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层医疗卫生论文

基层医疗卫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4 07:00: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层医疗卫生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层医疗卫生论文

篇(1)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地用计算机取代纸张成为信息记录的工具。实质上仍需要手工会计的核算,数据的核算缺乏简便性和准确性,而会计信息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既确保核算的迅速、准确,又加强信息的关联性,整体性,对现代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医疗卫生水平;省份;主成份分析法;健康

一、背景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组织包括了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和过程。我国医疗与上年(数据发表年的上年,下同)比较,医院增加10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629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91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542个,民营医院8437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3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81个),二级医院6468个,一级医院5636个,未定级医院8476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136个,100-199张医院3426个,200-499张医院3402个,500-799张医院115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85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60个,乡镇卫生院37295个,诊所和医务室175069个,村卫生室662894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671个,比上年增加106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796个。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302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5个、县(区、县级市)级2538个。

即使在建设速度如此快速的条件下,仍然避免不了省份之间的发展速度问题,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速度相对快一些。并且由于人才流动,导致各省从事医疗卫生的人数不同,导致了各省之间的差异。以下我就将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分析出各省医疗卫生的状况。

二、数据分析的过程及结果

本次使用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年鉴。为了反应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我们提取了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村卫生室个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七项数据。样本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从各主成份的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可以看出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74.831%,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16.159%。前两个主成份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0.990%。因此,对第三主成分以后的主成份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用前两个主成份可以很好的概括这组数据。

表1给出了未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用前两个主成份就可以概括这组数据,所以应该提取两个公因子t1,t2。

我们设主成份的特征值分别为,分别求出t1、t2。在这里我们给出公式:

t1=(X1/, X2/, X3/, X4/, X5/, X6/, X7/ )

(这里的Xi是第一主成份中的数据)

t2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求出。

最后求出:

t1=(0.4063,0.4247,-0.1062,0.3858,0.4269,0.3902,0.4002)

t2=(-0.1871,0.1777,0.8670,-0.2558,0.0602,0.3216,0.0997)

由主成份向量t1,t2可以看出第一主成份中X1,X2,X4,X5,X6,X7的系数较大,第二主成份中X3系数相比其他数据很大,远远超过其他指标的影响。因此可以把第一主成份看成由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村卫生室个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所刻画的反映整体医疗卫生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份单独看成由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影响指标。

对应的主成份得分表达式为:

y1=0.4063X1+0.4247X2-0.1062X3+0.3858X4+0.4269X5+0.3902X6+

0.4002X7

y2=-0.1871X1+0.1777X2+0.8670X3-0.2558X4+0.0602X5+0.3216X6+

0.0997X7

接下来将我们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带入到是自中计算得出各主成份得分y1,y2。

三、结论

从表3中得出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的第一主成份得分^高说明这些城市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较高。、青海、宁夏得分很低,说明水平有待提高。北京、上海第二主成份得分较高,说明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高。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北京、天津这两个一线城市的第一主成份得分较低,但是第二主成份得分较高。这两个一线城市的分析结果可能不是太准确,有可能是我们分析的数据还不够全面。

参考文献:

[1]陈方樱.数据分析[M].机械教育出版社:陈方樱,2014.

[2]骆向兵.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骆向兵,2014.

篇(3)

[关键词] 医学形态实验学 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本论文由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9BY76)。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列入重大人才工程。这对以“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为办学定位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新建医学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办学时间相对较长的教学型医学本科院校,纷纷向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正在放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这又为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如何跳出传统的“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型人才”的藩篱,处理好承前与启后、借鉴与融合、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是该类高校必须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就是根据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验教学的各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落实各实验环节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1]。在本科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不断探索,初步构建了新的医学形态实验教学体系。我校改革的路径是:一个确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二个突出:突出专业设置为基层而设,人才培养解基层之需的特色教育,建立强化应用的教学目标;三个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三个基本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

转变思想、更新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深厚的理论功底固然重要,但最终要体现在处理疾病的能力上。作为一门独立性的科学,医学形态实验学是基础医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涉及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等多个学科,在培养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教学内涵。医学形态学实验是医学生全面掌握、融汇基础医学知识、固化综合理论,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重视形态实验教学,已独立设课。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受原有的专科阶段办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形态实验教学在整个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作用、地位以及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所以,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时,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摒弃 “实验教学为教辅课”的思想,确立形态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把其作为“内涵升本”的重要指标。摒弃“喂奶瓶”的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喂奶瓶”的学生是永远长不大的。要将教师由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启发、引导和指导者。实验方案的制订、资料的查询、仪器的调试、实际的操作、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等,尽量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突出专业设置为基层而设,人才培养解基层之需的特色教育,建立强化应用的教学目标

我校在升本后确立了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2] 。这就要求,我校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突出专业设置为基层而设,人才培养解基层之需的特色教育,建立强化应用的教学目标。据此,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目标就是:以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为导向,为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首的基层医疗卫生团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宽广扎实的医学基础科学知识,灵活多样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态度;掌握常用实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熟悉常用仪器及设备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通过医学形态学实验过程的训练,学生会正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以动态的眼光去观察从正常到病变再到临床的动态演变过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习铺路搭桥。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三个基本模块”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内容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有效途径,要为基层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必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符合基层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要营造贴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的人才培养氛围。据此,我们对形态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1.基础性实验模块。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衔接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开展包括形态学实验基本方法与经典验证性实验,并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学科研究前沿知识加以阐述。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的特点,教师示范、学生做规范化操作训练,以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规范合理的操作习惯。考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除系统为学生介绍形态学实验方法的理论知识外,增设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技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技术、病原生物学常规染色技术、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模块。针对已系统修完医学基础课程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以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淡化学科界限,开设综合性实验。同时,结合陕西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开发适合陕西地方实际的特色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课程涵盖三块内容:(1)围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基于动物模型,开设综合性动物实验。(2)与动物实验相呼应,以器官或疾病为主线,内容由浅入深,密切联系功能与临床,开展临床病例讨论。(3)围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或结合当前新发疾病,将实验课堂由实验室延伸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开展学生PBL专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比如让学生到社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疾病调查和健康宣传等职业实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病人,面对面与病人交流,听听病人对疾病的真实描述和感受,最终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论文,做成PPT进行PBL专题讲座。通过上述“立体化教学”, 加深了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训练了学生应用基础医学知识来解决临床诊断疾病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岗位职业特点,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

3.创新性实验模块。创新性实验就是学生自主设计科研课题方案。学校科研处设立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的专项基金。学生以已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设计实验及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

总之,实验教学是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探索、创新教学内容的同时,新建本科院校还应把实验教学系统改革与实验室评估、实验室体制改革及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并完善实验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更好地为社区和农村基层输送合格的卫生人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竞争力,为自己找到一份生存空间和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曦碧,吴剑锋,吴立经.论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8(5):20-23.

篇(4)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的卫生技术人员一共620.3万人,其中,各级医院占了370.6万人,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合计却不足200万人。农村医生缺口53万,但每年却有50万医学院毕业生转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国医院数量共约2万家,而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站)加起来,超过了7万个。《公报》还显示,2011年年底,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一共112.6万人,却要服务66万多个村卫生室。

更严峻的是,农村全科医生匮乏。全科医生是指能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对乡村患者尤其重要。按照理想比例,中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据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目前只有7.8万名,且素质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学医的人多了,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却是人才难留,医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持续“过剩”,为了留在城市,一些医科生被迫转行。

其实,大量基层医生流失和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待遇太低,收入不及大医院的1/3。很多社区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还没有当地街道办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收入高。正因如此,有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得不半耕半医,有的城市基层卫生工作者要么离开基层,要么放弃医护职业。二是技术水平很难提高。基层病人少,多是常见病,自己的水平很难提高,要发论文、评职称都很难。三是中医处境艰难。现在很多人习惯“有病看西医,调理看老中医私人门诊”,卫生院的中医科没有生意。

让医生扎根基层

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培养培训。《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定向免费培养已成为“利器”之一。

篇(5)

“让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诊疗模式是新一轮医改的目标,无论大医院是否情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格局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然而,组建医联体、大医院医生下基层坐诊,就标志着构成了正确的分级诊疗路径了吗?显然并不是这样。

近两年,医联体被视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在十月下旬举办的“2016健康中国――基层论坛”上,与会嘉宾对医联体的作用和基层人员激励机制进行了讨论。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陈红艺直言,松散型医联体并不会使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很难把工作做扎实。 “数”说基层卫生人才流失严重

提到医联体,不得不先看论坛上公布的一组数字。

2010年至2015年,基层卫生人员数量增长十分缓慢,年增长率仅为1.88%,而医院人员的增长率则为7.73%;与此同时,基层卫生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比例在逐年下降,这六年里,占比从39.99%降到33.69%;基层卫生人员流失比例也最高的,六年内,30%的基层卫生机构发生过人员流失,相对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人员流出率最高;统计显示,2015年乡镇卫生院中的从业人员年收入为5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万元,医院医生仅阳光收入平均就在10万元以上,收入水平也成为大医院虹吸基层医生的重要原因。

这组数字显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心涣散,包括培养机制、激励保障、评价机制都亟待提升。也正是源于上述这组令人倍感无奈的数字,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收入水平显得迫在眉睫。 现行激励和评价机制难留基层人才

人才是实现卫生服务一体化的首要因素,只有通过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实现优化重组,充分提高卫生人才的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目的。有与会专家认为,留住基层医生,首先需要建立适合基层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人社部曾经发文指出,要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激励。然而陈红艺发现,我国仍然有很多地区基层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几乎谈不上激励。

在评价机制上,我国提出,要增加基层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对科研、论文也不做硬性规定。但陈红艺在调研中看到,尽管各省出台了面向基层倾斜性政策,并单独设立基层评审组,但评价和晋升仍然更多倾向于大医院医生,并没有真正做到“干什么评什么”。 紧密型医联体被专家点赞

基层服务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组建医联体似乎是一条不错的救市之路。目前,各省医联体遍地开花,根据合作程度不同,主要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力求在一定区域内充分发挥卫生资源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各地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至少有400多家各种形式的医联体。然而,大多数医联体由政府部门牵线形成,采取技术帮扶和业务合作的松散型联合模式,加上利益分配补偿机制没有配套,医联体成员医疗资源统筹共享的积极性很低,甚至有评论说,医联体是大医院另一种形式的扩张。

“松散型医联体基本上就是一家大医院拥有好几十家合作医院,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去合作医院坐诊和查房,在这个过程中,基层能力并不会得到大幅提升,因为双方没有利益驱动,很难把工作做扎实。”陈红艺说。

篇(6)

1965年6月26日,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就是熟悉的“六二六”指示,对于解决我国长期积累的农村医疗卫生薄弱的现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后,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广大的欠发达地区缺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财力,导致地区医疗水平信任度下降,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到大城市看病,造成了“相对性”看病难,即优质资源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县区医疗机构不受重视;而到了大医院后,又出现“找专家难”的问题,专家号一号难求,挂到了号也是排队时间长而就诊时间短,大多数时间花在了排队挂号、化验、做检查的等待上。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于1917年,百年来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学科奠基人和医学大家,如林巧稚、张孝骞、吴阶平等,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十三五”纲要中,“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章节纳入。在打造“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国内一流的医学院,一直起到先行者的表率作用,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的各大医院和国内外的广大协和校友们积极求变,在传统医疗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力求打造新的医疗传播和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服务于基层、服务于更多的人,并将协和爱国、为民、责任、奉献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磐安就是协和校友会在即将迎来建校百年时选择服务于基层医疗的新的起点、新的模式,也必将带来新的突破。中国之大,浙江磐安为何是起点,探究内因如下:

浙江省良好的医改外部环境和磐安县先进的卫生医疗服务意识

自2011年底,在全国率先启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切入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一系列的“组合创新”,让浙江“医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社会民生面临着更多、更高的需求,尤其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2013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正式文件,让“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在这大背景之下,磐安县作为基层县区,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对接和引进上,是作为县里第一要务去做的。

近两年来,磐安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这项民生事业的发展。自医改启动以来,磐安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预防”的总体要求,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卫生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深入贯彻落实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加快形成“首诊在乡镇、大病到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另一个背景就是磐安还是著名的中国药材之乡,县内的“江南药镇”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是浙江唯一以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其中“浙八味特产市场”闻名海内外,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药材市场。磐安境内自然生态优美,被誉为江南生态养生源。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让健康更加不容忽视。

此次协和校友会专家团走进磐安,就是磐安县委县政府主动出击,积极联络,由主要领导决定,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蔚华带领相关部门多次与协和校友会沟通接洽,最终落实专家团赴磐;而且,此次义诊与过往一次性的医疗服务不同,还将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专家团校友会商讨进一步合作,提高区域医疗竞争力,造福磐安百姓。今后,根据磐安县当地的医疗需要,将定期有校友会专家到磐安提供医疗帮扶,让山城的百姓,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国内顶级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

北京协和医学院“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校训,让协和毕业生牢记在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是中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1919年10月开办八年制医学本科,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负责人马超教授介绍:“协和从建校以来一直秉承小规模精品教学的传统特色,招生数量很少,每届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国只招收30人,1993年之后才逐步增加到目前的90人,一直是全国招生数量最少、最难考的医学院。学校对八年制医学博士毕业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学习成绩优秀(总平均分80分以上),不能超过两门补考,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等等,达不到要求的就算读满8年也拿不到博士学位。因为医学的特殊性,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精心的培养和很高的要求。所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不仅要成为医术出众的专家,更要做医德高尚的楷模。”

此次协和校友会专家团磐安义诊行,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由副校长张勤亲自带队,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金永明博士和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副部长冯志骏博士负责召集和联络,义诊的专家团成员主要由浙江省级三甲医院的20余名专家组成,他们都是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优秀校友。

专家覆盖的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心胸外科、骨科、肾脏病科、心内科、风湿科、妇产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皮肤科、肿瘤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义诊分为三个部分:磐安县医院内义诊,医院业务知识培训以及下乡义诊。这是浙江省内知名医院专家首次以校友会形式组团联合下乡义诊。义诊使磐安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在当地民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当天上午,家住磐安县城的陈宾荣,早早地来到磐安人民医院,成为了当天第一个接受专家看病的患者,他说:“听说协和的医生要来磐安,两天前我就来挂号了,省得自己跑杭州、上海去看病。”据了解,陈宾荣今年51岁,前几年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心脏病,之前到杭州做过手术,平时还需长期服药维持。来自浙一医的心血管内科专家来江涛仔细查看了陈宾荣的病历,询问了病情之后,给出了平时怎么吃药、怎么日常自我诊断、多长时间到医院检查等建议。几位专家回忆当年毕业典礼上校长的教诲:“今天你们以协和为自豪,明天协和定会以你们为骄傲!”此次义诊校友们以所学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社会,践行了让母校为自己骄傲的承诺。

篇(7)

论文摘要:在中国医疗市场存在着公立医院垄断、供者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弱势群体被排除在卫生服务提供系统之外等问题。政府应该纠正医疗市场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现实的医疗市场是无效率和不公正的,也不会健康发展。医疗保健即使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它的特殊性质也不会改变。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医疗保健领域不应该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有所作为。

一、消除进入市场障碍

医疗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存在着技术上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这些特点弱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医疗市场机制既不能提高效率,也不能实现公平。“第一,市场充其量只能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无法解决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第二,也许在经济的很多领域,市场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在外部性很强、。信息不对称的领域,市场往往失灵,亦即,不光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反倒会降低效率。”

政府应当承担宏观调控的责任,应将其医疗服务筹资者的职能和购买者的职能分开。无论私立还是公立医院,只要政府引导得当,都能为社会大众造福。私立医院也可以从事公益性的事业,只要政府给予支持,他们也能做得很好。政府不一定直接承办医疗卫生事业,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应该对市场运作的结果进行测量,而不是说只要公立医院承办了医疗卫生服务,保证了这个过程,结果就一定是实现了医疗卫生公益性的要求。

二、建立监督机制

我国的医疗卫生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造成医疗卫生费用失控、医疗纠纷失控、宏观调控失控。“我国医疗运动场是一个没有裁判员的运动场,或者确切地说,只是一个有着不称职、不负责任的裁判员的运动场。”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公共管理的职能,必须设立守门人的制度,必须建立第三方购买者的监督机制。

政府发挥公共管理的职能会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共管理有3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政治责任、公众参与和公众获得信息。公共管理的过程就是实现这3种价值取向的过程,它们都有助于控制医疗卫生费用。”政府通过提供信息以纠正自由市场的信息失真: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和法规以影响公共和私人医疗活动:政府可以向公立或者私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纠正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垄断力量。政府可以纠正市场功能不完善,高额收费的现象。中国政府应该通过设立初级和二级医疗服务分工制度,充当守门人的角色,一方面为基层百姓享受到关心和照顾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防止普通病人涌人大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医疗保障系统涉及医疗需求方、服务提供者的关系,但医疗保障机构作为第三方对于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要使被保障对象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政府还必须通过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协调和保障三方的利益,规范各方的行为。”在医疗卫生监督方面,第三方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医疗保险机构建立在卫生部之外,政府会提高政府各机构实施该系统的协调能力和推进标准的压力。”

政府不应该允许医疗保险机构设定赔付的固定限额,这样保险机构就会有动力监督服务提供者的收费状况,建立医疗利用审查制度。如在美国这样的医疗市场化的国家,也设立了严格的医疗审查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几乎每一个重要医疗决定都要通过审查机构的审核:住院治疗需要医疗利用审查机构的批准,手术需要批准,为做其他检查延长住院时间需要批准,将患者转到康复中心也需要批准。”这种审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标准作出决定。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控制不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实行理性化的配给,而是通过设定~个赔付额度保证医疗保障机构收支平衡,因此医疗保障机构不关心供者是怎样提供服务的,是否选择了节省费用的合适的医疗技术,它只负责赔付固定部分的费用。所以保险公司没有激励机制去激动医疗保障机构监督约束供者的行为。医疗保险机构通过设定自付率、起付线、封顶线、可报销药品目录等各种手段,对病人的就医行为施加了严格的控制,但是对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却近乎不闻不问。

三、纠正市场的趋利性

自由市场的趋利倾向导致社会弱势群体不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救治。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干预措施,不完全依赖市场获得医疗资源的享有权。医疗卫生服务分为纯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个人属性的医疗卫生服务3个层次。政府对于这3个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负有不同的责任。

(一)负责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社会人群的健康,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以人群为服务对象而开展的医学干预活动。这类服务包括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清洁水源的提供、健康教育、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地方病控制与监测等服务,这类服务应该由政府承担。政府应该对具有显著公共特征的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开发进行直接投资,或对研发企业进行补贴和专利保护。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受益者是全体社会成员,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国民健康就是履行自己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