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26: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阴霾是空气污染和灰尘,烟雾和其他干燥粒子,它掩盖了清晰的天空,与自然环境进行交互。
雾霾原因This kind of air pollutant come from a variety of natural and manmade sources. Natural sources can include windblown dust, and soot from wildfires. Manmade sources can include motor vehicles, and industrial fuel burning, and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The one of the main cause that touches off haze is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y factories were over measure produced the smog that had over the standard and the smog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air become air pollution.
这种空气污染物来自各种自然和人为来源。天然来源可以包括风沙、烟尘从森林大火。人为来源可以包括机动车辆、工业燃料燃烧和制造业务。触动了烟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造业务。许多工厂测量产生的烟雾对标准和烟雾严重影响空气成为空气污染。
雾霾危害The components that make up haze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people's health especially that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Also not excluded are those who have certain diseases such as asthma, allergy, and pneumonia and lung disease. Workers working in the open air have a high risk in their health.
组件构成烟雾可能对人们的健康有负面影响特别是儿童和老人。也不排除是某些疾病如哮喘、过敏、肺炎和肺部疾病。工人工作在露天有很高的风险在他们的健康。
关键词:城市化环保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及科技需求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引导下的发展战略。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推动作用之下,城市数量及城市规模将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藏区是,由此也导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很明显,造成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环保问题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化聚集效益的显著性与生态环境承载作用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突出;②.较大的资源需求量与资源利用不合理之间的矛盾突出;③.政府政策执行方向存在一定偏向性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垃圾污染在内的诸多环境问题进一步滋生与蔓延,有待解决。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分析:空气污染是城市化进程过度膨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超负荷运转的最终产物。对于我国而言,整个国家的空气质量污染水平始终维持在较高等级,并且较发达地区(东南部沿海)以及工业化地区(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污染水平所处等级明显高于西部内陆地区。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分析:城市化进程过度膨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超负荷运转不仅仅导致了可利用水资源的大范围减少,同时还使得水资源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势必会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严重的水质恶化问题尤为突出。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污染问题分析:城市化进程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动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大量的资源消耗势必也导致了城市垃圾总量的持续激增。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旧物资在内的城市垃圾污染与现阶段的城市垃圾处理相适应,由此导致垃圾污染问题不断凸显。
二、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
(一)政府应当认知并积极引导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无可厚非的一点是: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均是生产力发展状态下社会进步的最关键表现,但并非和谐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与主旨,和谐社会的发展还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存在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城市化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得以生态自然环境任何形式及任何部位的牺牲为代价。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规划应当以长远发展眼光来看,从政府引导角度入手,积极推进绿色环保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②.城市化进程应当坚持适度化原则,经济增长速度应当充分衡量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发展速度适当放缓,在此基础之上注重环境保护作业力度。
(二)依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实际需求,加大环保基础性设施投入力度:环保基础性设施的投入应当以多元化筹资方式为主体,有效拓宽社会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实现民间投资行为与政府举债行为的优化建设,将其应用于环保基础性设施的购入当中,以此种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实施基础与载体。
(三)加速城乡一体化植被保护及绿地建设作业: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大面积的绿化活动能够发挥其相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关键意义,借助于绿地建设与植被保护作业,相应区域的水土涵养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在确保生态发展平衡关系稳定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城市化境的改善目的。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应当重视对河道的综合治理与保护,保护河堤、净化水体以及河岸绿化均不失为有效的实施方式。
(四)针对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应当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传统产业予以合理改造及升级,着眼于传统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重点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①.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②.实现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转变;③.实现由附加产值低向附加产值高的转变。
三、结束语
就我国而言,基于“十一五”期间城市化建设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十二五”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社会优化速度是最为显著的,这种发展的显著性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及工业发展速度,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需要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借助于本文所阐述的几个方面解决方法,合理控制城市进程中的各类环境问题,确保环境保护作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是尤为关键的,以上问题需要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海贤.邹军.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 [J].城市规划.2007.(03).35-39.
[2] 张文龙.邓伟根.余锦龙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PSR机理与政策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012.(01).70-72.
雾的生成
雾的生成非常简单,如果遇到气温低的时候,尤其是在春秋季的早晨,靠近地面空气中的水份含量超过饱和量,水汽凝结成小水珠,水珠充足而且相对集中,与空气中的微细灰尘结合到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气温越低,雾气越浓。根据地理位置不同,雾主要分为五种: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和锋面雾,另外还有混合雾、冰雾等。
为什么我们见到的雾没有书里写得那么漂亮?
氤氲遮白日,生气动其间。历史上有许多名著对“雾”进行过描写,古人甚至会特意收集雾水饮用。但在现代生活中,雾既不能像它的外表那样看起来“美丽”,也不能像古人描写的那般洁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无视环境保护,制造了许多有害气体,最常见的汽车尾气,其中不仅含有灰尘颗粒、重金属,还有很多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二氧化硫,平时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空气的流动,逐渐远离我们。
可是,雾在形成过程中,小水珠会与这些有害物质相互纠缠,特别是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能够变成毒性更大的硫酸盐。雾气将粉尘及硫酸盐等物质“包裹”在其中,组成雾核颗粒,低空飘移时,不断与污染物碰撞,能使污染物积聚,让雾的有害成分大增,环绕在我们周围,进而衍生成“雾霾”。所以,有雾的天气里,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得多。
雾里藏着传染疾病的“大魔鬼”
如果人们长时间滞留在“雾霾”环境中,不仅精神感到压抑,身体健康也会遭受严重伤害,出现血液循环阻碍,诱发感冒、心血管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如果在有雾的天气里锻炼身体,运动时呼吸量加大,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吸入的颗粒会很多,反而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雾对人类生命的威胁,直到上世纪才被发现。1952年12月,工业化发达的伦敦一直笼罩着浓雾。持续四天的大雾对于雾都伦敦来说并不罕见,然而,却有四千多居民莫明其妙地丧生。大雾过后,伦敦居民的死亡率仍然高于正常水平,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
经过检查空气测定记录发现,在大雾的4天里,空气中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了4~5倍,雾中的巨毒物质被人体吸收,终于酿成惨剧。原来,因为冬天大家都在取暖,煤炭使用多,造成的污染比较厉害,空气污染严苇,而且冬天又非常容易起雾。
这就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英国政府吸取教训,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在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遏制工业排放。
无独有偶,众多发达国家也曾上演过多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包括1930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事后经过检查,发现都是由于工业污物排放以及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大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向人类展开了报复行动。
雾对人类的生活也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雾滴落在地上,路面潮湿,车辆容易打滑,加之浓雾造成的能见度低,视线减弱,忽明忽暗,驾驶员看不清前方来往车辆及行人路况,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比平时增加了40%以上。
城市里发生的雾,污染物溶于雾水中,更加剧了污染程度,会“静悄悄”地腐蚀楼体、金属,灼伤绿化植物。海雾造成航期延长,大大增加了油料的损耗,更会引起沉船、触礁、搁浅等海难事故。
多雾的天气大大减少了太阳的辐射量,使海水透明度变差,水质变坏,缺氧病害流行,给养殖业带来损失;造成农作物减产1~3成,如果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会引起赤霉病。
雾并不是一无是处
雾虽然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很多,但也并非一无是处。由雾塑造出的自然美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例如,名闻天下的“庐山瀑布云”、“庐山佛灯奇观”,没有雾的存在,大自然的毓秀造化会成为无尽的缺憾。
雾还能净化空气。大雾过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这是由于空气中的烟粒、尘埃等被雾滴移走消散,如同雨雪过后使具有杂质的空气被冲洗过一样,使空气得到了净化。
存在千百年的雾,既不是空气污染的原因,也不是空气污染的结果。即使没有人为的污染,雾也会照样发生。但是,这不意味着雾的发生频率和污染没有任何关系。
在城市里,雾发生越来越频繁,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颗粒污染物,特别是在雾消散时,雾滴的水分被蒸发,其中的硫酸盐颗粒继续长时间地浮留在空气中,降低空气的能见度,毒害人的生命。
针对雾的危害,人们想起各种解决方法,避免“雾灾”的出现。我国根据雾天12小时内出现小于500米、200米、50米的能见度,分别有大雾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提示行车安全,同时,会采取加热法、吸湿法和人工扰动混合法驱雾,或者用一定的没备,将碘化银、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撒到雾中,产生大量冰晶消除雾气。但这些方法都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并未医治根源。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保护的宗旨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取环境污染因子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科学研究等所有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决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可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千里眼”,很多时候要依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为了用好这个“千里眼”,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1)目前环保局下设的各个环境监测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2)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3)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都运用到环境监测,促进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开展;4)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
2、当前应用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2.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足
2.1.1、技术方面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监测中的信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待加强。但是作为环境保护局的支柱部门的环境监测站,往往配置低水平的技术人员,他们只会一般性的文件操作或理论知识。因此,提高环境监测信息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扩展培训渠道和增加学习机会,给予技术方面的人才保证,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更高效率的开展;
2.1.2、数据方面
环境监测往往要用数据来说话,但数据繁杂细琐范围宽广并且要对过去和现在的监测数据深人、全面了解。而最终监测数据却不能全和真,影响环境监测其他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有的监测站仍采用传统的纸张数据传送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数据资料常受制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态度,不能如实反映;数据资料存储格式不能统一,造成数据冗杂,难以统计等;
2.1.3、安全方面
安全问题主要是数据的安全,主要出现的问题有:(l)工作人员有时因操作不慎,不能有效的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由于硬件故障、断电、死机、人为的误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2)数据保密工作欠妥。某些监测数据可能被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或操作员阅读,或由工作人员本人因私利而泄露,而造成数据泄密等后果。
2.2、改进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措施
(1)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这是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措施。大部分监测站缺少专职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相关的监测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与其他环保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数据的信息共享链,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onitor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IMS系统,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项目设计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它通过与现场监测设备连接实现实时智能全天候监测。它的建立,将为环境监测和其他部门提供更快捷、更新颖、更精准的污染信息,全面的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预测信息;(2)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未来环境监测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要求技术人员在工作方法和能力都要不断精益求精,要求建立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队伍。
3、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3.1、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环境质量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能够将处于不同的地域的计算机系统借助于通讯设备和线路进行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强大的环境监测数据库,达到及时有效地传输和处理各种各样的环境质量信息的目的,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地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提供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加准确、可靠的环境质量信息。
3.2、在空气污染监控领域中的应用
现在,我国各级环保部门正积极致力于建设较为完善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监测政务、业务的信息化,建立满足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需要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城乡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可各地空气质量日报,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并对重点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空气质量实施监控。
目前,空气污染的来源有:
悬浮粒子:主要由燃烧燃料产生,包括汽车汽油、柴油;垃圾焚化业、建业、混凝土制造业、金属冶炼业等;
二氧化硫(SO2):以煤炭及石油作燃料的熔炉、金属冶炼业;
一氧化碳(CO):大气中 86%的一氧化碳由汽车排出。开启暖气系统时亦排放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工业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各类碳氢化合物:很多工业的工序也会产生此污染物;
氟氯碳化物:氟氯碳化物的产品,如作为冷却剂用於冷气系统及冰箱;作为发泡剂用以制造发泡胶;作为喷雾剂的喷射物质;作为溶剂、清洁电路板及电脑配件。
针对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可以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利用遥感手段,采集监测数据,并以此编绘各类大气污染源的分布图,从而显示建成区工厂的烟囱和高能耗分布;在商业区、人口密集区和交通拥堵分布采用航空多光谱摄影手段,根据同一地物的不同光谱特性,进行计算机处理,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大小及空间区域的分布,从而达到实现以下目的:
(一)确定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3.3、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中,遥感图像与数据是核心来源。遥感图像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源,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地理要素,并且也能够提供空间信息,能够保证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具备更加真实可靠的定位、定量数据。遥感数据可以使得地理综合体的形象以及概念变得形象化,并且,又能够向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展示出全球性质的交织在一起的可见景观实体影像。
结束语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环境监控方面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它能有效地提高监控手段和效率,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科技则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事实上,在环境保护中,信息化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东芳.浅谈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3,24:5.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性,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为此,笔者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
1 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概况
1.1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护理人员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及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及安全对策,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早期恢复健康。我院每日门诊量平均为500人次,门诊输液量平均为200~300人次。
1.2输液程序 患者持医生处方到药房取药后,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核对药品剂量无误后配药,静脉穿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等后进行静脉穿刺,调整滴速并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并告知注意事项。
2 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分析
2.1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延误病情。
2.2患者输液速度快,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输液过程中的气泡输到体内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很易发生护理纠纷。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有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
2.3液体质量问题。配药时橡胶塞进入液体引发护理纠纷,另外如药液有杂质等。接触患者前不洗手,空气消毒不彻底,交叉感染机会增多。
3 分析发生上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3.1药品因素 药品的自身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对药品的特性不熟悉,导致用药错误。
3.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病情变化、危重程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3医疗制度因素 护士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是错输和漏输液体的主要原因。
3.4医院感染因素 空气消毒和通风不充足造成空气污染。无菌操作不严格是造成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重要隐患。
4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建议
输液安全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担心药物过敏、穿刺失败、液体走空、输错液体等,对此,我们在做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仔细观察皮试结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防液体走空,观察有无渗漏现象根据病人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严防静脉输液并发症。护士要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患者所输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4.1提高安全认识,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不断向医护人员宣讲安全知识。遇到安全事例要分析原因,找出避免方法,及时改正现有不合理环节。
4.2加强药品知识学习,学习输液室内所有药品的名称、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护士长向全体护士讲解说明新药品并存入档,以备查询。对输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研讨。增加护士业务知识及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4.3加强核对制度的管理。我们建议药品配置应建立四道安全防线:接收新患者输液治疗单时与门诊病历进行核对;配药时严格三查七对;输液器排气时再次核对液体及输液号并将所有液体挂在统一输液架上;静脉穿刺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及输液号,可最大程度减少输液差错率。
日前,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教授沈勇领衔的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科研创新团队科研成果《高性能纳米光触媒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净化空气的纺织品
早在2006年,日本多家公司就开始了空气净化纺织品的尝试,部分公司生产的涤纶织物可以净化甲醛、氨水、醋酸等物质,还有一些腈纶可以通过化学吸收的方式消除氨气,一款涤纶则对乙醛有很强的去除作用,而乙醛就是烟草的主要成分。
沈勇带领的科研团队此次研制的一种纳米催化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就可以降解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将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经过鉴定,这项科研成果集自清洁、净化空气、抗菌、除臭、抗紫外线等功能于一身。
谈到最初立项,沈勇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新闻报道指出有孩子坐了刚买的新车,或者住进新房子不久就得了白血病,虽然现在医学上不能确定甲醛等有害物质是致病的主因,但我们还是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净化空气的材料避免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
在不断的研究中,他发现纳米光催化材料和纺织纤维能够作为高效和持久性的多功能纺织品,降解或分解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和某些特殊场合,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该产品不但能够净化空气,还具有防紫外线、抗菌除臭等多个功能。与之相比,日本的空气净化纺织品显得功能较为单一,使用不便。
但是,要将纳米光催化材料和纺织纤维结合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此前已有很多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尝试。
有团队采取了溶液共混或熔体共混方法将纳米材料与纤维聚合物混合,制得功能性纤维及织物,这解决了纳米分子需要与纤维牢固结合的问题,但一个新问题随之而来:这样制成的纳米材料极易团聚,并可能伴有杂质,不容易控制。
另外的方法是通过粘合剂把纳米材料“粘”在纺织品的表面。而这样的纺织品不易清洗,且面料手感粗糙。
通过近10年的研究,沈勇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利用结构改性的化学方法,使得纳米材料带上反应性化学基团直接与纤维反应实现共价键紧密连接,这种化学结合不仅保证了面料的手感,不含任何添加粘合剂,还利用了织物原材料的特性,绿色环保。
他介绍道,该项目最为关键的是在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及其与纤维的坚牢结合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
通过这一项目,他的团队开发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上的“一步法”水解制备应用技术和生产技术,研发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在纺织品上的可行整理工艺,解决了纳米粒子在纤维上的均匀分散及其与纤维坚牢结合的问题,开发了系列织物光触媒、抗菌、抗紫外线多功能整理剂,建立了纳米多功能纺织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汽车内饰用纺织品的生产基地。
快速攻关需产学研一体
谈到这一项目的成功,沈勇表示,在科研中,产学研一体的研发模式功不可没。
为了早日研发成功,沈勇的研发团队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采用了课题负责人负责制,产品开发方面充分利用项目单位现有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条件,将所开发的技术快速应用到规模生产中,缩短了技术和产品开发完成的过程和时间,产品生产方面主要利用项目单位现有的生产条件,同时将较为专业的加工委托给专业厂家按技术要求进行生产,这样既可保证项目正常的投入和成本,又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研发团队通过定期总结课题经验,研究成果通过产学研用平台及时进行转化,为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必要的配套措施。
而与之合作的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上海龙头家纺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也在科研项目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研发团队将继续依托2013年立项的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服装创意设计与数字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上海龙头家纺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等为上海纺织服装产业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支撑。
[关键词] 输液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70-02
静滴输液是临床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但输液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现将笔者在临床中近年来遇到的24例输液反应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 ;年龄5~68岁。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1。原发病:急性支气管炎3例,肺心病5例,急性阑尾炎4例,锁骨骨折6例,烧伤2例,胫腓骨骨折3列,膑骨骨折1例。
1.2 主要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采用非那根(15例),糖皮质激素(11例),镇静剂(6例),物理和药物降温(20例),供氧(1例)。
2 结果
2.1 输入液体成分
输入液体成分及发病情况见表2。
2.2 反应发生时间
5 min以内2例,6~10 min 6例,11~20 min 4例,21~30 min 5例,31~60 min 6例,60 min以上1例。
2.3 反应发生时的液体输入量
不同液体输入量的发病情况见表3。
2.4 主要临床表现
输液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4。输液反应30~60 min即可恢复正常,仅1例昏迷患者,经抢救3 h脱险。
3 讨论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发畏寒、全身发抖,继而体温明显升高,随后又出冷汗等等,由非原发病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可称为输液反应。
3.1 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
3.1.1 热原因素热原分布很广,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都可能被污染,热原的致热作用很强。例如,由大肠杆菌提取的热原0.001 μg/kg即能使人发热。当静脉注入药液时,如果带入一定量的热原,15 min~6 h就会发生热原反应。热原反应实质是抗原抗体反应。本文有19例因热原因素导致发热反应。
3.1.2 微粒因素微粒一般指玻璃屑、金属屑、黏土、昆虫体部分、纤维、丝状藻、各种结晶等。微粒可直接阻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低氧和水肿,形成血管栓塞、静脉炎和肉芽肿,还可引起变态反应,本文有较多病例存在这方面的因素。
3.1.3 个体素质因素输液反应属抗原抗体反应,故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临床上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本文有2例是个体素质因素所致。
3.1.4 葡萄糖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样反应 一般认为,葡萄糖注射液本身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其实并不尽然,国内外均有注射葡萄糖引起变态反应的报道。本组有1例50%葡萄糖输液引起输液反应的患者,药品送检结果表明:热原灭菌符合国家药品检测标准。说明过敏系葡萄糖本身引起[1]。
3.1.5 其他因素如药液温度和体温相差太大、输液量过多、速度太快等,均易引起输液反应。输液滴数应根据年龄及病情而定,开始时应慢注,注意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3.2 引起热原和微粒污染的途径及其预防
3.2.1 引起热原和微粒污染的途径包括:①注射液及粉剂安瓿中所含热原和微粒超出规定。护士在用药前,应当仔细检查药品的有效期、颜色、有无沉淀物以及包装是否严密、瓶塞是否松动和瓶身是否细微裂纹[2]。②空气污染。环境对输液的影响不容忽视,空气中的纤维和尘埃直接污染环境和输液装置,因此,病房和供应室不宜靠近锅炉房、马路和运动场所等容易产生尘埃的场所,并应配备必要的防尘设备。③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有人指出,静脉联合用药本身会带入未超过规定限量的少量热原,但在输液时,往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使热原累计量超过了规定的限度而引起热原反应,本文24例中有22例为联合用药。实践表明,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④输液器的污染。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必须要进那些正规厂家的;使用前,必须要检查输液器是否已被污染(包装袋漏气),一旦发现,应调换新的一次性输液器。⑤安瓿启封时的微粒污染。割锯安瓿时,由于安瓿负压,易将微粒吸入其内。据报道称,如在锯痕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掰开,则玻璃微粒会减少至1/4。⑥输液操作因素。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除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外,尚需有熟练技术,争取穿刺一次成功,以减少热原和微粒污染的机会。
3.2.2 预防措施为减少输液反应,应做到:①严把药品、输液用具的质量关,使用GMP达标产品;②改善输液环境及设备,有条件的医院要配净化操作台,无条件者要定时进行空气消毒;③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④合理用药,加强巡视,建立完善的输液反应报告登记制度[3]。
[参考文献]
[1]顾晓玲,孙建平.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J].现代护理, 2001,7(6):81.
[2]邱述玲,邵珠民,王少卿.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易诱发输液反应的因素调查分析[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2,10(3):26-28.
[3]钟洪兰.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广东药学,2002,12(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