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6: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脊柱手术的护理

篇(1)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0―02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居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正规的抗结核化疗、严格的卧床休息是脊柱结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改善血运、加快骨病灶愈合、防止或解除脊髓压迫性损害、维持脊柱稳定性及缩短疗程。我科2000~2006年12月共做脊柱结核手术65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14~71岁,其中不完全截瘫15例,行椎管减压12例,植骨8例,无护理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有恐惧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谈心,关心体贴患者,使之产生安全感、信任感,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让他们与接受同种手术治疗或已治愈的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休息

此时的休息不单纯指体力休息和对脊柱的制动,还应包括使患者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前者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疼痛及截瘫的发生率,后者可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思想,增强抵抗力。

2.3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患者在术前就应进行3周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且术后还应继续用药6~18个月,时间较长,若不了解,难以全程用药。因此在术前就应使患者清楚手术和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均不可缺少的前奏,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2.4 双下胶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术后72h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张力及腱反射等及膀胱的感觉情况。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部分的髓节,造成双下肢及膀胱运动的不同障碍,因此检查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况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工作。

2.5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患者术后须卧床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伤口疼痛,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故护理上要注意:①要保持床铺整洁,皮肤干燥。②为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早期翻身1次/2h,翻身时,协助患者肩、臀部一致翻动,注意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及双下肢的活动情况,侧翻时,用枕头垫于背部,沙袋固定,保持功能位,并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皮肤受压情况。③术后6h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翻身、叩背帮助咳痰,以利于肺复张。④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及量,防止泌尿系感染。

2.6 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足趾、踝、膝各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次数可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截瘫患者,术后要保持双下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帮助患者被动进行下肢各关节的锻炼,并按摩各肌群,3~4次/d,当双下肢功能恢复,可指导患者主动练习,如伸缩、抬腿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在床上行抬头、扩胸、深呼吸及双上肢的自主活动,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及上肢的肌力。下床锻炼应循序渐进,次数和幅度应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2.7 督导化疗管理

术后能否坚持规则抗结核治疗也是治愈的关键,住院期间必须目睹患者内服每一剂药品,这项措施至少保持在强化期内,漏服者当日补服,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疗程,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结果

本组65例患者,48例功能恢复,正常行走出院。17例因经济原因提前出院,出院后嘱继续卧床,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做好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经随访,16例恢复良好,1例未按疗程服药,治疗失败。

篇(2)

脊柱内固定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脊柱退行性变、脊柱骨折、脊柱不稳症等疾病的治疗。我科就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之间共收治需行脊柱内固定患者57例,其中6例出现术后置钉不当,发生率为10.5%,对患者心理打击很严重,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接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护理,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62岁,平均50.3岁,腰椎滑脱3例,腰椎爆裂骨折2例,腰椎结核1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腰椎后位内固定术。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固定位置良好,获随访1月至1年,效果满意5例,占83.3%,1例感到下肢轻微麻木,占16.7%,通过护理,患者均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3 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 需再次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这类患者由于受病痛折磨,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及初次手术的失败等原因往往产生绝望的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功能锻炼,在行为上同情患者,了解患者情绪波动和主要顾虑,并给予正确疏导。患者常因年龄、性别、文化素养、经济状况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而影响其心理变化。中、青年患者思想包袱沉重但求生欲望强烈,老年患者常因经济状况的制约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而男性则相对开朗。医护人员应一对一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解剖知识、临床症状、体征,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引导使其正确的对待手术,明确手术的目的只是调整内固定器的位置,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并争取多方支持,尽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如保险机构的赔偿,亲朋好友的支持援助,科室减免部分费用等)。经过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组均平静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3.1.2 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均为卧床病人,术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全身疾病,备皮、消毒,注意勿损伤皮肤,预防感冒。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护理 主要以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的情绪不稳,焦虑多疑为主要目的,术后积极镇痛,患者常由于再次手术后疼痛产生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对手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术后第一日复查CT,及时与病人沟通,引导患者正确分析手术效果,正确对待远期逐渐恢复的结果。

3.2.2 生理护理 术后常规平卧硬板床6h,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吸氧。注意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留置导尿者定时开管,1次/3~4h,使膀胱充盈,防止挛缩。如有发现神经压迫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道扭曲受压,认真记录引流液量、性状、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术后3d引流液少于30~50ml/d可拔管。

患者由于脊髓损伤及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易发生肿胀便秘,应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术后3d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进食后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强调进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以利大便通畅。还可采取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行按摩腹部3~4次/d,每次15~30min/次,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

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脊柱手术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术后疼痛患者不愿翻身,易形成褥疮,骶尾不贴10×10cm康惠尔透明贴,减少摩擦,同时翻身1次/2h,间歇性解除皮肤受压情况。嘱患者多饮水,保证饮水量2000ml/d以上,避免发生尿路感染与结石,长期卧床患者应激能力及免疫力低下,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要勤于翻身扣背,教会患者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的呼吸锻炼,10~15min/次,4次/d以上,鼓励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协助排痰。

篇(3)

【关键词】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护理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常发生于交通及工矿事故等, 患者脊髓平面以下伴有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及括约肌等功能障碍, 且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郑州市骨科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15例;年龄19~71岁, 平均(46.9±4.8)岁;交通事故伤15例, 重物砸伤8例, 高空坠落伤21例;胸椎骨折14例, 腰椎骨折23例, 颈椎骨折7例, 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脊髓损伤。保守治疗6例, 其余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10例, 行后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8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积极采用心理学知识, 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 诸如与患者亲切交流, 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 适时给予体贴及关怀,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原理、目的、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讲解平卧硬板床的作用, 积极引导, 以维持脊柱水平位, 有效避免二次损伤, 进而主动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翻身, 可手托患者肩部及臀部, 保持肩部、腰部和臀部呈三点直线, 翻身后将枕头置于肩胛部, 嘱患者不要用力, 略向后靠, 下肢曲髋屈膝位, 两膝间夹一软枕;此外, 还应多与患者家属交谈, 以最大程度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基础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诸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合理、有效, 并给予准确记录, 包括量、形状等;保持患者各个管道固定引流畅通, 避免打折、扭曲;要求患者严格卧硬板床, 保持患者脊柱处在水平位, 并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2]。

1. 2. 2. 2 伤口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并及时给予更换敷料, 保持患者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避免发生感染;术后若患者留置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 应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 固定牢固 , 确保引流通畅, 可15~20 min挤压引流管(由内向外), 以有效预防血块堵塞而保持有效引流(注:一般在术后24~72 h内将引流管拔除)。

1. 2. 2. 3 并发症的预防 ①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强化呼吸肌训练, 诸如有效咳嗽练习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等, 以进一步增强肺活量及改善肺功能;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 以稀释痰液。②褥疮预防:患者脊髓损伤, 皮肤调节功能降低, 加上长期卧床, 极易诱发褥疮, 应在保持床铺整洁, 干燥及皮肤清洁的同时, 每2 h对患者进行轴线翻身1次, 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③泌尿系统感染:做好患者会的护理工作, 保持其尿道周围的清洁, 同时每天对尿液引流管和尿袋进行更换, 每周更换一次尿管;每天采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两次, 有效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1. 2. 2. 4 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 对于未瘫痪肢体可做关节屈伸及肌肉收缩运动, 诸如上肢做松拳、握拳活动, 肘、腕关节屈伸练习, 以有效锻炼上肢臂力及手指功能、躯干肌的肌力;对于瘫痪下肢, 经常帮助患者进行双下肢按摩, 通过有效的被动运动, 以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等。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进一步减轻关节僵硬, 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进而有助于加快恢复健康, 因此应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积极作用, 使患者知道术后功能锻炼是恢复健康的关键环节。一般初期主要为床上锻炼, 维持其四肢功能, 大约3周后, 逐步指导患者自主床上锻炼, 4周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离床锻炼及带护围拄拐锻炼等。

2 结果

4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均恢复良好,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因椎体发生移位或者碎骨片突出椎管内, 导致脊髓或者马尾神经出现程度不同的损伤[3]。以腰胸椎损伤最为常见, 患者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严重者甚至截瘫, 而颈段脊髓损伤可致使患者四肢功能发生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 恢复较为缓慢, 且治疗费用较高。本组资料显示, 4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表明强化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效地预防了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术后功能锻炼等, 均是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重要护理步骤, 最大限度为患者的康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 良好的护理措施及方法, 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对患者以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泽艳, 邹家柳.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术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3(3):295-296.

篇(4)

俯卧位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但安置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而引起压疮,尤其对65岁以上的病人,并伴有肥胖、体弱、消瘦等,对手术采取的强迫耐受性较差,术中难免出现压疮。为此我科从2002年3月~2007年3月对65岁以上的脊柱后路手术的病人共326人进行了手术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用物准备:备软枕、软垫、脊柱弓形手术架。

1.2 手术摆放:一般先麻醉后再翻身,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头、颈、胸椎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翻转,避免扭曲而造成脊椎的医源性损伤,全麻病人应防止气管导管滑脱,翻身移至架上,头置于架头端的头托上,面部向下,根据患者躯干宽度及长度调节架,使架与病人的身体相适应。膝关节下垫海绵膝圈,胫前放置大软枕,使足保持自然状态,防止足过度背伸,两上肢屈曲放置在头两侧。

2 难免压疮的因素

2.1 病人在全麻状态下,知觉全部丧失,也就丧失了反射性保护作用,而变化后身体重心也改变了,身体的受力点也随之改变,若不当,则会造成身体受力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的损害。

2.2 手术中摆放或变换时对身体受力点,尤其是骨质突出部位、大神经血管走行部位保护措施不当。

2.3 手术医师动作粗暴和护理人员未及时观察病人的状态,也是造成难免压疮的常见原因。

2.4 手术时间长:脊柱后路手术难度大或其它原因造成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

2.5 病人肥胖:体重>75 kg致压力增加。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按力学原理,体重与压疮的受损程度应成正比。

2.6 病人极度消瘦或体弱,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加之全身营养较差。

2.7 潮湿:皮肤消毒液过多,术中冲洗液的外漏,加上铺垫的一次性床单透气性差,也是造成压疮发生的因素。

3 护理干预

3.1 术前准确收集相关资料,对病人做全面而仔细的评价,制定护理措施,除了解一般情况及全身营养状况外,特别是病人因腰痛长时间卧床皮肤有无破损,还要了解病人有无下肢活动障碍,如中风后遗症、髋、膝关节疾患等,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3.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访视病人时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告诉配合要点使病人在平稳的心态下配合手术,防止术中因烦躁发生移动而增加损伤的危险。

3.3 认真做好术前设备及器械的维护、保养和灭菌,避免或减少因设备器械问题而延迟手术时间。

3.4 术中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因低温引起外周血运不良,致受压区域血供减少而发生压疮。因此,在患者除手术部外的躯体应给予保暖,术中输液、输血可通过加温器加温,冲洗术野用温热冲洗液。

3.5 加强责任心,安置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摆好后,应注意保持床整无皱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3.6 合理摆放手术,保护易受压部位。既要保证手术野的暴露,便于术者操作,也要注意老年人骨、关节、韧带老化的特点,凡骨突处,要垫以海绵垫,凹陷部位要垫以软枕,以保持受力平均,防止压疮或损伤神经。

3.7 定时给受压部位减压按摩。肥胖及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应注意按摩骨突出处,并严密观察皮肤的颜色及弹性。如果局部软组织长时间持续受压,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可用0.25%奴夫卡局部封闭,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1]。

3.8 受力面涂石腊油。石蜡油体表涂布可减轻俯卧位手术导致的皮肤损伤[2],摩擦力可能是导致架上俯卧位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表面上看患者是静止地在架上,但随着术中医生锤敲、剥离和分离等作,静止状态受到破坏,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静摩擦力。

4 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对326例难免压疮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后,通过术中询问观察,310例病人无明显不适,配合较好,没有因配合不当而影响术者操作,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16例病人局部软组织出现红、肿等病理改变,通过减压按摩和使用0.25%奴夫卡局部封闭后,术后观察及次日随访,受压部位无红、肿、热、痛现象,下肢活动感觉正常,无因手术引发的压疮。

5 讨论

手术是病人为适应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强迫。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施术者的要求,在尽量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放置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在手术过程中针对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适应能力和各部位所能承受的压力,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增进病人的舒适程度,避免组织损伤,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具体体现,脊柱后路手术难免压疮护理干预正是遵循现代护理观念的要求。因其、麻醉等因素造成循环生理的改变较明显,软组织和神经、血管、肌肉保护性作用减弱,故对常规操作要求进一步完善,避免人为因素使肢体压伤。局部组织如果持续受压2小时以上,就能引起组织不可逆的损害[3]。65岁以上的脊柱后路手术病人,特别是肥胖、体弱、相对消瘦及尿失禁者,术中存在以上诸多难免压疮的因素。我科对此实施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护理干预,在不影响术者操作的同时,去除了压疮发生的因素,有效地避免了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秀棉,赵 悦.0.25%奴夫卡因治疗术中压疮的疗效观察[J].护理杂志,2005,22(3):7.

[2] 曹颖俐.石腊油体表涂布可减轻俯卧位手术的皮肤压疮[J].护理杂志,2006,23(4):13.

篇(5)

关键词:脊柱外科手术;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手术室是一个医院的心脏,无数的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室进行无数的救死扶伤,手术室承担了手术治疗和生命抢救的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同时与经历手术的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化的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先进的医学器材、医学设备和手术器材在手术室的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效果也逐渐降低,两者的矛盾愈加明显[1]。本文通过我院的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医院感染来分析医院感染与手术护理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脊柱外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0例脊柱外科手术,其中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方法研究分析。20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是34岁,2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符合笔者在文中研究的各项要求。

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主要包括患者的身体是否受到手术、穿刺、手术插管以及体内放置手术装置等,外源性污染主要是指患者与医生、护士、家人朋友在医院发生的各种交叉感染。

1.2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方法研究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我院手术的类型、地点、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手术中是否有观察人员,手术部位等因素的相关性。使用数据分析法对这1000例患者在手术中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诱因,进而总结归纳优化医院的管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次的研究笔者需要处理的信息采用了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采用(x±s)表示,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采用x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t检验,以 P < 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20例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我院手术的类型、地点、时间、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见表1。

3讨论

我院的手术室的管理工作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的前提条件,脊柱手术外科手术的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有:护理人员不重视手术室的灭菌工作和消毒工作;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较低;护理清洁工作不仔细,工作疏忽;护理监督管理不严,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2]。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手术室管理方式和手术室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手术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手术室的建设和管理应该与手术护理管理相适应,加快建设和改革的步伐,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感染中常见原因有:患者免疫力下降、滥用抗生素、交叉感染、手术器材或手术设备感染等诱因。关于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因素有:手术室的器材和设备以及整个手术室是否进行全方面的高温杀菌消毒;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是否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和清洗工作;手术的患者是否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手术室的隔离措施是否执行到位等。

综上所述的各个因素都与医院手术室的管理息息相关:手术室的环境进行全方面的消毒灭菌,手术环境良好且严格达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医院要改进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一次手术的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评,这个直接与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加强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训,提升护理技能;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相结合,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高效、负责、安全、严格进行[3]。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的措施来降低我院的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娜娜.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1.24(3): 456.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49-02

脊柱结核为骨结核中发病率最高者,手术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术,必要时同时行植骨术及植骨内固定手术。我院骨科自2008年1月――20012年12月共施行此类手术25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08年至2012年,收治254例脊柱结核病人,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31.8岁(范围4岁-54岁)。胸椎115例,胸腰段84例,腰椎55例。病人均有背痛、低热、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70例可及较大流注脓肿,19例术前有窦道,不全瘫53例,有47例病人曾在外院行手术未愈,而入我院治疗。病程从2个月到24个月,平均5.4个月。术前病人血沉都有中度以上升高(范围32mm/h-121mm/h,平均62mm/h)。单纯病灶清除术15例,自体骨植骨加植骨内固定222例。

2 围手术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多经济情况较差,而相应的手术、麻醉及内固定器材费用相对较高,几次手术不愈后,更是悲观绝望;同时该病病程较长,抗痨药使用时间长达1-2年,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1]。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病人以关心和安慰,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告诉病人术后可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不影响以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监护病人服用抗痨药物 脊柱结核术前要求正规抗痨2-3周。病人急于手术,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免引起医患纠纷,使病人主动自觉服用抗痨药物。抗痨药物一般有较大的副作用,服药期间,严密监护。

2.1.3 休息 适当休息,使机体代谢降低、消耗减少,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椎体不稳或病情严重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疼痛,防止截瘫的发生或原有截瘫加重。

2.1.4 加强营养 加强营养支持对手术的耐受及疾病的恢复都至关重要。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术后组织修复能力。全身消耗较明显者,可酌情给予新鲜全血、白蛋白,增强机体素质。

2.1.5 术前常规护理 督促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股四头肌锻炼(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做扩胸运动(防止术后肺部感染)[2],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2.2 术中护理 此类手术持续时间长,损伤大,出血多,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10min测血压1次,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对心电监护者,要保证导联的正确位置。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应保持脊柱水平位,平卧于硬板床上,翻身时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2.3.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每30分钟-1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大部分病人体温高达39℃以上、血压偏低,主要是由于术中病灶清除脓液、毒素吸收所致,要积极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必要时术后即应用消炎痛12.5mg口服,每日两次,以防止体温过高,过多消耗病人体力。另外,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加之本病为消耗性疾病,术后应及时监测血常规,尽早输血,以促进刀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2.3.3 引流管护理 认真检查各管道位置,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的变化,防止压迫、扭曲、脱落。刀口引流管于术后24-48小时拔管,而病灶引流管于24小时后更换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一般于术后5-7天引流量每日少于5ml、颜色呈血清色即可拔管。

2.3.4 营养 大部分病人术后胃肠道恢复较慢,术后2-3天腹胀、恶心等,因此,早期静脉补充营养、补充电解质,以预防电解质紊乱。

3 并发症的预防

3.1 预防褥疮 这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所在。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及皮肤清洁,骨突处垫气圈,定时改变,每2-3h翻身1次,并要讲究翻身方法。我们的做法:病人回房后先平卧2h后,酌情每2h-3h轴型翻身1次;翻身时脊柱要保持平直,勿屈曲、扭转,每次转动90度,避免拖、拉、推,应将病人抬起,翻后对病人要取舒适卧位,并用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注意保持床铺整洁、无渣屑皱折。决不可因病人身体重或管道多而减少翻身次数。237例病人无一人发生褥疮。

3.2 预防尿路感染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嘱患者喝500ml-800ml水后,3h-4h后拔除导尿管。

3.3 预防肺部感染 脊柱结核术后病人往往因疼痛,不愿意咳嗽,对于开胸病人,尤应尽早开始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多咳嗽,定期叩背,使痰液振动易于排出。鼓励病人吹气球,锻炼肺功能。术后1d可作雾化吸入2次,以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3]。

3.4 预防便秘 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常发生腹胀和便秘,严重影响食欲。应指导病人多饮水、吃高纤维素成分的食物,忌煎炸厚腻食物。每日定期作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术后2d无大便者,给予番泻叶代茶饮,并配合止沟穴、腹部按摩(循肠蠕动方向推揉)。

4 康复期指导

4.1 术后继续卧床1.5个月,遵医嘱按时复查,带腰围起床活动,卧床期间继续预防并发症。

4.2 遵医嘱继续使用抗结核药1.5-2年,并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不可随意更换药物、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以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4.3 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合并截瘫的病人可作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以增强心肺的适应能力和上肢的肌力,同时被动运动、按摩下肢及各关节,以防关节粘连、强直。

参考文献

[1] 杨卫英,赵浑,崔萍.胸椎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3,8(1):30.

篇(7)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1-02

强制性脊柱炎属于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因椎间盘、韧带和椎旁组织骨化,引发功能活动降低和脊椎融合,从而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1]。由于上颈段的脊柱处于活动度较高的颈段,相邻的结构复杂,术后影响患者的脊柱的不稳定因素多,并且一期前后路的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的并发症较多。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48±6.38)岁,经确诊均为强制性脊椎炎。病史12-27年,平均病史(19±6.5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后凸畸形。有13例有外伤史,其中摔伤7例,从高处坠落致伤6例。C6骨折5例,C6-7骨折8例。患者在外伤后都表现为颈部疼痛,并且颈部活动受限。其中89例继发颈髓损伤,按照Franke1分级,可分为A级13例,C级57例例,D级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颈、背部疼痛,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所以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和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全面的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困扰患者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积极的、正面的鼓励与引导,以及给患者讲解脊髓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相关的诊治知识,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消除顾虑,主动配合医护。

1.2.1.2饮食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在手术治疗和骨折创伤的影响下,体能消耗大。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高热卡、富钙食物、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补充,若是患者无法用口进食,应留置鼻饲管,实施肠内营养乳剂经鼻饲管滴注,增强患者的体质。

1.2.1.3呼吸功能训练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能受限。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两种方法。呼吸功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在饮水后和餐后进行。

1.2.1.4气管推移训练在颈前路的手术中,需将气管推向对侧,使术野充分显露。所以在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的气管向非手术侧推移,需将气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秒,然后再将气管放松到原位,维持30-60秒,如此往复训练。

1.2.2术后护理

1.2.2.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甲床和口唇的颜色,以及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若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为严重缺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1.2.2.2呼吸道护理呼吸道并发症是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首先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病床旁应准备好气管切开包,以防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其次,应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给予气道雾化吸入,若是气管切开的患者,还需进行气道湿化、吸痰、清洁口腔等护理。

1.2.2.3功能锻炼患者术后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拔出切口皮管引流,待切口的疼痛减轻之后,患者可在颈托的保护下取半卧位。若是患者无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度的下床,简单的活动四肢,但颈部活动仍需要严格限制,确保稳定性。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见表1。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据相关资料证实,强制性脊柱炎疾病和HLA-B27有密切关系,并且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3]。通常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会因为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约为6%-8%,但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呈阳性率却为90%左右[4]。还有资料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家族病史中为4%,其中呈HLA-B27阳性的患者存在亲属关系的约为11%-25%。这表明HLA-B27阳性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患病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时,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以及约为10%的强直性脊椎炎的HLA-B27呈阴性,这表明,除环境因素和环境因素为,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其他的发病因素[5]。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的患者,除新进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很重要。在术后还应注重对患者神经系统的评估、密切关注患者四肢的活动情况,并评估其恢复的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做比较。评估内容包括温度截瘫平面、肢体肌的张力和感觉等变化情况。若是出现肢体肌感觉减退和张力降低,以及截瘫平面上移、运动障碍等,该类情况提示脊髓伤进一步的恶化,需立即上报医生处理。此外,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戴颈托保护2个月左右,以免旋转运动和避免颈部拉伸,经X线检查后,若椎骨间隙已完全融合,可除去颈托。

在本次的研究中,由于本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无法正常平卧位休息。对于脊髓损伤和合并颈椎骨折,为避免颈脊髓损伤加重和颈椎骨折、及保持颈椎稳定性,需平卧位休息。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类软枕垫于患者脊柱后凸处的上下背部,获取最大舒适感。所有患者在经护理和其他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综上所述,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注意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以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在围手术期的术前指导;术后应做好神经系统的观察、呼吸道的处理,以及全面的功能锻炼。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长,并且手术创伤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所以,应严格规范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徐雯,蔡洁,陈莉莉.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术后食管瘘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10):189-190.

[2]刘忆光,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12):289-290.

[3]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3(10):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