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26: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与其对抗的是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可想而知:一路坎坷、很不乐观。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又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關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
3.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的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中逐步明确、逐步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对策。
四、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办学方向上,重视三率,忽视学生终生发展。三率指的是及格率、优秀率、提升率。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实际操作中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美育、体育。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考试学科,忽视非考试学科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规定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大力加强教育改革,制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采取措施改善国民的教育观念,并有效调整对学生的考核和考察制度,要对学校进行大力监管,严抓假期补课等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法措施。而且,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再次,学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应建立客观、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端正教育系统内部的舆论导向,才能促进初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正确的教育评价系统,应该以学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前提,并且学校必须以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把能否是全体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作为衡量初中教育质量优劣的根本标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的质量标准,不能眼睛只盯教育,重点应看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素质(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和教育质量是否全面提高。评价学校质量,不仅要看考试的成绩,更要看教学计划的执行、活动课程的开设、德育面貌以及毕业生追踪调查状况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衡量。而学校内部评价学生素质,不仅要看学生成绩,还应该看学生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非智力因素。学校在评价教师工作时,不仅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育人的成果。在运用正确的评价标准考核学校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应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重要的人和事进行个案解剖分析,最终结论应产生在考核调查之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学校教育才能在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初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转轨。
评价学校的标准要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准,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是目标系统和评价系统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确保目标系统的导向与规范作用和检测调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在评价学校的手段上,要注意运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评价内容上,也要注意德、智、体、美、劳(心理)的全面考核,综合评定。特别是进行总结性评价,一定要按素质功能综合性特点做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使考试内容具有全面性,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考试制度上应淡化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位目标;同位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42—02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统帅、灵魂,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构建纵向目标体系
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就是认清不同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明确它的上位目标,这样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必须自上而下地确立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
1. 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领”,抓住了这个“领”,下位不同层级的目标就会“百毛皆顺”。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把握住了教学的大方向,领会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会高屋建瓴地开展教学。
2. 潜心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必须潜心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深层次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等。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教师要明确所任学科的课程目标与所任学科所处学段的课程目标。明确了这些,在制定下位目标时就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了。
3.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必须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等制定。这是教师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首先,制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教师认真通读学年(学期)所用教材,要对教材特点和设计意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而制定科学的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然后,制定单元目标。教师应悉心钻研教材单元内容,理清单元的内容结构,把握单元内容与全册内容的关系,明确单元安排的依据、设计意图和地位,进而制定单元目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明确了这些,教师就会比较准确地定位单元目标。最后,制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师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是上位诸层目标的最终体现。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整理备课信息,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课时目标。
二、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
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就是明确同一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教材是依据知识内在关系整合的系统整体,教材的每一层面在横向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段(学期)所用教材进行通览,明确不同学段(学期)教学目标的关系。如,通过对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通读和研究,要认识到,教材采用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把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教育,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就会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教学。然后,对同一层级不同教材单元(章节)进行研读,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包括第七至第十课。第七课教育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第八课教育学生能竞争、善合作;第九课教育学生能宽容、会尊重、讲平等、善体谅;第十课教育学生为人诚实守信。这四课重在引导学生探索交往的品德和艺术,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对不同课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明确课时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包括两框(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升华和归宿。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2.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的提出也是本次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深层次地挖掘每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以什么载体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与教学情景等出发,既要重视知识目标,又要重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切实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做到主次得当,目标明确,从而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但是也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设计模式,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
第一,德育为首。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德既包括人的品质,也反映人的精神风貌;既表明学习态度,也反映学习志向和目的;既表现在为人处事上,更反映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历来都把德放在首位,讲求“仁、义、礼、智、信”。孔子有“仁者爱人”、“人无信不立”的思想。《左传》讲,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尽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和表述,但始终都非常重视德育的重要性,坚持把德放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第一位,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一定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德育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落实德育课程,强化思想品德灌输,重视心理抚育疏导,营造育人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在广大学生中扎实开展“三爱”、“三德”、“三生”和“三观”教育,引导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塑造形成高尚的个人品德、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自觉懂得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把握生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生健康成长奠基。
第二,成才为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神圣事业。教育的过程是把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当前尤其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在思想理念上懂得“没有素质的应试教育是缺乏前途和生命力的教育,不讲分数的素质教育是丧失质量和毫无价值的教育”。
一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着眼全体学生的成长,关心每个人、教育每个人,不放弃每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着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又要启发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新知、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要坚持尊重个性的教育观。教育面对人人,每个人的潜力、爱好各不相同,天资禀赋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张扬每个学生的长处优点,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
三是坚持注重质量的教育观。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检验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尺。通过教育使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理想,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厌学,不死读书、读死书,学会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教师能不能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效果,提升教育效率,彻底从“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提倡和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要通过扎实的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引领为方。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苗木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学生成长成才更需精心呵护。教师的精心浇灌、耐心培育、正确指导和科学引领,对引导学生立德树人具有决定性影响。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教育之基、为师之本。要从“师爱”、“师技”、“师责”、“师品”四个方面,加强广大教师的职业操守、道德修养和能力提升。
一要弘扬“师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有了“爱”,就能春风化雨、点石成金,就能珍惜生命、无私奉献。广大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爱”浇注爱,用“爱”培育爱。
二要提高“师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要有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和创新,使自己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三要强化“师责”。教师的责任大如天,误人子弟是渎职、是罪人。广大教师都要把教育事业当作终生事业去做,当作神圣使命去完成,教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
为了能够使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质量搞上来,而利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形式及方法,使教育活动达到预期希望值的过程称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本文章通过研究、调查得证论述根据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改革教学管理形式,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内容和机制体制,深层更新,大力提高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对于我国而言现在正属于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进步的瓶颈期。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很难进行突破,怎样进行更合理的改革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治国的根本方针,如果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时其更加完美的融合让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效的提升我国人才质量。[1]对于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据的位置和指导思想,本文加以陈述。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就是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更好诠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针,其中反映了我国现处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整改的意见。对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将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融合进行整改,势必会对教学质量有着本质改变。以科学的指导方针作为改革的基础将会是高等教育管理上的一大新的创举。为了能够使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质量搞上来,而利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形式及方法,使教育活动达到预期希望值的过程称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其中包含:专业建设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中心内容,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改革根本任务就是对于人才培养,以更好的完成创新教育及教学质量改革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方针进行的改革应从其包含的问题入手。
二对于教育教学宗旨的整改问题
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来说,最难的问题就是管理,很简的两个字具体实施起来却有着很大的难度。面对高等院校的管理更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正确、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的实施想要进行开展的工作。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而言这是唯一的路径,过程中需要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和升级改革内容。对于社会所需要高等学校人才的要求做到充分了解,随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改,与其保持同步,是如何更好的进行彻底改革的科学依据,改革的步伐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开展。[2]
(一)不断增强关于学术的管理思维意识
对待专业的学术人才要重视对待,大力吸取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人才要采用特殊事件特殊处理。从而保证人才的聚集不流失,对其要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不能懒散消极。在高等院校中进行改革时一定要郑重强调教学管理工作将要发生改变的重要内容及改革过后应当如何具体实施才能逐渐提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必要时应该聘请专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对教育教学进行统一整顿、改革及管理。防止在改革过程中发生“换汤不换药”的局面。杜绝大力整改过后依旧是一场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面子”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大办事力度,适当的施加改革压力,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顺利进行,保证对于日后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不断增强、开放管理意识
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做到被管理者能够自主的进行管理。要求被管理者的思想觉悟迅速提升,被管理者不能只依靠别人的管理,应该时刻自我监督及自我调整。全民性的进行管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管理工作,只要提出的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都应该被采纳接受,只有开放了管理大家才能尽快的提高管理意识。我国的教育管理系统属于构成部分过多、职能机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过于饱和’,并不是单一的决定能够完成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应当是全透明的模式,对于被管理者应当能够清晰地了解所管理自己的体系属于什么样的、是什么样的人在进行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全体都能进行参与。[3]
(三)不断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我国推行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应该推广应用到现代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在教学决定、教学计划、教学执行、教学检查等全程都存在民主化,执行民主决定,科学合理的进行搞笑的教学教育管理,逐渐完成民主与法治相融合。
(四)树立国际标准的管理思想
在针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整改问题上我们应当坚持本土的指导方针为根本,加入国际标准为辅助,修订出即属于中国独有的管理方法又能和国际管理方法接轨的标准体系,在完成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有符合我国的特色,整理出最具优势的管理模式。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要有时代特色,依据以时代同步发展,不断更新改革内容,创新手段、保持优越性。
(六)树立科学发展管理思想
为了建立能够体现公正、公平的管理,要找到符合这一精神的方法是很艰难的,而可持续发展管理创造的就是拥有持续稳定的管理环境,从而完成能够高效率管理整改。[4]
三对于管理体系的修改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大力打造积极、自主独立又能够以学生和老师作为管理改革的核心地位,组建具有现实社会竞争力、激励的体制,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求一定要体现管理的清晰度、具有的科学化、采取的全名参与等特点。将传统的管理模式改为弹性模式进行,将目标型定为基本的管理方式。采取的主转变应由民主化、导向化代替行政化、控制化,管理方法必须要以多种形势完成开展和注重网络的参与。[5]应该做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对于教学提供高效的保障措施。高等院校应该尽快完成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执行、监管和网络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建设内部完整、紧紧相连、整体合理得教育教学体系。加速完成决策系统,建设决策中心,修订年度工作计划标出工作重点,作好教育发展的规划。与此同步进行对教学的宏观指导工作、决策验证、查询指导作用。对待教学管理与保障机构中管理职能要清晰、工作明细要确立,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执行系统。修补教学工作中监控系统的不足,建立立体化的监控体系,严格要求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试评估等。在整套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一定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的配合与协作、互动与联系。应该建立严格却又能够灵活应用的教学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为学生打造充足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老师要尽到主导主导者的义务,把传统的刚性模式转为弹性模式,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对于主讲老师进行选择,在课堂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以此增添学习上的兴趣,对待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允许跨专业学习、学习感兴趣的科目、缩短学习年限、跨年级选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将课程进行分层次学习,学习的板块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给予学生可以选择想要学习的范围,对于学生放手管理制,让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重点放在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上,对教学实行全方位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等。有效的调整教学工作。通过新改革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更好地巩固竞争及激励制度,充分激起老师和学生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针对院校的改革进行制定目计划、建立目标,所有的教学都向培养高质量人才靠近,对于优秀的教育者和学生进行奖励和重点培训。[6]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的指导方针为一切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好的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原动力。[7]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振兴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掌握当前现状经过认真分析,建立高等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理念,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我国当前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祖国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2]姜文,苏靓,崔庆玲.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以2001-2010年数据库为样本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1,4(11):159-160
[3]李素敏.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134-135.
[4]刘素华,朝克.基于内蒙古支柱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网络财富教学前沿,2015,6(29):233-234.
[5]玲玲,高娃.内蒙古高等学校蒙古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3):333-334.
[6]朱苏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6,18(3):284-285.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受“应试教育”和物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较为模糊,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是“豆芽科”没有语、数、外等“主科”重要,对学生来说音乐是不参加考试的科目,可上可不上;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因此,学校的音乐课总是让位于其他“主科”,学校对音乐老师也没什么要求,甚至老师将音乐课送“主科”老师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严重损害了音乐教育的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分配不去合格的音乐专职老师,使学校音乐教育变成了人人均可上的“唱歌”课或是自习课;另一方面,有音乐老师的学校却大量浪费人才,安排专职音乐老师上其他科目,只是在学校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让他们教学生唱几首歌或编几个舞蹈以应付活动的热闹场面,没能真正给音乐老师提供展示教学才能的舞台,使音乐老师的个人价值难以得到体现。
(三)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音乐器材等设备设施。由于长期缺乏投入,农村学校的许多硬件设施得不到改善,音乐教育所需的各种乐器、教学参考书籍等、专用教室等就更没有了着落,这些都是客观制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欣喜的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这一情况将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四)部分音乐老师缺乏责任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基于学校对音乐课的不够重视,有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感,即使上音乐课也不按音乐教材上,而是为了迎合某些学生的口味,追赶流行音乐的新潮流,擅自把一些低级趣味的和超出学生歌唱音域的歌曲引入课堂,不但没有把音乐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之中,而且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成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
二、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
音乐作为国家课程之一,决定了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音乐美育的智育功能,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趋于平衡。因此,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上讲,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农村中小学生更离不开音乐,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
为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还给孩子一片音乐的天空,使孩子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需要政府行为的到位。这是一个极为重要又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毫不讳言的说,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在对音乐教育的开拓与发展方面,思想仍不解放,认识仍比较模糊,执行仍不坚决,措施仍不过硬。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党的方针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政府行为不能真正到位。纵观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学生兴趣高涨与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师心灰意懒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是音乐教育始终在“升学考试不需要---政府不重视---学校不重视---音乐老师无动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止步不前”的怪圈中徘徊,这其中根在政府,关键在学校,发展靠老师。只有政府部门领导的思想解放了,认识提高了,观念更新了,关心帮助、支持到位了,农村音乐教育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制度规范了,措施过硬了,督促检查到位了,赏罚分明了,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真正的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其前景才会看好。只有党的方针得到坚决的贯彻,学校、社会、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才会到位,音乐教育才会得到重视。否则,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仍会停留在口上。
(二)农村音乐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到位。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拿出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个人利益的驱使,致使一些音乐老师和音乐院校的毕业生,改弦易辙,跳槽或另谋高就,使农村音乐教师的数量至今仍缺额数量较大而不到位。俗话说“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只有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环境条件改观了,农村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了,农村音乐教师的数量才会真正到位。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浪费专职音乐老师,对音乐教师进行适当调配;另一方面,采取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通过各种培训渠道,进一步提高和优化老师的水平和素质,农村音乐老师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农村音乐课无人上,农村音乐课人人上的局面才会得到根本的扭转,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才会真正得到开拓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