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金融管理体系

金融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7 17:34: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管理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金融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地方;金融;管理;政府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77-01

在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的发展中存在以下现状。第一,制定和实施地方金融发展总体规划,并且运用各种激励措施推进金融业的整体发展,保证金融规划的实施。第二,通过指导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和处置了地方金融风险。在体系的发展中有如下改革措施。第一,完善地方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增强其风险管控能力,推动政策性改革。第二,优化社会资金配置总效率,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体系,扩宽融资渠道。

一、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的现状。

制定和实施地方金融发展总体规划,并且运用各种激励措施推进金融业的整体发展,保证金融规划的实施。

在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中存在相应发展现状,政府制定了地方金融发展总体规划,对地方型政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性和优势性,针对各政府的金融发展现状做出不同的规划,使各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更成熟和各完善的发展。政府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金融发展总体规划,将地方政府的发展特色同宏观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管理确立了金融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的形式将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不断的扩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同时对地区的发展特色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长期的规划,确保金融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投入资金,如何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使整体的发展有了指导性的文件。在规划确立好后开始对政策进行实施,对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投资框架进行具体的落实,保证政策不出现倾斜,保证规划体系可以落实到每一个区域,带动地方政府的金融高效发展。

政府运用了各种激励机制措施推进金融业的发展,通过对建设部门、管理部门、策划部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金融发展具备了主观因素,并且使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管理的科学性也使激励机制在运行中有了方向,促进了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在体系的发展中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并运用激励措施激发组织的内在优势,使金融规划更好的得到了实施,为政府高效管理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指导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和处置了地方金融风险。

在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的体制发展中存在相应发展现状,通过指导地方型金融机构的改革,使地方的金融机构得到了最长足的发展,各机构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执行各地区的改革文件,使改革有了立足点,同时地方性政府也会对机构进行政策上的指导,发挥了政府的管理和调配能力。在金融管理体系的发展中正确处理了改革与发展的管理,使地方的金融发展取得了最大的成效。

在金融体系运用中推动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使环境发展得到了经济的反馈,使地方性的金融体系适应了可持续发展政策,使金融的发展不脱离社会大环境,促进了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交融,提高了社会效益。在金融政策的发展中使社会的各领域得到了进步,共同防范处置了地方金融风险,通过对金融性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了风险防范措施,通过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处置了金融发展中的不平衡点,为地方政府经融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措施。

完善地方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增强其风险管控能力,推动政策性改革。

在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的改革中应坚持必要的措施,要完善地方金融机构治理的结构,使地方金融结构实现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治理作用,要组织好每一个区域所管理的结构,保证所管辖的地区不出现漏洞,能够取得整体性的管理成效。要对管理的机构设置框架,分步骤、分时机、分管理问题来发挥治理作用,使各职能机构发挥最大的金融效果。

要增强对风险的管控能力,确保在存在风险隐患的时候就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重视,要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早清除风险,确保风险可以不断的缩小,不会由于管理上的不到位使风险不断扩散。管理部门要对易出现金融风险的阶段进行定期监控和监察,对此区域的管控人员制定风险责任制度,防范风险问题的出现。

优化社会资金配置总效率,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体系,扩宽融资渠道。

在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的改革中应坚持必要的措施,要优化社会资金配置的总效率,使社会的资金更合理更快速的投放到金融领域中,要使金融资金配置的效率得到提高,实现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的优化转型,使资金用到正确的领域内,并能促进资金的二次利用,优化各资金结构,完成资金的更合理配置和应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增加整体金融的运作资金。

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体系,使金融体系可以取得不同的分配,还原出更好的金融效果,并发挥金融的层次化作用,使各结构准确的组建在一起,使区域的系的扩宽渠道越来越多,形成的体系也越来越具备发展性。要扩宽融资渠道,使更多的融资投入到金融领域,地方政府要发挥金融调节作用,不断的对各资金流向进行了解和分析。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放宽投资的渠道,使各领域的资金融入在一起,通过各渠道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为区域金融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篇(2)

关键词:金融管理;经营管理;应用策略

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金融工作的有效性。企业通过加强金融管理工作,能够更有效的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尽管很多企业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体系,使企业在投融资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其受到了供应链的重视,进而使企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企业通过加强金融管理,能够更有效的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防范和控制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先导性,比如一些企业通过加强金融管理工作,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在财务决策方面更具有科学性,使财务决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进而在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通过加强金融管理工作,还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与金融相关,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运用金融工具加强融资管理工作,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也使融资活动更具有长远性和战略性,特别是通过正确处理好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的关系,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企业通过加强金融管理,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战略发展能力,特别是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进而使企业战略发展拥有强大的支撑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金融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要想更好的发挥金融管理的积极作用,一定要不断创新金融管理理念,但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金融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还没有将金融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导致在金融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金融管理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整合。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对金融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设计,还没有走出财务管理的“误区”,金融管理内容相对比较有限,而且金融管理也没有发挥应用的职能,导致金融管理片面化,根本无法发挥金融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等。

2.金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要想使金融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应当在构建科学和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方面实现突破,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一些企业尽管将金融管理纳入到经营管理当中,而且也在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由于相关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协调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金融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比如某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方面尽管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也将金融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当中,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导致金融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很多工作都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结合,金融管理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3.金融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对于开展金融管理工作来说,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努力使金融管理工作效率更高,但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走出财务管理的“误区”,金融管理与财务管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概念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决策管理等进行有效的结合,融资管理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导致融资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更大的突破。还有一些企业将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应用于经营管理当中,比如在开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对融资风险的认识,导致出现了一系列融资风险;再比如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将金融理论应用于财务管理当中,财务管理缺乏战略性和辅等,需要引起企业重视。

4.金融管理形式缺乏协调

从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金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因而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协调机制,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机构都能够参与到金融管理中来,但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金融管理工作体系不够完善,而且也缺乏拓展性。比如一些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几乎没有参与到金融管理中来,而且既懂专业知识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必然会导致金融管理受到限制。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协调机制,导致金融管理工作缺乏合力,甚至出现了一些相互制约的现象,同样会导致金融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金融管理的优化对策

1.推动金融管理理念创新

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要想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一定要发挥理念的先导性作用,积极推动金融管理理念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将金融管理纳入到经营管理体系当中,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金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系统设计,使金融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为了能够使金融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且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员,负责金融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促落实工作,同时还要对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确保金融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要构建金融管理多元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比如可以进一步拓展金融管理领域,强化金融管理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支撑作用。

2.加强金融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金融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和系统性,积极推动金融管理制度变革。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着眼于解决金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金融管理制度改革,比如应当制定金融管理规范化制度,金融管理制度要涵盖金融管理重要性、目标、任务以及流程等方方面面,进而使金融管理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加强金融管理制度建设,还要根据金融管理的专项工作组织实施,比如在企业在开展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制定投资管理制度,内容应当涵盖投资决策制度、投资奖惩投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金融管理工作更专业化。

3.促进金融管理方法变革

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多元化方法,推动金融管理工作更具有创新性。这就需要企业要学会运用金融理论开展金融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对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能够被企业所应用的金融工具,进而使金融管理取得更好成效。比如在开展投资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决策风险管理体系,使投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促进金融管理方法变革,还要将各种不同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金融管理当中,既要加强金融分析,也要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金融管理模式创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金融管理当中,构建“数据化”金融管理体系。

4.抓好金融管理协调发展

金融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因而需要构建协调发展机制。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优化金融管理模式和金融管理体系,强化金融管理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使金融管理工作能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除了要建立专门的金融管理组织机构之外,还要在构建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金融管理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可以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使各个部门都参与到金融管理工作中来,共同研究和解决经营管理中涉及到金融方面的工作,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金融风险预案,进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具有经济效益。要大力加强金融管理人才建设,特别是要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的学习,并且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金融管理意识,努力形成金融管理合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于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保障更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金融管理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从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握,切实加大对金融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力度,特别是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入手,不断强化金融管理工作的价值定位,重点要在推动金融管理理念创新、加强金融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金融管理方法变革、抓好金融管理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使企业金融管理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为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开展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素萍.浅谈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20+23.

篇(3)

【关键词】地方金融 管理 法律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金融机构发生了金融风波,从而这些地方金融风波事件中不难发现,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很大的漏洞,而地方金融风波的发生会给群众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建立中央、地方分层金融监管体系已成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地方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管现象较为严重

尽管我国地方金融机构得到了规模性的发展,但是地方金融机构存在着严重的多管、重复管理现象。现行中央垂直金融监管架构下,地方金融机构大多由银监部门负责监管,然而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一些机关对地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监管,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方金融机构既要受到银监部门的监管,又要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

(二)金融管理目标不一

金融管理目标的不统一,就会给地方金融管理造成难度。就目前来看,有的地方金融机构管理目标是推进国际金融建设,有的则是加强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还有的是将重心放在了金融创新上。虽然说不同的金融机构有着不同的管理目标,但是在“统一金融监管”的大全加下,地方金融机构应当,要确立有效、相、科学的管理目标。

(三)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权责不相符

在地方金融管理中,地方金融管部门权责不相符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就地方金融封信防范工作来看,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的职责已经由地方政府负责,而金融风险信息却由监管部门地方分支机构负责,在这种环境下,会影响到金融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失

就目前来看,我国地方金融是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虽然国务院,央行、银监会适时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规章,但是地方的金融监管乏力制度还比较欠缺,难以适应地方金融发展的需要。首先,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地方金融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非常少,由于法律法规的确实,使得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其次,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系统的监管法律体系,影响到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建设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地方金融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其管理有着之间的关联,加强地方金融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金融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实行央行垂直向下金融监管的框架下,地方金融一直有利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地方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而法律作为地方金融管理工作执行的依据和保障,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地方金融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脱离了法律的金融监管管理工作就会举步维艰,难以正常的开展下去,从而影响到地方金融的发展[1-2]。故此,加强地方金融法律建设格外重要,只有加强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建设,才能确保地方金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促进地方金融的有序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更好发展[3]。

四、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策略

(一)地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地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更好地监管地方金融机构,维护地方金融市场稳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地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对需要上市的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全方面的核查,只有达到法律要求的标准后才可以给以审批;要明确地方金融机构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

(二)明确地方金融管理的法律目标

地方金融管理离不开法律,它需要法律制度给予保障,法律制度对地方金融管理的目标设定至关重要。首先,要将地方金融管理的机制、政策、措施形成常态化的法律制度,以法律制度来督促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地方金融合法化、正规化发展;其次,要加大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秩序。在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高利贷、地下钱庄也迅速崛起。而高利贷、地下钱庄的扩张将会对地方金融秩序造成较大的威胁。而以法律为依据,加强法律建设,依法进行金融监管,可以更好地维护地方金融秩序,规范地方金融市场,例如,在温州市金融管理中温州市政府为贯彻执行金融改革工作[4],建立了“一办(市金融办)一行(市人行)二局(温州银监分局、温州保监分局)”的管理结构。这一管理结构旨在实现中央与地方协同管理温州金融发展与改革,赋予地方金融管理部口实权,将游离于中央监管之外的民间融资、新型金融机构和业务纳入管理范围,在这样的金融管理结构下,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外,温州市在推进金融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加快了相应立法工作,做到依法改革,有法可依。2013年渐江省颁发了《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2014年温州市颁布了《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一配套的地方法规,改变了温州内民间融资无法可依的现状。

(三)地方金融机构市场经营行为的法律监管

地方金融机构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其经营活动是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的,地方金融机构市场经营行为合法与否直接影响到地方金融市场秩序,会给地方金融管理带来巨大的难度。在此,相关部门就必须对地方金融机构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将地方金融机构市场经营行为纳入到法律范围内,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市场进行法律确认,从而将地方金融市场行为引入正规,从而规范地方金融市场秩序,为地方金融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环境,降低地方金融发展风险[5]。另外,在地方金融管理中,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如美国,美国实行的是“双线多头”的金融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不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避免了政府对地方金融的过度干预。同时,在这种金融管理体系下,为地方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地方债券得到了快速发展。

五、结语

地方金融管理法律问题的缺失是地方金融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加大地方金融管理法律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以法律制度来约束地方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地方金融市场秩序,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金融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飞跃,吴好胜.地方金融管理法律问题研究[J].法治研究,2013,06:48-55.

[2]黄伟.论民族自治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5:53-57.

[3]华国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江淮论坛,2011,04:29-36.

[4]郭德香,陈昱州.试析地方金融改革中的法律问题[J].学习论坛,2015,12:74-76.

篇(4)

关键词: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借鉴

中国外汇储备自2006年2月底就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据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财务省数据的统计显示,到200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而日本外汇储备为8648.8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我国外汇储备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迅速增长的趋势。外汇储备充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然而,巨额的外汇储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构建更为市场化的储备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储备体系的简要介绍和比较,给出了中国应如何改善其外汇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新加坡、挪威: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新加坡和挪威的储备管理体系,是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由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一)新加坡的储备管理体系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采用的是财政部主导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CIC)+淡马锡控股(Temasek)+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体制。新加坡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所谓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储蓄率高以及鼓励节俭的财政政策,新加坡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新加坡政府在对经济前景进行评估之后,确认国际收支平衡将保持长期盈余。为了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政府决定改变投资政策,减少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投资的低回报的流动性资产,允许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投资于长期、高回报的资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即新加坡的中央银行,是根据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于1971年1月1日成立的。MAS持有外汇储备中的货币资产,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负责。1981年5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成立,它主要负责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它的投资是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淡马锡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企业。淡马锡原本负责对新加坡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至今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3亿新元。

就对外汇储备积极管理而言,发挥主导作用的为新加坡财政部。GIC与淡马锡所管理的不仅仅是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也包括了新加坡历年累积的财政储备(主要由GIC管理)。GIC和淡马锡都为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

(二)挪威的储备管理体系

挪威外汇储备的管理采取的是财政部和挪威中央银行(NorgesBank,以下简称NB)联合主导下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挪威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NBMP/MOD)体制。挪威也实行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随着石油收入的快速增长,挪威于1990年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开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财政部对石油基金的管理负责,但石油基金的管理运作被委托给挪威银行。就财政部而言,其责任主要在于制定长期投资策略,确定投资基准,风险控制,评估管理者以及向议会报告基金管理情况。而中央银行则是按照投资要求具体进行石油基金的投资操作,以获取尽可能高的回报。

成立于1998年的NBIM,是挪威中央银行下属的资本管理公司,它的成立奠定了今天挪威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基本架构。它不介入一般的银行业务,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其作为投资管理者的职能,发挥其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2000年NBIM进行了小规模的指数和加强指数投资。从2001年起,一些组合已经开始投资于股票,2003年开始,又投资于没有政府担保的债券,从而使基金资产组合更加多元化,投资的持有期限较以前也有所延长。挪威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主要负责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管理,其职能类似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

除上述国家外,韩国也建立了财政部+韩国银行+韩国投资集团这种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二、美国、日本:双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美国和日本采取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管理外汇储备的管理体系。

(一)美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美国的储备管理体系由财政部和美联储共同管理。美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财政部负责制定的,美联储则负责国内货币政策的决策及执行。在外汇储备管理上,两者共同协作,以保持美国国际货币和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事实上,从1962年开始,财政部和美联储就开始相互协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具体的干预操作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实施,它既是美联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财政部的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财政部拥有一半左右的外汇储备,而美联储掌握着另一半。

美国财政部主要通过外汇平准基金(ESF)来管理外汇储备。其管理过程是:(1)早在1934年,美国《黄金储备法》即规定财政部对ESF的资产有完全的支配权。目前ESF由三种资产构成,包括美元资产、外汇资产和特别提款权,其中外汇部分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要用于在纽约外汇市场上投资于外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和政府债券。(2)ESF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与美联储进行货币的互换操作从而获得更多可用的美元资产。此时,ESF在即期向美联储出售外汇,并在远期按照市场价格买回外汇。(3)ESF所有的操作都要经过美国财政部的许可,因为财政部负责制定和完善美国的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政策,包括外汇市场的干预政策。此外,美国《外汇稳定基金法》要求财政部每年向总统和国会就有关ESF的操作做报告,其中还包括财政部审计署对ESF的审计报告。

美联储主要通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来管理外汇储备,并与美国财政部保持密切的合作。其管理过程是:(1)美联储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联储公开市场账户经理(SeManagerOftheSystemOpenMarketAccount)作为美国财政部和FOMC的人,主要在纽约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储备的交易。(2)美联储对外汇市场干预操作的范围和方式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而变化。这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联储更多的是关注黄金市场上美元能否维持平价,而不是外汇市场。第二阶段是1971年之后,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形成,美联储开始积极干预外汇市场,当时主要采用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的方式。第三阶段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美联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很少使用货币互换,而是采取直接购买美元或外汇的方式进行。

(二)日本的储备管理体系

日本财务省在外汇管理体系中扮演战略决策者的角色。日本的储备管理体系由财务省负责,根据日本《外汇及对外贸易法》的规定,财务相为了维持日元汇率的稳定,可以对外汇市场采取各种必要的干预措施。而日本银行根据《日本银行法》的规定,作为政府的银行,在财务相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干预外汇市场时,按照财务省的指示,进行实际的外汇干预操作。

日本银行在外汇管理体系中居于执行者的角色。一旦开始进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所需资金都从外汇资产特别账户划拨。当需要卖出外汇时,日本银行主要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汇资产特别账户中的外汇资产来实现;当需要买进外汇时,所需要的日元资金主要通过发行政府短期证券来筹集。通过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的操作所积累起来的外汇资产构成了日本的外汇储备。日本银行的外汇市场介入操作通常在东京外汇市场上进行,如有必要,日本银行也可向外国中央银行提出委托介入的请求,但介入所需金额、外汇对象、介入手段等都仍由财务大臣决定。日本银行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局和国际局两个部门来实施外汇市场干预。其中金融市场局负责外汇市场分析及决策建议,并经财务省批准,而国际局则负责在财务省做出决定后,进行实际的外汇交易。

除了美国和日本采取双层次的外汇储备的管理体系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采取同样的管理体系,如英国、香港等。

三、中国:单一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我国的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是由中央银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在储备管理体系中财政部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进行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因此属于单一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各主要经济体的实践表明,由财政部决策的、中央银行执行的双层储备管理体系和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并且建立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这种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它们是储备管理的基础。

目前由中央银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当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也会带来弊端。一是使得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中央银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日益严重地受到汇率政策的牵掣,往往难以取舍。二是巨大的储备规模决定了其运用必须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单纯从中央银行角度进行相关决策,缺乏达到和实施上述战略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四、启示与借鉴

1.采取积极的储备管理战略。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以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这与传统外汇储备管理的流动性、安全性目标存在本质不同。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主要考虑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对短期波动并不过分关注,但对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货币构成、风险控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在中国外汇储备数量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更应该学习新加坡和挪威的管理经验,采取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以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在世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的一般金融资产性质越来越明显,增值已成为了功能之一。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经营的原则应当迅速由“零风险、低收益”向“低风险、中收益”上转移,拓宽投资领域,改革投资机制。外汇储备具有同一般金融资产性质相同的一面,在增值投资方面,我国应当积极研究储备资产的增值盈利方式,在投资领域中,不只局限于存款、债券,还可以选取一部分资产,运用国际通行的投资基准、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模式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增加储备资产的盈利能力。

篇(5)

1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指,地方政府为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减少处置责任风险、更好配置地方金融资源而建立的体制。从常设性领导机构到设立专门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充分说明了其发展在我国金融体制中的地位。关于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现状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一,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地位逐渐上升。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主要负责风险的处置,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其职能开始向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合理配置地方金融资源方向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地方政府仅仅负责农村合作社的风险处置。从2004年到2008年分别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权分别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对金融管理权力的下放充分体现了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对促进地方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性。其二,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中央政府的重视,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来。比如,近年来各地政府相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在各省、市、县等地方建立了金融办。目前,来看各地方政府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在地方金融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地方金融管理规划、地方金融资源管理、地方金融业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职能。

2 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虽然在规划、管理、推动地方金融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由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体系混乱、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能力弱、央地金融管理部门矛盾等原因。

(一)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体系混乱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为迎合当地金融业的发展设立了众多金融管理部门。比如,自2002年北京设立金融办以来,各地省、市、县纷纷效仿,成立了地方金融管理机构。时至今日,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市已经设立了金融管理部门,县区的设立的金融管理部门则更多。此外,地方政府除了设立了金融办还设立了相关的办事机构,形成了多部门分头管理的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更好的监管当地金融的发展,但是出现了重复监管、推诿扯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地方金融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地方政府本身金融管理能力弱

虽然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很多省、县、市、区已经建立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但是其中大多数金融管理部门因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如同虚设,并未起到实际的管理作用。比如,据统计在500个地方金融办中有大约90%的金融管理部门是挂靠在相应的部门之下的。除了资金不足,人员配置方面也十分匮乏,更缺乏相应的监管权力。此外,还有一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相关的金融管理部门。总之我国整个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其带来的结果是地方风险处置得不到加强,更多非法集资案的发生。

(三)央地管理职权责任不协调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力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中央的授权,二是,地方自由的管理权。比如,地方政府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和监管的权力。但是实际中,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业的管理权十分有限。而随着近年来地方中小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现有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中责权不协调的矛盾逐渐突出,严重阻碍了地方金融业和地方企业的发展。在目前,以中央垂直分业管理为主的金融管理体制下,由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缺乏承担相应职责的权力,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当地政府将十分被动。

3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对策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要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建设

针对目前出现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分纷乱的现象,有以下建议。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金融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具体老说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地方政府金融办部门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当地金融办的职责和绩效考核目标,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专职的金融管理部门,不能盲目设置过多的金融管理机构。精简目前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做到因事设人。此外,制定有关地方规章政策,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各部的权力和职责。比如,设立一个负责关于借贷机构、村镇银行、保险机构等全部业务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在机构内部可以设置不同的部门来具体负责相关业务。

(二)提高地方政府本身的金融管理能力

要提高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能力,应首先由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定期指导,使地方政府引起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重视。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建设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拨款扶持其发展;应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提高金融办的业务能力。另外,地方政府应该将取消金融办挂靠制度,应该赋予金融办独立的职权使其有权力充分发挥其在金融业的作用。地方政府应该采取新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模式,将金融部门管理与客户和市场充分结合。最后,建立金融部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金融管理机构虽然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但是它绝对不是孤立的而应加强其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政府应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系统,更好的提高金融办的办事效率。

(三)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权责任界限

相互协调,因地制宜。首先,中央政府应从金融市场整体出发,结合全国金融市场的实际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管理权限。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的划分应做到因地制宜,做到科学合理。具体来说,要将中央要将管理地方金融的权力全力下方,按照地方所承担的金融管理责任给予充分的金融管理权力,使地方政府在遇到金融危险时能从容的应对。其次,应逐步消弱中央政府在地方的银监会分支机构的权力,将其职能逐渐向监督的方向转变。这样能有效减少传统监管体制中出现的监管真空问题的出现。最后,建立一行三会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机制。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及时沟通,使得中央能及时把握地方政府在处理地方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篇(6)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现状下,金融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的贸易,通过金融贸易,全球经济可以得到增长,经济可以得到循环发展。但是,就国内而言,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着金融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竞争力绝大部分是依靠金融管理关系的,所以,国内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健康快速的发展的话,就必须重视起金融管理工作。所以当前的国内企业要认识到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并且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状况,摸索出适应自身企业的金融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管理体系,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具有金融活动的本质特征的。企业是一个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职能部门,它是一个创造商品价值的过程。然而,企业要想创造商品价值,就必须先要支付一定的价值。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下,商品自身的唯一表达形式便是货币,所以企业要想获得创造商品所需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和制造商品的劳动力,前提是必须要拥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人力、财力、物力相互搭配,产生效益,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货币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活动,这也就是金融活动的本质特征。

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其实也在进行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步骤中,其实都能看到金融问题的身影。金融活动不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还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

第一,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必须要先克服所有困难,筹集进行经营生产的资金,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资金的获得渠道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渠道是企业固有资金,第二条渠道是向银行进行贷款,第三条渠道是向金融市场进行欠债借款。其中,企业的固有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股票进行的,所以企业必须要了解股票的性质、价格、走势、法律法规等一系列股票相关问题。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也要了解当前的贷款政策、贷款期限、利率等细节问题。企业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时,就必须要了解相关股票发行等方面的问题。综上所述,金融管理对于企业经营至关重要。

第二,当企业进行投资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企业可以在当前的基础上,对自身企业进行投资,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进行投资,不管怎样,这都要求企业必须要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现状,尤其是一些重要股票的收益水平和利率问题,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合理的进行股票买卖,防止因为不懂金融行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要想维持自身的正常运作和经营,就要确保发挥自身特点,保证整体经济顺利发展,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金融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结算管理以及金银管理等工作。

第四,在变幻莫测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致使企业经营受到阻力,产品销售不利,又或者说企业的股票状况不好,或者是劳动力因为工资问题进行罢工等等。企业要想尽可能的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保障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就要建立合理的金融管理制度,以此促进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弊端

1.企业的资金很难回收。在企业进行运作的过程中,企业的资金一旦出现难以回收时,企业将面临着财产赤字的窘境。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必定会骤然下降,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的金融管理中的资金难以回收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对金融风险的低估,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回收资金时可能会发现与其合作的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能及时地归还资金,从而导致企业产生财产赤字的现象,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大对于在金融管理中的资金回收问题。

2.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结构。从当前来看,许多企业的金融管理当中存在着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则会非常容易出现坏账现象。所以,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银行的信贷减少。由于当前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比较少,企业在金融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也受到了阻碍。所以,首先要解决好企业金融管理问题。

三、解决金融管理在在企业经营管理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一,企业要专门的设立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金融管理部门。要想建立金融管理部门,就必须先要召集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融管理部门的专业水平能够解决相关问题。所以,相关的金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有过硬的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第二,要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不但可以向银行贷款,还可以吸引其他的投资商进行有效的融资。

第三,必须要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预算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篇(7)

第一,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来看都需要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加以解决,金融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来看,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管理体制,取消分业经营限制尚需时日,在既定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约束下,提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多样化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只有也只能依赖金融创新。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来看,金融体系中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既有政策性、经营性方面的原因,也是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各方利益博奕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由于形成机制、存续时间等方面的中国特色,很难采用国外那种集中化、一次性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样,由于经营者(人)政治激励与约束的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仍然会大于市场激励与约束,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建设、风险管理约束、市场退出等方面,简单引入国外的做法很难起到实际效果。只有在客观分析认识我国金融问题形成的基础和深层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依靠金融创新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以我国金融创新的持续性、连续性和特色性,要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进应当鼓励而不是限制金融创新,放松而不是加强管制。应当尽快放弃以片面加强监管为主旨的监管体制改革思路,明确金融监管的目的和范围,充分发挥通过金融创新和风险配置所形成的风险市场化管理手段的作用。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制度背景下,片面地强调加强监管,依然坚持严格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简单地扩充行政监管力量,可能并不会真正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反而可能会由于部门利益的影响,在监管权力细分并强化后,导致监管协调成本快速上升,社会的综合监管效率与效益下降。同时,在任何社会,金融监管的权力都与金融寻租行为和金融管理的随意性正相关,无论是政治寻租行为或是经济寻租行为,一旦受到偶发因素的激励,就会形成金融管理体系重局部、轻全局,重短期影响、轻基础体系建设,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成为现实,金融体系仍然会保持发展,但这种发展会成为一种累退式改进,最终可能导致中国金融业与国际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甚至衰败。

相反,按照现代金融创新理论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重新界定,通过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方式等创新,积极培育国内风险配置市场,一是有利于行政化的监管方式转变为外部监管与市场约束相结合,利用市场的力量补充和完善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逐步构造可长期依赖的监管体制基础;二是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其产品结构,丰富社会金融投资工具,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贷款业务畸形扩张的局面。

第三,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互为补充,规范的监管是创新的制度保障,富有生机的创新是节约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途径。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风险和配置风险,提高监管水平,在监管制度与政策方面,需要解决好交易工具、交易市场和交易主体的规范问题。一是要严格规范金融创新的程序和制度管理,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性质与法律关系的界定、营销、投资管理、统计报告等,都应遵循科学规范的管理规定;应放宽对金融创新业务品种的直接限制,尽可能丰富金融创新产品;二是尽快建立可供金融创新产品交易和发展的国内市场,解决诸如利率衍生产品、资产支持债券、次级债券、结构性存款等金融工具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三是逐步放松参与金融创新产品交易的主体限制,提高风险配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