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8-17 17:34: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在农村金融发展中,以切实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为基本出发点, 在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外, 金融系统加大了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这也是秦都区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本文以咸阳市秦都区为例,在对农村金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几点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涉农资金供给不足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将农村机构网点撤离,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大幅下降,农村地区基层机构的贷款逐渐萎缩。目前农村金融的供给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以及刚刚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辅,资金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需要。另外,这些正规的银行为了避免各种商业风险,手续相对繁琐,要求比较苛刻,很多农民无法从中获得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民间金融借贷逐渐发展起来,但这种农村民间借贷不受市场政策的调控,具有较大的风险,经常会出现金融诈骗的现象。
2、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方式落后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农村金融在信贷、结算、委托、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引导。目前农村金融在产品和服务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信贷产品除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农户联保贷款外,其余就是担保抵押贷款,而农民本身能做担保的抵押物十分稀缺,特别是农户在住房、就医、求学等方面的消费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基于现代金融服务的ATM 机、商户POS 机等基础设施缺乏,农民不能充分享受到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3、民间融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由于正规金融组织无法满足农民及大量涉农企业的需求,导致民间金融大量存在。然而,民间借贷的利率和风险比正规金融机构高,且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高风险使农民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隐患。特别是民间融资存贷利率不对称,贷款利率普遍过高。这样,受到高利率的利益驱使,民间融资易演变为非法社会集资。
4、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农村金融环境不好也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一大问题。因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金融发展的步伐,好的金融环境能够对农村经济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近年来,秦都区农民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讲,法律意识、金融知识仍然欠缺,意识也相对淡薄,在农村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服务文化氛围,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了信用环境整体的不完善,支农信贷风险增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无法保障。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1、营造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当前,农村金融供求仍然失衡。首先,应该统筹农村金融发展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重点确立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的铺设计划,提高农户贷款覆盖率;其次,营造宽松、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激励和促进更多的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进入农村市场,推动商业银行在县域以下设立机构网点,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再次,继续鼓励和扶植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立足县域,承担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
2、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第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农户联保、惠农卡综合授信等贷款模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一站式金融服务。第二,逐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电子化发展,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 机、信用卡等服务手段,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第三,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多层面、多渠道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通过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牧饲料等抵押贷款方式。
3、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速较快,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首先,可以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小金融组织,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有序推动;其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吸收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实体组织等多种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再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植力度,落实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建议参照农村信用社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标准执行。
4、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划分,所依据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划分,可将我国农村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部分,东部经济水平发展最高,中部其次,西部较为落后。
二、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但是,在农村区域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以及相关材料,笔者认为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环境问题
我国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西部属于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屏障,而东部地区是人口和经济密集区,环境压力大,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8.9%,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环境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人们大量开发土地资源,已经接近其承载极限。一方面,由于人们对于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薄弱,乱砍滥伐大量存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大量使用、滥用化肥、农药等,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壤质量大大下降。
第二,生活污染。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使得小城镇和乡村聚居区的人口规模逐步扩大,超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脏乱现场突出,引发严重的生活污染。
第三,城市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产生的大量垃圾无法处理,向农村延伸,而生活垃圾具有高度的污染性,对土壤以及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高度污染的企业及工厂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这些企业向农村迁移,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从东至西呈现依次弱化的态势,东部属于相对发达地区,中部为次发达地区,西部为欠发达地区。20世纪90年代,我国“六五”至“八五”期间,国家推行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使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开始出现。尽管在“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加大对中西部的扶持力度,2007年以后,中西部经济增长幅度开始高于东部地区,但是由于东部地区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科学技术等,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三)劳动力流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内陆向东南沿海流动;近距离省内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对象大多数是有文化、有技术的中青年,留在家中的多为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儿童,这将导致农村中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三、农村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区域发展,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相关知识学科,笔者就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环保意识。在农村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以及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另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舆论的力量,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力度,同时,还应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生产生活中营造出人人关心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引导农民改变之前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带动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在线市场交易已成为市场交易的新型方式,P2P网络借贷平台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也逐渐发展起来。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9月国内已经发展了3448家P2P网络借贷平台,产生交易额高达6274亿元,而且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由于市场份额有限,进入P2P行业较早的网络借贷平台已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后进入的P2P平台面临巨大的竞争力。面对如此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P2P借贷平台对市场进行细分,如借款人资产类别、借款人需求、借款人身份等方面。农民借贷市场属于对借款人的身份实现细分,有利于P2P借贷平台进入农村经济市场,也引导资金流向“三农”领域。
二、涉农P2P网贷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民征信数据缺失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普遍缺乏契约精神。当前城市居民正在开始建立征信数据网络,而农村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商业交易行为较少,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建立征信数据网络。农村居民的消费对象主要为农业生产成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消费,交易额度偏低,主要以线下交易方式为主,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交、消费数据。由于消费对象不同,农民的消费行为受到自然气候和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增加了风险度,提高了信用评估的难度。所以征信数据的不完善成为了制约P2P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强了P2P平台的风险管理难度。
2.信息收集成本较高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信息采集成本更高。首先,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互影响,生产生活信息无法分离,收入、消费、资产、债务等信息不够全面。部分P2P借贷平台依靠当地的加盟商采集农民的信誉、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但这些信息属于“软信息”,无法进行量化,采集方式复杂,导致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其次,农民居住地区相对分散,信息采集技术相对落后,大多信息采集需要手工统计和入户采集,增加了信息采集成本。
3.抵押担保方式单一
农民家庭经济条件较落后,一般难以提供价值相等的抵押物品,所以P2P平台大多为农民提供信用贷款。目前提供信用贷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借款人需有一人及一人以上的亲友为担保人,且必须承担借款人违约后产生的连带责任;第二,P2P借贷平台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软信息”评估风险度;第三,加盟商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大多数P2P平台都选用第三种方式。加盟商作为担保人,一旦借款人出现违约责任,由加盟商负责催款并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P2P平台的风险管理。
4.加盟商质量参差不齐
P2P借贷平台的加盟商主要有三类: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民间投资公司。加盟商的经济实力、风险管理水平、企业素养都能影响P2P借贷平台的发展。但大多数加盟商的经济实力较弱,风险意识薄弱,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一旦加盟商出现造假、风险管理不善等问题,将使P2P借贷平台遭受严重损失。所以,加盟商和借贷平台之间要合理分配利益,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和激励,才能降低借贷平台的经营风险。此外,P2P借贷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加盟商也不断增加,将更多的增加平台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
5.声誉风险隐患较多
P2P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风险管理、借贷信誉等问题有待解决。平台主要依靠加盟商在农村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和推广宣传。但农村地区信息采集成本较高,采集方式复杂困难,加盟商信息采集不够全面,无法真正了解农民的贷款需求和个人信用等。而且加盟商采用的宣传方式以“扫街”、张贴广告等为主,宣传效果不明显。加盟商在农村地区的贷款工作人员多以兼职人员为主,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水平较低,催款方式粗暴,容易引发纠纷。近些年国家加大了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农民的法律意识,一旦加盟商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纠纷,直接影响借贷平台的声誉,造成经济损失。
6.监管政策风险较大
农村P2P借贷平台不断发展,经营规模也在逐渐壮大,但部分平台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监管机制,投资人难以清楚贷款投向和贷款质量。所以一些信息透明度不高的P2P借贷平台将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作为中间环节,加盟商具备两种职能:一是担保职能,二是监管职能。加盟商不仅要承担起借款人的担保责任,也要对借款人进行风险监管和贷后催款。所以加盟商和P2P平台相互合作、相互获利,这种双重关系增加了P2P平台对加盟商的监管风险。同时,部分P2P借贷平台内部也存在违规行为,如自建资金、金额错配、期限错配等,造成信息不透明,增加了相关机构对平台的监管难度。
三、推动涉农P2P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建议
1.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一般指拥有雄厚资金、核心技术、先进管理、牢固的实业基础和较强投融资能力的个人或组织。P2P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壮大,需要战略投资者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一旦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增强平台的资金量,也可以完善平台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意识度,大大增强了平台的实力和信誉度。例如翼龙贷成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联想控股,迅速提升了翼龙贷的知名度。目前,大多数借贷平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正在积极的引入战略投资者,期待平台能取得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此外,银行也可以设立子公司或者基金组织参股或控股涉农P2P平台,为“三农”领域引入更多的资金。
2.加强与商业银行战略合作
当前,一些大型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较早,拥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点,且自身的资金雄厚。所以大型涉农金融机构与涉农P2P平台合作并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近年来,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农村市场的发展且自身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较少,所以二者相互合作能够实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成本过高,覆盖面不广,与P2P借贷平台合作可以增加贷款渠道,在客户营销、银行卡支付结算、贷款催收等方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P2P借贷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可以获取雄厚的资金支持,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高业务拓展能力。
3.完善加盟商体系建设
加盟商与涉农P2P借贷平台相互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加盟商体系的建设。(1)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与培训。目前加盟商主要以小贷公司、民间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组成。这些机构的资金问题、内部管理、企业素质、风险意识都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涉农P2P平台应加强对小贷公司、民间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的培训和管理,例如提供必要的技能、资金、风控培训和系统支持,传递平台的经营理念,使平台和机构实现共同发展壮大。(2)完善对加盟商的激励约束机制。涉农P2P平台与加盟商之间存在利益分配关系,加盟商的信誉度、资质越高,利益分配比例越高。所以涉农P2P平台应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对加盟商实行激励和约束的双重管理。(3)依托加盟商做好品牌宣传与推广。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金融意识薄弱,对P2P网络借贷了解不够。加盟商了解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农村地区进行宣传推广。(4)是鼓励加盟商探索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支持加盟商因地制宜,挖掘盘活农民的资产,在试点地区尝试开展两权抵押,确保平台经营风险可控。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解决了接近14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近几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空心化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不断下降、农民增收困难等诸多问题日益显现,为“三农”事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涉农工作的突破口。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
1、水利设施破旧。长期以来,在中国农村,很多的水利实施成为摆设,有的还得到人为的破坏而未能给及时的修缮,导致水利设施的抗旱、排涝等功能逐步丢失,大量的塘坝、小型水库等水利实施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
2、基本农田遭到破坏。农田是农民口粮保障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中国乡镇一级的政府大肆搞工业园,发展工业获取财政税收,为了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土地,不得不将手伸到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直接或变相的变更为工业用地,导致农业生产用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产出不断降低,“十八亿亩农田”岌岌可危,红线已经被超越。
3、农业生产配套措施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被重视,农业生产所需的道路、供电、水利、信息化建设等配套措施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脆弱。
(二)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脆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三农”事业稳健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脆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下,经不住市场风雨的考验,很多的农村集体经济融资困难、经营不善,面临关门歇业,甚至有的背上沉重的债务抱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拦路石”。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看,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撑不过五年,鲜有华西村、南山村这样成功的案例。
(三)农村土地政策不合理
农村社会空心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很多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进城务工,农村人口逐步被转移到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数是妇老病弱,大量的农田被限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土地流转制度,但这项制度仍然不成熟,不科学,不完善。在农村,很多的村民宁愿落荒,也不愿意将自己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因为流转土地的政策不透明,产权不清晰,收益分配不明确。
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入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双翼,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让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因此,我国的各级乡镇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主动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做好农村道路、农村通信、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供电、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将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到“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这个刀刃上,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政策上的、资金上的支持。
(二)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力,是确保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农村基层管理者赢想尽一切办法来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力,从而更有力的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1、采取多元化模式。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鼓励有实力的农民开展合作社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比如建立特色种植合作社、特色养殖合作社、工艺品加工合作社等,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增强市场抗风性的能力。
2、采取规模化发展模式。规模化发展能够彰显规模效益,从而带来一个上下游和终端消费完成产业链的形成,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基层乡镇政府要大力培育农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来吸引更多的投资,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力。
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作为乡镇政府,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与农村信用社、农行、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交流,提供政策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贷款,确保农村集体经济“供血充足”。
(三)提高农业生产力
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秤砣”,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鉴于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农村留守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模式单一,形式粗放,体量不大,还存在着空间狭小、资金和政策短缺、劳动力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大力支持、扶持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经济发展突破瓶颈,跨越式、稳健发展。
作者简介:郝琛玮(1987-),女,汉族,湖南衡阳,研究生在读,湖南省衡阳衡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融行业工作。
参考文献:
一、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农村家庭幼儿教育观念薄弱。在农村,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民的观念,使得农民的观念相对传统和保守,制约了农村幼教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农民自给自足,自己完全可以在家照看孩子,没有必要让别人来照看孩子,幼儿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大部分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够迫切,在观念上也很难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对其一生的价值。
2.农村幼儿发展投资不足。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发展的经费一直不足,政府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投资不足,导致农村幼儿教育不具体的现象时有发生。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政府的学前教育整体投资当中,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投入到了幼儿教育中,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这些仅有的幼儿教育资金并没有完全应用到农村的教育活动中,而农村的幼儿教育收费还会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农民不能接受正常的幼儿教育费用,这就使得农村的幼儿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无法像城市的幼儿教育那样正常发展。
3.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城市的幼儿园会有几名教师,而农村的幼儿园一般就只有一名教师,并且很少有专业的幼师。农村的幼儿教师也很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增加他们的知识。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明显,大部分农村的幼儿园教师有小学化教育倾向,农村的幼儿教育难以让孩子们在幼儿教育学习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锻炼提高。
4.农村幼儿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与工作制度,幼儿教育各种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关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幼儿园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不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工作观念与工作制度都有待完善,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帮助家长带孩子,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着该地区生活的幼儿发展。从总体上看,农村幼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机构不健全、幼儿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重要问题,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者将眼光都放到了义务教育上,相对来说冷落了学前教育。当前,农村幼教事业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看待当前面临的困境,抓住跟下的机遇,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1.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与认识。孩子教育的第一启蒙者是家长,其次才是学校、因此家长一定要改变自身落后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要改变农村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就必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农村地区的家长们更关注幼儿教育,从而对幼儿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除了要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之外,当地政府还应当注意对家长的教育价值观进行转变,在取得群众的支持后,在基层打下良好的幼航逃群众基础,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2.增加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有利于提升人类的文明程度,弘扬真、善、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更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积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要大力扶持,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龄阶段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加大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必将改善农村幼儿教育落后的教学设施,这对于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一是要全面推行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上岗培训制和全员聘用制。针对当前小学富余教师较多的实际,可以在小学选择一些符合幼教任职条件的人员,通过专职培训,取得幼师上岗合格证书以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要建立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将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师培训规划,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范畴,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考核。组织和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前教育学历提高培训,培养一批幼教骨干队伍。二是对幼儿教师建档立卡,从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文化专业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定期考核,对长期不达标者应责令其离岗学习。三是鼓励专业人才充实幼教队伍。应制定优惠措施,广泛宣传,积极争取,吸引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带动幼教事业的发展。
4.完善农村幼儿教育的教育机制。作为我国各种类别的教育之中最为基础性的教育,幼儿教育应当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各级政府及下属的职能部门应当通过制定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幼儿教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内容等手段,确保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及教育质量得到保障。
三、结语
虽然现在农村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实践。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在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在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粮食补贴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不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上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的专用粮食基地,对农业产品的销售实施订单化管理,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的面积大幅度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农村加快了其沼气养猪,乡村的道路,人畜饮水问题,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其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培训农民工的技能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的择业能力或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的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农民的负担明显减轻。土地延包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不断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加大了经费投入,这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开展的“文明村镇”“文明户”“科技下乡”等活动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三、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当某些项目需要资金时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幅较慢。第二,基层债务负担重。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农资涨价过快。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第四,输出的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地方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收效较大,但普遍存在文化差异大、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他们主要在建筑工地打工或从事于餐饮行业等,从整体队伍来看素质不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不够,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乡,“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要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业,增强企业辐射和带动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而招商引资进行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和放手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形式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立足做大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要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为核心,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其档次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使其形成优势企业,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其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三农”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的聚集,也有利于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将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水平,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农村人员的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加强市场建设,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培训务工人员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保证他们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进行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五)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其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相关部门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以保障社会大局的稳定。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近年新开设的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师队伍最为薄弱。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匮乏,学历达标教师短缺,转岗教师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因此,提高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
1.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的原因
1.1 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还认为英语教学应是初中才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也就是应付上级的要求,认为语文和数学才是主课,英语只是一门"副业",甚至连体育课都不如,致使课时分配上不足,师资的配备也不到位。很多小学的领导对英语知之甚少,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也很有限,甚至都有恐惧的心理。领导的态度也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必然影响到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1.2 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在农村小学,严重缺乏小学英语教师。有的山区学校由于没有英语教师,是几所学校共同用一名英语教师,或者有的学校是隔周上一次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还远远不能满足基本英语教学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83%。学历结构还是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很少有英语专业本科的毕业生来参加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
1.3 落后的教学评价体制也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重视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的今天,对于教师评价不能仅限于学生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但是在很多农村小学,家长和领导只是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绩的唯一标准,甚至和教师的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相结合,这必然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向歧途。
1.4 英语教学设备简陋。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和财政投入的不足,在很多学校看不到任何英语教学必备的设备。虽然有录音机、电视机等基本教学设备,但是真正能用的却不多。很多教师因为录音机的破旧,在教学过程中就直接不让学生听了,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听力内容就这样被删除了。
1.5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也制约了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教育理念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也是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行为,反映着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能力差,外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欠缺,教学方法单一,经验不足,不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缺乏,不能按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2.1 基层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基层教育领导也充分认识到了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把小学英语放到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如此,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如日中天。
2.2 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互换交流。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可进行互换交流。把真诚优秀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农村的教师也可以到城镇,在大环境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会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也能很大程度上缩小城乡差异,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2.3 规范完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部门进行的各类继续教育或培训中,应该向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倾斜,放更多的人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或者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薄弱性开展专门的继续教育或者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其培养、培训,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地方教学行政部门也应加大农村小学与地方高校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校优秀的外语教育资源。
2.4 加强自身的教学反思,逐步积累经验,促进自我发展。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反思能很好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弥补,也可以根据教学效果来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