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26: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首先,要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专业人士指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观点。不能因此放松教材,而应对照大纲更深入地研究教材。除了学生手上的教材外,地理教师应多备几套教材,吸取各版本的优点,进而重组知识体系,这对优化教学效益至关重要。例如,在“气候类型”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鲁教版中通俗易懂的判断方法。另外,书本活动题,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并非全部适用。因此,教师应进行合理取舍、替换,充分用好身边的资源,如,在“温室效应”部分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观察校园内玻璃花房”的活动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某些问题的不可实践性而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样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教师可以对书本知识点的顺序进行重组,对难点知识想办法解决。例如,在准备“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张硬纸板,根据地球仪的大小把硬纸板中间掏空成圆形,使之可以套在地球仪上。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借助该硬纸板在地球仪上演示“黄赤交角”,通过操作,既加深了学生对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必不可少。
其次,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一般来说,学校都设有学科备课组,备课组成员应把查阅的资料拿出来,把备课过程中的问题拿出来,把各自所备的教案拿出来,通过讨论整合,形成最终的案,这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再次,要精选课堂练习。初中地理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训练时要有的放矢,要合理把握好达成度。所选题目不能太难,当然也不能太浮于表面,因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堂练习的准备过程中,我们精选题目,然后备课组内共同讨论,最终确定由六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组成的一张高质量的讲义,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二、灵活的上课技巧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新课导入的用语,知识点之间过渡的用语,都离不开教师细心地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以一种“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再比如说,课堂活动题的探究、思考,教师不能完全放开地让学生去实践,而应给以一定的指导,通过艺术化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因好奇而积极思维,从而获取新知。
其次,要能给学生多一份自信。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练习的评析等方面,教师要动足脑筋,从而把复杂问题以最简单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使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就会因为感觉“自己行”而变得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喜欢地理课,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能有些教师会这样认为,下课铃声的响起就意味着本节课的圆满结束,后面的任务应该是准备下一节课。其实不然。每一堂课教师并不是准备得十全十美的,在上课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一些新问题。因此,在课后及时去发现问题,记下教学随感,是教师应该去做的一步。
首先,反思课前准备内容在课堂中的落实情况。如果精心的课前准备内容没能高效地运用到课堂中来,那么教师的预期目标就没有充分实现。
关键词:地理;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56-01
一、实施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有效性教学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互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其教学中要关注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
关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多数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认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学语言要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手段要先进,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教学方法要灵活,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本人认为: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活动最好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激发思考,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对于学生而言,与单纯地听老师讲课相比,他们更喜欢参加不同的活动;地理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对地理活动是有兴趣的,因为地理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通过感性材料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问题,使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好每一堂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落实初中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平时备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堂课怎样根据课本知识安排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引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等等。而且不仅做到事先备课,还做到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发现不足。
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复习课,采取让学生填图练习巩固的教法,大部分学生刚开始都老老实实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但到半节课时有部分学生开始不耐烦了,如何在复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经反思,我采用了拼图游戏法和小组竞赛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拼图比赛中巩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学生兴趣高涨,效果甚佳。可见,坚持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可使原来的教学形成有效教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也就必须把学生的学法培养永远放在第一位置,这是实现前文所述的“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的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读图等技能和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如《海陆变迁》的学习,让学生分析和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要提倡“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
4、调节情绪状态,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一上课就进入“角色”,以饱满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中,真正用感情去讲授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学生也会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地理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的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外的途径,让课内外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褚意芬.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J].地理教育.2009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二、精讲多练,互动教学
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只要我们备课精细,课前工作做得充分,就可以做到精讲多练。在平时上课时,把表放在讲桌上,提醒自己选重点、难点讲解,留给学生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10-15分钟)。填写配发的《资源与学案》、《填充图册》。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课本的知识点加深巩固。这样,也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巧用地图,辅助教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就象语文教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与之相关的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材培养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又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会不会学。对此,为师者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可谓海纳百川,文理兼容,包罗万象。上至广袤的宇宙空间,下至地球内部几千千米处。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光凭语言很难解释清楚,所以必须借助于一些地理教具来辅助教学。如地图、地形图、课本插图、影片等,尤其是尽量采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低年级(七、八年级)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有优势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多媒体课件能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非常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传运行轨道特点时,可用flas演示一下,就能让学生感受的其特点。再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文化》或学习一些风土人情时,可用些照片展示,同时也能通过地理的“美”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兴趣培养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可以这么理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值得提出的是,有效教学不纯粹指课堂教学,还包括作业、练习、实践、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延伸。
二、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积极转变观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在充分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教师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自主学习体验。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当课堂环境宽松时,学生的心理才不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学生与教师在交流和互动过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维持课堂纪律对于初中教学是具有挑战的,不是一味宽松即是放任,而是更要建立平等却有纪律的课堂秩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地理的综合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引用典故、历史、时政、身边的例子等;引导图文结合,感知地理特有的地图语言,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培养动手能力,制作地球仪、制作地形类型模型、测试气温、观察影长、观察天象等。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用心。
3.关注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特有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学会看地图,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深挖隐藏在里面的原理和规律,动态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地图表达的信息,从而懂得对比得出结果。教师要关注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读图名、图例和标注、比例尺、横纵坐标等,掌握读图的顺序和一般程序,轻松学习地理。只有借助地图,将地理知识和空间联系起来,将文字转化成地图,摆脱死记硬背,建构一个属于空间地理的知识系统,才算学到了地理的精髓。当然,现在的地图呈现形式是多样的,有传统的静态地图,如课本插图,也有多媒体演示的动态地图和电子地图、遥感地图等,利用多媒体地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思维。
4.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
新一轮的教改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地理图表、地理视频、互联网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媒介,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教学活动的互动形式。因“课”制宜、因人制宜选择多媒体教学,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关系,发挥在教学中最佳效益,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5.把握课堂,做到讲练结合
对于课堂内容,应该紧扣地理课程标准,不能求多求全,重难点要明确,力求老师教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伴随着厦门教育局“减负令”的出台,对初中地理课堂提出了高要求,练习和作业要尽量在课堂消化巩固。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辅以相关的经典习题,及时把握和应用。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课堂练习的方式或者小测的方式完成,不仅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一举两得。可见,在课堂上能做到精讲精练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6.引导学习方法,注重课外延伸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老师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形式,这样的讲授是无法实现三维目标的。新课改下,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我们要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掌握对地理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比如,自学课本讲述性内容,划重点;图文结合,善用地图;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科学记忆等。此外,应积极走出课堂,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地理园、气象站等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将地理课堂延伸到课外。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探究的成就感,深化认识,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比如,我校开展的五缘湿地文化课程,不仅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主人翁意识和爱护环境的环保理念。
7.反思教学,提升自己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上完一节课后,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上课时自己的表现?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超越了教学设计?有没有低效和无效的环节?有没有需要修正的环节?”。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每个人都有看法和想法。当有效教学提上全体老师的议事日程时,就更激发了我们从日常每天去积累经验去反思的决心。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性、自主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却越来越重。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高效课堂的界定
1.教学目标的达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80%以上的学生达到80%以上的具体目标,即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来看,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课堂活动,都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
2.学生的学习愿望能受到持续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进一步被激发起继续学习的渴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学的怎么样。
二、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从个人角度分析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两方面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便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地理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练习;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地理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发差。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地理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地理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
三、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面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课堂研究应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呢?不久前在看完了一节普通的地理课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课讲授的是人教版8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之国土辽阔,教材所描述内容非常简单,怎样能够运用教材工具充实课堂内容让讲授的知识丰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1.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读图、识图、运用地图的能力。
读图、识图、运用地图能力这个问题对于地理老师就像老生常谈一样,但它又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难题。授之以鱼抑或授之以渔?我们大多人大多会选择后者。可是究竟应该怎样做到呢?在这里谈谈本节课带来的启示。
如何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
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地图比例尺知识在书中我国四至点地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南北距离。学生自己动手不但重温了以往的知识,更比教师只单单告诉学生我国东西距离长5000KM,南北距离长5500KM让他们死记效果要好的多。实则授之以渔,受益匪浅。
如何提高识图能力:
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书中中国政区图轻松得出答案,但是教师在这里巧设题目让学生去找那2个国家和我国有不连续国界。学生花了点时间终于找出是俄罗斯和印度,在这次对图观察中又一次强化训练了学生的视图能力。
对于读图识图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牢记学生是主体,我们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在教师恰当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用图,久而久之,一定会取得丰衣足食的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是除多媒体以外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本课教师使用了文字记忆法。古语“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对于刚刚动手计算完我国东西距离,南北距离的学生来说,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更加强了他们对我国东西南北距离的识记。
比较法:我国的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于世界第3位,它相当于一个欧洲的面积(大约1000万平方千米),40个英国,17个法国。。。。。。通过这样小小的比较强化了学生识记,并能促进其理解我国疆域之大。
当然除这些方法以外,还有谐音记忆法: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43M,可以用爬爬试试是山来记忆等等。这些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恰当的运用可以明显帮助学生有效的识记。
3.精讲精练――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除对知识点讲授要精准外,我们还提倡在课堂要精练。以本课为例:在一张50CM的白纸上画出我国的轮廓图,应选的比例尺是A 1:50KM B1:100KM C1:110KM D1:120KM教师通过精选试题给学生练习,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还可以加强对以往知识的联系。但在试题的选择时一定要精,要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节地理课,如果要达成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有更大的收获,其课堂是高效的,背后必定是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反思、更新和实效运用
四结束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节地理课,如果要达成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有更大的收获,其课堂是高效的,背后必定是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反思、更新和实效运用。总之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师,而只有最适合特定课堂的老师;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最有效实现特定目标的课堂。地理教学改革是逐步积累的,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地理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地理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兴趣;学习活动;生活;反思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实践、丰富和发展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根据近期的国培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析,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着眼于学生,制订科学、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所提出的概括性要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节课教学的方向。制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测试功能,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为教学目标而展开,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如果教学目标科学、具体,就会导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正确制订科学、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如何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能不能把教材分析透彻,是能不能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在教材分析时,要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教材分析;可以对教科书进行改造、更换、补充,只要符合原来的教学意图、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就可以;要重视对教材中“阅读材料”“活动”“图表”等栏目的分析,因为这些栏目是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的平台,也是开展教学的线索。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的状况,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在学情分析的时候主要分析:①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基础;②哪些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对难点问题或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预想;④学完本节后学生会达到的状况。“备学生”是一个有难度、有技术的备课环节,其关键是准确把握一个度。如果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高,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就会降低教学效果,使学习者在高难度的学习内容面前望而却步,最后导致学生“不懂装懂”的现象;如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低,也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使学习者在低水平的内容上做无效的劳动,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后,确定的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宗旨;认真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对三维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了解哪些内容要学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内容要让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要做详细掌握;这节课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能力,要形成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会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实际,我们的教学也会更有效。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讲点拨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适时适度,精讲点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一节课45分钟,教师必须精心筹划、合理安排。
1.做好课前的复习巩固
初中地理课一星期只有两节课,而且有的课时相距时间较长,学生要学第二课时的时候可能把第一课时的内容给忘了,因此,在上课前我们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前面知识的复习,以便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复习方法有多种:小测、提问、老师归纳总结、填图拼图比赛、知识接龙等等。老师要制订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预留课内的作业时间
讲授新课的时候,有的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以为这样才能讲得透彻,让学生明白,其实这种教法挤掉了学生的大量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好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老师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梯度地设计相应的练习,练习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当场进行辅导。
三、课堂引入直观,有趣味性
新课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尽可能地优化设计,力求简约、精彩、恰当。实践证明: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的精彩开场白如同歌曲的前奏会引人入胜,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直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共同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设置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的过程,在落实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到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美国NBA篮球联赛,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球队的名字和分布的城市,然后利用空白地图制作一张球队所在城市的分布图,因为有些球队的名字体现了该城市的特色,如:超音速队所在的西雅图是美国的飞机制造中心,活塞队所在的底特律是汽车城,火箭队所在的休斯敦是重要的航天基地。如此一来,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美国的城市的分布和职能。又如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教师和学生也是课堂教学的“教具”,借鉴情景剧的方式,让自己及学生扮演地球、太阳,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在演示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学以致用,密切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实际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驱动。新课程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地理课程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不断沟通生活与地理的联系,使真实世界的地理和课本中的地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学习环境中发现地理、探索地理,提高对地理的认识,同时在无形中发展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创造打下基础。
六、教师坚持不断地教学反思
反思是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怎样提升呢?就是反思与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成长=经验+学习+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我的某一环节应如何调整更有效?”等等,不断地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反馈进行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地理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努力营造高效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师——生”、“生——生”的合作与成长。 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