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交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时间:2023-08-16 17:0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交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交通需求分析;城市交通;管理策略;株洲市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工业基地,是东西部交汇的过渡带和沿海省市向内陆发展的战略联接带及开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属山地丘陵区。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活动曰趋频繁,交通需求迅猛增加,对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带来巨大压力,致使道路交通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地新建、改建道路的情况下,深入挖城市道路网潜力,开展科学的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工作,缓解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交通供需现状分析
(一)、交通出行现状分析。1、居民出行现状分析:通过对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各种出行目的中,上班、上学出行所占比例接近70%,由此可知,解决居民上、下班(包括上学、放学)的供需矛盾是解决株洲市交通供需矛盾一个主要方面。从出行方式来看,主要有步行、自行车(或电动车)、公交(TAXI、公共汽车)、私家车(含摩托车)四种方式,而其他方式与公交车出行量之比为6:4,由此可见,居民乘坐公交车辆出行的比例偏低。从出行时间分布来看:7:00—8:00的出行约占全部出行35%。说明高峰时间出行集中程度高,造成高峰时道路紧张,供应不足。2、机动车出行现状分析:根据O—D调查统计分析.各车型的出车率基本接近,平均为59%,其中小客车出车率最大为67%。机动车平均出车次数2.5次/曰(不含公交),如果扣除未出行车辆,测得出行车平均出行次数分别为小客车4.6次/曰、非公交客车3.8次/曰、卡车3.5次/曰、摩托车2.9次/曰、其他车2.5次/曰。从机动车出行目的结构上看,客车出行以上班、公务、出租载客为主,货车出行以装货与交货为主。
(二)道路交通体系现状分析。1、城市道路现状分析:(1)道路等级偏低,城市基础设施不足,道路容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混行交通的模式,除个别街道外.大多数道路仍属一块板型式,目前道路功能不够明确.道路服务水平不高(2)主干道路网络已基本成型,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在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主干道路网络巳基本形成,但环城道路尚未完全开通,通过对交通流构成、交通流量及其空间分布特性、路段车速特性、出入口干道交通特性的分析和评价,发现城区道路交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交通流分布不均匀;大量过境车辆对芦凇区道路交通的压力较大,存在着一些矛盾突出的“瓶颈”路段;各级道路的级配不尽合理,交叉口左转车流比例过大,支路利用率不高,道路网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动态交通现状分析。1、机动车基本现状分析:(1)出租车基本现状分析:据了解,株洲市现有出租车近2000台,出租车公司28家,相关行业涉及到交通、修理、汽车制造、餐饮、驾驶管理等。随着该市出租车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管理上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出租车抢道行驶、乱停乱放,既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又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2)公交车基本现状分析:株洲市现有公共汽车不少,但公交线路覆盖面存在空白点,有的公交线路车次间隔时间较长,尚不能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交通服务。(3)私家车基本现状分析:目前,株洲市已涌现不少私家车,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各式小轿车的大副降价,学驾驶的市民越来越多,据调查,80%的年轻人渴望成为“有车族”。2、非机动车基本现状分析:由于受市区地理环境以及城市规模影响,加之电动车、自行车是一种方便、经济的交通工具,市区内出行有相当一部分市民采用电动车、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这些电动车、自行车为多数上班、上学的交通工具,在居民区与工厂间、学生与学校间流动,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二、实施TDM的策略
1、根据城市路网交通供给,建立科学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1〕运用交通流均分原理,平衡道路交通供给,提高道路使用率。城市道路交通具有明显的时间性、方向性、区域性,为了充分、合理使用现有道路,就必须设法使交通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分。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城市道路功能,优化各级道路级配,加大次干道及支路的密度。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科技含量为主体,建立严密的交通安全体系,中心城区实现面控。(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成为短期内缓解我市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应制定面向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建立主线、干线和支线以及特别快车、直快和慢车相结合的公共电汽车系统;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公共汽车优先信号和优先标志;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搞好乘车换车和停车换乘工作,为出行者提供良好便利的出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交通参与者选择公交作为出行的工具。(3)制订相关政策。对客、货运输进行分离,实施夜间货运政策。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区停车管理政策,加速公共及专用停车场的建设,强化停车管理。进一步完善交通政策,初步形成合理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非机动车的零增长。
2、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原则,优化城市交通结构。(1)减少路上交通体的数量:适度控制城区内机动车,特别是出租车的发展;强化交通组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低过境交通对城区交通的干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速市内停车场建设,建立完善的停车系统。(2)实施路径诱导,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通过路边显示屏、GPS管理系统或交通信息台向出行者或司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车流避开拥挤路段,引导出行者选择合理出行时间,避开高峰时段。随着ITS技术的发展,实时动态的路径诱导将成为可能。实时路径诱导将更有效地引导交通需求时空分布均衡化,实现交通流整体优化。目前株洲市利用交通台和无线电广播电台定时播报由出租车司机发送到车辆调度中心的路况信息,为收听到广播的出行者选择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提供帮助,为缓解路网的交通拥挤起到一定的作用。实施路径诱导,其主要工作是对路网各主要交通点交通流的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传输到车辆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汇总数据并进行处理后,向路网上各主要路段、交叉口、车辆、电台和Internet网提供路边及车辆显示信息、播报信息和上网查询信息。信息采集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经济实力选择不同价格的采集设备,一次投资但所获得的信息除进行路径诱导外,对交通管理还有重要作用,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以便更好的进行交通有效管理。(3)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调整交通需求分布和抑制交通需求量:通过经济杠杆调整交通需求分布和抑制交通需求量是TDM中有效的重要手段。实施适当的政策削减部分交通量,多用汽车多交费,少用少交费,符合公平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也达到了城市小汽车限制使用不限制拥有的目的。对市中心公共停车场地实施高收费政策,停时越短收费越高,随着停时延长收费逐渐降低。尤其对路边停车实施计时高收费政策。尝试对交通拥挤路段、拥挤时段实施分时段收费制,引导车辆避开拥挤路段和高峰时段。收取交通工具附加费,限制交通工具数量,废除市区内所有跨湘江大桥上的收费站,对进入市区的市外车辆在城市委托高速公路收费站代收,市区车辆实行年票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量在国外已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如欧洲采用的“拥挤收费”模式等。(4)对负荷水平接近饱和和超饱和的线路,采取禁止某些车辆通行的措施:对负荷水平接近饱和和超饱和的线路实施单行道通行的办法,或在高峰期禁止某些交通工具通行,或在饱和区域实行车辆单双号出入制,有充分理由时可采取错时出勤等。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汤姆逊: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詹运洲: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MI].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MI],北京:人民交通[M].1999.
【关键词】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关键技术;客流采集分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41―03
1.客流采集分析与出行信息服务技术项目的背景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公众出行需求迅猛增长,公众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需求在不断提高;2013、2014南京要承办“亚青会”、“青奥会”,也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变化,管理手段不断强化,才能跟上公共交通服务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工程建设……3.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省交通运输厅在《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8大工程:4、城乡客运信息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包括电子站牌、车载系统、企业运营调度系统、行业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公交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加强公交企业与运管部门问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对公交车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交通枢纽城市公交信息化水平,根据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改委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94号)精神,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向市发改委提出《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一期)》立项申请,2011年4月获得正式批准立项,开始了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此过程中,南京智能公交系统运营关键技术,特别是客流采集分析与出行信息服务技术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一环。
2.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的现状
2.1 南京市公交企业概况及现状
截至2011年底,南京公交企业共八家,经营公交线路401条,公交车辆6130台,日均客运量300万人次以上,线路总长度为6536公里。
目前的公交运机制,在管理和公众服务上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公交优先和公交的快捷、周到、人性化服务的要求:主要反映在:(1)前期缺少上位规划,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机制,造成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多个“信鼠孤岛”。由于历时原因,南京市的智能公交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上位规划,南京IC卡公司的信息系统、各个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系统各自为政,已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没有与全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交互系统进行有效融合。(2)公交企业的客流统计设备应用效果不理想。南京市公交总公司自2003年开始智能调度系统的探索应用,实现了自动报站、超速监控等基本功能;部分车队可以自动生成电子路单,但覆盖率和准确率均不高;客流统计设备试验效果不理想,基本停用。(3)公众出行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公众出行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需求。行业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公交企业、IC卡公司、政府部门问的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导致行业监管决策的科学技术手段几乎为零。
为市民提供的出行服务手段单一,主要依靠门户网站、各大媒体公告,没有点对点的服务措施,2009年南京市在“三中路”上安装了29块电子站牌,只显示公交总公司一家企业的车辆距离本站的距离,公众对应用效果不满意。
2012年7月30日,南京市城建集团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南京公共交通集团,南京公共交通集团下属的4家企业: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扬子客运有限公司、东山客运有限公司和场站公司。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包括原公交总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扬子客运有限公司包括原中北浦口客运公司、中北六合客运公司、新宁浦巴士公司、公交总公司江北客运部以及原交通运输局下属的金陵交运、双虹客运、六合新集等3家。东山客运有限公司则包括新城巴士和江宁通盛客运公司两家。场站公司则包括所有非公交营运的资产,如场站站房、公交物业等。
公交企业整合后,将着力解决以前多家经营,无序竞争、线路重叠、线网优化、线路配车等突出矛盾,同时将有效提高车辆、道路利用率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获取大量的线路线网数据,而这些相关数据的来源基础是各个站点、线路的客流数据,所以获取准确的各线路上下客流数据显得至关重要。
2.2 客流统计与现状分析
目前,南京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车辆目前依然沿用“定点发车、两头卡点”的传统调度方式,调度人员难以掌握途中路况及客流等关键信息,加上道路交通环境的恶化,使得公交运营的平稳性及服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每天的高峰流量、正点率、满载率、放车数等营运管理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基本上靠调度人员的经验判断或人工抽查,没有相应的科学准确的客流数据支撑,使得统计结果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在客流统计与分析方面,仅限于部分公交企业局部线路和车辆安装的客流采集设备,且均在试验、探索阶段,并且这些客流统计设备没有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数据标准,采集的客流数据准确率不高,数据量不大,在智能调度、客流预测和线网优化等方面未能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和辅助决策参考作用。
2.3 公众出行服务现状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市的智能公交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上位规划,南京IC卡公司的信息系统、各个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系统各自为政,已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没有与全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交互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公众服务信息难以满足。
行业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公交企业、IC卡公司、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导致行业监管决策的科学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无法通过现代化手段和途径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公众出行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
综上所述,2007年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来,南京城市客运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手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由于城市客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划和标准,加之长期形成的企业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各单位从各自需求出发研发系统,尤其缺少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编制完成了《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市发改委审批,正式立项实施。《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涵盖全市的公共客运交通运营管理的大系统,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应用体系”构架组织实施,依托该工程,本课题承担运营关键技术――客流采集分析与公主出行信息服务的研究。
3.对客流采集分析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的分析
3.1 客流采集技术业务功能需求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IC卡+投币+视频检测数据”的综合客流采集技术。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技术与车辆定位、无线信息传输等技术相配合可完成公交车辆的乘客上下车人数、上下车时间、相应站点等数据统计工作,真实地记录各时间、各区段的上下客情况,可实时或准实时地把信息传输到公交调度中心,获得客流随时间的变化、公交OD、断面通过量、满载率、平均运距等一系列指标数据,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安排发车时间及间隔、优化公交线路、辅助完成客流调查工作等提供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全面如实地反映出公交车辆的实际载客人数,方便与收入之间的核对。
城市公共交通是随客流、道路条件、气候等不断变化的随机服务系统,如果信息不灵或反馈不及时,调度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调度。对公交客流的全面、准确把握是公交管理工作的基础,它不仅为日常调度提供依据,也为线网优化提供了参考。
3.1.1 客流统计方法现状分析
客流统计主流方法有:基于IC卡的方式、基于踏板压感的方式、基于红外的方式、基于视频检测的方式,目前投币统计客流的技术应用较少。
IC卡信息量大且全面,技术简单成熟,通过对IC卡数据接口的系统设计,可以获取乘客上下车的时间、相应站点等数据,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公交乘客出行基本信息,包括平均出行次数、起讫点分布、平均换乘次数、出行耗时、出行距离等。
智能公交投币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但其主要用途是识别假币,很少用于客流数据采集。
基于视频检测分析的方式,通过在前后车门上部位置固定摄像机,通过视频图像,利用快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对采集的视频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人员在视频序列中的移动方向,确定人员的运动方向,这是目前在客流统计方面最新的发展趋势。
3.1.2 引入基于公交IC卡客流分析技术
国内外及省内很多城市成功采用了IC卡刷卡数据作为客流采集数据,包括苏州在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本项目将引入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客流规律挖掘模型,利用构建的模型分析和算法,将所需的客流数据集成到统一的采集模块。其中,涉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包括:(1)客流峰值划分――公交客流峰值区间的划分,对于在人工调查中确定调查时间、人员安排上非常有用。同时在提高预测时段站点客流的精度,优化公交运营的调度,缩短居民出行等候时间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Fisher算法是特征抽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公交IC卡数据样本丰富,Fisher算法能很好的解决区间划分问题。(2)上车站点、停靠时间判定――采用聚类分析,对公交IC卡数据信息中某公交车某一趟运营刷卡记录的分析,由此来确定乘客的上车站点。对大部分的公交出行者而言,其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总是相互转换的,即回程时的上车站点就是出发时的下车站点,而出发时的上车站点又是回程时的下车站点。以公交乘客完成一次出行目的作为一次出行,一次出行的第一次刷卡站点作为出行起点,最后下车站点作为出行终点,之间的刷卡站点作为换乘站点。在单一票制线路中,结合公交调度数据来判定车辆靠站时间、乘客上车站点。(3)下车站点、时刻判定在单一票制线路中,乘客下车无需刷卡,因此刷卡数据没有关于下车站点的记录,不能像判断上车站点一样,通过刷卡时间判断下车站点。但由于公交定线定站的运营特征以及城市居民出行特点,决定了公交出行在线路的选择上和客流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利用这些特性,本课题研究两站点模型和站点吸引规律来判定乘客下车站点。(4)客流指标――在对公交IC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确定了乘客上下车站点、时间以及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获取多种客流指标。具体如站点发生吸引率、时段平均客流、最大断面、出行距离、乘车耗时、全天线路满载率与高峰满载率、短期可流总量预测等。
3.1.3 智能投币设备的应用改进研究
智能投币设备在解决公交企业的投币不足、假币、“票贪”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该类型设备通过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可以成功杜绝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币、残缺纸币,并通过电子密码锁防止驾乘人员盗取票款。
本课题通过与相关设备生产商合作,给智能公交投币机增加计数统计功能,改造后的设备不仅可以将假币拒之门外,还可以自动统计客流信息,作为客流信息采集的重要来源。
主要通过在智能投币机上加装能显示投币金额和累积总数显示器,通过数据接口的与承载设备连接,将实时的投币数据传送至数据中心。根据公交线路票价,新型智能公交投币机可以将投币数据转换成投币上车的人数,就可以准确地掌握该部分的客流信息。
3.1.4 基于视频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
基于视频图像的处理是应用在公交车乘客计数上的新技术,通过检测在图像中的运动目标的出现来判定是否有乘客经过。
视频图像序列的处理流程:首先对背景图像进行更新,检测运动目标是否存在并去除背景的干扰,提取目标的大概位置;第二,采用较有效的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根据统计特征清除伪目标,提取乘客头部真正目标和目标特征;最后,对该类目标进行跟踪计数。
本课题研究视频检测计数技术,主要用于前后门的下车数据统计。
综上所述,根据公交线路票价,将投币数据转换成投币上车的人数,再将IC卡的刷卡人数相加,就可以准确地掌握上车客流信息;通过视频检测计数技术,基本可以掌握下车客流数据。综合上下车客流信息可以对于车上实时客流信息、乘客出行规律研究、站点客流信息提供更为科学合理地决策依据。
3.2 公众出行服务技术业务功能需求
3.2.1 城市信息化总体需求
为树立城市交通数字化、交通信息化、交通智能化、交通服务人性化的新形象,城市交通行业必须在“环境宜居要能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战略目标的征程中担当好“先行官”。为此,城市交通行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的道路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体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争取交通运输环境最佳,交通服务质量最佳,构筑新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现阶段急需通过综合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实现公交、地铁、停车、铁路、航班、气象等信息的融合。平台预留数据接口,可以把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及时提供给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据此开展各种联动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对交通的管理。
随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的逐步建立,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公路建养等方面新形势、新晴况层出不穷,原有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运用现代信鼠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加快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传统观念和部门界限,优化工作程序,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信息技术,改善行业管理手段,加强交通行业的行政执法水平、行业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提高行业监管水平的目的。在信息化时代,交通信息化建设要跟上发展形势。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是提高交通行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需要。
综上所述,要实现从传统粗放型交通向现代化、高效率的集约型交通的转变,提高交通生产、运营、管理以及为民服务的质量,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建成一个具有决策支持信息、行业管理信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信息、公路及城市客货运输信息、车辆动态监控服务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现代化交通信息体系,为城市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城市交通信息化需求具体表现在:(1)信鼠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包括交通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平台、信息交换与接口标准、交通信息化共用技术平台等。(2)科学管理、智能决策的信息需求――开发与配备实用的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和交通运输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与分析、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挖掘与信息交流。(3)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需求――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需要建设车辆、场站、道路的监控系统,发展城市客运电子车票和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等新的运营自动化系统,改进货运与客运的调度指挥与管理系统。(4)交互式交通信息服务的社会需求――通过建立交通系统门户网站、开发手机客户端软件等方式,搭建社会公众和政府、交通行业管理部门联系的桥梁。(5)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包括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资源计划,完善企业、行业、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换,逐步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和现代物流系统。(6)信息化的制度需求――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保障措施和人才队伍。
3.2.2 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
需要在重大活动前做好公交出租交通组织和客流疏散规划工作;掌握车辆限行试行效果,评价对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和公交出租的影响;掌握城市路网交通状态,保障重大活动期间道路畅通;掌握城市汽车保有量以及每天进出城市的交通情况,分析重大活动期间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公交出租综合服务水平,保障重大活动期间公交出租优质服务。在重大活动期间通过公交出租及时疏散重大活动场馆周边客流;提供良好的车辆运行及停车服务;在发生应急事件时,需要通过公交及时疏散人流掌握城市路网交通状态,保障重大活动期间道路畅通;掌握城市汽车保有量以及每天进出市区的交通情况,分析重大活动期间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为市民提供重大活动交通信息服务。在日常交通方面需要掌握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做好公交站场的规划工作;做好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组织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整合各相关部门的GPS数据、视频数据、地铁客流数据、航空铁路动态班次、票务发售数据、高快速路出入口视频数据、交通天气等数据。
3.2.3 出行者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
3.2.3.1 出行模式分析
(1)城市公交服务――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提供的公共服务,根据不同城市自身特点,主要包括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轮渡等。(2)城际客运服务在都市圈内提供的城际公交化客运服务,主要满足通勤、购物、探亲等交通需求,实现同城化的快速往返。(3)省际客运服务―针对珠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民航、高铁等高端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省际问大规模人口流动保留基础性客运服务。
关键词: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 专业领域 现状调研 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预计今后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各施工生产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能够从事业务生产,而且懂得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和网络化,构成这些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交通干线。拥有735万人口的纽约――即使没有私人汽车也能生活的城市,28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车站遍及整个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这些国家的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我国一直注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等22个城市建成地铁95条,运营里程达2900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在大城市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的轨道交通线每年以30公里~50公里的速度延伸,杭州、苏州、福州等35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线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线路超过了1000公里。《中国投资》数据表明:到2015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800多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11042公里。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的平均人员配置一般为50~80人;效率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人员配置约为60人。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15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未来从业规模将达60万人。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带一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产生很大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国民经济连续16年保持高速增长。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福建交通跨越发展,交通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适度超前,网络更趋完善,结构逐步优化。在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几条新的铁路线路,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高标准的火车站,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增开了多趟高等级列车,路网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运输能力显著提高。省会城市福州,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规划建设1号线、2号线,总长55.7km,在中心城区形成1、2号线“十”字形主骨架。1号线象峰站至东部新城站,约29.2km;2号线沙堤站至下院站,约26.5km。1号线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起点站为象峰站,终点站为福州火车南站站,正线线路长24.89km,共设2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202km。二期工程福州火车南站站至东部新城站3站3区间约4.31km线路,拟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实施。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土建工程于2010年10月31日后陆续开工,计划在2016年建成运营。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福建省发改委组织的预审,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至2050年)由9条线路组成,总体为“有环放射状”网络结构。根据修编方案,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338.12公里,设置车站215座,换乘站26座。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通过批准,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0条线路组成(含2条远景控制线),总长约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其中换乘车站40座,线网密度厦门本岛0.65公里/平方公里,岛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线网中,1、2、3号线分别为本岛沿北、东、西方向的放射状骨干线路(含1号线支线),主要承担本岛与环湾组团间跨海交通联系功能,兼顾岛内及岛外组团内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号线作为辅助线,支持本岛与周边组团、环湾组团发展。预计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30%~35%,力争承担60%的跨海出行量。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把“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此促进海峡西岸的港口、道路、铁路、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中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建设都属于交通土建工程类。随着交通土建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及加入WTO后的建设市场国际化,根据国际惯例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勘测设计、质量监督、运营养护、基本建设管理等细化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建设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由此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技术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已逐步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
调查资料表明,根据预测,2015年交通行业(含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9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30%;2020年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12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40%。为此,2015年到2020年年均需新增9万。若交通土建工程专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维持不变,2015年到2020年需新增3.86万。照此预测,到2020年,交通教育办学规模应由1997年的12.9万人扩大到28万到30万人。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存在有较大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12年初,我国已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之一。
交通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就需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实施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设第一线要求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安全、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轨道工程施工与安装、轨道工程监理、轨道工程检测、轨道工程养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单位,主要从事轨道工程施工、监理、项目管理、造价编制、测量计量、工程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其职业岗位有现场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质量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性质改变现状,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合理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所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随着一路一带和海西建设的深入,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将加大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教育将迎来大好时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将认真制订完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3.省内外院校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3.1专业点分布情况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本科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
每省一两所高职类学院,全国招收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3.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见表1所示。
目前只有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开办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自2011年以来开办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
3.3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
3.3.1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由于过于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没有达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
3.3.2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由于基础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较多,专业课排的课时较少,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基本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3教学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学校现有的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一种来源是由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另一来源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在企业从事施工技术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员。学校教师中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不强;有的教师从非师范院校分配而来,没有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和实习就上岗教学,因而教学效果较差。
3.3.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数定高低。
3.3.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缺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市场调查对添置电化教学设备的要求十分强烈。此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能力结构与行业企业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等。
参考文献:
[1]王磊,曲喜贞.高职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与分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王祖俊,蔡建国,江洁.湖北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教育现状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杨黎,安小可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海外英语,2015(3).
[5]刘广新,高凌嫣.杭州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9).
[6]武俊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2005(3).
[7]魏红征.行政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及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1、监视器市场
。如今,安防防盗也正在稳定蓬勃发展,GSM可视防盗器的发展已趋于成熟。2、市场现状分析
许多有实力的、老牌的经销商就散落在电脑、电子批发市场,而这些老行家们大多是把门店当做一个窗口,给周边的工程商供货以及做一些同行之间的批发,因此,由这些网点分散出来的分销渠道几乎垄断了整个中低端工程。从终端用户上可分为经销商和工程商。而根据渠道的有所不同,因此各类行业用户也分别针对自身不同的需求对各个品牌监视器进行筛选。有的项目预算较低,他们便会选择低端监视器或者以电视机来作为视频监控终端;有的项目有较高预算,对监控终端要求较高,他们会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厂商作为他们的供应商
对于安防市场规模庞大,在市场不断拓展过程中,品牌竞争已经出现,就深圳厂家而言,在对产品质量没有客观认知的情况下选择知名品牌,其次比价格,在产品质量有所保证的情况下,还要有品牌保障,促进品牌的快速成长便成为我们市场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品定位:
1、市场定位:批发需求量大的商;零售量大的经销商和工程商
2、目标群体:商,经销商,工程商
3、价格定位:中高价位;
4、品牌形象定位:高品质重服务品牌形象。
三、渠道建设方案
关键词: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景观绿化的设计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一种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重要公共产品,公路所具备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以及快捷性等特征,使其成为现代人们出行活动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路景观绿化工程是其所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往往能够对区域环境的整体景观布局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一、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基本概述
我们所说的公路景观绿化设计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公路路域范围内,通过合理的利用植被和其他的工程材料,来为其创造出一个由形式因素与形态因素组合构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特征的景物的过程,同时要求其所设计的公路景观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内涵,使其不仅能够充分的满足公路的交通运输需要,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一般来说,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所归属的是景观设计学的范畴。由于景观设计学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特征,其不仅包含了社会行为学与艺术学以及建筑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对于人类文化学与地域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所牵涉,这就要求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各个学科的理论进行相互的交叉与渗透,来为公路建设水平的合理提升提供一定的基础与保障[1]。
二、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市场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的各大交通行业在进行交通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切实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建立起一整套全面而又完善的管理系统与审核体系,导致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规范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也已经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进行部分的解释与说明,但是其所涉及的内容过少,导致其自身的可造性不高,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各大行业并没有真正的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来确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收费标准,使得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工程造价与实际的设计收费等过于人为随意性,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成本,设计人员往往会采用价值较低但质量不高的设计材料,使得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质量受到不小的影响作用[2]。
(二)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重视度不够
我国各大交通行业部门在对公路景观进行绿化设计时,往往会将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工程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性作用的辅助工作来开展进行,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没有它公路一样可以顺利的进行高效并且全面的运营,就算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绿化设计,也不会对公路本身造成多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片面理解,导致其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关注,从而进一步导致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不能更加全面的开展实施。
(三)公路景观绿化实际设计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单位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这就使得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的资质与水平良莠不齐,如果没有高素质水平与高专业技能的设计人员来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提供支撑与保障,就非常容易使得其所设计的内容不符合实际的公路发展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是整个公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工程的总体设计主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他们同步完成。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使得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工程主体严重脱节的问题,使得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被降级成公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补充内容,再加上设计人员过分注重景观绿化设计的观赏性而忽略其实用性特征,使得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公路工程的实际需要[3]。
三、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各项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出现往往能够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与保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质量与水平,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各项具有先进性特征的新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实际设计过程中。
(一)GIS技术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的发展应用
一般来说,GIS最初的发展应用主要是在地理环境测量工作中,而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使得其逐渐的成为了一种综合计算机技术与规划设计以及测绘学科重要内容的交叉性技术。将GIS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建立起多种的分析方式,并进一步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建立起全面而又完善的评价模型。同时,GIS技术能够通过对GPS卫星定位进行全面的利用,来完成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的各项控制点的必选以及实际的景观布局设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提供一种动态的景观评价,从而能够进一步促使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公路的路域景观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4]。
(二)CAD技术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也获取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将CAD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效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来降低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设计成本。通过运用CAD技术,能够帮助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人员来依据公路路域的实际需要,为其选择更加恰当的设计方法,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建立起三维数模,同时还能及时的为其加载出植物图库,来帮助进一步实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效率的合理提升[5]。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无论是在前期的策划还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市场不规范和重视度不够以及设计水平不高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质量与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制约,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质量,来促使其为公路工程的安全性与环保性提供更好的支撑与保障,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具有先进性特征的GIS与CAD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实际设计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贺宇.基于地域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探讨――以云南大丽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1,(12):89-94.
[2]凌波.甘肃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模式探讨[J].科技传播,2014,(12):61-62.
[3]曹丽.公路景观绿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0.
关键词: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is a logistics hub in the industry, in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logistics cos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gistics park, such as single profit mode, high park vacancy rat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taking the trend of internet platform industry into account and learning from foreign mature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gistics park operating mode from the internet platform perspective and expec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gistics park.
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internet platform; operational mode
0 引 言
随着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贸易网络辐射能力的日益增强,现代物流逐渐成为第三利润源。目前,国家频繁出台物流行业政策方案,一系列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举措接连出炉,如:国务院《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出台,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将以更高的效率支持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在物流行业中至关重要,发挥着集散枢纽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即物流园区的本质是物流参与者进行物流活动的聚集场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国民热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物流园区”将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平台型经济例如APP STORE即是基于平台而产生的盈利模式,实体的房地产交易所、虚拟的阿里巴巴等都是平台经济的产物。在互联网繁荣发展乃至物联网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行业网络化平台化成为创新突破点。但是,目前互联网平台型物流园区的确切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清晰,本文将通过传统物流园区与互联网平台型园区的比较,探讨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化的运营模式,期待为物流园区平台化运营提供新思路。
1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1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1.1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国外物流业起步早发展快,作为物流活动的发生场所,物流园区逐渐出现并在物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横滨港、德国的不莱梅物流园区以及荷兰位于鹿特丹港内的诸多园区发展迅猛,成为世界货物集散转运中心。物流园区在提高物流活动整体效率,使物流活动向着集约节约方向发展,带动园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促进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物流园区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2]。二战后,日本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原材料以及商品货物的运输量骤增,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交通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进行城市功能的重新划分,合理规划物流集散场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物流园区建成使用后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益使社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且带动周边餐饮、汽修护理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继日本之后,德国首先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并被称为“货运村”,其中,不莱梅物流园区是德国的第一个物流园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整合零散的物流和配送中心,以德国为中心,将园区网络延伸到欧洲甚至是世界各地,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联通世界各地物流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园区的标杆。
1.1.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2015年7月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我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 210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48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155%;与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长60%。物流园区分布情况如下:北部沿海经济区(17.85%),长江中游经济区(17.43%),黄河中游经济区(14.46%),东部沿海经济区(12.89%),南部沿海经济区(11.16%),西南经济区(10.90%),东北经济区(9.17%),西北经济区(6.11%),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长江中游经济区分布较多(如图1所示)。从物流园区数量上看,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增速快,处于运营阶段的园区数量高达857家;从物流园区分布比例来看,布局于节点城市的数量较多,并且增速快。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从供应链角度进行整体优化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作用十分重要,我国大中型城市都将发展物流园区作为促进城市经发展、缓解交通压力、规划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首要策略。
1.2 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分析
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总结为政府主导、企业引导、政企联合开发三种[3]。物流园区的建设一般分规划、布局、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六个阶段。在园区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进而才能进入建设阶段。在规划阶段,要合理定位物流园区的功能,将物流园区合理划分为交易区、仓储区、零担区、信息服务中心、零担区、停车场、生活配套区等模块,并选取全部或若干模块进行科学组合,合理布局,投入建设。建设完成后要进行招商,吸引物流公司入驻。影响招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价格因素、硬件设施和营销手段等。招商完成后进入运营阶段,物流园区开始盈利,此后综合的物业管理也开始发挥作用。
物流园区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促进相关人才培养、加快物流企业发展速度以及提升物流行业整体运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的物流园区发展相较于国外领先物流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比较单一[4]。粗放式发展导致了空置率高、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基于调研,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盈利模式单一。主要利用基础功能来盈利和依靠土地增值获利。主要集中在园区物业管理费用、土地增值、国家政策优惠等方面,缺乏利润创新点,发展往往停滞不前。
第二,粗放式发展,缺乏系统规划指导。在政府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背景和优惠下,出现了大量缺乏规划和管理的园区,甚至是利用园区进行“圈地”,园区中入驻物流企业数量少,园区空置率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行业集群效应,造成园区、车辆设备、人员以及基础设施等物流资源的浪费[5]。
第三,同质化竞争趋于严重,客户粘性降低。物流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现象日趋严重,区域范围内园区的盈利水平上升会引发周边不规范的仓库甚至是普通民居改造的门面房加入到物流企业的争夺。不规范园区缺乏政府监管,设施不健全,但由于低成本往往以低价吸引物流企业租用。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往往业务重叠和服务空间范围重叠,相互之间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抢夺货源,利润空间逐渐下降。
第四,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虽然物流园区交易大厅的出现促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国内很多物流园区仍保留原始粗放式运营方式。由于园区运营关系的存在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限,基于博弈心理,物流企业不具有共享货源的主动性[6]。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共享货源的激励机制,交易大厅发挥的信息共享作用微乎其微,园区、专线公司、货主、车辆之间的信息孤岛仍旧存在。
2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及运营模式探讨
2.1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架构
平台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更可以是实体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对于物流园区来说,将实体的土地资源、专线车辆与虚拟的信息资源网络相结合更能发挥平台的集成共享作用,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线下基于实体园区、线上基于数据库资源共享的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客户、辅助组织的平台,线下由于地理区位因素将以上资源聚集整合,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建立高度流通的物流园区网络。充分利用物流企业、客户以及辅助组织(特别是政府机关)的互动机制,孵化物流园区甚至物流行业创新业态。基于供应链的运营结合车联网系统,相关数据可以迅速反馈到货主企业,实现线上车货快速匹配、手持终端路线实时优化、实时可视查询、自动结算等功能。
在供应链角度深入分析物流行业中的“客户”,客户不仅是委托发货方,收货方同时也是潜在可被发掘的发货方,进而成为物流园区平台的客户,因此,基于对阿里系模式的研究[7],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架构如图2所示:
图2中双向箭头表示两者间具有组织联系关系,二者之间的两个单项箭头示意期间存在的转换关系。发货方可能成为平台的收货方,收货方可能转换成平台的发货方,从而不断的扩大平台。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在会员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平台结算代收货款,从发货方发货到收货方收货的运输时间差,可产生资金沉淀。物流专线企业、政府行政部门、金融保险服务在物流园区的平台上,通过共享的信息数据,将线下实体运输与线上虚拟交易结合,发挥平台的整合作用。将重点节点城市的园区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形成巨大的物流园区生态网络,综合运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以网络干线运输带动物流配送到门的最后一公里[8]。
2.2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模式探讨
2.2.1 运营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依靠线下资源整合以及完善的流通网络,线上开发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设计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高效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构建了企业入驻选择、停车收费智能管理、信息管理、车货智能匹配、甩挂调度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第三方保险金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主要应用场景可以概括为四通一共享。
第一,会员通。注册会员后,全国互联网平台物流园区通用,会员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园区共享,实现园区门禁车辆进出通行自动认证,停车收费、餐饮住宿以及车辆养护优惠共享。平台的不同服务模块付费后即可使用。在平台统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额度以后,对该企业新增业务提取一定的系统维护费用。
第二,信用通。通过平台实现异地联网,园区间入驻企业以及车辆的服务质量诚信信息共享,入驻企业车辆诚信以及服务质量评分过低在联网园区内的货物承运、服务优惠、园区准入等方面将受到制约。
第三,配货通。物流货物资源联网平台内园区企业共享,基于互联网的车货信息双向流通平台,实现货源车辆迅速匹配,实现园区的协同作业,线上线下双向提速,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第四,金融通。平台内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联合银行、保险公司等为平台内企业货主实现线上支付,物流企业累计额度平台统一提现支付,发货至收货的时间差以及额度累计的时间差,给平台带来巨大的资金沉淀,在平台货源较为稳定或者稳定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沉淀资金进行金融运作。物流企业线上购买保险,线下进行货损货差认定,线上进行理赔。
第五,共享性。平台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共享性,如物流园区平台内货源共享,跨园区的车辆入驻企业信誉共享,结算体系共享,认证货源的利润共享,还可在更深层次上的数据联网共享。
2.2.2 盈利模式分析
互联网平台视角下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较传统物流物流园区有很大不同,除了基础的土地增值、园区租赁费用以及物业管理收费等利润来源外,对应以上运营模式,对入驻物流企业与挂靠运输车辆收取会员费;收取平台各种功能模块的服务费用,比如提供的即时配货服务、金融结算服务等;收取运输公司与客户形成订单的平台运营服务费用,根据交易额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最后,在金融通服务的基础上,园区提供第三方支付结算服务,除了为园区增加模块服务收费外,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池,进行企业投资,进而形成多渠道盈利体系。
2.2.3 推广分析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聚集物流企业的平台,也是物流园区互联的平台,即平台的平台[9]。当平台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基于产业聚集理论以及模经济效益,物流园区互联平台将产生巨大的行业效益,进而产生社会效益[10],因此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推广尤为重要。据在调研过程中的了解,物流园区平台的推广模式可初步划分为园区互联平台初创期及成熟期两个阶段。
在初创期,主要通过加盟合作,迅速打开市场,占据市场份额,采取低盈利甚至零利润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吸引物流专线企业入驻,特别是物流行业内资产雄厚的企业入驻,从而形成招商宣传方面的优势;利用政府关系寻找潜在客户,依托政府进行宣传推广,增强目标物流企业以及园区的信任度。
在成熟期,物流园区互联平台已经初具规模,规模经济效益较为明显,货源充足,入驻企业盈利增加,对其他园区以及物流企业具有吸引力,此阶段可以发挥示范型标杆作用,利用口碑传播的途径进行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推广宣传。
3 结 论
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出现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库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解决园区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货源车辆不匹配、同质化竞争、空载率高等一系列问题,提高物流企业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以“四通一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平台视角的物流园区运营对于提高园区运营效率、改善客户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物流园区互联平台仍然有待改进,首先,物流园区互联应用平台主要面向对象是入驻物流企业以及车辆车主,如何将其更好地纳入平台系统进行管理,提高客户对于园区内物流企业的忠诚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益秀. 试论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企业导报,2011(8):140.
[2] 韦达. 对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几点认识[J]. 现代交通技术,2014(4):76-79,87.
[3] 戴航. 基于博弈分析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 汤珏,孙有望.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J]. 中国储运,2008(4):104-106.
[5] 王战权,杨东援. 物流园区规划初探[J]. 系统工程,2001(1):79-83.
[6] 欧江涛,马祖军. 区域性物流园区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2016(2):98-103.
[7] 王晶. 基于平台战略视角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8):93-96.
[8] 石荣丽.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J]. 企业经济,2016(3):134-138.
关键词:公路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
1当前的工程造价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造价是指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对工程实施各阶段的开支情况进行大致的分析,了解施工的用量,施工用量包括施工材料的花费以及施工资金的消耗.招投标阶段是施工过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制定施工合同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施工造价控制管理的有关工作,这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施工造价的作用可以看出,工程造价是施工工程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因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指导文件,对工程建设以及施工控制进行可靠性分析.总的来说,公路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来影响施工建设进度,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参照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施工工作。我们通常提到的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一般包括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勘察设计阶段、项目的实施过程、工程的竣工阶段,在这几个过程中,招投标阶段是重点.招投标阶段主要就是项目负责人通过多方竞争,赢得项目的建设权.当然那一定要保证招标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工程造价的影响贯穿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工程造价对其的影响力是随着工程进程的不断推进递减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工程建设的最初阶段,是招投标的作用发挥得最大的时候.建筑工程的结束阶段,工程造价也就没有任何实质作用了.因此投资者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就可以通过工程造价的反馈作用提前了解到工程预计的花费量,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工程的投资额降低到最小。
3公路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存在问题
问题:(1)造价控制管理的各阶段严重脱节。由于工程的施工过程复杂,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多次计价,因此工程中的不同预算往往由不同的施工单位以及审计单位和相邻单位完成的,因此缺乏整体的统一性,也导致整个管理形式较分散,经常会出现地域垄断等现象;(2)控制价编制与投标价格不合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招投标必须要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能在国家规定的最少时间限度里完成施工,而且这个过程必须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另外还需要对审批的结果批通过进行备案处理.在招投标阶段,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招投标施工计划交由上级部门审核,但是出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并不能够及时给予施工方的回复,等到回复的时候,原先制定好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案之间间隔的时间过长,施工方案中关于施工材料以及人工的花费已经不是原先的标准,可能会出现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也就是招标控制价已经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施工中的花费状况,因此就会出现一些企业在进行施工报价时候为了获得施工中标,按照低于施工成本价的价格来进行报价.这样就导致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往往因为施工的资金不到位,选择一些质量较差的施工材料来进行施工,为施工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3)招标单位专业不专,人员不齐。当前我国的招投标企业单位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机构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能力,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有效为招标项目把关,因此直接影响到招投标结果。
4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交通公路的规模越来越扩大,工程造价能力急需要得到提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提高我国的工程造价控制能力:(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近几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交通规模也不断增大,因此也就导致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当前的交通行业的相关人员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2)以设计为重点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要想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造价管理工作就需要着重落实施工的设计阶段,施工工作的设计阶段是整个施工工作的重点,可以通过设计阶段对全过程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监督,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建立建立制度对整个工程造价的过程进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将施工工程管理落实到施工工作的每一个阶段;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施工方案不是唯一的,因此要求施工方/监理方就施工工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各种施工方案,选择出合适的施工方案,如果当前没有合适的施工方案,还需要参照其他的施工方案或者重新制定施工方案;(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公路施工中的费用预算问题,因此就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施工中的费用问题要落实到实处,细化到具体的步骤,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遇到工程费用的相关问题,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对其进行解决,对施工工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及时的控制。
5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按照施工要求来对工程造价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而招投标是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在这个阶段里通过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我国工程造价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自己的体制,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小芳,李坚强.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2]魏云超.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56.
[3]郭晨,刘大鹏.公路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
[4]余俊.对招投标阶段公路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30):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