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
时间:2023-08-17 17:34: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昊华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43)
[摘要]在化工设计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是常用的设计规范,在设计中合理选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规范,提出了应从八个方面作统筹考虑的建议,以期做到合理使用规范。
[
关键词 ]建规;石化规:化工设计[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93
1引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是在化工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简称“建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简称“石化规”。“建规”和“石化规”在设计中合理选用至关重要。
2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规范
化工设计中正确应用规范的责任重于泰山,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如何正确应用两种规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两种规范使用一直以来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是根据规范条文的严格程度选用规范,即哪个规范严格就按哪个规范设计;二是根据设计中的介质是否属于石化企业的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属于的就按“石化规”设计,不属于的就按“建规”设计;三是相当多的时候,设计院经常按哪个规范的不严格就用哪个规范进行设计;四是按项目所在地用哪本规范验收,就用哪个规范设计。到底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规范,我们需从以下几点全面考虑。
(1)根据国家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文的第十五条要求:“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其防火间距应至少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要求,当国家标准规范没有明确要求时,可根据相关标准采用定量风险分析计算并确定装置或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随后在国家安监总厅管三函〔2014〕5号文中对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进行定义说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物料(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建设项目应当认定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第十五条中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一是爆炸品或本身具有爆炸危险性,或者在遇湿、受热、接触明火、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爆炸危险性,包括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泄漏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情况”。因此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的设计必须采用“石化规”。
(2)适用范围。“建规”总则第1.0.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城市交通隧道。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标准时,宜从其规定。”第1.0.3条规定:“本规范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石化规”总则第1.0.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虽然两个规范中适用范围划定的很清楚,但是根据国家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文的第十五条的要求,“石化规”的适用范围明显比规定的范围要大得多。只有对于不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根据两个规范的适用范围进行合理选用才是有效的。
(3)火灾危险性分类。“建规”与“石化规”在火灾危险性分类方面共同点是都是以物质的安全特性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的。“建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两大类,并分别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化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3类。其中可燃气体分为甲、乙2类,在甲、乙、丙3类中又细分为甲A、甲B、乙A、乙B、丙A、丙B六类。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建规”火灾危险性分类涉及的危险物质范围类型广一些,而“石化规”涉及的危险物质范围小一些,仅限于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物质范围内,一般化工生产企业许多物质在“石化规”里是找不到分类标准的,毫无疑问,在火灾危险性分类问题上一般化工生产企业应参照“建规”执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应参照“石化规”执行。
(4)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是最重要的。“建规”侧重的是“消”而非“防”,基本是事故发生后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和事故后果加重的措施(如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防爆泄压、安全疏散、消防等),主要偏重火灾时怎么“保护建筑物”,几乎没有预防事故发生的规定。而“石化规”是综合性的防火规范,既有“消”也有“防”,既有预防事故发生的规定(即“工艺”上怎么预防火灾),也有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和事故后果加重的规定。
(5)“建规”只规定了建筑物(如厂房、仓库)和构筑物(如堆场、罐区)应采取的防火措施,而对于建构筑物内的生产、储存、辅助设备设施本身及生产工艺过程应该采取什么安全措施则基本无规定。“石化规”是综合性的规范,既有对建构筑物的规定,又有对生产、储存、辅助设备设施本身及生产工艺过程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的规定。“建规”仅仅是一个建筑防火规范,建设项目中涉及的许多其他防火安全问题,诸如规划设计、平面布置、工艺设置、管道布置、仓库管理、清污分流、环境绿化等内容在“建规”中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但在“石化规”中却有比较具体明确的要求,而这些内容应该或者可以作为一般化工生产企业建设过程作为安全设施设计的依据。
(6)在防火间距经过对比,除罐区外,其他方面的防火间距,“石化规”比“建规”要大得多(如:“石化规”甲类装置间防火间距要求30m,“建规”甲类厂房间防火间距要求12m等)。“建规”规定的一个罐区的容量较小(甲、乙类5000m3,丙类25000m3),如果要储存的物料数量超过一个罐区的规定容量,则应布置成两个罐区,两个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很大。“石化规”在一个罐区的容量方面无规定,只规定了一个罐组的容量,而多个罐组可以布置在一起构成一个罐区,这方面“石化规”在防火间距方面低于“建规”。且“石化规”对于装置储罐(中间储罐)与装置的间距要求较低。
(7)对于规模为中、大型的企业,如果生产装置是露天框架布置的,不管其是否属石化、炼油、化纤企业,也不管其是否在“石化规”4.2.12条文解释表5、表6、表7中出现,防火间距均应执行石化规,因为建规没有规定这种露天装置之间的间距,而且对露天框架装置的安全疏散、消防等方面,建规也没有规定,只能执行“石化规”。
(8)在一个企业或项目中,防火间距必须执行同一个规范,不能这个区块执行“建规”而另一个区块执行“石化规”。规范之间是有关联的,是相互引用的,例如,防火间距执行“石化规”的企业,在涉及建筑物间(如仓库之间、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之间、空压机房等辅助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时,因“石化规”无规定或指明执行相应规范,这部分防火间距就要执行“建规”了。这种情况仍然符合一个企业在防火间距方面只能执行一个规范的原则——统一执行的是“石化规”,只不过“石化规”在建筑物防火间距方面指明引用其他规范,而未列出具体数据,我们按其他规范规定的数据要求,也是遵从“石化规”的要求。但对于“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的建设项目应注意,根据国家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文第14条规定,至少还应满足下列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以最严格的安全条款为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048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 3033)。
3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几条统筹考虑,应能很好地解决“建规”和“石化规”在化工设计中的选用问题,做到合理使用规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化;建设;安全评价;实践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每年为我国的GDP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石油化工产业也是我国高危产业之一。尤其是上世纪的70、80年代,世界各地频发多起石化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时至今日,虽然相关的安全设施已经不断完善,石油化工产品特有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特性,还是让普通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为了保证人民的健康,完善石化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那么,究竟什么是安全评价呢?它在我国的发展和实践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笔者将一一为您解答。
1.安全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1.1什么是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在国外又被称为风险评价和危险评价,是一种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来识别和分析工程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从而评判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保障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
1.2安全评价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安全评价做出不同的分类。本文所介绍的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分类。
1.2.1以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为标准
以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为标准,安全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常见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和指数法。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有危险性预先分析等。
1.2.2以实际评价的对象为标准
根据安全评价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安全评价又可以分为企业固有危险性评价,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评价和企业现实危险性评价。这三者虽然互有区别,但是在石化建设过程中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
2.在石化企业建设项目中设置安全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这是由石油化工产业的特殊性造成的
2.1.1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不仅每年为拉动我国的GDP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更关系着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国家的国防建设。石油化工产业的波动,不仅会限制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也会造成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和我国国防力量的削弱,因此,保障石油化工建设的顺利安全进行,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
2.1.2石油化工产业是高风险产业
石化项目,由于其原料大多具有易燃易爆高腐蚀强污染等特点,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里,因此火灾爆炸等危险发生的概率十分之高,因此,为了保障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必须迅速完善我国的相关安全评价机制。
2.2设置安全评价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中提到,必须以人为本,安全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将潜在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安全评价机制的完善,还可以规范相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标准,促进企业科学长远发展。
2.3完善安全评价自制,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
2012年9月20日,我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了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的相关文书。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此也有较为完备的规定。相信不久以后,相关的立法文件也将出台,彻底规范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内的安全评价监督机制,保障生产安全,居民生活安全。
3.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
石油化工行业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本文只介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来作进一步了解。
3.1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又叫做FAT,是定量评价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因其表示各种事故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图形似树木而得名。它所研究的对象涵盖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系统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比如硬件设备,软件设备,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等。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和彼此间的因果关系,计算出可能导致危害发生的各种途径,从而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来达到预防危险的目的。
事故树在实践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为它图形逻辑分析方式简单明了,而且工作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详细而且十分可靠,因此广受欢迎。
3.2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数分析法,也简称为EAT,和事故树分析法一样,也是比较普遍的安全分析方法。它以统筹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用来辨析事件由初始事件演变成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由于事件数分析采取的是进程追踪,因而具有动态性,而且根据事件演变的程度不同,事件树既可以做定量分析,也可以做定性分析。事件树和事故树都是以图形演示,因而观察起来十分清晰,一目了然,在实践中的使用率也颇高。
3.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简称为FMEA。此种分析法是在可靠性工程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评估系统和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FMEA在工作时,主要是系统考察产品和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找出子系统可能包含的故障模式,并分析出发生过故障后对整个系统的损害程度,从而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达到提高系统和产品的安全性的目的。
以上三种方法学者在分类时一般将它们归为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虽然简单明了,但是由于其大多是在石化建设工作前进行,许多数据并不一定精确,因而也存在了一定程度的误差。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典型的定性分析法又是怎样的。
3.4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法简称PHA,主要用来评析系统内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在工程开始之前或者技术改造之后,目的是排除一切可能危害系统和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高危原材料,当工作人员无法避免要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保障相关的系统和设备正常而且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由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极大的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预先排查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因而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般情况下,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适用的情形主要是固有系统更新以及生产流程中有新物质或新设备加入等情况。总体而言,PHA是一种简单易形,经济实惠的定性分析方法,因此在石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率也比较高。
以上就是一些最为普遍的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的使用率都很高。那么,我国要怎样完善安全评价机制呢?
4.我国建立安全评价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4.1注重管理,实事求是
好的管理往往能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安全评价机制,就要注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也要注重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监管,安全评价机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预防危险,但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是杜绝危险最根本的因素。另外,安全评价方法有数十种,企业在选择时,一定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准,选择最为合适的,毕竟最先进适用率最普遍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身的。
4.2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在引进国外的安全评价技术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安全评价系统做适度调整,企业也可以自主研发相关技术,摆脱对外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一方面这样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成本。
4.3综合运用,提高效率
企业在采用安全评价时,可以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多方验证,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而且综合运用,也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5.总结
我国的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虽然起步不算太晚,但是和英美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国注重自主创新,结合各家所长,我国的安全评价机制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沈婷.浅谈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J].科学管理,2011(05).
关键词:化工企业;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管理
50余年前,全世界的化学品产量仅有100万吨,对于化学品和化工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还鲜为人知。今天化学品的产量已超过4亿吨,已为人所知的化学品就有500万-700万种之多,在市场上流通的已超过8万种,而且每年还有约1000多种新的化学品问世,这给从事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的消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进行化工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困难
(一)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
各种化学工业产生的危险化学产品可谓五花八门,给识别、进行危险性分类带来了巨大困难。为对危险物品进行科学管理,我国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规定,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个大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7、腐蚀品,8、放射性物品。
(二)化学工程工艺较复杂
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一是生产流程长,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序;二是工艺复杂,既有高温、高压,也有低温、低压,既有物理过程,也有化学过程,既有形态变化,也有性质变化;三是物料传输复杂,既有液体,也有固体、气体,既有管道、廊道连续输送,也有储罐、储槽间断输送,在传输中还必须精确控制用量;四是生产过程的原料、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或有毒、腐蚀等危险性。
(三)化工企业出现事故危害大
化工企业出现事故,很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生态、社会灾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燃烧爆炸直接至人死伤,如1993年的深圳清水河化学品库火灾,死亡15人,伤100多人,损失2亿元;二是泄漏造成人身伤害,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造成2500余人死亡,20万人中毒,67万人受残余毒素影响;三是造成环境污染,如2010年大连市大连湾附近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泄露爆炸,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的海面污染,三大养殖海域恐受牵连;四是影响社会安定,如果事故频发,伤亡不断,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势必导致社会秩序动荡,势必影响社会和谐和安定。
二、加强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体会
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有其特殊性。做好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需要,也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果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建筑审核和验收管理。化学工程工艺种类繁多,是化学工程事故易发性的主要方面,应当引起消防监督人员尤其是工程审、验人员的重视。
1、化工工艺的布置决定总平面布局。
化工厂内各种建、构筑物、工艺装置、火灾危险程度、散逸危险化学物品的多少,生产操作方式等差别较大,应当按照不同的特性对其进行分区布置。分区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将危险物质与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操作进行隔离是基本原则。从防火角度讲,也就是隔离起火物、火源、空气三个起火的必要条件。
2、化工工艺的生产环节决定生产的现实安全性。
化工工艺使用和生产什么物料,采取怎样的工艺过程,将影响到化工厂的火灾危险性,影响到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控制、消除火灾事故带来的后果。按照我国“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事故易发性在确定了物料和工艺手段后,其具体数值可进行判定(评价方法数值指标集,相应的值在确定评价模型后可以确定),因而决定了工厂生产的现实安全性。
3、化工工艺的控制过程决定生产应急预案的编排。
化工工艺生产的完成是靠各种控制手段实现的。就化工生产而言,控制过程是按照生产需要用到物料以及生产过程的先后顺序,从物料配送、化学反应、物料分离、成品处理、废料处理几个方面进行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1) 这个环节的物料是什么 ,有哪些危险性,该如何处置。(2)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是否可能影响相邻环节的安全运作。(3)这个环节的问题是否对连续生产不产生影响,还是必须停工处理。(4)要采取什么样的工艺控制手段解决问题?如是切断物料、能源供应,排泄物料、转换物料,启用备用设备,还是仅停止该工段运行。(5)这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有哪些,在什么位置实施生产操作控制,发生问题应怎么撤离。
4、化工工艺过程中的物料决定灭火剂的选择、用量、布置和灭火方法。
5、化工工艺的设计需要,决定了工艺支持设备、设施、装置的布置,因而决定了这些设施的消防要求。
(二)以主要化工工艺环节为重点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尽管化工工艺千差万别,但化工工艺生产具有一般共性。本文不讨论具体的工艺过程,只从工艺的共性出发,谈火灾危险性。
化工工艺的控制过程可分为物料配送、化学反应、物料分离、成品处理、废料处理几个主要方面:
物料配送的火灾危险性
物料配送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管道易被腐蚀,或通透导致泄漏;接头部位渗漏(如法兰、人孔、阀门);高速输送磨擦起电;输送物料与空气混合;超压破裂;维修管道;输送物长期接触发生反应的产物(如焦硫化铁是铁质管道与天然气的化合物,能自燃);物料配送错误,性质不相容的物料相遇。主要火灾危险性就是泄漏。这一环节的核心设备为管道系统。
2、化学反应工段的火灾危险性
其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反应温度、反应条件失控发生爆炸、自燃;容器破裂发生泄漏;物料误混合;反应条件错误。可总结为为反应能量(包括反应本身产生的内部能量和支持反应进行的外部能量)溢出、泄漏。
3、分离工段的火灾危险性
分离过程主要是为了将不同物料分开,将理想产品与杂质分开,将不同状态如气体、液体、固体分开获得想要获得的一种或多种物料,主要火灾危险性为泄漏、放热。
4、成品处理和废物处理的火灾危险性
成品处理过程中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在于包装过程、包装物不符合要求导致化工成品泄漏、变质,发生污染或火灾。
废物处理的其主要火灾危险性:化工废物也有气、液、固态三种形式,一般有害气体会经过吸收再利用,烟尘会经过沉降后排入大气;废水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净化排向自然环境;固态废物经处理后进行掩埋。其中污水处理的危险性较大,容易在处理过程中析出有毒、可燃气体。
(三)加强对化工企业的消防监督
化工生产是一项科学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因而使一些消防监督员感到无从下手。需要一提的是,作为消防监督工作者,对化工场所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应当有所重点。
1、对化工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必须掌握单位的有关情况。化工厂往往规模庞大,生产管线错综复杂,不了解单位的情况贸然进行检查,不亚于盲人摸象。在监督检查前,下列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有书面材料在手中备案:单位的性质,产权情况,厂区各建、构筑物的基本情况;总平面布局图和安全管理网络图;消防安全审核、验收的具体通过时间及遗留问题;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情况;新、改、扩建或改变建筑使用用途的情况;生产单位的总工艺流程图和各主要工段的工艺流程图,工艺中的物料;消防设施,器材分布图及责任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各工段、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灭火剂的类型、储量、储存方式及地点。
2、督促单位履行法定职责,指导单位形成自查制度,定期将自查情况报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3、扩大执法总量,保证检查效果。
指导单位自查不能代替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检查,这是消防监督管理的两个方面。必须按照上级有关抽查工作的要求,保证至少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
4、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应进行良好的沟通,形成合力,对新、改、扩建工程进行实时监督。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关键词: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配管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有着长足的进步,在化工、石化装置中,罐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用途分类,罐区可分为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和成品罐区。比较典型的完整罐区主要由罐组、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和安全消防设施组成。在设计储运系统罐区管道配管时,要同时考虑它的经济合理性、整齐美观性,还要满足管道的应力计算要求与管架的设计要求。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就能保证管道的经济实用和安全可靠。
1、储罐布置及罐区配管
储罐的布置,对于石化企业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92,1999 年版)的规定;对于非石化企业,当一个储罐区甲、乙类液体总储量小于5000 m3 时或丙类液体总储量小于25000m3 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06)的规定;当总储量超过前项规定时,也应以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92,1999 年版) 的规定进行布置设计;对于石油库内储罐区设计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2002)的规定。规范规定储罐应成组布置。
1.1 火灾危险性分类
按照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储罐介质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类,如表1。
1. 2 储罐的布置
1.2.1 防火间距
储罐的布置应该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罐应成组布置。根据介质的不同,分为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2 类。储罐的布置应满足条款对相应介质的防火间距要求,如表2 所示。
1. 2. 2 防火堤的布置
防火堤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防火堤有效容积的计算参照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相关公式,见公式( 1) 。
V = AHj - ( V1 + V2 + V3 + V4) ( 1)
式中: V———防火堤有效容积,m3 ;
A———由防火堤中心线围成的水平投影面积,m2;
Hj———设计液面高度,m;
V1———防火堤内设计液面高度内的一个最大油罐的基础体积,m3 ;
V2———防火堤内除一个最大油罐以外的其他油罐在防火堤设计液面高度内的液体体积和油罐基础体积之和,m3 ;
V3———防火堤中心线以内设计液面高度内的防火堤体积和内培土体积之和,m3 ;
V4———防火堤内设计液面高度内的隔堤、配管、设备及其他构筑物体积之和,m3。
1. 3 储罐管口的布置
常压立式储罐下部人孔宜在斜梯下面; 顶部人孔宜与下部人孔成180°方向布置,并位于顶平台附近。高度较高的侧向人孔,其方位应便于从斜梯接近人孔。球形储罐顶、底各有1 个人孔,其方位根据平台上的配管协调布置。常压立式储罐浮子式液位指示计接口应布置在顶部人孔附近。如需设置液位控制器、液位报警器或非浮子式液位计时,为减少设备上开口,宜设置液位计联箱管。与联箱管连接的设备接口,应布置在远离物料进出口处,且位于平台和梯子能接近处,以便于仪表的安装和维修。立式储槽的底部设带集液槽的排液管时,应在基础上预留沟槽。排液口的方位应靠排液总管一侧。液化石油气储罐底部接管最低点距地坪的距离应有利于空气流动。
1. 4 储罐区的配管
进入罐区范围内的所有管道宜集中布置。采用管墩敷设时,墩顶高出地面不宜小于300 mm,管墩的间距按管径最小的管道允许跨距进行设置,并使通往各罐的支管相互交叉最少。在管带适当的位置设置跨桥,桥底面最低处距管顶( 或保温层顶面) 不小于80 mm。各物料总管在进出界区处均应设切断阀和插板,并应在防火堤外易接近处集中设置。储罐上需要经常操作的阀门也应相对集中布置。与储罐接口连接的工艺物料管道上的切断阀应尽量靠近储罐布置。在罐区防火堤外两列管廊成T 形布置时,宜采用不同标高。管廊上多根管道的Π形膨胀弯管通常应集中布置,以便设置管架。针对特殊的介质还有特别的规定,如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相返回管道不得形成下凹的袋形,以免造成U 形液封; 当液化石油气储罐顶部安全阀出口允许直接排往大气时,排放口应垂直向上,并在排放管低点设置放净口,用管道引至收集槽或安全地点。对于重组分的气体应该排入密闭系统或火炬。
2、泵的布置及配管
2. 1 泵的布置
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宜单排布置,泵机组较多时亦可双排布置:成排布置的机组宜按泵端基础边线取齐;相邻泵机组(或泵基础)的净距不应小于0.8m;泵机组或泵基础与泵房侧墙或泵棚侧柱的净距不宜小于1.5m:泵机组单排布置时泵房或泵棚内的主要通道根据用户操作及检修习惯可设在动力端或泵端,端面宽度不宜小于2m;泵机组双排布置时两排泵机组或泵基础的净距不宜小于2m。泵的布置方式有3 种: 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和室内布置。
2. 1. 1 露天布置
在管廊上方无空冷器时,泵布置在管廊内侧,泵出口中心线对齐,距管廊柱中心线0. 6 m。在管廊上方有空冷器时,如泵的操作温度为340 ℃以下,则泵布置在管廊外侧,泵出口中心线对齐,伸出管廊距柱中心线0. 6 m,泵的驱动机在管廊内侧; 如泵的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340 ℃,则泵布置在管廊外侧,泵出口中心线对齐,距管廊柱中心线3 m,泵的驱动机也在管廊外侧。
2. 1. 2 半露天布置
这种方式适用于多雨地区。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设顶棚。可根据与泵相关的设备布置要求,将泵布置成单排、双排或多排。
2. 1. 3 室内布置
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或根据工艺要求,泵布置在室内。泵房、泵棚和露天泵站地面高出周围地坪不小于200 mm,泵的基础不应低于100 mm。
2. 2 泵的配管
管道布置不得影响起重机的运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吊有重物行走时,不受管道的阻碍;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上方; 应留有检修、拆卸泵所需要的空间; 泵进出口管线距地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mm,架空线不小于2. 2 m; 多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阀门安装高度宜为1. 2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在考虑管道柔性时,应注意备用管道温度不同的工况。在任何工况下,管道柔性均应满足要求。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管道布置要经应力分析,并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管道布置形状尽量简单。设计时应考虑到,不需要设临时支架即可进行泵的维修。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 垂直时) 应设可调支架。泵出口的第1 个弯头处或弯头附近宜设吊架或弹簧支架。当操作温度高于120℃或附加于垂直的泵口上的管道荷载超过泵的允许荷载时,宜设弹簧吊架。在缺乏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时,离心泵接管管口上的允许最大荷载应符合API610 的规定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石化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石化工艺的罐区配管,是重要的石化厂公用工程管道,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罐区管道的管径大大变大,不仅管廊的相邻两层的高差也比以前常规的要高,甚至高达3m以及以上。同时,管道的选择,甚至超出了常规选用的典型管道,对应力计算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更新数据库。对于罐区管道而言,管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气液流动特性,在石油化工工艺装置中,罐区管道的安排不仅要考虑经济和整洁的外观,同时也要满足管道的应力计算要求。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确保罐区管道设计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化工装置中罐区管道的设置是有很多严格的要求的,另外还要注意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科学合理,较低采购和安装成本,尽量降低安装难度,更好的提高罐区管道的工作效率,增加罐区管道的安全性,使罐区管道正常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二氧化碳 风险识别 安全控制
天然二氧化碳生产企业在提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主要危害因素为火灾爆炸、压力容器爆炸、中毒窒息、低温冻伤、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危害、电气伤害、静电危害等。为进一步提高本质安全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从业者风险防范意识,特对天然二氧化碳提纯工艺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安全控制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物料风险识别
天然二氧化碳提纯工艺中涉及的原辅材料有液氨、液氧,中间产物有凝析油,产品有低温二氧化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燃液体闪点的划分,凝析油闪点为—7~32℃,属于甲类火灾危险介质;氧、氨属于乙类火灾危险介质;二氧化碳属于危险化学品,潜在有中毒、窒息等有害因素。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火灾危险性分类”。凝析油属于甲B类。根据《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氨为中度危害化学介质,凝析油属为爆炸危险介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氧、凝析油、二氧化碳属于轻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二、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识别
1.液氨火灾、爆炸
氨不仅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还存在火灾危险性。氨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可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氨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凝析油火灾、爆炸
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凝析油属于易燃液体,与空气能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有燃烧爆炸的可能。凝析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如流速过快易产生静电起火,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
3.电气火灾
在天然二氧化碳提纯工艺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生产厂区动力线路、照明线路较多,如电气方面管理不善,当电气元件、电气线路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绝缘不良和有外来火源等,极易导致电气火灾。
4.氧气具有助燃性、强氧化性,使用、储存过程中如遇到易燃和可燃物,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5.压力容器爆炸
二氧化碳提纯过程中涉及的压力容器众多,如:再沸器、蒸馏塔、提馏塔、干燥塔、各类储罐等,当压力容器内的压力超过设备自身的承受极限时,就会开裂、爆炸。
6.中毒窒息
6.1氨为有毒气体,吸入体内造成中毒和窒息,严重时导致死亡;
6.2二氧化碳为窒息性气体,二氧化碳局部浓度过高会引发窒息性危险,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6.3常压下,如果现场氧气大量泄漏,当浓度超过40%时,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的氧浓度超过80%时,可导致全身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7.低温冻伤
液化二氧化碳、液氧、液氨在泄漏时会有气化吸热过程,会产生低温环境,操作人员劳动保护不当,会对人员造成冻伤。
8.灼烫
液氨、导热油管道、催化塔等用热设备造成化学灼伤或物理高温烫伤。
9.触电
10.机械伤害
提纯过程中压缩机联轴器、离心泵等的转动部位,若未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罩,工作人员靠近时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三、开停车及检维修过程风险识别
1.开、停车是事故易发阶段,如各岗位协调不当、设备单机试车及整系统试车不合格、系统达不到要求、人员没有培训或培训未合格、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情况,有可能产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
2.生产装置检修时的危险作业主要有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进入设备作业、临时用电、动土作业、起重作业等。
四、安全生产控制措施
1.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工作,实现“四全”安全管理,如:建立必要的台帐;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项会议;定期组织岗位安全技术练兵和安全活动;加强对设备运行时的监视、检查、定期维修保养等。
2.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应明确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救援队伍、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通过经常性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3.压力容器安全控制措施
3.1加强特种设备管理。
3.2定期检测、校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附件,保证设备的完好运行。
4.安全设施的检测与维护
4.1预防事故设施的检测与维护
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防爆电机、灯具定期展开内部自查;向员工发放与工作岗位相适宜的劳保用品;定期对压力表等设备附件进行检测;对陈旧、模糊不清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语等及时更换,并悬挂于醒目位置;定期对报警设施进行检测,确保灵敏有效。
4.2控制事故设施的检测与维护
定期请相关部门对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进行检测;电源紧急切断装置、紧急切断阀等定期展开内部自查;
4.3 减少事故影响设施的检测与维护
定期对灭火器、消防栓、氨泄漏自动喷淋系统、洗眼器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应急有效;定期对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进行检查,同时纳入日常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
5.工艺及设备等方面安全控制措施
5.1 严格各岗位工艺安全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尤其是二氧化碳生产过程工艺规程的执行:
5.2 对于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存在的跨接线不规范、未按安全色涂色等工作,应结合检修进行整理、检修及更换。并应从制度上加强设备检维修工作的管理,防止类似现象的重复出现。
5.3 加强生产装置设备的管理,对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应“三证”齐全。
6.自动控制方面的安全控制措施
二氧化碳提纯工艺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为DCS自动控制系统。
6.1 DCS断电的安全控制措施:
6.2 仪表损坏的安全控制措施:
6.3 电气联锁失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联锁保护系统安全试验:
7.凝析油管理的安全控制措施
7.1凝析油为易燃易爆和窒息性物料,故必须加强凝析油罐区的管理,防止因人的失误而发生事故。
7.2 在凝析油装卸时必须做好静电接地,并控制好流速,防止因流速过快产生静电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7.3 凝析油的输送泵必须确保不跑、冒、滴、漏,泵房的电气设施必须是防爆型的,并做到经常检查,以免事故的发生。
7.4 罐区使用的消防器材摆放要合理,并经常检查,特别是在罐区配置消防设施,如:二氧化碳喷淋装置。
8.职业卫生方面的对策措施
8.1加强生产场所通风和个人防护用品穿戴,特别是夏季要避开高温时段施工,配制含盐清凉饮料,防止中暑,保证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关键词:危险;可操作性;焦化;电捕焦油器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 method, and the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king system condensing drum wind section of the electric detarrer. Most active or being condensing drum wind section of the electric detarrer is in fire and explosion danger range operation, there is greater fire and explosion danger, once in the oper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has a slight negligence, it is possible to fire, explosion accidents. HAZOP method for specified system and systematic review structured, identify potential hazards in the system and potential operational problems, and for future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and measures.
Keywords: dangerous; Maneuverability; Coking; Electric detarrer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ay,文中简称HAZOP)是针对设计中的装置或现有装置的一种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审查,其目的在于辨识和评估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1]。HAZOP是一种基于引导词的定性评价技术,通过一个多专业小组组织一系列会议完成。HAZOP 研究技术是1963年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首先开发的,1970年首次公布,其间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在欧洲和美国,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艺过程和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中。有些国家,如英国,已通过立法手段强制其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BS IEC 61882:2001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 - Application guide)。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项目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工艺过程也越来越复杂,而社会上对HSE(健康、安全和环保) 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项目建设单位也将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这迫使建设单位重视HSE 问题,以避免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在焦化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HAZOP 技术的目的是确定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危害及操作问题。通过熟悉工艺过程,包括各种设计条件和意图,系统地检查工艺过程以找出对原设计条件可能发生的种种偏差,确定哪些偏差可能导致危害或引起操作问题,为项目的HSE 风险管理提供依据[2]。也正是由于这种需要,国内各个评价单位和设计院陆续开展了HAZOP工作。
本文通过对焦化系统冷凝鼓风工段的电捕焦油器的HAZOP分析实例探讨HAZOP分析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流程简介
目前焦化系统均采用国内同行业特别是首钢已广泛应用的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及设备;其中冷凝鼓风工段的工艺为:从炼焦工段来的约80℃的焦油、氨水与煤气的混合物进入外管上的气液分离器,煤气与焦油、氨水等在此分离,分离出的粗煤气进入横管式初冷器,初冷器分为上下两段,用循环水与煤气换热,煤气由80℃冷却到45℃,循环水由32℃升高到40℃。然后煤气进入初冷器下段与制冷水换热,煤气被冷却到22℃,制冷水由16℃升高到23℃。冷却后的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捕集焦油雾后的煤气进入离心鼓风机进行加压,加压后的煤气送入下一工序—脱硫工段。电捕焦油器捕集下的焦油排入电捕水封槽,并由电捕水封槽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鼓风机系统煤气冷凝液排入鼓风机水封槽,并由鼓风机水封槽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由于电捕焦油器是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操作,存在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一旦在操作、控制和管理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二、HAZOP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针对化工装置工艺过程开发的危害辨识技术,也是目前工艺危害辨识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HAZOP分析是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分析组以一系列会议的形式对装置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操作性问题进行分析。HAZOP分析的直接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这些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或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对于每一“分析节点”,HAZOP分析组以正常操作运行的工艺(状态)参数为标准值,分析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即偏离),同时分析出现偏离故障的原因、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HAZOP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HAZOP分析准备阶段
HAZOP分析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分析目的、对象和范围:
确定分析目的、对象和范围是极其关键的,必须尽可能的清楚明确。分析对象通常由该装置和项目的负责人确定,并得到HAZOP分析小组领导的帮助认可。应当按照正确的方向和既定目标开展分析工作,而且要确定着重考虑的后果。
(2)确定HAZOP小组组长
HAZOP组长应担负起以下职责:小组成员的挑选,工作计划的制定,确保HAZOP分析有序、高效的进行,报告的审查,整改措施的确认等。
(3)获取必要的资料
这是进行分析的前提,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P&ID),有时还需要平面布置图、流程图(PFD)、操作规程、仪表控制图、逻辑图,图纸和数据应当在分析会议之前分发到每个分析人员手中。
(4)挑选HAZOP小组成员
HAZOP分析小组的知识、技术与经验对确保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深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分析组的组织者应当负责组成有适当人数且有经验的HAZOP分析组。一般说来,HAZOP分析小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人员: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操作主管、仪表/控制工程师、记录员。
(5)确定分析程序
根据分析的不同目的,HAZOP分析的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别,HAZOP组长在准备工作阶段可以初步确定分析节点并提出初步的偏离目录,准备一份分析表格做会议记录用。
(6)安排会议
一旦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组长就负责组织会议,合理制定会议计划。估算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问,然后组织者可以开始安排会议的次数和时间,保证会议高效率。
2、召开会议进行HAZOP分析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即可召开HAZOP会议进行分析,分析程序和内容见图所示。划分节点(或称单元分区)为了逻辑地、有效地进行HAZOP分析,要将P&ID按照逐个设备、管线或操作划分为分析节点。对于每个节点按照图1所示,逐项分析并由会议记录人员记录。
HAZOP会议上,会议记录人员将分析讨论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内容精确地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工作表内。
3、分析记录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列出冷凝鼓风工段的电捕焦油器的HAZOP分析表,为避免重复,减少篇幅,原因、后果及安全措施的序号之间无对应关系。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电捕焦油器HAZOP分析表格的汇总发现,其发生最严重的事故为:电捕焦油器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事故;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电捕焦油器应设连续式自动氧含量分析仪,并与电捕焦油器电源联锁。
四、结束语
HAZOP分析具有激发创造性、开拓思路、系统检查全面、获得有益知识、易于决策等优点。HAZOP研究的局限主要是其审查的结果依赖于所审图纸及资料的准确度,并要求审查的专家小组成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HAZOP分析能对工艺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审查,分析审查的质量取决于审查小组的人员组成和素质、组长的能力和工艺安全文件的精确性。能对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错误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对那些由于人为的操作错误导致的严重后果进行某些预测,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以确保装置的生产安全。针对工艺设计中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研究,HAZOP可以有效的发现这种潜在危险,甚至更微小隐蔽又可导致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故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通过HAZOP的分析研究,可以使设计和操作人员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装置的性能,既完善了设计,保证了装置的生产安全,又能充实了生产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培训质量[3]。随着计算机辅助HAZOP研究的应用,将深化项目的HAZOP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实现健康、安全、环保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Kletz, T. A., Hazop and Hazan --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Process Industry Hazards, 3rd ed.,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Rugby, 1992.2. Elliott, D. M. & Owen, J. M., Critical
文科武,HAZOP 技术及其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J]. 炼油设计2002,8 Vol.32-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