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6: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篇(1)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思想政治工作;运用;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既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不能一味沿袭传统的、惯性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必须抛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真正从内容、手段、方法、载体、环体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感受到从所未有的新颖独特,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自觉地参与到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悄无声息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说,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忌只重工作目的性而不考虑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平等对话原则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非常注重目标的达成度,甚至忽视了手段和方法的适宜性,以致于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后果,并未实现预期的目的,“劳而无功”却在社会、学校“背”上骂名,最终呈现出学生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的状态。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一方面,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教育情境创设。方式方法上要讲求“外虚内实”。表象层面上不能显得目的性太强,“昭然若揭”,“有意”惹起学生的反感,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了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骨子里面确实有工作的想法和目的,绝不是简单、单纯的交流聊天,承载着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核心就在于教育情境的创设,教育活动的精心策划。经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是雅致的,经过精心策划的活动是巧妙的。既能实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的警觉和反感,取得教育者的水平和艺术。另一方面,尝试师生交往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对话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话的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上保持平等。要坚决革除传统模式下教育者“高高在上”,开展工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受教育者被“虎视眈眈”“众目葵葵”,大有“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架势,营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对话的基础。因此,双方要以平等的姿态、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忘却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尊卑,彻底抛弃“不愿谈”“不敢谈”“不能谈”的心理障碍基础,从心底里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真正朝着师生间无所不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和境界。

二、切忌只顾把控话语权而不契合学生实际,始终坚持互动交流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话语权的把控。正确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正确的思想得到不断的传播,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效果;相反,如果错误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谬误的观念象疾病一样流传,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效应。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把控不应凭借教育者的优越地位,而是靠要讲究艺术和技术的。一方面,要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一味只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效果不理想,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既要发挥传统方式的积极作用,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格魅力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和持久的。因此,教育者自身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是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佩服,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模范地做到,自觉地把自身塑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示范,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为工作出发点来“取悦”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强调教育者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很少兼顾到受教育者的实际和需要,工作开展起来不能契合学生的内心想法,得不到学生的有效支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行其道”,成了两条“平行线”,不能产生“交集”,更无从去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以急,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自然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然“水到渠成”。

三、切忌只重单方面主导而不调动学生参与,始终坚持合作教育原则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接受信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加剧了其个性的形成和独立的意识,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他们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而且轻易不受成年人的左右。但毕竟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不会完全成熟和正确,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成熟和成长。一方面,要变“单主导”为“双参与”。“互动”才可能“和谐”。社会学上的“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众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既有积极的过程和结果,也有消极的过程和结果。当然,消极的过程和结果不是人们所要追求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只有双向互动,并产生积极的结果,才是工作追求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者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模式,转而谋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参与,调动两个积极性,共同致力于育人和成长的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愉快地实现工作目的。另一方面,要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传统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失去兴趣,教育过程就完全演变成了教育者个人在唱“独角戏”,“台下”的观众都“心不在焉”,无论多么“精彩”都不会获得“观众”的掌声。而主体间性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学生)都处于主动地位,只有双方共同主导才能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期待出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把教育的目标变成自身成长的需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把教师的职能从过去的强行灌输转变为指导引导、营造环境,由过去的“绞尽脑汁”要学生接受转变为现在的“心情舒畅”地保驾护航,学生自主地吮吸成长需要的“乳汁”。

四、切忌只顾一意孤行而不考虑学生感受,始终坚持沟通理解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触摸(及)人的灵魂的工作。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必然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切不可仍然效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我行我素”,只有求得师生之间的价值或者观念的共识,开展起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一方面,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避免“独断专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讲求教育者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不是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主张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摸清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开展工作才是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摸清学生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是摸清情况的有效路径和最佳选择。教育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学生一线,和学生打成一遍,做学生朋友,与学生交心谈心,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掌握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工作决策有依据,工作措施很科学,实施起来具有针对性,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问题,考虑学生感受。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站在教育者角度思考问题,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主张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即人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然学生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工作的措施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动争取学生的参与,主动邀请学生的配合,主动赢得学生的支持,师生齐心协力,并肩战斗,轻松愉快地“走完全程”,顺理成章地到达“幸福彼岸”。

参考文献

[1] 周先进.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成为必然[J].前沿, 2010(07).

[2] 熊宝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探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0(10).

[3] 陈倩.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探究[J].科教导刊,2010(03).

[4] 李小红.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

[5] 张法成.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J].中国建设教育,2011(07).

篇(2)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实效,要讲效益。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理清思路,紧扣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主题,围绕贴近教学科研、贴近干部师生、贴近校园生活的工作中心,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即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讲效益。效益不仅是物质生产的追求,也是精神生产的追求。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概念和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属于精神成果的范畴,作为精神领域的生产,其成果比物质劳动的成果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它具有与经济工作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间接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并不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范围之内,而是体现在其服务保证的对象中。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创新科技文化的重要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核心,服务于教学、科研这个大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通过完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为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等途径来实现。

第二个特点是共有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总要反映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通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体现;反过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却很难说完全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成果。但一般说来,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而且能够促进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完成。

第三个特点是延滞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它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反映在某个体的身上,或许可能存在着思想认识上茅塞顿开的顿悟现象,但就群体而言,要促其思想道德品质的质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量的积累过程。不仅如此,人的思想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对人的思想产生不同的影响,使人的思想行为出现反复。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效益

讲求效益,有利于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有其特有的规律可循。只有讲求效益,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时刻从效益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并能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成效,不断反思总结,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归纳提炼,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讲求效益,可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走向科学、走向成熟,工作更规范、更有成效。

讲求效益,有利于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摆脱“等、靠、要”的被动局面,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方法、特点、规律、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活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自觉优化,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开放自己的封闭体系及领地,积极吸纳其他学科的知识精华和方法手段,最终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从观念到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讲求效益,有利于克服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模糊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能产生很大的思想效益,而且能和教学、科研等其它积极因素一起相互作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有利于消除漠视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认识偏见,纠正只注重专业而轻视政治的认识错误,激发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使更多的人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地投身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虚功”得以“实做”。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途径

1.融入现代气息,塑造自身新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个性突出,求知欲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着变化,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和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素材。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走出封闭,广纳博采实现自身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塑造“学术专家型”的形象,增强自己在学生和教职工中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进一步充实紧扣时代脉搏、为广大师生员工所关心和欢迎的新气息,要用当代最鲜活、最生动的实例引导师生员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强化心理教育,健全人格防疾患’

激烈的社会竞争,引发了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就业的压力又带来了学业的压力。又由于某些大学生思想还不太成熟,心智还不太健全,人生经验也不太丰富,他们往往会处于矛盾交织和困惑丛生的人生困境之中,经受着巨大的心理考验。于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将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培养心理咨询人员,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人人都成为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学生们处理好在学习、生活、求职、恋爱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预防各类精神疾患和变态心理的产生,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浓化人文氛围,力求管理人性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者,而在工作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性化的人,这就需要在保持制度的威严和严肃性的同时,工作方式还要力避呆板生硬、简单粗暴。要在校园里创造浓厚的人文气氛,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更要用自己浓厚的人文情怀,从塑造崇高灵魂的高度,对学生的人格给予充分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第一,创建浓厚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大学教育是接受人文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除了教育学生重视对人文学科的学习之外,还要从文化、艺术教育人手,通过听、读、观、行等教育方式,从而增强人文底蕴,增加人文内涵。

第二,建立健全以学生管理规定为核心的学生管理规范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增加学生评优、困难学生资助、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完善学生违纪处分处理程序,建立学生对违纪处分处理申述受理制度,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申诉权,认真做好学生违纪处分申诉处理工作。

4优化工作程序,积累微“量”促质变

篇(3)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工作,其内容繁杂,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做好常规性工作,更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导师。但目前时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其职称评定、薪酬设计亦存在缺陷,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改变这一状况,才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一新台阶。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中的日常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为教研服务的辅导性工作,即依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之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应该被放大,成为高校中旗帜鲜明的工作。高校作为大部分学生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放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者片面强调学生的技能教育,流向社会的毕业生终将缺乏“润色”。我是电子专业毕业的,现供职于某高校行政系统,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来说并不对口,但经过八年实际工作(在此过程中,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在疑问中不断思考、探索)的磨练,自己确实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想法。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工作。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并且是不拘一格的人才,固然与专业课教师的辛勤教诲有关系,但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很大关系。由于在高校中,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高校如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尽力而为、尽心而为”,这就与是否正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社会地位的问题有关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常规工作,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进行管理,学生的评优和基本的政治素质教育等等,配合协调好其他部门落实好学生方方面面的工作等等,这些常规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谓错综复杂;二是非常规工作,我们所面对的群体里面必然有一部分后进生,从我的工作经验出发,我把他们分成三类:学习成绩差的、行为举止差的和心理有问题的。我们将这些同学称为“有特殊需求的对象”。他们构成了非常规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往往都个性差异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这三类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往往要倾注巨大的心血,付出几倍于其他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因为面对他们,简单的常规性管理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2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以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简单,工作方式单调,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外乎.“铁面判官”型和“苦口婆心”型。在新形势下,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服务要求也提高了。此外,“以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势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专业的服务者,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对于新形势下诞生的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对于个体的新问题必须要有一整套的工作方案。例如:心理测试法,性格分析,思想教育方法等等。同时必须整合部分资源,例如: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家长接待室等等。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被动的管理学生,而是主动的为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的工作,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重中之重。心理是外在的社会文化素质内化为学生因素的中介,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学生心理、学习心理、社会心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了解学生心理的技能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前提。如对于在校期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大惊小怪。由于青少年学生社会成熟度相对迟缓,心理约束力较弱,行为上极容易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多方面进行诱导,指导学生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处理好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当今社会日益在开放中谋求进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意识相互渗透,并且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学生除了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无形压力。适当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学业,甚至有可能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学生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错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对策进行心理疏导。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障碍当成某种错误对待,使学生产生情绪困扰.形成自卑感或是失去信心.影响健康成长。

3完善激励机制,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综上,不管是从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是从对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来讲,我们均可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的劳动应予以尊重。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的价值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既有现实价值又有潜在价值。如其从事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关系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兴衰的大问题,这种工作的价值是潜在的,是难以量化的,但这种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通过其他工作难以产生的,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持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降低,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使得此项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肯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时,对他们的薪酬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薪酬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合理的薪酬体现了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将包括他们在内的高校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各类劳动公平对待,也有利于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生机勃勃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常规工作报酬来源于学校的常规性开支上,即工资。目前,高校任课教师除了正常的工资之外,有相应的课时补贴。但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基本工资外,其他基本没有,他们往往成了高校里收人最低的群体。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应的工作效果也就很差。事实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潜在要做的工作很多,且大多要牺牲常规休息时间来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现在一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班主任要管理200位学生,学校各个部门赋予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很多,排除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如果仅靠正常工作时间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压根不会有什么效果。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可能会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做一定的思想工作,但部分责任心不强或者是存在一己之私的人就未必愿意无偿花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大家仅仅满足于做好面上的管理工作,满足于学生不出事就好,无暇去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无疑给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惰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心理学 问题及对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普遍缺乏有意识地向系统化、理论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是较侧重于经验的总结,教育内容往往脱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容易忽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在于借助心理学的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者缺乏专业教育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心理学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如果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自身素质低、业务能力差,基至于由一些从来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知识系统训练的其他专业的人员来替代,这些都必然会导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率不高。

2.技术与信息缺乏

目前,我国尚未普及在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的心理学技术与工具,具体表现:在心理咨询方面缺少所必要的技术设备;在测量方面,缺乏测量工具和手段以及科学化量表。在信息方面,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国外学校心理教育方面的新资迅、新信息较难获取,且国内同行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相互联系,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和经验交流。

3.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心理学缺乏理论充分整合

人的心理和思想的相通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但如何将两者进行整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理论体系及实践运用,仍有一些难点问题。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把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缺乏对二者内在联系的阐述以及方法、技术的调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还没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4.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效性不显著

党和政府历来都很重视高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高校德育的实际状况,多次下发专门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理论界发表、出版了无数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论文和著作,提出了无数的方案、经验和建议,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社会各界与教育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总的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处于一种尴尬局面,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没得到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大量实践难题却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智实、德虚、空洞”仍是很多高校工作的真实写照。

二、对策

为了加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高校领导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并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1.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课程化在实践上能保证一定的实施效果,课程化比较适宜解决知识范围内的问题,课程化适宜解决学生普遍共同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通过讲座、活动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同时,针对我国学生多、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教师少的特点,许多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讲座、活动课程来解决。

2.高校应充当运粮官的角色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其建设和发展肯定不能落到实处。因此,高校领导应充分关注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致力于加大在财政和物质上的扶持,增加必要的技术设备,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

3.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目标的定位,是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本身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自身的逻辑规定性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受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及高尚人格。以培养社会化人格来定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才不会被受工作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会视为一种解放的力量、一种创造的力量。如果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本质意义出发来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就会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性、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调动他们作为道德参与者的积极性;就会激发他们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热情;就会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欲求;就会鼓励他们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者、接受者,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4.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人们行为的导向,去协调他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构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主导价值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核心,不至于在多元价值选择中产生迷失。因此,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来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主导价值体系。

5.注意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道德教育试图仅以讲解、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活动,总是碰到“应该如何做”或“选择什么样的行为”两种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同于以求真为目的的认知发展,也不同于以获得情感愉悦为目的的审美的发展,而表现为在特定的道德情况下做出“应该如何做”的选择能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必须采取多元化教育方式,去促进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如采取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以及测验法等多种教育工具的综合应用。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教育心理学,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命令和制裁,通过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思想教育的艺术,可以使大学生不知不觉地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

参考文献:

[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运军,刘春田.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党政干部论坛,2004,(1).

篇(5)

(一)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

大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刻,他们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对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产生着冲击。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文化与学习工作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鲜血液。社会竞争,工作效率等方面变得异常激烈,这也给大学生的的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拜金、啃老、自我主义成为了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毒瘤,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也使得这些毒瘤开始井喷式生长。与此同时许多明星等公众人物的负面新闻也使得高校的学生粉丝竞相效仿。家长疲于养家,对子女的关爱也不够,这些客观存在的弊病使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偏离正确的航向,这对展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碍。

(二)科技引领经济的时代对高水平创新性的人才需求空前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人的特点,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也不同。科技引领经济的国际背景下,人的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政策曾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高素质的高精尖人才。不管时代的浪潮怎样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但在科技引领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要丰富我们的工作方式,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我们工作的方式与渠道要放生变化。

(三)高校采用学分制,生活成本变高等现实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碍

目前,人们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学生家庭的生活压力变大,为了分担家庭的负担,他们开始走向社会去打工,以做生活补贴。学分制使得学生的工作中心发生偏移,他们被更丰富多元的娱乐深深吸引,很少再去关注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难得很大原因。

(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难题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互联网开放性极强,是连接世界的网络,它把信息快速传播,使人类可以共享文明成果,但网络垃圾也随着互联网流入我们的视野。互联网的不可控让我们难以阻断信息。它的渗透性更是无孔不入。开阔了视野的同时,高校学生也会接触到不好的思想与低劣文化。东西方与中国为敌的国家与地区趁机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大肆传播腐朽的思想与文化,这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早哼了极大的困扰。同时,网络游戏与虚拟性使很多高校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一族。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交,使他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向自我转变,同时使他们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监控网络,抵制互联网不良信息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二、符合当前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去伪存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寻找高效的符合时代背景的工作方式。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继续提高,适应当前的发展背景

自从上任以来,我国的政治与经济都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积极交流,把握国家与时展的脉搏,积极主动去投身到变革中去。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民造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核心所在。因此学校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放平,要做到两手抓,不能厚此薄彼。

(二)通过帮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拉近与高校学生的距离

1)经济问题,现有的贫困生补助,生源地贷款以及火车票补助等都是帮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好政策,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家的帮助会让高校学生的包袱变轻,会牢牢抓住他们的心,为他们的目前与日后的生活扫清了一些障碍。在深入贯彻这些政策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可以带领他们走向贫困地区,让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同样背景的他们惺惺相惜,增强社会正能量。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就包括帮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心理问题,现在的社会过于复杂,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疏导,并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为他们补充正能量。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空前巨大,就业难。这也成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源头。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起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

(三)面向小社群化的推广体系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以学院为单位,正所谓大网难捞小鱼。而且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使人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正在远离中心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缩小单位,向小的社群化发展。小的社群里,人比较熟悉,点拉点的方式有利于工作展开与推进。

(四)要升级创新工作手段

互联网得快速传播与开放性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载体。以此为载体可以丰富工作内容,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传播速度快,针对性也更强,影响力也是空前的。我们要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给予正确的引导,传播党的思想方针,共建社会主义美好家园。

结语: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现状;优化对策;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1.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相脱节,仅注重理论性学习

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仅注重理论学习,负责思政工作的人员并不能将思政理论与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相融合,长此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会在大学校园中失去魅力,开展时的实效性也不强。

2.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模式较为老套,尚不符合时代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沿袭教师“一言堂”的宣教模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无法符合素质教育时代的客观需要。这样一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仅能让大学生机械性地记忆,却不能引发其心灵共鸣。除此以外教师不能和学生产生亲密、良好的互动、沟通,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造成学生思维不活跃,无法养成发散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流于形式化。

3.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高,学习兴趣不高涨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因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制约,大家普遍感觉毫无兴趣,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纯粹理论化的事物,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匮乏,不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用处和意义,妨碍思想政治工作的进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对策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与实效性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因其教育手段的程式化和固定化,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显著。有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自觉符合国家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积极主动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样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性和针对性。

具体而言高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的教学环节,高等院校应请理论修养高的导师为学生讲解思想政治理论,在课堂上教育者应选择多媒体这一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网络技术手段,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地穿与大学生或本学校有关的资料与事迹,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采用发问和启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或者幻灯片,巧妙地引入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多媒体影片材料中,寓教于乐,并事先给学生布置相关问题,激励大家分组探讨,通过各抒己见,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负责人还应倡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打开电脑,点击高校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页,进行适当地学习,以便于调剂学习、工作的氛围。这当然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建立相应的网页和数据库。

2.构筑师生多维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为青年学生指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全体学生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给学生上课时应先讲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促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教育环节,教育工作者要同大家成为知心朋友,构筑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依照多种教育媒介,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尽更大的努力。

作为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弄清、弄懂、弄透、理解了多少。教师在教育中可给大家布置相应问题,请每位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小组讨论,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感知、听觉和视觉器官,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彻底破除以往落后的、不合乎时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教师可在学生探讨的同时,倾听学生的观点,即便是遇到不同的意见,也要注意适当地包容,保障每一位学生拥有自由表达的权限,唯有如此才会激发学生自主探讨的热情,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紧扣时代脉搏,增强实用性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因抽象、枯燥的理论传授,显著地挫败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基于此教师在理直气壮地为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必备理论的同时,还需进一步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交融,这才会引起大家的吸引力,也能减少思想政治工作的阻力和障碍。

思想政治工作中负责人在讲解完理论时,需请每一位学生谈谈在实际中应该怎样做,或者这些科学、先进、正确的理论给个人成才和今后工作带来了怎样有益的启示。学生现身说法、结合个人实际,进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极大地改进和优化了思想政治工作。

现如今高校负责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趋势,认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正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问题,采用多种优化对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33-02

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提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是传播和贯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精神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的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国内形势发展需要的根本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制度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格局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阶层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处在大变革、大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十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的奋斗目标。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真正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与国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世界越来越扁平化。国际间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但文化和制度的冲突也不断的凸显出来。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这势必会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精神,放眼世界,融会中西,在融合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为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信息网络化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不但改变了人们思维、生活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它颠覆了大学生传统的求知、认知方式和观念,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新领域、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掌握网络平台交流技术,借助网络的优势,及时跟踪发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需在教育理念上实现转变,即从过去的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主动认可、自主参与的学习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需要去反复的对学生说教,而是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案例,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自觉的参与到自己的思想教育中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背景都不一样,生活经历、思想觉悟、性格特点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别,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到实处。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不能只局限于校园这样一个狭窄的环境中,毕竟学生归根到底要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社会大环境的视角。从社会实际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带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让他们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社会生活的体验中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进步和觉悟。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

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基本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校长只抓教学,忽略“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甩手交给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去做,这很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才会有实效。因此,学校党委部门应该把各个部门都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融为一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而言,可打破原有的专门由行政领导者或辅导员去实施的模式,把专业教师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因为专业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存在着一种密切的感情交流,他们其实更能深入的了解和影响学生。他们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推进其内容创新

高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课内容丰富,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历史、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国化的等内容。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误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无用。为了克服这样的尴尬局面,思想政治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生动上下功夫。而要使课堂内容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要在收集材料,编写教案上下功夫,将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内容恰当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去,增加阐述理论时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尤其在联系实际上做文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并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广泛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来辅助课堂教学。校园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年轻人既有活力也有才华,他们渴求知识,热爱体育运动,也有艺术热情,可以开展各种学习、体育和艺术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离不开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创新

科学的方法对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的创新与运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喜欢采用空洞的说教的方式,这只会使受教育者心生反感。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受到影响和感染,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需求、思想困惑、感情困扰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样贴近学生感情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暖。是最有影响力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思想觉悟的提升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校园网络精神文化产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当然,网络平台的建设,除了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创新。高校应当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能够接收的方法,学生关心的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提升网络平台的人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教师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必须既熟悉网络工具、网络环境,又具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那些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自然是首选。有了这样一批既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有娴熟的网络技术的队伍,必然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高效的展开。

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的创新和网络平台的运用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实践是一个把理论运用到现实中,并且从现实中进一步发展理论的过程。高校的有充分的条件可以提供给学生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去实习历练,也可以开展如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甚至可以采取国际交流的方式,将学生派往国外的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有很多的潜力可挖的,只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就能把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不断的推进到新的水平,使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参考文献:

[1]周之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2]孙崇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好几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0(9).

[3]吕崇明,刘亚平.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