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6: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学生发展,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和有效。
一、教学目标的再思考与思维建模构想
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可以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础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地理。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模仿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学习必然是模仿―运用―提高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学会学习地理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是:先学会模仿。为此,对于初一地理教学来说,我们首先应培养的是学生的模仿能力。我们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地理具体问题的学习、思维模式,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地理思维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能力,我想这才是地理教学的逻辑。
二、初一地理教学应建立的具体问题思维模式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词语释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其实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笔者在此所言的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维方式和地理学习方法。它为具体问题的教学提供行为框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章可循,便于师生把握和理解运用。
初一地理由地理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内容构成,分属系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两大类。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技能有“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新课标之课程目标)。地理技能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基础。从新课标要求和整个初一教材设计思路来看,上学期侧重于地理基本技能掌握,下学期重点突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及运用地图、材料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地理技能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不渝地贯穿技能为重的理念。养成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首先在于让学生学会模仿教师的地理思维。
1.构建地图识读思维模式。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初中地图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景观素描图、统计图、漫画等。地图技能包括识读能力、用图能力、填绘图能力和析图能力,识读能力是基础,教会学生识读地图是初中地图教学的立足点。目前,许多教师在地图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识读地图的引导,以致于地图教学成为初中地理教学难以突破的症结。笔者认为突破这一难点,关键要建立引导学生识读地图的程序,构建各类图表“读”“析”模式,让学生模仿。以分布图为例,一幅分布图的阅读,首先要养成学生读图先读地图的三要素的习惯,其次从面、线、点三个层次教会学生观察阅读。“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这幅地图反映的地理信息,如地形区或行政区域或地理事物分布等,二是图中涉及的块状“小面”,如标注的阴影部分、文字标注的高原、平原、丘陵或如经济区、自然带等。“线”包括分界线、山脉、河流、交通线及等值线等。“点”包括重要的城市、港口、矿产及其他标注、注记。析图和用图能力是建立在识读地图的基础上,其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从地图上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根据需要和要求分析各信息之间及信息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即搭建信息与需求之间的桥梁。破解地理问题犹如解决数学题:找出已知条件――图中或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知晓问题――需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解题――搭建地理信息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桥梁,这是地理理科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 过程。
2.构建区域地理分析模式。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总体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新课标p12页说明)。人教版初一下册以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引入,老教材第六章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小节,新教材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个小节,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意图都是建立区域地理的学习框架――建模。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第六章教材设计思路中指出:本章教材以叙述式课文―亚洲为案例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第六章的教学只注意到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教给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和分析模式。区域地理分析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子模:一是地理位置定位模;二是自然条件分析模;三是人文环境分析模;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模。
(1)地理位置定位模。区域范围和位置是分析区域特征的前提,也是区域特征的重要成因。区域地理位置定位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这三个位置涉及到的地理信息很广,也是后面几个子模构建、分析的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知识框架的逻辑性和形成性。地理位置定位模的建立必须遵循空间位置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即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建模,这不但能形成地理位置学习模的定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地理位置定位分析模的形成性同样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一是要以板书方式体现三者相对固定的位置――入眼;二是教学中要着重强调――入耳;三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方都要时常强调――入脑;四是引导学生利用地图逐项分析――入心。
(2)自然条件及分布分析模。自然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河流湖泊、气候)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自然条件的分析不必过于追求分析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应采取粗线条突出地形、水系、气候和矿产资源四大自然要素,建模时要从四大要素出发,遵循一定的地理思维逻辑进行建模,如地形地势对气候和水系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它必须成为第一要素――首讲,否则不但影响教学流程的流畅性,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
(3)人文环境分析模。人文地理环境是在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人类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人口与民族、地域文化、交通与经济、政治与军事、社会行为、环境保护等许多成分。因此,人文环境的形成不但与历史有渊源,同时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教师在建模时要抓住三个要素(人口与民族文化、交通条件、经济发展与结构)从历史和自然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如日本的人文环境分析:
(4)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模。运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材料(包括地图)简要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新课标要求。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又受区域特征的制约。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四者具有承接性和逻辑性,故分析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全面、系统的分析,又要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抓住主导因素,简明扼要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搭建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思维框架。区域地理的学在于处理“人地关系”,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重心应落在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落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的认识上;落在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上。
三、思维模式运用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中学地理 多媒体 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音频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锻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能力的目的,其优势是传统的利用黑板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大量使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但也存在误用、滥用的情况。
1.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运用。教师要把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录像、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中学地理课本文字内容不多,但是蕴含的信息量较大。老师应该多角度地搜集资源,充实课堂内容。多媒体技术网络搜索不仅能提供大量的生动图形、视频资料,更能及时更新和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学习都有好处。如在讲到气带与风带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图文并茂地给大家播放资料,比口头描述要生动、形象得多,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料,无论是声音、录像,还是图片,不仅能帮助师生挣脱教科书的有限资料的束缚,使原本照本宣科的课堂变得别开生面、富有情趣,而且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亦颇有成效”。①
2.突破时空限制,使地理知识形象化。中学地理有个显著的特点:知识内容生活化,知识形态抽象化。地理课本中的内容涉及生活各个方面,如风土人情、气候变化,但是这些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脱节。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概念、现象直观形象地表述出来。如在介绍“海啸、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可以通过计算机设计模型,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出动态示意图,配合新闻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及晨昏线的移动”一直是地理教学的难点。在讲授这些内容时,笔者意识到使用传统的地球仪和电筒不能产生明显的明暗交界线,于是使用软件制作了gif动图。②
3.打破纸质材料的束缚,更广泛地搜集资料。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各种材料都是纸质的,包括地理图表、习题集、备课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和丢失,给教学带来麻烦。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改善对地理教学课件、资料、试题等进行编辑、管理、保管的状况,查找方便,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对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但是,中学地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固定不变或万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最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方式,避免教学模式僵化带来的种种不利。
4.课件要紧扣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课件的优美,过分强调课件的外在效果,形式花哨,内容庞杂。诚然,地理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带给学生强烈的外部刺激,但过多的课件形式、视频、图片会弱化教学内容,造成重难点不清楚,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没有有效强调,对学生的深入学习不利。制作了一套高中阶段的课件后发现,每堂课使用的课件页数不应超过十页,过多有些就会一眼看过,没这页并不影响知识的传授。有的老师几乎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课件,粉笔成了多余的摆设。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实在不可取的。课件设计应该遵循必要性原则,如果盲目地把所有内容都制作成课件,就和以前的“满堂灌”没什么本质区别了。课件制作前,应充分分析教材,根据教材需要搜集合适的媒体素材。注意时间安排,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注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③
5.网上查阅资料,管控要到位。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资料的链接、搜寻、整理都是在网络中进行的,但是,在网上阅读、查找资源容易造成难以管控的局面,甚至造成部分同学由此沉溺网络。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变成部分学生上网的理由,不仅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更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
6.看、练分离,学而不用。这是中学地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误区,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动画等由教师演示、讲解,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讲练结合,老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敏感信息,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对重难点的分析更深刻。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发现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讨论少了,课堂练习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他们依赖性明显增强。
7.课件单一,追求形式。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热情,所以,多媒体使用的落脚点是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时尚,不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片面追求使用多媒体,夸大多媒体的功能,造成多媒体的滥用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课件仅仅是几张静态的图片或地图,这与传统的投影幻灯和挂图几乎是一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它们和传统教学手段没有多大区别,没有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但也要防止多媒体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客观实际,因材施教,寻找最佳切入点,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功效,为教学服务。
注释:
①钟兆锋.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3(8).
②同上
③刘薇娜.浅析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3).
参考文献:
[1]付邦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素材库的建立和课件开发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24(2).
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教学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运用语言、表演、游戏、问题、故事、多媒体技术等创设适合的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示范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一节时,先通过与学生共同演示一个小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直面与曲面对观察事物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中来,再通过让学生讲述关于地球的一些神话传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中,自主的去探究地球的形状的认知过程。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地球形状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地理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堂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抓住学生兴趣点,设计问题。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能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探究学习的氛围当中去。初一上学期的地理内容比较抽象难学,特别是第一章中关于地球运动的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用生活的语言,科学的提问,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扫清障碍。例如:在第一章中讲述地球的自转时,可以引用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问学生:"按照当时的条件,这种情况可能实现吗?"出于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们有的按交通工具的速度来计算,认为就是科技发达的现在,也不能实现,有的同桌、前后桌在激烈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最终在教师提示引导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同时又复习了赤道周长4万千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中获取到知识。
2.2 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循循善诱。问题是探究的起始点,通过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一下学期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当中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一地区人口不是很多,为什么人们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查书的,有直抒己见的,表述了"这一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等原因,紧接着又问道:"那么当地居民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同学们抢着答道:"当地居民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加剧了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小小的铺垫以后,在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何结决人口、粮食与环境的问题?" "节约粮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实行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大兴水利,改良农田"、"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等,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虽然答案五花八门,分析起来却头头是道,使课堂气氛达到了。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歌谣、诗词、趣味故事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进入最好的求知状态。
3.1 穿插趣味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的内容适当的穿插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中国地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昼夜温差大,给学生们讲了当地居民"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事情。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兴志高涨。通过小故事,让学生们既增长了见识,又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3.2 引用歌谣、诗词教学。歌谣、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地理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歌谣诗词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合理运用,就可以使教学妙趣横生且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在讲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使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在讲内蒙古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等来描述内蒙古草原的壮丽、富饶。引起学生的无限向往,使之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美好的大草原。
实践证明,通过在教学中穿插趣味故事、引用歌谣、诗词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学到了知识,又是一种享受,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4.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室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集成了多媒体设备,丰富了教学手段,其演示文稿是一种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教学课件。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电化教学 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以现代地理科学知识充实地理教学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新技术革命对地理学的影响,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地理教学的内容不再以描述各个地理事物和罗列区域地理事实材料为主,而从整体上阐述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的规律和变化,认识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特征,中国的地理国情和区域差异等。例如,地理新教材用全球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学说来解释地壳变动和全球地震、火山带的分布,用大气圈的结构、大气环流的理论来说明世界气候变化、臭氧层变薄、大气增温的原因和危害。讲农业生产和布局方面,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注意优质、高产、高效,以及农林牧副渔和加工制造、运输、贸易综合发展的道路。工业生产和布局,除了要注意原料、能源、水源、运输等地理条件外,新兴的高科技企业的布局,还要考虑科技力量、信息、对外开放和引进的条件。由于地理教学内容面向现代化,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川省德阳县孝泉师范一个学生学习了高中地理以后说:“以前认为地理课枯燥难学,现在才知道地理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科学,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广大的生机勃勃的神奇世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要是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将是一生的憾事。
二、电化教学应用于课堂
电化教学是利用幻灯机、录像、电影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难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随镜头周游世界中,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各相关知识点。
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转贴于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问题的独创。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针对初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坚持很长时间的特点,采用提问题的方式能使学生整节课围绕老师思考,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点,在讲述地震这一内容时,以大家所熟悉的日本神户大地震为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日本神户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我国哪些地方会发生地震?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带着问题逐一解决。还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各种问题还可能有否其他答案,提供学生的思考余地。一堂课下来,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此外,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以漫画投石问路。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阅读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同学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在肯定同学们认识的同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大多数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积累。
3.游戏课的设置。地理学这门学科,一方面,知识包罗万象,各种因果关系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外在因素由于高考科目取消了地理,使得地理教学必须从应试教学转化为素质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须不断更新,否则,就会使课堂上的45分钟枯燥无味。游戏课就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获得知识。基于这点,在中国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内容讲述时,把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四个知识点,分别由四个组来承担,每个组负责一种地形区,并在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评分,由老师监督。在完成内容时,须进行三个步骤:首先,由一位同学朗读。然后,各组的同学自由发言,主要从各地形区的范围、位置,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流,本地形区的地形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证。最后,由一位同学总结,每个组完成任务后代表们进行评分 。
参考文献: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6).
[2]张振国,连荣地.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J].河南教育,2003,(7).
关键词:初中地理;贴近生活;主要策略
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现实生活。而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这对于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让生活走进地理,进而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有用,从而在学习中得到好处,受到实惠。让地理走进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实际的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因此,老师教学时要学会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明白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让地理教学更生活化。
一、初中地理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性
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从以前那种单方面注重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方向,转向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很好地学以致用。地理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忧患意识,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身周围环境,了解社会和了解生活。在此过程中,相应地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知道其实现实生活就是地理教学的真正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使地理教学走进生活,使理论教学结合实际现象,使学生更喜欢地理这门既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科学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学走进生活的策略
1、采用生活情境与地理知识结合的教学法
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如果配合相关情境会更快地接受。因为好的情境能够让人们产生愉快的心情,使大脑活动效率加快,这样能够使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得到稳定而持久地保持。所以,在平时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口述表达的方式,将当时情境描绘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接受。比如老师在讲授某地区的区位因素时,如我国东北地区,首先需要向学生展示此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再相应地说明其地质构造,同时对其风土环境进行相应地阐述,尽可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此地区的了解。老师在描述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现实生活情境,采用对比的方式,把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和描述地区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老师通过自身创设的教学情境,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讲述,在讲述过程中,学生能够随着老师的讲解融入情境之中,跟着老师的节奏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老师还可以采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事例讲授课程内容,为学生讲授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初一地理教学中的《季风气候的特点显著》为例,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①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形成原因。知道季风气候给我国降水带来的影响,能够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②主要学习过程和方法:运用资料图表,给学生清晰地展示气候的特点,让学生在研究和比较的过程中,掌握如何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③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课程的最后,通过学生和老师对季风气候特点的评价,让学生辩证地分析、看待问题,认识到季风气候的资源性和灾害性,树立合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上去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感,导致学生学习兴致降低。所以,我认为讲授这样的课程,老师们应尽量多结合一些相关实例。比如在讲季风气候时,可以利用当地天气状况和季风性气候地区的天气状况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对于季风气候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季风气候对于自身的影响,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做到学以致用。
3、采取所学为所用的方法
为什么学习地理知识?答案是我们需要在生活中运用它,这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地理知识为未来生活的服务更能体现这一点。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时不能只会理论而不会实践,这样是达不到学习目的的。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让学生针对我国水稻种植地区的特点进行讨论思考,并找出相应适合的种植地点。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自身思考,了解水稻的相关特点,以及主要的种植方法和地区,使学生对其特点的认识相应的增强。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时效性,老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填充素材,使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接,践行所学为所用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理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
4、提倡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实事
引导学生,成功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每一学期,特别是初一的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课,如何成功的引入新课,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就尤其显得重要。
1.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每一节地理课上,教师如何设计导入新课对兴趣的激发尤为关键。如果老师能从教材内容出发,创设诱人的情境来引入新知识,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我曾这样设计课的导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自己录制的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在中国南海,中国的海上勘察队挖出了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冰”,但它能够燃烧,且几乎不留残渣,被科学家称为“可燃冰”,这时,先中断一下录像,让学生猜测:这种冰晶可能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能替代我们日常中的哪些物质?在讨论这些问题后,接着提出:如果煤、石油等燃料物质用完了,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烹调、内燃机工厂等等怎么办?从而引出新课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这节课,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大多数住校生无机会接触电视、网络这一实际设计导入,不仅介绍了中国海底新发现的矿藏,而且为学习新能源做了铺垫,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从而达到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课堂意境,培养学生兴趣。
中学地理教材,整体上看具有同一模式:初一为世界地理知识,初二为中国地理知识。在初一地理中,先是地理知识的概述,如地球知识、地图、陆海、气候、资源、居民和政区等,然后按照若干地域进行地理分区学习,这里面,又按照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的模式进行编写。 初二的中国地理,基本上依旧是按照先总后分,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的模式编写的。掌握这一规律后,为避免学生入味,应针对不对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任一节课,都要精心创设课堂意境,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兴趣,如:初二地理中学习青藏地区流传着一首民歌:“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座高山,趟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走进新郎的帐户。”教学时,可先放一遍民歌,再利用分析该民歌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走了三十三天大,才进入新郎的帐房?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的交通及依其自然条件和民俗,该发展哪一种交通方式,最后再回到课本,看中国政府的交通设计是否与学生的设计相吻合,并引导学生找出异同,回答出为什么。这种利用民俗、民歌的形式创设课堂意境,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加强了地理同其它各科知识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地理探究活动。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它是鲜活而有趣的,一点也不抽象,不难学。
比如,在讲同学们都深有体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特别是农村学生向城市中流动的原因时,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甲:“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乙:“城里有好学校,我将来要去城里读书。”丙:“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我要去城里打工。”丁:“城里的生活水平高,我要搬到城里去”,甚至有的学生说:“城里才是素质教育,农村教师教的不好”……
学校所在地尚集,因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土地很大一部分改成了非农用地,在学习土地资源时,学生深有体会,我让学生写一土地的调查报告,学生们基本没怎么为难,都有理有据的拿出来了。
讲中东,利用了正在战争的利比亚;讲灾害,日本的地震、海啸、核泄漏……这利知识,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现状,对地理教学有很大益处。
身为一名教师,工作一年,对工作有如何的感受?把一年的工作总结好,看有哪些方面进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021最新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1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3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这一年,本人收获颇丰,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每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成绩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主要经验和教训
1、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
既而对规律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总之,学校给我提供施展才华的平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荣誉,我会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年级地理,对他们来说地理是进入中学一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5超量工作,肩负重任,任劳任怨。20_年元月至6月,我担任高中三年级三一、三二、三三这三个班的高中地理课,和高三年级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周课时15节。积极备课,上课,辅导,评改试卷,超量工作,任劳任怨。暑假期间,参与复习班的学生招收和报到工作,顶酷暑战高温,百问不厌,出力流汗。下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高中地理课,教高一一、一二两个特优班和一三、一四两个普通班,提任高一地理组备课组长和地理组教研组长。所教学生多,遇到问题多,每问必答,诲人不倦,每每讲到熄灯时间。积极为本组教学争取时间。本学期末,一周上20节课也不讲报酬,毫无怨言。
敬业奉献,追求独到,技艺精湛。作为高三毕业班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精深的教学艺术,渊博而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敬业乐教思想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处处时时高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致考虑,由小事做起,追求独到,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命题的发展趋势,不断总结出答题的技巧和规律。认真了解学生,抓住其困惑。找准学生知识存在的盲点、误区和死角。针对弱势,进行培优和补差。教学中注意对问题的分解,让学生逐步观察、发现、对比、体验成功感悟快乐,积小成而成就大成。教学技艺深得学生和学校领导和同仁好评。
成绩斐然,英才辈出,捷报频传。20_年高招,我教的三个班都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任务。其中三一班学生___同学获20_年市文科综合科冠军和登封市文科应届班总分冠军二项殊荣。下半年我教的高一学生陈__等同学分获各次段考地理的第一名。我们地理组也受到了市教育局的通报表扬,并在市质量分析会上作了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