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5: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慧课堂授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期在高中教师的自主研修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琵琶行》和《故乡的榕树》两个课例,这两堂课的内容虽属不同的文体,但都是极具魅力的好课,具备了智慧课堂的智慧要素。
一、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语言
《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流畅清晰、富有诗意,与文本娓娓道来、情韵悠长的语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例如让学生去概括文章的内容,她提出两个要求“全面、精炼”,让学生去概括“和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教师示范了“人物+状语+动词短语”的句式结构,教学语言的操作性强,学生很容易入门,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听《琵琶行》,首先被吸引的,也是授课教师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如果说《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具有富有诗意、操作性强的特点,那么《琵琶行》的教学语言则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智慧。首先,授课教师将叙事长诗《琵琶行》的特点概括为“有故事”,并用“有事故的人”“有故事的音乐”等小标题,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本,理出其中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有故事”三个字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于是整个课堂就在学生饱含兴趣时展开;其次,教学语言特别有感染力,一位专家在评课时提到,“《琵琶行》的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的要求很高,教师如不能用富含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联想,学生就无法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而授课教师充满感染力和同情心的引导和讲解语言,深情并茂地使学生处在悲剧美的欣赏氛围中。
二、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
回味《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设计思路,体会课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品位“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活动针对文本内容、结构、语言、意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而又紧紧围绕“品味语言”这个核心,运用“读、说、体会、表达、模仿创新”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声有色地绘景,诗意地抒情,解决了学生“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的表达困境。
《琵琶行》的课堂鲜明地体现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基点,课堂在学生自读文本,表达对诗歌语言、思想情感看法的基础上展开,体现了 “学生在我心中”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次,授课教师的以“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的铺垫为发端,继而提出提携课堂的总问题“《琵琶行》为何如此著名,它的巨大艺术魅力来源于哪里?”来作为串联课堂的线索,再以具体的设问和追问,直扣文本,从“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四个维度,引导学生们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和鉴赏。
在文本的鉴赏环节,教师试图抓住作品内外的故事,营造“有故事”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辛酸故事中感受故事,感受音乐,感受作品之美。正如一首诗歌有“诗眼”一样,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点睛之笔――抓住一句“同时天涯沦落人”,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深切体会诗人和琵琶女“同是”沦落人的“沦落情”,品味“沦落音”的语言魅力。教师设计的“诗人和歌女为何‘同是沦落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也直指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三、智慧课堂要有“用教材教”的智慧
《故乡的榕树》的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写作练习环节,在语言创造力上引导学生走上“模仿创新”之路。在课堂上教师说了一句话:“我相信给同学们一个支点,大家一定可以成为'我手写我心'的诗人”,其实这位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她借助《故乡的榕树》的语言的诗意和魅力,让学生将后几段的散文语言,改写成诗意的韵文,这是一种“借文助人”的智慧。
一日,笔者走进二(四)班教室,准备听一节常态课,授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长城》。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了预习,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她走上讲台:“同学们,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和新词,请各小组组长上讲台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加字词大比拼,看哪个小组能上光荣榜。”说完,老师在讲台上摆出三面小红旗。然而,就在各小组长陆续走上讲台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班上8个学习小组却上来9个学生。坐在下面的同学惊讶了,有的还在座位起哄:“××不是小组长,他是冒牌的。”“冒牌小组长,下去!”……顿时,班上的秩序乱了起来。××同学也茫然不知所措,像做错了事似地看了老师一眼,低下了头。
让同学们安静下来后,老师很认真地向全班同学说:“××同学他也是小组长。”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不解地看着老师。老师接着说道:“昨天下午放学时,因为下雨,同学们急着回家,忘了关窗户,是他关好了教室的门窗最后离开教室的。当时,老师很受感动,又考虑这位同学虽然做事仔细但胆子比较小,所以就让他担任班里管理公物的小组长,希望通过这个岗位让他为班集体服务,同时也锻炼锻炼他。同学们,你们同意吗?”教室里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分析
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往往不是单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问题,而是涉及学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如果教师处置不当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课堂上出现“节外生枝”,需要教师运用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这个案例的发生带给笔者两点启示:一是学会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即情感和自尊受到尊重,不仅需要教师懂得学生成长心理,而且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职业理念。教师做了,才会体会到“尊重”是教师的一种修养,一种品格。教师学会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意志和心灵的沟通,才会收到教育效果,可以设想,如果这位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她可能会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B学生,她也可能直接将B学生哄回座位,这种做法,会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二是学会交流,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现代教育理念鼓励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知心朋友,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但这种感受需要教师对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有强烈的爱心。案例中:,这位教师对“冒牌小组长”的出现,并没有简单机械。因为她懂得这种现象是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必然,需要教师运用能力和智慧进行处理。在案例中,授课教师正是运用了教育的智慧才自然地化解了“冒牌小组长”的尴尬。
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究竟源于何处?
教育智慧生长于学习。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枯竭。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好书是人们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根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拓宽教师的人生宽度,它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课堂文化,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只有把读书当成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习惯,撇开看教参的浮躁,舍弃看教育理论书籍的功利,我们的智慧才会自然而至。
教育智慧生成于实践。教育实践是一个智慧的世界,每次我们观摩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惊叹于他们充满睿智的教学风采,收获一次次智慧的洗礼。这种风采和智慧不是天生的,课堂教学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只有这些细节被关注,课堂才能展现出一个个生命涌动的过程,一个个绽放美丽的过程。关注了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对教学的品味与思考,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反思和追问中,重塑那个独特的课堂存在。小小的课堂,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所”,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承载着太多可变的因素,需要教师教育智慧的支持。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是教育智慧的生成者,更是师生生命发展的“推进者”,课堂上的生成能点燃教师教育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智慧教室 中职英语阅读课 互动式教学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直是教学上的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变革历程:由最初扫电脑盲开始,提倡人人课堂使用PPT 教学,发展到基于跨越式课题进行网络班教学,再发展到电子白板课堂普及使用,现迎来了人手一台教育pad的“智慧教室”年代。2015年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正式引进智慧教室Hiteach教学系统和Irs反馈系统,进入一个信息化教学的新的台阶。
二、智慧教室的定义
智慧教室的定义为:在云技术环境下,“智慧”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时反馈及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能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判断学生学习状态,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资源推送,进行分层学习或个性化学习,此时所需的资源为微课、课件、不同层次的题库等大量的云资源。因此,智慧教室在硬件设备上需要高端技术的支持,必须配置交互式智能一体机、录播系统、应答系统、教育云平台以及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云技术环境下的智慧教室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它提供教师能获得更快速的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评测工具,促使教师真正实现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根据知识建构的三个层次(知识的系统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知识的协作建构),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这与传统教育模式中职学生的被动授课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依托“智慧教室”的学习是主动的,而学习资源更为丰富有趣。学生按个人所需,平台按需输送学习的信息或解决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方式,基于学生认知的初始水平,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的个性化学习过程。
三、“智慧教室”下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例选自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配套教学用书《英语》第六册第二单元中的Reading阅读课Life on a Desert Island,授课班级为13级机电五年制大专班的学生。在智慧教室Hiteach授课环境下,教师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软硬件配置,将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课程深度整合,发挥智慧教室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英语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模拟求生演练、在线课堂评价等教学手段,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真正在“做中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将本节课基于智慧教室下的互动式教学设计总结如下:
Quiz
Qs: 1. Why was Alexander Selkirk stuck on the island? (A)
A. He guessed his ship would sink and chose to leave before it really happened.
B. He wanted to prove that he could live on the island on his own.
C. His ship sank and he swam to the island.
2. How long did Alexander Selkirk live on the island? (B)
A. About 10 years.
B. About 5 years.
C. About 16 years.
3. Who wrote the book Robinson Crusoe? (A)
A. Daniel Defoe
B. Alexander Selkirk
C. Robinson
Lead-in
A picture of an island is shown to students.
Ask them: Is it beautiful? Do you want to live there, but with no one around you? Can you imagine if you were stuck on the island, what would you bring?
Watch a micro-video made by some of the students.
After that, ask them:
Who do you think made the smarter choice, Jiang or Wang? Wang.
What would Wang bring? A bottle of water and a knife.
Who does he learn from? Bear Grylls.
With the experience learned from Bear Grylls, students must be ready to go on an adventure with Alexander Selkirk.
Listen to the tape on the platform and circle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Alexander Selkirk brought from the ship. Students do it on their own pads.
Para1 Clothes, bedding, gun, gunpowder, bullets, tobacco, hatchet, Bible,
Para 2 pot,
Para 3 knife, shoes.
Match the things vand tools with their functions
Replacement& Reuse
When time passed by,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he brought from the ship gradually wore out.
What are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gradually wore out mentioned in the text? Clothes, shoes, bedding, gunpowder, knife.
What did he do to replace them?
How to replace gun and bullets, hatchet and pot?
Work in groups. Students can search online or watch videos uploaded onto the QQ group.
Students offer different ideas.
We can find food by catching fish, making a trap…
We can use a sharp stone tied onto a piece of wood to make a hatchet.
We can barbeque, cook food in a coconut or on hot stones, eat raw food…
Summarize the text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
Interview
Watch a video. Then ask them:
Was he brave? Yes!
Why did not he give up? Because he wanted to go home alive.
Finally he did it and was rescued by a passing-by ship. Suppose Alexander Selkirk were invited to our class, students mast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to ask him. Prepare for the interview. Students can practice asking and answering with group members.
Ask one student to play the role of Alexander, and the other students can ask him questions freely.
Part 3: Challenge
Recently the shocking news that some young travelers put their lives in danger while hiking in the mountain make students think it necessary for them to practice survival skills.
There are four bags full of stuff that may help students. Each bag has a mission card in. Each group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Then compete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first to finish.
Then each group should come to the front to show their results.
Mission 1:Make a fish trap
Mission 2: Make a water filter
Mission 3: Three ways of tying a knot
Mission 4: Send signals for rescue
Part 4: Presentation
Show students some of their creative works.
Students vote for their favorite.
Share with them some achievements that senior students made.
Part 5: Assignment
Must-do:
Write a composition
If I were stu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could I survive?
Write a composition of 100 words on the topic. You can choose from
in the forest, in the desert, in the snow mountain
Send your writings to e-mail
Alternative:
Follow me on the Wechat platform and do some supplementary reading.
Part 6: Real-time Assessment
Students log onto the message board and leave some messages or make comments freely.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3-1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概括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善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导,以便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智慧课堂”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包含看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得部分问题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已能独立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提交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流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进行组际合作交流,如果仍不能解决,则提交教师,由教师集中讲解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2.从线性传递到交往互动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它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思维得到及时疏通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同帮互助”的交往互动学习方式中实现整体提升。
3.从统一培养到独特一个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顺应泰州三中“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特殊性、差异性、个别性相匹配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让所有学生明了“你的才是最好的”的成长理念。“智慧课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融入“因人施教”的理念,“主动建构、自适共享”的“智慧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习计划,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情诊断,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参与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平台,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成长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独特的那一个”。
三、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化的几点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借助行政力量对课堂教学转型起助推作用。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大环境下,置身其中的教师,锐意改革创新未必日子好过,而因循守旧满堂灌逼着学生进入书山题海抓出分数反而名利双收。因此,要想让已经熟悉传统教学流程甚至于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去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泰州三中的做法是首先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头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上课,然后逐步推广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接下来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同时,教务处在安排示范课、青优课等活动时明确要求所有授课者必须按“智慧课堂”教学流程上课。另外,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让“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
2.重视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
要保证学生智慧地学,首先要解决教师能智慧地教,因此,加强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尤为关键。首先,“智慧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四大环节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构成元素而非一节课的必备元素。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作合理取舍,可以依照这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可以调整四个步骤的顺序,也可以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总之,智慧的课堂本身应该是一个灵动的课堂,上课教师要依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对教学流程作合理调配。其次,不同的课型要区别对待,不能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固化。第三,互动对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生生之际的交流对话。不能忽视学生内心情感的独特体验,如果他沉浸在一些打动他的情景设置,引起他共鸣的精美文本中,也可视作他与教材、与生活的对话。第四,总结巩固一定要避免拔的习惯思维,学生能走到哪里,更多的时候要受他自身的认知态度、认识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更多着眼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他自己的顿悟带来的效益远强过别人的说教。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这一理念。次年12月,该公司又在“智慧地球”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1]。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手段,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具有类似人类智慧的新型城市[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引领经济发展转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形成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新路径和发展战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智慧城市”代表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纷纷启动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3]。
2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是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廊坊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首批两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廊坊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河北省起步较早。作为沟通京津的咽喉要地,交通领域在智慧廊坊的打造过程中备受重视,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和智慧交警项目,包括电子眼、绿波带等智能化的交通改善了廊坊市公交出行的环境。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建设也是重点建设项目。此外,为助力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廊坊电信启动大规模百兆光纤宽带建设。据悉,百兆宽带可同时满足多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网页浏览、视频观看等需求,让“智慧家庭”真正走进普通百姓。廊坊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
3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探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建设的复杂性和诸多困难。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将保障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深入长远发展。
3.1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理念变革
智慧城市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诸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是一项城市综合系统工程!高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系统。智慧校园面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业务需求,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以人为本,旨在实现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资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和教育服务的智慧化。而高校智慧校园中英语教学变革在智慧城市建设大环境的新浪潮下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大量图书中获取,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教育内容增加,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加先进。原有的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正逐步让位于广泛的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拓展人类学习手段的过程。2012年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0C)在全球高校的爆发式崛起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信号———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语)。很难想象如此发展下去,世界名牌大学和名牌教授们会否很快带来可怕的兼并垄断浪潮,所以从现在起,不能走向卓越就可能意味着不远的将来走向消亡[4]。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技术和机器的引入过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
3.2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模式变革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路径
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探索的问题。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开始关注构建智慧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呢,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怎么做,作者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智慧课堂概述
本文⒅腔劭翁枚ㄎ挥谝韵录傅悖
(1)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智慧学习赖以发生的条件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智慧的学习。
(2)智慧课堂需要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智慧型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该环境应当能够支撑学生进行有效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3)智慧课堂应当将新的信息技术、新的教学媒体以及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纳人教学中。“新”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方向,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学习不能在一成不变的内容、环境中进行。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
(一)“教”方面的不足
“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其一,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没有理解教材思想,备课不充分,没有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二,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其三,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思考的时间较少,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数学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
(二)“学”方面的问题
目前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怕吃苦、贪玩,加之初中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课堂知识没有兴趣,开小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不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其二,对知识的理解较浅薄,只能单纯记忆公式、定理,却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应付式地听课和学习。
三、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在创设情境中体现智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始动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的思维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活动中去,积极地、热情地参与学习,问题情境的创建是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带入所学习的问题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谨慎,应避免绚丽多彩、牵强附会、热闹浮躁的问题充斥课堂,我们所设计的情景要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不明白数学的应用性,就会觉得数学很枯燥,离生活很遥远,学习起来很被动,更不会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那些数学成绩落后的孩子总觉得生活中根本用不着数学,有时我们甚至在数学试卷上看到学生写的牢骚,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创建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分层教学中彰显智慧
1.分层指导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所以授课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指导他们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课外辅导书中的综合题;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优等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必要时进行反复讲授,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层练习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学优生回答,简单问题由学困生回答,中等问题则可由中等生来回答。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础题、综合题和创意题;因人施教,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也转型互动式的教学。以学生自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形成数学学习能力,怎样由数学学习带动其它各科的学习,变的越来越重要。数学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所研究的重点行程问题也是物理学习的一部分,若是数学方面接受的好那么物理方面也会觉得简单。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数学的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则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会被解决。构建智慧课堂的魅力就在此处,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学习会了,能力形成了,最终才会形成综合的学习生活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认识数学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成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这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创新,认真教学,争取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智慧课堂;大数据分析;结构性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12-04
从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教室,到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智慧学习,以及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搭建的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增强了课堂互动交流,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大数据时代,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动态学习评价,建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为现代学校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课堂的定义
目前对智慧课堂的定义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从“智慧”的语义学上定义,与“智慧课堂”对立的是“知识课堂”;另一类是从信息化视角定义的。本文的定义是基于后者。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从早期的辅助手段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传统课堂向信息化、智能化课堂发展,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目前基于信息化视角对智慧课堂概念的定义有三种。一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这一定义强调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感知特点。二是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这一定义强调基于电子书包的“移动化”智能终端特点。三是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这一定义强调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应用特点。
这里我们结合实际开发应用,提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概念。即智慧课堂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的主要特点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运用的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技术和教学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创新价值。主要特点有:
①基于数据的课堂:一切靠数据说话,依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准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
②高效互动的课堂:利用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立体化,能无障碍地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
③动态开放的课堂:借助于新兴信息技术及各种智能终端,课堂系统超越了时空限制,实现更为开放的教室、更为开放的课堂活动,让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体。
④合作探究的课堂:采取小组协商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协作群组服务能够帮助有相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者自动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小组合作进行实时的数字化评价和及时的反馈。
⑤个性化学习的课堂:通过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和课中随堂测验即时分析,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⑥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师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采取机智性行动,及时调整课前的教学设计,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进程,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智慧课堂的信息化环境
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为此,需要构建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和“云+端”应用的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的总体架构包括三大部分,其主要功能是:
①微云服务器:提供本地网络、存储和计算服务,可以方便、直接地将即时录制的当堂课程进行本地化存储;构建无线局域网,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在无需互联网的状态下,实现任意点对点的通讯与交互,节省大量互联网资源的占用;当连接互联网时,可以实现教室的跨越空间的直播。
②端应用工具: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实现微课制作、授课、交流和评价工具,导入PPT并实现动画及视频的插入,电子白板式任意书写,实现任务、批改作业、解答问答等。学生端可以接收并管理任务(作业),直接完成作业,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
③云平台:提供云基础设施、支撑平台、资源服务、教学服务等,如构建完整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可以进行结构化与非结构数据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支持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实现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综合应用。
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为“3+10”模式,即由3个阶段和10个环节组成。这些阶段和环节包括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1.课前环节
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推送微课或富媒体预习及检测的内容。
预习测评: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富媒体内容,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并可在论坛或平台上进行相关讨论,提出疑问或见解,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和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反馈的情况,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2.课中环节
课题导入: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主要通过预习反馈、测评练习和创设情境等方式导入新课程,学生展现课前自学成果,围绕新课导入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
探究学习:教师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和成果要求,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学习,主要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教师设计活动,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实时测评: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后,教师将随堂测验题目推送到每个学生终端上。学生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教师进行实时诊断和反馈。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实时测评反馈结果对知识点、难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对薄弱环节补充讲解,重点进行问题辨析。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弹性分层作业和任务,对所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运用巩固、拓展提升。
3.课后环节
课后作业:教师利用平台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得到客观题即时反馈。
微课辅导: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结合批改作业,录制、讲解微课并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反思评价: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感想与疑问,与教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评价。
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实例
我们研究与开发的“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已经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进行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1月10日,由蚌埠市教育局主办的“蚌埠首届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蚌埠二中举行,来自安徽、上海、江苏、深圳、武汉等省市的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前来观摩6节课,《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这次观摩活动。在观摩会上,蚌埠第二实验学校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了一堂教学实践课“认识三角形”。该堂课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课前学习微课;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金字塔闯关”的游戏情境,并进行实时测评和资源推送,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深入的探究活动。
1.观摩课名称
认识三角形。
2.课程描述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
3.教学目标
①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③体验并掌握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模式
(1)课前环节
发放资源:在微课平台发放学习资源,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完成教师在作业平台发放的作业包。
微课学习内容:①三角形的基本特征;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课中环节
集体分享:利用平台观看学生作业平台中的“生活中的三角形”。
游戏教学:利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与同学合作探究,巩固深化学习内容。
①自主创造。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创造一个三角形,或与同学合作,创造一个三角形拍照并上传。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②分组探究。小组合作,从4根小棒中任意选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写出所有选法。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学生上传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③自主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平台中的测评练习。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实时反馈图,针对问题展开讨论。
④巩固练习。依据所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把20厘米长的吸管截成3段,每段长是整厘米数,围成一个三角形,思考:最长的一条边最多是多少厘米?)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
(3)课后环节
总结讨论,教师提出课后任务: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5.效果评价
这是一节充分展示“智慧课堂”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教师在没有“刻意”应用“技术”的痕迹下,以极其自然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小组协作以及“云+端”设备的应用,实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等一系列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是一节形式与内容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的高效课堂,充分展现了教师基于动态信息反馈的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1]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2]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