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4: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阶段;成效;前景展望
引言
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情况最严苛的国家之一,我国人民在探索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了发光发热,总结出了重要的宝贵的实践经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制度、理论等层面的创新和改进,使得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始终能够和不断趋于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有效进行。
1.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阶段
1.1萌芽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有效的治理方案和途径的探索成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来说,由于治理方案和途径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未能达到理想中的治理效果,但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为后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试点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步入了新的阶段。充分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各地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有效地避免了水土环境治理的分散性。但这一阶段并没有带来显著成果,这是由于当时的管理者投入力度与重视程度严重不成比例而造成的。
1.3经济中心阶段
1992年到1997年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这一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质”和“量”同时的提高,注重治理和开发同时进行。群众力量和几番改善的治理方案使得整个工作进程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加快,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1.4大流域规模化防治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也从经济中心阶段迈入了大刘玉规模化防治阶段。国家和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的进行,大面积治理小流域水土环境,改变旧观念,创新新模式,促进了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缓解了水土流失问题。
2.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果经验
2.1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区域抗灾能力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能够合理地配置土地和生态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治理和开发,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不断增长的人口给土地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同时,经过妥善治理的地区拥有的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变水土流失为森林茂密,变大片荒漠为沃野千里,曾经一度受到风沙侵蚀的地区在治理之后土地生产能力和植被的防护能力都大大提高。
2.2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社会发展迅速
通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对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都做出了调整和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原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社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1]。
3.对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前景的展望
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今后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要继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始终维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加快推动社会朝现代化发展。综合开发小流域的多样化服务功能,处理好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小流域水土环境现状制定符合其未来发展的策略方案,而不能生搬硬套,以偏概全。小流域作为江河湖海水源泥沙的主要来源,治理工作是否到位将会决定江河泥沙的增减,部分下游地区的抗洪抗灾工作更是取决于小流域植被覆盖和生态治理的情况。
3.2朝规模化治理趋势发展,加强治理力度
分散式的治理并不能达到小流域水土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因此,规模化是治理工作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大范围的治理,将会带来大范围的成效,但也要在保持“量”的同时保证“质”。治理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区域各个部门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中需要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3树立创新意识,建立治理开发机制
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中融入创新意识,更新治理观念,发挥市场机制在综合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全民治理,全程治理,吸收社会力量,而不仅仅是依靠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努力。合理而科学的开发机制是保证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根本性保障之一,例如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治理监管机制等,能够克服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2]。
4.结语
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情况最严苛的国家之一,我国人民在探索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了发光发热,总结出了重要的宝贵的实践经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制度、理论等层面的创新和改进,使得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始终能够和不断趋于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有效进行。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几个十年,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未来的治理工作中需要保持从前工作上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进一步促进综合治理工作的自我完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上总结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无数工作者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本文对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期工作发展的阶段以及取得的成效做出了总结和回顾,同时也对这项工作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参考文献
理清思路,抓住根本,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
我们之所以感到社会治理难度大,根本原因是实践中很多还沿用统管一切、倚重管制的“管制型”治理模式。该模式的理念症结在于过度仰仗公权力支撑实行管制化治理,驭民色彩浓厚、服务意识淡薄,颇受公众诟病。
理念引领思路,思路指引方向。若社会治理理念不明、思路不清,就像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势必相互掣肘,成效不大。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为治理理念的确立锁定了方位。我们当以服务为依归,全面创建“服务型”社会治理新模式。
同时,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我们应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留下足够空间,组织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依法理性参与治理。只有激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变单一政府管理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公共治理,才能合力解决好社会矛盾和问题。我们当摒弃“包揽一切、重堵轻疏”等思路做法,实现从划桨者向掌舵者、从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的角色转换,不断夯实治理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社会治理正能量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和群众喻之为血肉关系。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优势。要长期保持好这一优势,就要赢得民心。
小平同志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现在条件好了,可一些党员干部吃苦意识淡化、群众路线淡忘,好逸恶劳、漠视群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适逢其时,切中要害。正如所说:“要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事实上,群众才是大地母亲。离开大地母亲依托,既飞不高也走不远。若社会治理者没有民事未妥,寝不安眠、食不甘味的责任心,不和群众同甘苦,就不可能获得群众真心。一如有干部说:“把群众最急最盼事当成自己事办,哪有摆不正的?你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把你举过头顶!”只有真关心,才会真开心。群众开心,万事好办。我们应扪心自问:群众在我心里到底有多重?
把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一)从群众中来:搞好调研、作好决策。只有集思广益,方有远见卓识;只有科学决策,方能纾困解难。群众是社会治理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对治理状况深有感触,最有发言权。我们应扑下身子,同群众一道商讨社会治理问题,倾听民声、聆听诉求,从善如流,把群众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决策根本依据,这样才能斩获真经,作出好决策。
切实做到“六个到位”
省林区检察分院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省院召开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求全省林区检察机关要切实做到“六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要求两级院通过开展广泛的思想动员和座谈讨论,深入分析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检察干警法治理念存在的不足,深化对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决克服畏难情绪、自满情绪,厌烦、厌战情绪和松劲、泄劲情绪,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政法委、高检院、省院和分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形成人人主动参与,人人受到教育的良好态势,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要求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保证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成立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分工负责、协调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督查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推动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要分段组织,一段一小结,哪个阶段不合格,都要按要求重新补课;制定出科学、具体、操作性强的检查验收标准,结合年终总结,对教育活动进行检查验收,防止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三是学习培训到位。要求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以及举办读书班、研讨会、学习培训、演讲比赛、写读书笔记、举行考试考核、建立学习档案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和培训。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使广大林区检察干警进一步深化对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真正使广大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版权所有
四是查摆整改到位。要求两级院、每个部门和每个检察人员,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对照依法治国的理念是否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是否牢固,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否明确,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是否真正确立,党性意识、党的领导的观念是否坚定,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思想根源。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查摆问题,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上找差距,从职业道德、执法作风上找差距,从执法水平、办案质量上找差距,做到既提高思想觉悟,又解决实际问题,使广大检察人员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认识上更加深刻,在行动上更加自觉,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检察工作、检察队伍建设和检察改革的各个方面。对查摆出来的工作上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努力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时间、责任、措施落实。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引言
兰州市曾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被称为无法治理的“世界性难题”,一度成为城市开放发展的制约瓶颈。2012年以来,兰州市按照“冬治燃煤春治沙,狠抓减排强管控”的思路,以“摘掉‘黑帽子’,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为目标,取得明显成效。兰州的大气污染治理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必须引起宁夏各级组织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高度重视。尤其,近年宁夏环境质量屡次出现雾霾预警信号,要保住塞上江南之名,务必警觉起来,上下联动,采取措施。
二、兰州狠抓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及成效
为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和生态增容减污五个专项治理方案,包括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企业、启动工业污染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实现燃煤锅炉“煤改气”、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细管细分“十类土壤扬尘”、沙尘天气实行提前预警、主动应急。
兰州市最为突出的做法便是实行网格划分,建立网格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领导包抓式管理,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监管,同时将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监控结合起来,使网格管理信息化,便于调度、指挥和监督。网格管理执行之后一方面成立综合执法组,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跟踪督办重点工作;一方面成立督查考核组,督查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整改,对工作不力的人和事进行效能责问。
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兰州市现已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其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得到广大市民的首肯,也引来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学习者。
三、对宁夏保护“塞上江南”自然风光的启示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称,2008年又被中国权威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十大“新天府”之一。这里气候宜人,一直以来以良好的自然环境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这也是宁夏赖以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但近年隆冬季节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石嘴山老工业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高耗能发展,致使环境污染加重,如果我们不能把保护环境作为重大战略选项,必将成为宁夏今后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一)摒弃传统思维,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重视环境治理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的大事,国务院总理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世人宣示: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等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体系,这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宁夏来说,无疑是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直面现实,宁夏再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要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目标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自然、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塞上江南”名副其实。
(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巩固环境治理成果
近年来,自治区针对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不断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物排放管理条例》等相继施行,为大气污染防治奠定了法制基础。但其环境空气质量在总体向好的同时,出现了局地和结构性逆转的状况,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如宁东基地的空气污染绝不能小视,今年市区冬季取暖季粉尘、雾霾连续加重,环境质量屡次报响警示信号灯。对此,银川市要借鉴兰州市坚决果断取缔燃煤锅炉的做法,不留死角,尽快拆除所有中小型燃煤锅炉,确保环境空气质量。
(三)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也是百姓幸福指数的基点。倘若环境污染的问题不能得以解决,民生幸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加强环境保护、防治空气污染要打全民参与的“群体战”,除了对症下药持久治理,更需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为此,要整合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大众传媒资源,动员和发挥公众的力量,提高公众参与水平。探索环保教育的多途径宣传,让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让热爱环保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文明,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塞上江南”、“新天府”的亮丽名片继续保持下去,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高鸿欣,陈海旭,陈兴鹏.兰州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治理经验[J].甘肃科技,2015,02:41-45.
[2]时正新.兰州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J].环境研究,1983,03:1-5.
[3]马静.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议[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01:21-27+31.
我镇将普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美丽乡村活动场所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及“七五”普法知识,让法治社会深入人心。在我中学及我中心小学组织“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演讲活动,并将普法活动与综治、计划生育等宣传活动相结合,让普法无处不在。强化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嵩溪美丽乡村在原有景观基础上,注入大量的法治元素,比如“法言法语”、“调解案例”、“法律典籍”等法治文化景观点,让群众在逛公园休闲时光也能学到法律知识,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我镇仍拟建嵩山美丽乡村及嵩安美丽乡村成为法治文化广场作为普法宣传阵地,通过做强做实我镇的普法宣传阵地,为我镇辖区营造了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进一步提升我镇“七五”普法宣传成效。
二、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在2017年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认真梳理本部门、本单位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纳入绩效考评范畴,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工作落实。推动形成宪法及宪法性文件宣传普及由人大机关牵头负责,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宣传普及由司法机关牵头负责,部门性法律法规由行政执法机关为主负责的“大普法”格局。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及行业宣传日、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每年开展或参与大型法治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
三、持续健全完善以案释法制度
持续健全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审判机关要充分利用裁判文书公开、典型案例、庭审公开、巡回审判方式,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宣传各种法律法规;检察机关要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开展以案释法,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刑事诉讼审查、逮捕、起诉过程中;行政执法机关要健全和完善执法过程“法律告知”机制,全面准确宣传部门法律法规。
Abstract: Xiji County is located in southern Ningxia, with a total land area of 3144 square kilometers, including soil erosion area of 2833.2 square kilometers. In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 under the support and help of parent business unit,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took “controlling the soil erosio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of solving the "three rural" issue and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County”.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in Xiji County in future should further adjust thinking, take new measures and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关键词: 水土保持;经验;思路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experience;ideas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302-02
0 引言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总土地面积314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833.2平方公里,全县辖19个乡镇,总人口51.6万人,农业人口46.7万人。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期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西吉县水土保持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政府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坚持“政府导演、水保搭台、各业唱戏、农民受益”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坝系建设为主体,以骨干坝建设为龙头,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结合退耕还林(草)、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农业结构调整、封山禁牧等,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抢抓机遇,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西吉县近年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务院关于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从项目前期工作入手,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投资,开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坝系建设。优化治理措施,提出了 “二上三进”治理工作思路,由粗放单一治理转变为坚持林草上陡坡、农田上缓坡、坝系进沟道、农技进田间、养殖进农户的综合集约治理。截止2011年底,已治理小流域63条,兴建水保骨干工程111座,中小型淤地坝88座,各类小型水保工程2.6万座(处),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0平方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治理区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
2 调整思路,探索出了一条防治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近年来,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工作中,总结出了“坝窖池田”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首先在聂家河小流域得到试验示范,采用集雨节灌和“坝窖池田”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是以淤地坝建设为龙头,以“水”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丰水期利用小型抽水设备将坝内蓄水抽送到地头预先建好的池、窖中,以备缺水期灌溉使用,扩大了坝系蓄水量,延伸了坝系的存水空间,达到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目的,使“坝、池、窖”等小型水保工程成为坝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调整了用水时序,变库坝拦蓄为部分池、窖封存,减少了蒸发和入渗,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用水又解决了畜牧业和生态用水,同时,也减轻了骨干坝防汛压力。增强了抗旱能力,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3 “十一五”以来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西吉县紧抓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良好机遇,建成了车路沟、聂家河、三合、唐家河4条小流域坝系工程,新建马建、什字河小流域坝系工程,有效解决了项目区内群众饮水难、交通难、发展水浇地难的三难问题。完成 “马什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偏城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7平方公里;成高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6平方公里;三合重点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7平方公里;新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郎岔项目区和黄岔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使项目区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西吉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分工负责的原则,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技术,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培育生态建设后续产业相结合,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成了沙岗子、扫竹林、韩垴、新克4条流域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项目,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稳定发展,改变了生态环境。
4 强化水土保持宣传,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西吉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水土保持项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及重要性,形成广播有声、墙壁有字、路旁有牌、村有标语的宣传模式,大力宣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为全社会积极关心和支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参与水土流失的防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5 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今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要进一步调整思路,采取新对策,适应新形势,到“十二五”末,全县计划新建淤地坝100座,利用“坝窖池田”联网模式新增水浇地3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虽然,我们经过了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坡耕地面积仍然还很大,部分群众饮水、交通、灌溉用水还存在很多困难。今后,我们要积极争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依靠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治理建设,把政府推动和依靠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步伐,重点进行规模治理,力争在10年内,使全县75%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促进西吉县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邵德刚.我国水土保持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今天,省厅检查组莅临检查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这是对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必将有力推动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国土资源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在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中安排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我局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资金。在省厅和市局的关心支持下,于2010年争取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治理,打造了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新亮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深化宣传,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顺利开展
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项目支出预算指标的通知》文件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实施工作。为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治理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根据项目治理的实际,成立了治理工程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工程项目,切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观念,努力为项目的实施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按时完成
(一)明确项目任务,抓好项目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采矿学、生态学、地貌学、植物学等学科,必须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科学设计。按照省、市各级的要求,我局委托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治理项目的实地调查、方案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技术服务工作。该项目治理设计方案于2011年10月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省地环总站于2012年2月提交了正式方案。该方案内容全面、措施具体,为施工治理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
(二)规范招投标管理,接受公众监督。为确保治理效果,我局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委托众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2012年4月4日在《日报》了招标公告,4月25日开标。邀请了市纪委、监察、检察等部门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市公证处对招标进行了全程公证,最终该项目由鲁南国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在施工现场,要求承担单位设立公示牌,公布项目名称、批准部门、资金数额、承担单位、施工期限、项目区现状与治理效果对比图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项目基本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三)做好巡查抽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项目实施以来,我局制定了严格的巡查抽查制度,每周对项目进展情况至少巡查两次,督促承担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并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对检查发现不按照设计施工、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违规行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工程监理职能,要求监理每周要将工程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我局,以便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大力度,严格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治理区域由于受历史上采矿活动影响,山体破坏严重,危岩陡立,局部地段多次发生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大量矿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沿坡脚堆放,生态环境质量极差。我们按照“景治结合”的治理原则,采用爆破等方式清除开采面风化、松动的危岩危石,彻底消除崩塌隐患,整理出三个平台,在陡崖上部边缘修建排水系统,拦截地表径流,减弱地表水对地表的冲蚀,减少水土流失。在平台上回填客土、修建挡土墙并栽植大乔木进行固土绿化。为确保绿化效果,对于影响美观的陡崖,采用在脚坡下设置种植槽,种植爬山虎等攀岩植物的方法进行绿化,对原有植被注意保护,增加各类林木的种植,高低搭配,达到景致协调一致,形成景观带。不仅彻底消除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而且达到了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的目的。该治理项目于2012年5月8日开始施工,7月中旬竣工,共治理损毁山体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回填渣土和种植土9.2万方,栽植各类树木5100余棵。我局委托中亿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结算进行了审核,最终审定造价为269.2万元,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费用38万元,工程总投资为307.2万元。
四、严格标准,加强维护,积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迎接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国家检查组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的要求,为全力做好准备验收工作,
一是会同市财政局对该项目进行再检查、再梳理,认真审核各项档案资料;
二是积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准备各项验收资料;
三是加强对治理现场的维护和管理,尤其是在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过后,通知施工单位及时做好修善和维护工作,努力维护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