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8 18:4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实验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实验教学

篇(1)

关键词:卫校 生物 实验

生物是卫生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中等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学校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技术人员.生物实验人员是兼职的.业务不够精通,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术和能力。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教育者应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3、改良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及药品实验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个人认为,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应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验方法。例如,在蛋白质电泳实验中,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注意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仔细观察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步骤,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实验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加以强调和解释,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这样学生对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就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实验教学 新思维

为全面提高学生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实施新的实验教学活动。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1、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造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任务。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制度”。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人才。

2、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形式。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只是一种形式,考高分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中心,“新教材老教法”,只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还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形式,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指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某一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物实验课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多重教学法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管理和实验计划的制定。

在农村生物实验所需的大多数材料学生都可以收集到,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的理解,使学生产生我不准备谁准备,我不管理谁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按知识的重演律,重新品味前辈获得这些知识的最精彩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加以讲解和评论。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胆略、意志和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创新思维,很好地把继承和创造结合起来。

3、重视实验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理论,都是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学生不去实践而只注重理论,就不能体验前人所经历的“怎么知道”和“知道什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手、脑并用,即使实验结果不正确,也不能表明一无所获,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可能会有其它新发现、新收获。因此,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出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创造性的,他们是喜欢创造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具有与莎士比亚、牛顿、袁隆平等大师一样的潜能。花季年华的中学生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当临管者、说教者,而是充当引导者。引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教师除了提示学生注意有毒的或易燃易爆的药品外,其他方面一律让学生先去尝试。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植物的细胞),大多数学生都用自己准备的叶、头发、手指等放在载物台就开始观察,学生很快就发现什么都看不到,议论纷纷。这个时候教师及时给学后纠正错误。这样,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此外,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然后教师再引导,使学生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进步。

5、提高实验分组开出率。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观察、活动、实习、调查、实验等方式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好渠道。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去体验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至于演示实验,能作为分组实验让他们去做更好。因为作为演示实验,学生只能看着教师做,自己不能亲自动手,最终也吸能验证理论知识,其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分组实验相比,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分组实验开出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

6、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实验后的讨论。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等内容不能晴蜓点水,一代而过。应认真组织并引导学生去讨论。通过计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又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

科学的核心是探索,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体验实验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将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探究的手段,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由以下内容构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交流讨论[1]。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又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本文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作一探讨,试图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学途径。

1 科学方法解决模式

教材中设置的实验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精心设计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等特点,完成这些实验的教学在达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实验的条件、方法和结论都是预定的,现成性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制约性,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实验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通过改变条件或方法进行探索,更能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

例如,探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1)提出问题: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教科书上是用丙酮提取,那么是否可用其他方法提取叶绿体色素呢?而分离色素的层析液教科书是用石油醚、丙酮和苯一定比例的混合物,那么是否也有其他的替代品?

(2)教师引导或提示(师生互动):首先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推理,然后设计实验并动手验证猜想推理。

(3)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提出其他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方法1:探究采用有机溶剂四氯化碳提取色素。

方法2:探究采用有机溶剂酒精提取色素。

通过讨论提出用其他替代品做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方法。

方法1:探究用酒精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方法2:探究用93号汽油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4)进行评价: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和分析,认为以上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替代方法都是具有可行性的,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试用上述一种方法),最后将每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这种探究模式使学生主动去感知、进一步深入地探索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开放性专题探究模式

开放性专题探究即是对教材中的实验或问题进行“纵深式”或“拓展式”的探究,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色彩,改变机械仿照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上去理解,牢固掌握学科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站在更高的能力层面和方法层面上去熟练、灵活地解决学科课程中所遇到的有关联的系列问题。

开放性专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发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探究中面对问题,学生不仅要探究问题本身,还要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综合多种信息产生联想,萌发独特的见解和思路。

3从现象入手的实验解释模式

该模式是以现象为学生认知活动的动力源和启动器,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和中介,是以现象入手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比前两种模式具有更大的综合性、独立性和开放性,它往往是综合多方面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创造性应用,以解释特定现象为目标组织实验教学,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解释特定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调动认知积极性,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从现象入手的实验解释模式中的“生物现象”一般都源于实验过程或社会生活实际,学生在研究现象中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找出解释现象的基本实验思路,掌握其特征,追踪其原因,同时要求有研究问题的多种方法介入,在完成实验之后能较好地总结、延伸与提高[4]。学生通过该模式的训练,使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深刻,又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积极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 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2002.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0~43

[2] 李欢颜. 2006.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探讨. 中学生物学, 22(10):15~17

篇(4)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教学;师资建设;基本技能;综合实验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实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从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性实验,它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决定实验课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上好实验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前提。实验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人员除需要按实验目的要求做好实验用品的准备外,还要做好课前预备实验,我们通常是提前3~4天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做好预备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找出问题,及时处理和分析,直至准备无误后,才拿到实验课上去,所以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按照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师资的要求进行,鼓励和帮助实验指导教师的进修与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精心组织实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实验教学目的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经常轻视实验课,认为没有用,在课堂上应付了事。根据这一情况,我认为应该在实验课开始时,教师要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我们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一般示教操作由教师演示,,使他们认识到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单纯是一个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才能完成实验课的目标,为学生将来做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我们进行生物实验的目的所在。

3 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仔细批改实验报告,实行实验考试,检验教学效果

生物学是门基础课,抽象难懂。学生对实验内容、物品、步骤和结果做好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观察好实验的重点和现象及它的全过程,让学生观察恰到好处,以达到实验目的。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检验。教师通过批改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判出成绩,指出不足,对个别不重视实验课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实验课上尚未弄懂的问题,包括带普遍性和个别性问题,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又怎么能学好这门课。生物学书本上的许多理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感觉,自己动手验证某个重要的结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又可以相互交流,形成合作学习的好氛围。

4 运用电教化和综合性实验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学有些实验受经费、仪器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全部自己动手实践。我们利用电化辅助实验教学,把实验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和手段组织实验课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造性,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实验课上教师要重点讲解实验原理、操作以及注意事项,针对实验提出相应的问题,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操作,注重学生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实验操作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让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答,用这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学生要做好实验操作,弄清楚要做的是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以及怎样做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在生物实验课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合作精神,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比如让部分学生参加实验前的准备或预实验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和带动实验前的预习和理论准备,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改变纯老师教,学生做的模式,实行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我分辨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生物化学是信阳农林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制药、水产、林学、食品、植保、茶学、动物科学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仍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课时少,验证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缺少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实验项目及使用的实验大纲缺乏专业差异性;学生多,实验设备少,老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级学生的多个实验项目;学生被动接受老师讲解,参照实验教材依葫芦画瓢完成实验操作,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现象、结果分析不透彻或没有(甚至有些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教学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2.1根据专业特色和实践需求优化实验内容

目前我校有7个学院20个专业开设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同专业使用的教材相同,开设的实验项目相同,项目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章节中,忽略了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及操作技术的不同需求,忽视了学生个体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所以根据专业特色和实践需要修订了生化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模块优化。

2.1.1优化基础实验

针对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如茶学、林学、水产养殖等文理兼收专业的学生,实验内容以凸显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基础实验为主,对知识的掌握重在理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非以此为基础的应用。例如植物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让学生自己选取实验原料如橘子、苹果、猕猴桃、青菜等进行分组比较实验;酶活性测定实验,将学生自己口腔内的淀粉酶作为实验对象;取口腔黏膜细胞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实验等。这类实验内容既激起了学生的动手欲望,又避免了同学间实验结果的相互抄袭。课程的兴趣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动手能力和参与度。

2.1.2优化综合性实验

针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考研和工作对实验操作需求程度较高的学生,如食品科学、植保、生物类等专业学生,实验内容以具有复合性、覆盖面广的综合性实验为主。如将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酶活性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蛋白质浓度等验证性实验合并为“鸡卵类黏蛋白的制备及活力测定”。这种合并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透析、层析、离心、分光光度法等多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更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2]。

2.1.3优化以自主设计实验为主的开放性实验内容

这部分内容大多数都是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教师需对拟订的实验方案、选定仪器设备等内容进行核实和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并予以实施。如实验内容“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虫草素提取、纯化和药用功能的研究”,没有明确的参考教材,需要学生团队合理分工协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再与专业指导教师商讨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经老师认可后科学合理地实施实验操作。这一部分内容既能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3]。

2.2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2.2.1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普遍的措施是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在时间、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手段、方法以及后续的实验评价等全面对学生开放[4]。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更能突出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但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现阶段的学生基础、教师队伍、实验资源条件也决定了常规教学模式是不可完全替代的,只有在上述各方面条件都很完善时,实验的开放式教学才能发挥实际效果[5]。否则,可能会使本已紧张的实验教学资源更加紧张;随着实验的开放,难免让学生误以为实验课不重要,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将常规的集中式实验和开放式实验相结合。因为前者有利于训练学生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实验作风,为后续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2.2.2丰富开放式实验内容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要求,遵守实验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原则选择开放性实验内容[6]。一是开放综合性选修实验:由生物化学教研组统一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选修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时间、指导老师等信息都统一录入实验教学平台,学生根据专业需求和兴趣选修,每个学生选择的实验项目数不固定,最低选修6个项目就可以获得学分。二是开放毕业设计实验:根据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设于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已对所学专业有了明确认知,完全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准备,提早进入实验室。结合我校本科生导师制规定,相关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基础,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估测并全程参与指导,以达到更好的实验结果,并对前期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三是开放学生自主创新项目: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意项目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我校王德芝教授为首的创业团队曾参加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罗山县东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菇胶囊菌种工厂化生产”获得国家银奖。该团队的成员大多是经常于实验室内开展有关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基地,是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验的有效平台。

2.2.3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类药品,倘若操作不当就可能引起巨大的危险。因而学院在原有《信阳农林学院实验管理办法》基础上,制定和补充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对实验地点、所需药品、相关大型贵重仪器提前进行书面预约申请,并签订责任书,经实验教师签字并报学院审核批准后,才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并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如实登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指导,相关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和仪器的维护。

2.3加强实验团队建设

首先,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的容综合性、应用性和前沿性,要求比较精通该领域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实验,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新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建立和完善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目前我校不断引进高学历、不同领域的研究型人才加入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并为教学人员积极创造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继续深造的机会,以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逐渐形成一支由实验理论教师、实验指导教师、相关科研教师等组成的结构合理、技术精湛、指导性强的实验教师队伍[4]。其次,充分发挥专业社团骨干成员的协作作用。我校专业社团建设已很完善且成效显著,题为《“专业社团+企岗实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曾获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特等奖。专业社团除开展正常的社团活动以外,部分骨干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教师进行实验准备、科研辅助、仪器保管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可以弥补实验人员及专业教师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开放实验室,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学校出台鼓励政策,给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老师相应的课时补助,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实验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作为生物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中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拓展和渗透,使得动植物细胞培养手段也更加广泛[1]。无菌技术和保藏技术等其它微生物学技术在医疗卫生、制药工业、食品生产、环境污染处理等生产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2]。由此可知,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也对高等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转变和拓展。实践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转变成自身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3]。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后期,专门设立开放时间段,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设定实验方案,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准备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通过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开展设计性实验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开展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

微生物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知识面较广、实践应用性很强,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工作后的发展需求[4]。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仪器设备有限,学生只能遵循教学大纲安排好的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到实验室做规定的实验项目,而且教学内容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深度不够,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实验教学效果与实际应用相差较大,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跟随教师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实验技术进一步了解的兴趣[1]。教学过程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其结果是很难培养出熟练实验操作的创新人才,也很难培养出操作熟练的技工。按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在进行设计性实验之前,经历了系统的微生物实验操作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包括: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实验二、消毒与灭菌;实验三、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四、微生物的接种;实验五、显微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法;实验六、细菌革兰氏染色及形态观察;实验七、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实验八、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学生反复训练了基本的微生物接种、纯化、保存等操作技能;对进行科学实验的思路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然而这一系列的实验操作都是相对分散进行的,如何能促使学生将这一系列实验内容连接起来,在一个实验内容框架下,把这一系列的实验技术都运用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5]。因此,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主选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个科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方法

2.1实验选题

多数同学都认为开展设计性实验选题十分困难,根本的原因在于之前的实验都是教师准备好既定的实验项目,学生往往在此过程中并未思考这些项目的来源。对于如何在实验中心现有的条件下拟定实验项目毫无基础,对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如何应用到实验项目中来也无任何概念[6]。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明确教师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对于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给出详尽的范围,鼓励小组成员间协商解决,互相取长补短,综合成员的意见,然后拟定出适合本组成员的实验项目。实践中,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选择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开展实验,如部分小组同学选择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自来水中微生物菌群分析》等实验项目,多数学生都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学生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选择相关且简单易操作的内容来开展。例如部分学生开展了《食用菌的收集与鉴定》《、食用菌的制种-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等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学生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认识微生物学实验是如何应用到科研工作中,甚至部分学生将相关的实验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动力。

2.2实验操作

对实验项目拟定后,进入实验操作环节。设计性实验从某些方面来说是验证性实验大综合,在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时候,之前学习的培养基配制、显微镜使用,微生物系列稀释,消毒与接种,微生物培养与保藏等内容都得到一次汇总复习[7]。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详细的记录,例如菌落形态、菌体大小、生长速度等。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报告完成,均由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时间段内自行完成。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观察分析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其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小组出色完成了实验项目。实验选择生活较易获得的葡萄作为材料,从培养基的配制、菌株分离、菌体形态观察都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实验结果用图片展示出来,并且分析也十分透彻,出色地完成了一个设计性实验。

2.3实验总结

建立在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有详细记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实验步骤、结果与分析。部分小组实验现象并非和预期的一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对新出现的现象进行探讨,可能说明了实验的失败,也可能说明这是一种新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部分小组的实验结果不理想,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完善实验方案,改进操作方法,反复进行实验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设计性实验的评价并不简单地依赖于是否取得圆满成功的结果,而是综合地衡量整个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组员间的协作精神。实验报告的撰写占很小的比重,更重要地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开展设计性实验的体会

设计性实验以6个人为一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并完成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实验内容丰富、工作繁杂,对于一个刚接触微生物不久的学生,很难独立完成这一工作,必须加强团队合作,集体讨论立题,明确分工,实验实施过程中互助,发挥集体的优势,这样的协作过程使学生产生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计性实验内容均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多样,涉及的知识面较广[8]。立题之初,需要教师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提出方案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与学生讨论后完善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从未遇到的情况,以及可能会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在其它实验教学中没有遇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而且必须在科研实验的一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常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实验准备工作都由老师完成,学生主动性差,仅按部就班完成,即使没经过预习也可以按照老师给予的实验步骤完成[9]。设计性实验建立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观察到汇报考核都要自主完成,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大的发挥。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实验教学层次的提高。

4结语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有机会全程参与实验过程,有机会涉足实验材料的取得、实验试剂的配制等[10]。通过实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尽管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然而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思维方面优势明显,是今后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1]。我们通过这些尝试积累经验,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拓宽设计性实验的涉及面,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胜贵.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6).

[2]田颖,刘侠.微生物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衔接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

[3]孟建宇,李蘅.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4,36(9).

[4]吴石金,黄海婵.谈谈“自助式”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2).

[5]纪燕玲,于汉寿,汪素美,赵明文《.基础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

[6]朱铁群,成庆利.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个案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

[7]张桂然,张红梅,李欣.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

[8]肖红霞.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

[9]范玮.创新高职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13,35.

[10]牛雅琼,谢国梅,那冬晨,闫桂琴,王祎玲,王华峰,李琪.遗传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2,47(1).

篇(7)

在中医类院校中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随着教学的改革,学校的专业也在不断的增多,招生人数也在增加,各种非师范专业也在增加,但是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仍是按照师范类的教学方法进行。其次,在实验教学中主要讲究的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较为落后。最后,实验成绩的评分体系也是不健全的。本文主要提出在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对中医类院校中生物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一、重组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在重组实验内容的过程中要求建立一个突出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1.精选基础实验

重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要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基础实验为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中医类的生物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实验的种类分为电泳法、层次分析法、离心法、分光光度法以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五种实验技术。其次,开展综合型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综合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主要是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测定为主,在试样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在生物化学学科中有“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这个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要准备多样的实验材料,例如鲜奶和奶粉、各种生肉还有菌类蔬菜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选择实验材料。在实验开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材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的组成,这样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是必须探究的。实验开始之前还要清楚实验材料的前期处理方法、样品取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生会认识到用常规材料测定时难以得到的规律,整个实验过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例如,食品专业的学生对食品中维C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他们会去比较新鲜水果在常温中不同时间段内维C的含量有何不同,还会区别果蔬和果汁中维C含量的不同,将果蔬制作成果汁的过程维C又有怎样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在传统的实验课堂中,实验学习只是单纯的重复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实验的结论也是预先设计好的,在综合的实验课堂中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反复质疑,反复验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3.精心安排研究性实验

最后的研究性实验,教师要精心的组织,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性的实验中实验的题目是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面对选题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引导性的作用。实验室要按时开放,保证实验室的仪器和材料是供应十足的,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性实验在整个学期中可以安排在期中和学期末,研究性实验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整个实验过程虽然学生要独立完成,但教师必须做好跟踪指导,例如,实验过程中材料的查找,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等等的环节。研究性实验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充满学习热情。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1.学生参与实验环节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例如,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参与的仅仅是实验的进行过程,而实验的准备环节和实验最后的评价环节学生是置身事外的。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环节和师生合作完成实验的讲解环节。例如,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和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教师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如何计算试剂用量,如何确定试剂的纯度以及如何配置试剂,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在配置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试剂配置的主要方案。到了实验的讲解环节,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补充。这样的实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到实验中的原理、内容,更加熟悉实验的操作方法,将被动的实验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过程,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2.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改进实验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有限的学习空间,在网络和多媒体的帮助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化学实验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将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实验室的维护,以及在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在网上收集更多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制作成PPT,然后对任何一项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合理的解释,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还要完善实验的考核方法,建议一套客观准确的评价体系。网络资源也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师生可以收集生物化学的网站推荐给学生,例如,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等。能够使生物化学中的实验教学脱离时空的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3.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在实验的考核过程中,可以安排基础性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的实验各占总成绩的30%,最后的10%归实验技能竞赛的成绩。任何一项实验的成绩都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实验技能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评分。具体实验类型中不同的实验环节评分标准是不同的,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实验过程要适当的加大比重。例如,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实验的操作过程各占到实验考核的30%,实验技能和实验结果各种实验评分的20%。实验课堂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个体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发挥教师的作用,还可以将学生评价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还可以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让学生认知到自己学习中的缺陷和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