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文化的现状

网络文化的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7 17:34: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文化的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文化的现状

篇(1)

一、县域网吧的基本状况。以作者本地为例,网络业起步较晚,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拥有网吧 70 家,终端数量 2100 余台,其中城区(包括开发区)现有网吧35家,终端数量近 1100 台,乡(镇)共有 35 家,终端数量1000余台。从业人员300人左右。产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从投资规模分布情况来看,县城区内最大规模的网吧为60台终端,最少的30台,乡镇最少的30台。从内容选择情况来看,网吧中选择游戏内容的占45%,上网聊天的占36%,查找资料的占5%,看电影的占11%,其它占3%。

二、基本特点和问题:1、起步较晚且增长迅速。因为这种行业是以网络来传播的,开始人们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表现淡漠。2、功能单一、规模偏小。通过大面积抽样调查,网民主要利用网吧进行游戏和聊天,娱乐色彩较重。没有发挥网吧应具有的商务、技能培训、电子赛事等增值功能,单一消费模式已成为制约网吧业多元发展的“怪圈”。3、行业歧视、效益下滑。在所有行业中,文化市场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而网吧又是在文化市场中引起非议最多的。4、多头管理、干预偏多。政府职能未能转变到位。参与网吧审批的单位有文化、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且程序繁杂,使申办者叫苦不迭。《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便民原则在这里没有丝毫体现,一些部门又私设了“指标审核”等,使管理部门行政动机的纯正性受到质疑。

三、网吧现状及特点的成因分析。1、趋众心理、盲目心态,使得网吧在一夜之间暴涨。当互联网刚刚进入民间的时候,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时期,从而使网络成为精英化的、学术性的人才可以享受的一种新鲜事物。2、认识误区和舆论的负面报道,使网吧难以以一种产业的姿态健康成长。3、政策制定上的偏失和司法保护缺位。因为网吧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而内容与游戏有着极大的联系。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主管部门几经调整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4、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总量控制”凸显行政焦虑。人们在姿态上也普遍表现出向新生事物的前倾,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又回到压制新事物的“自觉”上。主要表现在“控制总量”、“指标限制”等。

四、县域网吧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将来网吧的发展大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1、总量得到控制,规模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务院把我市定为九个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之一,因为明确的政策干预,总体数量将得到控制。2、电子竞技将会发展。3、进行电影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网吧正在实行时尚三联影视有限公司的“中国网吧A-G院线”计划。 4、新的教育培训阵地。网吧作为国内电脑互联网知识的重要普及场所,同样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平台。5、成为一个新兴的分众媒体。网吧已成为网民接触互联网的媒体界面。6、主题化、个性化、专业性网吧出现,增值服务会更多。7、网吧正当的利益诉求将促使《条例》进行修改。由于《条例》是“蓝极速”事件后,急就的一部行政法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合理之处。

篇(2)

【关键词】微直播;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策略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创造活动及其产品的传播和消费行为的载体。[1]从种类分析,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既包括校园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媒体类型,也可以是利用网络、手机等网络载体传播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实时视频通过微信页面进行直播并支持视频点播[2]的微信直播技术应运而生,并在新媒体传播圈产生广泛影响。结合微直播的发展趋势,针对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大力发掘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利用微直播技术增强高校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对于满足高校学生文化需求,繁荣校园文化,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需现状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尤其是校园移动互联网的引入,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需状况,完全被新媒体技术引燃。从文化层面分析,网络的“无边界”特性使得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需状况呈现以下特点:首先,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良莠不齐。在网络文化世界中,高校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学生的网络文化产品需求与外部的关联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外部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对于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情况,从提品的企业性质分析,可以分为事业型单位与企业型单位。事业型单位以传统媒体单位产品的新媒体化为主要方式,比如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报等等。事业型单位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其社会责任为产品研发销售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侧重于文化产品内容的价值观引导,在产品的娱乐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普遍性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企业型单位以新媒体发展进程中新技术的演变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契机,强调通过探索并形成盈利性的运行模式,求得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型单位网络文化产品以其自身盈利为产品研发销售的侧重点,强调文化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在产品的价值观等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能够以其娱乐性获得用户的青睐与喜爱。由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其次,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供小于求。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对象不仅只是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在高校内部,出于学习、生活以及文化等需要,学生对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有着天然的消费需求,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基本上处于一种自产自销的状态。但是,从整体上看,学生在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选择上,其较为倾向于消费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更不能起到替代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作用。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比如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从其生产的本质来看,不是一种创新性的网络文化产品,而是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与高校文化叠加形成的一种适合高校特点的网络文化产品,先有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再有高校网络文化产品。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在一种“跟风”的态势下,加上自身在文化产品供给上也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强调文化育人的定位,与社会文化产品的用户体验定位相比,导致其不论是品种还是内容等,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预留了较大的空间。最后,学生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情况堪忧。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交友聊天、电影休闲、游戏娱乐等方面。从消费内容上看,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内容层次较低,比如与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知网等网络研究文献相比,多数学生更愿意沉浸于游戏或者影视等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上。从消费倾向上看,网络文化产品可以分为学习类、生活类与娱乐类等类型,而学生的消费习惯多数倾向于娱乐类产品。从消费模式上看,成熟的消费应该是依托于消费者自身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大学生网络消费,其消费资金的来源多是家庭,在网络游戏等消费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学生过度消费的情况,导致自身甚至家庭陷入困境。从消费质量上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消费,适当适量的消费是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而过度过量的消费对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甚为严重,高校学生在网络游戏等方面的过度消费,对学生自我的学习、生活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综合考量,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不容乐观,需要通过提供更为符合学生特点更为满足学生需求的产品,改变、改善学生的消费习惯。

二、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分析

虽然,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不容乐观,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限,但是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较强。首先,需求较为强烈。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产品消费虽然存在种种问题,而问题的原因,也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有关,但是,从前景分析,高校在开发、供给网络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学生较为强烈的文化需求,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与渠道,积极开发具有高校特色,满足学生需求的产品,从而替代部分社会网络文化产品。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有着自身的要求,需要结合高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使命,但是,在自身使命与学生需求之间,应该不存在彼此的对立关系,而应该是彼此之间存在关联,可以融合,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开发就是应该找到两者的联系,实现融合。其次,活动较为丰富。高校是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的重要集中地,高校内本身的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不论是从学校层面的各类讲学活动来看,还是从学生层面的各种文体活动来看,丰富的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特征。新媒体时代,虽然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不论何种类型的文化产品,终究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内容的生产与制作。高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较为丰富的原料。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转变之间,涉及到理念、模式等种种因素,但是,是否具备并拥有大量可以转换的内容,也尤为重要。高校校园文化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新的网络文化产品,就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文化活动资源。再次,技术较为完备。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生产的相关技术也较为完备。一般而言,目前高校经过传媒媒体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建立较为完整的报纸、广播、电视传播系统,尤其是电视传播系统,虽然是属于传统媒体,但是高校校园电视台的运转设备,在某些高校中相当于一些县市级电视台水平。而在新媒体建设时期,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对校园内的固定网络系统与移动网络系统,均有所升级与改善。对于高校而言,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所需要的相关传统媒体设备与新媒体设备,均已经在硬件上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只是设备之间彼此的调试与衔接,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改造,以实现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最后,高校十分重视。繁荣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增强育人的效果,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媒体时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较好的丰富了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在新兴媒体时代,高校逐渐认识到应该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升级改造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变化,适应学生新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纷纷加强、加大了网络文化产品的投入。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高校都重视运用更新媒体新技术,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将校园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增强文化育人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三、高校通过微直播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的策略

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需现状,结合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微直播等技术,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具体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到:首先,做好整体规划。微直播技术作为当前新媒体时代一种得到广泛运用的新媒体技术,高校运用微直播增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就单一活动运用这一技术,而应该通过整体规划,形成相应的机制,确保微直播技术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融合。其次,组建队伍机构。新技术产生新产品,新产品需要新力量。高校在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应在在已有的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中心等队伍机构力量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成新的队伍机构,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明确机构的职责职能,从而更好的发挥微直播技术的作用。第三,把握用户需求。高校在运用微直播技术增强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新媒体时代企业型单位网络文化产品生产的经验,把握学生用户的需求,在运用微直播技术繁荣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重视用户的反馈,强化用户的互动,从而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最后,强化产品导向。高校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打造,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与企业型单位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可以借鉴企业基于用户需求的方式,但是在产品的导向方面,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高校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导向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瞿浩,何家霖,马锦玉.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10).

篇(3)

关键词: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思维;网络伦理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139-03

Analysis on Network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Harmony From the Cultural Point of the Four-level

ZHANG Lin

(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network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n the campus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Infiltrating into students of learn and all aspects of life. Based on the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defined, by analysising of the current network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of the problem and its causes, based on four level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ulture of the college network system envisaged.

Key words: culture; culture of network; thinking on network; network ethics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网络文化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很难想象离开网络的校园将成为什么样的校园。在大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方面涉及到网络。最常见的形式:学生选课、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基本教学信息查询等。高校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重要文化之一。据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 而在这1.37亿的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2%,网民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年轻化的态势。网民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达到31.1%,其次是本科(25.8%)和大专(23.3%)。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为28.5%[1]。在网络包绕整个校园的情况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第二空间,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1 网络文化的界定

网络文化又称赛博文化(Cyberpace culture)是由Internet产生并依赖其发展的所有技术、行为、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它与传统的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基于网络技术手段的文化,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一种与计算机媒介通信和在线交流相关的文化,不仅包括与网际行为相关的规范、习俗、礼仪和特殊的语言符号。网络文化还与存在的时间、空间及网络文化创造的主体密切相关。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校园文化在网络中发展的新形态。与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高校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分析一下我国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现状。

2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文化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文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但网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仍然在高校中存在,高校中的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具有天使般的魅力,又具有魔鬼般的诱惑。可以从物质文化、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精神观念四个层面上分析我国高校网络文化现状。

1)网络基础设施良好,高校校园网普及率很高

截至2006年底,高校校园网的建设率达到100%,校园网从最初为科研、办公服务到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学校的机房获得网络资源,而且在宿舍都可以实现与网络的互连。网络在整个大学校园里已无处不在,为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量先进的网络设备进入高校,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亮点。

2)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网络文化是一种超越时空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世界性文化,它在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显示出知识信息的价值,能激发大学生探索科学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摆脱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更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知识才干,网络文化的高科技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行为。

3)网络成瘾现象严重

目前网络文化在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相应不良现象的产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它问题均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表1大学生上网时间统计表,可以展示出大学生每天在网络中所耗费的时间。

表1 大学生上网的时间统计表[5]

通过表1可直观再现大学生上网时间统计表中可直观再现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其中大学生每天在网上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占到37.25%,除去上课、吃饭的时间,几乎所有业余的时间都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第二个世界中度过。极少有学生利用网络长时间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整天呆在宿舍或者网吧,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出现退学的现象。四川考霸“张非”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4)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伦理丧失

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生活使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感,网络的依赖主要表现为网络成迷和网络沉溺。由此可能导致“数码焦虑”、丧失主体性和“脱离肉体效应”等网络异化的现象[3]。大学生在这样看似非中心化的空间中,在各种层面的知识权力实体的左右下,主体丧失了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把握自身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伦理极易在网络空间丧失。

3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文化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文化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学习者自身的因素、高校校园文化缺失、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积极健康的网络思维方式和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1)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虚幻的世界。当代大学生所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其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其次所处的年龄段是自我中心主义很强的阶段,求知欲非常强、寻求新事物刺激并希望得到别人认同的一个特殊阶段。而当真实的世界无法满足其自我认同和别人认同时,从而转向虚拟世界。在陌生的聊天世界里,与陌生人侃侃而谈。在刺激的网络游戏世界里,寻找着刺激,宣泄心中的不满。

2)高校校园文化缺失

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的扩招,大学生人数相比前几年成倍增长。虽然目前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比较多,但高校学生人数增多,这样平均一下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显得相对比较少,很难适合每个大学生的需求。有很多大学生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选择了网络,因为在网络的空间里可以随意驰骋,所受的约束比较少。就这样选择寄生在网络的空间中。下面看看一段在大学校园里常见的对白:

A:干什么去啊?

B:无聊,去上网啊,最近发现一个很好的游戏啊/好看的电视剧啊。

3)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在大学本科的教育中,大部分还是采用教师黑板与PPT的形式讲解,学生以听教师讲课为主的形式。而将网络这种工具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面做的仍然不够。虽然网络在高校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没能把网络充分利用起来。如何将网络更好地运用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成为目前高校网络文化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缺乏积极健康的网络思维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只是将网络作为消遣、娱乐的工具,而没法将网络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来看待。缺少积极健康的网络思维,大学生在网络中很难将真实与虚拟区分开来,当现实中存在困难时,选择沉浸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而不能很好利用网络来改变现实中存在的不足,一味地处于一种躲避现实的状态。

5)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但接下来如何引导学习者利用这个平台来促进学习就涉及的比较少。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经常处于一种“有车无货”的状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方面我们不容忽视网络给我们的校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十分警惕网络所给我们的影响。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教师很少积极引导学习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和协作学习。

4 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的构建

通过对目前对高校网络文化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给我们提出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只有建立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才能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增进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笔者从文化的四个层面出发,提出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系统的四个层次:高校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层、基于网络各种学习方式开展层、大学生网络规范建立层和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层。其四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融合、螺旋上升的关系。其高校网络文化系统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高校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层

高校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层主要是从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入手,指对整个高校校园网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其建设的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让学习者能实时获得与网络的联通。目前这一方面在整个高校和谐校园网建设中处于比较好的阶段。

2)基于网络各种学习方式开展层

基于网络各种学习方式开展层是从文化的行为方式入手,指基于教师基于网络引导学习者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对传统师生交互的变革,大学生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各种交互方式实现与教师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

3)大学生网络规范建设层

大学生网络规范建设层是从文化的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大学生网络规范,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通过制度规范的约束,希望能够相对克制高校网络文化中不良的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4)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层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层是从文化的精神层面出发,由于网络其虚拟特性,不受现实社会的各种道德约束,从而出现网络伦理缺失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依然可以以一个大学生的身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大量网络使用者的榜样,从而建立和谐、纯净的高校网络文化。

5 总结

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分析,发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校园网已经在整个校园中架构起来。但目前高校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短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努力的结果。目前在方面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INTERNET GUIDE 2007互联网报告[R]. 互联网数据中心.

[2] 时伟.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3] 大学生上网时间调查. /league/vote/center.php?vid=233.

[4] 段伟文. 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5] 余辉. 大学生网络文化浅析[J]. 石油教育杂志,2005(5).

[6] 罗岗生. 网络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 中国市场,2007(22).

[7] 姜长林. 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 高等函授学报,2007(4).

[8] 孙丽芳. 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探微[J]. 高教探索,2007(2).

篇(4)

1.内容多元化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没有硬性制度限制,任何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网络文化交流开放性、可选择性更强,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网民利用互联网交流没有心理压力,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使交流摆脱了空间上的束缚,利用互联网交流的个体可以摆脱社会风气及传统问题的偏见,从这个层面上看网络文化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网络文化中高雅与低俗并存,既有抽象严肃的文字也有娱乐方面的文章。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另一个不同点是网络文化是单纯以传播信息与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超越了物质层面。在互联网世界中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彰显自我个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真正按照自我的喜好来安排自己的网络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语言不同于传统定义上的语言,计算机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基于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上的网络文化有着传统文化无法企及的统一性。就目前现状而言,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明显,新型的网络语言的发明及使用对象都是青少年,加之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玩伴,网络就成了其了解世界的工具。这也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3.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文化有效弥补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弊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网络文化,对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可以瞬间实现向所有网络用户传输信息,用户通过互联网终端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信息,使社会变为一个信息整体,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及资源浪费。网络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节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二、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学重点转变策略

1.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强化发展,传统教育重点也必须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行相应改变

教师不应再只重视学生汉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于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要求,必须结合网络文化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集合新闻学及现代传媒的要求,结合多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灵活运用能力。针对现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私人空间及论坛,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变为定期的更新文章,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学生之间可以随意交流,互相欣赏彼此文章,教师定期进行集体修改点评,通过点击量的差距来刺激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性,在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点评能力,从别人的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硬性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性的培养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实用性的培养。要为社会培养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如何运用的双重型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社会网络媒体制定联合办学的目标,通过网络发展实际需要,培养定向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实用性。现代汉语语言文学的具体实用性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有基于网络技术对实时发表评论及看法的能力,要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网络文化的大众化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总结语

篇(5)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篇(6)

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化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步入瓶颈期,问题重重。要突破这一瓶颈,就要求网络文化产业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通过自主创新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

网络文化产业;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解决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目前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网络文化产业只有通过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大障碍之一。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创意和创新性技术。因此,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必须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走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现实状况

(一)什么是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的出现是现代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以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文化产业又可被叫做数字内容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们的思想文化创造活动;网络文化产业的载体为计算机、手机以及互联网络等科技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目前,网络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对网络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明确提出新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网络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从广义的角度看,网络文化产业主要包含:将信息网络作为支撑,在内容和形式沙漠化与传统文化产业都有很大区别的新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二)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概况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涉及的内容较多,既包括将信息网络作为支撑,在内容和形式沙漠化与传统文化产业都有很大区别的新文化产业,又包括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而形成的新型产业。但通过对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概况的调查发现,网络社交游戏已在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网络游戏市场已成为大部分网络文化企业必争市场,很多文化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军网络社交游戏产业。网络广告业发展势头迅猛,收益较好。一些收费下载的影视作品、书籍作品等的盈利模式呈现出不断改善和扩大的发展趋势。搜索引擎市场在我国也已初具规模。总体而言,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逐步提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从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的结构来看,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主要有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网络广告以及网络引擎等,其中网络游戏所占的比重最多。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销售额为1244亿元,游戏用户的数量高达5.2亿人;出口的游戏产品中,客户端类占28.7%,移动类游戏约占42%;我国自主研发的客户端类游戏在海外的销售额约为8.62亿。由此可见,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的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创新的基础,网络文化产业结构单一化现象严重,甚至呈现结构性失衡网络娱乐是我国网络文化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中的网络娱乐文化,网络游戏中,网络游戏成为主要的项目,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在品牌性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知名的、大的一些网络企业占绝对垄断地位,这极大地制约了其他网络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区域结构方面,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网络文化发展明显优于西部等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致使网络文化发展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在产业内部方面,大部分网络文化企业的盈利模式仍然以传统的盈利模式为主。例如,在网络游戏文化发展方面出现针对性的失衡局面,为城市人群、年轻人群等设计的游戏较多,而针对老年人、儿童以及农村人群的游戏较少。由此可见,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呈现出结构性的过剩和不足,即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

(二)创意性开发严重缺乏网络文化产业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相互协作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网络文化产业的主要产品为各种形式的网络文化产品。然而,我国网络文化呈现出只有总量,没有质量和创意的状态。

(三)网络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待挖掘“内容产业”是网络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必然的特质,这种“内容产业”的特质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原创性的特点。然而,伴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网络用户的数年逐年递增、各种中文网站纷纷建立,致使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网络信息相对贫乏,网络文化需求高速增长。具体表现在,在网络文学方面,缺乏创新、优秀的原创性作品太少,尤其是缺乏运用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的意识;在网络游戏方面,国外输入我国的游戏作品大多以我国的文化背景为素材而创作,而我国的网络游戏的发展却忽视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渗入,一味的追求商业盈利。所有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在发展内容发面呈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四)创新性网络文化人才严重不足,创新团队建设滞后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和团队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之一。换言之,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的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因此,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研发团队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我国网络社交游戏产业中一些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研发人员大多集中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大企业、大公司;而这些大的、知名的公司大多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因此,这些高素质的网络人才也大多集中于这些大的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网络企业以及一些相对较小的网络企业则出现人力资本不足的现状,这极大地制约了这些网络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也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

(五)核心技术缺乏,创新盈利模式受到瓶颈制约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与国外的互联网的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方面,常常依靠引进,因此经常受制于他们。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网络游戏产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原创性网络游戏产品尚未占据网络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很多传统媒体即使建设了网站,但仅仅是平面媒体的翻版,寻求不到合适精准的盈利途径。

(六)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规范性网络文化产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明显。首先,侵犯版权问题严重。大量的侵犯版权问题的出现严重地损害了网络文化消费品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使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严重地挫伤了网络文化消费品原创者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对于网络文化的具体内容监管不到位。当前,我国网络文化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内容很多,甚至还有一些非法的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网络文化内容监督管理的不到位。再则,网络文化产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很多的违规行为,这些违规行为的出现,容易导致各网络文化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也会对整个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

(一)加强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通过调控优势推进结构优化政府部门要做好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宏观规划,做到合理、科学规划,加快推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区域融合。

1.通过东部沿海的一些发达城市群的发达的文化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2.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中西部地区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精选一些重大的项目给与重点支持,加快建设一批能够起重大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的网络文化产业项目。

3.通过国家与地方共建的方式,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大力推进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等传统的网络业态文化的快速发展。

4.实施网络文化产业资本多元化发展战略,鼓励各级各类社会资本进军网络文化产业投资建设,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与网络文化相关的重大或者重点课题或项目,广泛吸引各方资本投入进来,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发展特色文化占领消费市场一个国家的网络文化要取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彰显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也是一个国家网络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1.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网络文化企业研发既能反映时代特点,又能展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文化产品。

2.在开发网络文化新内容反面,既要重视创新性,还要重视彰显民族特色。大力推进中文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过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

3.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和精髓。

(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的市场需求向综合效益的快速转变

1.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夯实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2.创新网络文化产业现有的盈利模式,通过网络广告、网络电影、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等打造新的网络文化产业盈利模式,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的整体收益。

3.打造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产业链条。通过采用多种信息工具在内容传播方面的优势和互补性,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链,不断扩大网络文化传播的途径以及范围等。

(四)改革并创新我国网络文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1.改善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一支既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又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优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与此同时,通过与各类职业类院校之间建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培养有利于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加强国内优秀网络文化公司、企业同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实力较强的网络文化产业集团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选派优秀毕业生到这些文化产业进行实习、见习的方式,吸收这些企业的长处和优势。

3.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一些具有创新精神和意思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

四、结语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振兴民族文化产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走出目前的困境、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温虎.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性状调查[J].改革与战略,2014,(10):99-101.

[2]李玲霞.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7):46-49.

[3]郭建邦.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向,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J].科技视界,2010,(11):29-31.

[4]张江彩.新时期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2,(8):51-53.

篇(7)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不但有利于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文化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及不足。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地认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是当前我们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网络文化产业经济理论研究

2006年国家《文化建设“十一五”发展纲要》中,进一步明确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可见,文化作为产业是近年的事,将网络文化产业经济作为文化产业的另一种经济形式的理论研究起步就更晚了。然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超越了网络技术层面,如果对网络文化只关心网络产业能否赚钱,中国兴起的庞大网络消费群体以及市场就会先天不足,到最后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受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国家制约,更可怕的是会在长期消费中依赖他人提供的精神产品而生活,网络文化贸易将长期逆差,从而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在思想领域加强对网络文化产业经济的认识。第一,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文化的影响。第二,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的研究。需要从理论上研究网络文化产业机制的基础、动因、保障、内生力、长效与活力是什么,研究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企业的品牌、内容、技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终形成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体系框架,并用以指导中国网络文化企业的社会实践。第三,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经济的中国特色研究。第21次互联网调查显示,中国网络已经呈现向下发展趋势,故应对中国网络发展现状、网民对象、国情状况等加强研究。第四,以全球化的视野研究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的全球性是它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之一,全球化下的文化发展也要有全球视野。美国在貌似自由化政策的大旗下,以文化商品输出为借口,并坚持按照WTO的规则强调文化贸易的自由性,而否定各国坚持的“文化例外”。2006年加拿大以“文化例外”限制美国大片播放、图书进口的败诉,应引起我国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二、扩大网络文化产品出口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有较快发展。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数字显示,中国出版物版权引进势头趋缓,版权贸易逆差已有所缩小,从2003年1:15的输出与输入比下降为2004年的1:8.6。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在政府的关怀下,在服务商、网民的精心呵护和创造中,也正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电影业“盛况空前”,中国国产电影仍然被排除在西方主流市场之外。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增强文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首先要开发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中国网络文化产品应开发适合本民族的优秀作品,向世界人民提供真正的精神食粮。其次,要加强政府对进出口文化的管理。在文化交流中,不能机械照搬经济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经济领域也不可完全奉行自由主义政策),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际谈判,借鉴欧美等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扩大中国网络文化的影响。再次,以优秀的网站推出更多的国际交流文化产品。一国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在吸收他民族精华中的自我创新,依赖于与他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同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长期耕耘与呵护的结果,仅有一两个优秀节目的出现,或仅仅依赖某个人的力量、某企业的一件作品、政府的某个规定,民族文化就失去了源源不断发展的机制和能力。

三、加快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应当说,我国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2003年12月8日,联想集团花了17.5亿美金收购了IBM的PC业务,盛大斥巨资购买了《传奇》游戏等。2007年1月17日摩根士丹利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及媒体预测报告》、1月初摩根大通的《2007年网络投资报告》、1月20日德勤的《2007年媒体发展趋势报告》,都显示了国际权威机构对我国网络游戏、电子数字市场发展的乐观态度。除此之外,中国以汉字出现的交互电视、彩铃、网络动漫等网络文化也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些都表明随着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崛起的经济大国,必定会在网络文化领域大有作为。但是,相对于全球的华人语言群体而言,中文网上信息依然严重偏少。

因此,第一,要在网络技术的关键环节中,在用于监测、过滤、屏蔽不良信息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方面,实现有效网络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我国的IT专业人员要大力开发适于中文信息处理的软件,简化网上中文信息加载、修改和刷新程序,提高中文网络信息加工、处理效率,打破西方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在网络世界的垄断格局,尽早在信息技术汉语编程以及软件开发等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在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加强中国人自主开发的产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服务管理系统,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同时完成国产化的技术发展。第三,要培植中国有一定品牌、规模的网络企业,加快推进资本市场运作。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诸如盛大、新浪、用友等海外、海内上市公司,并有中关村等成功的科研基地,但离“做大、做强”,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一流科技企业还有距离。

四、将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