个从结果刨根溯底追究问题的原因,教师此时应当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层层推理,步步设问,最后寻出战争爆发的原因。

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提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学生根据查询课本得出结论“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掠夺之战”。随后,老师循序渐进指引学生进行分析,参战的双方是谁,学生再次查询资料得出,双方为同盟国与协约国,并得出这是河蚌之争,是世界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利益之争。紧接着,老师会继续发问,这两个帝国主义集团是怎样出现的,学生再次讨论、查阅书籍,得出各大帝国主义国家因利益之争,引发不可调节的矛盾。继续推导,具体矛盾有哪些,以及形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又是什么,结论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殖民地的掠夺。追问,掠夺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推论出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资源,这又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引起的西方国家的迅速扩张。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个系统地、连贯性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在历史授课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结论循序渐进地反向找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实际上,这也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反推运用,更是逆向思维学习初中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这个“顺藤摸瓜”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对历史事件不得其解或了无兴趣时,均可采用这种逆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

三、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多重思路

除了逆向思维能力,还需要辅以其它的思维方法来配合逆向思维使用。具体说来,首先,需要有怀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对所学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多问为什么,这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前提。例如,清末中国处于一个翻天覆地的剧变中,作为两个时代的衔接阶段,历史课本的讲述也许并不能完全解答学生的疑问,如李鸿章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清朝末年为何遭受各帝国主义的瓜分,带着众多的疑问,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更多详尽的资料,最好来自我解答心中疑惑。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不提倡将历史故事化,但要鼓励将历史形象化,几千年的历史,正是由一个个单独发生的历史事件串联而成,在解读这些历史事件时,不仅要运用逆向思维能力来理解历史,也要鼓励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高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初中学生 历史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7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展开论述。

一、课前预习十分必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历史课前预习并没有必要。实际上虽然历史知识点较之于数学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少的思S障碍,但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因此不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有效性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为更加有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掌握历史朗诵技巧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朗诵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语文知识点,但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朗诵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该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本人发现仅仅依靠理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其中适当的朗诵对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点就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早读时间花费一段时间朗读历史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刺激,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朗诵历史教材,大声的朗诵会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四、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练习题目

我们说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不为过,翻开历史教材不难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知识点,但是,并不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新时期学生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

(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

为了通过做历史题目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的目的,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问题。例如:本人在讲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会引入一些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对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

为了发挥历史题目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练习。当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目的题量不能过大,同时练习题目也应该有较大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作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练习题目引起重视,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五、科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