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3 16:26: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

篇(1)

舒尔茨等经济学家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界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大发现与“经济史上的革命”。其后的学者们在研究人力资本时,验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收益性与正外部效应性,并普遍将外部性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但这些研究对于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虽高,投资却不足的事实没有太多关注。

实际上,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高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风险与财务约束,也正是这些因素抑制了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据此,作者提出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

所谓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是一种由具有资金、专业经验或其它资源的机构或个人(简称投资机构)组织开展的,以人力资本作为投资标的物的风险投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机构通过对潜在的投资对象进行充分测评,发现一些具有经济投资价值的人员(或团体),双方建立一定的合同,并依据合同对投资对象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此同时对投资对象加以指导与管理,增加投资对象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机会,最终投资机构从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超额个人财富中,取得一部分作为投资回报。退出,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一)风险投资退出动机

1、资本的退出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制度特征

风险投资者提供的金融资本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从而保证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发展。但随着个人事业的逐步发展,人力资本价值的不断提高,在风险投资者的帮助下逐渐获得了自己的管理经营与能力,并建立了他自己的声誉,与此同时,原来的风险投资者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边际价值逐渐缩小,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应从现有的投资项目中退出,并重新投资于新一轮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

退出不仅给风险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而且是维持其继续参与资本市场、将资本再投入到新的风险项目的动力。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本和投资活动的周期性流动性,风险投资者以资金与管理作为其投入,在收获季节以资本收益,然后再将增值资本投入到新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中去,进入新的一轮人力资本的投资循环周期。

因此,有效的投资退出机制使投资不断循环下去,是人力资本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这种风险投资运作的前提,它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双方都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2、风险投资退出是投资者实现获利的必经渠道

从风险投资者角度来看,退出是获得预期投资回报的唯一途径。风险投资者为其所投资对象投入金融资本与非金融资本,并按契约对于人力资本拥有相当的收益权,他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从投资项目中退出,其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投资的人力资本的增值与人力资本在运用中所创造的效益。因此退出是投资者实现获利的必经渠道。

3、风险投资退出符合投资对象的利益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分阶段的。一项投资活动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下一轮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开始。人力资本的新一轮投资可能已经超出了原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投资对象有必要从其他渠道获得投资,原有投资的退出有利于争取到新的投资者。而且此时,个人也可能积累了一定的资信能力去吸引银行贷款、或者投资对象具有一定的个人财富收入,从而使原有风险资本退出成为可能。

可见,风险投资的成功退出,不仅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持续发展是必需的,对个人而言,也同样是必需的。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分析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不能及时收回投资,他们的投资回报要通过退出来变现,因此一个理想的退出途径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分享投资对象创造的价值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回收方式

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源于个体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的价值。因此,参与分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个人财富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基本方式,其他任何形式的退出方式不过是这种方法的衍生与技术处理。

在风险投资者看来,以分享收益的方式可以为投资机构带来持续与稳定的回报,分次收回投资而不是在一次完成,可以在税收上得到一定的优惠,而且风险投资者在参与投资与管理多名投资对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降低每名投资对象的投资成本,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

对于投资对象而言,如果得到同一投资者持续的关注,表明投资者对于投资对象的认可。因此投资对象可能同样希望能以与投资机构分享其所创造的价值方式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以便能得到投资机构长期不断的支持与帮助。

尽管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是天然地归属于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不可能被分割,也不存在转让的意义,但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却是可以分割与转让的。并且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附着于自然人的人力资本会随着人的灭失而灭失,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致使这种收益权较难评估与定价,为此构想中的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最基本的退出方式是按照契约在一定期间内分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财富。

2、投资对象向风险投资机构赎回人力资本的收益权

经过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相关各方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与此同时,个人通过运用人力资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个人财富,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可以通过个人赎回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形式撤出。

按照赎回方式完成风险投资的退出,首先必须在制订投资契约时,就应当有赎回条款,按照条款风险投资公司可以要求投资对象依据议定的价格赎回风险投资公司人力资本收益权。赎回也可以是主动的,比如个人自己融资赎回风险投资机构所掌握的收益权。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投资不成功时,由于投资对象无力按照条款支付价款,即使是在投资前签署了回购条款,赎回也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

3、投资机构间转让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

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的转让,指的是人力资本的收益权与控制权在两个或更多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之间转移。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在需要退出时可以寻找另一个风险投资者,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可能是对早期项目投资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基金;而接手的投资机构则可能是对后期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新的投资者将提供资金,购买第一个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就像一个接力棒一样,共同完成对于特定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接力式的进入与退出方式在普通的风险投资项目中并不新鲜。

引发投资机构间转让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原有投资机构的财务状况的变化,无力继续承担人力资本开发所需要的费用;原有投资机构的内部出现人员流动,而导致人才选拔培养能力出现大的变化,原有投资培养倾向已经不太适合;原有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上出现了失误;新的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被其他投资机构看中。

(三)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决策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使风险资本增值最大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退出时机选择方法有以下两类:

1、基于贴现现金流(DCF)的投资决策方法

在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是贴现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简称DCF)法,其中又以净现值 (NPV) 法应用最为普遍。这种方法通过测算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未来的净现值,来决定资本是否退出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下式为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NPV为净现值,表示t年内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收益的现值;Et是各期净现金流量, 为人力资本产生的收益减去成本;r为资金折现率;It为各期收益;Ct为各期人力资本投入成本。

2、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

人力资本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波动性, 同时人力资本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因此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看涨期权”,采用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运用实物期权的分析方法,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下一阶段的实物买权。比如,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中,若前一阶段投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则获取到下一投资选择的选择权。针对投资对象的每个阶段的投资都与一个里程碑事件,以及一定的风险相联系,投资者评估各阶段可支付产品的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执行这一买权,继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果环境条件发生不利变化,导致投资活动最终无利可图,投资者可以放弃执行此选择权。

针对实物期权,理论界探讨了很多定价模型。这些方法又大体分成连续时间模型和离散时间模型两大类。连续时间模型主要包括以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代表,而离散时间模型则主要包括以二叉树为基础的二项式模型。

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来说,这两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差异还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基于现金贴现流的决策方法因为简单实用,而应用广泛;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估方法能够体现出人力资本管理中的序列投资特点,从而更能反映出人力资本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它的使用处于一个迅速推广的过程之中。具体采用基于贴现现金流的方法或是基于实物期权的方法作为标准来选择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机,依赖于风险资本家的偏好与决策环境。

从总体来看,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退出。退出不仅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同时确保了增值资本投入到新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中去,从而开始新的一轮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循环周期。

篇(2)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财务风险;系统科学;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20-03

1 系统科学理论对分析问题的启发

1.1 系统科学理论简介

贝塔朗菲是最早使用系统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之一。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相互关联的若干要素的集合体。它是以一个整体的视角对被认知对象各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关系进行整合,以实现其目的[1]。无疑,系统科学理论对于分析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提出相关系统对策具有明显的价值。

1.2 系统科学理论的应用

1.2.1 系统有边界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系统存在边界,即有一定的范围。同样,风险投资业也是有“边界”的。风险投资业“边界”内的主要构成要素是: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资本市场和政府等,如下图所示。

1.2.2 系统要素之间有复杂关系

系统科学认为,一定的要素组成了系统。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竞争、依赖、合作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风险投资业的主要构成要素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资本市场、政府之间就存在着这种复杂的关系。风险投资业的构成要素只有不断加强合作,相互形成良好的互惠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有效经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在风险投资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的对象,中介机构为风险投资的顺利进行提供中介服务,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资本来源和实现资本的流动增值,政府对风险投资业进行监管,提供法律、政策的支持,履行调控的职能。

1.2.3 系统活动有目的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风险投资业的对象,参与风险投资,可以将国家许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成果并形成规模,促进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中介机构参与风险投资可以完善社会中介服务职能,为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法律、财务咨询服务,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活动必需的参与者,在风险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将社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为风险投资提供主要的资金来源,还为资本的流动循环达到保值增值提供保障,保持社会的经济活力。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在风险投资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规范管理、加强调控,能够有效管理风险投资业,使其能够正常有序开展,保证风险投资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前进,同时政府在稳定风险投资业市场秩序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系统中的每一要素有其存在的价值,系统的各项活动是有目的的。

1.3 系统活动的功能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对环境提供功能服务,是积极的作用、有利的输出,统称为“功能”。如果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关系,才能使系统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部分功能之和,从而保证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一个高效可靠的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必须能够和谐共生,在明确的分工协作下,才能顺利实现系统应该实现的各项功能。就风险投资业来说,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资本市场和政府在协作中互惠,共同把握机会,实现发展。

2 对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困境的系统分析

2.1 环境对系统有“压力”

系统科学认为,环境会给系统构成约束、扰动并施加压力,甚至会影响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导致消极作用,称之为“压力”。通过明确与风险投资业密切相关的主体,来研究风险投资业的状况,可以了解系统压力的所在,如风险投资业的法规不够完善等。

2.1.1 风险投资的法规不健全

风险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但至今没有规制风险投资的专门国家立法,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散于《公司法》、《合同法》、《保险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中,缺乏一部专门的综合性的关于风险投资的立法。由于法规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在税收上,《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风险投资者在获得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后,要面临双重征税压力。这种滞后的立法状况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业的运作和发展[2]。

2.1.2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市场信心未恢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尽管金融危机已发生几年,但市场信心仍未恢复。为了应付危机,多国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对风险投资业也产生了干扰。由于银行信贷管理比金融危机前更加严格,也使风险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放缓。如2012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在经历实体经济降温与资本市场调整的双重冲击下,募资和退出环节面临严峻挑战[3]。

2.1.3 风险投资业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发展阶段,能够吸引风险投资业的投资对象比较缺乏。许多具有很好前景的高新科技领域尚未有人涉及,许多好的项目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而被搁置。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约7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万多项,但转化为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为30%~40%。即使存在一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它们的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受市场影响巨大,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存在的风险已经大大超出了风险投资机构愿意承担的范围,致使合适的投资对象的寻找就成为了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困难。

2.2 系统对环境有“污染”

系统内部要素对环境有破坏性的竞争活动,即属于“不利”的输出,统称为对环境的“污染”。在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就存在财务风险等一些不利因素。

2.2.1 风险投资业经常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据统计,风险投资的失败率一般在60%~80%,而成功率仅为5%~20%。在美国,10%的成功率已经能保证风险投资基金的正常运转,而20%的成功率则可以实现盈利。风险投资机构要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决策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和资本退出风险。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多是以政府财政为主体,属于政府风险投资公司,由于进入风险业存在较多的法律和政策的限制,银行、企业、私人、保险基金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较少。这就造成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充分竞争和进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形成了筹资风险。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被投资企业刻意隐瞒自身经营管理问题,加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造成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会由于信息滞后或不对称而作出错误的决策,造成决策失误,形成决策风险。

被投资的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不善的风险,将会导致风险资本难以抵偿债务,而造成风险投资企业无法收回风险资本,进而形成运营管理风险。风险投资资金在退出投资项目时可能存在难以回收资金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风险企业在成长后无法上市,导致风险投资不能通过公开上市撤出,另一方面是企业股权转让时的时滞风险,由于大多数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风险投资企业寻找其他投资人转让股权时,便会产生时间和费用上的损失,同时延长了风险资本在被投资企业的时间,加剧了风险资本变现和退出的风险。

2.2.2 风险投资业与相关企业在合作中有冲突

由于风险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在文化以及所追求的利益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合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风险投资业经营的目标是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由于这种未来利润是无法预知的,而被投资企业则希望以风险资本来获得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被投资企业可能在初期不太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重视的是获得生存并不断壮大的机会。风险投资认为,其资本停留在被投资企业的时间越长,虽然有获得利润机会,但是成本与风险就会增加。如果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风险投资企业就会考虑通过公开上市等措施将资本退出。在退出过程中他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为风险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关于是否上市等方面经常出现分歧意见。这种矛盾与冲突,本质上是投资风险与收益权衡的问题。同时,由于是两个企业,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些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合作双方的关系恶化甚至破裂。

3 调整“资源”输入,纾解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困境的系统对策

系统科学认为,环境在给系统提供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资源、激励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行有利的输入,统称为“资源”。通过对输入的资源进行调整,就可以促进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即在风险投资业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下,调整“资源”输入,就能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3.1 完善风险投资业的法规制度

政府需要创造良好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政府的支持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坚持依法、适度、有效的原则,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这主要是尽快完善和健全风险投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运作,并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筹资、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等方面的利益。

国家在建立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之前,需先制定一些具体管理办法,包括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运作体系中的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对外投资限制、税收、法人股处理等,都应在管理办法中做出有别于其他一般公司的明确规定。如规定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出资实行承诺制,允许风险投资公司的对外投资额超过50%,在税收方面可让风险投资享受优惠政策,以推动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使得风险投资业有一个从立法、守法、执法的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法律支撑系统。

3.2 维护资本市场发展秩序,提升市场信心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市场秩序有助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而良好的资本市场秩序有赖于政府履行其职能,它的实现一方面依靠健全完善的法规和机制,另一方面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监管。政府在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应当发挥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特殊作用,应当间接地参与风险投资活动。政府的风险投资虽然不足,但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风险投资有着相当大的引导作用。在宏观调控方面可以在给予原先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基础上,扩大优惠对象的范围,对风险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风险投资者投资于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红利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广大投资者投资于高科技企业;其次,政府可以为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政府补助,鼓励风险投资,对民间投资进行积极引导。

3.3 风险投资需提高对项目的评估能力

分析一个投资对象,可以从各个方面,比如公司的发展潜力、竞争力、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信用情况、行业环境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对一个企业较为综合和具体的反映,因为公司的各项能力都或多或少的可以通过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对于上市公司则应该关注其信息的披露以及披露的质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应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各项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注公司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将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公司其他各方面的分析结果结合起来考虑,以财务指标为主,其他各项指标为辅,来对投资对象进行准确、全面、合理地评估,以决定投资与否。不可只关注公司的短期盈利性,应该关注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前景与潜力,注重公司的增长性。

雅虎、日本软银集团在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评估后,选择向它投入了大量资金。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中国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进入全球资本市场。软银当初投资阿里巴巴集团的8000万美元回报率高达71倍[4]。由此可见,增强评估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对于风险投资获得成功至关重要。

3.4 加强财务管理,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财务管理,应该努力避免筹资风险、决策风险、资本经营管理风险和资本退出风险。在资本的来源方面,努力拓宽资本来源渠道,使其多元化,讲究资本成本,降低筹资风险。在资本的管理和运用方面,包括人员和制度两方面,在人员方面要实行严格的选聘标准,选拔具有深厚风险投资管理专业素养及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主管,并且可以向被投资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共同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汇报,及时了解资本的管理运行情况,必要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让他们不断了解和掌握风险投资的发展变化方向和趋势,以和市场行情保持一致。公司应注重总结管理经验与研究成果,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投资能力,以降低投资风险。

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投资前期财务评价制度,对拟投资对象进行深入的财务调查分析,力求做到心中有数、风险最小、投资有效,同时实行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及时改变财务管理方案,做到动态管理,以避免因为信息滞后或不对称引发的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在资本退出时,应该做好充分的评估与计划,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退出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与资产评估,把握退出时机。在实现资产增值的情况下,降低资本退出风险。对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财务法规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与风险投资企业达成的协议要严格执行,定期向投资者反映资金的运用与管理情况,及时披露财务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5 风险投资业与企业发展互利共生的关系

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投资双方获得双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风险投资企业,应该对被投资企业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对于被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尊重被投资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并将自身的情况向被投资企业反映,达到双方的相互了解。对于承诺事项应该积极履行,与被投资企业保持平等互惠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投资动机,不可借投资之机,损害被投资公司的利益,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对于被投资企业来说,应该增加自己的财务透明度,明确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坚持公开原则,坚守诚信,向风险投资企业及时反映自己的经营业绩,明确经营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与风险投资企业磋商合作,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有重大事项或战略调整时,应该征求投资者的意见,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在投资双方发生矛盾时,应该,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唯有采取积极的系统对策,才能够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中国期望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愿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风险投资市场机制问题对策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

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助推剂,它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切入,填补了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政府拨款或企业(个人)自筹与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使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由于有了资金的承诺而成为可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非常重要。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

2.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3.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三、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应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应逐渐淡出投资人的角色,鼓励更多的民营和个人资本参与到投资中,以规范市场运作。除了借鉴国外发展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使从事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资本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场业绩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介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来源与渠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由于风险资本存在着周期性特征,因此能否有效地兑现资本收益,即将其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促进风险资本的顺利循环以及增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就必须考虑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为企业购并,其他几种较为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依次为创业板交易、风险企业回购和买壳上市。

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令法规

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立法和监督是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保障。风险投资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通过管理上的参与将科技成果“孵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特殊投资,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传统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法制化的市场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是保证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新晨

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是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筹集者和投资者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资信评估机构、技术信息咨询机构、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等专业机构。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投资项目评估专门机构,由有经验的评估专家对风险投资项目经行评估等专业服务,以指导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投资。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结合,风险投资也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采取政策鼓励,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开拓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引进风险投资人才,提供最佳退出渠道及加强风险投资机制建设等措施,积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使风险投资更快的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技术产业化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风险投资市场机制问题对策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助推剂,它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切入,填补了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政府拨款或企业(个人)自筹与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使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由于有了资金的承诺而成为可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非常重要。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

2.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3.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三、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应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应逐渐淡出投资人的角色,鼓励更多的民营和个人资本参与到投资中,以规范市场运作。除了借鉴国外发展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使从事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资本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场业绩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介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来源与渠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由于风险资本存在着周期性特征,因此能否有效地兑现资本收益,即将其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促进风险资本的顺利循环以及增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就必须考虑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为企业购并,其他几种较为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依次为创业板交易、风险企业回购和买壳上市。

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令法规

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立法和监督是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保障。风险投资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通过管理上的参与将科技成果“孵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特殊投资,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传统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法制化的市场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是保证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是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筹集者和投资者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资信评估机构、技术信息咨询机构、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等专业机构。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投资项目评估专门机构,由有经验的评估专家对风险投资项目经行评估等专业服务,以指导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投资。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结合,风险投资也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采取政策鼓励,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开拓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引进风险投资人才,提供最佳退出渠道及加强风险投资机制建设等措施,积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使风险投资更快的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技术产业化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金流量实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绩效及盈利水平的分析,很少关注到其对于现金流量的影响。本文以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在考虑风险投资对盈利指标和经营指标影响的基础上,对于风投对被投资对象现金流的影响展开探析,以便能充实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风险投资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内涵

风险投资一般是指将资本投向在未来有发展后劲,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上拥有巨大前景,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行业并且有一定优良绩效的企业,在存在较高失败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通过IPO、并购或其它的方式退出并获得收益的一种商业行为。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资产负债表以及当期的损益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的运转流动情况可以通过这张表格以收付实现制的方式体现出来。现金流量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的各项指标,对于探究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企业绩效相关指标的重要补充。

二、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企业现金流量影响的机理分析

1.风险投资机构在前期筛选阶段的影响。在项目的前期调研阶段,风险投资机构会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团队,通过细致的调查及分析,筛选出盈利能力较强,在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这些企业的各项绩效指标就比其他未选中的企业更高一些,而无论绩效还是其他财务指标,都和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现金流存在着巨大的关系。因此在前期的筛选过程过后,风险投资机构就对企业上市后的财务指标有了较强影响。

2.风险投资机构在日常运营的影响。从日常运营看,风险机构在投资后,会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团队,协助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利用赏罚并重的激励方式,来激励企业主达成绩效指标,否则就撤回投资或转让股权。同时,风险投资机构在成为股东后,也会对企业的各项决策产生影响,通过牵制作用来使得企业走上正轨。这有利于企业迅速提高自身的绩效,从而使得企业的现金流量相关指标表现的更加良好。

3.风投机构对于被支持对象外部融资的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属于股权融资,可以降低被投资对象的资产负债率,同时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也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肯定,可以增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名声和信誉的,有利于企业融资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风险投资对2015年A股2015年IPO企业的现金流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1.样本的选取。以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完成IPO的223家企业作为样本。鉴于2015年A股成功上市的企业较多,同时2015年的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也渐趋成熟,因此保证了研究对象的稳定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实证分析变量的选取和说明。本文使用是否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作为解释变量,同时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风险投资机构对我国2015年于A股成功上市的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本文从现金回收能力、现金产生能力以及经营活动现金增长量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表现程度;同时引入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资本结构、公司运营能力以及市场表现来作为控制变量,以增强实证结果的可靠性。

各类变量的选取见下表1-1。

3.实证模型及实证结果分析。

3.1实证模型。因本文所收集的数据是截面数据,故选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选取理由:最小二乘法可较易获得未知的数据,并可以使选取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运用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来作为衡量企业现金产生能力的指标,模型如下:

=β0+β1VC+β2ROE+β3Gross+β4Oturn+β5Tturn+β6Lev+β7Earn+β8Yssue+ε(1)

运用现金营运指数作为现金回收能力的指标,模型如下:

=β0+β1VC+β2ROE+β3Gross+β4Oturn+β5Tturn+β6Lev+β7Earn+β8Yssue+ε(2)

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增长量来作为经营现金增长量的指标,模型如下:

=β0+β1VC+β2ROE+β3Gross+β4Oturn+β5Tturn+β6Lev+β7Earn+β8Yssue+ε(3)

其中ε是特定横截面单位或特定研究对象的误差成分。

3.2相關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1)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2015年国内所有IPO成功的223家公司中,有125家公司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约占56%,98家公司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约占44%。

(2)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3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从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方面而言,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比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平均值高2%左右,两者的标准差分别为0.09和0.06,说明数据比较集中;在现金营运指数方面,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比没有风险机构背景的企业平均值要高0.68,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现金营运指数区间值-13.96~9.21,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现金营运指数区间值为-2.69-~4.27,同时二者的标准差分别为2.42和0.85,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现金营运指数差距较大;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上看,有风险机构背景的企业均值为2.01,没有风险机构背景的企业的均值为-13.36,二者相差较大,但是二者的标准差分别为19.02和93.05,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区间值为-34.67~201.56,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区间值为-911.77~73.85,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的差距非常大。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知,拥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公司在现金流量的各项指标上,都会更加优于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但是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差幅度各不相同。

(3)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4可以知道,从均值上来看,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企业的盈利能力会稍微高于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但相差的值不高,其中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相较于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平均值会高出约1%左右,营业毛利率的平均值会高出1.4%左右,表明风险投资机构偏好投资于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在运营能力指标上,有无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之间相差不大,在某些指标中,甚至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的相关指标平均值还略低于没有风险投資机构支持的企业,说明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运营能力的影响不大;在资本结构方面,所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是30%,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略高于没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公司一个百分点,说明风险投资机构的加入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市场反应,即每股摊薄市盈率以及发行股价方面,二者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3.3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现金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方程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会影响回归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故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检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下表。

由表1-5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现金全部回收率与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机构支持虚拟变量相关系数为0.12,与ROE、营业毛利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被解释变量现金营运能力与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机构支持虚拟变量相关系数为0.19,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与ROE、营业毛利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营运资金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被解释变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与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机构支持虚拟变量相关系数为0.12。另外,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均较小,大多数低于0.3,可以推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本文运用截面数据模型,分别从现金产生能力、现金营运能力、经营活动现金增长三个维度来作为2015年IPO成功的上市企业的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实证结

(1)企业现金流量与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关系。

从表1-6可以知道,在以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风险投资机构支持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27,并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2015年IPO成功的上市公司的现金产生能力与风险投资机构支持显著正相关;在以营运指数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中,风险投资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65,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上市公司的营运指数与风险投资支持显著正相关;在以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中,风险投资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15.53,并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与风险投资支持显著正相关。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全部现金回收率、营运指数、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均高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实证结果表明2015年成功上市的公司的现金流量的三项指标都优于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

(2)企业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由表1-6可知,ROE与上市公司的全部现金回收率、营运指数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77、11.64,并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ROE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呈反向关系,但影响不显著。营业毛利率与上市公司的全部现金回收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回归系数为0.07,但与上市公司的营运指数、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影响不显著。因此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上来看,企业的绩效指标大多与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中的现金回收率、营运指数相挂钩,说明在企业绩效越好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回收率和现金运营能力都会越强,但是营业毛利率以及ROE都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则显现出了不显著的结果,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企业的绩效上升不代表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就一定会上升,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包含了存货、票据、往来款等诸多因素,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多,并不能直观地作为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的直接依据,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

四、结语

通过上述的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

1.在以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来作为现金产生能力的指标时,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与其在5%的显著水平下正相关;

2.在以现金营运指数来作为现金回收能力的指标时,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在与其1%的显著水平下正相关;

3.在以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长率作为现金增长量的指标时,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与其正相关;

4.现金的回收能力和产生能力与其盈利水平有一定的相关程度。盈利水平对现金流量的状况有正面影响,尤其是ROE与上述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更为紧密;同时具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被研究对象在盈利水平上相较于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被研究对象更强,也侧面说明了风投对于企业盈利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综合而言,由本文的模型所得到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知,风投的支持对于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现金流量有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运舒, 谈毅. 风险投资、IPO时机与经营绩效——来自香港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28(7):17-26. 

[2]范志敏.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投资的视角[D].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 2009. 

篇(6)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财务运作 IT创业企业 

    一、风险投资的概述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独特的投资活动。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以谋求高收益的特殊商业性活动。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由风险投资人周而复始地进行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不仅投入资金还提供咨询帮助并协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3、它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与股票、基金、国库券等投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可以达到20%左右。但这种高回报率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具备驾驭风险的能力。 

    4、它的目的是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收回,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风险投资不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而且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与试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二)风险投资的构成要素 

    风险投资是由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六要素构成的。 

    1、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两者结合的方式投入这些企业。 

    2、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风险资本家:他们是向其他企业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2)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3)产业附属投资公司: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4)天使投资人: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运营。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3、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4、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的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5、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的投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6、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值服务。 

    (三)风险投资的意义 

    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水平,支持了整个工业中最先进的部分,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受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事业,增加我国研究开发资金的来源,弥补政府科技投入的不足,增强了本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发展风险投资,培育了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需要。 

    二、风险投资财务运作 

    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包括筹集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决策、投资管理和风险投资的退出四个过程。 

    (一)筹集风险资本 

    筹集风险投资资金是风险投资企业进行运作的第一步,风险资金的筹集方式受到风险资金来源主体的影响和制约。筹集的难易、快慢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投资企业的过往业绩在同行业中的声誉和从业经验等因素。风险资本是权益资本,其投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而是投资对象的高增长高收益,因此其筹集方式主要是私募。其次,风险投资企业,还得向可能的潜在投资者及其咨询者游说,以尽可能扩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增加稳定性。再次,政府的直接参与也可以大大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政策性资金投入一般包括政府政策性贷款和直接的财政投资。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这种政策性资金投入在风险筹集的资金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它却能起到引导投资的推动作用。 

    (二)风险投资决策 

    风险投资主要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或企业投资为对象。首先要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然后再进行初步的财务判断以决定投资进入和投资退出营运。 

    (三)投资管理 

    1、监督管理 

    风险投资家必须对风险企业的运行进行密切的监督,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就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损失。为此,风险投资家都派出代表进驻企业进行“贴身”管理。具体来说,风险投资家通常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和手段控制或影响风险企业的: 

    (1)拥有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席位而且都超过半数席位,以掌握控股权。 

    (2)拥有投票权。风险投资家无论是否持有可转换优先股,都将拥有投票权。 

    (3)控制新一轮融资。在风险企业有融资要求时,风险投资家有优先注资的权利。风险投资家也可以发挥自己控股的优势,不仅可以自己拒绝继续融资,还能影响其他投资者也拒绝融资。 

    (4)风险企业出售公司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等重大事件必须经过风险投资企业的同意。 

    (5)风险投资企业定期视察风险企业,检查产品开发计划书、工资及奖金发放情况、会计报表等。 

    2、创造价值 

    风险投资家队伍一般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金融家、法律咨询专家的组合,某些人甚至集以上多种专长于一身,对风险企业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通常在如下方面对风险企业提供指导与协助: 

    (1)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扩充人才资源和调整人才结构发挥关键的作用,能为风险企业招募重要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2)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带来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风险企业的日常运作管理提供咨询与建议。 

    (3)风险投资家为企业走向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提供无可取代的助力。 

    (4)风险投资家协助风险企业把产品导入市场。 

    (5)风险投资家帮助风险企业建立银行信誉和商业信誉,为风险企业融资拓宽渠道。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以何种形式组成的风险投资基金,它都会在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一定时间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风险企业,收回原来的投资。撤出投资的方式有首次公开上市、合并收购、企业回购和破产清算四种。 

    三、风险投资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风险投资活动中,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IT创业企业正是适合这一类型的企业,下面就来简单介绍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一)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 

    一般来说,IT创业企业从开始筹备到上市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种子期、创业期、扩展期与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风险投资给予了不同的支持。 

    1、种子阶段。在这一阶段,相当于风险投资的筹资阶段,创业的企业家或团队提出创业构想,它们需要资金使其商品化。风险投资通过与创业企业家的了解,会在这一阶段对看好的创业项目投入适当的试探性的资金作为产品的研发费用。这种投资一般称为种子资本。 

    2、创业阶段。经过种子期,创业企业家的产品成功以后,市场化的过程就开始了,进入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企业需要在这一阶段建立初始的产品销售渠道,建立有关的企业架构,招聘自己的员工,组织生产等。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者会进行第二期的投资,他们提供IT企业维持生存,拓展业务所必需的资金,扶植它们顺利度过生存期。这一阶段对于IT创业企业来说,短的一般要经过6个月时间,长的要经过5-6年。 

    3、扩展阶段。进入扩展阶段(即投资管理阶段),在这一时期,它们需要比创业时期更多的资金投入,但因为与上市融资还有一定的距离,借贷对企业的负担又太重,所以它们需要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弥补企业短期内不能自给的巨大资金缺口。而风险投资商会提供两种性质的投资,一是运转资本,二是扩展资本。运转资本是面对产品已经上市,但公司还是不能实现盈亏平衡的企业。风险投资商提供给企业所需的资本运作基金,保证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不受资金限制。扩展资本是风险投资在这一阶段提供给IT企业用于快速抢占市场所使用的资本。企业利用这部分资本可以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影响力。 

    4、成熟阶段。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整体实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公司对资金的要求也不像先前那么迫切,因为企业在收入上已经有一定的保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与赢利能力都较强。这一时期,公司需要的是引入有实力的股东,提高企业知名度,并美化财务报表准备上市。风险投资商在这一阶段,给予IT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限于装点企业所需。它们已经开始进入收割期。 

    (二)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 

    风险投资对IT企业的融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的。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常见的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混合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与特点,作为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较,在适应性上有所不同。 

    股票融资因为属于投资者参与企业经营形式,投资者作为股东进入企业,他除了分红以外并不享有任何其他收益。作为企业来说不必要为其在创业期间支付现金额;所以这种方式能减轻企业负担。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弊病:首先第一点是以股权形式投资企业的股东可以左右企业的经营。尤其当风险投资者股权大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违背原来创业者的思路形式。第二,要是企业的红利收入远远超过一般的利率的话,分红对于企业来说就等于摊薄企业应有的收益。第三点是股权收益在理财上并不具有节税功能。而对债券融资来说因为IT创业企业只需提供给债权人固定的利息,他对于具有良好红利预期的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增加收入流,还可以节税。而所谓的混合形融资指的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杠杆进行理财。 

    由于风险投资内在的高度确定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商务活动,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管理过程也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企业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首先必须设置明确的目标以及计划。企业和风险投资倡导者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得到最大收益,就必须精心实施这一步骤。 

    参考文献 

    [1].陈尔瑞,杜沔.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10-1 

    [2].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8 

    [3].唐翰岫.风险投资决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55-67 

    [4].何树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68-200 

    [5].任天元.风险投资的运作与评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24-125 

    [6].谢科范.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第4期 

篇(7)

关键词委托理论风险投资启示

一、委托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等由于发展风险投资历史较长,效果显著,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凯伯和谢恩曾提出了一个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但在模型中未考虑到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分工属性问题。L.吉本斯在《博弈论基础》中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从信号博弈方面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Gompers在其博士论文《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中认为: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使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回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时的股票价值,从而将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利益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另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在运营企业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好处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这将严重损害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将一部分控制权配置给风险投资企业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工具作为筛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另外,萨尔曼、勒纳、J.lerner和RodneyClark等也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已开始吸收委托理论的成果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姚佐文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中指出,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个人利益,并通过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黄美龙在《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中,具体地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并比较分析了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异同。认为政府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极轻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主体为民间机构或个人,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张帏和姜彦福在《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中指出,“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风险企业中的实际现象。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特性,利用Tirole模型分析了风险企业经常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原因,并引入连续控制权变量,对此模型进行拓展,导出风险企业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企业融资时经营团队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数量、运营企业时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经营团队声誉好坏等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认为:从静态来看,风险企业经营团队控制权随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的增加而递增、随运营企业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增加而递减;从动态角度分析,随着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资产,其必须放弃的控制权将相应减少。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风险投资中采取的治理机制应当是非凡的相机治理机制,即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田增瑞在《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中提出,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之间,风险投资企业应承担无限责任,并应建立信誉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和企业之间应签订可转换优先股的契约,以转移风险。南立新和倪正东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考察,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另外,俞以平和张东生等人对风险的控制和激励也进行了研究。

二、一些启示

根据委托理论的发展,结合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则更好地分析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

从风险和分担的角度来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

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借鉴委托理论关于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的委托关系,从人的风险控制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局限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如何通过投资前的尽职调查来消除和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却忽视了风险投资高风险特性下的委托关系形成和维系机理,缺乏对风险投资整体运作模式的系统分析,非凡是对风险投资的整个委托关系中的风险问题这根主线的作用,这样,对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的研究不能区别于一般产业投资过程中的委托关系,对实践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因此,从风险投资的风险和分担角度出发,有助于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形成的前提即对高风险的逐级和分担,与利益主体在关系过程中风险控制与激励相结合,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解释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特点对风险投资运行效率的作用,抓住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实质,明确了各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

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从风险和分担角度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问题,应看到风险的逐级转移和释放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因而,研究的范围应将投资者到风险企业的风险过程纳入研究,侧重于A级和B级各自的关系特点,以及与整个关系链条的关系的研究,以阐述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从研究对象上而言,为适应风险、分担及提高投资效率的需要,各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及相互作用关系来适应风险的转移和分担的过程,说明了对风险效率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所以,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应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到风险企业的完整关系链,个体对象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样,为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提供了明晰的研究载体。

研究方法

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国外的发展环境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也远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涉及风险投资的相关资料数据较难以获得,因而,国外纯理论的研究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的具体制度环境,实践的经验通过运作比较的方式给予我们启发,所以,在系统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中,可考虑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方式,采用一定的调查、统计等方法,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投资实践,在研究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共性下,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特征及关系的行为过程。

研究内容的扩展

1、在考虑风险条件下,将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三个“黑箱”打开,对风险的效率传递机制问题及各种委托关系路径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