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新的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新的教育理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6 17:04: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新的教育理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新的教育理论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新课改;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国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层面上,而是应当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本质的学习,共同构建小学语文的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构建是一门教学艺术,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理论传承的需要,而且还是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完善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下,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希望能够在短暂的不足一小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塞到小学生的脑子里。在这种紧张、严肃的学习环境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固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就会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育产生厌倦情绪,这与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笼罩在课堂教学中的无形压力,使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一分幽默,少一些严肃,多一分鼓励,少一些责备,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二、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仍旧是停留在老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占主要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这种模式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是不相一致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的,并且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主动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仅仅是一个帮助者、引导者以及问题的解惑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积极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应当遵循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积极互动的活动原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构建达到其深层次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就是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应当亟需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视教育不仅为文化传递,而且为人格心灵的唤醒时,教师的工作就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压抑的地位,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索,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交流和理解,使学生心灵得到解放,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增强。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转变成了新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教育改革的研究者。这也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入认识到小学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讲,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还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多学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学习、创新能力与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总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教师应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驾驭课堂,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疑”“惑”来“导”。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而这些方法、习惯,不应是教师讲出来的,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一点点发现、领悟、小结、归纳出来的。这样的方法才是活的、管用的方法,这样的习惯才是对自己有触动、愿意养成的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指导工作,也是教师创建和谐语文课堂的主旨。

【参考文献】

[1]孙桂卿,孙学芳.创设和谐课堂之我见[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02)

[2]郭灵燕.创建和谐小学语文课堂的尝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3]单志成.让语文课堂成为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6(01)

篇(2)

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在许多的小学也实施了新课改,新课改是提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大条件,而教师教学模式需要与新课改相匹配,需要改变传统,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这对于教师、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小学语文在新课改的同时,也需要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并且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变。因此在新课改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深入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1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重大意义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关系着我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不仅可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同时也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需要舍弃传统的糟粕,发展新时代的教学方法,而是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去了解到世界各地教学模式的多变。这样的课改也会使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各个小学也不再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异,而是以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程度来进行评测。简单地说新课改带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焕然一新的局面,因此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是势在必行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对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意味着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大部分都抛弃,然后去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不断的改变的同时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新教学模式,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而正是在这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也存在不足:(1)许多年龄较为年长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新课改非常的不适应,他们已经教书育人很久了,要他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去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有些困难。(2)不仅是年长的教师,对于新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来上课是有些难的,虽说这部分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里就是学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完全的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想请教年长的小学语文教师,可是年长的小学语文教师又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3)有些小学在小学语文新课改中表现的态度是不重视,学校领导在这个方面没有严格监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改的认识,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了教师的不在意,这样新课改就没有得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依旧没有得到提高。(4)在还有部分学校中,依旧是在应试教育观念中,小学语文教师依旧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考好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得到提升了,但是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因此这样的现状就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于是就出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时期出现了教学质量差距大,在没有同行共同探讨的探索中,在新课改中探索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感觉很吃力。逐渐地小学语文教师就不再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甚至抛弃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在新课改时期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为了实行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各个教育机构也要将新课改落实到位。在新课改时期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1)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小学语文知识。现在的教学不再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而是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探讨,学生也要参与对知识的研究,这样做教学就会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学生对于知识就会更加清晰,思维也得到了开拓。(2)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个体差异。学生的差异性与生俱来,其发展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尊重有差异的学生,把教学方法和学生特点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平衡的发展,学生的各个长处才会体现出来。(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新课改也比较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进行一些让学生合作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知道知识也有可以合作完成的地方,这样使小学语文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体现学生在人际方面的能力。(4)在新课改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安排相应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找寻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健康的心理。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学就会变得很顺利。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将新课改的要求认真实施,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注意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是体现了新课改的目标。当然这也需要学校领导、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监督。只有各级部门、教师的共同努力、严格要求,在新课改时期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成功,小学语文教学才会不断的往前发展。

作者:张晓萍 林立辉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我积极参加培训的同时,还注意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努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

努力适应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主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使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树立了新型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成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篇(4)

【关键词】异本新教材 教材内容 话语体系 合适性

小学语文科教学论(也称教学法)教材数量极多,良莠不齐,特别是教材内容值得反思与探讨。笔者把新课程改革以后编写的教学论教材称为新教材。这里择取比较典型的影响较大的两部新教材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教材内容的合适性作出评价。这两部教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别是由倪文锦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和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以下简称倪本和江本)。这两部教材在逻辑框架的设置、“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和话语体系诸方面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导致了教材内容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逻辑框架:对话与建构

倪本教材的逻辑框架,主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内容并将它教材化。其基本思想是:以对话的姿态,“交换一种理念,重建一种关系”。江本的逻辑框架是,基于以往的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新课标和新课程实践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并将它教材化。其价值是:以知识建构为取向,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一般教学工作的需要”,比较注重实用。正因为这样, 江本与倪本教材章节内容的安排有显著的差异。

1.即使章节标题相同或相似,但内容也相差较大。

由表1可见,江本在论述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时的视点在“技术”(方法)上,重点阐述的是哪些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整合。倪本聚焦于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和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重点阐述: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②插入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实现一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实施的条件和基础;③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等。在更宽泛的视野里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与价值。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论述,倪本的视点在“教师的素养”上,围绕理念转变、角色转换、能力提升来展开内容;江本的视点在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发展上,两者在表述也有差异。

2.有的课程内容,在章节的布局上有差异而且论述的侧重点和分量也不同。

比如,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江本分两节来论述,倪本分两章进行论述。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江本放在一章里分五节来论述,倪本独立设章分五章进行论述。这是因为教材核心概念的差异而使逻辑框架有所不同。江本是围绕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来结构教材体系的,试图将“课程”地位和意义突出来。倪本的核心概念是“新课程教学”,所以“课程”意义是分散在许多章节里面的,只有在“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一章里比较显眼。正因为这样,在专章或专节介绍小学语文教材时,倪本限定在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专章分别介绍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及教学案例,以突出“新课程教学”概念的内涵。江本专节介绍“小学语文课程教材”,讨论了“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国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使用”等问题。虽也有对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介绍,但只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安排显然是根据江本教材自身的逻辑框架来设定的。

3.章节内容的取舍也有所不同

倪本在章的内容设置上比江本多了两项内容,一是绪论“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二是“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少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小学语文学习特点”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三是“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显然,这些作为章节内容的取舍,也与教材不同的逻辑起点有关。

由于以上原因,江本和倪本的教材内容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前者比较适合准教师的学习,后者适合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因为倪本教材的基本思想就是“交换一种理念,重建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在职教师通过倪本教材的学习,对传统的教学理念需有一个“颠覆与重建”的阵痛过程,并最终确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起一种崭新的教学关系。而准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习,虽然也要树立起新课程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教学的方法,但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终走上“继承与创新”的路子。

二、“研究领域”:继承与创新

“研究领域”这里指小学语文科教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及诸多的研究课题。对“研究领域”中内容的取舍实质上是课程内容的取舍,一旦选取“研究领域” 中的某些课题,这些课题便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所以,“研究领域”的内容取舍,具体规定了教材内容是什么。

1.“阅读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

显然,江本“阅读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侧重于“实用性”,其中“阅读教学理论的关注点”和“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管是谈理论或述经验都是以满足“实际操作”需要为出发点的。而倪本侧重于倡导一种新的理念,其中“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中提及的“感受阅读乐趣”、“丰富阅读活动”、“注重阅读体验”、“学会多种读法”、“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概括,这种概括主要是在肯定并推介“一种新的理念”。其中,倪本“阅读教学评价”中论述了“语文课标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和“评价的实施”,实际上也是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所以,倪本试图超越一种视野,扩展某种理论边界。这种愿望和努力,在“作文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

2.“作文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

表3中列出的“研究的领域”7个方面,江本和倪本在内容上几乎不重合。江本关注的是教师急需掌握的基本的习作教学理论和经验,而倪本在指出了“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后,选择了“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以及“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这两部分内容加以论述。这样结构内容,编者试图为“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在编者看来,“当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尽管存在上述多方面的问题,但根源是一个,就是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1] 所以,“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的理论与经验,以及理论上比较成熟的三种“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

倪本,放在历史与现实的背景和基础上,放在学术视野里来审视、论述选定的内容,如“档案袋学习的评价”。对问题的讨论及相关性理论的梳理比较清晰。

江本,淡去了一些理论背景,剪除学术的缠绕,直接面对问题(话题或课题)加以阐述,所以对问题“是什么”的论述比较清晰。

三、话语体系:规范与重建

“话语不同于言语,相反,它指语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它是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配人们言语、思想行为的潜在逻辑。”[2]简言之,由于概念(术语)选用和意义表达风格的不同话语体系也就不同。话语体系的差异,会影响学习者接受教学内容时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学术思想和方法。下面例举四个方面的内容,比较江本与倪本在话语体系上的差异。

1.“课程性质”部分的内容及其表述

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教学史上的若干问题之一,是教学论学科内容应当涵盖的要素。所以历来的语文科教学论(教学法)都会关注和重视对它的讨论和阐释。江本的阐释是从“对‘语文’的辨析”开始的,即以“‘语文’的辨析”作为阐释“课程性质”的逻辑起点。这是沿袭了以往阐释“课程性质”的表述方法,即从语文自身来考察这门课程的性质。然后阐述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两部分内容。在阐释了“对‘语文’的辨析”后论述“语文课程的阶段性”,最合理的解释是,试图明确“课程性质”在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取向,即小学侧重于语言文字教学,初中侧重于语言文章教学,高中侧重于语言文学教学。可能编者考虑到以前的语文教材编写上也有这种倾向的事实。“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这部分内容分点论述了“学科性质的认识”、“学科性质的思考”、“学科性质的关系”,以此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的问题。显然,编者的意图是试图更加具体地明确“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

倪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阐述,风格上与江本有较大的差异,即“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百年历程概貌式的考察”,以展示性质的演变过程,理解课程性质的定位表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的内涵。选取的内容为:“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工具性与思想性的震荡式交替”(1978~1990);“课程取向‘人文性’的表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及含义”。从这样的角度阐述“课程性质”,学理清晰,立足点稳定,避免了一些枝枝节节的问题纠缠。

2.“语文档案袋评价”表达意义的风格

倪本,分两段来论述“语文档案袋评价”的内容。首先,将其置于“质性课程评价”之中,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来讨论其内涵和构成。其中的概念、术语直接源于国外文献,所以是基于国外文献的话语体系。这样表达,站在学理的高度,理论背景清晰。其次,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思想来讨论,重点解释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这是以“质性课程评价”理论为学理基础来解读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的概念即“语文学习档案袋资料”。如果说前一点是学术研究的表述,那么后一点便是教学文件的解读,这种“解读”指向新课程教学现实。

江本,“语文档案袋评价”称为“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置于“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之中,以知识认识体系即“档案袋的内涵”、“档案袋的构成”、“档案袋的特点”、“档案袋评价的具体操作”来展开论述,淡去了理论背景,突出了关于“档案袋评价”的知识。这种表达往往需要将已有的文献包括国外的文献进行整合并认作是“普遍真理”,即非一家之言。

3.“课程评价”概念的整合与切分

表4中,“课程与教学评价”,倪本用“课程评价”这个概念概述,江本用“课程评价”、“学习评价”、“教学评价”三个概念概述。倪本的“课程评价”表述与“课程性质”的表述在风格上是一致的。江本的表述有利于操作,但内容上难以避免重复。

4.案例素材与理论素材的处理

案例素材的取舍上江本选用了比较具体完整的案例。它起到的作用是,增强感性内容,平衡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提供直接的课程教学经验。而且,这些案例在教材中往往被作为阐述理论的印证材料,教材在论述中对案例前后钩连,充分演绎,增加了感性色彩。

倪本的亮点在于学理的光辉。虽然也有一些短小案例穿插其中,但几乎都是概述性的,服从于理论论述的需要。

四、教材内容选择与阐述的建议

语文教学论学科的教学任务重在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包括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情感等,具体应注重:一是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水平,增强学生教学设计与评价以及问题研究的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把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并用于指导和改善自己教学与研究的行为。

显然要完成这两个方面的任务,不仅要靠教材的作用还要发挥教学的作用,但教材必须体现:在论述系统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套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关于“课程性质”,倪本教材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百年历程进行了概貌式的考察,展示性质的演变过程,理解课程性质的定位表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文性”概念的内涵。这个表述过程不单是要科学地揭示“人文性”概念的内涵,而且蕴涵着一定的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如果忽略这一点,那么学生可能获得了知识而丢弃了“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势必降低学生素养的培养。

1.语文教学论教材内容的选择标准

教材内容的选择可以围绕“用‘什么’来培养起学生的教学素养”的问题来思考和把握。

从现成的教材看,不管依据什么样的逻辑框架组织起来的教材,其内容都没有超越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研究领域”。但是进入教材的内容未必都是合适的,未必都能对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起到作用。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至今尚未看到过语文教学论教材内容的选择标准。但是,反思以往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经验,语文教学论教材内容的选择恐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任何教学创新都是基于传统教学经验的,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而且,就学习者而言首先需要的是经验建构,没有一定数量的经验作为基础,创新是难以进行的。所以对待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正确的态度应该:①要反思,②要学习。江本教材比较注重教学经验的介绍和阐述,试图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每一门学科都不应该忽视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影响。如上所说,语文教学论教材不仅是传授一套系统的教学知识,还要对学习者的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起到影响。所以,对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还必须考虑到教材要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3)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

就教学而言,教师专业化集中表现为教学专业化,包括:掌握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知识的运用;为维护前途而进行超越专业的自我提高;在基本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正规教育等。就目前的情形看,教师专业化在教学专业化层面上可以落实到以下两个方面:

1)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这种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取向应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事实上,在教学层面上教师(包括准教师)不习惯用专业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比如,针对一些研讨课的评课,很多教师都是随便讲几句。这“随便讲几句”往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即缺乏理论和学术规范。所以,教材内容要提供这方面的“技术含量”。

2)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成为研究者”中的“研究”的特征是反思、探讨和总结,以此实现观念更新,知识创新。倪本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范式,有许多借鉴的经验。

(4)突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新课程改革中,吸收了诸如“语感”、“对话教学”、“档案袋学习”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引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是教学论教材“当然”内容。但是,新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所以还要做筛选的工作。有的教学论教材在对新的研究成果的选用上不够谨慎,结果是多而烂,排挤了传统的优秀的研究成果。

2.建立和规范语文教学论的话语体系

所谓建立和规范语文教学论话语体系,就是强调教材内容的“合适表达”。这里强调一点,即采用中西融合的、通俗易懂的话语。教师不是专门的理论研究者,教材若大量使用新概念或外来的术语,就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困惑,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所以即使要引用国外的相关理论来拓宽理论边界,提高理论的“硬度”,也不能毫无节制的。这里以概念为例,比较一下倪本和江本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的话语差异。

表5中倪本,A类概念13个;B类概念43个。江本,A 类概念11个;B类概念30个。显然,A 类概念差别不大;B类概念差异很大,而且倪本的B类概念理论色彩更浓,即理论的边界更宽,并大多需要作具体的解释。江本的B类概念基本上是传统的话语。事实上,这两类概念组成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基本的教材内容。虽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既定内容,但由于两个版本在阐述时所使用的话语(术语)不尽相同,教材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诚然,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达意即可,但是某种形式(话语)一旦进入教材就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知识建构主要是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两个机制来完成的。生硬搬用一些外来术语或者用以阐述对象的概念大多需要重新阐释,那么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总是处于顺应状态,是非常费劲而且往往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虽然顺应对于重构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好处,但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足够好的接受能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从转型时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和传播来看,中西融合的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比较适合当今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为200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等教育本科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研究》(浙教科规办[SC150])成果之一。〗

〖注 释〗

篇(5)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对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性质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特别是通过参加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员培训班,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做好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学习和培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业务方面,对我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 钻研业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能够团结部室的其他同志,在完成本职工作方面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为我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六年级语文新教材辅导

为了使六年级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教材,按学校和小教部工作计划,我利用开学初教师备课期间,为全县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语文新教材辅导。在准备辅导材料的过程中,我能够端正思想认识,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讲授的内容,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了工作的实效性,使辅导工作真正发挥了作用,不流于形式,收到了实效。

2、开学初视导检查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几年来我们都能够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检查。在今年的两个学期开学初下乡调研中,我们深入了十几个乡镇中心校和所辖的部分村小进行了视导检查。按照下乡前的工作计划,我能够对所查内容认真记录,思考整理形成文字材料,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第一手的材料,也为所检查的学校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帮助。

3、深入基层教研组织,积极协助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为了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活跃教研气氛,我县小学相继成立了几个教研协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主题鲜明的学科教研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在各个教研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时,我都是积极参与,努力发挥着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为指导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一年来,我与其他相关同志,先后深入到了大兴中心校、横道河中心校、黄河中心校指导并观摩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了课改的健康发展。

4、深入薄弱校指导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一些学校由于师资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质量方面与很多学校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为了减小差距,促进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几年来,我们将教研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在农村,定位在农村的薄弱校。为了推动影壁山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加大了对其教研扶持力度,连续几天蹲点搞调研,并在其兴隆小学召开了教学现场会,安排两位老师上了二、三年级的语文课。通过与相对薄弱的学校领导教师座谈、研究教学,促进了他们思想认识再上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能力也有了提高,对于带动一个区域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加强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6、用科研带动教研,加强了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落实。

xx年上半年,我们在实验小学召开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模式研讨会,分别总结了语文、数学两学科的教学基本模式,供全县小学老师学习并落实到教学中。之后不久,我们将这些教学模式申报为吉林省教育厅教研室“十一五”重点教研课题“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举措,为进一步落实这些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在整个xx年年,我们在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时,都将落实教学模式作为重点工作来检查和指导,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三、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学校和部室的各项工作

篇(6)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学改革 学习进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60

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不仅能够帮助到小学语文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快的吸收运用知识;还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中不断进步,有一个质的提升,为学生们打好小学语文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状况及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教学,其实教学效率是比较低下的。教师不能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课堂氛围,没有给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个交流平台,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是静音与真正的价值,认为语文学习是不重要的,认为语文学习只是为了认字。但实际上,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在语文课本中学习古人那些优秀的思想品质,从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语文学习也是为了学生更多地了解生活了解这个大千世界,了解我们所生存之外的一个世界,让学生们了解语文的美,认识到语文的价值。所以现阶段的大部分小学语文的教育状况是,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不重要,叫试讲的语文课无聊枯燥,没有真正体现语文的价值,也没有真正的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这就是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教学的一些状况和学生学习的一些问题。

教师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课堂没有设置明确的任务与目标。要知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体设计,每堂课要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师要按着这个任务与目标来最大程度的完成语文这节课堂内容的学习。所以这就是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习惯了一节课讲到了下课就听到了没有紧凑的安排教育时间,没有一个课堂任务设置的观念。但是新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推进,要求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设置不完整的教学目标与设计完整的教学结构,按照目标来进行语文教学,对课本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对于教材内容要明确的讲解。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这才是新课改传达的教育理念,这是传统教育中所缺乏的理念。

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在进行新的教学。如果在课堂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的话,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学生的各种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也会面临困难。因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我只有基础知识打牢固了,以后的高楼才会建设得更稳固。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基础教学,然后就直接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点新的语文内容这样的讲解学生能明白吗?而且知识点的灌输与书写这样的奖金也是枯燥无聊的学生会对语文学习提不来兴趣。

口语、阅读、写作的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小学语文的课程应该非常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只是依据考试的要求,缺失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在阅读上宽泛,没有实质性的阅读价值,而且往往在阅读上出现以“教师阅读为主,学生阅读为辅”的现象;在写作上,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过于应试化,学生在写作上要依据教师的模板和考试的要求去写一些“四平八稳”的形式化作文,使得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能力丧失。

二、小学语文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的改革

语文作为小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而且其课程也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同时这也是跳出传统语文教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当然,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真正的跳出这种模式,还需要更加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做有力的保障。

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上更加的注重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而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比较的传统,教学理念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课改的要求。加之,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样可以达到考试的要求,使得教师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这沿袭了多年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新理念的教育,让教师充分吃透课改的实质内涵,同时做到在制度上约束,学校在教学管理上不能形式化,应该加强具体的教学考察,考察教师的实际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滥竽充数”。

重视教材的主导地位,立足教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突出教材的实际地位,立足好教材进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对学生知识的传输时,不能完全根据实际的考试制度来实施教学。诸如在教材中重视学生课外能力的拓展,而该部分在考试中不作要求,但教师仍然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并且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查阅。这种重视教材主导地位的方式,可以既做到了立足教材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开拓,而且又培养了学生自我阅读和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教学。我国的小学教育还是以集体的教学形式开展,而且往往人数的基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展,做到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及时发现,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的,来适应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教学需求。

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的课堂设计与组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遵循“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以维持教学效果的长久性。教师应该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景设置,能够做到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放置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同时,在对情景课程的开展中,增加学生动手训练的环节。

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白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必须得到推行,开展教育语文教学也是新课改理念的关键所在,开展实际的研究活动,有各种各样新形式的出现,也是新课改带来的新的时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行知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40-1

加德纳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把人的智能分为七种,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后来加德纳又加了一种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样总共有八种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不同的智能分别存在。因此,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智能或某几方面的只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给予教学的启示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以及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 。

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有八种智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因此,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深度掘出学生潜在的才能,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爱满天下,爱生如子。”不要因某些学生功课差些,就以“差生、劣生”对待。

2.教师应树立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 。

加德纳多元智能的提出使人们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人的智能表现和特征,促使教育将影响范畴定位在更加全面的教育上。同时,就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的,随着每个人的每种智能水平及其组合方式的不相同,个人对问题所产生的理解及处理方式不相同,这就是个性化的体现,学科教学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允许有不同程度,但要力求最大化的开发。

3.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 。

加德纳认为每个主体都具有某些智能,也就是每个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因此,针对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激发他们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了解授课的内容,比如在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上王菲所演唱的歌曲,那么具有音乐智能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词。

二、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1.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其实,对传统教学中的先生讲、学生听,视学生为“容器”的现象,陶行知先生早就深恶痛绝,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十分尊重儿童,他说:“我们应该承认儿童的人权。”“小孩子是民国的小主人。”他还特地写了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上面提到的“六大解放”也充分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相信儿童的教育思想。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教师的角色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存在学习语文的兴趣下,学习效果就可以事半功倍;其次,要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课堂上课时,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备课为主,而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一部分知识点。在课堂提问时,诱导学生提问,通过对学生提问的半开放式解答,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可以看成是一个小的制度环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思考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2.小学语文应开展分层教学。

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每个主体所具有的只能是不相同的,这样就需要按照教学的基本流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小学语文采用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各个层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上课重点和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适用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每个学生都有所了解,这是分层的基础。其次应该建立分层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长期学习机制。把教学目标便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的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特点,比如有些学生用看书背书可以很好的记忆,而有些学生需要有写的或者需要图文相结合等,这样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应及时调整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得进步,教师需要重新制定新的分层目标。

3.小学语文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固定的教学方法肯定会使学生厌倦,只有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才可以使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①多媒体教学: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模式,是学生深入到课本中去,而且具有图像、声音等辅助工具,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②晨读: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我国传统的优良手段也不能丢。晨读在我国已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晨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很好的效果,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③小组讨论: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踊跃发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陶行知教师思想与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开展真人教育,反对封闭式的教育,主张真实的教育;反对硬性灌输的教育,主张尊重学生的教育;反对压抑学生个性的教育,主张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龚宝成等.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渗透.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