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4: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的困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观念的更新
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着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较为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的加以研究解决。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教师自身方面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旗帜性口号,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相比较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方式陈旧,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有的地区居然是这样进行培训的:给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发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手册,然后让他们做一张试卷,教师的任务就是到学习手册上找现成的答案。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3.现实的落差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发展空间。由于种种原因,客观存在的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虽然正在积极研究与实践,总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小班化教学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实际情况是,基本上很多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每个班级都有将近50名学生,甚至有的班级达60多人。有的教师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了,哪里有时间来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啊。”课程改革步伐太快,许多与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课改信息闭塞,致使课程实施在落实到不同学校时,效果往往是差异悬殊的。
4.教育科研急功近利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对于教育科研,学校领导想的更多是通过科研搞出学校特色,追求“宣传效应”,而教师参与科研很多都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捞取资本;且学校之间进行评比时,教师论文的多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特别是从课题报告的撰写到课题论证,从课题计划的制定到课题研究的真正展开,有着许许多多烦琐的“程序”,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经验没有,存在“研而不教”、“教而不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科研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思 考
1.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这对观察很有帮助。
学生发言极为积极。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体验。
2.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我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观察其结果。学生观察得都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学生答案不一。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已经知道真实的答案,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非常有利于学习。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在分角色朗读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有价值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换句话说,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必须把石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使学生敢问、会问、能问。这样,精彩高效的课堂才会不断呈现出来。
一、自觉地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敢问。
教师要积极进行心理移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自己的外在权威隐蔽起来,亲近学生,接近学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当学生化,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求知欲、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教师“雏化”,能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
请看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片段: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
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又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请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
对学生有些零乱的问题,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感到心理自由,学生相互启迪、相互激励,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诱发了更多的想法。后来明确地指出答案就在书中,引发了学生读书的激情。
二、教师必须善于对自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行为和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让学生会问。
《珍珠鸟》教学片段: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能说说吗?
生1:作者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为什么说“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呢?
生2:既然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为什么却可以与作者越来越亲近,甚至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
生3:最后一小节写道:“信赖,不就是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师:问得好,说明同学们爱动脑筋、会思考。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读懂这篇文章,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开篇就引学生入疑,在学生自学后质疑,从不懂的问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这种一改过去师问生答为生问教师点拨再由学生自己回答的课特别感兴趣,学习十分投入。提问本身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满足了学生个别化的情感关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应该把“问题式引导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会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起到较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下述几点做起: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之所以不会向老师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害怕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幼稚而遭受到同学们的讥笑,也就不愿意、也不会提出问题。所以在小学语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的鼓励学生提出困惑及问题,争取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大胆质疑,对于不懂的知识也能勇敢的提出问题。
2.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比如教师对那些语文基础薄弱和胆子较小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耐心的加以解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对他们的勇气加以表扬,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对于某些喜欢提出问题而不注重要点的同学,教师则应该耐心引导。但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强、好学的学生就要进一步的反问,进而培养这一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营造提问氛围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可以通过营造提问氛围来实现,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将要下课的时候留出几分钟时间让个学生,让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老师在课堂课后抽出时间对有质量的问题加以解决。这就形成了人人参与提问的良好氛围,也就间接使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
二、向学生传授提问的方法
1.提高问题质量
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当中传授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质量。正所谓疑问是发现之母,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提问题,在何处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主导作用,不断的对学生加以点拨与引导,从而使学生所提问题具有质量。通常情况下,问题的提出是从结论入手的,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运用的方法。但是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教材上的经典例题,并根据课本上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这样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次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练习题进行自主探究,根据具体题目来提出困惑,比如对解决语文阅读题方法的探究和方法运用的探究都比较有质量。另外,提高问题质量还可以从矛盾着手,让学生多思考问题的难点在哪里,如何会出现这一难点等。
2.充分挖掘教材中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的教材会涉及到很多的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小学生对知识有着充足的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教材中的知识感到不满意或不满足。教师就要对教材中的问题挖掘透彻,揣测编者的意图,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拓宽学生的思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通常也会引起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就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及问题进行了解,并积极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的提出困惑。
1.从问题中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语文习题来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扩展,让语文习题的解决转变为探索语文知识,这样一定程度上也免去了解题的枯燥。然后老师就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解决,这样的提问具有针对性,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过分重视理论的教授,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不得用能力的提高了,以至于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便不知从何下手加以解决。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点来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理解,它起到的仅仅是一个载体作用,最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提问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关系着学生的听课状态、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那么就会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快速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很多,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喜欢这门课。小学生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群体,他们对于事物的喜欢或者厌倦一般没有任何掩饰。因此,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经常会在课堂上反映出来。有的学生上课总是说话,有的在干别的事情,上课积极性总体不高。二是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认知不高。由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许多句子、词语、古诗等都可能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学过的,因此学生觉得语文课学习可有可无,不具有多强的重要性,即使一节课,两节课不听讲,也无妨。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降低,从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调
除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外,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综合性的学科,教师既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语文自学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沿用教师课堂教、学生匆匆记的这种老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疲于应付,无法和教师真正沟通和交流。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使得自己的学习困惑得不到解答,慢慢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效率逐渐低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地讲授一些知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一直采用一个教学套路,学优生往往感到课堂教学内容太容易,学困生有时会存在畏难情绪,这就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两极分化严重,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三)不重视教学反馈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教学反馈这个重要环节。教学反馈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如果不重视教学反馈,教师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地了解教学现状,使存在的问题堆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这个群体探知力较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其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多种,一是可以进行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设备,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现代化教学元素,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更佳。二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安排,不能以偏概全,只有开展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够更佳,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升。
(二)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对于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在课前教学时,在准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对于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做好预案,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整个课堂教学秩序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馈改进教学
教学反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如果充分结合教学反馈不断地深入改进教材策略,使课堂教学中积攒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纠正,那么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课外沟通,这些沟通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还能够听取家长对于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家长和学生在课外的许多生活方面也是语文特别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表现。教师通过和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了解课外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自我的工作实际,不断地细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道路更辉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研 问题 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所谓的原则,通常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我认为语文教学原则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坚持整体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以便向45分钟要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做精雕细刻的揣摩,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第二,课堂上要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情操陶冶与思维训练等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条原则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时刻伴随,而且很有成效。
(二)坚持思维创新原则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尤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三)坚持素质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繁多,身陷各种检查研究
在小学中,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根本就没把其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在一些学校,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无力去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大多数教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18节以上,既要各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抄抄学习笔记而已,因为不抄就无法完成,长期以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实在是不堪重负。
(二)教研活动形同虚设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热热闹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一线教师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视过程,终究难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资源不足
一方面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变得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研的策略
(一)课例研究
学校应重视常态课的课例研究。以小学级组为单位先进行单元备课,中心发言人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选取重点课文展开进一步研讨。执教教师对所选课文进行深入地钻研,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执教后,级组内进行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二)专家引领
尽管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但它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否则,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难有大的提升,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谈话、进行现场指导、教学示范、课题引领等形式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
(三)网络互动
为了提高研讨的互动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师们在群上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充分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使问题困惑及时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听完课后,可以充分展开评课。除此,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公开发表。老师们听完课后以跟贴的形式发表评课意见。只要在网络环境下,老师们可以三言两语,可以随时提交意见,可以随时补充意见,可以随时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评课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跨越时空的网络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更广,参与积极性更高,教研活动更富有效益。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国家级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人员都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当议》
[2]《二十一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喜爱;兴趣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课堂教学结构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不同于过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生活的体验,从而让学生热爱语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让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小学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强,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基础训练与看图说话教学中《迷路的小白兔》时,就先让学生看二幅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门,提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二幅图画的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进行说话训练,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们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掌握了辨别方向的知识,学生愉快地进行观察,思维与语言得到了训练。
二、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
教学的过程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学情灵活多样,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就能完全预见到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有备课前的预设,还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课堂教学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随时迸发出来,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它,并予以点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让不同体验进行交流和争辩,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一位学生突然问:“这么冷的天,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并再次走进古诗,自主感悟,讨论探究。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寒冷的冬天可以锻炼人。还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寂寞、孤独,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
三、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本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以字词为主,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的词语,以及耐人寻味的描写,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品味、去感悟。有些表面上看来已经懂得的词语,如果让学生仔细去品味,这比老师讲解得的效果更好。例如:在金色的海滩上,藏着无数彩色的小贝壳,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多像彩色的小花朵!我捡哪捡哪,捡起了大海中那美丽的景色。金色的海滩上留下我的小脚窝,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也像美丽的小花朵,我走哇走哇,走进了童年的欢乐。阅读后就提出问题:“彩色的小花朵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朗读、去品味,让学生明白,原来这句话是描写我们祖国大好河山那美丽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有些看起来平淡而咀嚼却有味的描写,我们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真的品味。
四、以学习主体张扬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要让学生喜爱学习语文,就应该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学习,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把书本中的知识融汇到思维中去,真正体会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逐步喜爱语文这门学科。例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就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尝试画丹顶鹤,并且分组交流说说“你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的?”接着出示课件,请学生找到“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并把它们美的姿态读出来。最后,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喜爱读的句子反复的朗读。在这一环节中,仍然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以画促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的形象,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着以说促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审美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后的美读课文,更加深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困惑,这需要引起语文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让我们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困惑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它能指引我们攀登更高的教学高峰,只要我们努力改进教学策略,学生就一定会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王华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2(4).
[2]周波.游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6).
关键词:微课;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在课前预习中巧用微课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高年段学生基本养成了常规的课前预习习惯,如搜集相关资料,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等。但是这些传统的常规预习活动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少相应的检查措施,很多学生的预习都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不够,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以一种“先学后教”的形式出现,加上微课时间短,形式新颖,画面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微课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而幽默,内容以生动活泼、明确清晰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有兴趣自主观看,先自主学习,然后就学习中的问题、困惑在课堂中与师生共同交流解决。不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和困惑会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要深入讲解,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学习内容教师就可以简略引导,这样可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环节,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课要用在点子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行突破,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透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针对重、难点进行微课设计,有效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节微课,只解决一个重、难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微课。
三、利用微课,做好课外拓展
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有限的。教师有效地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微课短小、精炼、新颖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要利用微课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性的制作。如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可以用微课的形式,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内容的讲解,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同时在观看教师的微课视频时,学生也可以学习教师讲故事的语言表达技巧,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又如,在讲解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专题“中华民风民俗”时,教材中编排的四篇课文以及课后链接中所涉及的民风民俗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课进行内容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动听的讲解,通过微课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独特有趣的民族习俗,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观看一个一个的小视频,加深对祖国民风民俗的了解。如教师制作美食特色的视频、风景特色的视频、不同地区独特习俗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不仅可激发了解祖国文化的兴趣,也拓宽了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各地独特的风俗,制作成微视频,共享到学校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的目的。
微课的出现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去探索。如一线教师设计一节微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期自己制作微课会很难实现;微课的网络资源也是相对较少的,值得借鉴和使用的微课不多。另外,学生使用微课视频受到家庭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不能长期坚持。此外,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微课学习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微课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可喜变化,如何让应运而生的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助力,这将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将不懈努力,期待在微课和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收获更丰厚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