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

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6 17:04: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

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气工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20-01

电气工程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电气工程领域得到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技术领域的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能胜任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并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一、电气工程课程的内涵

电气工程课程是实操性非常强的科目,主要研究的是基础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以及基础电能存储和实际利用,学科具有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专业的性质决定了,电气工程科目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职业学校中,电气工程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电气应用技能、机电一体化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还逐渐衍生出数控维修科目以及楼宇智能控制科目。不仅要集中培养学生对整体电力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试,也要建立相应技术的分析和解构。电气应用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电气设备的基础管理、安装以及调试和维修,需要学生建立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学习技能。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于现代化工业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管控和安装调试,并且要建立维修操作,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设备改造以及新型技术应用的学习技能。数控维修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线数控车床的基础编程以及操作和维修,并且要运行相应的编程操作,需要学生建立设备维修以及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能。而楼宇智能控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强弱电的基础安装、调试和维修方式,需要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技能。相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对于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电气工程课程设置要求

在实际课程设置和运行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整体学生的生源情况,也要集中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建立有效的供求培养机制。职业学校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生源。基础生源多数都没有参加基本的国家级考试,学生整体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不是特别活跃,这就需要教师在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集中分析相应学生的基本特点,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集中实现理论与操作能力的优化,并且建立有效的实践课程。要综合分析基础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只有保障基础专业培养内容符合企业的基础需求,才能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在实际工作项目中优化的运行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电气工程课程设置措施析

1、优化设计电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电气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相关学校要集中升级相应的教学科目,建立优化的课程结构,切实落实相应教学能力的优化性提升措施。在基础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的教学课程包括:电工学、电机学、电气自动控设备以及基础系统学、自动控制技术、PLC技术等,教师要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整体内化水平,利用相应的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建立更加优化的项目分析和解构能力。在学生学成之后,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企业内部电气控制项目的系统安装和调试维修作业。

2、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基础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量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基础知识点,也要针对相应课程进行集中的实习训练,才能保证整体学习力和学习技能的优化。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相应学科的应用以及项目开发,教师要集中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切实落实人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

3、优化设计数控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基础课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集中考量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除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以外,也要设计绘图实习项目、电气数控技术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实际操作等,教师要在实际课堂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优化设计楼宇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这是一个践行时展需求的新型专业,教师要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培养学生对于智能项目的学习力和研究能力,在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也是智能化小区内部的项目安装和后期调试维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培养学生的高技能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篇(2)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械煤矿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

1 引言

随着迅速发展的微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功能和性能方面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煤矿机械产品逐步实现质的改变。机电一体化技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顺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经过长期实践,在矿生产中安全监控系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采煤安全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矿山机械行业中对开发新产品和改造旧设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在煤矿开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发展比较晚,它是充分表现了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例如KJ95、KJ90系统就是由煤炭科学总院开发研制的,进一步提升了监控智能水平。经过长期实践,在矿生产中安全监控系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采煤安全方面。

2.1 在采煤机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研制成功的电牵引采煤机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很好例子,它具有更强的牵引力,并且不同于传统液压牵引采煤机,具体特点如下:牵引特性良好,够进行发电制动在采煤机下滑时,电能被反馈向电网,能源得到了有效的节约,也够提供牵引力在采煤机前进时,使其移动中克服;在大倾角可以进行牵引,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装置在牵引电动机轴端,电牵引采煤机不需要其他防滑装置,可用在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这是因为相对于电动机额定转矩,它的设计制动力矩为其1.6~2.0倍;较长的使用寿命,可靠的运行,不同于液压牵引,电牵引的元件一半不会出现磨损,除了电动机的整流子和电刷在电牵引会有磨损以外,所以,维护工作量小,寿命长,故障少,工作可靠;动态特性好,反应灵敏,超载运行在采煤机得以避免,这是因为各种参数在电控系统中能够被即时的调整;高效率、简单的结构,重量轻、尺寸小、结构简单这些机械转动的特点是电牵引采煤机特有的,只经过一次转换电能就能够转换为机械能,效率为99%,而这个效率只有65%-70%左右在液压采煤机中。因为它的设计制动力矩为电动机额定转矩的,所以电牵引采煤机,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

2.2 应用在带式传送方面

使用大型综采设备,带式传送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研究长间隔、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枢纽技术以及新产品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具有高产高效性,而且成功研制成了以PLC为核心和制动装置以及多种软启动的可编程电控装置,行星齿轮减速器和调速型液力耦合器被应用于驱动系统中。多种类型的带式输送机在我国已经自行生产制造出来。

3 在矿山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1 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

矿山大型设备中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机电一体化在矿井提升机中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其中将驱动和滚筒从结构上由内装式提升机合为一个整体,机械结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充分体现了综合体的计算机-电力电子-机械。全数字提升机具有高度可靠的性,拥有自诊断功能、完整的诊断举措措施、可重复性故障寻址,并且通讯功能具有快速和简朴的特点;电气安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简化,这是因为总线方式被应用于其中;零备件少,简朴的硬件配置,互相兼容;能够很便利的改变瞬间加速度、实现软件控制和软启动。各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是直流提升机,该机型具有全数字化,在我国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成为该机型的核心部件ASCS。在我国采用S7和SIMADYND研制而成研制成的交流提升机是由交-交变频器供电。计算机技术使提升机中安全保护系统更为完善,主要特点有:在其中两台计算机装置被应用,独立的数据处理、传感和监测装置存在于每台设备中,并且两者同步工作,互为备用,互相监测,提升行程采用对容器位置间接监测和直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行程自动控制通过两者校正和比较得以实现。对驱动和电源回路、制动回路、安全回路由算机进行实时检测,故障记忆得以实现,提升机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3.2 在支护设备中的应用

在采煤工作面中液压支架被作为支架设备,并且煤矿综合机械化目前发展的方向是电液控制,有机的结合液压控制和计算机技术,成组自动移架或定压双向邻架得以实现,支架的工作状态在电液控制装置中可以被检测出来,并且防止支架和顶板受到冲击负载。高压液体装置由乳化液泵站提供给液压支护设备,其供液能力要求具有大流量和高压性,液压支护设备的用液量能够根据工工作面自动调节供液量。在我国该系统能够自动配液,自动控制高低液位,对乳化液浓度实行在线检测。在设定值范围内浓度达不到时,定时自动反冲洗,拥有远距离传输功能,对实际用液量能够实时监控。对乳化液油位、液位、自动配液、流量计量状态功能通过液晶显示器进行实时显示。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技术,融合信息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等为一体,在传统机械工程中渗透微电子技术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顺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经过长期实践,在矿生产中安全监控系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采煤安全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念超.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3).

[2]侯利华.机电一体化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J].硅谷,2012(1):129.

[3]芦景英.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97-98.

篇(3)

2008年12月起,学校在电气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2011年,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中实施一体化教学。

学校成立了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了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师资队伍。设立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区,为试点专业专门腾出一个楼面进行教学,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储物柜、展示架等教学用具,建立了两个学习工作站,为学生提供集信息咨询、听课交流于一体的学习园地,营造了一体化教学工作场景,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习工作一体化

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为了营造这一教学氛围,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规定的项目内容要求,结合苏州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充实,使教学项目更适合企业生产实际。在教学方法上,组织教师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培训,引进企业专家进行教学,使每位教师提升了一体化教学理念,掌握了一体化教学方法,目前学校机电专业在编教师中一体化教师占70%以上,尤其是电气工程系一体化专业教师已达90%。在教学形式上,根据企业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学现场管理同生产现场管理相一致,学习过程评价与产品质量、企业员工考核相一致等;在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上,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设计,努力实现学习情景和工作场景的统一;在职业工种鉴定方面,配合过程鉴定和评价,例如以专业竞赛的形式,将该职业中级鉴定内容在各专业班中开展比赛,实现学习工作、过程评价和职业鉴定的有序结合。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一体化

为深化一体化教学内涵,苏州技师学院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引进企业文化,建立了有企业人员参与的一体化教学机制:建立企业调研制度、企业导师制和企业教学督导员制度,聘任企业咨询官。同时,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指导技能训练以及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校园建设企业化、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等,使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

篇(4)

关键词:煤矿  机电一体化技术  

        0 引言

        我国自造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从1970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装备的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大同矿务局试验起,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萌芽。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程,采煤机已由液压牵引向电牵引发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又开展了采运支机械微机监控、故障诊断的研究和支架电液微机技术应用的研究,并研发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而进入21世纪后,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均有重大突破,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大型固定设备的后备保护等方面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与国外的先进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尚有一定差距,并且煤炭工业相对机械、电子、航天、轻纺、化工、铁道、冶金等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开发水平、应用范围、投资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水平方面均有较大差距。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践

        1.1 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我国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原国家煤炭部组织了对国外煤矿监控技术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和引进工作,此举大大促进了国内监控技术的发展。先后从波兰、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控系统(如dan6400、tf200、minos和senturion-200),在部分煤矿中应用;在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研制出kj2,kj4等系统并通过了鉴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紧跟世界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潮流,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控系统,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系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的kj95系统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测控分站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系统软件采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同时,在“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12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指导下,规定了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自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不仅为各煤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且促进了各厂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现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及配套传感器等设备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天地科技股份公司常州自动化分公司的kj9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的kjf2000和北京瑞赛公司的kj4,kj2000等系统无论在软硬件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企业性质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基本代表了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

        1.2 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 矿井提升机是一种实现机电一体化较好的矿山大型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特别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个整体,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全数字提升机高度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故障寻址、完整的诊断设施和自诊断功能,以及简单而快速的通信功能;它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电气安装;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零备件少;可以方便地实现软启动、软件控制和改变瞬间加速度。

   在我国“九五”计划期间,国产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已成为各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的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除此之外,我国还用simadynd和s7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2000年11月,该系统在焦作古汉山矿投入运行,情况良好。提升机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其安全保护系统更为完善。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两台计算机装置,每台都有自己独立的测量、传感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这两台计算机同步工作,互相检测,互为备用,对提升行程实现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容器位置相结合的方式,对两者进行比较、校正,实现行程自动控制。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对安全回路、制动回路、电源和驱动回路进行实时检测,实现故障记忆,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提升机安全性能。

        1.3 井下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在我国“八五”计划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成功的研制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已经自行生产制造了多个品种和多种类型的带式输送机。

        2 结束语

        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深部水平发展,对控制水平和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又加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如网络、光纤、人工智能及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已渗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中,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越来越强,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采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

个煤矿企业循环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1):88.

[2]文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与展望[j].机械.2003.30(1):62~64.

篇(5)

关键词:煤炭;机电一体化;自动化;高安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主导地位,煤炭产量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0%左右预计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一直是我国居支配地位的主要能源[1]。

煤炭开采工程中,机械化程度是制约煤炭高效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大大改善煤矿生产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及安全系数,同时在降低能耗、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也实现了特定的价值。

1 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在许多煤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萌芽。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装备的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大同矿务局安装上马;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取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采煤机由液压牵引向电牵引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矿井供电设备等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1世纪后期,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大型固定设备的后备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均有重大突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应用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煤矿生产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保障[2]。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设备体积小、智能化、信息化等特点,其在煤炭生产中应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极大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装置,以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重点开展对井下煤矿机器人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3]。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2.1 煤矿采掘工程中的应用

煤炭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是煤矿开采的基础环节,掘进和回采的效率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效率,为此在现代化矿井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采掘中将是必然的。现代化采掘设备在大多数煤矿广泛应用,其电气部分普遍采用了由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关箱、操作箱、压扣控制按钮、照明灯、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组成的掘进机电气系统。采煤工作面上实现了电牵引采煤机,具有良好的动能、牵引特性,使其克服阻力移动,也可以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向电网反馈电能。同时操作方便,其运行可靠并且使用寿命长、反映灵敏、结构简单和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为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目前煤矿生产中最主要的设备。

2.2 煤矿支护设备中的应用

液压支架是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备,目前正向电液控制方向发展,乳化液泵站是为液压支护设备提供高压液体的装置,要求其具有高压、大流量的供液能力,并能根据工作面液压支护设备的用液量自动调节供液量。将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

2.3 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安全生产是煤矿开采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在我国的发展较晚,通过长期的研究,提高了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我国煤矿生产中安全监控系统对采煤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4]。

2.4 煤矿运输提升中的应用

目前现代化综合机械化采煤主要以皮带式输送为主,带式输送机由于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矿井提升效率与安全度是关系矿井效益的重要环节,矿井专用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体,机械结构大大简化,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中各个技术环节部分的综合应用技术水平。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了电器安装,具有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等特点。

2.5 煤矿中其它装置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煤炭装载过程中,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供电中应用,采用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系统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功率损耗。使煤矿供电达到安全可靠、质量高,满足大功率设备的要求;高低开关普遍采用“微机保护”,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设备的应用和推广,极大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了煤矿劳动生产的方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人长时间处于井下潮湿阴暗、弥漫粉尘的环境中工作,直接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配套工作能够使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效的防止了职业病的危害,保证了矿工的生产安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的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收入,改善矿工的生活质量[5]。

4总结

现代化矿井中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高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等优点。现代化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从而实现了高效、安全、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念超.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浅析[J]煤炭技术,2009(9):42-44.

[2]孙长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矿业,2009(4):11-14

[3]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张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1): 46-48

篇(6)

关键词:电器控制;技术;不足;优化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71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电气控制系统已经从传统模式的电器控制技术向集成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了。不过,就针对目前的电器控制技术来看,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

1 电气控制技术中的不足

在电气控制技术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以及电气监控存在不足等问题,其中有电气监控不足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效率较低,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

1.1 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效率低

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电气控制系统作为绝对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电气控制系统当中的不足对电气控制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影响。针对现阶段的电器控制来看,电气系统在设计当中针对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程度不太高。在选择电气控制系统的时候,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较为常用的系统,PCL系统并不适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工厂当中的自动化电气控制与自动化系统当中常有不相符的现象出现。不仅如此,就现在的很多电气控制企业来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自动化系统的时候,常会将其自身的直观意识当做是主要依据,在系统开发的平台当中有较大的差异性,造成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实施中成本会相应加大,系统所承担的负担也在持续增加。

1.2 电气监控效率不足

在传统监视系统当中,操作人员不能对电气自动装置的故障报告以及微机机电保护保护装置进行有效监视。操作人员无法将相关的报告信息很好的检索到,所以对装置当中的运行状况较难掌握,信息当中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及时性都难以保证。所以,现阶段这一类的报告信息当中所有的归档以及归纳都应该要人工来进行传递、保存以及操作。一般操作人员在进行工厂的维护时都会在网络监控室当中来值班,这种方式就较难从整体上对工厂当中的电气运行状态有所料及,也比较难实现信息的同步性以及实时分享性。而且每一个单元当中的DCS系统也为与操作人员有及时的沟通,因此操作人员就没法在恶劣的环境中对设备的运作情况进行掌握,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力以及人力的大量冗余。

2 电气控制技术中的优化措施

上文已经对电气控制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关于电气控制技术当中的优化措施。

2.1 系统一体化的强化

一般来说,将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当中的一体化建设进行加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商家与企业当中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沟通可以有效加强技术合理性,提高应用性,降低系统维护的成本,能将设备的制造与生产往精简化的方向去发展,使电气自动化系统能越发便捷高效。第二个,将科研作为主体,对新型的控制系统进行探索,要对其实用方便性进行加强,在商业的生产领域当中带入配套的基础零部件,以此使电子自动化工程系统当中的系统一体化能快速的实现。

2.2 提高电气控制设备的质量

针对电气控制工程来看,要想技术能有保障,就必须要确定硬件设备的优异性,尤其是现阶段电气控制软件的不断运用,应用的硬件设备材料都非常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使监视器、开关以及继电器等的质量控制能有所加强,也在使电气工程控制技术有所提高。为了使硬件设备当中的质量有所提升,就必须要适当的应用有效的技术规范。就针对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当中的规范来说,针对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当中的硬件来看,首先,必须要对硬件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确保电气工程的设计基础优良,在此基础之上,准备的安装顺序以及规范,依照相关元件当中的的技术标准来设计线路,安装继电器,要从每一个环节上使电气控制的质量有所保障。

2.3 加强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性

在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以及规划当中,经常会将重点的问题忽略,就是对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不够。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过程当中,操作此设备的工作人员能对安装环节清楚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操作全新的操作系统时操作人员的实际认知能有所增强。在与专业的培训相结合,操作人员会更佳深入的了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是因什么原因而依照特定的方式来进行安装以及运行。尤其是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快,也对系统中的制造、维修以及安装人员当中的技术性有了较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重视,要针对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性问题,探讨有效的加强措施。比如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引进新的人才进行新技术的指导,适时对技术知识进行考核,所以企业在对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要使操作人员在操作硬件系统的时候也要将其他相关系统的操作学会。

3 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现阶段的电气控制技术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制约,所以相关单位必须要对问题引起重视,积极探讨出有效的优化方法,使我国的电气控制技术能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文杰.当前电气控制技术的不足与优化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2):243-244.

[2]蒋海兵.试论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展望[J].科技资讯,2014(36):96-97.

[3]郑元明.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改进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05):112-113.

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煤矿 应用 发展趋势

1 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机电一体化煤矿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机电一体化将机械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使物流、能流、信息流融为一体。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主要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 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体,机械结构大大简化,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了电器安装,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九五”期间,国产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已成为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此外,我国还应用SIMADYND和S7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目前,最大装机容量已达到5000kW,主、副井提升机可做到全自动化,不需要专门的绞车司机。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电牵引采煤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一个典型应用。与液压牵引相比,它具有一下特点:①良好的牵引特性:可以在采煤机前进时提供牵引力,使其克服阻力移动,也可以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向电网反馈电能。②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因为它的设计制动力矩为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③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前者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a损外,其它元件均无磨损,因此工作可靠,故障少,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④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电控系统能及时调整各种参数,防止采煤机超载运行。⑤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只做一次转换,效率可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效率只有65%-70%左右。

1991年煤炭总院上海分院与波兰玛克公司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采用交流变频调速MG344-PWD型薄煤层强力爬底板电牵引采煤机以来,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内上海天地公司、太原矿山机械厂、西安煤机厂、鸡西煤机厂等都生产交流变频和直流电牵引采煤机,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近20年的研制开发,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一逐步走向成熟,为煤矿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由于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因此,成为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平滑起动运送大惯性载荷,如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软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驱动点不能不知过多,一般为3点驱动,这样就限制了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而且,输送机的监控设备功能少、可靠性较差、灵敏度和寿命都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

2.4 其他煤矿机电一体化装置 液压支架则向电液控制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我国神华集团大柳塔矿采用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电液控制的支架,移架速度为6~8s/架,最快的移架速度达3s/架。电液控制装置还可检测支架的工作状态。

煤矿供电的特点是供电要可靠,质量要高,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要求。因此应该推广节能型产品。高压开关柜采用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的真空开关。采用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系统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功率损耗。目前高、低开关柜普遍采用了“微机保护”,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3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造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这些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继续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①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②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③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④煤矿机器人仍然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其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谭得健,徐希康.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应用[J].工况自动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