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7 17:34: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学科素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整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 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上接第204页) 五、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

篇(2)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落实素质教育,发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审美教育课程之一的小学音乐学科,其改革与发展,同音乐教师队伍是密切关联的,结合本区音乐教育教学,将从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及三级网络教研模式进行详细论述,力求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学科教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进行音乐学科研训有益探究,构建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研团队;研训模式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者,是教育改革的深入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是我区全面推进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工作中,我结合本地区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与实践。

一、以点带面——学科教研团队的建立

(一)成立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审美教育,促进音乐学科全面发展,决定成立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中心组由教研员领衔,现有成员九名,成员包括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音乐教研组长、校级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的成立旨在于发挥教研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服务带动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小学音乐学科片区教研队伍

我区地域较广,包含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新建城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学情、师资、教学硬件配备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研训工作,我们根据全区的地理地貌、交通线路、学校布局、音乐师资配备等客观因素,将全区划分为三大音乐教研片区,第一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第二片区以新建城区为主,第三片区以城乡结合区为主。每个片区由片区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长由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并配备教研组长助理协助开展本片区教研活动。每个片区由若干教育集团或学区构成,片区教研组即由片区教研组长、教育集团龙头学校音乐教研组长和学区中心小学音乐教研组长组成,片区教研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既适应了不同区域对研训工作的差异性要求,又实现了全区研训工作的有组织、有实效的开展。

(三)组织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

教育集团由若干区直独立校组成,并把其中一所综合实力强的作为龙头学校;学区由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若干完小组成。教育集团或学区为相对独立的小片区,小片区内音乐教研小组由各校专任音乐教师组成,日常教研活动由龙头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从音乐学科中心组,到片区音乐教研组,再到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形成阶梯式的音乐教研团队,各级音乐教研团队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它的建设是音乐学科研训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从线到面——三级网络研训模式的构建

(一)师徒结对,共教共研

师徒结对是学校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师培训方式,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直接性、简便性、有效性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徒弟结对在全区各校全面开展,我们根据各校师资情况,为刚入职的音乐新任教师安排一位本校或外校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直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则遵循自愿的双向选择原则,由年轻教师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师徒结对后双方以指导教学设计、相互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同时,根据年轻教师教学成长情况,由指导教师指导其准备一节较高质量的校内观摩课或小片区教学研讨课,统筹小片区内音乐师资,共同备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片区教研中产生的好课、优课,则进一步向片区或区里推广,以更高的平台锻炼教师,展示教师的风彩。

(二)片区联动,协作研讨

在学期音乐教研计划中,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初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以统筹安排各片区教研计划。

(1)注重研讨前的准备工作

开课教师选定开课课题,做好备课工作,并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音乐教研员、片区教研组长、片区骨干教师与开课教师进行集备,以试上、评课议课等方式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磨课。

(2)重视有效课堂的生成

日常的教学研讨课中,我们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注意引导儿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学科兴趣的培养及音乐能力的发展。

(3)关注课后的评课议课

课后开展的说课、评课、议课活动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开课教师简单概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观课教师进行本节课的评课议课。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优缺点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训一体化这一平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4)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业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反思。课后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策略是否适当,教学效果如何,以及结合观课教师的评课议课内容,对本课部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都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

(三)骨干引领,示范教学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理论与技能扎实、课堂教学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小学音乐学科也应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讨课、学科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成长体会与感受,从而带动其他音乐教师的成长和提升。

(1)教学研讨课

教学研讨课是骨干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具有直接性、有效性等特点。一节好的优质课,是骨干教师智慧的结晶,从课题的选定到教学的设计,从教法的运用到策略的灵动,从课堂的生成到教学的升化,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是骨干教师精心的设计,这样的一节课展示在观课教师面前,仿佛它不是一节课,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听完这样的一节课,澎湃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赞扬、充满期许——期许开课教师以后把课开得更好,期许自己也能把音乐课上得更精彩。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具有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2)学科讲座

开展学科讲座,讲究时效性,应反映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上急需充实的内容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科讲座要注重专题性,就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进行展开,即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音乐教育教学含概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研究等方面。每位音乐骨干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学科讲座就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擅长的一面。以新课标专题讲座为例,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2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即组织专题讲座——新课标学习与解读,主讲者为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精彩的授课赢得了阵阵掌声,朴实的语言不乏精练的词藻,可见主讲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通过这次讲座,大家清晰了新旧课标的异同,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和学科讲座,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教师增强专业发展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前进,为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级网络研训是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根据本区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而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教研团队建设,分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中强化了师资培训;通过教学引领,示范教学,提升教学研讨有效性,让教师在研训中获得了成长。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审美教育,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辐射圈,在研训一体化进程中,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曾霖声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6801

音乐,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但是,在一些实际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情境教学因其独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而音乐本身就是与一定的情境分不开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浓厚的情境气氛中,深刻感受到音乐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下雪啦》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把学生很快带入冰天雪地的情境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乐曲是怎样把纷纷扬扬的大雪花表现出来的?”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学习歌曲《江雪》。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浓厚的学习情境,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并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下雪时的淡淡的忧愁等等,由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对于助推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功不可没的。

二、注重体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

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对各学科的体验感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为W生创造切身体验的机会,让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欢乐的鼓声》这部分内容中的《龙腾虎跃》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的喜爱之情,并通过鼓乐《龙腾虎跃》的欣赏,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鼓乐所流露出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体验参与的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好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等乐器,然后让学生在亲自敲打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鼓的乐声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尽兴敲打真正感受到不同鼓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欣赏《龙腾虎跃》。这样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很容易被鼓声所表现出的氛围与情感所打动,比起教师费劲地讲解鼓的作用,可谓是费时少,效果好。而且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方式也会使学生觉得音乐学习有趣、好玩,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融合,拓宽学生认知广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具有融会贯通意识,注重音乐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融贯通,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达到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闪闪的红星》中《嘎子嘎》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嘎子嘎》歌曲的过程中,试着用音乐节拍为其伴奏,并从中感受到乐曲所流露出的情感。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要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音乐学习。首先,教师询问学生“你们认识嘎子吗?你们对嘎子都有哪些了解”,然后向学生简要介绍电影《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嘎子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了解《嘎子嘎》乐曲创作由来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音乐,感受定然会更进一层。通过多元融合以后,学生集历史学习、口语表达等为一体,有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篇(4)

一、多媒体音乐教学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审美的良好情境中,学生和教师一起,通过自主的音乐学习,在音乐课上获得了音乐的审美愉悦,丰富了情感体验,陶冶了高尚情操。

二、依托信息技术资源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依托信息技术资源,加强多角度训练,即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某个音乐知识通过多途径来寻求答案。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音乐资源,使音乐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而学生通过查找相关音乐文化资料,能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选择音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在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及艺术之外的学科的联系。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音乐审美的情境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学习音乐。

多媒体计算机音乐教学是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图、文、声、像等内容综合起来,一般是做成音乐教学课件,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自己制作的音乐课件,以便辅助音乐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如果音乐教师对其作用的认识不正确或使用不适当,也会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部分音乐教师过多地依赖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在课上则完全是照“本”宣科。(2)音乐教师将目光投向学生的机会少了。音乐学科教与学认为,在音乐课上,师生眼神的交流很重要,而一些音乐教师却把太多的目光给了那些计算机和幕布。(3)音乐教师的即兴发挥很少,部分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只是严格地遵照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计算机的不适当使用会影响那些高水平教师音乐教学能力的发挥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实际效果。这其中主要有:①有的音乐教师更像电脑操作员;②人机共灌的“新填鸭式”教学;③音乐课堂缺少音乐学习氛围。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将多数时间用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讲授音乐方面,自己不唱歌、不弹琴;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只是听教师的讲解和观看大屏幕,学生也是不唱歌、不学习乐器、不学习识谱知识,音乐课中多了语言,多了现代信息技术,唯独少了音乐,少了情感。

笔者认为,多媒体音乐课件只是辅助音乐教学,必须结合音乐学科教学的规律与特点,认真设计,具体制作,不是每一个音乐教学内容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一定提升教学质量,就一定是一节好的音乐课。多媒体音乐课件只是工具,吸引教师与学生课上一定要交流。如果音乐课件面面俱到,就不需要教师和教材了。因此,应把课件作为教学重点或提纲,教学内容主要还应该是音乐教师来讲。这样,既多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又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习效果很不错。

篇(5)

“基本能力”测试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考查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在科目设置、考试时间和分值安排中都能体现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命题思想。以往被视为小学科、可有可无的音乐学科作为考试内容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一方面这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加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因需要应对考试,又容易将音乐课上成音乐理论课。那么,怎样才能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爱上音乐课呢?以下说说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上好一节课,教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保持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尤为重要,它甚至能决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李校长的一句话:“我们的老师上课时要有激情。”对这句话,我是很赞同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他的个人魅力应来源于他本身的音乐修养、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自己有感染力的音乐技能的表演和丰富渊博的知识吸引住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崇拜你,才会喜欢听你的课,也才能随着教师的引导关注音乐及音乐理论知识。

二、重视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基本能力命题指导性思想中的基础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是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应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的音乐,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三、加强学科综合性

基本能力中的整合性原则是试题均采用综合题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学习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机械地划分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

高中音乐学科的内容可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剧舞剧音乐、民族器乐、管弦乐、室内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现代音乐等)的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仿佛艺术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应对教材灵活运用

现在高中所用的音乐欣赏教材并不是单一的,各个地区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基本能力测试中考试也打破了教材的范围,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灵活运用教材,有时还要选择一些课本之外的作品,结合课本要求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展学生的欣赏视野。又如,教材中的有些作品比较长,而在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整欣赏,或者是学生实际情况不允许如此操作,那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作品的片段或者是各个主题,而鼓励学生课后欣赏完整的作品。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和谐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71

和谐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小学音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当前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和数学是两门主要的学科。而音乐、美术等则是副科。在课堂教学上,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是家长、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和数学两大主学科之上,而很少有学生过问和关心音乐学习。尤其是对于部分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而言,更是对音乐课堂教学毫不关心。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是影响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因素。

2、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大量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性的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3、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音乐学科不被重视,致使学生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忽视对音乐教师的配置。当前,很多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尤其是在边远的农村地区,连语文、数学两大主力学科的教师都比较匮乏,更甭谈什么音乐教师了。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师的配置上,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有音乐基础的其他科目教师配置在音乐教学上。此外,在教学中,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问题,将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简单地看作欣赏或学习,没有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高度看待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这样的教师会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创造性地展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也就不能引起小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呢?

1、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符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也适应了时展变化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小学生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各种有力地措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音乐的方向和手段,以此来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水准,在欢乐中体会和领{吾音乐的真谛,进而实现对音乐教育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达到学习兴趣的建立与培养。

2、 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和谐课堂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良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才能有效展开,学生学习才会更加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当下,我国音乐课更多的要面向学生,要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音乐教学中受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伙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我的祖国是花园》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聆听,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或者是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 其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小学音乐和谐课堂的构建。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主动和感兴趣,势必会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创设故事情境,并根据学生意愿挑选学生表演剧情,好似一部音乐剧,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比如,在学习《时间像小马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音乐教师在一旁放背景音乐.跟着歌曲的旋律节奏跳动.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真正懂得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总之,音乐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构建和谐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万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4).

篇(7)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音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学一直不受学校教学的重视,课程资源匮乏是其长期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探索和开发初中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使潜在的音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是学校和教师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根据这些问题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教师、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

目前,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音乐教材是国家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教育专家进行整理、筛选编写而成的,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是,初中音乐教学过于依赖国家规定的教材,教学的实施主体没有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这样就导致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和文化,而且不同地域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因地制宜,将地域文化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学生结合起来,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音乐课程资源利用率低是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中学对音乐学科忽视,音乐课不是被其他学科占用,就是老师敷衍了事。一些中学生反映,学校配备的音乐器材,比如,钢琴、电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老师上课只是简单地讲讲理论而已,这些音乐器材知识是用来应付检查的,根本没有利用起来。部分学校将这些音乐设施仅仅作为一种摆设,由于常年不用,年久失修,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就这样浪费了。

3.忽视潜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多样的、丰富的,不仅局限于教材,它们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文化也息息相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音乐课程资源。比如,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歌曲、戏剧、乐器可以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课程。再者,多媒体也是辅助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开发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丰富音乐课堂,首先要转变音乐学科的教学观念。学校要认识到音乐陶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不乱占用音乐学科的课时,对于教学需要的音乐设备要配备齐全,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监督和考核。老师要认真对待音乐教学,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学生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音乐学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2.科学管理,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因此,钢琴、古筝、吉他、二胡等重要的音乐器材是必备的。一方面,学校要科学管理,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增加用于音乐器材配备的财政资金,并严格监督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滥用资金和不配备相应的音乐器材的学校要根据规定合理治理。同时,对于学校的音乐设备和设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防止出现常年不修废弃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改善音乐学科的评价机制,从管理机制上提高老师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调动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些课程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对于积极进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音乐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发展。

3.促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多种途径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促使教师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是音乐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最了解学生差异性与需求的人,因此要促使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单一,主要以教材为主,但是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没有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愿意学,老师的教学热情不高涨。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就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从生活的细节中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老师合作,编写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4.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我们在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音乐方面,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有天赋,喜欢组织一些歌唱比赛,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合唱团,进行音乐的交流和创作。这些都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推动音乐课程的发展。

比如,学校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音乐氛围,精心选择一首符合自己校园风格的校歌,由音乐老师教给每一位同学,在重要的活动中让学生们集体合唱,课间利用广播、电台、多媒体为大家播放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另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定期举办一些歌手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喜欢音乐创作的学生,学校聘请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作。

三、结语

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音乐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丰富音乐课堂至关重要。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鼓励老师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除此,还可以通过建设课外音乐活动小组,增强师资队伍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具体措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2011,05:195-196.

[2]张大海.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27.

[3]高丽.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2,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