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3 16:26: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农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7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对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优化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改善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1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其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的服务和管理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促进农业经营管理效率以及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汇集农户的实际需要,利用采购招标等形式来降低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的成本,从而降低农户的生产生活成本。而农民收入的提高会促进消费需求的上升,从而带动国内需求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在网络信息的引导下可实现专业化生产,产生各种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等,逐步从个体经营转变为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整体的科技水平。科技含量的提高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性出路,而网络可以提供廉价便捷、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服务与科技信息,有效指导和解决农民的技术难题,实现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目前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调整种养殖结构,这也是如何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安排生产的问题,而网上虚拟市场具有将事后调节变为事先调节的功能,网站可为农户提供相关的技术与市场供求信息,加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减少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2.1 提高政府信息化意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不断更新农业信息网络的内容,为农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系统化与必要的信息支持[1]。国家和省级网站应该对农业信息内容加以充实,构建科学的农业信息系统;县乡应该积极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信息的宣传指导与推广普及。这样才能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一定的技术与信息支持,促进农业经营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盲目生产经营。

2.2 加强信息源建设

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围绕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加强农业信息源挖掘与开拓,做好信息采集与整理工作,做到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促进信息适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提高,有效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需要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加以盘活,发挥资源的作用,加快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构件系统完整的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促进农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如农资质量监管、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农业资源信息等,并加强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形成网络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信息资源检索平台。

2.3 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使用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加以约束,促进网络利用率与可信度的提高。随着网络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不仅会增强网络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农业信息网络高效、省力、省时等特点,进一步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

3 结束语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有数量的信息资源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从而创设有序的农业信息化空间,促进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实现农民的增收,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问题,政策措施,现代农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后发优势,享受世界现代工业和农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问题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始运行,到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建成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2200多个;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和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等,全国蔬菜市场经济信息服务系统运行良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等,县、乡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国已有7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另外,我国广播电视和通讯业的迅猛发展,使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部分乡村开通了因特网,为农民直接通过综合信息网络来获取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

(二)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三)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四)农业信息人才匮乏。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二、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应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一是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由于大部分农业信息具有社会公共物品的性质,应由政府主导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重点整合并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气象、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目前,发达国家无不投入巨大财力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均投人大量财力开展农业网络系统建设。美国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收集、分析和农业信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投资5300万美元建设一个大型涉农网络项目,欧盟委员会2004年投资5200万欧元推进25个成员国之间的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英国也投资2.4亿英镑支持网络研究项目。发达国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投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我国还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积极利用民间投资,允许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信息协会和农户等投资信息化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投入体系,解决财政投入不足问题。二是逐步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国外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日本政府注重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其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韩国也比较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目标。如,设立作物基因资源、作物育种和动物改良等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新物种、海外种质资源信息,这些数据通过信息网向大学和研究所提供,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共享物种资源信息。美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该系统覆盖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和大量的农业企业、大学等。目前德国的农业网络系统已遍布各地,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德国的13个联邦州都可通过农业文献信息中心系统得到该中心的库存文献资料。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的现状,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中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经济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尽快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逐渐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篇(3)

深刻把握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处在边试验边示范的阶段,必须深刻把握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是人、机、物一体化特征。人、机、物是物联网的有机组成,其中人是核心,机是手段,物是对象。农业物联网更加注重人、机、物三位一体,只有做到人、机、物的优化配置和统筹协调,才能实现人、机、物一体化发展。

二是生命体数字化特征。农业物联网的作用对象大多是生命体。生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输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环节。只有从农业对象的生命机理角度出发,研究、模拟农业生命体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其生长、发育及其变化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才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

三是应用体系社会化特征。物联网是一个相互融合、动态开放的网络社会。农业物联网面对的信息空间、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更加纷繁复杂,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而且更要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生活等社会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农业物联网的社会化特征,着力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在感知农业、管理农业、服务农业、提升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发展路径“三全”化特征。农业系统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庞大复杂系统。只有坚持全要素、全过程和全系统的“三全”化发展路径,充分考虑全生育期、全产业链、全关联因素,才能推动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

发展农业物联网必须树立五个理念

一是系统设计、突出重点的理念。无论是农业信息化,还是农业物联网都是一个系统,一定要织成一张大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政府引领、企业经营的理念。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支持引领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让企业有利可图。三是需求导向、实用高效的理念。农业物联网归根到底是“三农”的需求、生产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要讲究经济效益,企业、科研单位都应深入一线,了解农业发展新需求、新特点,不断开发实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四是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理念。农业物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形成齐心协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五是重视安全,重在持续的理念。没有信息安全,农业物联网就不可能发展壮大。必须强化信息安全监管,做到安全可靠。

同时,一定要做到遵循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毫不松懈地推进农业物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物联网可在五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一是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方面,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极为精细的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科学决策。二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三是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科学管理。四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五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有效提高农产品仓储货运效率。

各方协力推动农业物联网成为“三农”的新力量

农业物联网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希望各方力量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物联网成为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力量。

篇(4)

目前,农村垃圾处理面临诸多困难。卫生部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每天每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0.86kg,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t。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的混合体,各种难以分解的垃圾越来越多。就地消纳和能源利用应该是农村垃圾最有前景的处理模式。首先从农户开始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将其中可利用的有机物,结合秸秆、禽畜粪便等送入户型厌氧发酵池,产沼气作为户用能源。其它部分通过“户集,村收、镇运输”的模式,进入城镇垃圾处理系统。因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管网系统,随意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造成附近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根据农村现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满足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宜就近单独处理,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的要求。人工湿地、稳定塘、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相比于其它工艺,更加符合以上要求。尤其是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将沟渠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里面构建多种植物和吸附材料的污染物立体拦截净化体系,然后将生态沟渠与农田系统结合,实现生活污水的田间灌溉。因此,因地制宜,经济生态的产业模式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2010年,环保部在多个省份开展了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在该领域应该会衍生新的产业。

2农田环境控制技术与设施

农田环境包括农田水、土、养分、作物等生态环境。涉及的相关技术与产业包括: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精准施肥及缓施肥的技术与产品、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与设施、农田养分的监测与截留控制技术与设施、农产品重金属检测。围绕农田环境物质、能量调整与物质循环所产生的技术产业就属于农田环境控制产业。目前,湖南省在以上几方面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前景和潜力巨大。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农业用水量相对减少。因此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在发达国家,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的粮食生产能力有2kg,而在我国湖南省地区只有0.85kg,水资源浪费严重。为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湖南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节水,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种植结构等因素,科学的确定节水灌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00年以来,株洲市先后在攸县的莲塘坳、菜花坪和醴陵的浦口、泗汾等7个乡镇发展节水农业,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3965万元,使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达到4700hm2,年节水1400万m3,相当于新建近20个小II型水库,同时还使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了1047万kg,提高了农民人均收入,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施肥:精准施肥及缓施肥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物质循环中养分的输入和输出,防止农作物品质变化及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精准农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很快,且已具规模。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慢慢地关注与研究,并在实践上有一些应用,如遥感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遥感大国,在农业监测,作物估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化肥施用量比较多的省,化肥投入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利用率相当低,造成养分投入比例失调,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和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精准施肥将是提高土壤环境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湖南种植业呼唤精准施肥,湖南农业呼唤精准施肥。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与设施: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目前南方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尤其是湖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如近两年报导的湖南娄底双峰县铬污染事件、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湖南武冈血铅超标事件、湖南嘉禾县血铅超标事件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治理和恢复难度大。传统修复技术主要是挖掘填埋,但其成本高、占地大。目前运用比较广的修复技术是原位化学固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对土壤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原位的化学与生物修复结合农艺措施的综合技术将是今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绿色农业生产资料相关产业

主要包括有机肥、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可降解农膜等绿色农业生产资料的开发及其相关产业。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由于有机肥存在“三低三大”的问题(有效养分低、劳动效率低、无害化程度低,体积大、劳动强度大、污染大),而有机肥料的减少,又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三大问题:一是种田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二是化肥的增产效益下降;三是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因此我省施用有机肥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由增多——减少——增多几次转变。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生产和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也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目前国内不断有新的企业投入生产,有新的产品出现。国外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和产品也开始拥入中国市场,湖南农业也不输在起跑线上,先后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微生物肥料公司,并组建了专业的科研团队进行研究,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国微生物肥料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不高,缺乏新型高效产品,作用机理不够明了等。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从发展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出发,从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生产成本出发,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广阔,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生物农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资料介绍,全球每年被病虫害夺去的谷物占收成的20~30%,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00亿美元。我省不仅是我国首个生物农药基地的创建地点,而且也是全国最大生物农药基地的创建地点。湖南省拥有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力量,成立了生产生物农药的湖南惠农生物有限公司、农杰生物制剂公司、新长山公司、海燕农资等多家企业。我省农业的快速发展与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决定了生物农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生物农药的应用与推广将会在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降解农膜:我国是世界上农膜生产和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地膜年产量达60万t左右,累积推广面积达5000万hm2,是其它所有国家总和的1.6倍。我省年均应用就达1215万亩,是国内应用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目前国内已进入中试或批量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VA等十几种降解塑料,出现了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联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降解塑料生产企业,但遗憾的是,国内实现规模化降解农膜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湖南省内更加稀少。主要原因:一是降解农膜企业普遍不景气,二是真正被认可的全降解塑料还很鲜见,因而就出现了农民热盼、企业冷淡的局面。面对日益绿色化的国际市场,农膜生产企业必须瞄准市场,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更多的适应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4农业环保信息化相关产业

篇(5)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中,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要想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就要结合互联网,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1“互联网+农业”的概述

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特征是很富有时代性的,主要表现为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得到整合。将网络的优势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众所周知,“互联网+”这种发展模式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对农业进行政策引导以及给予一定的支持,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跟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给其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他产业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互联网+农业”能够使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重大改革,实现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使农业资源高效率地整合,最终使其生产模式实现跳跃式发展。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中,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生产智能化类型,在这种类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业技术得到提高。第二种是农业电子商务类型,使用该种网络营销模式,通过农产品O2O,实现更有效率的交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第三种是信息化发展类型,打造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农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互动频率更高,从而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2“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2.1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互联网+农业”这一发展模式非常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特征,如能将农业经济发展跟互联网发展高效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新型农产品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并且使农产品产业链得到延长。通过“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从而能够对农业经济的生产规模以及后续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2.2实现了由资源型农业向技术型农业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农业发展跟信息网络结合在一起,将会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从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了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等。最近几年,农业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等方面,这些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以资源型为主要发展方式,我国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因此,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使农业实现转型和升级,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2.3节省农业发展资金,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业发展成本得到节省,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效率,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跟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那么就能够同时为农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快速提供信息。众所周知,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是随时都会变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竞争,只有把握好市场环境中的信息,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第二,节省农业流通成本。通过搭建网络交易平台,交易程序由烦琐变为简单,农产品的流通也随之加快。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通过互联网,农业技术获取和学习更加便利,最终新型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

2.4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得到提升

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时,“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科学化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依托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学会更多的经营和管理知识,乃至获取信息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而且,他们还能够不断地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对农业发展的认识,把更多更好的科学与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提升他们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互联网+农业”的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策略

诚然,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调研发现,已经有多个省份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因此,我们应当侧重于如何改进产业发展思路,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数据,以及紧密结合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升级得到带动,农民更加富裕。主要创新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助“互联网+”发展高效农业。众所周知,在转变农业经济方式的过程中,高效是其中一个凸显的特征。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开发,农业产业链延长,农业分工更加细化,农业门类增加。依托互联网智能化和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农业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第二,借助“互联网+”发展精细农业。在精细农业中,空间信息技术得到利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与环境层面的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就我国而言,可以借助国外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技术,比如GPS、RS等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乃至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第三,借助“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最近几年,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如火如荼地建设。其中,从经营的角度来看,京东商城和淘宝电商平台力争打造规模化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它们建立直销网络模式,促进了专业化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平台,农产品更加全面地展示在客户面前;其次,通过云端网络技术,农产品信息和质量得到监控,相关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生产经营者,为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4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农业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极大的影响。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应当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艳红,陈梦倩.浅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2015(38).

[2]徐珍玉.“物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J].上海信息化,2015(6).

[3]李丙金.“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134-135.

[4]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5]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J].世界农业,2015(12).

[6]汪勇,张蓉.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135-136.

[7]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