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26: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电子化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建设
一、目前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景泰县属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县,全县85%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农业和农村。2015年财政收入仅为41108万元,相比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还有很大差距。1995年以前,全县12个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都为手工操作,服务手段的不给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飞速,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狠抓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使全县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化的发展认识不足
一是在营业网点的建设上,不以提高科技技术为主,而仍以传统经营手段为主,靠增加人员等粗放手段来增加业务。二是电子化发展意识浅薄,主动性不强。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大。近几年来,景泰县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商业银行也迅猛发展,但对电子化的发展投入资金不足10%。
2、职工素质低,技术性人才匮乏
由于西部地区贫苦,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沿用手工作业,电子化发展相比南方沿海城市起步非常晚,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就算进入银行,办实事的人特别少,经验又不足,不足以马上胜任,使电子化的发展缓慢无比。其次,广大职工的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大多建设在农村,山高皇帝远,无法形成有效地管理,使员工为所欲为,增加员工培训难度,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困难更上一层楼。
3、计算机网络建设滞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升级
就拿县上的计算机覆盖率来说都无法达到全部覆盖,更别说乡下的那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别的地区的乡村土特产成为网络平台的香馍馍时,我县的农民还在为村里啥时候能用上计算机而苦苦奋斗。二是配置的业务处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系统三大平台应用混乱,导致使用效率较低,如当今的银行的网络银行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在这里还远远未实现通用,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4、安全防护问题
检查和调研中发现,计算机病毒仍然是最大的威胁,大部分的计算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毒侵扰。当计算机出现错误和存在病毒时,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安全部门的同意就擅自做主带着带有敏感数据的机器去大街上修理,更是一种不负责任且无法谅解的错误,职工在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中还处在初级水平。
(一)尽快完成网络化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和各大运营商合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地把网络化建设搞上去。在软件平台的选择上要争取一步到位,符合将来电子商务发展要求,让人民真正的感受到电子化发展真正的存在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紧迫性
农村商业银行的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作用,在制度和资金等影响电子化发展的地方给予大力的支持,把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创新管理制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调整,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南方发达地区的管理制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安全防范水平。
(四)加快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业务操作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既要进行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也要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其次,对计算机的管理人才既要重培训,又要注重引进。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起步晚,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引进技术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样既节省了培训费用,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电子化的发展速度。
(五)建议与五大行结成战略联盟
农村商业银行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优势是面向农民,面对人群广。劣势是区域性强,没有全国的结算网络。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的经营发展已经不局限在当地,为了抓住这些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大客户,要积极和大银行合作,大银行的结算网络大,只要能和他们合作,大银行铺好的路,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借他的路走,借以机会学习他们,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本身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总结: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在对金融领域的渗透过程中,通过加速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变革金融运作机制和模式,提高金融行业的成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对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科技创新、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更贴近百姓,贴近市场的发展需要,为人民带来财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城楼,使农村商业银行从真正意义上变为老百姓心中的“百姓银行”。
参考文献:
[1]程欢,程凤艳,陈诚,杨晏忠.协同学理论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11(11).
【关键词】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现状;解决措施
音乐是人类传承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个残缺不全的教育。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观念陈旧,音乐教育资源匮乏,与现代教育目标相差甚远。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音乐教育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农村偏远地区音乐教育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被忽视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音乐教师的现状已基本得到缓和。而专职的音乐教师却很少,往往担任音乐课的教师还要兼任语、数等其他科目,且同其他学科的考评的分大有折扣,使音乐教师难以静下心来发展专业特长,久而久之,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渐生疏,不能很好的完成音乐教育任务。
2.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令人堪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绝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对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挖掘不够,教学方法生硬,呆板、单调。比如,多数小学老师墨守成规地坚持着传统的大声喊唱的带唱模式,一字一句的教唱,且五音不全,无音准意识,更谈不上其他要求了,忽略了音乐教育的艺术性,趣味性,导致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低下。到了中学阶段,专业的音乐老师无从下手。
3.教育观念落后
有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只重视文化课程教育,从而忽视了艺术学科的教育。挤占艺术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仍然存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美育、智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我们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不断加强和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4.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
在当今,运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时尚”,然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由于设备缺乏却仍沿用着传统大声喊叫式的教唱模式,或用录音机让学生跟唱。而简单地常见民族乐器是音乐教学必备的设施,而就这些在农村中小学也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这样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可谓是纸上谈兵。
5.音乐教材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有待调整
现行音乐教材的部分内容与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不相适应。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因而无兴趣,导致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不得不抛开教材。从而导致城市地区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些无不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要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是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懂得艺术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德育功能等),要成为艺术教育的“内行”;二是要关心支持音乐教师的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三是树立学生德智体美劳都要发展的思想,把音乐教育活动制度化、经济化,既要扎扎实实,又要生动活泼。
2.增加音乐教学设备,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和网络资源等音乐教学设备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因此应适当增添常见的乐器和音乐教学设施;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在音乐课上,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离农村实际较远,教学难度大,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材,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耳闻目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还可起到省时、省力、高效的作用。
3.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师资水平
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落实音乐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鼓励他们忠诚于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为音乐教育奠定基础。其次,根据我国农村中小学面广量大,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办班进行专业培训,有组织的挑选乡村学校骨干的音乐教师,轮流训练或组织巡回教学,增加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作为音乐教师自己,一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三是要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秉除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结合器乐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4.加强专业交流,改革教学模式
关键词 农业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90-01
1 农村农业生产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大多出现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妇孺,文化水平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加之,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强烈,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1-2]。由此可见,当前农村的农业生产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来经营。
1.2 土地经营分散,农业现代化无法得到推广
近年来,虽然收割机已是农村农忙时节必不可少的农业机械,然而在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零星分布的生产模式下,大型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得不到普遍应用。即使政府给予适当购机补贴,农民购机积极性仍旧不高,甚至投机取巧,将政府补贴购置的这些机械转手卖掉。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农村机械化无法普及,这就要求各家各户农具齐全、粮食储藏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直接导致农民的居住条件不能彻底改善,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3 农业附加值少,污染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等在农村中的使用日益广泛,粮食收获后留下的秸秆不再是农村生活燃料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方便处理,目前大多数农民采用大量焚烧秸秆,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破坏了土壤质量。
1.4 盲目上项目,增产不一定能增收
以泰兴市河失镇赵杜村为例,其常年种植地膜花生,地膜花生比普通花生种植平均产量要高出1 125~1 500 kg/hm2。往年是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2013年5月该村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连片流转33.33 hm2土地用于种植地膜花生,虽然通过土地流转,适当规模种植能增加农业产量,但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民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出现增产不能增收的局面。
由此可见,在当今农业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现有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一是加强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与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逐步把职业教育的重心下移,积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三是深入实施农技人才培训,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设置,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3-4]。
2.2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集中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完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联合农户,做强产业。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建立现代农业营销组织,积极推进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5]。
2.3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增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6-7]。
2.4 及时准确市场行情
政府要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及时传递科技、市场信息,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早调整经营方向[8-10]。
3 参考文献
[1] 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68-70.
[2] 王胜平.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J].江苏农村经济,2012(2):26-28.
[3] 王莉莉,吴文生,吴声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9(3):52-55.
[4] 徐慧慧.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5] 吕迅,何慧丽.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1(12):93-95.
[6] 吴强,陈丹梅,缪仕国,等.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机制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5(1):32-36.
[7] 张明,孙艳,刘长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42-43.
[8] 张晓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5):91-93,101.
【关键词】群众;群众文化;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生活的转轨期,在这一新时期的要求下,作为精神富民工程中基础工程的农村文化建设,在维系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个即可以强化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同时又可以实现我国富国强民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富国强民政策,也成为当前社会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回归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寻求有效途径来推进我国精神文明生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因此,精神文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也迫在眉睫。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和现状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仅指群众文化,还与农村、农业、农民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具有大众性和传统性的特点。另外,这种群众文化由五个方面组成:自觉参加以农民为主体并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民群众;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活动场所;还应具有一定的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关的服务设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保障;最后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开展的消费者和欣赏者。
(二)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转型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主体,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边缘化,被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压抑不前,人民群众自身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提升。这一现象的凸现得到了广大政府机关的关注,因此,回归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重要性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新时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又是富民强国工程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群众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当代新时期环境下农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还能够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方针得到更好的诠释。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诠释:
1.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回归,是农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与精神的追求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生活。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倾向于现代文化,却大大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人生价值或者人生意义得不到延伸,以及许多世俗关怀被忽视。因此,寻求一条适合农村文化建设正确回归的道路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必然需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展现自己人生意义的重要表现。
2.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回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重要内容的集中表现
作为我国现如今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三者之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因此,重建新农村精神文明已成为当前社会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因此,使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
三、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最佳途径
(一)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抓住群众工作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群众工作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怀揣着一颗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心态,将群众工作地的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以及新的形式,充分发挥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教化指导作用。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在一些节假日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举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地方传统文化在节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还可以丰富地方人
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想要发展群众文化,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文化的群众工作地,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之路。
(二)拓展群众文化的活动空间,加大人民群众文化的宣传力度
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譬如说:目前风靡社会的企业文化节、校园文化节、商业文化节、青少年文化节等诸多节的举办,这些都可以为文化的传播拓展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加大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以及文化的宣传力度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队伍,做好文化管理工作
农村群众文化回归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还与政府的加入密切相关就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政府工作机构工作素质的欠缺、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完善我国农村文化精神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政府工作机构的综合素质,遵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村精神文化的建设。
(四)夯实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工作
造成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流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造成越来越多农村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忽视。因此,我们要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资金的投入,完善更多农村文化设施,从而使得农村精神文化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重视。同时,坚持以政府引导方向为前提,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民为对象,积极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体制。
参考文献
[1]孙朝阳. 关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 农技服务,2007,11.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是对新世纪时代特征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信息素养;现状分析;课程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观念、师资等原因相对于城市的教学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也深深的知道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面对的学生是14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是信息技术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必须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对象,他们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必须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是对新世纪时代特征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中小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从1982年起即开始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这是中国正式将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到中小学的教育课程中来,同时也让国人看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希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过近20年、三次浪潮、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齐头并进,并且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也要求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政策支持,将使我国中小学在近几年内掀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潮。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随着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然而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相比,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的许多弱点与不足:信息技术条件较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知较弱、教师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认识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更深深懂得其中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够,有待提高;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3.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专业素质较低;
4.教学过于注重形式;
5.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停留在“好玩”基础之上;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罪魁祸首,而我们当前需要的不是一味的埋怨,而是需要找到怎样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三、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
1.转换滞后观念、寻求新的发展。
先进的思想可以给人力量。21世纪是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知识的急剧增长,现代社会生产日益科学化、智能化,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较高的智能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加速掌握知识,增加知识量,尤其是先进的知识与理念。因此,仅依靠传统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众多教育、教学资源及信息合理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满足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最后达到全民进步的最终目的。
2.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必须调动政府、教育内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学水平。
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动态,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还要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或无关的其他知识,硬件和软件都不能缺。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走入未来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必修课。
4.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将教学与之整合,不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强烈的要求各学科教师必修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从而正确的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资源、教育形式、教育技术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通过整合促进教育的发展。
5.通过教育资源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在当今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摆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此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现状提出若干解决的意见。
关键词:必要性 现状分析 建议
我真正了解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是在去年尝试上了一次综合性实践的探究课之后,才意识到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必要性。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1.当今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为此而进行改革。
知识创新和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利益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同。所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指出:“创造学对于教育有特殊的意义,培训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一大批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任务和改革的着眼点。”因此,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2.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响应时代的号召上孕育而生。它所起到的价值与意义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的很清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提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其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三者的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但时至今日纵观它的开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
在我市少数学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课题研究进行开拓性的尝试,但大多数学校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甚至被搁置一旁。
2. 现状产生的原因
首先,现行的教学体制与应试招考教育的严重制约。我国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割裂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过分强调接受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分强调被动学习,忽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过分强调课堂和书本,忽视丰富的社会实践。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在延续。另外,目前中考对综合性学习的检测也不明显,所涉及到的题目即使不开展活动也能作答,故而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老师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忽视。
其次,活动开展所需的资源匮乏,特别是农村中学。不要说学生每家每户拥有一台电脑,就是许多老师家里也没有电脑上网,而且大部分中老年教师还不会使用电脑进行网络搜索资料,农村中学的图书馆也大多形同虚设,根本无书可借,也无书可查,学生家里那就更不用提了,能找出一两本书来那也就很不错了。但现实是很多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探索自然奥秘”、“马的世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都必须要借助资料来完成,学生无资可查,最后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的“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
再次,老师的自身素质与学生的素质不够。很多的老师还不知道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要么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满堂灌;要么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而放任自流,一切由学生自己来做,也不加指导;要么干脆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读一遍,画画重点,圈圈勾勾,让学生背背记记,还有的甚至干脆不上。而学生这方面呢?农村学生大多数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深久,羞于动口,不愿动手,懒得动脑,也没有受过专门的活动方法指导,再加上条件有限,无资料可查,无钱可用,以致他们根本无法下手。
第四,学校、家庭、社会的评价误导有关。他们认为搞综合性活动,东走西跑,东翻西查就是读书不专心,心不在焉、三心二意,而影响学习。
第五,因为综合性活动学习开展准备的时间长,牵涉的面广,查找的资料多,过程相对复杂,有些还须花钱,诸多家长不支持,诸多老师也认为费时费力,无助于应试教育,再加上当前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量繁重,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应付各种检查、评比等。无暇顾及,所以大多数老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走马观花,匆匆了事。另外,当前狠抓安全问题,教师怕担责任,这让有些户外活动寸步难行,学生只能坐在教室里想象感受失去活力的春天。
以上原因,造成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大多数学校最终流于形式,甚至被搁置一旁,如何让综合性实践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并在校园蔚然成风呢?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的建议
1.希望教育部门对综合性实践活动此类课程有一个系列的监督管理的制度,并配以相关的鼓励措施。如:对各校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各校对综合性实践活动此类课程的实施贯彻情况,检查各校对综合性实践活动此类课程的具体管理要求,实施的校本课程及教案,最重要的是要求各校为此建立一个展示厅,展示本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成果。同时规定每年举办一次先校级后市级的创新大赛,每年举行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评比,以此全面推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校的开展。
2.利用中考指挥棒起调节作用。如:在中考中加大综合性考察的分数比重,在考题的设计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3.资源合理分配。城市学校网络普及率较高,利于活动的开展,对于农村学校,可建立校级阅览室,阅览室的建立可采用送书下乡的方式建立,以此促进活动的开展。(备注:书籍完全可让市级学校的学生捐赠)
4.各校应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宣传、培训和评比,并把它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进行监督管理,以此推进课程长期有效的开展。
只有把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全面、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资料:
关键词 农村 早婚 吉林省
作者简介:金奕文、沙珂夷、王施琦,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
作为一名大学生,每次放假回家都会见到这样一番情景:儿时的玩伴或怀里抱着个婴儿,或手里牵着个小孩儿,在乡间小路上同孩子们玩耍。表面上的浓妆艳抹,光鲜亮丽,无法掩饰他们内心的烦恼和无奈。十八九岁的花样年华,本是人生最好的时光,然而她们却要承担起婚姻、家庭的重担。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如此年纪就走进婚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展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了我省农村早婚现象的现状和原因。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等事业仍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受封建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早婚现象突出并且缺乏相关部门的重视。根据我们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发现周围很多农村青年的结婚年龄小于法定婚龄,在心理和生理、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步入婚姻的殿堂,过早的承受家庭负担。因此,我们决定通过实地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新的时代背景下,我省农村青年早婚的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重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二、新时期研究农村早婚问题的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农村早婚问题,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前瞻性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讲,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男女双方法定婚龄为: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择定的比较合理的法律界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条。它既考虑了男女青年身体器官的发育成熟程度,又同其他法律相统一,还考虑了结婚人群的心理素质和经济承受能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我省农村早婚的现状。从理论上讲,对制定改善农村早婚现象的对策有一定帮助,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此外,研究农村早婚问题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解决农村青年早婚问题有利于农村青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农村青年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进而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其次,婚姻问题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早婚青年由于年龄小,不定性,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增多,危害家庭稳定,导致离婚。不仅给夫妻双方带来伤害,而且危害到双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再次,事实证明,青年早婚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违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然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以,解决早婚现象有利于青年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农村的长远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早婚与我国坚持优生优育的基本国策不相符合。女性十八九岁时生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生育会对其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对于农村早婚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将对下一代的良好发展有间接的帮助。
三、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早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