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

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0 14:46: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

篇(1)

关键词:生物学科 实践 体验 生活化

生物学往往与农、林、牧、副、渔这几大产业密不可分,生物学与医学关系也非常密切。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生物学科的重要性。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身经历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和探讨中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归结起来就是要使生物学科贴近生活,由此可见生物学科如何生活化成为初中生物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生活元素,诠释生物学科的内涵

生活的本真是学生接触大自然,学习新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在生活中寻找具有学科特性的元素。在教学方案的预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关注生活的生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生物带给他们的真实和快乐。例如在七年级开学初,教师布置学生们在花盆中种大豆,让学生每周记录下管理措施和豆子生长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教学预设,目的落足于《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学生在参与生活实践中,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观察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利用生活元素,上出生活化的直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生物知识、总结科研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是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与过程,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和价值观与科学态度,培养创新能力。充分把握好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利用好实验室教学资源,服务教学。生物教师在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鼓励他们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学习理念。教师要整合课本知识,结合本地特点去开展实验教学。必须有计划地做好实验的准备和预设。由于季节的原因,可以调整实验进度,选择生物(尤其是植物)的适宜季节,以免错过最佳的教学时机,使生物的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节令紧密结合,找好“生活化了的”生物学科最佳结合点。

三、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

课堂上巧妙预设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情绪和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生物课堂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数据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自己探究结论,总结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自然选择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仙人掌没有叶子浑身长满了刺?”“为什么变色龙能变色?”等等,深入浅出的将深奥的问题简单化和生活化。

事实证明,巧用实例和数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主动性,是实现生物学科课堂优质高效的手段。

四、整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用技术,加强生物的实用性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结合本地的实用技术,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知识,在生活中寻找实用技术载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本地有利用大棚技术养殖食用菌、花卉、蔬菜的农民,也有牛、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的养殖户。我和农民和养殖户打好招呼,引领学生到养殖基地参观、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学习和领会生物知识,感受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五、形式多样的活动体验生活中的生物元素

篇(2)

生物活动课与生物学科课程一样,都以实现生物教育总目标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学科课程侧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活动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扩大知识面并形成技能,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生物活动课服从于生物教育目标,又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二、活动课的构建原则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虽是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但现代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应用领域里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利用生物活动课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一些生物学新知识。

(二)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生物活动课应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要在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上做文章。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设计和组织活动。当然,限于各方面条件,教师又必须对活动课有必要的指导和规划,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给出一定的限制。

(三)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生物学活动课应该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难题。

(四)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活动课中教师应侧重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活动过程中和组织指导活动后,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生物学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活动课应气氛活跃,使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

三、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课教学质量以及目标达成率的高低,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师计划的制订及相应的教材。我在生物活动课构建原则指导下,经多年实践,结合学科特点,总结出以下活动方式和操作形式。

(一)生物“小论文”。教师布置“论题”或学生选题,让学生撰写“论文”。活动中要突出一个“小”字,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动手即算达到了目的。论文取材来自两方面:一是建立在生物学科内容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总结上。二是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总结体会。

篇(3)

1.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好的体现生物的生命性

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可以把生物界的各种景象通过图像、动画和声音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屏幕上看到活生生的生物体,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可以动态的模拟出生物体内部不易观察到的生理现象。

在课堂中设置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时,可播放一些我国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动植物资源的丰富,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生态与环境”时计算机的特点,把我国现阶段生态情况用画面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要求学生从我做起爱护环境。

2.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大容量体现生物教学的实验性和实践性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中,配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比旧教材比例有很大增加。与之相应,生物学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实验,但由于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有许多生物学实验无法进行。如:遗传学上的基因分离定理、基因自由组合等,由于实验周期过长,一般无法开展;有些实验由于所用仪器比较昂贵、所需实验技术较高或所用药品有毒,不易在中学开展,教师可把这些实验制作成模拟型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体现生物教具的直观性

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生物学教学中的概念、规律等理论性内容,多是从感性认识中概括出来的。为了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利用实物、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手段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近年来,计算机进入课堂,把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引入课堂,让宏观的和微观的生物世界生动形象的进入学生的头脑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

生物学中有不少微观的、抽象的内容,不易为学生理解,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变大为小,变静为动,变平面为立体,形象直观的把“难点”转化为“易点”。如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同学对染色体和DNA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弄不清楚。有的老师把减数分裂的过程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两次分裂的中期、后期、末期适当地暂停动画,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很快就掌握了这个难上加难的知识点。

4.时代性与社会性

生物学科是较早发展的一门学科,但近几十年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不少令人激动的新成果,前景非常诱人。为了跟上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到生物学教材中去,如:“细胞工程”、“克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但生物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有限,一些最新的生物新科技还需要教师及时传授给学生。但由于这些新成果大多离学生较远,一般是在现代化实验室内进行,学生不易接触到,利用文字描述又不易理解,利用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教学媒体模拟、演示这部分内容,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

此外,生物学教学中还涉及不少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克隆人问题等,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些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握好生物学科特点,使计算机和生物学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新方法、新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让学生更轻松、更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锻炼各方面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但是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科学性。科学性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则。计算机所传递表达的生物学知识要正确无误,具有科学性。不能为了整体布局的美观或制作的简便而任意改动所传递的教学信息。

4.2 适教性。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在教学中不存在“万能”的教学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缺点。只有把计算机和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使计算机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4.3 简约性。在应用CAI时,一是要使课件的操作简单,不至于使教师在应用时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二是要使画面简约,重点突出,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去除掉,以防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17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继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许多一线生物教师都在尝试着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然而在整合过程中,教师由于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一味地把信息技术简单地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自然会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产生怀疑,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因此,笔者就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产生“障碍”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整合的合理化建议,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整合,化“困惑”为“坦途”,防止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失去兴趣、失去创作原动力。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障碍性问题

1.对整合的实质内涵、目标意义把握不清。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在一些生物课中,把一般教室换成信息技术教室、书本换成电子稿、投影仪代替黑板、键盘代替粉笔,教学过程仍然“涛声依旧”。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方式等相关因素变革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理解整合的深刻内涵。

2.整合流于形式,忽略实际效果。有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适不适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要与信息技术挂钩,以为用到信息技术就是一节好课。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围绕信息技术教,学生围绕信息技术学。教师把生物课上成了“夹生饭”,学生吃到嘴里磕牙,吞到肚里不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症。

3.忽略生物学科特点,滥用整合。生物作为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但是,许多教师未注意到这些问题,认为整合就是无差异的整合,只要在生物课堂中用到信息技术就行,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是统一方法,生搬硬套。不考虑生物学科特点的生硬整合,无法做到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结果可想而知。

4.高投入低回报,不愿进行整合。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挖掘备整合课程资源,这必然会给本来就辛苦备课,疲于奔命批改作业的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学校还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等。教师教得辛苦,教学辅助部门配合得辛苦,学生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往往高投入的背后是很低的收益,这导致许多教师也不愿意进行整合。

二、解决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问题的办法

1.明确整合的意义,确立正确方向。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枯燥、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地呈递出来,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以确立正确的整合方向。

2.加强理论学习,将整合落实。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加强教法、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的学习指导,把这些教学理论融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构建易于实现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结合生物学特点,进行科学整合。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并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比如“细胞器”“遗传的分子基础”“生态系统”等用实物或投影演示,效果会很好。因此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应科学合理,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篇(5)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效率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提高生物教学成绩应该从课堂抓起、从教师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多参与,使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有意义。

一、认真备课是前提

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在备课时应遵循一个规则:在你的课堂上,学生得到了什么?怎么让学生得到?学生得到了没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复习检测。通过检测达到温习的目的,同时也是引入新课的条件和辅助。第二,新课的目标引导。在学新课之前将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及重点,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记忆。第三,贯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究、讨论、分析和总结。课堂应交给学生,教师如果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不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不会成为一堂有效率的课。在教学中贯彻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回答、分析和总结的问题全交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强了,积极性也就高了,兴趣浓了,得到的知识会难以忘记。第四,课堂检测。安排一题量适中、题目经典的课堂检测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弥补和解决本节课的不足。

二、培养兴趣是关键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而不觉得学习是种负担。由此可见,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第一,根据课题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根据生物学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使他们处在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第三,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充分施展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则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也产生浓厚的兴趣。第四,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解答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第五,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引导他们探索生物学奥秘。第六,及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和增强。第七,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有努力目标,当目标实现时,他会从中体验到快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三、和谐课堂是保证

生物新课标启发我们必须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方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了解生物学基本知识、体验解开生命之谜的快乐、感受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对人类进步的重大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学生的学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这就是说,好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创设民主与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观察、操作、讨论。只有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四、发挥特色是手段

1.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蒸腾作用》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将一新鲜枝条的下端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茎的纵切面呈红色,从而直观地让学生意识到“植物体内的水可以往高处流”,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恰当使用多媒体

篇(6)

一、“生活化” 触发新课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用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引领新课主线。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同学们想知道爱因斯坦是怎样回答的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2.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导入新课。例如:讲述免疫时,我从学生接种的疫苗说起,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并提问:我们接种过哪些疫苗?为什么有的疫苗只要接种一次即可获得终身疫苗,而有些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接种呢?

3. 巧用生活实物对比,形象化地化解新课的难点。例如:我在讲述细胞膜的结构前,先准备一些花生糕,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让学生结合细胞膜的结构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像。学生经过一番观察比较都有这样的感受:花生糕的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

二、用“生活化”问题,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要留心生活,让生活成为教学的鲜活资源。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多创设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生活话题或情境,让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和思考,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学习。

1. 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过敏”内容时,我向学生们回想起前段时间带本班学生就医时的情形:有位学生由于扁桃腺化脓在注射青霉素前进行了皮试,并请那位学生现身说明当时的情形。同时向学生们问道:为什么要进行皮试?皮试所用的针剂是什么?是与青霉素药性相近的其它试剂,还是稀释了的青霉素试剂呢?学生积极思考,他们推测注射的针剂应该是稀释的青霉素。(稀释了1000倍的青霉素针剂)。通过这一具体的生活问题,学生对过敏的本质,发生过敏的条件,过敏的后果与预防等相关知识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妙用生活诗词,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想象力。例如,为了学生更好理解物质出入细胞膜方式及区别,可用生活诗词引导:①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②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三、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生活化”实验教学即把实验中所反映的事物或原理和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或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认真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到位、透彻,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1. 以解决生活问题为核心,开展实验教学。“生活化”实验教学,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为目的。笔者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经精心设计,筛选了一些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的实验项目,对强化理论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7)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理解

所谓生活化教学模式指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都主要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通过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知识点内容的生活化体验,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生科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在举例、教学内容上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一些贴近学生的素材可以引进生物课堂中,并且这些素材不一定非要是生物学科方面的,如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形式就可以比喻生物中的“水、汽、云、水”的大气循环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新的学习思维帮助思考、理解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生活化教学模式也有一些特点。首先,需要师生留心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教师要熟练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帮助教学,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在老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其次,生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轻松活跃的,因为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相结合,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比较容易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最后,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教学形式都是有明确目的性的,生活化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帮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

二、当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过于强调生物生活化教学而不注重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活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但是生活化教学方式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途径,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不是生物课程教学的目的。现在一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过于注重生活化教学的运用,而不注重生物教材上的内容教学。没有做到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教学内容重组,这不是真正的生活化教学。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往往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

应试教育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形式是比较单一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提倡,课堂教学形式有了一定的创新,但还是比较有限的,生活化教学没有创新出更多的形式,久而久之,即使生活化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新颖性,但是会慢慢让学生失去兴趣。其实,在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创新形式,或者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如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分组讨论等。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在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中选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生活教学素材

生物学科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能够应用于教学的生活素材的选用。在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中选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生活教学素材,对于选择的生活化素材的要求,一方面要以教学教材为主要依托,不能脱离生物教材,并且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生活化的素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本末倒置。另一方面,生活化素材的选择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记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重视生物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

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途径之一是重视生物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高中生物学科中的一些实验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如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学生不仅在课堂实验室中做,在课外课后也可以自主探究,完全是学生生活实际中可以做到的。

(三)通过设计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使课堂活动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