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对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园对幼儿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5: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园对幼儿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1.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与其他的受教对象不同,幼儿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的目的性更强,应该认识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目的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分享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而这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的的模糊给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法较为陈旧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依然沿袭着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音乐理论灌输与音乐知识强化依然大行其道,这显然与幼儿的年龄是不相适应的。幼儿正是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采用音乐知识灌式的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拔苗助长式的音乐知识化教学不仅不能让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对音乐的厌倦,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点说,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是对幼儿的一种折磨,这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是幼儿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前教育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果轻视幼儿音乐教育,那么幼儿的素质教育实施也就无从谈起,并且音乐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的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彼此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过分突出任何一种教育而忽视另一种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

2.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动作与情绪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幼儿参与生活实践的极好机会,幼儿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身体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了,音乐的感知力也随着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地增强,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丰富了幼儿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3.对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策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幼儿园教育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降低或消除幼儿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更自然地融入学习中。例如,在教幼儿记忆5以内的数字时,可以将五个小玩具分别藏在5个标有不同数字的抽屉里,引导幼儿寻找出这些小玩具,并说出是在哪个玩具是在标有哪个数字的抽屉里找到的。(二)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等多方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采用贴近幼儿年龄、能够满足幼儿心理、生理需求的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使幼儿发挥主体性,增强幼儿情绪和实践的体验,实现“玩中乐、乐中学”,促进幼儿在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三)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究、模仿,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丰富幼儿自身的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游戏过于自由,形式过于单一化和模式化。部分教师在采取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混淆了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概念,将游戏理解成了自由活动,只是让孩子自由玩耍,教师没有参与辅助和引导,这样的游戏化教学起不到学习的作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为了方便管理,往往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游戏化教学,明确了活动的过程和方式,游戏过程中仅仅是对幼儿行为是否正确进行简单评价,而没有更多的参与和引导,无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形式过于单一和模式化,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教师不能充分认识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缺乏正确观念,不能充分认识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这是游戏化教学难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幼儿教师还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在心理和智商方面还没有成熟,教师仍然是课堂学习和游戏的主导者,过于强调纪律,使幼儿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处在被动地位,受到各种限制,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样的游戏教学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三)受到游戏场地和游戏时间的限制。游戏场地和游戏时间也是影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保证充足的游戏场地和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场地的大小会在一定程度限制游戏行为,在面积较小的场地里,幼儿的活动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很多活动不能得到自由的发挥,甚至会导致幼儿间的冲突;另外,游戏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游戏的效果,在游戏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幼儿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中,如果游戏时间不足,幼儿的行为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解决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关注幼儿平时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如熊出没,看过的孩子都非常熟悉熊大、熊二、光头强这些角色,而且经常会模仿各种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这一点,将这种角色扮演和角色对话引入游戏教学中,让幼儿有机会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感受到参与游戏的乐趣。(二)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和对游戏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幼儿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要将游戏化教学有效应用到实践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环节,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并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导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三)保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的多样化。多样化游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模式化的游戏化教学,丰富游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游戏的材料和工具也要更加多样化,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四)加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幼儿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个幼儿的想法,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幼儿教师需要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有效的指导,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促使幼儿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认知。

篇(3)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58-01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指导性文件的要求。体育教育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健康,它属于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的综合发展。鉴于此,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启蒙性和全面性的,能够将其划分成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和健康等几项内容,健康是首要的,而体育在推动人的健康上是德育、智育和美育所不能及的,这充分地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活动是孩子体育教育的启蒙时期。处于婴儿期的小孩由于受到直接作用的事物而出现行为上的改变,会移开事物,小孩的心理活动也能够改变或者是停止。在学前的幼儿阶段,因为幼儿受到不断教育与成长的影响,语言系统与皮质抑制发展,所以能够自觉性地发展自身的行为,并且可以让自身的行为与比较远的目的相服从,这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幼儿的这种个性在其终身当中都留有一定的痕迹,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要求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对幼儿实施启蒙教育和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并且能够奠定幼儿的终身体育。除此之外,在幼儿阶段,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推动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防止疾病与不良体形的出现,这有效地确保了幼儿将来各个成长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生理基础。

3.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属于人先天具备和后天形成的一种品质的综合和稳定的特性。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3类6种,也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3类,6种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劳技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以及政治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教育部指明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立足于幼儿时期,通过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启迪孩子的智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制。而要求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和保育的有效统一,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教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增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对体育教育的观念还较为狭隘,总是关注体质论。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涵盖了运动训练学生、体育心理学、人体科学等诸多学科,它牵涉到人的生理、社会性、心理、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为此,这就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只有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指导下,才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具备与时俱进的体育运动发展意识。可以结合下面的两个方面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有效地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能力以及教育与运动环境,从整体上思考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体育教育并非单纯性的户外体育活动,而是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智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实施体育教育,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幼儿园设备与场地器材的健全。倘若幼儿园实施体育教育的硬件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那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硬件条件有利于幼儿体育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可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还面临着分配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情况。为此,要想健全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创设一种有益和良好的环境。第一,市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高度地重视幼儿教育,确保足够的幼儿教育投入,实现不同地方的发展要求,进而使得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减少。第二,教育不但是国家的职责,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都需要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更加完善和标准化的体育教育。

3.科学组织体育教育中幼儿的运动负荷。教师应当以人体生理机能获得的通常性规律“上升”,再到“稳定”最后到“下降”来组织体育活动。事实表明,通常幼儿的生理机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着比较快的上升趋势,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内实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个时期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幼儿承担急剧改变的负荷能力比较低,最后的时候又慢慢地降低。其中,上升、稳定、降低这几个时期是互相联系的和密不可分的。对于幼儿来讲,因为幼儿的体育基础、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教学安排、体育项目的特点等的不一样,他们上升时期坡度和时间以及最高时期的持续时间和高度的不一样,再者,幼儿担负急剧改变负担量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来讲,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实施体育教育,从而使得幼儿体会到一种愉悦感。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09,12(4):71-73.

[2]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活动;有效开展

引言

幼儿园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智力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现阶段我国的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幼儿园学前教育工作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患者,幼儿活动一直都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幼儿活动的有效开展。

1.有效开展幼儿活动的必要性

就幼儿活动而言,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区域活动、体育活动、艺术类相关活动等,这些活动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开发幼儿智力、启蒙幼儿思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幼儿园学前教学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活动形式,即集体活动形式。尽管这种活动形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幼儿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其整体开展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幼儿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出幼儿活动在幼儿员阶段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与发展。

2.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活動开展的现状

2.1活动区域布置缺乏合理性

一般来说,幼儿园在其建设初期,都會对相应的活动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在实际的幼儿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活动区域的布置大多会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对场地进行随意的布置以及规划,并未对幼儿的意愿以及需求进行考虑,加之部分教师在开展幼儿活动过程中,大多都流于形式,使得整个活动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

2.2幼儿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不足

就现阶段幼儿园学前教育而言,在其幼儿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活动设计对于保证幼儿活动顺利且高质量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就现阶段幼儿教师而言,其由于自身素质以及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其在进行幼儿活动设计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幼儿园学前教学幼儿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3.有效开展幼儿活动的具体策略

3.1加强对于幼儿活动重要性的认知

要想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实现幼儿活动开展有效性的提升,其中最为首要的一项策略就是应加强教师低于幼儿活动重要性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正确地对幼儿活动开展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认知,并以此来保证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幼儿园应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对于幼儿教育的正确认知,最终来保证幼儿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证幼儿活动的有效开展。

3.2教师应对幼儿特点及喜好进行充分了解

幼儿活动设计不合理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的一项主要问题,它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教师缺乏对于活动开展重要性的认知外,缺少对于幼儿特点及喜好的充分了解也是导致幼儿活动合理性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幼儿作为幼儿活动开展的主体,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如果依据幼儿特点及其喜好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则可以有效地保证幼儿活动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寓教于乐”,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3做好活动区域的合理规划及配套设施工作

篇(5)

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幼儿教育对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分析,应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从目前幼儿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的年龄及个性特征,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策略,以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认识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必要性,明确因材施教的原则,推进因材施教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分析

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在幼儿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认识古代因材施教原则的精髓是幼教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当推孔子,但这时候的因材施教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说只是现代因材施教的雏形。这时候孔子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材的问从而答异,抑强而扶弱,使之得到均衡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孔子儒的思想。由此可见,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实际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保证了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应引起足够重视。

2、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是解决在幼儿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儿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没有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的教学模式体现差异性不够,许多幼儿园都是对幼儿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导致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效果不高,甚至小学化倾向严重。考虑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应积极探讨因材施教的策略,有效解决因材施教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目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开展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幼儿园教师没有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注重因材施教策略的推进,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是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和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达到提升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是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已经成为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开展因材施教策略,提高因材施教的推进质量,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达到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途径

1、科学认识因材施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对“材”的理解。“因材”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理解“材”,才能对幼儿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对此,教师要结合现代和现实深挖材的涵义。根据不同的幼儿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和施教这两个环节教育教学,要对这两个环节都引起足够的关注,提高因材施教的整体效果,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幼儿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时,要对因材施教有科学的认识,具体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明确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宣传,提高因材施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对因材施教有正确认识。

其次,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使因材施教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再次,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积极宣传和推广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使幼儿教师能够对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达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就要科学地认识因材施教的意义,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

2、面向全体幼儿,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幼儿呢?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主要围绕着“优秀生”、“尖子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幼儿的发展,也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和独创性发展,这就违背了“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了解全体幼儿,让每位幼儿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和发展。

幼儿教育的因材施教其对象是全体幼儿,要想使因材施教取得积极效果,就要认真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将全体幼儿作为教学对象,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个体差异,满足差异化教学的目的,满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需求。在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时,应加深对幼儿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使因材施教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来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使因材施教策略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3、注重创新,是新时代因材施教的新要求

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为了业绩,要求学生回答的总是所谓的标准的答案,让学生不敢去想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就成为了复制机,教师就是那一页页的白纸,这就是我们当今为什么很少出大师的主要原因。因材施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责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目前幼儿园教育发展来看,因材施教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创新途径和措施,提升创新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使幼儿教育的因材施教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幼儿园因材施教过程中,应注重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应创造出适合不同幼儿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积极效果。由此可见,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要想实现因材施教的积极效果,就要在教学理念上更新、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使因材施教理念和目标都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的目的。

篇(6)

一、当下幼儿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对礼仪知之甚少

从整体上看,目前幼儿园的幼儿对礼仪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这与很多幼儿园对礼仪教育的不够重视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家庭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虽然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是幼儿的社会接触面却非常小,使得幼儿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幼儿礼仪行为缺失严重

细心的幼儿教师和家长不难发现,很多幼儿礼仪行为的缺失比较严重,因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总是过于宠爱,一切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最后反而使幼儿难以做到“谈吐得体”和“知书达理”。

3.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

幼儿礼仪知识的缺乏以及礼仪行为的缺失,虽然已经引起了很多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礼仪教育活动,但是由于针对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使得很多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缺乏预见性、及时性和系统性,在教育过程中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同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没能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限制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4.忽略了同家长教育的合作

目前,虽然很多幼儿教师都意识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但是幼儿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及其幼儿教师的事情,幼儿家长也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但这恰恰是当前幼儿礼仪教育所比较欠缺的。由于很多家庭不配合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很多孩子回到家中又是“我行我素”,导致在校实现的礼仪教育成果前功尽弃。

二、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1.创造良好的幼儿礼仪学习环境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礼仪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活动空间、班级氛围、教师态度等都会对幼儿的人际行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时,应当重视幼儿礼仪学习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和挖掘环境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定期在幼儿园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墙专设礼仪教育的区域,举行“礼仪之星”“礼仪好孩子”等评比活动,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可以通过“小奖花”等奖励手段进行鼓励,提高幼儿学习礼仪、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构建完善的幼儿园礼仪教材体系

由于幼儿的礼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礼仪教程体系,确保幼儿礼仪教育的常态化和系统性。对此,幼儿园要加强礼仪教学研究的投入,结合本地幼儿园的特点制定更多的礼仪教育活动方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礼仪教育资源库。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礼仪教材体系。

3.将幼儿礼仪教育生活化

在进行幼儿礼仪教育时,应当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幼儿礼仪教育的生活化,使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够接受礼仪教育,这对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幼儿寻求与他人的合作或帮助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用“麻烦您”“您好”“谢谢”等文明礼貌用语;在与别人产生摩擦或矛盾时要多用“对不起”“很抱歉”等语言来得到别人的谅解,这样有助于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4.充分发挥家长在礼仪教育中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除了幼儿园外,家庭是幼儿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家长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幼儿园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同家长的合作,充分挖掘家长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此,幼儿园及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讲座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共同制定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篇(7)

【关键词】 幼儿园;生态文明;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观念,渗透对于幼儿的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这是让幼儿从小就对于自然生态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具备良好的保护与爱护环境的认知基础,这也会有效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确立生态性的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目标时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生态性的教育目标不仅有着更为显著的教学实践意义,也会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能够从小就帮助他们树立与养成正确的观念。幼儿园时期的教学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吸收或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形成对于世界、社会以及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的正确认知,要让孩子们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这样的前提下,将生态性的教育目标融入到整体教学目标中就很有必要。生态化的教育目标会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身边的存在,是构建幼儿基本的世界观的教学引导过程。教师要让生态化的教育目标更充分地得到落实,要能够给予幼儿更多有效的引导启发,这样才能够让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更大程度得到发挥。

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目标应是围绕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来展开的教学。除了日常的各种活动课程外,幼师也应当多组织一些让幼儿认识大自然的课程教学,让他们了解到动植物生长关系,与土壤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让他们充分回归自然,让自然以无穷魅力展现出自身的神奇。幼儿园时期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并在教育中植入自身情感。教育目标以启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和学习欲望、培养幼儿情感、发展幼儿能力、教育幼儿适应环境之道为主,促进幼儿情感、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明确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其中,要体现出对于幼儿的有效引导,进而让生态文明教育在幼教时期的渗透更加深入。

二、构建生态化的教育环境

在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依托,这也是教师应当积极给学生创设的外部教学环境。幼儿园可以在园内装饰,教室装点上更多融入生态文明的元素,可以在园内张贴一些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在教室内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区域,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多举办一些和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比如,培养幼儿一日的良好行为习惯,或者是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等。生态化的教育环境不仅仅局限于周围环境的营造,也要在各种更富多样性的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会更好地发挥对于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树立幼儿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口头的环保教育宣传,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开。幼师要首先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然后再来对于幼儿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比如倡导垃圾归类,废纸不乱丢,洗手后关紧水龙头……,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对于这些好的行为养成习惯。必要的师生互动和配合以及言传身教,都能使幼儿树立环境文明建设意识。只有幼师首先从自己做起,这样才能够在整个幼儿园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整体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自然会感染到孩子。此外,在环保行动宣传中应当倡导朴素、节俭,可以带领幼儿定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以幼儿带动社会全员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三、渗透生态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幼儿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说明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意识。教师应当在这一点上进一步进行加强,要让幼儿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并且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可以多举办一些和生态文明相关的游戏或者活动,这既能够考察幼儿的文明习惯,也能够进一步纠正幼儿仍然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此外,那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通常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会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意识也会进一步在心里加深,这才是真正需要达到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意识的教育,而是在相对完备的教育环境设施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生态教育领域,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此,幼儿园可以在一些具体的课外活动中让幼儿的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加强,这种教育引导方式对于幼儿能够产生的影响会更加直接。比如,为了让幼儿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展开实际课堂教育时,可以以水流的低泣呜咽之声来表现对净水入小水道悲剧命运的夸张演示。出自于幼儿的善良天性,在面对水龙头哗哗不止时,就会去做关水龙头的动作。这种生态形象的引导方式会带给幼儿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够真正达到规范幼儿的行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他们心里进一步加深的目标。

实践表明,幼教时期有很多可以渗透对于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的机会,幼师要善于组织与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要灵活自然地将相应的理念和思想传达给幼儿,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以及和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让生态文明的基本观念从小就能够在幼儿内心根植。

【参考文献】

[1]李改.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及其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 2013(06)

[2]吕凤清.如何营造幼儿园优质生态环境[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3(02)

[3]陈水平.对幼儿园实施生态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