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具设计优秀案例

家具设计优秀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6 17:04: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具设计优秀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具设计优秀案例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60-03

我国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势必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具有家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新时代家具产业工人的重要使命。在我国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想跟上产业形势的发展,必须采取适当改革的措施,才能将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构成”课程主要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内容,是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当中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想象、审美及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展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对培养家具行业紧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在我国高职家具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成”课程的定位是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常安排由年轻教师负责教授。但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普遍缺乏设计与生产实践经验,且对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时大多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在课堂中更侧重单纯讲解一些构成理论知识,没有将其与后续专业设计课程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延伸,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一些构成原理知识,却不知道该怎样将其与今后的家具设计应用相结合。这种隔阂与分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构成”课程是高校各设计类专业共同的必修基础课程,但不同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应各有侧重,如针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单体造型设计能力,针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空间设计能力,针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平面设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但高职院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通常是指定一名教师负责几个不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构成”课程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套用一本教材、一套教学方案和一套PPT来应对不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构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雷同的教学模式没有与专业特点有效结合,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很难满足高职院校不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生搬硬套本科教学模式。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扎实绘画和造型基础的工科生,且普遍理论理解能力较弱,对艺术形式美的感知也不够敏感,缺乏审美能力。但不少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些学生的特点,在“构成”课程教学中仍然沿用自己以前在本科教育中接触到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后让学生大量临摹一些构成手工作品,导致学生因为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难以应对大量的手工作业而对其产生畏惧甚至厌学情绪。此外,传统的手工构成作品需要学生自费购买大量价值不菲的绘图工具、上色工具、绘图纸及模型制作材料等,给不少家境贫困的高职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学习“构成”课程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

二、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提到的当前高职院校“构成”课程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构成”课程标准,加大教学督促力度。我们积极申报了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成立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组,组织成员对多家国内知名家具企业及兄弟高职院校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在充分了解家具行业对用人职业能力需求和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构成”授课特点的前提下,重新修订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构成”课程标准。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将原本安排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授课的“构成”课程调整为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授课。学生通过在大一学习手绘、软件及设计理论等基础课程后,在拥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再学习“构成”课程就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完成作品的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构成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此外,我们要求教研室主任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实施随机听课督查,确保教师能严格按照已审定的专业课程标准开展“构成”教学工作,杜绝教学模式单一,确保其在教?W中将构成的相关知识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密切衔接。

(二)加大对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一方面,适当安排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和家具设计生产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承担“构成”课程授课任务,要求新教师经常到老教师课堂上听课学习,使其更快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构成”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便在自身授课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教师业余时间到家具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并从家具协会、家具厂等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高级技师等到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年轻教师家具设计与生产实践方面的能力,并要求其在“构成”教学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比例,从而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将构成知识点与后续家具设计相关课程进行良好的衔接与应用。

(三)立足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编纂更具有实用性的校本教材。目前市场上出版的“构成”课程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实践训练环节少,且专业设计应用方面的案例体现不多。为了加强教材的实用性,我们组织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成员编纂“构成”课程校本教材。在编写中,我们根据高职院校“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特点,舍弃了一些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增加了不少需要动手操作的训练任务环节,从而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我们还在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当前家具设计最前沿的优秀设计案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构成知识与这些实际案例之间的应用关系,培养其在训练实践中初步具备将构成知识运用到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能力,使其更加明确学习构成知识对自己今后专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构成”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四)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目前各院校传统的构成实践训练普遍都是让学生手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学生自费购买大量材料,给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容易造成学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中。首先,我们在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求其在大一时期就需掌握Auto CAD、3D MAX及Sketch U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在其大二时期将这些辅助设计软件创新性地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中,结果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品的效率,也减轻了其购买材料的经济负担。此外,由于设计软件在建模过程中不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意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虚拟设计的模型进一步实体化,我们还将先进的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模型制作环节中。利用3D打印机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打印出学生前期利用三维软件设计的虚拟模型,方便他们真实观摩和感受自己所设计的立体模型效果。此外,我们还将打印出的部分优秀模型作为可视化教学成果进行展出,给参展学生带来了很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构成”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由于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课程都需要在两年内教授完成,导致一些课程的课时设置相对本科院校的同类课程减少了很多。就“构成”课程而言,一些本科院校常安排多达80课时,而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却仅能安排48课时。在授课课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如授课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授课进度,必然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课时少的难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构成”课程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成微课,以供学生课前或课后反复观摩学习。在此基础上,将“构成”课程的相关课件、经典案例、师生优秀构成作品、练习题及答案等一起整合成教学资源库,在学院网站建立“构成”网络课程。通过该网络课程,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可随时学习构成相关知识,不仅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授课课时紧张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家具设计课程 一体化教学 实践 探索

职业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家具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基于专业的教学体系。通过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对学生理论体系的架构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在职业教育中,家具设计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课程体系的建设还不过完善。基于现状,我们要深入探究家具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以扩宽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完善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家具设计课程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课程,要基于专业特征,从市场以及岗位的需求着手,通过对所需岗位的不断调研,清晰社会对人才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再融入职业能力的分析,最终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目标,这样才能不断来完善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一定要遵循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设计,制作等环节来总体设置,让学生在总体上掌握家具设计课程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家具设计课程只注重基础性知识的讲解,但是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必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了解问题是什么,通过了解家具设计的内涵、发展历史、风格流派等等方面才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再通过优秀的案例分析,分享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以及思路,让学生动态的了解家具设计课程的所学内容。从启发学生的角度进行学生思维的引领,要让理论教学切实作为铺垫,实践教学细化所学理论知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课程设置体系。

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进行图纸的设计之后,要增加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经历前期图纸设计到实物模型制作的宝贵过程,通过这种经验的不断提升,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学习模式,真正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路设计,图纸设计,成果制作等过程。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

职业教育中的家具设计课程的设置必须要通过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掌握以及科学的教育观念来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及家具设计的前沿观念来开展课程设置,面对这样特殊的行业要求,我们必须从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切入点。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入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掌握家具设计的前沿知识,了解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在以上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以及实际设计过程,才能让学生熟悉现阶段社会岗位所需求人才类型。鞭策学生有目标,有方向进行学习。也让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展开,让学生掌握真才实学,以期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要指引教师逐渐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通过高校的课程建设以及不断改革,督促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内容的不断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整合课程的体系,要根据社会需求来设计课程设置,这样也激发了教师的责任以及教学质量意识,增强教师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实用,使学生在毕业后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也让职业教育的优势在教育体系中体现出来。

不定期聘请家具设计的专业人才到职业学校进行实训指导,要根据专业特色,来进行教、学、研、做为一体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实训环节中,通过企业中专业技术人才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充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必须要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才能在社会发展中不被淘汰。提升学生对家具设计专业就业前景的了解程度,让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到企业的工作氛围中,更好的胜任家具设计行业的工作。

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的传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学习、去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家具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建设

知识的不断深化必须要通过实践的引领,专业能力的培育必须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脱离实践教学的理论教育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在职业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否能成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这也是衡量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所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学生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建设也将成为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将会更加符合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体会到从教师简单的教授知识到教师传授技能,体会到教师引导性学习的转变,体会到由被动的学到主动的通过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教学组织也有传统的固定模式、固定教室到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的学习。教学媒介也有单一的黑板转变为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现阶段职业教育所尝试的一体化教学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以及实用性。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下,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专业素养的形成中接触社会前沿信息,在开放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家具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要掌握家具设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在设计家具到制作家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不断验证在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教师层面上要统一思想,转变教育理念,通过灵活以及多样的教育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在学生层面上,要在理论学习之初就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以及操作技能的熏陶以及培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缩减与制作工厂技术工人的技能差距。在学校营造的企业氛围的熏陶下,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综上所述,家具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家具设计课程的专业设置也一定要基于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此来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关专家学者还需要在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等环节中不断深入探索,通过借鉴外国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努力把家具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便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总结,以此来推动我国家具设计课程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魁彦,马占春.高等职业“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3(04).

[2]桑瑞娟.指间的家具艺术——家具模型设计制作教学探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11).

[3]朱忠明,李运之.高等职业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的思考[J].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6).

篇(3)

设计师与作品间的关系,是很有趣的。一件好的设计,往往也是设计师的一次自我发’现,正如一个优秀的作家,不惜坦诚地剖析自我来写作一样。也许最初设计师并不知道最终完成的作品会是什么样,但随着探索的深入,方向也会逐渐明朗。很多设计师把这个过程比喻成分娩,十分形象,因为作品带有设计师本人最好的基因。

林立最早在广州美院学习的是家具艺术设计,偶然接触到了首饰设计,所以自己翻阅了很多相关书籍。相对于家具设计而言,首饰设计似乎更能不受限制地实现她的想法。所以毕业后,林立选择去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继续学习。她用一整年的时间构思完成了毕业设计《SYM一共生》,这也是她第一次尝试完整系列的首饰设计,对她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自我发现。

由于之前没有系统学过首饰设计,因此林立可以更自由的尝试。《SYM一共生》的最初灵感来自于家具设计中常见的木材,以及通常寄生在木头或树枝上的菌菇。她希望结合家具设计的方法,来实现菌菇在木头中生长的形态。但随着设计的深入,林立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分关注于形态和最终的效果,而忽略了作品意义与层次的建构,所以必须重新调整思路。后来,通过参考更多的案例和资料,她发现寄生是属于共生关系的一种,而共生关系中的“互动”也让她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

“共生关系”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如果提到小丑鱼和海葵,包括寄居蟹在内的这些例子,你多半并不陌生。这种关系的明显特征就是相互依存,互动共生的。基于这个理念,林立通过三个不同系列的作品,构建起了自己的“共生系统”。这些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胡桃木和螺母制成的底座,林立将其称为分享平台;另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螺丝和磁石连接在不同底座上的配件。通过各个部分的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项链、手镯和戒指的搭配。而顶端的连接部分都有一个小空间,在这个空间之内,可以由不同的佩戴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填放不同的物件。

因此,在这个共生系统中,就产生了两个层面的互动和共享,首先是设计作品本身装置与装置间的互动;其次便是佩戴者和首饰之间的互动,而这个层面的互动,又会随着被放在首饰空间中物件的不同,令首饰本身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意味着首饰设计本身的意义变得更加开放化和个性化。和最初基于寄生关系的构思相比,最终完成的作品深入完善了一大步,林立的自我突破带来了令人惊喜的结果,也许这是连她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其实,设计师和作品之间,才是真正的“完美共生”,作品本身映射出设计师的思维变化,而设计师们也在创作中不断成熟。

篇(4)

(一)结构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从古自今,汉字元素运用在产品结构中的案例甚多,古有如“锁”、“家具”等家居产品,现今也绝大多数运用在家具设计中。以古锁的设计为例研究分析。古锁的造型主要有两种功效,即实用功能和辟邪避灾的功能;古锁造型遵循方圆规矩的原则,以象征吉祥寓意的图形作为形态元素,再以如“福、寿、平安、长命”等吉祥汉字为纹饰元素运用到古锁的设计中,时刻体现着方圆与吉祥寓意的密切关联。接下来,以家具设计为研究对象。清代的家具作品一直遵循了明代家具极少装饰、线条流畅、采用榫卯结构的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文化追求简练淳朴、典雅清新的审美标准;但又在明代家具设计基础上有所改变,即造型中加入吉祥寓意的汉字设计与纹饰设计的使用。如图1中所示:透雕的团形、云头形和寿字纹结合的纹样框架完美的形成了清代“寿字纹”宝座的靠背板,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构成了富有吉祥寓意的形式。而现代的家具作品中,汉字椅的出现是一种“创新”,是第一次敢于将汉字形态直接运用于产品整体造型中。

(二)涂装效果中的运用

在中国造型设计的同时,涂装设计中汉字元素的运用也是不可以忽视的,产品LOGO的设计、警示性文字的使用都存在大量的汉字元素。如果想要提升本就拥有优美造型产品的品质,那么产品涂装中汉字元素的设计、处理则为再次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条件、机会与空间。

(三)操作界面中的运用

我们周边的许多产品都含有操作界面,比如家用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电冰箱、灶台、吸油烟机,办公所用的打印机、复印机等等。这些产品的操作界面都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产品LOGO、几何形按键、指示性汉字。目前,很多产品操作界面中,汉字皆是未进行任何设计而直接放入其中被使用的。

二、汉字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误区

(一)汉字形态的“照搬性”

产品设计中,存在许多偏离产品设计初衷的设计作品,如此文提及过的汉字椅,它就忽略了产品的本质,即使用功能当一个产品设计不从其本质出发考虑,而是强制性的加入某种元素,仅为了形式进行设计时,这样产品本身会失去原有的实用意义,而成为装饰品或者艺术品。我们以“汉字椅”为例,该产品之所以不够成熟,是因为在这里,汉字与产品的结合只是一种简单的拼接,而通过这种拼接,既没有为产品的功能提供便利,也没有为产品的形式增添美感,此外,在这里使用汉字的动机也并不是为了传递某种必要的信息,换言之,汉字在这里是一种可以被任意替换的元素,它存在的必要性较低。因此,简单的将文字图形掺入产品,而不顾二者的精神本质,只能带来相对表面化的结果,这一过于表面化的结果对于洞悉人的生活行为本质和和凝练造物形式都没有益处。对此,我们应避免。

(二)汉字运用的“随意性”

很多企业或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只注重了产品的外观造型,而忽略了整体的涂装设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产品中有“请勿……”的警示性字样,似乎是没有经过任何设计处理而直接“放入”产品显眼位置上的,这使得拥有优秀造型的设计产品,只因为产品的LOGO、图案以及警示语的“摆放”没有经过合理的、有依据的设计,即平面布局的“随意性”,而导致产品有失完整性。

(三)汉字运用的“简陋性”

操作界面的设计是体现产品功能设计的关键,操作界面的形式直接影响到顾客对其的选择性,而某些小企业或设计师却不以为然,认为操作界面的设计只是随意的几何形与“指事性汉字”的堆砌,未根据产品的形态,未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后再进行规划、设计。而造成界面设计中汉字运用“简陋性”的原因则包括:第一,高端产品界面存在设计误区,即现有的产品界面设计皆是几何形形态和汉字为基底,加入适量的图案进行丰富,这样的方式的确美化了界面,却没有达到界面设计的确实功效,我们进行界面设计是为了使消费者操作更加方面,不仅仅只为了美观;第二,中低端产品界面设计所存在的市场定位误区,即某些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为高端产品需设计,而针对中低级消费群体,则减少设计成本,认为低廉价格产品足以吸引消费者,因此导致汉字运用的“简陋性”。

三、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正确运用汉字元素

(一)形与神的共生共融

汉字元素与产品造型设计的精神共融在于产品的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是否因汉字的参与而得到了提升,正如明清家具通过汉字图形的运用被赋予了指代用户等级的功能,同时也更具美感。所以说,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做到使汉字本身不再是一种附属品,让其发挥着文字所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功能,从而变得不可替代。因此,在将汉字元素与产品造型进行结合时,我们应努力通过汉字来提升产品的功能、审美特征,同时使汉字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将带来更加深刻的结果,这一深刻的结果既是设计师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们在探索生活本质的过程中所诞生的一朵艺术奇葩。我们用现实中好的实例来说明,最为典型的是汉字与产品结合的例子———“汉字尺”(如图2所示),原有的尺子设计是利用阿拉伯数字作为量度,其特点是简单、清晰、明了,但遗憾的是当尺子反面使用时,阿拉伯数字也随之水平翻转过来,使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经过改良后的产品则是运用了中国传统汉字融入设计,利用“二、四、六、八、十”的正反形式相同的特点而产生了新的使用方式,虽然该设计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可不失为一个好的、成功的案例。

(二)精心设计说明性文字

根据之前对产品涂装和操作界面设计误区的分析,我们得知说明性文字运用于产品设计中有两个方面需要改进。

第一,当汉字在产品设计中只用于传达基本信息时,在没有产品警示语特定位置的情况下,我们应根据产品造型的形态、大小来决定汉字所选用的字体、大小,再依据比例法来进行放置,比如:重型机械产品中汉字选用较为方正的字体来体现重型机械产品的刚劲有力,同时代表警示语言的严肃性;而小型家电产品中汉字的选用则应较为圆润,从而体现出生活用品中的亲和力。

篇(5)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交通、通讯的日益便利,使得人们的时空转换更为频繁,于是人们开始对居住、娱乐、休闲的空间赋予更多的诉求。逐渐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由于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家居装饰中不再满足于物质化的、大众化的环境,而逐步追求有自己独特文化品位的室内空间。同时中国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开始出现移民化格局,即大城市中逐步聚集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移民阶层,他们把所在地或所在国的文化带入了居住地,进一步促进了家居装饰风格的多元化与个性化。[1]另外,通过多年的发展,精装修房在众多大中城市楼盘销售中的份额不断扩大,业主更多地通过后期软装饰进行住宅居住环境的塑造,软装配饰由此成为当今家居领域中的朝阳行业。软装热潮的来临也使室内装修领域中出现了一个热门的职业分支――软装设计师。

1.“硬装”与“软装”

“硬装”与“软装”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室内装饰概念。“硬装”以水电管线铺设及不可移动的室内空间分割等功能化装饰为主要内容,是室内装饰的基础工程。而“软装”则是建构在功能性的“硬装”之后,主要用于表达室内装饰设计意图与文化品位。同时大量运用易更换的装饰物,如家具、电器、家用纺织品(室内纺织品)、室内动植物、艺术陈设等。“硬装”的主要任务在于完善室内设计的“功能化”,“软装”则完善室内设计的“个性化”, 可以说“硬装”与“软装”共同构成了室内环境与室内文化。[2]

2.软装设计师人才奇缺,需求巨大

在“轻装修、重装饰”理念的引导下,家居软装在整体装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软装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专业的饰品、家纺等软装饰卖场,软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除装饰装修行业外,家居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如家具、橱柜等企业把家居产品销售转化为家居整体环境的销售,家居店面所搭饰品及软装配饰设计所营造的实景氛围已成为提高家具产品档次、带动销售的金钥匙。销售人员的陈设技巧等软装方面的建议,也被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客户重视。如有的知名美式家具销售人员名片上的头衔就是软装设计师,同时公司还要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软装知识培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数大中城市销售住宅将实现精装销售,家居领域中对软装设计师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目前的软装设计师基本上都是由原来的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陶艺设计师等在实践中摸索学习逐渐转行而来的,多数学校没有建立起专业系统的软装教育课程,因此,人才的培养已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

1.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目前高职的设计课程教学,以培养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为主,对于软装设计师的培养还是空白,大多数高职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包含了部分软装的课程教学,如有的学校开设家具设计、家具与陈设专题设计、装饰画、雕塑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室内设计师了解一些简单的软装知识,课程的设置一是在时间上比较短,一般是48或64学时,二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如在灯具、布艺、饰用品等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软装资源品牌的整理和采购渠道内容的介绍,学生毕业后如果要成为软装设计师,还需要自己不断摸索和学习。

2.加强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师资的培训

高职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室内设计师为目标,但由于市场人才需求日趋饱和,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软装市场的逐渐兴旺预示着巨大的人员需求,由于高水准的软装设计师同样需要专业的室内设计素养,所以,如果我们的高职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室内设计和软装配饰设计基础,那么就业的选择性就会更强,也更有优势。因此,加大室内设计教学中软装课程的教学与专业师资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笔者认为改革旧有课程和增加新课程应同时进行。如:雕塑课程应加入室内各种风格材质饰品运用的内容;增加布艺设计课程,让同学们了解窗帘、窗幔选择与搭配,床上用品配置,地毯的色彩及质地,布艺沙发的选择与搭配的知识(以32课时为宜);增加室内照明设计与绿植设计等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灯具、光源选择与搭配,室内花艺,绿化栽植知识等。这些知识也是一个高素质的室内设计师所要掌握的,因此课程的开设不但有利于室内设计师的培养,而且会促进室内设计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日后成为软装设计师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由于高职院校多数教师没有专业的软装从业经历,因此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走出去”培训外,同时还应“请进来”专业软装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讲学,这样,授课讲师既有专家教授,又有企业界人士,避免了坐而论道;在教学思路上系统性强,从行业前景到职业发展空间,各大类工程的案例做法与分析以及重点专题讲座,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战经验,这是提升教学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互动的重要环节。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终于明白,室内装修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过多的造型与高档材料的堆砌并不是有品位的体现,几件经典家具或一两个小品雕塑也许更能表达独特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取向。而软装设计师更能以家具、布艺、饰品等其他软装元素为画笔,描绘有个人文化品位、舒适惬意的理想室内景象,赋予空间个性魅力。

这是精装盛行的时代,也是软装设计师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在今后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改革建设,加大软装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室内软装设计人才而不断努力探索,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毅.从室内文化的角度解析家纺“软装饰”及其流行趋向.南通大学,2009.

篇(6)

一、关于家具的流行趋势与风格

从目标市场的高低定位来看:

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层次、低价位的主要消费群。这一部分的家具目前还是消费的主流。他们的要求是:简洁实用而又有现代美感;功能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希望中高档次的设计及风格,但价位偏于中低价,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群体。这一类消费群还是杂牌的天下,因其长于抄袭与模仿,拙于原创与设计研发。因此,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各项成本优势,吸引了广大的中下层次的消费群。

在此之上的是定位于中高层次的消费群的家私生产商。这部分消费者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事业有成,思想独立,个性化追求较为明显。对家私的性价比、设计风格、用材、品牌定位较为看重。这部分生厂家较多,他们各自以自己的原创设计及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技术研发满足了追求不同风格的消费者的需求;如联邦、红苹果、新维思、傲耐、迪信、皇朝、富运等;

也有定位都市新贵或富豪的高层次家私,这部分人居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都有别墅。乐从国际家私城的二期四楼以罗浮宫为代表家私品牌主要针对这一类消费群。

从原创的流行风格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动感、活力、阳光、鲜亮的现代主义

一般的家具都希望营造安祥平和的室内环境,利用夸张的造型,还有绚丽的色彩(大面积的原色系)营造了一种动感、活力、阳光、鲜亮的室内环境。许多家具能通过移动、调节、组合,成为各种想要的其他功能家具。大红、橙黄、多彩条纹的运用,让眼睛在瞬间被激活。 如联邦的“加州阳光”系列、香港红苹果, “优越ood”等。

·灵秀、优雅、具明清风格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家具凝聚了江南的灵秀与中式传统家具的儒雅,无论从设计还是文化上来讲,都能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他们在是旧有明清家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追求简约的时尚,删繁就简,添加现代设计元素。将现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在传统上进行创新设计,格调清雅、隽永而又灵性十足。并配之以梅兰竹菊、琴棋书画作为背景或饰品。如 “明清风韵”、联邦家具新明式,紫韵等都继承了传统家具这一风格。

·浸润欧风美雨,彰显个人魅力的西方新古典主义

中式新古典主义是“古为今用”,很多欧式风格的家具却是“洋为中用”。这一类家私既有现代流行的简约风格,又有西方传统的“巴洛克”元素。从各大家私城所见,这一类家私色调大都以黑、白、原木色为主,显得低调内敛,每一张座椅、餐桌都看似简单,实则是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独树一帜的风格后面是独树一帜的生活态度:沉着、冷静、理智。

·原木、原质、原味的新自然主义

躲避都市的喧哗,亲近自然,置身于山水田园,是人类最朴素,最本质的想法。功成名就之后的“退隐山林,笑傲江湖”,是追求成功与卓越的奋斗者的心愿。因此,与未经修饰、雕琢的植物亲近,享受原始的、粗糙的、自然的美。从而获得“闹里有钱,静处安身”的愉悦。从本人这次考查来看:各式原木、水草、藤编、麻质的,占有较大的比重。有的原木、藤编、水草家具“整新如旧”,素面朝天。如 “艺滕居”。有的略加修饰,淡施粉妆和流行的简约风格结合。显得更现代,更 具有消费群。如联邦的“家家具”系列。

从与终端营业员及部分消费者的沟通来看,实木及木质家具的需求保持较高的上升态势;现代板式家具亦受宠爱;藤制家具因其独特的造型将满足文化艺术修养人士的追捧;金属家具平中有降;铁艺家具有小幅上扬;布艺沙发将比真皮沙发赢得更多垂顾,活布套能拆洗的则会更受欢迎;

·稚嫩、单纯、轻松、梦幻的童趣主义

最稚嫩、最单纯、最轻松应是少年儿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一部分家庭也为小孩留出展示个性化的空间。我想,部分童心未泯、追求童趣的都市白领也是这一风格的消费群。色彩上,多使用鲜明的浅色或粉色。色彩较为繁富,但又不显缭乱,是极具童趣的一种搭配。

二、关于家具的原创设计

产品是营销的基石,对于家具行业的竞争现状,更应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家具业目前尚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产品力到推销力的阶段。经典的营销理论认为,市场的发展将随着竞争发展主要分生产阶段,产品阶段,推销阶段和市场营销阶段。处于产品阶段至推销阶段的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处于后两阶段的行业不是说产品不重要,但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第二,家居设计是一们商业艺术,这和其它耐用消费品不同。我们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都是有原创风格的,是设计者 灵感与心血的结晶,是创造者个性的体现,具有美感和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珍贵。家具,尤其是自然材质的原创家具更是如此。

那么好的设计是如何产生的呢?好的设计当然要有人(专业化的设计人才,甚至设计大师)与财(研发的资金、成本)支持。还要有好的企业机制。但这里不讨论这些问题,以下我想的多的是设计的原创的思想与灵感来源问题。

任何艺术,包括商业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历史越长的国家,文化底蕴也越深厚,值得挖掘的东西也就越多。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风水、五行、八卦,阴阳),民间文化(如民俗民居、民间艺术),地域亚文化等。这是从事商业设计包括家具设计的灵感之源。同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合璧,即在我们固有的风格(原创的核心竞争力)中加入西方的设计元素,也是思考的方向之一;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我们灵感与创造的源泉。当我们以主观的感觉感受大自然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化的自然”,因为,我们当时的心情、个人的情趣、素养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自然的时候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当我们把大自然的素材进行创造之后,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的人化”。比如联邦家私紫韵系列之“小窗悠记”“香山红叶”等。这些可理解为吸取大自然元素或意象创造的“自然的人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我想,这应是家具业进行原创设计的不朽源泉。

流行的元素中,有属于风格、个性层面的东西(如建筑业中的巴洛克、哥特式、洛可可,绘画艺术中的印象派、立体派等),有属于潮流层面的东西(如最近流行的确良简约潮流),也有属于时尚层面的东西。如果把时间作为一个衡量的指标,个性、风格层面的东西没有时间限制,历久弥新。潮流的东西一般五至十年为一个周期轮回,时尚的东西一般一两年就过弃了。因此,从家具设计的角度上分析,属于风格、个性层面的东西要固守。属于潮流的东西要迎合,属于时尚的东西只可拿来点缀了;

三、关于价格与价值

家具行业的竞争尚处于竞争的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过渡时期。从终端的零售利润及该行业云集3万家数量的生产厂家来看。制造商、经销商利润下降是必然的趋势。象其它行业如家电业一样,价格战将不可避免。价格战的结果是行业洗牌,留下一些在成本领先、产品设计领先、技术研发领先、营销模式灵活先进、品牌知名度高,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目前,家具业终端零售价格悬殊,这主要是由于各品牌的市场定位不同而造成的。单纯的打价格战不可能有企业的生存余地,要价值战而不是价格战才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实际上,任何一个品牌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都有一个心理价位,这种价位的差别是由企业的品牌定位,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服务,以及持久的沟通造成的。企业对品牌的定位并不完全等于消费者心目中的对该品牌的定位。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品牌沟通出现失误。如产品过于陈旧,研发落伍,品牌诉求混乱,服务较差等。k集团的r品牌就是一典型案例,r产品虽有领先的多项技术,但由于片面性的以价格为手段,忽视了对消费者进行品牌的附加值的沟通,因而造成品牌逐渐老化,在消费者心中竟然属于高知名度的低价位产品。因此,对于价格的问题,不能单纯的以降价提升销量,而应明确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属于什么心理价位(知道这点有一定的难度,但仍可以通过调研得出),利用各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和长远的品牌战略对品牌进行管理,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四、关于作品牌

作品牌还是做销售,这是营销人员谈的最多的的问题之一,也是营销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无法得出正确的标准答案,但仍可以去除其中的错误想法。做品牌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销售,这是大家的共同答案。一些人谈到做品牌的时候,跳入脑海的往往是铺天盖地的电视,报纸广告和促销。实际上这是对做品牌极端肤浅的认识。广而告之虽然能解一时之渴,却难以解决一个行业或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品牌的建立依赖于和目标消费者作持之以恒的沟通,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有清楚的品牌定位,即对目标消费者说什么。二是企业所有的沟通要素(产品、价格、包装、渠道、现场布置、促销、公关、广告)持之以恒的和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由此,我们知道,报纸、电视广告只是和消费者沟通的工具之一。对某些耐用消费品(如工业品)甚至不是主要的沟通工具。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对家具行业更是如此,家具业是少有的过于注重设计艺术的耐用消费品。作品牌,要对品牌进行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在进行品牌决策的时候要时时问自己,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些?我们对目标消费者的利益承诺点是什么?我们的产品能支持这个承诺点吗?如何在文化上、潮流上发展我们的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切入点在哪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他们的接触方式如何?(什么样的诉求风格?传播工具的选择?)

理想东西不可能完全实现它,但可以不停的朝它迈进。先进的传播理论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完全意义上的实现科学的品牌管理,但可以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建立真正的、长久的品牌资本对于企业是不二选择。因此,塑造品牌,同样要与先进的营销观念、深厚的文化底蕴、目标市场的选择,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思想和现代生产技术要素等紧密结合。

五、关于业态的发展与渠道模式变革

家具业的业态,有许多不同于其它行业地方,这些不同之处是属于家具行业本身的特色呢。还是只是一种过渡现象呢?

通过家私业的交易会(还包括互联网等其它手段)寻找加盟商或区域商,利用加盟商或商的卖场或家具城销售产品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也是现阶段业态较为流行的方式。这一做法优点是在市场空白点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企业的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快速开拓市场;缺点是厂家对经销商的控制力较差,相应的支持也较少,管理较为粗放。同时,商家容易“见风使舵”“见利忘义”,忠诚度不高。第二种方式是设立分公司,在区域家具大卖场自租场地销售。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是卖场由于是直营,因此便于控制及精耕细作;缺点是市场中的各种问题要自己处理,过少的直接网点缺少有效的市场覆盖率,过多的网点又要增加厂家人财物等管理成本。

目前,国内家具的渠道大部分都是通过家具卖场进行销售,这种大卖场仅为招商的功能,不参与厂家或商家的经营;如吉盛伟邦、东方家园、好美家等;

随着业态的发展,也出现了部分区域销售家私的经销商,它通过品牌的方式,直接进行家具产品的营销和服务,既为的品牌提高营销效率,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如欧亚、金海马等;

家电业的生产厂家的联盟或厂商之间的联盟或可为家私业提供启示,如科龙与小天鹅结成战略联盟,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科龙与济南三联的联合,使双方互惠互利,科龙利用了三联家电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渠道优势;三联利用了科龙的品牌优势进行b2b,独家经销。因此,一部分家具生产企业或销售商家就可组建销售集团,结成销售或采购联盟,其组织模式可以是紧密或松散型的。

值得注意的是宜家现象,虽然宜家目前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形成气候,但它也许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宜家是典型的“哑铃型”结构的企业模式,两头大,中间小;即依靠产品设计的优势和渠道优势进行扩张。生产、采购、销售、推广则全球化(成本优势)。宜家的定位很难分清他是厂家还是商家,但先进的营销模式造成的核心竞争力使它将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中国城镇化步子加快,家具业不可避免的要营销重心下移,以及对渠道的精耕细作,这种趋势六年前在家电业内己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从产业链的各环节分工与合作来讲,一个企业不可能通吃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因此,理论上,专门从事新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设计公司;专门从事半成品的加工、配套工作的加工厂;专门从事家具产品的最终装配成品和树立品牌的家具制造企业;专门从事区域家具推广营销、物流配送的总或总经销;专门从事家具售前、售中、售后等销售服务工作的零售商等都易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都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通过竞争胜出的企业将在产业链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形成竞争优势,但不可能通吃所有的环节。

六、关于零售终端(自营或加盟)的精耕细作

近些年来,国内开始流行整合传播理论,广告人、营销人言必称整合营销,某些高度市场化、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的行业,如家电业,首先成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甚至是最初的实践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具生产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资金实力的滞后,不具有实施和运作“整合营销沟通”策略的能力。因此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可以吸收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的一般原理同家具行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基础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注重沟通。在沟通工具的选择上注重“众口一辞”。家具行业的消费者有三个特点,一是家具属于不易耗的耐用消费品,一般消费者只有在有购买需求时,才会关注这个行业及产品;二是购买、决策的周期较长,属于理智型购买,口碑效应比较明显。三是终端(家具大卖场、家具超市)成为厂(商)家与消费者沟通的主要场所。终端工作的好坏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诱因。因此,终端工作就成为家具企业与目标消费者沟通(逛家具市场的一般都是想买家具的,也有部分以休闲为主的顾客)、反馈市场信息、研究竞争对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销售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对终端进行精耕细作呢?结合本人过去的经验及这段时间的市场考查,以下方法以资借鉴:

第一,卖场的个性化设计,进行持续的维护和提升。好的陈列和差的陈列,对销售额的影响具有决定影响力。对家具业以终端为导向的行业更是如此。店面形象不一定要靠钱来堆,关键是以商品组合为核心,好的布置来源于细节之美,把吸引顾客和维系顾客忠诚度的五大因素:价格、品牌、服务、方便、价值突现出来。做好持之以恒的店面门头形象维护、店内装修维护、家具商品自身维护、卫生清洁维护、饰品的维护等;卖场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卖场个性化的设计与装饰应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属于产品定位与风格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冷冰冰的摆设;

第二,不断进行现场以及细分市场的各类促销。现场促销是终端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的家具店也可以效仿快速消费品的模式,做到天天有促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长期坚持各种形式的促销,我们的商品就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促销不仅是指让利性质的促销,还包括各种新颖的传播手段的运用。例如宜家公司就利用每年的秋季发行产品目录作为他的最为重要的市场宣传手段。

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促销也是应当考虑的方向。如与房地产市场、家装设计公司的联合促销,中国房地产活跃,必然带动家具的销售。与房地产开发商或家装公司合作可以直接接触目标消费者,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

针对新婚家具消费市场也是考虑促销的方向, 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以上的男女青年进入婚期,新婚家庭的平均家具消费额在5000到10000万之间。

某些企业近二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长青树,积累的老顾客数量应不在少数。如果能对这些庞大的用户群进行关系营销,应当对企业的销量提升、品牌输出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是量极为庞大的群体,精明的企业都已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我国家具企业,不论是工业,还是商业,可以考虑借助互联网尝试销售,开展促销活动;

此外,以旧换新的消费者亦不在少数,如何与他们接触并开展促销应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对营业代表进行专业化的持之以恒的专业化培训与考核。营业代表直接面对消费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她们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在推销自己。营业代表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销售,所以营业代表不仅要有较好的气质与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知晓产品的卖点、工艺流程、工厂的历史背景、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家具行业的发展概况,还要具备沟通、引导、议价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那么如何保障企业能产生优秀的现场营业员呢?优秀的营业员应具备何种素质呢?我们的结论是:保障营业代表队伍高素质的有效机制是压力、动力的有机结合。所谓压力,乃是指企业针对营业代表管理而设计的竞争机制,包括业绩评估、未位淘汰、情感管理、考试制度、临时营业代表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思路。所谓动力,乃是指企业针对营业代表管理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包括星级评定、职业规划、具竞争力薪酬、情感交流、培训制度等。优秀的营业代表应具备的良好素质是沟通力、反应力、执行力、创造力。所谓沟通力,主要指营业代表说服消费者、经销商、公司内部人员的能力;所谓执行力,主要指营业代表将总部经民主集中后的政策、方案、思路不折不扣的执行到市场一线的能力;所谓反应力,主要指营业代表现场把握机会及将市场一线竞争对手、消费者等的情报或信息快速反馈至直属部门的能力;所谓创造力,是指营业代表对导购技巧、方案、策略等业内“游戏规则”创新性运用或提出的能力。(详见本网站拙文:《家电业导购管理的六力合一论》)

七、也谈企业执行力问题

做为新入职的员工,很有必要留心公司的一些内部刊物,以便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让自己尽快的融入团队,成为l公司管理人员之后。我公司就执行力问题进行了全员上下的大讨论。我想,这应是家具业的普遍现象。因此,自己也把一些不甚成熟想法和大家沟通。

现在大家都谈执行力,那是因为执行力于企业及个人都很重要。好的执行力是“言必行,行必果”。计划的预期效果在执行当中没有打折,实际的结果达到甚至于超过预期计划当中效果;这是执行力强的表现;

问题的出现应追本溯源,挖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也就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执行力不到位,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的发展己不适应市场,某些企业,甚至于是较为成功的企业,在业态发生变化的时候,仍执着于或者陶醉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按过去成功的经验办事,所谓“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一些成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市场的变化已经不是狭隘的经验所能解决的。越成功的企业超越过去的阻力也越大。k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原来市场发展的初期,k公司凭借三大法宝(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敢为天下先的广告+刺激商拼命压货的销售政策)取得了连续多年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殊荣。20xx年以后,市场己完全透支。这时的市场要求以零售为导向,营销重心下移,并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k公司虽然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执行。因为任何的改革都需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何况是企业的组织机构及营销观念的大变革呢?由于营销观念及营销模式的落伍,执行力不到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行业第一的位置拱手相让,甚至于以后一蹶不振。

二是计划的制定缺乏严密的、科学的、民主的、从实际出发的论证过程。很多企业流行三拍观念: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事后拍屁股;完全的以主观感觉,以旧有的经验、以个人的喜好进行市场决策。因此,这样的决策很难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

三是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分工与合作,责权利不清析,没有织保障系统。,责权利规定该岗位向谁汇报工作、具体工作职责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由谁去监督。责权利的明确分工才能明确一个人岗位说明,才不至于推卸责任,逃避困难。

篇(7)

屏风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由最初的附属发展为独立应用功能,之后在分隔空间、装饰室内环境、烘托使用者身份地位、引导景观场景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屏风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主要功能表现:

1.分隔空间屏风最原始的功能是形成空间感,在最初的挡风遮挡的功能目的下,屏风被放置在坐席、床榻之后,在整体的空间中形成一个小范围的围合区域,能以屏风的造型和摆放位置改变围合区的朝向和私密度,较为便利地对空间二次布局。如北京故宫室内空间中有将插屏式屏风并列两座摆放,拼成较大的宽度,有时放在室内正房,形成前后两个空间,前面为正式会客,后面为家居起居厅;或将之放在东西内室旁的梢间,面向东西耳房房门,形成过渡空间。

2.引导景观在传世名画中,我们经常见到古人将屏风运用到居住庭院中。在庭院景观中放置单面屏风用于临时的空间营造,有时在景观入口处放置屏风,取“欲扬先抑”之意,引导行人与景观的交通方向;有时在景观中放置漏雕屏风,在形成通道空间的同时采用“借景”方式与周围景观产生关联。在传世名作中经常能见到这种功能的表现,如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中竹院品古中就以大尺度的地座屏风放在院落中,形成引导和凭借,不仅以屏风营造出临时空间,更以屏风交融周围景观,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效果。

3.装饰环境屏风是一件具有展示效果的家具,有大面积的屏面可以在上面绘制画作,粘贴丝织物,贴裱绣品,更能以石材、铜材、玉石、螺钿等工艺进行艺术创作,与整体居住空间环境相协调,达到装饰环境、强化室内环境设计效果的作用。如《红楼梦》中提到一幅“哨子石”制作汉宫春晓图样的屏风,就以精美的后宫妃嫔生活烘托大观园萱草堂的整体内部环境。

4.陈设用具座屏风中有一类较为小型的,我们经常在传世名画中见到这种小屏风放在床榻或桌案上,与青铜器、玉石等摆放一起,成为陈设用品。成为陈设用具的屏风一般做工精巧,雕刻精细,讲究屏心的图案制作,与其他摆件一起,成为居住空间中具有人文内涵的陈设用具。

5.礼制习俗居住空间中的屏风亦有浓厚的礼制习俗功能,如院落门口的照壁屏风、堂屋中的地座屏风,都在形制和图画中显示着宅院和房屋的用途,以及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屏风反映传统习俗和表现居室者身份地位的功能从兴起之时已有,是我们选择屏风形制所要考虑的功能目的之一。

二、现代居住空间中应用屏风元素的设计手法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主要是人类的住宅空间设计、酒店住宿部分的室内空间设计以及与人类居住行为相关的室内空间设计,分为单体式、套房式和院落式居住。屏风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应用颇为广泛,如何使屏风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达到最完善的设计效果,需要我们在了解屏风的形制演变和功能表现之后,研究其设计应用手法,以便更为自如地应用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需求和效果。设计手法是指运用某种设计元素的手段和途径,屏风设计应用手法是在综合各类屏风功能表现案例和深入了解屏风形制演变的基础上,对屏风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方法总结。屏风作为一件传统的居住家具,具有灵活多变的造型构成和丰富多样的表面装饰,但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传统的屏风形制是无法满足更新、更现代的多样化需求的,应以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多种手法的应用,以满足不同种类的活动需要。屏风的设计应用手法主要有:

1.借形与转嫁屏风的形制是多样化的,但传统的形制结构无法适应很多简洁现代的居住空间类型,以借形的设计手法,寻找同样功能目的的凭借形式,是现代居住空间对屏风分隔空间功能的一种应用手法;转嫁与借形一样,只是更加强调把屏风的功能性转化到其他形式之中。贝聿铭在其名作香山饭店设计方案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屏风的概念:在香山饭店的室内居住区域的空间内,采用矮墙作为空间隔断,矮墙做成地座式屏风的形制,并以漏雕纹样通透空间,这种与传统屏风的功能目的一样的空间构成,采用屏风的样式形制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是为借形;在北京艺术双年展中有一件家具设计作品,是将传统的家具陈设用品制作为与桌面一体的凸起,这种构思是将传统中在桌面上摆放的陈设用屏具功能转化为仿生形式,设计为固定的一体的形态,是为转嫁;我们常见的公寓房中有在较为窄小的客厅中以低矮或半通透的面体作为电视墙隔出客厅和餐厅的空间,这种手法也是借形转嫁的手法对屏风分隔空间功能的应用;更有在居住空间的院落景观设计中将传统的屏风形制简化为线条为主的景观小品结构,突出了屏风在引导景观、借景等方面的功能,具有极强的现代感和极为实用的功能性。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屏风元素以借形、转嫁的手法应用到设计方案中,达到内涵丰厚、功能完备的设计效果是较为常见的。这种设计手法的优点是保证了空间的分隔但不封闭,具有流畅、明确的空间功能分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