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6:55: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口腔预防;口腔医学;教育预防;口腔知识
口腔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普通医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将材料学、生物力学、机械制造学、美学、经营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十余年来,无论在预防措施与方法的应用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健康促进与社区人群口腔保健服务方面,口腔预防医学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提高了社会人群及口腔专业人员对口腔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影响着社会人群在口腔卫生知识,观念,态度与行为方面的改变,为全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结合目前医学的学科特色和长远发展需求,紧密依靠医学,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正确处理好与医学间分与合的关系,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关注口腔医学,就是增进全身健康、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1.口腔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口腔疾病和健康是人类疾病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相关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又互为因果。口腔科主要的疾病是牙病。我国龋齿平均患龋率为38%;有的地区乳牙患龋率高达90%,平均每人患有2.5个龋齿。龋齿已被W日O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WTO已将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列为人类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错矜畸形在我国人群中高达49%。牙齿缺失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如果缺失一颗磨牙,咀嚼力约下降1/5。失去一对磨牙,咀嚼力下降l/3。失去二对磨牙,只能维持原来1/3的咀嚼力。口腔的患病率占人体各器官疾病之冠。几乎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难免受牙病之苦。
口腔疾病可以成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征或结果。口腔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口腔领域的龋病、牙周病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HO把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第二次卫生革命。这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人类的关注,口腔疾病的防治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口腔医学与大预防医学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应用,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一门科学与艺术。随着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预防医学在20世纪以来也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对口腔医学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口腔健康与口腔保健发展
口腔保健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只达到牙齿没有疾病的状态,而整个口腔还有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具有神经感觉,参与表情的功能,口腔实际上是从事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官。因此现代口腔保健新概念是:拥有洁白美丽的牙齿,口气清新,口腔运动、神经等系统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
口腔保健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对龋病和牙周病进行早期治疗的全身及局部疗法;②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工程学的新一代诊断、治疗方法,给予口腔科医生更多的选择。③更多的口腔药物、生物技术产品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④新开发抗生素和抗炎症药物对一般疗法不起作用的患者有效。⑤科技的发展刺激需求;⑥企业对口腔药物及保健用品的商业兴趣增加。生物学其它进展也促进了口腔保健的发展,由于科技的突破及重大发现,将在以下方面促进对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口腔健康的医学管理:①非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如腮腺疾病、艾滋病、需放射治疗的癌症。②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早期龋诊断、分子探针、抗菌抗炎症药物、组织再生、人工唾液等,强调医药而不是机械性干预。③CAD/CAM技术。目前由于昂贵不能实际应用,但技术及设计上的突破将增加技术可接受性、方便性及经济效益。④龋病及牙周病疫苗。由于口腔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未来口腔科医生将成为面对患者健康各个方面的医疗专家。
3.现代口腔医学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口腔保健是卫生事业的一部分,是综合保健包括初级保健的一部分,应在科研、教育、预防保健各方面与医疗保健系统结合,维护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牙科医生和卫生士的长期预防和初级保健任务应继续增强。应强调将特别医疗服务转向初级保健,推行医疗保险,增加基本保健,控制开支。搞好口腔公共卫生,口腔疾病群防群治应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防保健对象中尤其要重视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医疗保健。减少口腔健康状况差别随着贫富差距增大,口腔健康状况和获得保健的差别也增大。医疗机构有责任为全体人民而不是经济富裕或相对健康的人服务,应努力减少口腔健康状况的差别。
牙齿缺损和缺失修复的临床工作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完成了研制各种类型的种植体及相应的器械,并开始在临床应用。种植体的各种上部结构如固定式、可卸式、覆盖式以及磁性固位种植义齿等也已在临床应用
总之,当前口腔医学在微观上进人更深的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同时又从局部整体、器官整体和整个机体以及社会环境,综合分析研究疾病的规律。学科不仅分化而同时又出现综合趋势,产生新的边缘学科,口腔领面外科和正畸科结合产生正领外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及口腔材料结合产生牙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生理等学科结合产生领学等。当今口腔医学基础研究的总趋势,仍然是细胞生物学、亚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向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
参考文献
[1]韩志武,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及探讨[J] 《科技资讯》2007年32期
[2]李奉华、彭解英、贺达仁,世界预防口腔医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 实用预防医学2007(6)
[3]张震康,我国口腔医学的进展[J] 科技导报, 1994(11)
关键词:口腔设备学;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医学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了大量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口腔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结合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口腔科的日常临床工作主要以诊断与治疗为主,口腔科诊疗工作与口腔仪器设备密不可分,然而,口腔仪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一名口腔大夫对就诊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必不可少的法宝,因而,口腔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常识和日常维护保养常识,对于每一位口腔大夫来说是应该掌握的;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医疗仪器的设备,已经大量地引用了激光、超声波、微电子仪器等等高端医疗信息科技技术[1],使临床口腔大夫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同时,也对临床大夫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所以,开设口腔设备学这门课程在目前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中是十分必要。
1口腔设备学概述
1.1口腔设备学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结合,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口腔医学新兴学科,是在总结口腔医学设备的产生、发展、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管理等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口腔医疗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由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如管理学、材料学和口腔医学等。口腔设备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口腔仪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等规律;口腔仪器设备的常用有仪器的基本功能、仪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的基本操作、日常的维护保养、一般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还有口腔仪器设备的管理,比如仪器装备的电子管理、应用信息管理、维修保养管理等等[2];此外,口腔医疗仪器安装的布局设计与实施、对整体标准环境的要求、口腔临床治疗要求的与临床操作标准姿势等也是归纳到其研究内容之一。
1.2口腔设备学的发展 口腔设备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口腔医学当中具有自身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的一门新兴的基础医学学科。其发展除与口腔医学临床学科的发展相关外,还有其他学科如理工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技工工艺学、社会学、经济学、口腔生物工程学、医院管理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具有理、工、医学相互交叉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已有相当数量具有口腔医学、理工学和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3]。
2口腔设备学课程的作用
2.1口腔设备学课程在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中开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口腔医生,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仪器设备,其设备规范性使用方法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正常运行、使用寿命和门诊业务的正常开展,影响着临床的医疗效果,因而口腔医生在设备维护保养及使用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4]。未来的口腔医生都来自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是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口腔本科教育的课程计化中,缺少口腔设备操作的教学内容,因而,口腔专业的本科生在实习期间由于缺乏设备的基本相关知识,亦不了解操作常规,使用设备时容易引起医疗事故或者设备事故。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本科教育当中,只有系统地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口腔设备的使用知识、正确使用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才能顺利开展临床工作,为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掌握口腔设备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科新型先进设备越来越多,医疗系统部门所购置的设备一般要由口腔医生来做选择,因而,口腔医生需要具有口腔设备学的基本知识,才能不负众望,挑选到适合本院的使用、性能优良的设备,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医疗质量[3], 减少患者的负担。医疗设备用于诊治患者,其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3],决定口腔设备性能的因素除了设备的质量以外, 还与日常的保养及规范性操作等有着密切关系。若在治疗过程中,口腔设备出现小故障, 这会给临床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如果在本科教育中,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对口腔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在以后进入临床的诊疗工作过程中遇到常见的小故障,就能够自己动手维修保养,排除故障,提高诊疗效果。另外,我们培养的医学口腔本科生当中,有大部分学生是面向基层医院, 那里缺乏专职、专业的维修工作人员, 所以,针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来讲,口腔设备学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让学生再本科阶段,及已基本掌握维修保养的方法,是临床的诊疗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口腔设备学课程,让学生学习口腔设备学后,了解口腔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常规、维护保养知识和简单的维修, 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顺利开展诊疗工作。我校从2005年就开始对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口腔设备学》课程,自从开设口腔设备学这门课程以来,普遍得到了学生、教师一致赞同以及相关教学部门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杨俊玉,徐德平.在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中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的探讨[J].职业教育,2007,25(17):131.
[2]口腔设备学等新兴学科及其文献归类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
[3]成宏.个体口腔诊所的管理体会[J].口腔医学.2003,23(05): 320.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人文素质;人文教育;实习生;教师
口腔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口腔医学生的塑型、发展以及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关注口腔疾病与医疗技术本身转向注重口腔治疗的品质与舒适。因此,在口腔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把加强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夯实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实现现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并予以高度重视。
1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一种修养或能力,即做人的境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在特定的教育引导之下,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口腔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多在椅旁完成,医生独立性强、医患交流直接。口腔实习生刚刚结束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开始接诊患者,既有对初入行业的新奇感、激动感,又有对诊治不确定的紧张感、不安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一“牙”障目,不见全身,忽视患者的切身感受。而口腔诊治过程中的环境、气味、声音、冰冷的检查器械等等因素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牙科焦虑或者牙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2],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又面临诸多医疗风险[3]。这种医生的“新”、风险的“高”和疾病的“痛”、患者的“怕”相互矛盾,制约了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疾病的康复。因此,作为教员,我们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要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强调学生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对患者的烦躁和不安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尽可能缩短诊疗时程,实现诊疗全程医患的和谐相处。医学生在口腔诊疗服务中如果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患者能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爱,情感上既得到满足,心理上也找到依赖,在这样的基础上会更加积极配合接诊医生的治疗,从而增强疗效,增加医患关系和谐。因此,提高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口腔医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将良好的爱伤观念和精湛的医术渗透在诊疗全程中,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与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
2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利己行为、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导致人们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及人文关怀冷漠[4]。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的医学教育情况相似,尤其在临床实习阶段,更强调学生的医学技能培训,与此同时人文素质的培养却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口腔临床实习中缺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如《卫生法概要》《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大多设置在基础课期间,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教员专业多为人文社科类,自己缺少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的切身经验。在后期的口腔医学理论课程中,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被中断,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出现脱节,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相比而言,患者的社会需求、心理状态等问题较少涉及。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临床操作技能,相应的医学人文教育更是罕见,几乎没有人文素质提升的实践课程,使得他们缺少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养。学生只是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与患者有接触和沟通,但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因素存在差异,加之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医患交流沟通方面出现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其人文素质和职业情感得不到良好提升的同时,也会对医患关系的建立以及医疗秩序的维护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2口腔医学生对人文方面素质培养的理解欠缺。
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学习重心开始从理论向实践、由模拟向实操转变。他们知道自己临床能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次次的诊治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急于独立接诊、急于掌握技术,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理解和实践。有的学生以为只要将疾病治愈就是有能力,有的学生以为自己衣着得体和注意职业形象就是对患者尊重,还有的学生以为对患者礼貌客气就是关怀,这些理解都不够全面。口腔疾病已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且加上在治疗过程中的环境、声音和气味,易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严重者能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紊乱。口腔医学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口腔,忽视了其他部位,而且在对患者实施检查时,部分学生牵拉力量过大或反复叩诊等等不规范操作细节,无形中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的满意度较低。人文精神理解的欠缺和偏颇导致部分口腔医学生甚至冷漠、程式化的对待患者,让患者对口腔医生的素质产生了质疑[5]。
2.3口腔医学教育者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他们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成为许多教师的教学重点,而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决患者心理需求、实现人格尊重却被不同程度忽视。有的教师还担负有科研和工作量任务,并且面临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种种困境[6],繁杂的工作使得他们仅仅对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基础道德底线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爱伤观念和整体观念、尊重和敬畏生命等人文素质。这种带教教师重视程度的不足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医学生带着“阿喀琉斯之踵”似的人文素质缺陷进入职业生涯,让人惋惜。
3加强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人文素质作为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医疗领域和社会的关注。如果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缺失人文素质教育将严重影响未来个人的发展以及口腔医生群体整体素质。而在这一阶段通过有效的举措,有针对性的加强实习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融入到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去伴随其行医终身。
3.1转变现有口腔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应该贯穿教育始终。人文素质教育也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接诊时注意礼貌和给予患者情感顾及,而是要教育他们理解真正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求实、向善、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7]。首先,要引领学生接诊时注重自身形象、着装、语调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体现专业与素质、知识与修养、医术与医德、科学与医术的结合,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询问病史环节,指导学生要面带微笑、话语亲切,尽量采用开放式询问来掌握病史等。在医患沟通环节,利用病情告知、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等交流机会,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时恰当并且详实交代病情、科学的评估疾病预后或风险、利用语言技巧规避化解矛盾[8-9]。在治疗过程中,关心的语言、必要的搀扶、在腿上盖上毛巾毯、擦去患者脸上的水迹、血迹等,这些细节都折射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治疗结束后及时随访,耐心解释病情和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备受尊重和呵护,从而更能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馨。
3.2优化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培训
许多学者已经提出口腔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入人文素质教育[10-11],但这些作为岗前训练的主要内容加以学习和训练也非常必要[12]。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为例,在实习学生入科初期先给他们介绍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便于后期更好的融入环境。我们还会要求所有实习学生参加聆听医院“每周一小时”活动邀请的临床教授或人文社科类专家讲解《医患沟通技巧》《医师法》《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科室还开设《接诊的艺术》《口腔科病人的管理》等讲座,帮助学生强化医学伦理观念、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13]。此外,通过组织实习生参加“爱牙日”义务宣教、进入幼儿园及社区为小朋友们涂氟等志愿活动,来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的情感;通过医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拟就医等方法训练学生怎样有效进行交流,怎样表达和给予关怀,从而使学生把人生观教育、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与人文关怀情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4]。
3.3加强口腔实习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礼记·文王世子》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一线临床带教教师的人文医学素质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口腔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上,“德才兼备、医德为先”要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同时,要组织教师定期人文素质培训、参加基层和社区义诊、参与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6,10]。此外,在口腔医学的实习带教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摩自己是如何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整个诊疗过程中,通过以身作则、榜样表率的行为带动感染学生,并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践,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3.4完善口腔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多以临床诊治能力为教育目标,因此学生掌握疾病的种类、诊治疾病的数量以及治疗的规范性多作为口腔实习考核指标。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人文关怀也逐渐被提高到与疾病治疗同等的高度。因此在未来的口腔实习教育中,口腔医学生与患者交流能力、理解与体谅患者能力、表情及言语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也应该纳入临床实习考核范畴。可以在出科考核增加人文医学实践技能考察专项以考代培,重点考察学生与患者交流时的形象、情态、语言、治疗方法是否符合患者心理及生理实际需求情况、治疗过程中是否关注患者情感和反应、是否注意牙齿保存原则、是否有爱伤意识等。也可以在临床实习结束后,通过病例汇报或技能竞赛等机会以赛代练,要求每位学生1~2份病例汇报,并邀请专家从人文医学角度进行点评,成绩计入最终临床实习结业考核成绩[8]。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口腔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前期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概念比较抽象,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理解和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实现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口腔解剖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就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一些浅薄之见,以期能够对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309-01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专业基础课程,上好这门课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也关系到能否成功的进行临床实践。作为一项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现在的教学方法还主要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由于课程本身概念比较抽象、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方法已经不适应这门课程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1 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从解剖学中分理出来的一门局部解剖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口腔解剖知识,只有直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1 根据教学内容制备教学标本:
要想实现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课前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制备相应的教学标本,在课程学习当中适当地增加标本观察的内容,这样就能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而形象。标本的制作就成为一个关键,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当中涉及的标本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手机更多的标本如恒牙标本、全口恒牙髓腔标本、上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标本等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堂上展示这些标本,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面部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等,可以说一看就明、一摸就知,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理论知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性。
1.2 利用活体观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口腔内的解剖结构需要器械的帮助才能观察清楚,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观察解剖结构,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套常规的效度口腔常规检查器械,每两个学生分成一个活体观察小组,互相观察对象的口腔内部结构,如观察活体牙齿、牙列、口腔前庭和固有的口腔解剖标志等等,观察完一遍之后可以重新排组再观察一遍,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对口腔内的解剖形态有更加真实、全面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加强牙雕操作等实践性教学
牙雕操作是口腔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通过牙雕操作训练能够巩固所学的形态结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当中适当的增强实践性教学内容。
2.1 增强实验课的课时:
在口腔医学专业当中实验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牙雕操作等,最好是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这是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而中职卫校口腔医学的培养目的就是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突出实用性人才,实际上实验教学能力也是衡量中职卫校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在课程计划当中,中职院校应该适当的增强实验课的课时,增加实验课的课程比重,针对牙雕操作的要求增加牙雕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掌握、深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2.2 深化学生对牙体雕刻的意义:
在口腔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学习当中不重视这门课程,存在一些的厌恶、畏难的情绪。针对学习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逐渐让学生认识到牙体雕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等,反复强调掌握牙体雕刻节能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化牙体雕刻重要性的认识,熟悉调查器械的使用,为后面牙体疾患的治疗、修复、正畸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督促,提高牙体雕刻的速度和质量。
3 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的结合
1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课程情感
1.1 培养专业情感
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并不是很了解口腔医学技术这一专业,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区分很模糊,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也很茫然,在“是否热爱本专业”的问卷调查中,仅30%的学生表示热爱本专业,这种状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感受口腔技师的责任、使命和骄傲,对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几年内,我们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历史教育,以便他们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现本专业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认清该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初步确认职业目标。随着人们对口腔保健和口腔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学生们感觉到将来的自己是被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口腔医师和口腔技师的完美合作才能给患者提供理想的修复体,给人以美的享受,于是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当专业热情和专业动力被激发出来后,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就由被动自然而然的变成主动。
1.2 培养课程情感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学科,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紧密的联系临床实际。学好口腔解剖生理学,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因其内容复杂、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每一届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第一次课,充分展示口腔解剖生理学在整个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坚实地位和独特魅力,并且使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技师,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理论教学
2.1 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科学、实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涉及牙体解剖生理、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口腔生理四大部分。根据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的任务需求,将牙体解剖生理、牙列与牙合作为教学重点,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和口腔生理作为次重点。重点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突出科学性、职业性、实用性,力求学生掌握口腔工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2 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解牙体解剖时使用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使教学直观、生动,理论部分结束后,教师随即进行牙体雕刻,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同时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教师随时帮助解决问题;再如讲解颌面部解剖时,若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采用病例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仅学会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而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特别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推崇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否则容易造成师生的惰性或忽略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有悖于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初衷,最终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渗透、指导,如提高自学能力,学会归纳总结,勤思考,多讨论等,为今后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3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操作技能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既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和升华,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技能基础。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早期见习、加大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3.1 加大实验课学时,加强实践操作
增加了大量的牙体雕刻实验课学时,本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达到1∶3,内容全面,包括重要牙位的三倍大牙体雕刻,等大牙体雕刻、蜡牙冠的雕刻、滴蜡塑形、仿离体牙雕刻,设计科学,符合学生每一阶段的能力特点。
3.2 以赛促教、以教促学
近两年举办校内牙体雕刻比赛及参加全国牙体雕刻比赛是我系实验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经校内比赛选拨优秀学生后,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其集中培训,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参加全国性比赛,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促使专业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重构与合理化,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3 重视早期见习
为了使学生早日接触工作环境,感受口腔技师,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有效缩短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其就业能力,在三年级实习之前的,尝试见习,可以去校办工厂或者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以义工的身份去附近的义齿加工企业。调查发现学生经过见后学习积极性增强,对所学专业知识能更快理解掌握,并在实验课上能和同学很好的交流合作。
3.4 重视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是检测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将实验课成绩比例定为总成绩的50%,内容包括牙体形态雕刻作业和牙体形态雕刻考试两部分,同时规范、细化了考核标准。
总之,想达到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课程情感、强化理论教学的讲授,更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方面为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口腔技师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口腔医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因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如怎样有效快速的获取信息,和准确的判断获取信息质量的高低等等,错误的信息非常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不当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患者的健康作为代价,显然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学习阶段,口腔医学生应该象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样,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口腔医学属于医学的分支学科,患者的病情因人而异,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并不是严格一对一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而在学生学习阶段,由于实际工作的缺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加以了解和体会,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读死书的缺陷。因此学生要通过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尽可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并以此为途径,了解口腔临床工作实际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2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的养成
2.1认真学习文献检索课程医学文献检索课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学生要认真学习。同时,在课堂之外,学生也应该通过撰写综述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2.2积极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培训文献检索课程能够系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但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和知识内容的局限性。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纷纷开展了与检索能力相关的讲座。这就需要学生对图书馆的各类宣传海报加以关注,通过积极参与以上培训,与时俱进的掌握资源更丰富、检索更便捷的数据库使用方法。
3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养成
3.1主动参加校内外组织科研讲座高等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科研培训讲座较少,但外针对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却非常丰富,如优秀课题汇报、科研学术年会等等。因此有科研学习兴趣的学生应该主动的参与到各种培训中,拓展科研和学习的范围和眼界,吸取优秀专家的科研经验,提升自我科研能力。
3.2力所能及的参与到各项科研工作之中高校教师承担大量的科研课题,因此有许多科研任务需要有人为之分担,而学生则中适合的群体。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从事基础的调研、文献检索等工作,力所能及的融入到科研工作中,从点滴做起,逐渐培养科研能力。
3.3主动申报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门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年均有各个层次和数量的大学生科研项目供学生申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种检验。其弊端主要在于成功立项的比例过低,降低了学生申报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无论是否申报成功,都给予学生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因为首先从申报过程分析,在申报指南上已经明确列举了近期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学生在申报时能够直接的进行了解和掌握,即使本次没有申报成功,对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也指明了方向;其次申报书规范的撰写格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的科研工作习惯,使之终生受益。
3.4独立组织科研小组与以上几种方法比较,独立组成科研小组更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如同一寝室或有相同科研兴趣同学,彼此间通过知识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对知识加以提炼和升华,同样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4对学校开展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教育方面的建议
4.1信息素养方面提前文献检索课的开课时间。建议将文献检索课程提前,最好能够在大一阶段开展,使学生及早受益。同时由于文献检索课的开展是以计算机课程为基础,因此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短期教育,然后再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建议图书馆组织的各种培训形成体系。图书馆组织的关于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往往都是独立开展,由于时间较短,如一般只有1个小时左右的培训时间,无法使学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且各个培训在内容上往往相互孤立,没有进行很好的扩展和关联。建议图书馆能够将日常组织的培训规模化、系统化。如可以以月份为一个培训周期,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培训,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提高信息素养能力。
4.2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开设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学生科研能力基础都非常薄弱,若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或直接申报各级别的课题,绝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当口腔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在大三阶段,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向学生开展科研能力的基础培训,主要内容如论文格式、数学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等。同时以组织论文竞赛和模拟组织课题申报的方法,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将科研能力纳入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现阶段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主要是学习成绩,即学生的好坏与分数的高低相对应,显然不利于学生主观上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议高校要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及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立各种科研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并根据科研成果的不同给予奖励,使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得到资金保证,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调查;学习习惯
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基于医学教育的特点,口腔医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阐述。本文通过对本校口腔医学院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查研究,了解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和特点,为教育教学中对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和训练提供指导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调研对象为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一至四年级的全部学生(低年级:一至二年级,高年级:三至四年级),发放问卷292份,收回问卷236份,共获得有效数据236份,其中一年级71份(女42份,男29份),二年级77份(女55份,男22份),三年级47份(女33份,男14份),四年级41份(女30份,男11份),最后总计女生有效数据160份,男生有效数据76份。
(二)内容和方法1.内容依据常规学习方法、深层学习方法、综合性的学习及知识关联、运用证据、害怕失败、开放性学习方法、是否依赖外部指导7个方面设计24个描述性问题,每一个问题有“是”和“否”两种选择。采用团体问卷法,针对口腔医学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根据每一类问题两种选项所占的百分比,通过年级和性别两个方向分析当前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和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包括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学习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情况变化记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训练。2.方法由25名不同年级本科生和3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副高职称教师共同讨论,然后形成问卷,试点调查后,修改形成最终问卷。
(三)统计学分析本次调研结果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c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
二、结果
(一)年级分析结果年级分析结果(见表一)1.常规学习方法: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低年级为“是”多于“否”,高年级为“是”少于“否”,且二年级选择“是”占56.28%,一年级选择“是”占52.11%,而高年级中三年级选择“是”占35.46%,四年级选择“是”占41.46%。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注意运用常规学习方法,通过新课预习、课堂笔记以及当天复习记忆的方法学习。2.深层学习方法:各年级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表现为“是”多于“否”,各年级70%以上的同学会选用深层学习法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注重以理解知识、激发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3.综合性的学习及知识关联:各年级选择“是”或“否”的差异不大,各自占比约50%,年级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各年级近一半的学生无法提炼教师授课重点,不会将所学知识点进行逻辑联系,不会联系实际病例。4.运用证据:各年级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数值比较发现,各年级选择“是”的同学远多于选择“否”的同学,尤以二年级、三年级为重,由此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认同专业课以外大医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害怕失败:各年级间的选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数据可见,各年级均表现为害怕失败者多于不害怕失败者,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害怕失败者比例明显高于二、三年级,推测原因,可能系一年级初入大学尚不适应大学生活,四年级即将面临考研与工作压力所致。6.开放性学习方法:各年级在选择中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数据发现,低年级学生(一年级59%、二年级53%)较高年级学生(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39%)更愿意利用课外资料拓宽视野,制订课外学习计划,利用科研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但是这部分学生也仅仅约占到全体同学的一半。7.是否依赖外部指导:各年级学生在选择中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级选择“是”的比例均高于选择“否”的比例,其中一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73.24%,二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62.66%,三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62.36%,四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54.27%,由数据对比发现,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学习对外界的依赖性逐渐降低,独立自主性逐渐加强。
(二)性别分析结果性别分析结果(见表二)1.常规学习方法:本次问卷调查中常规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情况和课后预习,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男女生在本类题目中选择“是”的比例均低于50%,且占比相近,其中男生选择“是”的比例达47.39%,女生选择“是”的比例达48.75%,可以推断,学生在常规学习方法的使用上无性别差异。2.深层学习方法: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的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67.89%的男生选择“是”,而有75.75%的女生选择“是”,在深层学习方法中,男女生均存在较高的使用比例,但女生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讨论得出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深层学习方法。3.综合性的学习及知识关联: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生各有将近一半的选择为“是”,其中男生选择“是”的比例为51.36%,女生选择“是”的比例为50.93%,结果分析可见,男女生在综合学习方法及知识关联中没有性别差异。4.运用证据: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生中均有大部分人选择“是”,其中男生中选择“是”的比例为66.45%,女生中选择“是”的占比为70.63%,两者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5.害怕失败(学习心理):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男女生中均有超过一半的人害怕失败,其中男生占比为65.35%,女生占比为66.88%,二者差别很近,在害怕失败方面并无性别差异。6.开放性学习方法: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有53.07%的男生选择使用开放性学习方法,48.63%的女生选择使用开放性学习方法,二者虽有差异,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7.是否依赖外部指导: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64.80%的男生过分依赖外部指导,有64.13%的女生过分依赖外部指导,两者的比例几乎无差别,因此男女生都存在过分依赖外部指导的现象,并无统计学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