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应急管理综合监管

应急管理综合监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3 16:26: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应急管理综合监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应急管理综合监管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建设需求变得日益紧迫,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监管防范工作也日益繁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十分艰巨。

1、建设原则:

系统的建设原则是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面向应用、突出重点,技术先进、保障安全,注重效益、着眼长远。

2、逻辑架构

安全监管及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功能是为了实现对企业信息的登记,对有关危险源、企业安全隐患的网络监控;对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管理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对已采集数据的安全生产隐患和危险源动态信息进行分析,提供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测和预警辅助手段;支撑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分析,并通过应急救援相关信息资源的储存管理,支持及时有效的进行应急支援。

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救援系统建设需要构建层次化、结构化、整体化的软件基础结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扩展性等重要性能要求。基于以上考虑,根据需求,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逻辑架构整体划分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支撑平台、数据库系统、业务应用系统、门户系统及综合管理平台四个部分。其中: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支撑平台由二个部分构成,包括系统支撑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系统支撑平台包括安全管理平台、运行管理平台以及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环境;应用支撑平台由一个集成应用支撑开发平台和多个构件平台组成,构件平台包括公共数据交换平台、GIS系统平台两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平台,以及为集成应用支撑开发平台提供应用服务的电子工作流平台、表单处理平台、业务分析平台等。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与各基础数据库共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业务的数据库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支持图形、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数据,相关文本数据和文献类型的数据。

根据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安全生产业务应用系统包括远程监控预警系统、日常监管监察系统、应急救援管理系统、资源辅助支撑系统这四大模块。

3、业务功能

3.1远程监控预警系统

本系统共分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企业信息登记模块、重大危险源监控模块、事故隐患排查预警模块。三个模块的实现的功能分别是:

企业信息登记模块,实现企业在GIS地图上的定位,点击查看企业基本信息、地理位置、联系方式、行业类型、涉及危险品种类、数量、危险源种类、级别、周边环境、经营物品、安全隐患、执法检查情况等信息。

重大危险源监控模块实现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远程视频动态监控并储存视频影像资料,能够根据企业申报有关数据,依照国家标准确认重大危险源和非重大危险源;能实现按重大危险源类型、分布地区、企业经济类型、行业类别、企业规模等方式进行灵活的监管;可以对重大危险源数据定期跟新情况进行自动跟踪;对事故隐患易发生火灾、爆炸或毒气泄漏事故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分级。

事故隐患排查预警模块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实现安全隐患监管的“智能感知和智能监管”,即利用分布式计算、聚类分析、智能识别等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省局、市局、县局和企业管理平面、跨部门的应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安全生产相关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达到“提升效率、科学决策、实用先进、经济可行”的目的,实现应急管理模式从粗放式管理(备案/审批式静态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3.2日常监管监察系统

按照行业,划分为5大模块(此为没有煤矿地区,有煤矿地区则为6大模块)。依照不同行业情况,提供企业信息申报、监管流程在线审查/审批、关联监管流程的协同处理、地理GIS系统标示、监管监察情况信息记录、历史信息追溯保存以及不同级别安全监管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

3.3应急救援管理系统

分为6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伤亡事故情况、应急管理分析、综合指挥调度、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专家库管理,其实现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伤亡事故调查实现对国内外不同行业典型的事故情况的相关资料,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的调查处理进度与落实情况,以及对举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核查情况进展、结果。

应急管理分析系统能够在职责规定、步骤安排、资源调集、信息流程等重要环节严格遵循文本预案规定的前提下,以数字预案为依据,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汇总分析相关地区和部门的预测结果,结合事故进展情况,对事故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研判。在应急救援决策和行动中,能够针对当前灾情,采集相应的资源数据、地理信息、历史处置方案,通过调用专家知识库,对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评估,研究制定相应技术方案和措施,对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应急救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对应急救援事件的接收、受理、调查以及反馈,并对需要处理的应急救援事件涉及的地域、企业、周边环境等情况迅速查看相关信息资料,根据救援方案,通过智能数字调度交换平台与下属区市县局、各级联动救援部门、企业救援力量进行协调、指挥、调度,针对事故进行综合处理。

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专家库、应急资源库分别对企业应急预案的申报备案审核,应急专家的相关信息情况,应急资源的分布信息提供存档与更新。

3.4资源辅助支撑系统

主要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信息进行更新,对生产安全相关信息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分析,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撑。

4、总结

篇(2)

一、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执法改革

1.出台执法改革方案。制定出台《省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印发《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优化整合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职能,统筹执法资源,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执法效能,确保改革整体推进、如期完成。协调省级有关等部门,制定出台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整合和人员划转、执法队伍编制、职责文件,并认真抓好落实。(厅执法局牵头,政策法规处、干部人事处、规划财务处、教育培训处配合落实)

2.制定执法目录清单。依法依规厘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监管执法职责,制定出台应急管理部门通用综合执法事项清单。指导各市县应急管理局修订本级综合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和责任清单,理顺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到2021年底基本形成权责一致、权威高效、执法有力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厅政策法规处牵头,干部人事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执法保障能力。协调财政部门加大保障力度,确保从改革方案实施年度起,各级应急管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规定,规范着装和标志使用。配齐执法装备、执法服装、执法车辆,达到着装统一、标志统一、车辆标识统一。(厅规划财务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坚持政治建队和战斗力标准,落实《执法队伍建设标准规范》,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准军事化模式的执法队伍。落实《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伍条令》《训练条令》等规章,建设健全教育体系,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市县队伍规范化管理。(厅干部人事处、教育培训处、执法局,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从严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

5.科学编制执法计划。以安全生产执法为重点,科学编制省级《2021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对省级明确的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纳入年度执法计划,进行全覆盖执法。督促市、县两级做好年度执法计划编制和报备工作,依法依规实行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执法。(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配合落实)

6.开展重点领域集中执法。配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尽最大可能化解安全生产领域具体风险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煤矿领域,重点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大面积悬顶等灾害突出煤矿和列入2021年关闭和引导退出及存在“五假五超三瞒三不”行为及非正规开采、以包代管、违规转包分包的煤矿开展执法;危险化学品领域,重点对《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上的非法违法“小化工”开展执法;烟花爆竹领域,重点对生产环节存在的分包转包、带药检维修、改变工房用途、超量存放等违法行为开展执法;工矿商贸领域,重点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尚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的小矿山、地下矿山及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领域开展执法。安全中介机构,重点对执业行为和安全评价报告公开情况开展执法。(厅执法局综合协调,煤矿监管处、危化监管处、工矿商贸监管处、财务规划处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

7.针对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执法。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安全生产执法的特点,以查处大案要案为主要内容,对近三年发生过安全生产亡人事故、一年内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按期整改销号、纳合惩戒名单、停产整顿、技改基建、关闭退出等企业单位和不守规矩、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媒体曝光、群众举报、近五年来事故多发的企业重点实施动态检查,年度内至少两次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精准执法水平。(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配合)

8.严格整治执法“宽松软”问题。通过精准执法、交叉执法、定期督查、警示提醒、约谈追责等督查检查方式,加大对“零立案、零处罚”单位的问责力度,持续整治不会、不想、不敢执法、执法“宽松软”等突出问题,切实纠正以检查代替执法、以整改代替处罚等不良现象。(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9.持续推进分级分类执法。督促市、县应急管理部门落实分级分类执法要求,及时公布本级执法对象目录名单,明确本级执法事权,夯实各级监管责任和执法主体责任,确保一户企业只对应一个执法主体。对纳入本级执法的A、B类企业分别按照占比5%、30%进行执法检查,C、D类企业做到全覆盖执法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置,并负责督办整改到位。(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深入落实执法“三项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通过应急部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执法基本信息和结果信息;建立健全执法决定信息公开、撤销和更新机制。全面配备使用执法记录仪,综合运用文字记录、音像记录等方式,实现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全过程记录。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细化重大法制审核决定范围和审核内容,确定法制审核人员、落实法制审核责任。(厅执法局牵头,政策法规处、煤矿监管处、煤灾防治处、危化监管处、工矿商贸监管处、规划财务处、教育培训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全面推行“三位一体”执法模式。严格规定现场执法程序,持续全面推行“执法告知、现场检查、交流反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厅执法局牵头,其他相关职能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切实加强行刑衔接。根据《刑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行刑衔接工作,对执法中发现企业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及时加大追究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坚决克服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现象。(厅政策法规处牵头,执法局及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分工负责)

四、积极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

13.扎实推进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急管理部《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1年建设任务书》要求,加快推进全省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和安全生产执法数据库建设。着力提升高危行业领域违法行为监测能力,坚持现场巡查和大数据检测分析“两条腿”走路,精准圈定违法嫌疑目标,不定期开展网络巡查执法。(厅执法局、科技和信息化处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深化“互联网+执法”工作。加强对各市县配备“互联网+执法”系统执法终端和运用系统开展执法情况的督导,全面深化“互联网+执法”系统与应急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系统以及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融合,推进执法程序网络化、活动流程化、卷宗电子化、质量标准化,达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轨迹可寻。(厅执法局牵头,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5.严把执法人员准入关口。严禁将不符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范要求的人员划入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禁挤占、挪用本应用于公益服务的事业编制。严禁调用执法人员从事非行政执法工作事项,严禁辅助人员执法,全面清理规范临时和编外聘用人员。(厅干部人事处、教育培训处、政策法规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加强执法人员在职培训、入职培训、定期轮训,现有执法人员实行执法考试合格并取得执法资质后方可上岗,新招录人员坚持凡进必考,严格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证的不得从事执法工作。通过在职教育、脱产学习、资格考试、业务培训等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应急部“大培训方案”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人员培训,年内安排不少于2周时间的执法业务轮训。到2021年年底,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少于应急管理在职执法人员的50%。(厅教育培训处、政策法规处、干部人事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严格执法监督检查

17.持续开展执法质量督查。通过执法数据填报督查和案卷质量评查,对发现的执法数据、执法案卷和法制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分析,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督导市县有效解决执法检查数据填报不及时、执法文书制作不合格、执法调查取证不规范、使用法律条文不准确等突出问题。(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8.认真做好典型案例收集上报。加强重大案件备案管理和典型案例定期上报及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督促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及时逐级备案重大行政处罚事项,省级每半年、市级每季度、县级每2月直接向应急部至少报一个典型执法案例。收集汇编典型执法案例,示范引领市县开展执法。(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3)

XX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等法律、法规授权的水路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为航运畅通提供航务管理保障、水路运政管理、港政管理、水上安全管理、航道管理、航运建设项目管理、航运规划与统计、船闸管理航运技术标准拟定、航运人才培训等管理工作,近几年来,我处切实履行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水路交通安全监管形势明显稳定,保证了全区未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安全考核三项指标为零。

一、基本情况及内设机构

根据XXXX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批准的内设机构设置海事股、航务股、办公室、船检股,内设机构配备负责人1名。根据XX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明确XX所属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批复》规定,核定我单位领导职数3名,实有正职1名、副职1名。根据XXXX文件,核定了我单位事业编制23名,现有在编职工21名,其中取得海事行政执法证件人员14人,资金来源是全额拨款,现有执法车辆2辆,执法监督艇2艘。

二、当前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高

(一)安全监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我处由领导带头,逐级划分责任制,通过包片、包渡的形式,大力推进渡口渡船、乡镇船管站、砂石生产作业组、安全监管网格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对20处渡口、重点码头,20艘渡船实现北斗(GPS)监控,信息化监管网络不断完善;强化监管装备建设,现有2艘海巡艇、 1艘海事冲锋舟,2辆海事执法车,网格化监管基础不断夯实。

(二)建章立制,突破创新,依法治安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四川省出台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渡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加强了水库、渡口渡船等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先后制定实施网格化监管、责任分片包干、水上安全约谈等10余项从严从实的监管制度,建章立制、精细管理成为新常态。

(三)优化服务,惠民便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大力推进渡运“民生工程”建设,推行渡船标准船型,完成21艘农村老旧渡船更新改造,全区渡船平均船龄不足5年,为人民群众水上出行筑起了安全堡垒。积极探索建立渡运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了公益性渡口渡工、安全员、签单员由财政补贴的机制。

(四)把握重点,治本抓源,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大力整治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开展港口危货安全排查、“打非治违”、渡船治理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整改销号。严格加强船员、船舶、公司管理,建立并运行公司、船员规范化管理制度。

(五)应急管理不断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修订完善XX区水上搜救应急预案,搜救中心基本建成,各通航乡镇船管站也建立了水上应急救援服务队,通过夜间巡航、水上交通应急救援演练的形式加强应急管理水平。

三、深化“三化建设”,着力构建水上交通安全五大体系,不断提升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开展水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构建一体化的安全应急责任体系。

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将水上交通安全责任纳入对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考核内容,实行安全责任落实与职务晋升挂钩。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与企业等审批发证挂钩,督促全面落实区、乡镇、村组、船主“四级”责任制,完善渡口渡船责任落实与燃油补贴挂钩机制,完善领导分片包干和“网格化”监管机制,厘清省、市、县安全监管责任边界,坚决落实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三个责任”,不断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责任体系。

(二)构建严密有效的安全应急法规制度体系。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严格执行内河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船员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安全与防污染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加快构建权责统一的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管理机制。以“三化”为引领,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构建依法治安、依规治安体系。

(三)构建科技化的安全应急支撑保障体系。

坚持科技兴安,加快建立并完善区级水上应急搜救指挥系统,加快推进水上监管和应急综合训练系统等建设,加快推进水上交通安全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应急、救援海巡艇及通讯设施等建设,基本形成信息系统监管与海巡艇、海事车监管互为补充的现代化监管体系。开展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打击船员、船舶、砂石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构建长效化的安全应急预防预控体系。

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水上搜救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专家库、资源库等,建立通航安全信息预警、预报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不同级别、不同科目的水上搜救应急演练,提高预控和处置能力;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制定危货运输、旅游码头等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曝光制度、严格落实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坚持问题向导,保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演练系列活动。以渡运、危险品运输等为重点,在重点水域、重点码头、重点船舶上,针对不同形势、不同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救生、溢油等水上交通安全联合应急演练,完善应急准备,提高实战能力。

篇(4)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以减少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为目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全面推进安全应急各项工作,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运输环境。

二、工作目标

1、在我区地方交通海事部门监管的通航水域内,水上船舶安全面达98%以上;杜绝水上一次死亡失踪3人以上的较大责任事故;力争实现水上事故零死亡目标。

2、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道路客运行业监管责任事故。

3、杜绝渡口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责任事故;力争水上交通安全事故零死亡目标。

4、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施工较大责任事故,工程质量监督面100%,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率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一是强化行业监管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度。

二是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真正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

三是全面推进水上交通安全责任的落实。确保乡镇船舶、渡口渡船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四是全面推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考核。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所属单位的考核。

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凡是发生责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二)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1、继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水陆运输非法违法经营。

2、开展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一是抓好对道路运输企业和车站的源头管理,落实好“三点一监督”职责,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二是结合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依法打击无证经营,严格治理“三超”等违法违规行为。

3、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一是加强对乡镇公路危桥险桥的综合治理力度;二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三是加大对非法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力度。

4、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一是严格把好船舶检验,船员适任、资质审核“三个关口”,重点查处“三无”船舶的运营问题;二是深入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治理,进一步督促落实乡镇、村、渡口经营单位(船主)四级渡运安全监管体系。

5、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平安工地”建设。

(三)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进度和整治效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四)加强安全应急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一是按照年事例,按期培训水上安全分管乡(镇)长、乡管员和渡工安全法规培训班;定期对司乘人员岗前培训。从业人员资质合格率达100%。

二是加强安全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专家库,抓好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监督管理、考察考核,努力提高安全应急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安全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修订完善安全应急各项预案,各行业管理机构年内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在人民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电力企业安全成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重点。近年来,应急管理作为政府能力建设的重点,受到越来越多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视。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成为电力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2011年,全国开展电力行业安全大检查活动,此次检查工作中,发现电力企业应急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管理

现象一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应急管理人员简单的认为,应急预案管理就是应急管理,其实这是不恰当的。造成这种片面认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指出: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

4个阶段往往是交叉的,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因而4个阶段相互关联,构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一个动态的循环改进过程。各阶段工作内容如表1所示:

应急预案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救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与、备案、培训、演练、修订和更新等。

现象二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一案”即:应急预案;“三制”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一案三制”是个综合体系,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属性和功能特征,共同构成了应急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核心要素,即可抽象的理解为主体、方法、制度、前提4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但是,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真正理解“一案三制”概念的内涵,由于对其相互关系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理解歧义,致使在很多场合被不予区分地替换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欠缺对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外,根本还在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个别发电企业虽然编制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但没有对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加以区分,而是混杂在一起,笼统地称为专项预案,导致一些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仅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两个层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应急预案体系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对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定义、功能还没有区分开。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发电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包含关系,综合预案是基础,专项预案是综合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专项预案的延伸,层层具体,相互关联,彼此衔接,如图2所示:

我们以火电企业为例,对电力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进行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

在制定预案前,发电企业要对本厂的危险源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危险性大小、发生概率高低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如:厂址所在地地址、气候影响、设备状况、人员条件等各种因素,对上述应急预案进行整体考虑,毫无关联的可以不予编制,关联较大的要重点编制,同时要加强演练。

应急演练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发电企业应急演练形式过于单一,实际演练效果不理想,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态度不严肃,甚至个别企业错误地认为,应急演练暴露出的问题越少越好,导致演练后总结问题时流于形式,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不具备操作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应急演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各类应急演练内涵不能准确把握。

因此,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将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组合,开展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程序性单项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如图4所示,并坚持“演练重在练,而不是演”的原则,真正让演练发挥作用。

应急预案评审及备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没有经过专业部门的评审,或者仅是经过内部评审,个别企业甚至连内部讨论都没进行,就将应急预案送到电力监管机构或者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原因是发电企业对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工作了解较少,没有分清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区别。下面根据评审人员和评审目的的不同,结合发电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由此可见,发电企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工作应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如图5所示,评审工作结束后,方可进行备案,备案部门应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次生事故的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发电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过程中都忽略了次生事故的存在,缺少对次生事故的危险分析和应对措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应急预案的作用理解不够全面,对次生事故的重视程度不够。

篇(6)

一、持续强化责任制落实,着力推动责任体系落地生根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具体到局班子每个负责人,为全系统单位(部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继续与系统内各单位(部门)签订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层层传递,以失职追责的压力督促广大企业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

2.依法依规强化行业监管责任。要坚持明责问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界定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在明晰局安委会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今年将制定行业监管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面向全系统公布。实现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

3.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和按照上级职能部门要求督促推动各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水路运输、道路客货运输、工程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风险等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诚信体系、安全费用提取等制度,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二、持续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消除安全隐患不遗余力

4.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制度规范。按照省厅《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挂牌督办办法》、《安全生产约谈办法》、《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制度规范体系。

5.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明确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通过依法进行行政许可和审批,依法开展执法检查和进行行政处罚,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依法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进行责任追究,完善执法制度和程序,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应急救援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持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刻吸取国内重特大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以“四不两直”和第三方检查为主要方式,制度化开展隐患排查和明查暗访,特别是严格整治内河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长江汽渡、道路客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问题,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与监管措施。督促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制度,实行隐患的分级分类、闭环管理,加快推广使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同时,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的要求进行整改,做到一般隐患即查即治,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治理不到位不放过、效果评价不合格不放过、主要负责人没有签字确认不放过。

7.继续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逐步探索“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工作评价。针对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消防、防雷、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监督检查。拟组织明查暗访4次,以抽查企业安全管理的形式考察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和安全生产责任履职情况,各行业监管部门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做到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全覆盖。聘请行业领域专业机构通过专家问诊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第三方检查,发挥行业领域专家和专业机构优势。

8.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针对水路运输、内河危化品港区、道路运输、城市客运、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继续深化开展“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危害因素辨识、预判分析、预防保护、现场跟班、监督作业等制度措施。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严肃问责惩治措施,坚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机制。

三、持续强化标准化创建,着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9.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未创建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强前期辅导,提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效果,督促引导企业把标准化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协助、配合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全面完成所有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任务。

10.持续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开展“平安交通”建设分析评价工作,以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作为评价对象,根据制定的“平安交通”评价分析指标,通过解读宣贯、自评摸底、抽查复核和分析总结四个步骤,对全系统“平安交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总结各评价对象“平安交通”建设情况,分析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定期开展“平安交通”建设经验交流工作,对“平安交通”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总结推广“平安交通”建设示范经验,及时解决示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定期学习交流、评比活动机制,带动全系统全面开展“平安交通”示范建设。

四、持续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创新

11.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研判和统计分析。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工作质量和水平,研究编制安全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提供决策支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形势研判,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季节性安全生产特点、典型事故和重大险情案例分析,评估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预防。

12.推动安全科技信息化建设。继续安全隐患网上自查申报,及时督促系统内各单位网上自查自纠申报隐患不留死角,用科技手段排查安全隐患。在省、市的决策部署下,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强化科技攻关,注重现有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正常运行手机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13.探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按照省厅“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建立情况;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源等级划分标准、风险辨识手册和评估指南制定情况;试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调研,梳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充分发动、指导系统内的重点企业探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以点带面,形成典型带动作用,逐步铺开安全生产风险工作。

五、持续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4.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总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学习宣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安全工作要求上来,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必须把保护员工生产安全健康作为最高职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筑牢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15.加强安全监管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求纳入执法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轮训,2016年对所有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开展轮训一次,鼓励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全国安全注册工程师培训,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和水平。建立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能力考核机制,行业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等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

六、持续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安全防控水平

16.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家库。总结各单位实践经验和做法,在交通运输系统实施安全总监制度。督促各行业监管部门依托各自行业领域建立行业专家库,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联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于行政执法、事故调查和前沿技术分析,通过各单位、部门推荐,并经选拔成立行业综合性的安全生产专家库。面向全系统聘请各行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协会等相关机构安全科技人员为专家,参与到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规划制定、相关专业领域重大问题的专题调研、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以及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等工作中,为交通运输系统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篇(7)

一、抓关键,不断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建立企业诚信考核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矿山、危化生产、烟花爆竹生产批发企业安全生产公开承诺制度。试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以对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应用为手段,开展对企业安全生产总体情况的考评,安监、银行、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根据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情况,对涉及企业的相关申请进行严格审查,给予相应的支持或限制,着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考评结果的运用。

二是强化企业领导责任。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切实加强生产现场、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构建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督促矿山、危化、烟花爆竹企业制定并落实企业负责人带班作业制度。

三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明确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行信息化监管手段,实行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指导、督促企业切实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并确保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到位。

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继续巩固矿山、危化、机械制造等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拓展标准化行业覆盖面,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以奖代补政策,探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车间创建活动,通过典型示范活动,带动、辐射全行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五是实施企业“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湖州市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二、抓重点,不断深化本职行业安全监管

一是进一步深化矿山行业安全监管。大力开展矿山采场外安全整治,不断提高采场外安全生产条件。着力深化深化aq标准创建,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切实加强地下矿山监管,积极推行矿山企业技术负责人制度。推广使用矿山作业现场视频监系统,促使企业开展自我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效果。探索实施矿山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的监管措施,制定出台我市矿山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办法,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加大企业隐患整治工作力度,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

二是进一步深化危化行业安全监管。严格推行在符合条件的危化企业全部安装生产自动化紧急停车系统和事故连锁自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和安全系数。不断巩固提升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对危化生产、使用企业的安全生产分级动态管理。建立全市危化企业监控系统,对全市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化生产、储存企业和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把好危化企业准入源头关口,认真做好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管理和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集中储存区和化工生产园区建设,推进化工企业集聚发展。

三是进一步深化行业综合安全监管。完善20__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部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牵头、协调、监督、查办”的作用,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部门联合监管合力,充分发挥部门专业监管优势,抓好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效率和效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好转。深化综合类企业安全监管,建立多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湖州制造”的安全生产品牌。

三、抓基础,不断深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乡镇公共安全监管机构体制机制,督促市、县区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一中心六站”的业务指导,推动各工作站平衡地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对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委托和“建议处罚”,探索建立与乡镇公共安全监管相匹配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基层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全市5个危险化学品应急卸载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水上交通三个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推进市、县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大企业和重点企业建立专业化、区域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以公安消防力量为第一梯

队、企业专业队伍为第二梯队、安全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技术支撑的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以“提升执法能力,营造执法环境,促进安全监管”为主线,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手段地开展大众化安全宣传,加强重点人群的安全教育,点面结合,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为巩固大安全工作格局奠定意识基础。

四、抓根本,不断深化安监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科技助安。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程度,为推动全市安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信息保障。充分发挥社会各行业安全生产专家的作用,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发挥参谋作用。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在全市安监系统中深化“安监誓言”,牢固树立正确的监管服务理念,深化并拓展“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积极督促指导基层和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动企业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