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5: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篇(1)

关键词:篮球 心理训练 高校 体育教学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54-01

心理训练是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训练策略,是一种特殊的身体心理训练方法,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身体训练一起成为高校篮球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篮球心理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篮球比赛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篮球训练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内容,探讨篮球心理训练策略,为高校体育老师在高校篮球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内容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不同的篮球心理训练计划。篮球比赛与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体育比赛与教学,它具有激烈性、对抗性以及紧张性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以及比赛过程中,出现心里紧张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通过开展篮球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是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环节。一般来讲,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第一,老师需要注重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在投篮中的注意力以及在比赛中与队友合作过程中的注意力。第二,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寻找出他们各自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保证篮球训练以及比赛的顺利开展。第三,培养学生的信心,包括理念培养以及信念培养,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成就动机,建立起必胜的心理信念。第四,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在比赛中战胜困难的能力与信心,努力改进学生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

2 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策略

2.1 篮球心理训练安排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安排,需要从实践出发,在实际的篮球教学或者是篮球比赛中,学生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而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很多大型的篮球比赛项目中,学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最关键的是赛场上学生可以百分百的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队友之间的配合度以及投篮命中率。篮球教学过程中的篮球心理训练是一项长远的计划,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每一次的心理训练落实到篮球教学的全过程中,抓好每一次篮球教学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战术、体力、技术与心理的并行,从而使得学生篮球心理训练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关于心理素质的训练,老师需要按照阶段进行,大体上讲,篮球训练基本阶段主要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基本阶段,三是结束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素质训练内容与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篮球心理素质培养的准备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在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上,为篮球比赛做好思想准备。而基本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心理的训练主要是集中在自信心的增强与篮球的驾驭、意志力的控制等。

2.2 篮球心理训练操作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操作,笔者认为也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的训练。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准备阶段训练,也是分为两块的,一块是战前训练,另一块是长期训练。长期训练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实际篮球训练过程中运用技术的环节,这一环节由于时间过长,因而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只要是经过了长期训练模块,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技术能力都会有较为大的改善。关于战前训练,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篮球比赛之前,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例如采用心理暗示、快动作高节奏的方法,使得学生以最快最佳的状态进入到篮球比赛过程中。二是基本阶段的训练。基本阶段的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学生的思想、心理调整与技术、能力调整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技术上都可以有更大的提高。这一阶段是对于学生进行自信心与意志力锻炼的最佳时期。例如,可运用注意力分配的方法,结合快攻与以多打少,对于篮球运动所需要的对抗性与多变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再如,注意力转移训练方法,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的攻防转化,适时的做好防守与进攻的转化,提高在防守与进攻相互转化过程中注意力的转移。三是结束阶段的训练。结束阶段的训练主要是对于学生调整、恢复与补充等环节的锻炼。关于调整主要指的是教学或者是比赛结束之后,学生心理与机理的调整,学生心态由激情到安定,由高涨到平和。恢复与补充是教学后与比赛后的必要环节,结束阶段是恢复的开始,是为了下一次训练而考虑内容的安排,课后的生理上、身体上的恢复,以及课下的心理恢复和物理的、化学的、营养的恢复与调节都应考虑周到。

3 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心理训练是极为复杂的过程,训练中要注意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发展篮球运动所要求的心理能力。在训练中要遵循自觉自愿、因人而异和持之以恒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类型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同时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篮球运动的规律特点,充分发挥心理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姚志国.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2): 42-44.

[2] 曹桂芳.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3): 72-73.

篇(2)

关键词:高校;油画色彩教学;实践;思考

油画是重要的美术艺术形式之一,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高校油画教学实践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油画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学生的发展。色彩教学是油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其本身的知识点,忽视艺术表现力,所以也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

一、高校油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高校美术学科发展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面,社会上的文化课辅导资料随处可见,但是,专门针对美术教育的辅导资料则是凤毛麟角,在美术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选取有益的素材和资料,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道难题[1]。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美术学科不够重视,加之之前所论述的美术教学素材的缺位,共同导致了高校美术学科发展的困局。作为一门实践学科,油画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绘画之外,同时需要到室外进行实地写生,并且通过参观美术馆等方式,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但是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这样的教学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从绘画学习需求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对于绘画学习的需求,相比低年级学生更为强烈,但是,由于高校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习过程中也都以提升自身的就业素质为核心,因此美术教学和学习时间往往被挤压,这样的矛盾,造成了美术学科发展的现实困境。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绘画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构成了美术学科发展的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学生有进行绘画的现实需求,但是又在就业和艺术之间的衡量天平上难以取舍,最终往往都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了实践科目的学习上,油画教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当前高校油画色彩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油画教学过程中,绘画技术有多种技法构成,要想使油画的质量有所提升,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油画的绘画技巧[2]。在众多的油画技巧之中,色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良好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对于提升油画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其他色彩教学不同,油画的色彩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一定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采取的教学形式与其他绘画色彩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也未体现出油画色彩的特殊性。

在油画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训练学生的一般技能和色彩常识之上,这显然与油画色彩教学的重点存在偏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的艺术教育观念较之前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油画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的弊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形势,但是,高校油画教师似乎并未受到美术教学形势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教学形式依然是高校油画教学的主要方式[3]。在教学过程中,油画色彩教学有时甚至出现边缘化的局面,很多高校对于油画色彩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教学挖掘过程。

三、提升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油画色彩教学课程的设计

在传统的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和老师对于美术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绝大多数的美术老师直接照搬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也从未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做出变通,从而导致油画色彩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4]。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进,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对油画色彩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包括油画教学的环节在内,都应该进行重新优化,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而使油画色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创新思维的培养理念贯穿到油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突破美术教学的固化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提升色彩教学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作为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色彩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应该在重视色彩教学的基础上,提升油画色彩教学的表现力,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5]。对于油画来说,色彩是其表现力的基础,良好的色彩搭配对于提升油画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绘画过程中,尽量表现出其色彩的搭配也是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在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点向学生讲解油画色彩的表现力以及搭配技巧,从而使学生掌握色彩表现力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在绘画过程中有效运用。除此之外,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绘画者的主观色彩也是影响色彩搭配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色彩表达在绘画中。

(三)转变色彩教学观念,提升油画色彩教学质量

在高校油画色彩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于油画课堂上,这也是油画色彩教学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升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油画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6]。在油画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在学生掌握基本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个性,这也是转变油画教学观念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油画本身需要一定的艺术个性,由于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运用色彩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形式,表达在油画中,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这种绘画风格,鼓励学生彰显艺术个性,在此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对其中的原则性错误给予纠正,而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预,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油画色彩知识。

四、结语

色彩教学是高校油画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油画色彩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优化和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色彩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使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希明.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5(10):94-95.

[2]黄慧中.我国高校油画风景画写生教学探究――评《油画风景写生》[J].新闻与写作,2016(9):后插4.

[3]刘佳俊.高校设计专业色彩艺术基础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程国栋.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3-225.

篇(3)

关键词:高校;踢踏舞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

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是将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表现进行系统评价,构建一个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框架下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习方法,最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高校踢踏舞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体系是对踢踏舞整体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跟踪和完善。

一、踢踏舞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概述

1.过程性评价的概念界定。高校踢踏舞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感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校踢踏舞教学中发展过程性评价,其主要内涵是指在踢踏舞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重的价值导向,并将这种价值导向与整个踢踏舞教学过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分析,分析教师、学生以及所有的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评价是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随着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评价功能的不断开放和拓展,踢踏舞教学过程性评价要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质”和“量”的结合型评价。既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过程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在踢踏舞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说,在高校踢踏舞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都能有所体现,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建立一个网状体系,这就是高校踢踏舞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2.踢踏舞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在踢踏舞教学以及众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评价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互动性。也就是说,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入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在多种主体之间的选择和衡量。选择好评价的主体,进而确定评价方法,才能目标明确,才能有所收获。其次,过程性评价具有功能性强的特点。过程性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的继续发展和最佳发展,培养踢踏舞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发现踢踏舞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可以调整、转换和更新教学措施、手段,使教学过程逐步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最后,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强。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在此过程中实现实践环节的最优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踢踏舞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日常学习表现来了解自身的教学所达到的水平,以实际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构建踢踏舞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思路

要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跟踪和监督,有必要对踢踏舞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各方面进行探索:

1.对教材和实践活动的评价。踢踏舞教学主要是实践性的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消化,因此,对踢踏舞教材的选择和相关工作的评价成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所用的教材体现出较强的内容单一性,课程设置比较呆板。现有的课程和教材缺少综合性,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设计,且要求偏难、偏深,忽视学生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综合这些,就必然要对教材选用过程进行原则性规划。应该坚持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思想性等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到较为科学的教材进行踢踏舞教学。

2.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评价。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做全面和科学的评定,首先必须用科学的教学价值观作为评定指导思想,确立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定的指导思想。具体应注意相关原则的贯彻,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教学手段多样化、灵活性,同时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坚持全面性和多元化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较注重主体互动化、评价手段多样性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学生自评要与他评相结合,用定性语言描述、评定等级并结合量化的数据统计的方法全面反映评价的结果。为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以在每学期末进行,目的在于不断反馈、调控和改进教学效果。定期评价只有与日常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和更公正。此外,还要注重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力量,增强家庭的引导作用,将学校、家庭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娴.构建中职应用文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

1.前言

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同时提出要求各高校在开设体育课时实行“三自主”即:自主选课程、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并提出了体育课必须达到的五个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但要完全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学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公共体育教学还是采用“大锅饭”式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在一个教学班上课,三十至三十五人一个班,男女同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就行教学,学期结束时按照教学大纲中的统一考试标准进行考试,学生按考试的成绩得分。虽然教师会遵照体育教学的原则进行“因材施教”,但那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系统地对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辅导。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身体素质好、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会使身体素质差、体育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的局面。

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中都能够进步,这就对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体育课分层教学就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笔者就以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修课分层教学研究为例(以下简称排球选修班),供同仁参考。

2.排球选修班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排球选修班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按照教学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术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兼顾公平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为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排球选修班分层的准备与实施

排球选修班共32人,初步预计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约11人。即三个层次。首先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术的考核。笔者考核身体素质的内容为50米、立定跳远。排球基本技术考核的内容为发球、垫球、传球。总满分为100分身体素质评分占40%,排球基本技术的评分各60%。

4.排球选修班分层教学的特点与方式

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后,教师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三个组称为竞赛组、提高组、基本组,实为高、中、低组,但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本人一般以代号称谓代替,如1、2、3组。

竞赛组学生的特点是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术都较好,有一定的排球运动的基础,他们在校内甚至对外比赛中均有可能作为运动员代表班级、院系或学校参加排球比赛。对他们的教学,本人主要是在加强排球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安排教学比赛,通过教学比赛提高他们的排球技术和排球战术。

提高组学生的特点是身体素质一般,有一定排球基本技术,但和竞赛组的同学相比又有差距。本人对他们的教学主要是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排球基本技术的练习,纠正排球技术的错误动作。适当安排他们和竞赛组进行教学比赛,以提高他们的练习热情。

基本组学生的特点是身体素质比较差,排球技术也相对比较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笔者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主,以排球的基本技术为辅,适当安排一些与排球技术有关的游戏,以提高他们的练习积极性。

5.排球选修班分层教学的考核

目前学术界对分层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但是考核阶段是研究的难点,因为考核涉及公平性的问题,若对教学班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在正常考试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低级组的成绩超过中级组,中级组的成绩超过高级组,若大面积的发生此现象,就会导致不公平的产生,对身体素质好、排球技术好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故笔者在进行分层教学实验时还是采用了统一的评分标准,在客观评分中又融入主管考虑。在制定教学实验评分标准时,排球基本技术考核为40%,其中包括发球、传球、垫球、教学比赛。身体素质考核为30%,包括50米、立定跳远。平时成绩为30%,包括考勤、平时测验、学习态度。只要使学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和他们自己以前相比有进步,我们认为就基本达到的体育课的目的。平时成绩亦可以用来适当调节学生的考试成绩,增加体质较弱学生的成就感,使考试成绩适当接近体育好的同学。

6.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分层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6.1 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提出了体育课必须达到的五个目标,其中之一为心理健康目标。在分层教学初期,教师要将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向学生解释清楚,要让学生了解教师安排给自己的练习内容是合理的,特别是要让体质较差的学生不要产生自卑心理。对在教学过程中淡化出现高级、中级、初级组的语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初级组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多鼓励,当看到他们的一点小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2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三个层次的组别进行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应当充分发挥高级组中的学生体育骨干的力量,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安排技术好的学生指导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尝试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帮助排球技术较差的学生尽快提高。

6.3 分层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比普通教学模式要高,故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细心、更要有耐心和爱心,对待不同的学生个体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7.结论

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只要高校体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大胆尝试,勇于改革就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身体强壮、体质健康的大学生,使他们以后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正轴,胡峥.分层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效果[J].武汉市教育科学学院学报,2006.

[2]乔仁波.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3]姬伟民.浅谈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文化教育,2005.

[4]郭英,魏亚平.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篇(5)

排球在中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同时有着辉煌的历史,集体育,娱乐,健身于一体,在我国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排球运动在高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现阶段的许多高校里,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却并不乐观。通过调查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本文从当前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入手,对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进行讨论,以深化高校排球教学。

2.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仍然使用竞争模式,过多的关注体现技术,而忽视了高校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本质,忽视了娱乐性和健身性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促进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传统的排球教学模式,一般采主导教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但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不仅制约了广泛开展高校排球运动,而且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2场地设施缺乏

排球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排球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通过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由于场地原因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无法继续练习,在课堂上学到的技战术无法得到练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2.3教学内容过于古板、陈旧

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学通常是从基本的步伐开始,然后是基本的技术,其次是最基础的战术,虽然也会安排学生之间的教学比赛,但是所占课时过少。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也是把几个最基本的技术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这一系列动作的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因为动作简单,反复练习产生厌倦心理。

3.优化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导致当前高校排球选项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很多,而忽略了此项运动特点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模式古板陈旧已经成为影响排球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务之急,让高校排球选项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变得更具吸引力,在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核心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重中之重。

3.1更新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排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让学生感受排球文化;第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需要,增加相关的游戏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通过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3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排球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排球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及学生自主练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排球课的热情。

3.4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考核模式

科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在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方面具有强大动力。通过建立高校排球课科学评价体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排球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广泛开展。因此,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应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3.4.1评价内容的改革

当前,评价内容基本分为五个方面: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管理评价、课程评价,教师应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此评价应该具有连续性,以此实现整个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4.2评价方法的改革

评价方法上可以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3.4.3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不同知识点在评价中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

篇(6)

关键词 篮球 教学 认知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1篮球教学过程

篮球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掌握篮球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并进行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培养过程。篮球教学过程从生理上来看,要通过学生的感知、思维、练习,拓通大脑中枢与运动器官的神经通路,建立运动性条件反射,形成正确动作定型,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从心理上分析,学生是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运动实践这样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2高校篮球教学的认知规律

2.1对篮球技术动作的认知

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巩固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练习者对篮球技术动作名称、作用、动作方法、技术原理等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使练习者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建立起清晰的动作表象。高质量的认知过程对练习者学习与掌握正确动作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对篮球技术运用规律的认知

篮球技术运用是学习、掌握篮球技术的重要认知内容。对篮球技术运用的认知有赖于练习者对进攻与防守过程中攻防对抗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这种基本规律主要体现在练习者在身体接触的直接对抗的攻防过程中,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因此,狠抓技术运用规律的教学,对掌握与提高篮球技术的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2.3对篮球战术运用规律的认知

篮球战术运用是学习和掌握篮球战术的主要认知内容。对篮球战术运用规律的认知有赖于练习者对比赛中篮球攻防基础战术配合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这种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使练习者通过对运动情景的知觉,在自己已有的战术配合记忆中提取经验,并根据原有的经验做出判断、决策和反应。决策的结果将更新记忆库,从而使练习者的经验更加丰富。因此,狠抓比赛状态下的篮球基础战术配合规律的教学,对掌握与提高篮球战术的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3高校篮球教学的教学原则

3.1启发诱导参与原则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技术、战术教学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与篮球教师有了很好的沟通,达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创造一个平等融洽的氛围,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和教育学生把认识到篮球技术和战术的重要性,只有认识提高了,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篮球技术和战术,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

3.2因人施教原则

所谓因人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层次、性别差异以及学习需求的不同,有的放矢地进行篮球教学。贯彻因人施教原则,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技术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状况、课余锻炼安排等,然后根据上述情况仔细分析研究,制订教学计划,最后是按照计划实施教学。

3.3强调一定量生理负荷的教学原则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强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相应的运动量,起到锻炼的作用。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一定量的生理负荷的刺激,练习者所习得的技、战术很难在强度稍高、速度稍快的对抗中有效地发挥技战术运用的水平。

3.4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原则

高校篮球教学的方法不能整齐划一,而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做到因人、因时制宜。在篮球教学实践活动中,既可以集中教学,又可以分小组、分层次教学;既可以讲解,也可以示范;既可以进行对抗练习,也可以安排无对抗的练习;既可以进行理论讲解,也可以安排素质练习;既可以观摩录像,也可以把比赛实战与讲评技、战术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灵活运用。

3.5强调在对抗中运用技、战术的教学原则

篮球比赛是攻守双方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同场对抗比赛项目,主要表现为有球队员、无球队员的攻守及争夺篮板球的对抗。而这种对抗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双方攻守队员都密集在靠端线的篮下6-7m半圆的范围内。篮球比赛的对抗形式与区域的特点就决定了技术运用必须具有强烈的对抗意识与对抗性。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单兵对抗、2人和3人的局部对抗,乃至5人全场对抗的教学。

4结论

篮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篮球教学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转变,真正实现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创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的两个根本的转变。科学合理地处理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关系,探索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教学过程优化结构,真正提高篮球教学过程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篮球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篇(7)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高校排球专修课程中,很多教师无法准确区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区别,以至于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问题。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标准,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及依据。所以,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内容及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排球课程的教学一直具有重技术、轻理论的特点。排球理论课的课时过少,致使在教学中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把步法、发球、传球、垫球等基础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太过追求动作的到位及标准,忽略了动作的串联,从而容易使学生形成对反复练习的厌烦心理。

3.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沿用竞技方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高度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这种教学方式大都采用示范、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地位,从而妨碍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此,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对排球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4.考核方式不科学

课程的考核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对体育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当前许多高校在对排球课程进行考核时仍旧利用传统的评分方式,使用基本技术考核与日常表现综合等方法进行评定,这种达标技评的评价方式,使得量化考核目标颇多,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掌握情况,很难反映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真实情况,从而容易造成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脱节[2]。

5.师资力量不足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一直处于匮乏阶段,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及学校数量的增加,教师资源更加紧张。一方面,教师数量不足,一名排球教师不得不身兼多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增大,容易影响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选取非排球专业的教师进行排球课程的教学,教师在对排球文化的认识、对排球运动的理解深度以及激发学生对排球课程兴趣方面都有待改进。

二、排球专修课程改革的要求

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代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是教与学的双主体活动;第二,现代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内心探索活动,教师控制学生进行活动时能够有效关注到学生的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从而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第三,现代教学方法应具有双型性特征,使学生和教师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解决教学任务的目的。

2.遵循技能教学特点

体育教育专业技能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技能教学的场地主要是体育场馆,这个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大课堂;②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实践性,技能教学主要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巩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实现优化组合

对排球专修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需要科学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将教学中的科技因素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方法实现全方位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要以多元化为主要途径,对各种方法进行潜在功能的挖掘,提高教学效果。

4.与素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出,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者的体验及内化过程,因此排球专修课程的改革要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应更加注重实践过程。

三、排球专修课程改革的方案

1.明确教学目标

排球专修课程教师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及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制订明确的排球教学目标,从而抓住排球教学中的重点,促进教学活动的组织,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2.丰富教学内容

一方面,对于排球文化的知识应在教学中得到适量的增加,以使学生能够在理念上对排球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与感受;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增加合适的比赛内容,将竞技技术加入其中,从而提高了教学的竞技性与娱乐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新教学方法

在排球专修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排球教学的主置,不仅要教其基本的排球技术,还要注重技术之间的串联,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竞技为主的排球教学模式,利用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将教育、强身、娱乐文化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显现出来,逐渐改变练习形式,设计多种培养学生兴趣的练习方法与比赛方法。

4.更新考核方式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必须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相关人员都参与进来,让评价结果具有有效的使用价值,从评价中寻找问题,确定改进目标;其次,在评价内容上,要从当代素质教育对教学的需求出发,评价内容包含教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及课程评价几个方面,在不同的体育教育阶段,教学的内容与要求都是不同的;最后,在评价方式方法上,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特点,运用观察、访谈、表演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考核。

5.提升教师资源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