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5: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篇(1)

1 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优秀的景观作用。

1.2 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 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 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篇(2)

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对公共艺术概念进行解析,并对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之路进行介绍;第二章将重点分析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理论,包括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的目的、意义、文化、原则等;第三章则是从景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性质,以及其价值倾向;第四章以景观公共艺术设计样式与表现形式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作品,对其材质、色彩等设计进行分析;第五章以重点讨论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程序与方法,对城市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六章对多个景观公共艺术改造案例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对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与具体方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空间元素的合理搭配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配置问题。

其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具备丰富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同时具有导向、警告、提醒等功能,因此,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化艺术行为,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多元艺术行为。根据《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对景观公共艺术的研究,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之路还需综合考虑其主题性、文化性、功能性等,以满足新时期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融合的要求。第一,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与城市主题文化的适应性。

对于不同的城市,其城市文化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为此,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作品应与城市主题文化相互映衬,避免因文化杂糅带来的违和感。以苏州为例,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苏州市以水墨文化为代表,尤以老城区最为明显,苏州市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弱化现代城市文化与传统苏州水墨文化的冲突,在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大量使用了传统文化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公交候车区的书法长廊,现代公共交通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恰如其分的呼应了苏州城市化建设的文化主题。根据《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第二章所讨论的景观公共艺术中公共性、场域性、文化性三位一体原则,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文化作品,而是由绝大多数居民高度统一的文化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城市主题文化。第二,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与景观公共艺术的文化性。城市文化是区域文化意识形态的直接体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更好的突出文化层面上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因此,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艺术拓展应侧重于景观公共艺术的文化性。李楠在《景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第二章中提到景观公共艺术的文化要素,即任何形式的景观公共艺术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突出景观公共艺术的文化要素,是城市化建设公共艺术拓展的必然要求。

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绿化景观

中图分类号:TU- 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64-1

1 概念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赋有感彩的理念。

城市的环境绿化景观,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绿色文明的程度,同时还标志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是否可持续发展。因而,城市的环境绿化并不是简单地植树栽花种草,还应当按照其生态习性和园林美学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配置,而形成多姿多彩,层次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1]。

在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会为具有重大的意义,环境作为城市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体,其空间形态关系也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因地制宜则是根据各个地方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类别相适应,环境艺术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们的感官更清晰的看到城市的美感。

2 城市绿化景观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特色

坚持因地制宜是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天津滨海新区是北方海滨城市,位于渤海出海口,以盐碱地为主,土壤改良式盐碱地绿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多年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越来越成熟,植物种类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逐步从绒毛白蜡、柳树、国槐、桧柏等向白皮松、黑松、悬铃木、紫薇等转换,大量新树种进入滨海新区城市绿地。天津滨海新区全面启动2010-2011今秋明春立体绿化工程,将新建和改造提升11个公园,对5条高速公路、86条主次干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与改造提升,新建各类绿地1025万平方米,并对城市建筑进行垂直绿化。滨海新区将按照“3公里内有市、区级公园,10公里内有大型风景区”的绿化服务半径要求,加大城市绿化建设,从而改善北方风沙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以及绿化景观给新区人民带来海滨城市的美感[2]。

3 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和创新

(1)“亮化、美化工程”的地方特色及艺术手段,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照明艺术设计体现城市人文景观的现代感。城市中开放式的园林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此类“城市绿洲”的景观照明设计也同样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深化设计过程中,各场景的景观照明设计必须紧扣总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环境分析的指导下,按照景观节点的主次、景观照明的强弱、被观察的先后等关系进行设计[3]。(2)城市小品(雕塑、街牌、公共市政设施)的艺术设计。城市小品是环境艺术的精髓所在,城市小品如同城市绿化景观的点睛之笔,它能唤起市民对美好时光的记忆,让外来游人多点眷恋的理由,它是城市的一个符号,更是城市的灵魂。因此在设计的同时融入当地文化色彩才能突出绿化的美感,城市的独特所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世博会的绿化景观与各国标志性建筑的合理搭配,正是城市小品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是环境艺术设计之于城市绿化景观完美结合的产物[4]。

综上所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城市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多年来,一些城市住宅盖了不少,却缺少足够的公共空间:道路修了不少,却很少考虑环境的审美和人的需求;高楼大厦建了不少,却往往忽视了建筑物的公共空间和整体环境:因此城市景观不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而且应因地制宜,把环境艺术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去,天津滨海新区正处在起步阶段,随着9大功能区的成立,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应积极应对塘沽老城区的绿化改造工程以及新城区的绿化定位,充分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想象思维,建设具有北方海滨城市特色的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李发友.城市环境绿化景观[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3.

[2] 赵菲予.天津滨海新区冬春大规模绿化工程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0,12,16.

[3] 李鑫.景观照明设计与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

篇(4)

1.布局法

结构布局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空间布局上把握住景观的分布形式,才能从宏观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其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布局法要求设计人员从局部、整体等双方面考虑造景规划,尽可能使园林区与周边规划区相互协调起来。

2.自然法

园林景观是来自于大自然灵感设计的人造景观,遵循大自然规律是城市景观艺术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据绿色景观中吸取的灵感展开设计,以保证城市景观规划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这些都是自然法设计应当掌握的生态理念。

3.修饰法

并非所有的园林景观都要重新设计,为了节约城市绿化改造的成本耗资,政府可以采取修饰法进行设计,合理地利用原有绿色景观的空间区域。从绿化属性进行划分,园林景观主要有软质、硬质等两大类别,修饰法在两者间的应用方式略有不同。软质景观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质,包括花、草、树、木等原生态植物,设计人员只需对其稍加修饰或扩大空间,便可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硬质景观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观区。修饰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人工工艺的改造要求,减小手工造景规划的难度。

4.综合法

随着园林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多方面的认识,这也使设计师工作面临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来说,设计师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综合式的手段调配景观区域,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景观绿化效果。以水陆造景为例,设计人员先以水景设计为主。选定某个水景区域展开布局之后,再考虑陆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例如,先设计水域景观的给排水结构,对管道布局详细地考察规划;再对周边配套景观植物实施绿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多元系统;目标;实践主体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t design science is in exploring phase, from the concept of subject, the discipline nature, subject to discipline target practice subject scope lack of systematic, clarity and direction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landscape learned guide, multiple system design and landscape art design practice subject the system is discusse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Multiple system; Target; Practice subjec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已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城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日益拥堵的交通、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等社会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城市环境被污染破坏、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对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建设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环境艺术设计逐步被应用到城市建设中。

1现代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现状

现代城市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不均匀,中心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郊人口稀少。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是不完全开放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需要其他生态系统的协调与支持。例如,城市周边的农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用农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产生的能源和资源来支撑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城市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城市废弃物也无法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消化,需要借助其他系统分解消化城市垃圾和废弃物[1]。城市是一个负载人类活动和动物、植物生长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主观意愿的表现,不仅凝聚着人类的情感、智慧,而且展示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环境艺术设计正是人们用主观意愿来引导城市景观与空间建筑的建设,支持着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2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1满足功能需求

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功能及物质等基本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活的精神追求、理想追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精神文化等需求,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使城市文化与历史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得到体现与传承,在丰富城市人文气息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商业价值及经济效益。例如,河道及滨水旁的护坡及风光带,在美化城市环境、丰富人们业余活动空间的同时,也满足了排污防洪的城市功能性需求。

2.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造自然景观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进行的。在进行生态优先及尊重自然的环境艺术设计时,是以人为自然中的一分子,形成新的环境伦理观念,对环境由破坏变为尊重与爱护,由掠夺变为珍惜与共存。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城市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而且能够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改造城市内部环境体系。通过对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尽量减少在建筑构建及建成后对附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同时,尽量优化建筑内部环境、城市内部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微循环得以优化,从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2]。

2.3提高城市建设的艺术品味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艺术品位追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一味满足于生存功能的建设,而是希望在城市中创造出使生活更快乐、更舒适的环境;希望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服务中,感受到城市环境的美好之处,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可以让全体居民参与到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中来,吸收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从而设计出更为人性化、艺术化的居住、生存空间[3]。

3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协调人文、艺术及自然等多种元素的设计方式,设计时要求设计师考虑人类与大自然中各种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们心理、生理及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起到提高城市规划合理性,满足城市功能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美观性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常宏.论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11.

[2]廖瑞莉.探析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7(1):79.

篇(7)

1.资源再利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例如海边废旧的船只丧失原有功能,为能赋予它们新的价值,使它们融入到滨城景观当中,可重新刷漆装饰,使其成为景观小品的一部分,节约资源且节省空间。积极寻找滨城中类似的景观要素,通过这种方法获取解决途径,不仅提高些废旧资源的再利用率,还增加了景观的使用功能。

2.动态景观设计

动态景观的含义,一是静态景观表现动势:符号的视觉呈现不稳定性形成动势感觉,比如动感雕塑;二是滨海景观景象的动态:比如滨海景观中汹涌的海浪。在滨城景观设计中展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适合海洋文化符号的使用。

3.人性化设计

不能单强调城市景观系统或某元素的功能,而缺少了人与景观的参与性。在满足了堤岸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它充分展示了人和水的密切关系,人本具备亲水的天性,所以这也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常见的表现方式。

4.特色海洋文化的标志物设计

标志物广泛的内涵作为辨认滨城的元素,它可以是天际线、建筑物,也可以是城中的广告牌。海洋文化标志物作为视觉的控制符号,具有特定的意义,规划布局影响游线安排乃至游人的行为和心理,所以要注意和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

5.特色海洋文化的专项设计

在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当中,专项设计基本上结合整体、功能、艺术、文化的属性。作为综合系统,分为公共设施、视觉系统、景观构筑物和铺装等,特色海洋文化专项设计应当贯穿于滨城景观元素之中,从城市景观的细节来展现不同滨城的特色气息。

6.利用生物景观

较为常见的是植物景观,在北方滨城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是将植物配置模式中的灌木修剪成规模不同的动感曲线,以此展现滨城海洋文化。

7.特色建筑设计

建筑具备时代的气息,有最初起步的沧桑感,也有新时代崛起的现代感。尤其新兴的城市建筑,要做到功能性和艺术美的协调,而对于表现不同城市特色的建筑个体或建筑群体,则该有更高的追求。

8.城市色彩设计

提及滨城色彩,在我们脑中浮现的是最能体现大海的蓝色,而不同的城市中的“蓝”由于提取对象不同,表达的内含也是有所区别的。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