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环境保护的方法

环境保护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7 17:34: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境保护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环境保护的方法

篇(1)

 

一、概述

 

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其发展的好与坏将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当然石油也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油田企业能够良好的运行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油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它是油田企业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础或者说是前提,这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企业当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油田若要能够顺顺利利的发展,或者是说让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都能够正常平稳的运行,这就必须有安全生产作为其保障。除此之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环境方面的内容,现在国家都在强调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整个油田的运行当中,如果不能对其中的环境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监管,这样在生产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当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将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现在油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行业在前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发展背后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但是,在生产的过程其两个方面的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的注意。

 

第一,企业员工的安全已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的差。现在国内油田单位当中,从上到小的企业内部员工这些方面的意识都是比较低的,即他们没有能够认识到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对于一个企业以及相关人群的重要性,他们生产工作当中更多的是强调,得到了多大的利益,是否对自身以及国家的经济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忽略长远的或者说是更重要的意义的表现是不可取的。企业的安全以及环境问题能够影响到其长远的发展[1]。

 

第二,企业内部一些制度的建设不足,或者说制度方面是不够完善的。从当前企业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多个油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以及环境方面的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制度规范来说还是比较的落后的,或者说是在制定相关的制度的时候一些内容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模模糊糊,这样由于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要想它能够在实际中起到相应的作用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企业当中对于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这两个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会在这两个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也是不足的。对于单位当中的制度或者说是一些项目来说,其要想能够很好的运行必须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的一个项目要想启动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作为支撑,若是资金都不足那么这个项目要想开展相应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困难的,可以说是缺乏了资金的支撑这个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举步维艰[2]。

 

三、油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讨论

 

随着发展,人们会逐渐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在企业的内部建立高质量的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管理,就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完善管理,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两个方面的管理进行一下简单的讨论:

 

第一,让企业员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意识,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方面的意识程度将对油田当中的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与一线员工的具体操作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操作的时候得到将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进行安全性的生产。只有企业的员工能够从思想上对于工作中的安全生产一环境保护有了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在油田的内部建立健全与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的监督机制从而来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油田的生产工作当中,如果仅仅依靠其员工子自我的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的机制来讲从另一个方面进行相关的约束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工作的进行。通过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工作的开展,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三,在油田实际工作当中要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这样才能够对安全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有所保障。改革开放至今,正是由于先进的生产的技术才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正好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相符,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更好的带动企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从不同方面进行发展。

 

四、结束语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各个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油田当中安全生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协调好两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为油田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由于制造行业本身飞速发展,导致工业生产厂数量不断扩大,而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能够扩大利润,提高生产效率,违规使用廉价工业原料,并且随意进行排放,使得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来。而环境保护工作本身是应当要由公众共同参与的,但实际情况所呈现出的却是相关机构管理不当,造成了生产行业与民众之间的敌对。而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应当要引起深刻的思考和重视。

1、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1.1、公众缺乏参与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程度低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是较低的。在调查中发现处在城镇中的公民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中的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是较低的。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由政府完成,同时大部分的公众对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这些调查充分说明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1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开始相对较晚,许多的政策和法律不健全,这些不健全的法律政策体系使得许多的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没有法律依据,这样就大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1.1.2相关部门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宣传不足。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许多的政府部门只是对公众参与环境报进行相关的宣传,但是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没有进行详细、准确的宣传,从而使许多的公众对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途径了解甚少,从而造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

1.1.3许多的公众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对环境保护没有意识。同时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当公众的受到环境污染时缺乏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公众的环境维权意识较低。同时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当中缺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从而造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较低,大大影响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1.2、法律体系建设缺少公众参与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当中规定公众有权利对国家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的管理和监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申诉、控告等。同时在2002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参加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的程度是相对较低的。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绝大部分都是相关的部门制定完成之后进行实施的,很少有公众能够参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有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地方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虽然提取了公众的意见,但是在具体的制定和实施当中却没有对公众的意见进行相关的考虑,施工中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成为一只空文,使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层面上形成良好的体系。这种缺乏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的立法体系建设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质量,使得环境保护与传统的环境保护没有区别。

1.3、制度不健全

1.3.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实现环境信息公开化,保证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目前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规范大多零散地分布在各种法律文件中,立法上并未明确规定公民有获取环境信息等方面的权利,更缺少有效的程序性规定和相关制度保障。有些行政机关甚至以法律制度未明确规定民的环境知情权为由拒绝公开相关环境信息。环境知情权无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1.3.2环境决策的民主化和监督制度不完善

从我国环境立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主要是末端参与,即在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行为已经发生,并且危害到自身利益之时,才通过检举、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环节主要集中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后监督上,在环境决策的初期并无公众参与的环节,所谓环境决策仅仅是政府决策者单方的、片面的决定。这种末端参与的方式不仅低效、滞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群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这种环境决策程序很可能导致事后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1.3.3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缺失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当环境作为一种公共利益受到直接或间接损害时,允许公众作为环境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对侵权行为人提讼。但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中,环境公益诉讼却寸步难行。原因有二:其一,在实体法层面上,按照“直接厉害关系说”,只有当环境受到的侵害给公众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或身体伤害,公众才具有提讼的资格;其二,在程序法层面上,我国诉讼法对原告“直接利害关系人”的资格限制,导致公众无法全面地参与环境保护,只能依靠政府。显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处于严重缺位状态。

2、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完善措施

2.1、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首先,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应从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做起,政府要主动邀请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或者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维权渠道,以提高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业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环保知识教育,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并掌握和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应在群众中广泛地宣传“绿色消费”观念,开展深入的绿色意识、绿色标志、绿色消费行为的教育和倡导工作,号召大家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维护自身周边环境做起。最后,要加强公众的法制观念,加强维权教育,使公众在充分了解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勇于、善于使用法律武器来进行环境维权。

2.2、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与制度

针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系进行持续性的完善,尤其是要对于环保部门、建设单位、规划部门等不严格遵守意见征询的行为进行规定,落实相应的法律后果和责任。除此之外,在进行环境保护法律完善的过程中,还应当依据实际情况,来对于公众对于环境方面的诉讼条款加以完善,如此一来,任何没有经过公众参与同意项目,公众便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环境。

2.3、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2.3.1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借鉴国际上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对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公开程序、救济措施及豁免事由等予以详尽规定。同时拓宽政府的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热线电话、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定期向公众公布环境信息,接受公众的质询,倾听公众的心声。除此之外,政府在公布环境信息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公众对环境信息及环境决策有准确、科学的认识,从而真正发挥其建议和监督的作用。

2.3.2建立环境决策听证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公众在相关环境规划审批前有参加听证的权利,但在实践中对于权利怎么实现、公众怎样参加、参加听证的程序等均未做出具体规定。首先应明确公众参与听证的范围,允许更多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其次应明确公众参与人在听证会上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公众参与人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最后应完善听证会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充分听取听证参与人的意见,及时解答听证参与人的疑惑,并就决策过程中是否采纳某些意见做出说明,充分发挥听证会在环境决策中的作用。

2.3.3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第一,应适当放宽原告资格,突破我国传统诉讼法上的“直接利害关系说”的限制,赋予公民个体、社会团体或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第二,应取消环境公益诉讼时效的限制,这是由于环境问题不同于其他权利侵害,其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可能会在环境侵害行为发生之后很久才显现出来,此时往往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限。第三,应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承担诉讼费用。根据不同的诉讼主体分配不同的举证责任,检察机关等具有公权力的诉讼主体应承担比公民个人诉讼主体更多的举证责任;在诉讼费用上,当原告败诉时,完全由其承担高昂的诉讼费用会挫伤公众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可考虑由相关各方分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环保措施的科学、民主发展。公众参与不应当仅仅只是局限在环境影响评估上,更应当适用于涉及到环境的决策、保护工作上。在日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说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和操作主观性等,导致实际工作呈现出的效果并不离校。因此,要使得我国真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发展,就必须要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2010年11月10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论坛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来自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报社、中华环境保护联合会、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等单位的60多位环境保护专家和环境保护NGO组织的代表齐聚浙江,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从厦门PX事件、到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再到番禺市民“散步”反对在自家门口兴建垃圾焚烧厂,公众对环境保护公共事件已不再陌生,并逐步参与到捍卫环境的行列中。如何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是各界颇为关注的问题。

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环境愈来愈受到各方重视,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话题。您能谈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吗?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从公众自身来讲,公众通过参与环境公共事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环境权益。

从政府角度而言,公众参与使政府获取民意的方法由政府主导变为公民主动,使政府的决策由过去的“官控”变为“民动”,形成政府与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减少环境决策的失误,增强环境监管的实效,提高公众对政府环境决策的支持和认同感,从而提高政府环境行政效率,使政府的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客观。

从社会角度来看,公众参与能够使社会公众的环境需求信息得到有效汇聚,使政府所代表的环境公共利益更具有代表性和回应性。

近几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事件,是否标志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的确,这几年随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了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但必须认识到,公众参与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比如现阶段,公众对自身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环境保护问题比较关心,而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环境政策制定等关注不够。当前应当积极推进公众环境宣传,并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或者水平?

■当前,我国公众对环境保护在点上的参与较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面。公众参与缺少系统性和长期性,参与行为常常表现为随意性、临时性。总体来说,当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程度不是很高。

此外,公众参与方式还比较简单,多局限于政府组织的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数情况下还是靠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还没有成为政府决策和治理的刚性规定。

形成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我们看到一些公民自发地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比如通过在网络上发帖来产生影响等。正如您所提到的,这些现象多是一些孤立的点,而没有形成连贯的面,参与都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您认为,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从广泛意义上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分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模式,有依法参与和自发参与两种类型。在法治已成基本治国方略的今天,实现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坚持“依法参与”至关重要。

如果法制渠道不畅通,民众难免会不自觉地采取法律以外的手段进行“自力救济”,这种自发性参与存在组织无序、容易引起混乱、社会成本过高等缺陷,且多为事后的被动性参与,不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途”。

唯有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稳定的法制途径,实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制化,才能够保障公众参与的秩序、高效,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须采取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这些是否需要具体的制度来巩固?

■当然。如果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程序,各种所谓的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只能是一句空话。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应该成为硬性的规定。如果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或者只是倡导性的规定,而没有将公众参与列为必须的程序,也没有明确具体的程序性规定,那么公众参与很有可能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操纵民意的工具,比如让那些跟自己观点一致的专家或公众象征性地来参与,而忽视了利害相关人的权利,使公众参与形同虚设。

有观点认为,如果不对政府和企业的相应义务尤其是违反义务时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放任政府和企业“消极不作为”,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对此,您是怎样认为的?

■一部法律如果不对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作出明确规定的话,至少这部法律的刚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能依据该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我国当前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立法方面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对政府或者企业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很少作出明确规定,或者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公众相对于政府而言,信息资源占有少,往往缺乏对政府行政程序或是事件本身深入的解读。要让公民参与到环境保护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信息壁垒。如何来破解这个问题?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各级拥有相关环境信息的国家机关,也包括相关企业。实践中,相关政府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无法满足公众要求,很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公开环境信息,自愿公开的企业就更少。

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首先要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着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要把握好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要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要加强对履行强制信息披露义务的企业进行督察,还要采用一些激励性手段鼓励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从当前我国环境信息相关立法的具体内容来看,重政府义务、轻公民权利的特点非常明显。法律法规多规定了政府和企业的披露义务,而对于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具体范围、具体程序、权利救济等规定还比较粗糙。

应当在公民环境知情权上下功夫,如建立公民环境信息查询制度,规定公民有向各个部门或企业所掌握的关系其切身利益的环境信息的查询权,并详细规定公民申请的方式、答复的日期、消极作为或弄虚作假的后果等,真正把公民知情权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公民申请的“阳光透射”,起到对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强大的“社会监督”效果。

动员公众力量参与

现行法律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基本上是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后的参与,即末端参与。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您对此怎样看待?

■防止损害是环境保护的“黄金规则”,末端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环境损失,但远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不利于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实践中,要更多地在环境政策、法律、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让利害关系人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核心。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否需要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公众参与依靠公众自身的力量很难取得明显成效或改变政府决策时,就需要借助媒体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形成合力。尤其是当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等的有效整合,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一个普通事件通过媒体连续、密集的报道和评论,会很快升温、发酵,迅速成为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公共事件”。同时,媒体可以宣传环境保护理念,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

在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NGO的身影。对于他们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您能评价下吗?

■环境保护NGO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由于以环境保护为业且具有高度的组织化,环境保护NGO避免了分散的社会个体力量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只关注自我利益的弊端,能够有效整合公众的环境利益诉求,形成集体行动。

当今环境保护NGO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最重要的主体形式。在一些西方国家,公众以结成环境NGO的组织形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可以说,环境保护NGO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和反映着该地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水平。

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的资源浪费问题以及生态失衡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活居民产生了危害影响。党的十指出,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环保问题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大量关注,目前已有较多的学者从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投入产出率等方面进行研究。譬如,朱浩等(2014)[1]从环境保护支出的角度研究了环境保护支出的效率,以及分析了对环境保护支出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孙开,孙琳(2016)[2]基于投入产出率对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进行了研究。金荣学,张迪(2012)[3]研究了针对省级政府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戚扬(2014)[4]从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角度分析了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张计超(2013)[5]针对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李敦亮(2005)[6]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角度研究了治理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政策手段。逯元堂(2011)[7]分析了财政环境保护的预算支出,并提出了优化建议。罗贤东(2012)[8]分析了财政预算对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本文受到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课题(财政专项,2016BC326)的资助,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这几个主要方面对河南省环境保护进行分析。

二、河南省环境保护的财政现状

河南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情况如下图:

如图1所示,近10年,河南省的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规模总体呈现增大趋势,但增速整体较为缓慢,从绝对规模来看,河南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从2007的60.92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19.95亿元,年均增长10.55%,但主要增幅集中在2007至2010年,河南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增长率从2008到2011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1年以后有所上升,但没有回苏到之前的较高水平。从相对规模来看,河南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河南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3.2567%下降到到2014年的1.9897%。由此可知,河南省政府逐步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全省公共财政对环保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财政的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基本保持增长,但节能环保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并没有得到持续的提升,比重较低的问题一直存在。

三、河南省在支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占比有所下降

如图2所示通过与云南和山东相比较,尽管在环保支出方面,河南省的支出总额绝对值要大于云南省,但在环境保护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上,河南省明显低于云南省。从长期趋势来看,河南省财政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的比重有所下降。与山东省相比,尽管山东省在前期对于环境支出的比重较低,但在加深对环保方面的重视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总体来看,河南省对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规划依然需要完善。

(二)投入渠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有限的资金往往被分割在众多的政府部门中,不仅职责不清,同时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容易出现一个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往往很难有效划清各部门职责,多头管理势所难免,无法有效的进行统一的指挥、监督和协调。而同一个项目可以使用多项资金,会导致地方政府为争取资金而进行寻租行为或利益博弈。

(三)投入结构和环节不合理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过少,环保资金的有限投入,必然导致生态环境保护的乏力。在支出环节方面,大部分用于流通环节,用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生产环节的资金相对较少。

(四)财政投入监督机制落后

财政支农管理体制落后,资金过于分散,而且资金监管不力,财政支农资金应当受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督考核,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重?对资金的分配,对其使用监管较差,缺乏科学的投资预算决策制度和资金追踪反馈制度。

四、依据现状、问题与经验,提“十三五”财政资金保障机制

(一)完善环境保护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环境保护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我省要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用,为了使环境问题得到根本的好转,仅仅靠扩大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支出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要同时结合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体系促使效益发挥到最大,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防止单位滥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及保护。

(二)构建严谨的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预算决算机制

财政投入是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财政预算支出政策是加大政府环保投入的重要政策保障。随着财政预算支出政策不断完善,环境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的监管机制

环保投资监管机制缺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佳。目前,针对环保投资实施后的环境效益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政府划出资金用于环境质量改善,对于资金投入之后的污染治理设施以及运行的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情况。因此,完善有效预算约束以及加强监督制度成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之一。

(四)坚持公开透明,建立财政资金流向网上公示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社会环境的质量。而我省每年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每年也成上升趋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也在随之增加,环境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对于每年的投资额来说改善的程度较小,原因之一在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发挥到最大的效用,资金的去向在人们的脑子里始终是朦胧的、模糊不清的,建立网上公示机制,同步通过部门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渠道网上公示,有利于环境保护财政资金使用者以及财政资金下达者充分了解专项资金的流向,并在网上公示的同时应当标明资金使用用途、资金来源、使用资金金额以及相关负责任人等详细情况以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得透明化、公开化。

篇(5)

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且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就首先必须展开环境保护工作。各个产业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大量的瓶颈,而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这些瓶颈,产业环保将促进产业中不同资源的科学合理地配置,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还可以将环境资源价值分成无形的生态价值和有形的资源价值等两个部分。所谓的资源价值即是指可以直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那部分环境资源价值,而生态价值又能体现出环境资源的功能性价值,它可以起到保护和改进环境的状态和结构并且还能维持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态活动,最终能实现自我维持和调整生态平衡,进而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生态服务价值。各产业在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将会使产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实现这些时期的价值推动了产业环境保护价值链的形成。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观点,这是一种有效地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价值链的中心思想即是企业的价值在增值的过程中,根据技术和经济的相对独立性,能将其分成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的多个价值活动,再将一系列的价值活动连接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其中,价值活动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的,不同的企业的价值活动有着各不相同的构成和划分,当然所形成的价值链也是不相同的。在我国产业环境保护中运用价值链理论,构建出完整的产业环境保护价值链,主要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又可分为存在价值、遗传价值和选择价值。整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需切实完成好,以保证价值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环境保护将会推动产业的结构转型,有利于使资源的投入量实现最优化,有效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使各项配置升级且更加合理化。关于生产制造和流通等过程,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就应该采用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尽可能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使生产过程更加优化。在消费的过程中尽量地降低资源的浪费,提倡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利用,使得废弃品的二次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因此,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的废弃物处理相关技术和设备,尽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危险,就能取得环境资源的无形价值。由上可知,虽然在保护环境在整条产业价值链的流动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它产生的价值增值也是巨大的,最终会渗透在整条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提高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产业环境保护,需要政府部门和各企业共同投入力量,在相互配合中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产业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采取“自愿协议”政府部门代表着人们群众的公共利益,因此,政府部门肩负着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在具体的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选择最有利于实现公众利益的方法,而不是自身最为熟悉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相关的环境经济手段,“自愿协议“更加符合产业对弹性环境政策的需求,能够使传统的环境保护方法更加完善,加强政府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帮助产业开展产业保护的工作。纵观我国目前的环保现状,可明显地看出环保部71虽然担负着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却缺少充分的执法资源和执法权限,而“自愿协议”就有助于改善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自愿协议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弥补传统的经济刺激手段和命令控制规范在治理环境中的不足,协助其它的经济刺激手段,帮助政府和产业更加容易、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该深刻地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再委托司法部门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健全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督促环保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这将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在市场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环保部门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其次,在李云具体的经济手段时也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最简单的如征收排污费,由于环境问题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支持,将使其失去约束力和强制力,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经济刺激。

3、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加强高科技技术在产业环境保护中的运用,选用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科技能力,全面分析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瓶颈,并结合高科技技术来解决这些瓶颈,集中力量研究目前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并进一步推广应用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化工产业,其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这就需要运用大量的科学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多次处理后再允许排放,并且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的效益分析

环境保护的投资成本包括:经济性成本、社会性成本和财务性成本。政府部门在推动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建设上,需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建设三峡大坝水电站,这就促进了电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且引导灌溉也是一个庞大的中枢机构,推动了环境建设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导致的一些洪涝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站在量的角度分析,政府部门环境投资的总体收入大于社会成本的外部不经济性,由此可见,这个投资同样是有价值的。政府部门帮助产业进行环境保护,虽然在短期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长远看来,这将会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推动产业快速走向美好的未来,因此,其收获到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三)基于环境保护下的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篇(6)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史张莉(1984-),女,陕西洛川县人,工作单位:陕西省洛川县石头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我们发展和进步的阻碍因素。同时,环境问题的频发也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威胁着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不难发现,不少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都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疏忽甚至是蓄意造成的。可以说,大部分环境问题的出现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可见,从自身的观念出发,改变以往的环境保护态度,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环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此外,作为一项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保护地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应尽职责,理应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

初中化学中提到的不少问题与环境保护的概念密切相关,甚至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思想是极为重要且有必要的。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教育学生提高对于环境污染的防范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有效地保障地球的生态环境。同时,化学学科也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资源优势,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环保教育的思想,为整个人类的环境问题作出自身的贡献。笔者认为,环保教育渗透初中化学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立足于教材本身,妥善融入环保思想

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中面临的三大难题,环境、人口和能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国家工业和农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导致一些化学污染物的出现,这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想成为了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材当中,提到的内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存在不少,比如说一些简单的空气、氧气、煤、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教师如何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就成为了极为关键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旦遇到环保问题相关的内容就应及时提出,并向学生讲解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降低化学物质对于环境保护造成的危害。如今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都是化学课本中会涉及到的内容,教师应有效利用并妥善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

二、巧妙运用实验的方法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实验是其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大可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实验的过程来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将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妥善结合。比如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对于尾气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类有毒性气体对于人体是有危害的。又或是在做氯离子的检验时,可采用“微型实验”的形式,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提倡环保使用的过程,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危害,节省了化学试剂的使用,而且起到了环保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课外观察和探索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环保教育的意义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也可通过课外的一些观察和探索活动的开展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课堂之外的化学是什么样的。这样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更加充满好奇心,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同样有利于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可以让学生去实地观察和调研某小区附近的环境状况,寻找具体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并撰写一定的调查报告,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而且让学生去实地体会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让他们理解环保教育的重要作用。

四、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中也应注意环保问题的设置

除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灌输与渗透,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的课后作业布置时,也应注意融入一定的环保教育内容。比如通过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学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或是这样的实验中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进行搜集和处理。类似这样的问题布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刻不容缓,必须想方设法来解决。这就培养了学生从小事做起,抓住每一个生活中的细节来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环境保护的工作必须从学生抓起,进行有效的环保教育灌输,从而改变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从源头着手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工作。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然而,也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学生从观念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中实践着环境保护的职责,这对减少造成环境污染物质的排放以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亚玲.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06).

[2]张俊.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技致富向导,2010,(21).

[3]何平.浅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文理导航(上旬),2010,(04).

篇(7)

【摘 要】环境保护是人们现在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前提的,这样就导致环境被破坏的非常严重。规划环评中关于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人们日益破坏的环境问题,还有正在潜在破坏的环境问题。鉴于此,讨论规划环评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持续保证地发展社会经济。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可以从多方面来入手执行,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和防范环境不遭受破坏。

【关键词】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规划环评;案例刍议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城市文明也在进步。 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以灰尘、噪声、废弃物和水源、空气等为代表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和环保者的注意,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依靠宣传活动

规划环评中关于环境保护对策的工作包含的范围面极其的广泛,首先我们不仅仅要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而且还要保护自然界的有效资源。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效的治理人类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有效的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立法对资源尚没有形成有效的保护措施。规划环评中对环境保护措施理念需要经过不断的宣传和导向,慢慢的增加人们的行为意识和环保理念,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人类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这个问题。因为环境问题是一种积累问题,属于经过长期的破坏才能有所影响,一旦产生影响很难治理和防范。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先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环境保护措施不仅仅会影响下一代子孙的生活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后续的生活。鉴于此,为了使经济变为可持续可发展的进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2 依靠日常行为规范

对于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而言,不能简单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政策,人类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极其重要的,约束人类的不良行为也是环境保护措施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人类的正常生活中,要以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毁坏绿色植被,自觉的保护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但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争取每人少浪费;电池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电池的分解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百年,所以我们要对电池污染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销毁;塑料袋是人类平时最常见的,一般来说塑料袋的分解需要几百年,可以开发一种可降解的塑料袋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

1.3 依靠环境保护意识

在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上,环境保护措施的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道德。一个人的这些品质是与人的正常生活环境离不开的,同时也受教训水平的影响。因此,在提高规划环境保护意识时,可以从教育入手,从小教育子女形成对环境的保护的意识。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加的了解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也会让人不知不觉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和环境保护的阵营中。

1.4 依靠政府规定

政府的有效措施和法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法则和有效的措施,人们的意识虽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其高,但是政府的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政策下,为了图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旦环境被污染和破坏以后,一定程度上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持续,导致不可逆的结果这时人们才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为时已晚。环境保护措施一定要依靠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这样才能使得环境保护真正意义上称为一种约束一种方法。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保护机构的建立和执行

保护机构的建设和执行是有效的改善环境保护管理的最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支撑、并且对环境意识宣教支撑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支撑,是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改善的有效途径。保护机构的建设和执行特别是在环境信息能力较弱的城市中是最为明显的,并且环境保护人员的工作展开也需要环境保护机构的支持,进行合理规划环境信息管理机制和创新环境信息管理体制,是最为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协调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奠定坚实的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和共享,实现环境政务业务协同化、环境管理现代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环境服务信息化。

2.2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模式,逐步理顺职责分工,加强协调,整个环境监督。建立和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在监管制度环境收费单位。国家要加强指导,地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监督,改善区域环境监管机构,协调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的下一阶段政府监管的重点单位,并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2.3 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实施的排放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污水。充分的展示和生态工程评价。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强制淘汰工艺,设备和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实施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止生产整顿。提高环境监管制度,加强执法检查现场。

3 案例刍议

3.1 案例一:树木的过度采伐

现在环境毁坏程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人类的过度采伐,导致大片的树木流失,如果对树木的采伐这种需要是必须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对这些采伐的树木进行更充分的利用,一般来说采伐树木时会产生大量的树枝,采伐工人会将这些树枝扔掉,如果我们进行充分的合理利用这些树枝,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树木资源的浪费。并且要广泛的植树,对树木进行采伐后要对树木进行植树,才能弥补采伐的过失,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树木的周围的土壤,也可以防止土壤的沙漠化。

3.2 案例二:濒危物种的流失

濒危物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人类的无休止的索取。例如熊猫、黄菠萝、老虎、红松等国家规定的濒危物种的几乎要灭绝,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要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实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对濒危物种的流失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野生动物和树种也要加强力度禁止捕杀和滥砍滥伐,以防物种流失和树木的减少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的的破坏导致生态威胁。

3.3 案例三: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的浪费是一个老话长谈的话题,也是这么多年尚未解决的问题,保证原有的水资源流失和治理是环境保护措施的最基本的任务。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一种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是一种一旦用光就不会存在的资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浪费是不可想象的,成百吨成万吨的水资源被浪费掉。所以对水资源要有计划有安排的统一进行和管理,设计合理的用水体系和用水策略,对被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净化,推广更为高效、更为健康、更为清洁、更高技术,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的问题。使得大部分地区不再出现用水难的问题。

3.4 案例四:煤炭资源的浪费

煤炭资源可以结合各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改进作业机械和改变作业方式来减少集材作业对环境本身的影响。对采集煤炭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机械设备上的选择更高效率的利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煤炭资源是功不可没的,正式因为煤炭资源才有了现在社会这么繁荣的景象,现在我们已经找到可以替换煤炭资源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这些措施都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在规划环评中对环境保护措施的问题讨论上其实就是再讨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的问题。鉴于此,调节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合力利用,在矛盾中寻求解决办法,从本质上提高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并且是在不对环境进行破坏和污染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珊,裴顺宁,陈义明.浅析公路环境的保护[J].商品与质量,2009(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