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0 14:46: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1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高中生的个性

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打,历史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是具有较多琐碎的知识点的,因此每堂历史课都有较大的学习任务,历史教师基于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时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给学生构造时间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虽然历史教师的讲解工作是最高效的为学生梳理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意义,但是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自我消化,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也缺少了自主的感受和感悟,久而久之就使得高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缺少了自我发掘的乐趣,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的降低。

1.2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听讲而对于历史课本缺乏基本的阅读以及理解

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历史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都是基于冲刺高考的目的,这个时候的讲课方式往往是缺乏趣味性的,而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之下,习惯于在课堂上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以及思考的能力,由此学生对于高中的历史教材也就没有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对于历史教材的忽视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是机械的,也是盲目记忆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优秀历史教材中文字的意义,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和印象加深。

1.3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做到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

高中的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延续了填鸭式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本不放心,将所有的知识都梳理清楚之后教给学生,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考虑不足导致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往往是十分沉重和压抑的,严重的时候,会给学生的记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排斥情绪会逐渐增长。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2.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记忆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乐观的学习心态,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学会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有探索的欲望,并且,为了给高中阶段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高中的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适当的肯定与鼓励,在教学讲解的时候为其营造宽松、自由以及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也使得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疑问表述出来,这样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参与度更高,对于当堂课学习的知识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2.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搜集更多的图文资料加深

在高中历史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不深,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历史知识讲解,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搜集一些有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图文资料,这样学生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是深刻的,课堂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3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历史课堂上,历史知识是既定不变的,历史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应当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创新教学形式,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的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在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发言以及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确保高中的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分析学生遇到问题的原因,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高中的历史教师还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素质以及历史知识储备。

3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历史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多的知识点,且历史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态度往往是认为其是枯燥无味的,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的探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多个角度创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历史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高中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结合历史看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历史问题。”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积极性、主动的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主题式”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且忽视了其社会功能。为了能够让历史课堂教学得以科学进步,新课程改革便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被分成了三个组成部分:知识与能力、方式和过程、情感表达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后强调高中历史教学摒弃单纯的背诵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并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得以最大化发挥。然而,“主题式”教师便符合新课改的需求,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出发点,积极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建设[1]。2、“主题式”符合当代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要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他人之间不断的相互帮助和协作中获得的,唯有人们通过合理的协作研究,将彼此之间的知识相互分享才能够丰富的总体储备量。这一重要思想正式当前我国历史教学的理论要点,即重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及相互学习经验的共享。“主题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以最高的效率了解到课本中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加之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性,便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认识。此时,“主题式”便能够让学生们通过相互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意义的实现。

二、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历史情境,把握课堂主题。在课堂教学前期,部分教师可能会对课程主题的设计不够精准,而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向偏离教材的核心。例如,在必修二中《新航路开辟》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同学们,现在假设你们是欧洲的一个普通家庭,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呢?”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不过于偏离主题,教师便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来转变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新航路开辟》的纪录片,让学生先对故事的发生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历史。最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分组分层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历史课本主题的领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2]。2、突出课本重点,激发学习积极性。高中历史课本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关联性较强,完全打破了初中历史那种章节的独立性,使得许多学生在背诵学习时感到杂乱无章,并将诸多历史事件和时间混淆。究其原因,鉴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各个章节的关联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便难以把握课本知识的主题,尽而导致在学习时缺乏明晰的学习思路。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主题式教学思想便能够良好的打破这一现象,不仅能够让学生明晰学习思路,掌握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亦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将历史知识进行明确梳理。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主题,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使学生们进行积极讨论并分析中央、地方的演变过程。此外,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些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讨论,通过这种主题式教学法的推进,学生不仅能够沿着主题方向对历史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还能打破传统“背景概括意义”的单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完善主题关系,强化教学重点。完善主题关系是主题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有效融入的重点。首先,教师要明确主题式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将各个存在一定历史关系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而是将统一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能够根据某一个知识点延伸学习其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要对教材中讲述的内容以及相对性的任务进行精确划分。最后,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对内容能够熟练记忆,并了解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便需将整个事件归类为一个主题,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在对《的崛起》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成几个“小主题”,即重大会议、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等。通过将主题进行整体贯穿的形式进行教学,便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系统的认识[3]。

“主题式”历史教学法的运用,是当前我国历史教学中一次大胆创新,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此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进而保证“主题式”历史教学法的意义得以充分实现。值得强调的是,历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其课堂教学与主题式授课模式相结合亦要循序渐进。

作者:张东梅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乔仪晴: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J],学周刊,2012,02(06):45.

篇(3)

一、横向延伸,提高课堂记忆

高中历史知识在内容上与初中历史相比,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更多、难度更大,这就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本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高中历史教师一般都选择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法,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面对繁多的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设下了障碍。我在历史课堂的讲解中,经常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学法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横向延伸,通过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增加知识的兴趣性,提升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上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我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学习,认识到洋务派思想对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过程来增强学生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理解。本文在历史中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降低对课本知识的记忆难度,我在课堂上将知识进行了横向延伸,通过信息技术的创设,导入了和反映当时历史事实的影像文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借此提高对本课内容的认识,提高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纵向延伸,强化知识串联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真实反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学生明事理通古今,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高中历史教师普遍使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精神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枯燥的知识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我在历史课堂上,常常将历史知识进行相关的串联,使学生通过知识间的关系加深自己的理解,避免了因时间的推移而对知识产生记忆模糊的现象。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上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中,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理解的地方较多。需要学生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内容进行分析,也要理解第一帝国宪法的内容。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学习起来很困难。我对课堂时间的安排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将一定的时间留在了对学生的纵向内容启发上。如:我在讲解完本课的内容后,将前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三节课的知识进行比较,使学生对比出西方国家政权发展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自己对学过的知识串联分析的能力。

三、反向延伸,提升思想高度

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关系,其在思想上已经趋向成熟化,因此,学习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其在问题分析上熟练掌握唯物主义精神的运用能力,让其看待问题更加理智和客观,使其在今后的道路中少走弯路,让学生的思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创新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反向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让其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事件的瑕疵,养成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清本质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主要是对后国人向西方学习新知识并急于改变我国当时的状态的历史情况介绍,本文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维新思想的发展历程,并了解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但是学生很少去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只是注重知识点的记忆。我在讲解结束后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当时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维新变法思想,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闭关锁国和学习外国的思想,哪个更有意义?我们该怎样去看待师夷长技这一现象呢?”通过反向思维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培养了其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不只是为了面对高考,主要是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来“明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国家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得到流传,让每个学生的骨子里都流淌着爱国的血液。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教学积极性;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一.高历史教学积极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相对枯燥乏味,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历史影像及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建设。从某种程度而言,影像及图片相比于单一的文字性叙述,其表现力无疑更强,不仅拥有更强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展现历史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根据实践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历史教学枯燥无味,认为自己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阐述,教材中少量的历史图片根本无法表现历史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影像及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第一大作用在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例如,在《戊戌》这一课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渴望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希望能够瞻仰戊戌六君子的遗容,希望能够看到当时时代背景下清朝廷的状态。因此,仅仅依靠历史教材,学生根本无法得到满足。此时,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图片的内容可以是当代的皇帝、戊戌六君子,同时图片的下方可以是每个人的简介。通过图片的形式,学生就能够将戊戌中的主要人物对应起来,感受到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伟大情操,这就能够突出历史中的生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冲击,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习历史自主学习

(1)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历史现象,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而是应该重视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断地深化历史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避免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比如说在高中历史必修二当中“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通过学生对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再现、梳理与反思,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归纳出制约发展的原因。

(2)引导学生自学,促成终身学习社会的进步要求构建终身学习的成长模式,这样才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借鉴历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吸取历史的教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与时俱进,成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新一代人才。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制定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为了促使高中生能够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当中,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历史课程教授之前,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制定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投入到历史课前预习这项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还是为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做铺垫。另外,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历史教师一定要适当的鼓励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如若遇到不懂或有疑问的部分,做下标记或提出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到解决。

(2)营造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依靠文字或语言来讲述一段历史或说明一个事件是很难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为了促使高中生可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营造直观的历史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投入到历史问题思考和历史知识学习当中,这将大大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营造直观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历史问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营造直观的历史氛围,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历史。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学生疑惑的问题,要求学生共同思考、讨论、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某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特意向当地电视台借用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资料和相关记录片,并从图书馆寻找了一些资料,做出历史课件。在历史课堂上,首先,历史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近现代史相关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中国近现代史记录片;最后,在学生观看完记录片后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历史课程学习当中,还积极发散思维,主动参与问题作答,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很大帮助。所以说,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惑。所以,在每堂历史课程的尾声,教师应当进行课程总结,说明历史知识难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的处理这堂课程的所有疑问,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当前教师不应当只注重历史知识点的讲述,而是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程度出发,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予以详细的分析和讲述,辅助学生解答困惑、排出疑问,从而使学生正真理解历史知识。

四、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种情况,最佳的解决措施是利用问题教学法来代替传统教学法,通过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将问题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完善历史影像和图片的应用,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智.知识点关系、知识点结构图与知识点网络的应用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2]刘丽群.从结果到过程DD论知识观的转变与我国新课程目标的建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3] 曾世旺.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4]朴春花.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1,(06).

[5]王艳.问题教学法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问题;对策

高中历史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其内容贯穿古今,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具有超强的业务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认识到自己教得好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解决现存的教学问题,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冲击了历史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更丰富。在改革过程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理念矛盾突出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考试制度没有改革的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左右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控制者地位没能,许多学生并不能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也没能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认识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许多教师认可素质教育理念,但并没有认可它,不能将创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传统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理念矛盾的存在,影响历史教学有效性。

2.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

历史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是以时间为线索安排的,许多教师也因此在课堂中采用通史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专题讲解及模块讲解。在以历史进程为线索的课堂中,学生会更重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而忽视其他内容。教师与学生都偏向于以时间轴为去梳理历史事件,理清历史脉络,影响历史学科特色的突出;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影响历史教学方向。

3.历史教学思想与方法单一

单一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思想,不利于高中学生积极历史学习态度的培养。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学内容与当地的教学能力不尽相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历史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方法

1.更新高中历史教学思想

教师要对个人角色进行重新认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更新自身的思想,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并对其进行引导。比如在讲解《“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就“人的价值”进行讨论。一些学生说“自然应该是高于人的存在”,这与教学主旨是相悖的。但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这样想的原因,通过课堂的引导,让学生认可人的价值,以此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探究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得以更新,知识框架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变重视内容传授,忽视方法传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共同梳理历史知识,开发不同的线索去建立历史知识结构,打破时间线索对学生历史学习的限制。比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组,让学生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建立知识体系,为每一个小组安排合理的任务,规定时间,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自由学习。

3.引进信息技术实施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高中历史教学又多了一项教学技术。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高,需要教师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促进学生进步。比如在讲解《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明交往航线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航线的发展过程,以图片中的航线为线索记忆相关知识点,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丰富。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网络上搜集相关史实,丰富历史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高中历史学科是基础学科,也是高考的必考学科。高中历史学科内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合理,满足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授课,解决教学模式死板与氛围严肃的问题,以此保障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刘辉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箭桥中学

参考文献:

篇(6)

1.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欠缺

高中历史知识点多而杂,虽然在新授课时每节课教师都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但都是局部性、片面性的。学生对所有学过的历史知识并不能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复习课大范围撒网,求全求细而忽视针对性

因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考纲对知识点的考核要求也有主有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甚至本末倒置,复习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3.复习课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发挥不够

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然而,如果不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必要的解释和补充,大撒手完全让学生自主复习,复习课很容易流于形式。

二、历史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针对历史复习课存在的问题,我经过深入反思,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尝试。

1.把准考点,明确复习的重难点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考纲,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把准高考脉搏,掌好复习课的舵,有的放矢地提高复习效率。

2.以本为本,构建阶段和专题知识体系

复习课必须重新回归教材,引导学生读课本的目录、章节、子目标题,以历史课本的目录为线索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归纳。还要让学生读引言、正文、地图、图画、图注、注释、小字、大事年表等,紧扣关键词,这有利于知识点的梳理,构建知识系统。

3.整合知识,突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在课本复习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专题复习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重组和整合,从不同角度把握历史结构、层次、体系。可以对某一历史问题从纵向梳理复习其演变史,也可以通过中外对比复习,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

4.训练有法,提高答题技能

篇(7)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逐步被裁减,新的讲授形式发生。教师不再是刻板的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而是投入自身对内容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教学,并加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融洽。如今高中历史的教学便是如此。高中历史课程繁多且内容复杂,那么就需要教师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将枯燥的课本内容理解并记住。

关键词 主题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现下的高中历史新课程课本的编写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单位,以中外合编为编制。这类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教学系统,每一模块所包含的主题都指向必然的教学方针,教材内容也都以一个特定主题为焦点,进而构成一个个主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是大势所趋。

一、正确理解“主题教学”的含义

“主题教学”就是要以鲜明的讲授主题来统领全部讲授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正如写文章必须具有中心思想来反应作者的写作用意,同样,一节课上也必要有中心思想来讲明讲授方针,这节课的中心思想便是讲授主题。

二、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策略提出的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趋势的要求

“转变课程过于重视常识教授的偏向,夸大构成积极自动的进修态度”,“转变课程实行过于夸大接管进修、死记硬背、机器练习的近况,提倡学生自动介入、乐于探讨、勤于脱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置信息的本领、获得新常识的本领、阐发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交换与互助的本领”等,是基础教育课程鼎新的详细方针。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样规定了历史的课程性质:“高中历史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趋势也要求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对传统历史教学的反思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侧重教轻学和为考而学的状态,学习往往是被当作是进修者对外界信息的一种客观的、被动的、机器的反映进程,因此老是将历史讲义常识当做定论,当作无需查验、只需明白和影象的“绝对真理”,只要懂患了、记住了讲义常识,就能够应付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因而老师以为经由过程本身的教学就能够将大量的历史观点,乃至全部常识系统传递给受教育者。学生的学习就犹如是向电脑里输入已被教材或教师整理好的信息,然后在考试时输出标准答案的过程。重历史知识的存储,轻历史思维的培养;重历史知识的梳理,轻历史意义的建构;重教师“告诉”水平的发挥,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怎么冲破这类功利主义的历史进修目标观和以“常识本位”为特点的传统历史讲学,让门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去审阅历史,以历史的视角阐发现实题目,增加学生进修历史的乐趣和积极性,都是值得我们沉思的题目。

三、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的具体操作

(一)发散思维,切入主题研究

钻研主题发生后,教师要充实发散学生的思惟,引发学生的思惟共振,即便学生熟悉之间相互感到、撞击,不竭激发出聪明和灵感。教师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通过个案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有探究价值的主题,有时候某个学生的思路,可能正是其他人已经思维过的设想,其中对问题的一些最有价值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共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旦有学生被鼓动起来,新的思路就会被打开,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激活思维,创新主题探究成果

主题化进修采取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类自立的、又分工互助的进修体例,终究的结果是既带来了群体思惟的激活,又带来了个别思惟的立异。由于历史“主题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而不是产生新的史论,因而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既是学习的基本手段又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主题探究的成果。实践证明“主题探讨”的功效不仅仅在于看得见的学习成绩的进步,学习乐趣的加强,理论功效(如小论文、课题)的获奖,更主要的功效是由这类学生的自立学习,由这方法培育的学生的钻研本领与缔造本领,让学生学会了若何获得学习常识的方式,及由这类方法所成长的门生汗青进修素养。

(三)搭建平台,多向交流,感受主题探究成就

在主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交流成果提供了很多的平台,如课堂汇报、课堂辩论、历史小论文评比、历史主题化小报的编写、评选历史知识最丰富的同学、学生课题的展示等,让学生感受一种成就感。《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这课中,课堂上重点放在互助组探讨功效的交换和会商上,各组纷纭拿出本身的功效,派出口才好的同窗卖力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换本身组的概念,那节课上,门生那种洗沐的表情溢于脸上,整堂课中门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感触感染本身的成绩的同时,分享同窗的探讨功效,获得了常识、学习方法和自信心的两重收成。

五.结语

历史主题化学习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因而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主题化进修后,每当学新的知识点时,起首想到的是学什么,如何去学,由此可知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培养他们的立异本领方面起到的感化。因此,高中历史主题化教学在21世纪的高中课程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上][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03)

[2]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程及走向[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07)

[3]汉娜·西斯勒,邹建华.世界史:理解现在[J].学术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