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资金的来源

企业资金的来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6 17:04: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资金的来源

篇(1)

一、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现状

(一)基于地域视角 具体如下: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家江苏省中小企业中,有137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7.16%;有34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宽裕,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6.18%;有33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紧张,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6.67%。总的来说,有超过八成的中小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处于和好于一般状态,说明江苏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健康态势。

(2)苏南。在接受调查的98家苏南中小企业中,有64家企业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苏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65.30%,此外各有17家企业资金处于紧张和宽裕的状态,均占苏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17.35%。可见,苏南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状况良好,能够跟得上企业和市场的发展脚步。

(3)苏中。接受问卷调查的苏中地区中小企业共有50家,有33家中小企业目前资金状况处在一般状态,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66%;有12家中小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24%;还有5家企业目前资金状况紧张,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10%。苏中地区的中小企业大部分资金状况呈现一般状态,比率甚至稍稍超过了苏南地区,资金富裕的企业比率也超过了苏南,此外,呈现资金紧张的企业,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也低于苏南,总体上资金状况优于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

(4)苏北。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6家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中,有40家中小企业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71.43%;有12家企业呈现出紧张的状态,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21.43%;而仅有4家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7.14%。不难看出,苏北各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总体上同样呈现出一般的状态,但是,与苏南、苏中的中小企业相比,资金紧张的企业数目明显偏多,并且,企业数量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情况是三个地区中最为严重的。

(二)基于行业视角 具体有: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中,高科技企业61家,占据了全部企业的30%;轻工业和商业各有54家,均占据全部企业的27%;而其他行业也有33家,占据全部企业的16%。这样的比率显示出,中小企业分布特性在几个主要的行业中较为均衡。

(2)轻工业。在轻工业类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依次是自筹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在将企业初创期和目前的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后,银行贷款的选择倾向略微下降,选择的企业数目由成立时的49家降到了46家;自筹资金这一资金来源占据了企业融资偏好的第二位,并且有更多的企业通过这一方式进行了融资,选择这一资金来源的企业数目由原来的39家上升到了41家,青睐趋势显而易见;民间借贷对于轻工业中小企业而言是资金来源的第三位选择,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企业成立时和目前的倾向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此外,内部集资也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一大选择,但在轻工业领域,这一资金来源选择倾向从原来的21家下降到了18家,略有下降;虽然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也是不错的资金来源,但是在轻工业行业,选择的企业数量较少。

(3)高科技产业。在高科技产业类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其次是自筹资金、内部集资和股权融资。在列出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是最受高科技企业欢迎的资金来源,并且有48家企业目前的资金来源中有银行贷款这一项,企业数量比成立时多出了2家。位于第二位的自筹资金选项,选择其作为资金来源的企业数目也有所上升,由原来的32家上升到了35家,虽然上升程度不是很大,但也足以显现出高科技产业对该融资来源的重视。此外,高科技企业对内部集资、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民间借贷的偏好程度相当,选择这四类资金来源的企业也是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和企业成立时相比,分别有了1、1、3、6家企业数目的上升。而其他方式几乎没有企业去选择。

(4)商业。在从事商业类的中小企业中,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内部集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三大资金来源。但是和轻工业以及新科技产业类的企业相比,银行贷款这一资金来源并没有显示出遥遥领先的姿态,自筹资金的比重和银行贷款呈现出并驾齐驱的态势。但分析显示,三大资金来源受青睐的程度与企业成立时相比都有了些许下降,自筹资金从原来的36下降到了33,银行贷款从38下降到了37,而内部集资更是从22下降到了18;此外,民间借贷、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这四项资金来源虽说不是商业类的资金来源巨头,但从趋势上来看,这四项资金已经受到了商业类中小企业的重视,与成立时相比,选择民间借贷、财政投入的分别多出了2家企业,而股权投资也多出了一家企业,这细微的变化显示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对这四项资金来源表示了青睐。

(5)其他。在除去上述三大行业的剩余中小企业中,自筹资金、银行存款和内部集资是比较重要的三大资金来源,拥有自筹资金和银行存款这两项资金来源的企业数量从成立时的21都上升到了26,而内部集资从14上升到了17。位列第四位的财政投入也有了数量的上升。民间借贷、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是企业采用的比较少的三种资金来源,但其中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是上升的,民间借贷是减少的。(详细数据如图1、表1所示)

图1 其他企业现有资金来源与成立之初的比较

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商业和其他产业这四类中小企业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分别有49家、52家、39家和29家中小企业把银行贷款视为企业最喜好的资金来源。其次,各行业分别有22家、31家、19家和16家中小企业把自筹资金这一资金来源视为第二偏好。

(三)发展阶段分析 具体如下: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中小企业中,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资金57.14%处于一般状况,36.73%处于紧张状态,而只有6.12%的资金略显宽裕;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83.65%资金状况一般,另外资金紧张和宽裕的比例分别为9.62%和6.73%;对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有43.14%的资金处于一般状态,45.10%为宽裕,11.76%为紧张状态。很明显,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状态下,资金大部分处于一般的情况,相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来看,创业期资金的紧张程度最为严重。成熟期的资金的宽裕程度最高,发展的也最健康。由此,从创业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一步步地健康发展。

(2)创业期。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如图2),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与自筹资金,其次是内部集资、民间贷款、财政收入和股权融资。在企业成立之初,绝大部分企业选择了银行贷款作为其筹集资金的最佳选择(40家),可是就目前来看,它的选择度下降了2家(38家),从而被自筹资金(成立时与目前均为38家)这一筹资方式超过。民间借贷、内部集资、财政收入这三种方式,从成立之初到目前均有所上升,分别为9家到17家、14家到15家以及4家到8家。而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与自筹资金的局势相同,均保持稳定,分别为7家和1家。不难看出,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管是在创立初期还是目前,都更为偏向于选择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为其融资的最佳途径,民间借贷、内部筹资以及财政投入与股权融资的选择性也在不断增加。

图2 创业期中小企业现有资金来源与成立之初的比较

(3)成长期。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其次是自筹资金、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从图3不难看出,在将企业初创期和目前的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后,各类主流倾向均为上升或保持稳定的趋势,除了内部筹资有轻微的下降。作为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银行贷款的选择具有遥遥领先的地位,具有85到87家的选择,而最为第二选择性的自筹资金,从企业的成立之初目前,它的选择有了突破性的飞跃,由原来的63家到现在的72家。对于民间借贷从28家到29家这一点轻微的上升空间来看,财政收入与股权融资,虽然在总量上难以与民间借贷相抗衡,但其上升程度分别为19家到33家与16家到20家的4家变化,远远高于民间借贷。而其他方式的选择则保持稳定的2家。

(4)成熟期。在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中(如图3),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内部集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三大资金来源。和成长期相似,银行贷款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创业之初到目前处于29家到33家的高选择。紧随其后的自筹资金从成立到目前有略微的下降,从原来的26家到25家的选择。内部筹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持着20家的选择。对于民间借贷以及财政投入,选择性均有略微的下降,分别从创业时期的9家和10家,下降到目前的7家和9家。股权融资是这段时期必须要提的资金来源方式,它的上升速度最快,从创业时期的10家,到了目前的17家,看来选择股权融资作为资金来源方式会在未来成为更多中小企业的选择。

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有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3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贷款,分别有38家、91家和41家表现出了这样的偏好。但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偏好是最为强烈的。有17家创业期企业和49家成长期企业把自筹资金看做第二偏好的资金来源,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则偏向于把内部筹资作为企业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二、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原因

(一)江苏省不同地域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对位于苏南的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还不足以满足企业需要是导致融资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次要原因还有很多,但银行的偏见还是以38.78%的比率被重点提了出来。对于苏中的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程序繁琐苛刻是导致企业融资失败的突出因素,比率竟占62%,此外这类企业同样面临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导致融资失败带来的影响。和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苏北的企业同样因为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这两大主要原因而导致融资失败,然而,有73.21%的企业认为融资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缺陷,可见苏北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还有待提高。(数据详见表3)

(二)江苏省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三类企业在面对融资失败原因这一问题时,观点都偏向于企业自身问题和金融机构本来就能力有限的选项上。但高科技企业有37.7%的比例认为银行存在歧视中小企业的现象并且信用机构存在操作审批上的苛刻繁琐。轻工业和商业则分别有32.73%和35.19%这样稍大的比率认为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苛刻应该为企业融资失败负责,或多或少应该采取行动配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数据详见表4)

(三)江苏省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在对企业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调查中,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在于企业自身缺陷、金融机构本身能提供资金就不足与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苛刻为主。但是对于成长期企业,银行的偏见在此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值达到37.5%。创业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中也分别有28.57%和29.41%的比率认为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而导致了融资失败的发生。由此可见,银行的偏见与歧视也是企业不能成功达到融资目的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可以发现三类企业对信用担保,民间高利,行业不景气没有报以过多的怨言。(数据详见表5)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江苏中小企业中,有26%的企业认为融资失败是企业自身存在一些缺陷,20%的企业认为是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导致的失败,此外,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和银行贷款程序繁琐苛刻导致融资失败的比率各占15%。认为另外三个原因导致融资失败的比率分别为9%、9%和6%。

(四)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深层次原因 从上述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资金来源困难主要来源于企业发展所表现的自身问题、银行的偏见以及融资贷款程序所折射的政府相关管理问题,即归结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1)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具体有:一是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未能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盲目追求扩大生产规模,寻求快速发展,使得中小企业无法相对稳健的发展,从而引发高歇业率和倒闭率。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由于不少中小企业准备快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以及中小企业的人工,流动资金和原材料等多种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

(2)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信贷审批手续繁杂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最后批复手续繁琐,所需时间过长,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容易贻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此外,银行在信贷这一块长久以来便对中小企业存有偏见。二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我国政府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政府在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配套措施。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三、江苏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破解对策

(一)中小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改变、变革、内部规范化来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吸引外部机构资金的进入,特别是江苏中小企业目前依赖较重的银行,尽力满足其融资条件。一是制定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愿景,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路径以及可行的盈利模式,使其对企业长期良性成长充满信心。二是企业规范化建设以及再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亟待提高,财务信息混乱、数据不真实,因此加强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性等方面。三是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打造一个和谐、团结、凝聚力强的企业文化易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战斗力,从而转化为企业长久的发展潜力和动力。四是改变传统观念,在可能的前提下积极尝试除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外的资金来源,如进行股权的改造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它产业投资基金等。

(二)金融机构方面 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观念,合理配置金融资本,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的贷款增长点和利润来源渠道。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要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规范贷款管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发放与管理。降低贷款手续的繁琐程度,方便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和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政府方面 具体有:

(1)加强适应中小企业资金来源需要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要在已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就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各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必须按地域实施。对于在调查问卷中对政府扶持显示出强烈欲望的苏北地区,政府应当下放制定地方税收优惠的权利,让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意愿和现状,制定出一套适合和方便他们更好地融资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以对待苏南地区的态度,对苏北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援助,有理有据地切实帮助有需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愿望。当然,除了特别照顾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外,政府部门也不能放松执行机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在苏南、苏中地区的执行情况,切忌把法律法规只当门面,不去实践。

(2)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构建配套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政策支持。央行应制定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色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目的是为了对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级别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对于那些没有很多固定资产来担保融资,谋求金融机构信任,但有良好发展空间和势头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当提供信贷担保,协助中小企业向参与计划的贷款机构取得贷款,信贷担保金额可视企业情况而定。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再担保基金制度,帮助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有关部门可重点扶持一些经营管理较好、风险管控水平较高、有一定影响力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扶优限劣”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谨慎制定货币政策。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中西部差距大,统一调息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从江苏来看,南北经济同样也存在差异,只有针对不同地区做出不同的调息决策,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上遇到的麻烦。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状况,出台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要对政策的后续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降低货币政策与调控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4)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方式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这种融资方式无疑是直接融资中的重点。因此,中国证监会应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尽快按现实需要建立交易成本较低、准入标准较松的二板市场或地方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

(5)引入民资机构。为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政府应该鼓励一定数量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并设立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特别是对于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民营金融机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更为熟悉,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会更好。另外,民营资本的进入会进一步促进目前的国有金融机构改进、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从事科技创新领域,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国内其专利技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就为技术转化为资本制造了障碍。因此,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降低相关的知识保护成本,主动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促进高科技类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像江苏这样发达的沿海省份,可以建立更多的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科技的市场化转化,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风险投资供给问题也就是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作为风险投资供需两端中的一端,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风险投资的规模和发展。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资金供给主体由政府、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大公司、富裕的家庭和个人、金融机构以及外国风险投资等构成。根据各国风险投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府监管机制等的不同,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主体结构也是不同的,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政府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地位的差异。对于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与地区,养老基金、大公司、金融机构等民间主体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政府只是在中小企业的种子期以及对于外部效应比较高的风险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相反,对于处于风险投资发展初期的国家和地区,政府资金在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大,我国就属于这种类型。

风险投资的资金供给结构是随着风险投资制度自身的演进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风险投资早期阶段,由于风险投资很不成熟,风险很大,容量很小,因此一般只是富有的个人或家庭投资; 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容量不断增大,风险也有所下降,一些大型企业也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本文对美国、欧洲、亚洲(中国大陆以外)以及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状况的启示和建议。

二、美国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美国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风险投资业的规模和效率一直走在全球风险投资业的前列。 美国又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执行者, 因此其风险投资业资金供给状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表1可见,在1978年美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中, 个人和家庭还以0.70亿美元占据了首位,保险公司也以0.35亿美元处于次席,养老基金只占第四位。但到1979年,养老基金就一跃占据了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首位,其后除了1981年与个人与家庭的资金供给平分秋色之外,养老基金一直一枝独秀,牢牢占据了美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首位。从比例上来说,1978年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提供的资金只占总资金的15%,其后逐渐增加,1986年达到了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30%~50%之间。从历年的总体情况来看,保险公司与捐赠基金分别占据了美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三、欧洲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欧洲风险投资资金来源部门分布中,养老基金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与银行一起排在了历年资金来源的前两位。 但与美国不同的是,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投资的比例并不占绝对优势,不仅常常将首位让给商业银行,而且与其他来源的资金比例相差也不大。在美国,政府部门投入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非常小, 以至于在表1中都没有反映出来。 而欧洲政府部门对风险投资的投入所占比例虽然只有5%~10%,但是总体来说,却要高于法人企业、 股票市场以及个人对风险投资的投入比例,略低于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与美国相比,欧洲风险投资来源分布的另一个不同是个人投入所占比例要小得多, 在各来源渠道中只排名在倒数第四左右。总之,与美国相比,欧洲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分布中,政府和银行所占的比重相对重要一些,而个人、企业和证券市场的作用却相对小一些。 这与美国更崇尚自由市场而欧洲政府和银行的影响更大有很大关系。

表3给出了英国、 德国和法国等三个风险投资业比较发达的欧洲国家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分布情况。 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渠道, 而来自国外的资金数量显然要大于来自国内的资金数量,尤其是2007年来自英国国内和国外资金的比例竟然达到25∶75, 这与英国的金融业发达并且开放程度较高不无关系。 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也是以养老基金占据的份额最大(尤其是来自国外的资金),与美国相似,这或许是因为英国在经济制度和金融政策与美国最为接近有关。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为投资基金和银行, 而政府部门投入风险投资业的资金份额比较小, 尤其是来自英国国内的政府部门的资金。 这一点也与英国的市场自由化在欧洲处于较高水平有关。

在德国,2003年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排名中占据前三名的是银行、 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2006年前三名排名是投资基金、 个人和银行,2007年前三名排名是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和银行,而2009年稍作调整,为银行、投资基金和个人。由此可见,德国的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政府部门和个人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资金。但与英美不同的是,养老基金在德国风险投资业资金供应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德国奉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

法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分布与德国较为相似,但也有一定差异。法国1999~2001年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排名前三名的是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2006年是保险公司、银行和个人,2007年是保险公司、个人和投资基金,到2010年上半年则是个人、投资基金和政府部门。由此可见,法国的保险公司、银行和个人为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贡献较大,其他如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资金,而政府部门、机构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则相对较少。与德国不同的是,法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渠道中,个人的作用要大一些, 而政府部门的作用却要更小一些。

四、亚洲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由于经济基础、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不同,亚洲风险投资的来源分布也表现出与欧洲风险投资来源分布的差异。在表4中,亚洲风险投资有37%来自法人企业,高出排名第二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近一倍,超过10%的还有养老基金,而在欧洲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政府部门和个人在亚洲创业资本来源中都不超过10%,来源于个人的资金比例更是只有3%, 远远低于其他风险投资来源渠道。

表4还给出了日本、 印度和中国台湾等三个主要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来源分布情况。法人企业无一例外地在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据了榜首或接近榜首的位置。 而法人企业之外的风险投资来源渠道所占的比例次序, 对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日本,2007年风险投资来源比例最高的是银行,占据了41%的比例,银行和法人企业所提供的风险资本合计比例超过了70%,如果再加上保险公司,则合计比例达到了90%,也就是说其他来源的风险投资只占了10%的比重。由此可见,日本的风险投资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和法人企业,这与日本所奉行的银行控股和企业交叉持股的经济金融制度是一致的。

在印度,2009年风险投资来源比例最高的是投资机构,占据了47.4%的比例,接近一半,远远高于其他来源的风险投资资金。占据第二位的是银行,也只有11.7%的比例。法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分别只有7.2%和6.6%。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个人的数据都很低,以至没有单独列出,包括在其他类之中。

在中国台湾,法人企业也同样占据了风险投资来源的榜首位置,从2005~2009年都占据了40%左右的比例。接下来是投资机构(在16%以上)和个人(在10%左右), 而保险公司和银行均不超过10%,政府部门更是以不到5%的比例处于最后一位。养老基金则基本上是无所作为。如果把保险公司、银行、投资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证券公司合在一起考虑,则金融机构的投入占据了中国台湾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40%~50%,与法人企业并驾齐驱。个人也为风险投资的供给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政府部门和养老基金则作用明显偏小。

从总体来看,在亚洲国家中,法人企业和金融机构成为风险投资来源的主要渠道,而养老基金、个人和政府部门对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贡献则显然要低于欧美。

表5给出了澳大利亚2002年和2006~2008年的风险资本来源部门的分布情况。 由于2002年与2006~2008年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 所以有一些出入。在2002年,养老基金投入风险投资的资金占了36.4%的比例, 远远高于其他来源的资金。而在2006~2008年, 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提供的资金均只在3%~4%之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2年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所提供的大比例资金是一种特殊情况,不具有可持续性。2002年其他比较重要的风险投资来源有法人非养老基金、 银行等。 在2006~2008年,除海外不可分类资金和国内不可分类资金之外, 风险投资来源的主要渠道包括家庭/个人、媒介基金、法人非养老基金等,而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来源都相对较少。在不可分类资金中,海外不可分类资金所占比例超过20%,是国内不可分类资金的两倍, 这说明在澳大利亚来自海外的风险投资资金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澳大利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与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着自己的特色,即家庭/个人、媒介基金、法人非养老基金等渠道提供的资金比较多, 而在欧美风险投资来源中比重较高的养老基金, 以及在亚洲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在澳大利亚风险投资来源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我国内地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我国内地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时间里,发展一直很缓慢,而且存在很多问题。直到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风险投资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风险资本供给方面也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我国内地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从大类来说可以分为本土和外资两种,见表6。近年来,来自海外的资金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然后衰减的趋势,2003年只占5.0%(不排除与统计样本存在偏差有关),2005年占33.9%,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51.8%和49.3%, 已达到一半左右的份额, 但2009年和2010年大幅下降,占比分别为29.40%和22.52%。在外资的风险投资资金中,来自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国大陆提供的风险投资资金所占比重并不大。这说明国外逐利的机构投资者虽然很看好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但更为内行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却相对谨慎得多。

2003年以来,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中来自本土的金额也在不断上涨,在2008年之前,由于来自外资的金额上升速度更快,所以本土资金所占的比重却在下降。但到2009年和2010年,来自本土的风险投资资金得到飞速增长,已经从不到50%的比重迅速上升到占据70%以上的比例。来自本土的风险投资资金的具体来源渠道有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和事业单位等。 其中事业单位在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中有数据, 而且其金额和比例都很小,在2006~2010年的调查中,这一项没有数据,说明其在总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已经非常微小了。在我国风险投资本土的几个主要来源渠道中,企业始终占据了最高的位置,其次是政府,虽然在总的风险投资来源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但这两个来源始终占据了前两位,即使在2010年两者合计依然占据了接近一半的份额。本土的个人和金融机构在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构成中的比重相对较小,2008年以前始终未能超过10%的比例,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在2008年以后才上升到略高于10%。 个人投入风险投资的兴趣不高可能与我国个人富裕程度逊于国外以及我国风险投资风险较高、 退出渠道不畅等因素有关, 而金融机构投入风险投资的兴趣不高应该与我国近年证券市场、 房地产等其他投资领域收益率高于风险投资业有关。

六、结语

篇(3)

【关键词】大型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资金筹集

在当前银行贷款普遍收紧的形势下,面对资金紧张的实际情况,资金筹集和分配问题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要解决好重大问题之一。大型建筑企业要在利用好资金专项分析的各种方法,对资金需求量、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的内部分配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和预先安排。以下笔者对大型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进行具体阐释。

一、确定资金需求量,控制资金投放

大型建筑企业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筹集资金,都应该先确定资金的需要量。筹集资金尽管要多层次、多渠道地去筹集,要广开财路,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度,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资金不足,当然会影响大型建筑企业的效果和质量,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资金过剩,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测算资金的预算定额时,鉴于大型建筑普遍是订单式生产特点,企业应遵循“量入为出”这一原则,通过既科学合理,又适当简化的方法来测定预算支出定额,从而确定资金的需要量。由于承揽项目比较特殊,项目工程进度,业主付款的及时性等方面均会对资金安排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科学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和回放,控制资金的投放时间。

二、确定资金投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资金的投向既决定资金需要量的多少,又决定资金的使用效果。大型建筑企业一般业务类型较多,有施工主业,有建筑先导产业设计业,有上下游一体化的设备制造业,也有主业延伸的投资业等。即使是施工主业,也有各种不同建筑行业如铁路、公路桥梁建设,港口航道建设,疏浚业,市政、房建等。各种业务类型的市场发展形式、毛利水平、资金投入量均有很大的差别,且不同业务类型的周期也有差别。因此,对大型建筑企业资金的投向进行重点分析,坚持以“一业为主、延伸经营”的原则来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广开财路,周密研究确定资金投向,在保证主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延伸产业,将资金投向与建筑有关的其他各种业务,如 BOT 投资等业务,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业务范围的拓宽也可减少企业风险,达到资金流动增值目的,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筹资是为了投资,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总是先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有了明确的资金用途,然后才选择筹资的渠道和方法,但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三、选择筹资来源,降低资金成本

大型建筑企业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运用何种方式筹资,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资金占用费包括股利、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资金筹集费包括股票、债券设计印刷费、发行手续费、注册费、借款手续费、担保费、律师费等。不同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各不相同,而且资金取得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为此,大型建筑企业要选择最经济方便的资金来源。在实际工作中,每一种筹资方式往往是各有优缺点。有的资金供应比较稳定,有的资金取得比较方便,有的资金必须按时归还,有的资金成本较低,有的筹集巨额资金比较有利,有的取得少量资金有利。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筹集渠道和筹资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构成,求得筹资方式的最佳组合,以便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四、妥善安排自有资金比例,适度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依靠债务资金开展物业管理经营活动,这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经营手段。但如果负债过重,不仅会发生筹资风险,而且会削弱企业自负盈亏能力,甚至由于丧失偿债能力而面临破产。因而,大型建筑企业在实行负债经营时必须适度,这样才能既利用负债经营的有利作用,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此外,大型建筑企业在实施负债经营策略时,还必须以一定的自有资金为前提,借入款项应该用于经济效益较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行业项目,以求借入资金成本率低于资金利润率和项目投资收益率,避免债务投资收益不能应付借款本息。

总之,在新形势下大型建筑企业应在树立全局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效益意识和现金流意识等基本原则下,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好资金集中计划管理、专项分析、内控优化等多种方法,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策略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安云亮,梁敬华.浅谈境外企业资金管理[J].对外经贸财会.2004(1)

[2]张瑞君,裴化云.商业银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4(10)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1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

质量较高的企业资产,应该能够满足企业长、短期发展以及偿还债务的需要。从资产的功用来看,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功用,因而其质量特征也各不相同:第一,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短期投资)是企业短期内最具有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第二,企业的对外投资,体现了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赚取非主营业务利润的努力。第三,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水平。

2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关注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资本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第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第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第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等。

2.1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其中,筹资费用是指企业获取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筹资方式)过程中发生的申请、登记、印刷等费用i使用费用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如利息、股利等。这样,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去筹资费用外,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入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

2.2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从期限构成的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下,属于永久性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负债部分,则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之分。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增加永久性流动资产或增加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中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

2.3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实际上,上述三种关系所表现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表现在形成企业资产的财务来源中,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以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增加。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2.4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构成状况,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指在企业的实收资本结构中,普通股与优先股的构成比例;二是指在企业的普通股份的构成中,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的持股者的构成状况:三是指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的比例。

3利润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是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因此,考察企业利润的质量特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一定的盈利能力我们所说的“一定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业会计政策保持一贯性的条件下,在绝对额上,企业具有大于零的净利润:在获利能力比率上,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3.2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结构基本合理”有以下几层含义:①企业的利润结构应该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匹配。②费用变化是合理的、费用在年度之间没有出现不合理的下降。③利润总额部分的构成合理。

3.3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企业的主要利润组成部分有足够的获取现金能力,企业对利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这主要包括:①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中“同口径营业利润”保持应当基本一致。②投资收益应该对应一定规模的现金回收。

4现金流量的质量特征

现金流量的质量特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4.1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该对企业的利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对于那些商品经营活动占有较大比重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短期内最稳定、最主动、最可以寄予希望维持企业经常性资金流转的现金流量。在投资收益所对应的现金流入量波动性较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可能会主要用于下列用途:①支付利息费用:②支付本年现金股利:③本年度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摊销性费用;(D补偿本年度已经计提、但应由以后年度支付的应计性费用;⑤如果还有剩余的现金流量,则剩余的净现金流量可以为企业对内扩大再生产、对外进行股权和债权投资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

篇(5)

不言而喻,无论开办什么样的企业,都必须筹备相应的资金,并转化为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经营资金。企业中的经营资金表现为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对立统一:它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占用在一定的项目上,同时又有其相应的来源。占用与来源,有了这一方,必须会出现另一方;失去了另一方,这一方也不复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从资金占用方面看,根据它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大类。固定资金是指运用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劳动资料方面的资金,其实物形态叫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在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向产品转移的,它在报废以前,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比较长期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流动资金则不同,流动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只参加一次生产周转,就改变自己的实物形态,并把全部价值转移于产品。流动资金的另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和各项生产费用,作为预付价值,它也一次全部参加周转。从任何一个瞬间看,企业的流动资金是同时并存于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具体表现为储备阶段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的库存储备;生产阶段的在产品、半成品;销售阶段的库存产品、发出商品;结算中的应收款以及处于两次周转间歇的货币等。从资金来源方面看,一部分是国家基金;一部分是从银行取得的贷款;还有一部分是联营单位投入的资金、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以及结算过程中暂时吸收的资金。如实反映并监督资金占用及其来源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工业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资金进入企业以后,随着再生产活动而不断地运动着。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既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也表现为资金的耗费与收回。

资金的循环周转,属于资金形态的变化。首先在供应过程,企业以货币购买劳动对象,形成生产储备,企业的资金随之由货币形态转化为材料储备形态,即形成储备资金,这是资金循环的第一阶段。接着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劳动对象发生形态或性质上的变化,创造出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将材料投入生产,并用货币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企业的资金随之由材料储备形态和货币形态转化为在产品、半成品形态,即形成生产资金;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磨损及其价值转移,企业的资金于是逐渐脱离固定资产形态而转化为在产品、半成品形态。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在产品、半成品最终转化为完工产品,从而脱离生产过程而成为入库待售的产成品。于是企业的资金再由在产品、半成品形态转化为库存的产品形态,即形成产品资金,这是资金循环的第二阶段。最后,进入销售过程。在销售过程中用货币支付销售费用以及为发出销售产品而耗用材料,企业的资金随之由货币形态和材料储备形态转化为发出销售的产品形态。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企业的资金终于由发出销售的产品形态又转化为货币形态,这是资金循环的第三阶段。企业的资金像这样从货币形态开始,顺次经过供、产、销三个连续的阶段,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是资金的循环。资金循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就是资金的周转,总称为资金的循环周转。

工业生产中的资金耗费,主要表现为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费它自己的物质要素,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把它们吞食掉,因而是消费过程。”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消耗,在价值上表现为固定资金的耗费;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以及支付的工资和各项费用,表现为流动资金的耗费,这些资金耗费的总和,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在销售过程中,为了销售产品,在包装、发运等方面发生的销售费用,表现为追加的资金耗费。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耗费的所有这些资金,最后都要通过产品的销售而收回。收回的资金中,不仅包括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已耗费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还包括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因此,所收回的资金除用于补偿生产中的耗费(其中包括支付的工资等)外,其余额就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盈利,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要以税金(或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由于生产过程同时是再生产过程,这一个生产周期所耗费的资金,通过国家产品的销售而收回,就为进行下一个生产周期创造了物质条件。所以,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耗费转化为收回,收回又进一步转化为耗费,如此循环往复,使再生产活动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

投入企业的经营资金,也会由于某些原因而退出企业经营过程,脱离企业资金的循环周转。例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等,将引起企业资金占用及其来源的减少。

篇(6)

[中心词汇]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形式;比拟研讨;多元化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其开发和消费进程中离不开金融支持。换言之,房地产开发的进程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进程,即资金的有效投入和增值收回的进程。因此,经过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停止融资是房地产开发运营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一、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特点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开展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也是与金融体系联络十分严密的一个行业,保证资金的供应是房地产开发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际存款、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三个方面。依据央行剖析,在房地产现有资金来源中,国际存款局部简直被银行存款垄断,自筹资金局部在剔除自有资金后大多直接来自银行信贷,而其它资金局部的70%来自银行团体信贷(即所谓的团体住房按揭存款)。因此在房地产行业现有的融资历局中,来自银行信贷的比例超越了一半。

这种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方式决议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状况与国度货币政策严密相关,而这种相关性促使房地产行业在面对国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时,易堕入融资困境;同时,房地产行业剧烈的地域性颜色又使其在不同的区域构成不同的融资历局。因此研讨不同地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历局,将有助于不同地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扬长避短,完善自身的融资机制。本文将以上海为例,对我国的区域房地产融资历局停止剖析。

二、典型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比拟剖析

为更好地剖析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形式并研讨自2003年实施微观调控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的变化,本文以2003~2007年的资金来源统计数据为剖析样本,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代表性目的意义的华北北京、华南广州、华中武汉和华东杭州4城市与上海停止比拟。

1.2007年各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比拟剖析

从融资结构上看:上海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占比虽高于其他城市,但低于2006年水平,同时思索到自有资金局部占比上升这一状况(2007年上海市房地产融资结构中的股权融资局部扩展清楚),说明自筹资金局部中直接来自银行存款局部的占比有所下降;其他资金占比虽上升幅度位居第二,但比重依然低于其他城市;定金及预付款占比不到其他城市的一半;应用外资占比同比小升,但略低于广州的3.19%;国际存款略高于武汉的21.36%,但同比降幅最大。由于自筹资金、应用外资局部的相对高占比和国际存款的相对低占比,所以可以为2007年上海房地产融资对银行存款的依赖性低于其他城市。

从资金来源变化上看:上海是唯逐一个出现国际存款和定金及预付款局部同比负增长的城市,特别是定金及预付款局部的降幅接近一半,而自筹资金同比增长率仅高于武汉,因此2007年上海融资金额同比增长最低,特别是2007年资金来源总计同比增长只要17.06%,接近杭州的1/3,不到广州的一半。另外,2007年上海的资金来源总计2548.19亿元,远低于北京的4154.49亿元,高于广州的1162.84亿元。

2.各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比拟剖析

上海房地产融资中的国际存款占比虽然在2007年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但与自身2003年的国际存款占比相比却高出0.08个百分点,而其他城市2007年的国际存款占比均比2003年出现不同水平下降,特别是杭州,其在5年内的累积降幅到达了10.2个百分点,由原先的40.02%下降到目前的24.82%。不过异样与自身2003年的状况相比,2007年上海房地产融资中的定金及预付款的占比却径直下降了31.4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为北京的10倍、武汉的5倍和广州的2倍;而2007年上海应用外资局部的累积占比则只上升了0.2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广州的1.44%和武汉的1.73%。

观察近5年这些城市的房地产融资变化,可以发现上海房地产国际存款、自筹资金、其它资金(包括定金及预付款)的累积增长额度均小于其它城市,特别是定金及预付款局部出现负增长,这使得上海成为5个城市中房地产融资金额增幅最小的城市。同时,应用外资局部的融资资金的累积增长幅度也只高于北京而低于其他城市,成为5个城市中房地产累积投资开发资金增幅最小的城市。

此外,经过城市资金来源累计指数的比拟,可以发现近5年来二线城市房地产的开发投资资金的增幅远大于一线城市。

三、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状况剖析

受国度调控政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海房地产开发资金出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初次负增长,其总额为2112.1亿元,为3年来最少,比2007年增加了446亿元,较2006年增加了64.8亿元。

从近几年上海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结构上看,国际存款金额延续两年下调,基本在550亿元上下,其中200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国际存款558.4亿元,比上年下降2.9%(2006年增长19.1%),占年度资金来源的21.9%,比重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2008年应用外资也较2007年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上海房地产开发资金中企业自筹资金创近年来新高,曾经迫近600亿元,并首度超越房地产开发存款额度,占比28.18%,成为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比拟2007年与2008年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构成,可以发现:与2007年其他资金占比到达52.4%,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相比,由于2008年楼市低迷,其他资金从2007年的1336.96亿元降至2008年的896.03亿元,同比增加了33%,占比回落8个百分点。究其缘由,是由于其他资金主要由团体按揭存款和定金及预付款组成,而在2007年,上海市团体住房存款随房地产市场升温出现迸发性增长,占据其它资金构成比例的58.4%(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资料:2007年上海市团体房贷在房地产存款新增额中的占比攀升至82.2%的历史高位)。相比之下,2008年上海市团体住房存款由于受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影响,同比清楚少增。2008年12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银行团体住房存款余额为3107.69亿元,比年终添加88.9亿元,同比少增345.99亿元。团体住房存款余额比年终增长2.9%,增幅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全体而言,近几年上海房地产资金来源开发投资同比增长有所减缓,但是其规模依然不时扩展。而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和企业的银行存款占当年资金来源的比例一直都坚持在二成以上,加上团体住房按揭贷款比例居高不下,因此,上海房地产投资中来自银行的存款将超越55%(以2007年为例,团体住房按揭存款占比30.2%,国际存款占比21.9%,再加上诸如工程垫款等其他直接来自银行信贷的资金,粗略估量2007年上海房地产融资中有将近60%为银行存款),可见对银行的依赖水平依然很高。同时,企业自有资金占比依然过低,2003年和2004年企业自有资金仅占12.68%,2005年下半年国度对房地产项目资本金的要求提高,企业自有资金还是仅占15.5%,远远落后于国度规则的35%的要求,而到了2007年,企业的自有资金虽然有了提升,但是未能打破20%。自有资金比例过低会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供应受外界影响极大,开发的风险主要在于开发周期长,时期不确定要素多,一旦政策和市场供需变化,企业就会堕入主动,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多元化意见

房地产融资历局多元化趋向是微观调控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融资受限后的主动选择。其基本上契合房地产投资的资金需求特点,也已被国外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实际开展验证:由原来的单纯依赖传统商业银行存款,向以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为主、创新融资为辅,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向开展。委托存款、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IPO、股权融资等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新的融资选择,从而完成降低融资本钱、确保资金链平安、提高资金运用灵敏性的目的。国际房地产金融市场以房地产信托基金为主体的多元化形式也代表了未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实际和开展方向。

篇(7)

摘 要 我国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企业比重较少.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在这种背景下,很有必要对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和认识,以便“洋为中用”,结合我国已经即将采取的一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境遇的措施,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融资渠道 融资方式

中国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为中国各界所认可。企业发展问题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中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内部融资、外部融资。

1、内部融资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企业内部融资来源主要包括:

1)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2)内部员工集资

3)亲友借款

4)股东借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中小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内源性融资比重过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利用资本杠杆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困境。

2、外部融资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光靠内部融资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因此,在购并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二、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款筹资:借款筹资是指企业向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有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2、债券筹资: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3、股权筹资:股权筹资是指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

4、商业信用筹资:信用筹资是指企业利用其商业信誉,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其客户之间发生的、与交易直接相关却带有筹资特征的信用行为,包括预收客户购货款、收取的押金或订金、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购物资或接受劳务、利用商业汇票结算,等等。

5、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公司以协议等形式,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吸其他单位和个人投资的一种权益性筹资方式。

6、融资租赁筹资: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的双重特性。

三、中国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现状

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最传统的一种筹资渠道。它不会影响原有股东的控股权、利息费用可以税前列支,并且能获得超额利润等财务杠杆效益。另外相对于债券筹资来说,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较低、筹资速度较快、借款弹性相对灵活、且不需要公开企业的财务信息。

同时,民间贷款更为方便。

所以,我国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企业比重较少。而大量的债权类融资需求的是通过多种其他金融工具来满足,有的甚至需要结合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结构,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组合来实现的。

先间接融资,如果不好间接融资就去进行股票融资,最后才是发行债券,这是融资的顺序。我国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都比较高。发行债券的门槛更高一些。

所以,在面对“企业过去三年已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这一问题,73.5%的企业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55.3%选择了“民间借贷”,14.9%选择了“银团贷款”,10.5%选择了“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四、总结

调查显示,企业利润和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获得资金最主要的渠道,但比例与2011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上市意愿与2011年相比也有所降低,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

(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

(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5)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敏华,袁迎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2009.

[2]姚俊平.中小企业的作用与现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3]杨泽云,杨宜.浅析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经济丛刊.2009.

[4]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5]茅于轼.民间投资应尽早启动.浙商.2009.

[6]崔津渡,王巍聊.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新浪财经.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