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学科的作用

生物学科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5: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学科的作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学科的作用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块化教师地位及作用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被分为三大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各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通过高一教学发现《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关于细胞方面研究的现代进展,更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观念更新,寓教于乐,注重情感渗透。

1.突出教材中核心的概念、基本的原理和规律

生物科学是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其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人们在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因此,科学的形成过程,就是概念建立的过程;学习科学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形成概念的过程。以下是必修模块突出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一些具体体现。

设置问题探讨栏目,探讨中的问题基本是围绕本节内容的核心问题而展示,其用意是创设情景,突出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介绍知识性内容时,是紧紧围绕着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来展开,呈现的事实也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或说明这些核心的知识和概念。

重要的概念用黑体字表述,以突出其重要性,其余需要认真阅读的内容以宋体字排印,供学生一般了解,选学的内容以楷体字排印,或以"相关信息"和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呈现。

用图示强化概念的理解。例如,有关蛋白质的功能,教材一改传统的文字说明,而是精选了8幅精美的图片并配上文字进行了说明,从视觉上和文字上给学生以强化。

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针对高中学生在创新和思维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编者在必修模块中除了进一步训练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之外,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综合性的能力训练。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以介绍细胞这一生命最基本系统的物质组成和物质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形成从分子水平上看待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这一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 要科学分析研究教材,做好模块式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与评价。

因为一个模块反映了一个或者一组的主题或者核心概念;有主要的、贯彻始终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模块的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解并吃透教材,把握新课标的精髓,进而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第三、教学过程要注重以生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

首先,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老师的表情要随学生的表情适时变化,要用心去感触学生们的表情,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参与课堂。

其次,教师要给与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要过于拘泥事先设定好的一些"步骤"、或只是陶醉于自身的表现。课堂是为了学生多汲取东西的,老师们应更多地顾及学生的反应,多考虑些学生的课堂需要,要善于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服务于自己的学生。

结合生物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将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要认真做好每节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每堂课总会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善于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节课后把这种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这样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

课堂设计不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及时查漏补缺,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从而使教学日臻完善。教书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反思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展,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有反思才有进步。

篇(2)

关键词 生物;教育价值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1.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控制“白色污染”、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2.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3.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篇(3)

生物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生物学教学,就必须切实重视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实现生物教学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1.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本文由收集整理)来分析。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2.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2.1 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2.1.1 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

2.1.2 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2.1.3 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2.2 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2.2.1 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2.2 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

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2.3 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3.1 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

2.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篇(4)

[关键词]生物学科 教育价值 课堂教学

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篇(5)

【关键词】 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1 前言

1.1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生物学科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直到2011年生物才被正式列入“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占试卷分值的40%。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提不起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学校生物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我一人,远远满足不了七、八年级八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我们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但是由于实验仪器的缺乏、实验老师的缺乏,没有条件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现在我们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低。

1.2初中生物学习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进入人生的青春期。在这个时候开设生物课程,并且在第一章就学习《探索生命的奥秘》,对于学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自己是从哪来的,体会了父母的艰辛。学习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对于与异性相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增强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对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学习,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2.1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一位老师感兴趣,对所教的学科自然也会产生兴趣,正所谓爱屋及乌。教师要关心时事,经常阅读,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给学生举很多事例,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在课后教师也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作为山区学校的老师,更要学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多到外面走走,和同行交流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增长见识,对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是很有帮助的。

2.2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如果每节课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就觉得坐不住了。每节课上30分钟,剩下的15分钟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或者谈谈和本堂课相关的见闻,有时候各个小组比赛反馈本堂课知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也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很多。

学生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往往都不能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感情表露过于奔放,教师的一个提问、一个“有趣”的例子就足以让他们兴奋,以至于手舞足蹈,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在他们平静下来以后及时就涉及的知识点单独对他们提问。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拘谨,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不仅影响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最终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如让他们直接朗读教材的一段比较重要的定义或概念;课堂提问后用目光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拘谨。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3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彻底改变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现状,就应该尽量挖掘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贴近现实生活,持之以恒地捕抓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使之成为生物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能有效讲活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无处没有生物,生物知识其实离我们很近。这样既把生物中的知识与有关现象联系起来,又把生物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同学们觉得生物真是无处不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的含义,学生自然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生物学科的意义

在人类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极大的重视。然而在我国,仍然被绝大多数学校视为“小学科”,不受重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力的潜能,并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还会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更道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要想让初中生学习好生物这门学科,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使生物学科不致于变成一门“鸡肋学科”。我相信,只要重视以上方面就一定能够体现出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体现出作为生物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吴岳珊,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汕头市丹阳中学.

[2]马梅英,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县单楼初级中学.

[3]郭晓晨,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河北省涞水县求成中学074100.

[4]姚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网络教学学院

篇(6)

【摘 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发挥生物科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其次能够开发学生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学习,探索知识,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呢?

【关键词】含义;目标;方法

生物学科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与身边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生物才能更好的体验生活。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已经从应试教育方向转变成人才培养的方向,在这样的方向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成了每个生物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1)对生命的感知和领悟。生物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处处体现了大千世界中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从而产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单细胞生物这一知识,学生们通过显微镜对草履虫进行观察,看到草履虫在活动,这是肉眼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兴奋就让学生们不经感叹这世界的奇妙,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这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

(2)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自然中每一个渺小不起眼的生物都值得人们尊重和敬畏,例如在德国经常吃鱼的家庭中,就会准备一种药,在杀鱼之前给鱼服下,之后就会昏迷,在被宰杀时就不会感到痛苦,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们对生物学会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3)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通过生物学习,知道了自然不仅包括生命物体,还包括非生命物体,生物中说明了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通过生物学习,对自然有了科学、完整的认识,而培养了核心素养后,就学会如何珍惜自然。

(4)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探究实践。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不断进行探究的学科,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做实验,结合实验来学习,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知识,同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生物进行探究,认识了生命科学技术的伟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这也是生物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与实际生活相关,要经常性的观察,生物学中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观察解决的,这也说明观察是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步骤,通过观察然后得出相关结论,所以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

(2)培养实验研究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对于生物的学习来讲,实验研究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观察的基础上然后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说明,实验研究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从实验中获得知识,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而实践活动能力指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再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验探究时可以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验中,对传统知识还可进行拓展。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生物课程学习需要与实验结合,在拥有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后,可以引入到生物实验中,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多方面的学习知识。

三、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1)自主学习,多方面展现核心素养,对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结合科学的思维和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知识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植物叶绿体为知识中心,让学生们对光合作用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实验,通过自主学习,懂得光合作用原理,掌握了光合作用的知识,通过实验中一系列的环节,多方面的展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2)合作探究,提升核心素养,通过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对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合作探究的方式,既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有提高了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一知识时,以观察蚂蚁为例,就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究,从各个方面去观察蚂蚁的生活,通过这样的实验,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3)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探究,都离不开生活实际,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生活密切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难题,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知识时,可以根据生活中污水排放大,垃圾随处乱扔等现象,得出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改善和治理,通过根据生活实际来学习生物知识,也可以培养生物核心素养。

四、总结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对学生们在平常生活中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活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孟显林.《试析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年3期.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意义;策略

一直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凡事不被列入中考范围的科目,都被广大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标上“副科”的标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生物学科作为当前中考过程中占比较小的科目,也会人们无情地看作是“副科”,从而使得生物学科的教学在初中阶段被格外忽视,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重视生物学科,从热使得生物学科的小学效率低下,难以发挥生物学科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重视生物学科,促进生物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分析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然而学生认为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小,对生物学习不重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对语、数、外等“主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对此,教师要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走出学习的误区,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发展,提升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生物知识的正确观念,使其主动投入到生物学习中,为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是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3.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5.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