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04: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安全教育的定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年来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从意识和行动上都能够将安全问题重视起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深切期盼。
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安全意识教育――思想教育。要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要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待安全问题的看法,即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所谓的安全思想教育就是通过对国家有关安全的文件内容进行讲解,强调安全第一,增加学生对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这样做才能从思想的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2)安全知识讲解――理论认识。 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后,学生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对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就进入具体安全知识讲解的环节。其主要包括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以及基础的安全防护知识。通过讲解使学生有了对安全的定义、特点、内容、由来与发展、重要性等基本知识的把握后,学会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出应急反应。这些对于防范和逃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可以教授学生利用一些逃生工具,例如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进行逃生。通过书本知识学习和案例视频展示,让学生懂得基本逃生的方法、程序、规则,以及使用逃生工具的方法。案例往往能够比课本知识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危害性,学到一些实际运用的知识。
(3)安全实战演习――实践巩固。 理论的学习起到的作用是预防,如果不能将学到的运用于实践中去也是纸上谈兵。倘若不幸遭遇到一些事故,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对此就要培训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通过一些实战演习,进行事故过程中的救灾和逃生训练。例如,尽量让后勤集团和学生密切配合进行一场宿舍内部失火的救援和逃生训练。学生利用已有的工具(毛巾、水、灭火器等)在消防员没有到达之前做好自救工作。后勤集团也要根据实际的宿舍结构图指导学生进行自救,并且日常活动中要做好消防通道的清理工作。
2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
(1)学习教育为主力。 高校作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机构,应该主动承担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这项责任。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校没能够掌握好安全形势,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部分学校能够足够重视的学习,却因为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造成行政效率低下。高校应该对安全教育组建独立的团队进行操作,确立行动目标和具体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转变原有思路,考虑到不同作用对象的特性进行区别化教育。切勿走形式化的路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收不到实际的效用。
(2)宣传力度要到位。 高校中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大力度的宣传,靠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来让其深入人心。通过条幅、展板、宣传栏、宣传手册、讲座等具体方式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防范。要做到全员和全程教育,对于新生,要做好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的主旨是,保护自己和爱护他人,妥善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3)创新教育课程。 高校学生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着自己的思想却不成熟,这就导致了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和改变的特殊性和困难性。要想做好其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走心理路线,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心理课程进行心理辅导。高校学生安全负责团队可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推出“安全教育心理课堂”,这样既能够让没经受过安全事故的学生有心理训练,也可以给予有事故创伤的学生以心灵抚慰。
(4)网络平台信息共享。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在推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好网络的作用。比如,高校间联合推出安全教育信息网络平台,上传安全教育知识等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以供学习,同时开启网络安全咨询服务来进行学生心理辅导。
总之,高校应该将学生安全教育摆在第一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与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安全;学生管理;对比分析
1新时期校园安全教育的特点与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进入大学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校园安全事件,近年来发生的概率不断上升。[1]早年期间,校园安全教育主要围绕自然灾害、防火防盗等方面展开,多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进入新时期,威胁校园安全的因素日益多样化。[2]比如,在现代许多高校坐落于城市中心,学校周边存在许多非法商贩,同时,校园暴力、交通事故等事件时有发生。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生容易误入传销、非法网吧。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另一发面,校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不仅学生的财产会受到损失,更有甚者会伤及他们的生命。特别是当今时期,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校园安全事件也会使父母和家庭承受巨大的痛苦。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必须承担由此而带来的生源、名誉等损失。因此,加强、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1]。
2案例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人员,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校园安全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安全教育,笔者对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前后的安全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新时期下相对有效的安全教育的方法[2]。
2.1安全教育的过程
2017年春季学期伊始,笔者在华北理工大学随机选取二百名学生进行有关校园安全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校园安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校园内安全问题,比如宿舍用电、食堂食物中毒、财物保管、运动受伤、心理问题(自杀、抑郁)等方面。2)校园外安全问题,比如去禁止下水的地方游泳、进入非法娱乐场所、误入传销等方面。
2.2安全教育的形式
2.2.1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取信息最为直接、有效的形式。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每次主题班会确定不同的主题,使学生培养安全意识的目的性更强。并且,在主题班会召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等形式参与到活动中,身临其境,增强处理校园安全问题的能力。
2.2.2辩论赛
本学期共组织了两场辩论赛,辩题分别为一切校园事故皆可预防/避免、校园安全主要靠学校管理/学生自律。每次辩论赛中,不仅双方辩手为辩论的主体,也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当中去。学生不但能在准备的过程中学习到校园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能通过激烈的比赛过程增强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2.3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进行校园安全教育最为传统的方式。通过邀请一些公安人员对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既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又能够使学生进行反思在自身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当如何应对。同时,讲座过程中播放一些录像,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身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2.2.4宣传展板
该部分校园安全教育主要在学生会的辅助下完成。由学生会宣传部完成一些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展板,形象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这样,学生能够在去往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各个地方的途中,无时无刻都能够接受到有关校园安全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校园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2.3校园安全教育结果及分析
学期末,笔者再次对该二百名同学进行有关校园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最后,笔者通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数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第一次调查问卷定义为组1,第二次调查问卷定义为组2).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问卷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9分和84分,第二次调查问卷成绩高于第一次调查问卷成绩,说明一个星期的校园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发面,由表1可知,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数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5),进一步说明校园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安全意识产生了影响。
3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校园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本学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园安全教育,很难说明哪一种形式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管理日常工作中,应尽量多的开展关于校园安全方面的主题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总之,增强校园安全不应该仅仅作为口号,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避免校园事故的发生,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周立新,王丽芳.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65-70.
1.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并划分了水平一到六个层次。我们在探索生命安全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体育课程过程中应该在现有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融合,力争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由于,在高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目前和将来生活空间特点而进行的特定性教育,和之前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阶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具有连贯性,所以,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套用《新课标》中的水平一到六。根据以上原因,在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针对性的内容:
1.1课程目标
通过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学生将:
1.1.1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力争防患于未然;
1.1.2正确认识各类城市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掌握几种常见的避险技能,力争面对突发事故时处乱不惊、从容应对;
1.2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层次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目标仍旧参考《新课标》中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进行划分。同时,在具体内容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由于,本研究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高校大学生);教育方式为融入到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学时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的时候为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操作性,只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划分。
2.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构建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时间、灾害性事故的应变、应急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事故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2]。虽然,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是,总体上来讲主要从认知教育和技能教育二个方向进行开展。由于,生命安全教育对象不同,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生活空间不同,在具体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例如:针对处于云南、四川等大山里面的生命安全教育对象应该更重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针对处于城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则更应该传授大楼火灾、城市内涝以及交通事故灾害等的避险技能和安全救护技能;针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更加注重避险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掌握避险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针对男性同学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着重培养避险技能,而针对女同学则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等等。
2.1本研究根据生命安全教育的定义和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初步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避险技能教育、救护技能教育、运动安全技能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
2.2根据以上4个一级指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20个二级指标,然后,结合相关专家面谈结果筛选出14个二级指标,见表2。2.3根据高校大学生目前和将来主要生活空间为城市这一特点,把14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例如:火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火灾特指大楼火灾逃生技能教育和使用电器引起火灾而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水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水灾特指:城市内涝造成各种灾害的避险技能和人或车溺水后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教育;而救护技能则以最常见的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为主要教授内容。
3.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的构建
3.1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结构,具体规定了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时数等。首先,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时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应该因地制宜,从现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出发。
3.2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原则
3.2.1教育内容尽量融入目前课程,尽量少占用单独学时数由于,受到国家高校教学和学生培养方案改革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学时数集中在28—36学时/学期。从整体数量来看,高校体育课程总学时数量偏低。所以,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尽量融入到目前的专项课程中去,少额外占用新的学时数。
3.2.2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室内课教学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技能传授为主,所以,主要的教学形式为室外课教学。但是,南方高校经常因为下雨天气;北方高校因为恶劣风雪天气,无法进行正常的室外课教学。同时,传统的室内课教学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室内课教学中来,既能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又能顺利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融入。
3.3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制定原则,组织相关专家座谈,制定了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4.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能否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关键的落足点在于,本计划能否保质、保量的顺利实施。同时,本计划得实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检验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
4.1避险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灵敏性素质。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虽然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后天的体育锻炼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因此,所有的高校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无论课程形式怎么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会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课时。而生命安全教育中的避险技能归其本源仍然是一种运动技能,避险技能的掌握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因此,在进行避险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融入体育专项课身体素质练习的形式,针对不同灾害逃生过程中需要重点利用到的身体素质,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和方法,既可以达到避险技能教育融入现有体育课程中来的目的;又可以不增加原有学时数;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避险能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实施计划中,没有安排专门的学时数,而是把避险技能的学习融入到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中来。
4.2救护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救护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情景还原”的模拟练习方式,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具体实施地点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例如:包扎和固定练习则可以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传授;搬运伤员技能练习则主要在室外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等。同时,由于救护技能教育中的四项技能是之前体育课程中基本没有涉及的内容,需要另外在体育课程中增加相关学时,并且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按照由简入难的原则安排学习进度。救护技能教育中的四项救护技能。虽然,在内容选择上貌似很简单,但是,这四项技能是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救护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是最具有可操作性、最有实效性的救护技能。
4.3运动安全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运动安全技能教育中的体育设施安全检查和运动保护技能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和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内容完全重叠。因此,不需要再特意的实施此过程。
4.4珍爱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
珍爱生命教育中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结合新闻热点,传授相关知识的形式。力争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教育中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融入体育专项课中进行传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力争使广大学生在面临突发事故的时候能够果断、冷静并勇于担当。
5.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措施
生命安全教育只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并不是专门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融入到现有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中来,避免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5.1融入体育课考核
避险技能教学效果融入到体质监测考核结果,进一步融入体育课考核,避免重复考核;运动安全技能教学效果直接按照体育课考核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考核根据教师观察和学生互评融入到体育课程平时分的考核中。
5.2模拟情景考核
救护技能教学效果主要采用“模拟情景”的方式进行随堂技能考核,不再单独占用学时数;
5.3理论测试
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部分避险、救护常识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堂进行。
6.结束语
关键词: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必要性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我们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历经十四年的发展,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以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理学、医学等学科专业为主要支撑的专业体系。随着学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长春科技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学生总体素质发生了变化,加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这些就需要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不断的改革来适应新形式的不断不变化。
1.1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90后”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题。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和呵护,因此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存在着极大的欠缺。一些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组织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生活自由散漫,抽烟、喝酒、沉迷网吧。不能很好地和同学相处,甚至打架斗殴。
1.2学生管理的新形式和新手段。长春科技学院在新形势的不断变化下,教育形式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课堂传授知识上,而是要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舞的手段,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的沟通,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中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我意识中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知的偏差,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作为辅导员,我们通过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管理工作要在完善传统模式下,建立健全新的管理模式,本着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和新情况,创造出适合当代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长春科技学院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帮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安全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杜绝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安全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协调各种力量,预防各种事故危害案件的发生和避免非正常伤亡的活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事业完善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安全管理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必将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长春科技学院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学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需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安全管理,使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投入学习中去。加强安全管理时间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要求。
2.2加强学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模式已由过去的封闭性办学转型为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长春科技学院扩大招生,在校师生不断增多,校园内商业网点也在不断增加。长春科技学院不仅教书育人,在学生安全管理上,加大健全学院的安全保障体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工程,对校园实行监控管理。
2.3加强学院的安全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3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学校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对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的保障意义。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必要前提。
3.1加强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建立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要时刻关注安全问题,组织协调好各部门负责管理工作的细节问题,切实保障好学生的安全。
3.2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实行责任制。安全管理要根据责任的归属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及实施人员的奖惩制度,一切以“安全第一”为基础,切实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无死角。
4加强学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教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治安和学生安全问题。《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了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安全管理的职责,同时也规定了学生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应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依法治理学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学院各级组织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4.1学生管理中的安全教育是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多种形式的办学格局,多校区的管理模式,后勤化社会化管理等,对高校保卫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增加了管理难度。校园环境的优化,到长春科技学院参观,借道通行,锻炼身体的人员不断增多,校园人员密集,部分外来人员素质差,常常与在校学生发生矛盾和纠纷,搅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教职工私家车的增多,超速行驶,违章停放,严重影响道路安全。现代网络的出现,使大家获得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同时学生沉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经常逃课,旷课,陷入违法乱纪的泥潭。因此,加强对广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普法教育和学习,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4.2学生安全管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大学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青睐。长春科技学院将安全教育列为学生入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时代在进步,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走上社会将大有作为,因此,安全管理在学生管理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必要性。学生的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荣莉.浅谈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J].吉林教育,2007(10).
[2]王萍,王智新.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3]倪景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4]裴继春,赵卿,王惠云.墨菲定律的客观性探讨及对安全管理的启示[J].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救护 生命安全隐患 研究对策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人身攻击、投毒、虐杀动物等恶性漠视生命的事件,猝死、溺水、火灾、中毒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校期间,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实例举证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研究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推动自我救护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1.自我救护教育的定义
自我救护(以下简称自护)是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生活、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遭遇危机时为保障人类自身安全、克服危机产生伤害所形成的自救和救护他人、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一种本能的安全生存意识、技能、手段和方法,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文化产物。自护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人类的自我保护教育,是指人类的自救和救护他人、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一种教育[1]。安全自护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大学生生命安全隐患
2.1大学生自杀事件
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大学生自杀事件统计”,一列列数字一个个人名,可谓触目惊心。看到自杀的原因,有的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理由:“学校的饭菜不合口味”便让年轻的生命终结。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特殊时期,生理上快速发育成熟,而心理上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产生种种不适,这些不适感若未及时疏导和调适,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或严重的心理疾病。
2.2校园暴力、投毒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大众还未忘记,便出现了药家鑫撞伤伤者后又残忍地将伤者刺杀致死的可怕事件。2013年悲剧继续上演,复旦投毒勾起了我们对清华投毒案件的回忆。大学阶段本该是对生命具有深层认识的时期,淡漠生命,正是这种消极的、可怕的意识直接影响他们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安全自护教育的重中之重。
2.3网络安全
当代大学生需要借助网络平成很多事情,例如:教与学,择业,购物等,但不能不说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对于那些不能自控的学生又带来了很多伤害。“网络成瘾”、“网络失德”、“网络诈骗”、“网络大谣”、“网聊网恋”这些刺耳的字幕时常在大学校园内演绎。仅以“网络成瘾”来谈,曾有报道台湾某男因持续11小时上网而猝死于电脑前。目前高校中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出现挂科直至留级人数逐年增多;部分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因无钱上网,欺骗家长、偷盗舍友的恶比比皆是。
2.4大学生猝死
近两年,大学生猝死案例频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猝死原因一般是运动中猝死或长期熬夜引发猝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的“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最近25年来,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等反映耐力指数的测试成绩分别下降10.3%和10.9%。怕出事,校方跑步测试距离越来越短,为增强学生体质,又不得不采用将体质测试成绩与学位证相挂钩来“强迫”学生运动。另外,专家称熬夜是猝死的罪魁祸首。
2.5高校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地。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增多,实验室事故也不断发生。实验室事故主要分为实验室火灾、机械伤人、电器伤人、爆炸事故、毒害事故、传染性疾病和辐射等[2]。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诫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3.大学生自护教育研究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提及校园安全、生命安全教育,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生存和生活。而要生存,生命至上,漠视自杀,掌握与学生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自救、他救、互救等安全、生存基本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将自护教育渗透于各学科、各教学阶段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1学前教育
学前安全教育中应将生命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生命至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了解死亡。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崭新的校园生活。通过安全演练、讲座、板报宣传、影视播放等形式开展防自然灾害、防欺诈盗窃、防人身攻击等各项安全自护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把可能存在的与学生有关的安全隐患消除在初始阶段。
3.2军训教育
军训教育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若将自护教育穿插于军训教育当中,将使军训教育意义扩大。首先,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自护意识。军训环节安排在学生入学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大学生满怀着无限激情和梦想,《军事理论》教学提高新生的政治觉悟,增强新生爱国精神。此阶段若能加强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认识,便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借助军事技能教学的特点更好地开展自护技能教学。如:军事技能教学具备学员团体性,教学环境以室外场地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机动等特点,有利于自护技能教学的开展。军训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新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更是培养高校新生自我救护技能的关键教学阶段。
3.3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学生自护意识建立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但在心理上尚不成熟,对社会、家庭、婚姻的认识普遍比较幼稚。大多数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生活学习,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部分学生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产生诸多不适应,例如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等,而此阶段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若不及时给予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对于他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完善会产生很大影响。大学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承担着育人的义务。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得好,就能更多地避免类似于“厦门公交车爆炸”恶性事件的发生。
3.4心理健康教育
同志曾强调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做好科学知识的教育,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由高中阶段步入大学,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人际关系等所发生的改变,使部分新生心理上产生各种不适,往往会出现焦虑、暴躁、抑郁、冷漠、恐怖、消沉等不良心理情绪,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和调适,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心理引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自护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5体育教育
自护教育不专属哪一门学科,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为自护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首先,体育教育的形式不局限于理论,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户外交流活动时间,有利于自护意识的灌输及自护技能的演练。其次,体育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具备生理、保健、解剖等相关自护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游泳、攀爬、跳跃等自护运动技能。将自护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使之成为体育教育中的一部分,让其成为结对互助的教育过程,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展需要很长时间。近年来,相关此方面研究很多,《体育课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4]强调通过体育课堂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5]通过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出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结构体系。
3.6专业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探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4.建议
4.1各课程渗透教育树立学生自护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自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学生自护意识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在专门某一课程上。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自护教育的实施,指导广大教师打破课程界限,采取各学科渗透教育的方式,寻求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将自护教育融入大学课程改革进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强烈的自护意识,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2自护教育独立设课
将自护教育引入大学课堂,探索自护教育独立设课的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指标,研究自护教育进入大学课堂的实施措施,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系列教材。加强自护教育研究,将必要的安全理论知识、自护技能方法教授给大学生,引导大学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安定。
4.3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自护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安定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理性安全事件的发生。学校不仅应当开设心理健康课,还应当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主题班会等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针对性地将自护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4.4营造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
营造大学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师生自护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自护文化具备普遍性、经常性,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次主题活动,技能演练,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的营造也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首先书记校长接受自护教育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师接受自护教育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上至书记校长,下至每一名在校学生同时在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让“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自身生命安全”、“规则伴我心,安全伴我行”、“安全意识天天有,校园生活乐悠悠”等相关安全自护理念成为校园师生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骆红斌,马勇.文化自护与危机解救[M].北京:线装书局,2008.
[2]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3):27-3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that caus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damage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describes the role of enhancing laboratory safety training in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mainly from the safety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plans and exercise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紧急预案;演练
Key words: laboratory;safety training;security technology;emergency plans;exercise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08-01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 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 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 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 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 “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2.2.1 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 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
[2]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85-197.
关键词:高中体育;伤害事故;致因;伤害
【中国分类号】G633.96
因为体育教学和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不同点,大多是在室外完成,有其特殊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通常来说,这些伤害事故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几乎无法完全避免。再加上体育伤害事故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引起体育老师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高中体育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能够全面做好体育伤害的预防工作,学校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从导致伤害事故的原因出发,在学校、老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体育伤害事故的定义
目前国内对体育伤害的界定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在本文的研究中,在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其他观点,对体育伤害事故的定义进行如下理解。在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出现的肢体残疾、器官组织征程的功能障碍、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危害,甚至死亡等现象,都可以称之为体育伤害事故。如果按照这种定义来理解体育伤害事故,那么它的外延范围就要远远大于运动损伤。要想准确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举例进行说明。例如,我们假设有位学生在进行体操跳马训练时,在落地时因为手扶地不稳而导致骨折,这种情况既属于运动损伤,又属于体育伤害事故的范畴。又比如,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项目中,如果参赛选手因投掷失误,让球砸伤了围观者。这种情况就不属于运动损伤,而只能认定为体育伤害事故。
二、高中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分析
(一)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体育活动教学和其他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如果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对运动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性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就极容易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对抗性和竞争性都很强体育竞赛项目中,例如足球、篮球等,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会更高。
由于学校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对体育工作的安检和教育力度不够。学校和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本没有对体育工作的安全检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的全面体检,以至于他们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没有系统的认识,没有全面掌握特殊体质和特殊疾病学生的基本情况,让体质较差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就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第二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学校在进行体育场所的建设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建设,使得施工质量不达标,或是在施工时考虑不够周全,以致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设施比较陈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一些室外的体育设施,例如单双杠等,经历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之后很容易发生锈蚀。而且学校没有对这些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使得这些设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预防高中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通常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安全教育宣传工作,除了学期开始和学期末之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的大型活动进行单独的安全教育。这项工作是防范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内容,必须在学校的管理计划中体现出来,并保证有效的贯彻落实。其次,增加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更新体育器材,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这项措施是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基础性措施。除了增加体育建设的资金支持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对体育设施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护,最好每月一次。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保证每学期一次。第三,在学校举办运动会等大型的体育活动时,需要学校医务室或者保健室做好执勤工作,这样即便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也能进行及时急救。另外,学校在平时要支持医务室建立伤害事故快速应对机制和抢救绿色通道。
(二)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管理
在预防体育伤害事故时,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让学生正确理解体育伤害事故,认识到这是客观存在于体育活动中的,无法完全避免,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对其中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的预见性。第二,在参加风险性较大的体育活动时,一定要戴好护具,做好保护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切实做好安全注意事项,不要佩戴手链、手表、钥匙串等有可能致伤的物品。第四,对于体质特殊的学生来说,应及时如实的告知老师,并在自己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三)体育老师的安全管理
首先,体育老师应该在课前养成检查场地和设施的习惯,以便能够尽早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同时,体育老师应该抓住一切可以被利用的机会,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提出恰当的要求。再次,体育老师在课前需要进行标准的动作示范,并详细地讲解动作要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伤害事故是由学校、学生和老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在体育活动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会给体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从学校、学生和老师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光绍,蔡灿龙.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1(21):36-37.
[2]陈万军,王庆林.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17):139-140.
[3]张华艳,杨远飞.高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和负面影响[J].运动,2010,10(08):121-123.
[4]邹建世.宁夏地区高中、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11(02):1076-1077.
[5]嵇恺.田径运动伤害事故原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09):42-45.
[6]于彬.浅析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3(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