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4 16:49: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73-02

新形势下,高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这个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张耀灿、郑永廷两位先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1]葛坤英则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个集合范畴,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各因素及方法的效能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为基础,进而支撑大学生、社会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程度的根本指标,最终使教育对象在结果上达到与教育目标具有一种真实有效的符合程度,使教育对象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客观存在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情况及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客观性,不能人为地加以衡量和评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经过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行为态度的改变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贡献等;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滞后性等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教授内容的内化,结合现实的环境、条件,才能出现良好的外在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所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成果的累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往往不像经济工作那样,直接通过其产品的数量及市场销售状况表现效果,它的表现形式比较复杂。既可以表现为精神成果,又可以表现为主观能动性发挥,物质成果的创造。”[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精神、物质成果;直接、间接、近期或长期效益等方面。因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以及自身的因素,会对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行自我筛选,鉴别,做出自我判断和标准,从选择、内化到具体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少数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

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状况不关心,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事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个人利益至上,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校风气,损害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

(二)现代大学生马克思理论水平与高校教育要求严重脱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面对思维活跃的当代大学生,仍然采取照本宣科的“填鸭式”的教学法,不能从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出发,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更何谈真正的理解和应用于实际之中,也很难解决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对党的领导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误解,在大是大非面前,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容易受他人蛊惑。

(三)当代大学生自我因素的影响

最突出的表现在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偏差,部分学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和“过时论”的观念,取而代之是“实用主义”“现实主义”和急功近利,最突出的是从个人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自我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民主、人权、科学的外衣对我国乃至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散布危害国家统一和影响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言论。另外,一些不良信息经常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进行传播,面对这些问题,部分大学生不能独立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抵御,被西方国家所利用,从而走向非法犯罪的途径。

(四)校园文化和教学资源呈现滞后性

“作为一种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可以起促进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4]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猛增,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变或增长缓慢,如校园面积,教师数量,图书馆藏书数量相对变化不大以及学术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相对减少等,“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5]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夯实思政教育基础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实效性证明。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和网络媒体等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报导,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达到教育目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变化和道德品质提升等来检测。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真实、客观、公正的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和个人主观臆断。对于掺杂个人主观因素的情况,应当参考真实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盲目的只重视现阶段的状况,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检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既要衡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领悟能力和理解程度,又要衡量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后是否有实际行为体现[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很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政治观念差。大多数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空有一腔参政热情,对我国政治了解不全面,一知半解。部分大学生缺乏怜悯心和同情心,缺乏社会正义感。(2)大学生思想信仰出现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思想个性化、独立化和差异化越来越强。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利己主义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部分大学生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信仰各种宗教神学等。(3)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误区,在衡量个人价值时,将金钱和物质生活作为第一标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功利心严重。(4)尽管大学生接受较多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高,但部分大学生文明素质较差,在大学生活中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整天比吃比穿。个别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好,产生优越心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5)学习和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或者由于经济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变差,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整天将空虚、无奈、压抑、烦等词挂在嘴边。(6)部分高校虽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缺乏实际行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口头文件,说说而已。某些高校虽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悖现实,不注重将先进思想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高校都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制应包括管理运行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管理,督促高校各个部门及院系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当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缓解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情感等存在的压力。各班辅导员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关心,跟有思想压力的学生及时沟通。

2、增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高校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师要为大学生做榜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2]。

3、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可以创建心理咨询、思想交流和热点评论等特色板块,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形开展。高校领导和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校园网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还应当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发展。

结束语: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检验实效性的最终因素还是实践,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高校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推动祖国繁荣昌盛,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3]。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质;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水平高低从本质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全方位的开发潜在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和提高人的本性,是在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而来的,是人们对思想政治的品德的形成以及发展规律的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要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组成要素来分,可以分为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载体,有形的载体就是看得见的教育设备、教师、教育场所以及教育资源等等,无形的载体是精神方面的,是人们肉眼看不到但是又确实存在的资源,包括价值观、理想、信念。按照其存在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主观性资源和客观性资源,主观性资源就是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想、价值观、信念都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性资源,客观性资源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的资源,包括设备、师资人员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资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主要需要我们从主观性资源抓起。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地域划分,又可以分为国内教育资源和国际教育资源,按照时间截点来划分,可以分为古代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资源,按照资源的隐秘性来分可以分为隐形教育资源和显性教育资源,按照其构成内容来分可以分为目标教育资源、内容教育资源、主体教育资源、方法教育资源以及领导教育资源等等。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开发潜力教育资源,全面协调各个资源的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良好的开展,否则,就会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流失严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其他科目的教师对此不闻不问,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稳定,有的教师转行,有的教师跳槽,在职的教师对工作缺乏责任性,不主动探究理论创新,更多的是敷衍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层面的传授,忽略了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学效果差,并没有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缺失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对外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将一些功利主力,人本主义思潮的思想观念带入我国,这些思想观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受到严重的冲击,爱国主义和功臣主义教育的日趋淡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的缺失

环境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作用被弱化,家长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严重,除家庭环境之外,社会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当前社会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日益膨胀,社会风气逐渐恶化,整体的社会道德水平不断下降,高校教育在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渐渐被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所替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严重缺失。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资源缺失严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的认识上的偏差,不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副科,会妨碍主要科目的开展,没有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培养,造成教师待遇水平偏低,流失严重;其次是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导致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严重后果缺失。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方面,应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资源建设的认识

高校是培养社会栋梁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高校领导要从实际上给予支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待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有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待遇水平普遍偏低,教师人心涣散,且普遍专业水平不足,难以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了应对这一点,高校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同时开展奖励机制,对学生拥护率高,专业技能扎实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聂波,陈兴丽,魏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9).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6

一、立足“三化”,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是在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我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彰显在世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更是旺盛生命力的现实展现。用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能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渴望了解国家社会发展现状的心理,有助于从实质上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展脱节的矛盾。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今,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因使用新媒体而引发的一些问题并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使得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社会转型认知力的不足,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和判断;第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话语主导权;第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在高校泛滥,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约束功能。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更加频繁,因此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传统载体,有些大学生认为通过新媒体途径比从大学思想政治老师那里了解的知识更快更多,导致一些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反感情绪,不断挑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主要方面

1.理论创新

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作为时代赋予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因为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仅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且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坚持用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青年大学生,在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大学生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渠道,具有特殊的责任和优势”。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开放性学科,因此,要想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就必须立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不仅要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要汲取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积极成果。

2.内容创新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在将理论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纠偏,并不断向教育的育人本质回归的过程,也是向理论的最高命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断趋近的过程。当前,要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以完善,则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内容加以创新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化的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阶段,要想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中国化,就要切实推进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也要把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接受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 障碍 策略

接受是指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接受效果受到信息接受者、信息传导者、信息传导媒介、信息接受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接受理论是基于接受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它强调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感知和对接受者的影响效果,简而言之接受理论是研究外界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与效果的观点和方法。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转化人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更离不开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互动的效果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大学生的接受效果,即大学生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消化信息之后的思想观念转变效果或思想发展效果,由此可见,接受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加强对接受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就是大学生获取、吸收思想道德信息的过程和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而大学生思想素养的不断提升不是在获取接受信息之后,就马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遵循一定的接受机理,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经历一定的发展变化,才能将获取的信息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成熟与发展。从接受机理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信息的获取。高校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施加影响,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信息的第一个阶段是信息的获取,获取的方式就是通过自身的感官系统和神经反射系统,将外界信息反射到大脑。当然这种信息获取过程不是无条件地全面获取,而是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已有的价值判断标准、思维方式确立对信息取舍,是对信息有选择、有标准、有条件地获取,也就是说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有选择的获取过程。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只有他们的感官得到了刺激,接触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才有可能获得信息。当然,因为学生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有获取也有舍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传送的信息多选取、少舍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信息的融入。大学生个体接受信息后,经过思维加工、梳理之后就要融入自身的思想体系中。这种融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融入的思想信息与原有的思想认识一致时,将起到丰富思想体系、固化思想认识的作用;二是当融入的思想信息与原有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时,将起到优化思想体系结构、改变思想内容成分、转变思想认识的作用。总之,思想信息在大学生思想体系中的融入,在不同程度上将引起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政治倾向、道德意识的优化和思想认识层次的提升,将有利于使大学生从感性层面得到思想境界或理论知识上的提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通过理论灌输或说教的方法,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送,大学生信息的融入都会引起其思想道德体系的优化,促进其思想政治道德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信息融入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奏。

3.信息的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融入大学生头脑,成为学生个体的感性认识之后,其形成的思想道德认识还十分浅显,还不能成为稳固的、真正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这种思想道德认识必须经过外化的过程,即经过个体在客观世界和社会活动中进行反复验证,逐步固化,才能使个体形成自己独立的、稳固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价值观),达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内化的效果。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理论灌输、理论教育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要真正使之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必须引领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活动、实践检验,才能真正使大学生领悟、认知和验证已有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最后形成自己独立的、稳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接受机理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融入和信息内化的过程,它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定方式方法,

[1] [2] [3] 

来达到大学生接受的效果。

二、影响大学生接受效果的障碍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受到信息输送者、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媒介和方式、信息传送环境的影响。其中信息传送者的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影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信息接受者的感知能力、需求动力、实践活动影响自身的接受效果;信息传播采用的方式方法、传送途径体现了信息传送者的工作艺术,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接受效果;信息传送的社会环境影响信息接受者接受动力的发挥。由于上述诸多要素的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互动关系中的障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还是专业任课教师,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存在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障碍性因素,使得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协调、不顺畅,甚至发生矛盾冲突。从教育者自身看,有的政工干部或教师的认识不到位,使得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表现出生硬、直接,或不看时机和学生的需求,不讲策略与方法,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关爱,从而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或接受态度的漠然;从学生自身看,有的学生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缺乏成才意识和发展意识,以混学历、耗时光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活,很多学生往往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使得他们对教师的信息发送无动于衷,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激荡,多元价值并存,多种矛盾冲突,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文化需求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高校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送中,有时夹杂有不健康的思想信息,或表现为传送信息上的不切实际,这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他们对外界信息刺激模式的淡然。就大学生来讲,由于环境的影响,也使大学生对主流思想信息的获取、吸收和内化缺乏动力驱动,甚至存在厌烦和抵触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缺陷。我国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如长期运用政治观点来代替整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导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发展、社会化程度、心理健康、文体特长、审美发展等很多方面的教育缺失。尤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阻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的主动性、能动性。

三、运用接受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借助接受理论,跨越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动与信息接受达到有效的契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更多地关注接受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就在于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观念的转变,从接受理论的视角出发,就要关注大学生。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他们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决定于大学生的自身愿望、利益需求和个体状态。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多地对大学生群体和个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探知他们的各种需求,抓住他们的矛盾冲突所在,根据他们的发展、成才规律,按照全面素质培养原则,施加各种有针对性、有价值的信息,从打好思想素质基础做起,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做好与被教育者的主动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工作中处于统领地位。因此,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转变工作观念,调整工作状态,积极与学生沟通。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工作角色,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激励大学生,增强他们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在正式场合与学生沟通外,也要善于运用非正式场合、运用非正式交流的方式,与学生交朋友,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从抓住大学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入手,着重做好与学习障碍群体、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群体、交友困惑群体、择业就业困难群体等学生群体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篇(6)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办校期间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与教学需要,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实行人性化管理。但是从目前人性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性化管理内容空洞

就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改变,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管理内容较为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属于喊口号和讲大道理,重视教育的形式而忽视教育的本质。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实结合不够,没有回答学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过于遥远,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育”,还应包含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内容教条化,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还造成大学生的思想不能获得根本性的进步,思想不能进步阻碍了大学生全面的发展。

2.人性化管理方法单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并不都是显性的,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显性与隐性,这样才会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多种多样性。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相对单一,管理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主要偏重于严格的制度管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忽视,还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遏制。教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学生被动接受,盲目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转入一个单向传播的结果。高校在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将教育作为管理的中心,抬高教育者的地位,将学生放置在一个被征服的领域中,这样难免造成教育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模式,而这种交往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并不容易让学生接受,制度执行得越严格,越能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

3.人性化管理队伍偏弱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每年都在不断的扩招,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素质、结构与特点以及社会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获得高度关注,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遭受冷落,思想政教育管理方式与内容不能随着高校扩招的变化而随之改变,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能与时俱进。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显现出素质不高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理论知识不强,责任心不够,进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学生成长特点,同时管理人员数量严重缺乏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从这就可以看出,高校在教师队伍数量与教学任务方面不成正比,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能全身心得投入到教育与研究中,同时受到教育人员精力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每天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不能与学生在情感方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存在的以上问题,不仅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还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纵观当前管理现状,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社会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冲击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现实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想,与此同时新媒介的交互性、便捷性和秘密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其次,高校教育管理的原因。高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大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将其看成是管理工作工具。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仅是将学生作为生产的产品来对待,这样难免会遏制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给大学生素质培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大学生自身原因。从目前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思想感情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同样也存在一部分负面的情绪和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大学生的这种思想活动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带来重要影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措施

首先,构建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教育从国家层面上而言属于一种社会性质的活动,在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活动离不开国家各方面的制约。因而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国家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为高校营造一个自由的办学环境,尽可能减少对高校教育进行行政干涉。只有高校有了人性化的生存环境,才有可能开展人性化的管理活动,才能培育出具有科学知识和人文情怀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校园内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把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学校的文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即"人文化"和"人性化",人文化主要是指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水平,人性化则主要是指以人为本,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给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对象,但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的对象。高校作为管理的实施者,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新时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教师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人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应当具备道德、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教人员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发展。再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取得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队伍成员素质与专业水平。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通过建设一支质量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才能够在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被服务者”而非“被管理者”来对待,同时还能够在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实现自我成长,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指导。最后,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学师生在此阶段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生理层面上,发展的都较为成熟。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大学生特殊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养、自我教育。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取得,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单向性施教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等主体性能力的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行管理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身上所发挥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效果,促使学生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更能够贴近社会发展的趋势。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管理人性化的过程中如果将其作为管理的核心,也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促进人性化管理的形成。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后喻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76-02

后喻文化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1970年的名著《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cultureandcommitment)中。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culture)”,“并喻文化(co-figurative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cultu-

re)”。“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1]。而后我国学者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并创建了“文化反哺”的概念,指出后喻文化的传承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文化反哺”。周晓红(1998)第一次将“文化反哺”解释为“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年长者向年轻者进行广泛地文化吸收的过程”[2]。

大学生是推动后喻文化发展的重要群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时代使命。所以在后喻文化视野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规避威胁(Threat),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后喻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Strengths)

1.促进大学生创新开拓精神

后喻文化的传承模式,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吸收长辈权威的传统文化,而且更应有自己的认识、见解、思考和创造,并能够影响长辈,使之向年轻人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社会,不仅仅要求年轻人具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求年轻人具有开放敏捷的思维方式,善于接受新事物和发现、发明新事物,这就打破了前喻文化社会的由资历为代表的经验传递模式,代之以开拓创新精神。因为文化的积累,不仅是同质文化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而这些正好与大学生的长处相吻合,使得大学生文化在未来社会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

目前大学生代表着一个积极进取年轻的阶层,代表着青春、活力和先进。他们在先进的科技领域、新鲜事物领域都表现的极为出色,这种出色的表现,让长辈可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形成了“文化反哺”,在不断地反哺中,大学生得到了一定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更是激发了他们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始终将自己保持在先进技术的领先地位。

3.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超时空、互动性的交流场所,大学生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大大提高,有助于个性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开放意识、效率观念和全球眼光。当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与之相适应。这种应变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再社会化的能力。这些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对大学生社会化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Weakness)

1.加剧了大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的复杂性

后喻文化视野下网络信息全球化,和国内改革的艰难复杂,市场的激烈竞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带来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使得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这样容易破坏大学生已形成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出现彷徨、困惑,甚至背离以前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培养积极、乐观、科学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社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弱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然而,后喻文化视野下信息化特点促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属于“宅一族”,除了必须亲自参与课堂生活外,更多的是和电脑打交道,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快速获取信息和各种通讯便捷联系的特点,基本实现“足不出户生活”,这样避免了生动活泼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势必导致情感的萎缩与淡化,从而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三、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不同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后喻文化”下的视野是深刻的、长远的,它不再局限于地界范围的人与事物,在高校校园里,有利于打破教育者的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影响下,教育者开始高度关注新事物、新观念,涉足新的生活、知识领域等,高度关注网络视野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这必然带来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创新变化,从而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

2.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后喻文化视野下的网络化、数字化、全球普适伦理等,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选择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分享最新信息,并可以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这些原本抽象、难以把握的思想内容,通过集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演绎出来,使抽象变得形象,呆板变得活泼,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3.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

后喻文化的开放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以互联网普及的社会环境使得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变成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可以轻松、快捷地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借助网络超强的互动性特点实现多方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原本狭窄、封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甚至全球化的教育空间,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变得畅通,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

4.促进校园文化、青年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大量新文化现象和元素快速产生的今天,在大学生能够更快吸收理解和扩散新文化现象的能力背景下,校园文化是不可避免地得到充实和丰富,当然,在具体看待时我们不得不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甄别能力,多发扬正面的、和谐的文化。后喻文化社会,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善于理解和吸纳各种文化精粹、并形成自己的亚文化,通过与长辈、父母和老师的交流、互动等途径影响着他们,这样荷载着年轻一代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更新产生影响(甚至进而成为社会主导文化)。

5.有利于增强代际沟通,增进社会的融通

如今年长一代受年轻一代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些新信息、新知识、新消费方式、日常休闲生活或者审美意识等,更是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后喻文化社会中安身立命、从容应对所需要的胆量、知识和能力。这表明年轻一代在社会生活别是家庭生活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提高了,后喻文化对增强代际沟通,并促进社会融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四、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Threats)

1.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等的众多平台,信息多向性、时效性和便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加强,教师和大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来获取资源、交流信息,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教育过程往往只能通过曲折、复合、间接的作用来实现。面对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早、还多,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现在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也往往会对现成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会面对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感到迷茫,同时,大学生选择信息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世界观、觉悟水平和鉴别力有密切关系,凭借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创新,不断扩大信息量,同时尽可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如今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一种教育方式,也不再只是接受一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讲座、开会、个别谈心、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式进行,更不能没有情感交流互动,而形式主义地进行应付,需要对之进行调整。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难以控制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和新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上熟练地吸收最新资讯,已经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必修课,同时高校校园各种流行文化也成为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环境。然而,正是这些众多信息无孔不入,也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某些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识形态,以及不道德、不健康的思潮,形成某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这复杂的教育环境下努力趋利避害,积极探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