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3-08-23 16:26: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实践要与教学理论相结合
在教育理论中,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结合是一个基本问题,并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理论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使得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发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雨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想象秋天下雨的情景。如果恰好是秋天,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气候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小草、小虫等生物进行细致描述,从侧面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这样的从课本延伸到现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以此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述课本知识,而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不再害怕提问,让师生沟通成为一种乐趣。
三、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谈话法、谈论法及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讨论法虽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计算机、多媒体等开始应用于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加深理解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PPT等影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用艺术行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最终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语气、手势及动作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语言是主要的沟通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则不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也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沉闷、压抑,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和蔼可亲的态度,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微笑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继而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提出问题,完成新课导入。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角色的心理状态。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述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6).
[2]王丽娅.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青年文学家,2009(16).
关键词:课堂定位;形式主义;学习方式
一、新课改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概况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新课程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消极被动、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进入了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富于激情和趣味的有意义学习。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积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已不再是教师对着教案“照本宣科”,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课堂上,师生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相长”。
新课程条件下,备课已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包括思考后的二次备课,授课之后的教学反思,使备课更为完整、科学,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总结。
二、新课改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统一的课堂定位导向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各家各校各流派名目较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为了尽快理解课改意图,顺利驾驭新课堂,经常外出培训,观摩各种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然而,名目繁多的新课堂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亟需一个正确的定位导向。
2.新课改的实施需要避免形式主义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近年来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形式主义与浮躁现象相当严重。为了响应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不断改革,理念模式不断更新,但本质上却极度缺乏价值。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切实合理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为了顺应这一目标,“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受到极大欢迎,以至于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小组合作”。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一定要通过“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呈现,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的思考与努力下还会发现更多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观照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构建起求真务实、清新鲜活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才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方燕.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改革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需要广大教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与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走进文本,走进语文世界,掌握学习方法,自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呢?
一、设计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只能是消极应对、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要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饱满的情绪与高涨的热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导入环节的设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主观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反而从中获得乐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导入环节,精心设计,以新颖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
二、转变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要地位,学生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全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运用,往往是会解题而不能更好地实践,也必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变师生间的对立关系为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主席,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思考中自主构建知识,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学生的记忆才能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创造的基石。平白没有悬念的教学将如一潭死水,无法激起学生思考与思维的涟漪。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设问,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在学生思维受阻处等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状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挖掘潜力,自主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挑战、善于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渐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四、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以讲代读的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细细品味,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不是当代的徐霞客,虽然我喜爱旅游,也曾有过一些旅游的经历。尤其是去年的泰山之行给我印象最深,当我们汗流浃背地爬上玉皇顶,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以言状。泰山之行,让我对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以更多的思考,虽然二者从表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一、准确定位,扮好角色
从角色看,旅游中的导游是主导,游客是主体,是上帝.导游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游客着想:上下泰山是否坐索道由游客说了算,导游充分尊重游客意见(这里撇开费用不谈),从不越俎代庖;游客爬山累了,导游适时提醒大家歇一歇,还不忘招呼落在后面的游客.一个个文人墨客的轶事,一处处峭岩奇松的传说,一段段风土人情的趣谈,让游客忘却疲劳,快乐地向上攀登。虽有预定的线路和看点,但在不突破整体行程的前提下,导游也能根据游客兴趣与要求,灵活安排。正如导游的一句口头禅:“只要你们快乐就行!”
在小语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把每篇课文的学习看作是一次“旅游”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课文之旅”的“导游”。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可谓“课文之旅”中的“游客”、“课文之旅”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导游”的教师应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游客”一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诱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同时要安排好“先行者”,耐心等待“后进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充分预设“旅游”线路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更加注重“课文之旅”生成性的特点,以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多方面提高语文能力,体验“课文之旅”的愉悦。
二、着眼效果, 选好方式
从方式看,旅游有个人游、团队游、结伴游等.为登上玉皇顶,游人或徒步登山,或乘坐索道,或兼二有之,正所谓“我选择,我愿意,我快乐!”
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文之旅”中的教师“导游”也应根据学生“游客”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尽力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并指导他们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去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一步步向知识的高峰攀登。
如人教版三年级《爬天都峰》一课,课文讲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与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姑娘来到黄山风景区的天都峰下,都犹豫了,但双方都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结果这一老一少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课文的3―5节写的是这一老一少在天都峰脚下的对话,也是他们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具体描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首先用大屏幕出示3―5节,征求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建议。因为三段话的突出特点是人物对话,因而同学们选择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学习。接着,教师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三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交流评价学习的成果,此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只达到了正确、流利,但感情没读出来。怎么读才能读出感情呢?这是应让同学们感悟的学习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道了读书时应边读边想,具体到这三小节课文,即当读到人物对话时,要想想人物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学生领悟到这些,再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便发现学生会读了,也读好了。
三、紧扣三维,达成目标
从目标看,泰山之行最高目标是达到玉皇顶,但在登山过程中移步换景,风光满目;拾阶而上,欲与天摩与自然相拥,让心胸开阔,在耳闻目睹心悟体行中,其收获怎一个“乐”字了得!
“课文之旅”的目标是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通过教师“导游”的预设和生成的“旅游线路”,指导并鼓励学生“游客”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喜爱“旅游”, 学会“旅游”,享受“旅游”,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四季的脚步》的一个片断,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好,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
师:在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把你最喜欢的那个小节读一读,然后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你心目中的这个季节是怎样的。(学生朗读,议论)
生:我最喜欢春天,我想读第一节。(读完后说)我心目中的春天到处是绿色,小草绿了,树枝也发芽了。
师:还有谁在点缀这绿色的春天呢?
生:小燕子也飞回来了,各种颜色的花都开了。
师:说得好!你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生读,语速较快,没有读出春天悄悄走来的语气) “春的脚步悄悄地,悄悄地,她笑着走来。”你能悄悄地,笑着走到我身边吗?(生表演)请你再读读前两行。(生读,语调还是有点高)想一想,你刚才是怎么走到老师身边的,脚步那么轻,我都没有觉察到。再读读(生读,有进步)好,有进步,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你愿意再读一读吗?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谈心或课堂表扬的形式让其尽快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二是以自身为榜样。对于一名学生,尤其是一名小学生来说,教师是其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其性格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另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还要拥有很深的文学修养以及广博的知识。三是多与学生接触,不能一下课就回办公室,而要尽可能和学生在一起玩耍、聊天,以期更好地了解他们,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四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另外,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和减少作业量。反之,对于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则要适当加量和增加相应难度的题目,以免他们对学习产生骄傲情绪和懈怠的心态。五是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出适合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问题,以期激发每个学生都会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实效,激发探索热情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分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其实这种形式看似非常热闹,实则并不能真正地起到讨论的作用。往往是小组中学习成绩突出者在思考,而其他学生则充当了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就更不愿意去思考了。另外,在演课本剧方面,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种表演虽然学生参与了,很大程度上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肤浅的,并没有真正把握和领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这种表演所受到的效果实则也是有限的。最后,在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方面有过度的嫌疑。毕竟如果光是以图片和音乐为主导,而放弃了文字这一语文特色,那么这堂课就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适当,这样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优化教法,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一堂课可以将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互动教学、合作研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组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一种持久的参与意识,最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释放。
在教授《晏子使楚》时,教师提出齐人在楚国变盗贼,晏子认为这是因为两国的水土不同,问同学们同意不?这时,有学生举手回答说不同意,并解释说,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个齐人本性不好,才成为盗贼的,而和在哪个国家没有关系。于是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晏子运用的是一种辩论的说法,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因此说齐国人到了楚国后就会犯罪,这个说法是片面的。这样一来,学生对晏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在这一刻,学生与众不同的体验是其个性化的充分展现。说实在的,这是教师在备课时也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教师不要怕学生“节外生枝”而打乱教学思路,只有在课堂中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展示其个性,萌发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方法
一、内容显示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教学任务应当由学生完成。每节课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学什么”,然后再指点(或师生共某同研究)“怎样学”。为此,教师应在课前把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告诉学生;课中,师生围绕既定任务进行有序的训练;课后,师生对照主要任务反馈小结。此法的好处在于:①任务明确,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听、说、读、写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③莫于当堂反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二、听课思考法。
人的大脑机能定位决定了大脑在同一时间的多功能牲,据此,可以把朗读朗单项训练改为综合训练:听读前出示一两道听、读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听后解答,使学生在体会语感的同时自然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减少了教学环节,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掌握达标法。
即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如阅读课文,在研究某一项任务前先要求学生将所掌握的那一项知识迅速“过电影”(重现),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为析比较,再量力设计一些发展题,由于学生带着明确的标准去完成新的练习任务,没有畏难心理,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高涨。
四、重点铺垫法。
小学高年级教材每单元的重点读写项目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为使学生正确地领会重点项目的概念(定义)并能运用概念较准确地分析讲读课文,教学前应根据“读写例话”把重点项目的概念解释清楚。由于概念新鲜,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因而学生很容易领会,再运用概念分析课文就能得心应手。
五、启迪激励法。
在学生要完成某项难度较大的练习或识记某项不易记住的知识前加些启迪、激励性话语,如:“互相比一比,谁用的时间最少、背得最熟、记得最牢?”要学生记住一些重要内容(指教师的讲解),可提醒:“请同学们注意听,下节课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听记力。”还有,可利用学生最敏感的分数来进行刺激,如要学生解答课后复述性答题,先分别打分,然后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做出答案,教师出示答案后让学生自行计分,从而使学生竭尽其力其智地答题。
六、判断选择法。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差、分析问题的能力弱,致使育的训练效果很差甚至是无效劳动。为此,对一些难度较大或超出学生生活经历的课文,可间或设计一些判断选择题,要求学生在答题前细读课文,然后反复揣蘑筛选答案。反馈信息后,师生立即分析正误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思路。用此法训练,学生精力最为集中,准确思维的品质能得到最佳培养。
七、发谬纠错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在 25 分钟左右,超过这个界限,将会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为此,教师可适时设计一两题错误较明显的答案,以便唤起学生新的注意,促使学生应即进入新的思维状态。发谬纠错法能抓装知错就改”和“刨根究底”的心理特点来发挥人的内驱力,因而能减少知识和思维的误差。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24-01
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提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的运用、语文知识的掌握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等。而说、听、写、读作为语文能力的主要体现,也就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培养目标。口为语,书为文,故合称为语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对于学生说、读、听、写等多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全面运用感官的同时,领悟到语言的内涵,并达到熟练使用语言的目的,以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听与说的训练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听与说的基本能力,教师应以此为基础,积极为学生构建听和说的训练空间。使学生在语言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实现对语言中蕴含语义及内容的体会与感悟,正确掌握语言的修辞与表达结构,增强语言的运用及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经常组织学生听课文、对话、故事及阅读材料等,在其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听懂,还要对说话的方式、语气、修辞等有所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感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当学生听完之后,要让学生试着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听到的内容所大概表达的意思,及自身的感受。由于农村地域因素,常有方言及俗语,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采用规范的表达及正确的修辞,在自主阐述与教师的引领下,实现“说”能力的提高。
二、读与写的训练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字,如同西方的字母,日本的表音假名,韩国模仿汉字结构的拼音谚文等,世界大多数文字都是以表音为主,仅为记录发音的符号。而我国不同的汉字却蕴含丰富含义,这是我国文字的优势,但相对拼音型文字来说也较为难学。低年级小学生应鼓励其勤动笔,将写和记结合,提高生字掌握量,当年级较高,掌握量也较多时,可鼓励学生多摘抄词汇与精彩的句子,积少成多,实现词汇的积累。并可组织学生去图书馆等地,自主选取有兴趣的读物,并在阅读后写出观后感。在培养读的能力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选取学生喜欢的课文或是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以正确且带有感情的方式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丰富其词汇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先贤孔子曾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往往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与记忆,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还尚为薄弱,兴趣会受引导而产生影响,因此充分激发对于学生的热情,可以有效提高其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教学策略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教学进度、成绩考核的压力,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渐渐显得被动,不利于兴趣的产生。因此教师应当实施师生互动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可自主参与到其中,并产生学习热情。例如在课文朗读中,可以分角色扮演式朗读,使以往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变为生动的小品形式,且小品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学生。
四、结合生活情景
语文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表达,还可以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手段。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内容十分贴近现实生活,这也就需要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提炼出来,通过这些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兴趣。
五、指导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固然能有所收获,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授予,学生则无法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毕竟教师的教学指导时间有限,这也就体现了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生解答问题出现障碍时,不应直接将答案告知,应通过适当的启发,让学生自主将答案梳理出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解题的途径、思路、方法等讲授给学生,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知识进行归纳汇总,培养学生预习及复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可以更为显著提高。
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小学学习阶段作为基础性阶段,其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将来,因此需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语文是辅助理解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因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成绩。总之,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村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 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6).
[2] 韩贞刚.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9).
[3] 韩贞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小作家选刊(徽学交流)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