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5 16:53: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

篇(1)

风险是指事件发生后,其损失机会或损害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可以结合概率分布方差来表示,本质属性在于风险的负面性。虽然风险与收益相伴而生,其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度量与预测分析,进而对主客观风险、市场及经营风险等进行控制。证券投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交互性的选择过程,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投资品种选择等都影响风险和收益的大小。证券投资风险的描述与测度是基于某一证券在一定时期内收益率、收盘价、上期收盘价、单位红利及股息收入等指标产生的。证券投资风险可用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测度。在证券投资中风险分类依据标准有所不同,从风险构成角度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在内的系统风险和包含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非系统风险;从操作角度可分为由于进、出投资市场选择时机等产生的时机选择风险和投资者以各类标准对产品选择而产生的投资品种选择风险。总的来说,证券投资风险常见的形式主要有股票、债券、衍生证券投资风险三大类。

二、证券投资做好风险控制的措施

1.掌握证券投资风险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风险的控制必须基于科学的测度理论才能正真达到其控制目的,证券投资风险测度理论主要有:效用函数的概念,用以反映效用值随后果值变化的关系;风险金测度模型,基于风险主观价值的概念,相对解决了主观决策风险行为;标准风险测度模型,利用了效用函数,对随机变量、标准风险、风险集等数据进行了整合;随机优势选择模型理论,这种理论超脱了对效用函数类型的限制要求,可用于任何场合,可分为一阶随机优势选择模型和二阶随机优势选择模型;均值——方差测度理论,即通过证券组合投资的均值——方差分析、计算单目标函数下的二次规划,以实现一定风险下获取最大收益或一定收益并承受最小风险的目的;值理论,这种理论是在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测度风险的一种指标;下偏矩测度理论,可以用来测度一个离散分布投资收益率序列的风险;VaR测度理论,即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金融资产或投资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损失表示,主要计算方法有正态方法、历史模拟法、压力测试法、蒙特卡罗法等;非线性分形几何测度理论,用于研究证明股票投资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信息嫡测度理论,用来研究信息系统不确定性测度的指标。近些年来,新的风险测度指标主要从定量、定性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在定量测度方面,主要基于损失序列、紧迫程度、分布和频度进行风险测度;在定性测度方面,是投资者对某证券投资风险的定性判断,在投资市场上主要是指主观风险的评估问题;在系统测度方面,兼顾指标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平衡单方测度可能产生的矛盾。

2.加强风险预测与控制

对风险本质的认识及测度指标的定义是风险预测和控制的基础,风险预测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提高收益。证券投资风险的预测主要是计算出各标准时段内投资风险,形成风险时间序列,然后对其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里使用组合预测的方法,使预测模型更具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非系统风险的控制

作为证券投资中最主要风险之一的非系统风险,主要控制方式是确定各类投资的权重,实现投资的多样化,以保证在一定预期收益的前提下,投资风险最小。具体来说,是在确定多个证券的情况下,设定满足预期的约束条件,进而确定各类投资的权重。样本中设多个观测点,确定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后,用目标收益率调整各个证券在各观测段的收益率,以便形成新的投资收益序列,然后通过目标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进行比较,作为风险控制的分界线。

(2)系统风险的控制

对系统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这里主要对股票指数、期货进行系统风险的控制研究,考虑的是保值报酬与保值风险。设定股票投资组合即现货、股票指数期货、观测时期数,组合现货持有量为1,如果现货加权平均数一定,则期货加权系数为1减去现货的加权系数,可求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现货与期货组合后的收益率可通过目标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及调整后的现货收益率计算得出,进而实现对风险投资的优化。

3.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的其他措施。

(1)有效降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干预作用。市场并非是万能的,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如果单靠市场的自由调控作用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优化。所以政府需要选择多种方式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并且把握调控的力度。

(2)加强对证券投资的法制建设和监管。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具有复杂的经济体系,因此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参与下,才能实现对市场主体的调节和规范作用,避免法律上的灰色区域,进而杜绝证券市场中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

(3)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的培养。因为机构投资者具有信息、资金上的优势,在投资上具有一定的带头作用,如果大量的个人投资者盲目跟从就容易导致投机风气的盛行,所以,要有效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养和教育,并有效发展证券投资基金。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证券市场;风险内容;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006-02

证券投资因其起步早较为成熟逐渐受到专业和非专业投资者的青睐,逐渐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方向之一。证券投资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证券投资知识的积累,科学认知,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防微杜渐,才能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经历风险后要明晰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后期证券投资活动中借鉴经验,不断总结,以便形成证券投资风险规避的能力,提升自身证券投资的价值。

1 证券市场证券投资的基本内涵

证券投资(investment in securities)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

形式。

证券投资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度的市场力是其重要表现之一;第二,证券自身是有价证券,发行者和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都有所预估,其自身具有一定风险性;第三,证券投资活动中两个不可忽略的行为就是投资和投机并存;第四,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只是在投资者之间相互流动进行再分配,不会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

证券投资的作用包括:第一,证券投资成为企业、组织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第二,证券投资可以实现对闲置资本的使用效率和高效利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第三,证券投资有利于企业聚拢资金和再投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社会知名度,促动企业经营行为科学合理化;第四,央行在进行金融宏观调控上可以通过证券投资作为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五,证券投资促进了我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促进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交流。

时间、收益、风险是进行证券投资的重要因素,也关乎证券投资活动的成败。

高市场力是我国证券投资的重要特征,证券是有价证券,有一定的预期收益,存在风险性是我国证券投资的构成要素。投资与投机是证券市场投资中必然存在的两种行为,在二级市场证券持有者之间的互相转让流转无法实现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仅仅是二次分配。发行者、中介人、投资者构成了证券投资关系,是证券投资关系的核心组成,贯穿于证券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证券投资过程中并非是口头交易,而是经过规范的商务文本书面注明所有权或债券债务的关系,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法商务文本对证券投资活动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其符合法律规范。

在经济生活中,证券投资的重要作用同样不能忽视。筹集资金,调节资金走向,挖掘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是从宏观层面而言,对于企业而言,对内增加资金流,为企业运营提供资本支持,对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政府角度来看,是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助于促动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速度。在国际上,有力于国际关系的强化和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

2 证券投资风险的基本内容

我国经济越发展,国际化融合程度更高,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前景也就越来越广阔。不仅经济组织在证券投资上是主要主体,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理财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风险认识更加深刻,对风险的把控,对收益的预期都在逐渐科学化。证券投资的风险更多指向投资后的结果不确定,证券市场的波动,进而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让投资者资产贬值。

证券投资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包括整体证券市场波动风险,证券利率风险,投资者购买力风险等等,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变化对证券市场产生的不可抗力的风险。系统性风险可以看做是证券投资风险的内因。当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转变,都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变动,央行银根收紧,量化宽松等等政策都会导致利率的升高或降低,这也会造成货币使用方向发生改变,税收政策可以说在证券投资风险的影响上更为直接,税收的高低直接影响证券投资者的积极或消极行为的发生,企业投资行为也会受到促动还是限制,这成为推进证券投资风险非常直接的原因。非系统风险指的因为其他原因而造成对个别证券的冲击和影响。它包括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非系统风险来源于企业决策、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产品结构布局、市场认可度等一系列可以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3 证券投资风险规避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回避风险。投资者要对证券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如果存在对投资者利益损害,且对相应的避免策略不够清晰时,投资者一定要果断放弃对该项目的投资行为,或者指定新的有针对性的投资方案来实现对风险的规避。

第二,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原则。通过分散投资资金单位、行业、时间、季节等来实现证券投资风险的降低,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一次的投资失误影响了全局,更好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转移风险。风险转移的关键在于找到方式分担。对于投资者来说,既可以以合同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来承担,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实现风险转移,例如财务型保险等等。这样一来,一旦交易中遭遇了任何形式的损失或者风险都可以通过以上相应的方式来减少风险,从而将损失降到

最低。

第四,控制风险。经济大环境是投资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经济环境不可改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前预防,对风险加以规避和控制。例如在交易过程中,控制投资规模,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科学分析,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五,风险自留。事物具有相对性,风险规避也不例外。不管采取多少方式规避风险,也不可能实现风险的全部分散。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也是合情合理。因此在投资过程中需要科学判断自己的风险承担指数,预留一定的资金,一旦风险发生,不至于让资金无法周转陷入困境。

综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让居民对证券投资意识更加强化,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对证券投资的专业知识也更加深入,证券投资的活动相应也更具备一定水准,但是,证券投资本身存在一定的高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把控风险,甚至利用风险进而改变未来的收益状况,这些都是一个证券投资者不能不认真对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宝忠,陈洁,杨淼.我国证券市场探析[J].河

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 张宏业.证券组合风险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0,(6).

[3] 车文辉.证券交易行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湘

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

[4] 严武.证券投资风险的测定与控制[J].当代财

经,1993,(6).

[5] 邢姝媛.证券投资风险的分析及防范[J].中国证

篇(3)

【关键词】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测量 系统性风险 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标的越来越多样话。同时,为了我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更高和为中国广大的投资者营造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我们的监管机构必须加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各种投资公司在风控方面的监管,我们的研究人员必须寻找更多的风险控制方法。

一、投资风险分析方法比较

常见的证券投资风险分析的方法有格雷厄姆的基本分析法、马克维茨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分析法、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格雷厄姆的基本分析理论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应用起来也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该方法从基本面入手分析,对投资期限要求相对较长,因此在指导短线投资者方面作用不大;同时,该方法在预测精确度方面不高。

马科维茨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分析法认为一种证券投资标的收益和风险可通过对其历史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来进行准确度量。这种想法只有在历史数据会在未来重复出现的假设基础之上成立,但是在现实当中,一种证券的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未来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影响,因而,该方法的理论假设在现实的投资决策过程中未必满足。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内容为一种证券投资标的的投资预期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和由于该标的风险高于总体市场风险而给予的收益补偿。但是由于总体市场组合的不确定导致了总体市场系统风险度量的困难,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贝塔值可能会因为市场组合的不可知而有失偏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如果投资者仅仅依靠一种方法来进行投资,这将是不理智的,甚至是具有很大风险的。聪明的投资者会将上述的几种方法灵活的结合起来使用的,这样才会是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

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过程中遭遇的风险种类多种多样,本文对下述的几种主要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利率风险

众所周知,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证券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风险就是利率风险,投资者所投资的证券标的价格与利率一般成反比例关系。以债券为例,当市场利率上升,新发债券的收益率将高于已上市债券流通,所以已上市流通债券的价格会下降,从而与新的利率水平相适应。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已上市流通债券的价格会上升。对股票而言,利率的上升会降低股票的价格,利率的下降会提高股票的价格,从而使股票价格发生波动。因此,我认为证券投资者在做股票投资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和解读国家政策,降低利率变化对投资者造成的亏损。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在投资者在投资以外币计价的证券投资标的时,由于汇率的波动造成的投资标的价值涨跌的可能性。目前学术界一般从三个方面分析汇率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上述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都是由于投资者在投资期限内未预期到的汇率波动引起的投资标的的价值的变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定要有一个稳健的汇率制度来做支撑。投资者规避汇率风险,可考虑选择适当的金融衍生品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关联风险

关联风险是指由于相关产业或相关市场发生变化而导致证券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相关产业和相关市场上的风险事件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引起金融资产的收益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关联风险往往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经济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关联风险是各个监管机构重点防范的风险之一。

(四)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价格总水平波动而引起投资者资产的购买力的变化。购买力风险与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不同,购买力风险会使投资者产生货币幻觉问题,只有投资标的的实际收益率为正值,投资者的购买力才实现增长。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预测

为了保证投资者免遭风险的巨大损失,许多国家都设有证券资信机构,对公司或政府机构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进行评级,以帮助投资者作好投资选择降低风险。但是还是存在风险,这就需要根据一些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度量与预测。目前,预测预期收益的方法有预期收益标准差法、年度价差法、β系数法、半方差法、对数效用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使用简便而且预测较准确的方法有预期收益法、β系数法和半方差法。

(一)预期收益标准差法

预期收益标准差法是用预期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证券投Y者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证券投资风险是投资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这种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统计学的预期收益率的标准差来度量。预期收益标准差法既可以度量单个证券投资标的的风险又可以度量证券组合投资标的的风险。标准差与证券投资标的的风险正相关,证券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率标准差越大,其投资的风险就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其投资的风险就越小。该方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证券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二)半方差法

半方差法是利用数值测度的统计方法,是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该方法仅用于证券投资标的的预期回报率低于其平均值的情况。如果一个证券投资标的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时,对证券投资者构成风险,此时我们通过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差值来度量证券投资者的风险;如果一个证券投资标的的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对证券投资者不构成风险。

(三)β系数法

上述的两个预测风险的方法都是针对整个市场的风险,整个市场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分险。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如果忽略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只考虑系统性风险对所投资标的的收益率的影响,那么β系数是最好的度量标准。该系数反映了某个证券投资标的对整个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响应程度,可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到:β=(某证券投资标的预期收益-该证券投资标的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整个证券市场总的预期收益-该证券投资标的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证券投资者根据历史数据计算β系数,从而可由得出该证券投资标的在将来所面临的市场系统风险状况。由于历史数据不一定具有稳定性,这将对β系数的应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目前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流通股票的β系数检验后发现,用该系数度量系统风险的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一般而言,当证券市场处于上升阶段时,投资者应选择β系数较大的投资标的;当证券市场处于下降阶段时,投资者应选择β系数较小的投资标的以规避亏损。

四、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证券投资涉及到每一个投资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投资时切勿盲从,要懂得有效的风险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除国家的政策调控外,普通投资者要更多依靠培养自己的能力找准投资机会、规避风险,切不要跟风盲从。

(一)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

从本质上讲,对于证券投资风险防范的根本是规范整个证券市场,在中国《证券法》这部根本大法的界定约束下,把非法的投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这里主要从国家管理的角度讨论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证券法在内的,数十个具体的法规、条例及暂行规定等,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保证证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措施,任何投资主体及社会公众都不能违反,上市公司及证券中介商同样应该遵守规则。

其次,落实相应的监管措施。证券投资的监管监察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这也是防范风险的又一措施。同时,交易中介机构应该进行严格的自律管理,自律管理包括行业协会的例行财务审计,证券交易所会员的业务考评,掌握《证券法》知识的业务评比,制定内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等。

(二)投资者对证券投资方向的把握

一方面,投资者最好选择熟悉企业。资料显示,我国证券市场共有109只股票在近5年取得了绝对正的收益,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8%。此外还有39只股票自上市以来一直在上升。这些公司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具有不同的股权结构、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和不同的估值方法。普通人如何发现个股的机会呢?尽管表面上看这些上市公司丰富多样,但一些特征是共同的,例如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核心竞争能力、可持续的增长、良好的现金流、为股东创造价值、估值合理等特点。投资者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广度,同时建议人们最好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而不要相信一些谣传的“神机妙算”。应该跳出股市周期看周期,将上下游产业联系起来,将产业链放在中国、世界的角度进行全局考虑。例如,有人选择了某只黄金类股票,他不仅应该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特点,还应注意了解有关美元以及石油的国际形势。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由以控制规模扩张为重点向抑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为重点转变,将会对相关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要从长期考虑企业发展的机会。

另一方面,证券(基金)操作可参考评级。快到期的小盘封闭式基金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有些封闭式基金购买了国债,风险也比较小。人们区别基金表现时可以参考基金的评级系统。例如有些基金的业绩指标连续保持在排行榜前列,同期风险波动较小,这样的基金值得投资。而一些业绩和风险状况在排行榜波动都很大的基金,人就要谨慎对待了。基金业和信托业都有法律在约束,在国家监管下,基金业操作越来越规范,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在“三权分立”的操作下,将会赢得社会更多的信任。因此部分非专业的证券投资者委托基金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进行理财,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五、小结

篇(4)

一、保险投资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保险投资之保险业在经营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加以运用,使其保值增值的活动。我国对的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1995年,我国的《保险法》要求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要做到稳健、安全,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2002年新出台的修改过的《证券法》,国家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规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允许参加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保险公司可进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可申请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保险投资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保险业有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保险投资能够满足保险资金报纸和增值的需要。为了承担保险事故所引起的保险责任,保险应具有各种形式的责任准备金。由于收取保费和公司赔付之间的时滞和在此期间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原有资金在数量上很可能不足以用来支付赔偿和给付。尤其是人身保险中长期储蓄性的寿险业务,合同期限长,有的长达三四十年,保险基金最终都要返还给被保险人。如不进行投资的话,这类业务就很难经营。

其次,保险投资能满足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当前形势。无论是在国际保险市场,还是在国内保险市场上,保险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降低费率,以争取更多保户投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费率降低,保险人自然难以足额支付赔款。尤其在当前我国已加入WTO,外国保险公司即将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时期,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保险人必须进行投资,以弥补费率降低后的业务损失,同时扩大承保业务,增加保费收入,促进投资业务的发展,从而使保险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

二、中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利率风险严重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给保险公司造成资金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保险公司市场价值和偿付能力的风险。利率风险是影响保险投资收益的主要风险。我国保险业主要以人寿保险为主,寿险产品的保费定价受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较大,市场利率对寿险保费具有指导意义。而随着利率市场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利率的变动变得越来越没有规律。因此,当市场利率偏离预定利率水平甚至发生剧烈波动时,必然会对寿险公司的未来现金流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证券市场不完善,证券投资风险日益明显

由于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正逐步由以承包利润为主向承包与投资利润并重发展,保险公司许诺给客户的是越来越多的保险家投资的保单,继续高于银行利率回报的投资品种,因此大约有9%的保险资金投向了保险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一般都用足证券投资基金15%的限额。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保险投资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一,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由于市场投机行为的存在,企业价值与证券价格往往不是息息相关的,由此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市场价格风险;第二,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但目前投资渠道仍然仅限于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市场的不理较多,加大了保险投资的不确定性;第三,我国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较少,不能形成良好地市场指导,保险投资尚未得到有效的引导,不利于保险资金的盈利;第四,保险资金金额巨大,对市场的影响力极大,同时保险资金对其自身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证券市场上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有效的资金托管业务,但目前证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制度也尚不完善,加大了保险资金的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普遍存在,在大部分保险公司中,投资观念落后,投资意识肤浅,投资制度不完善,管理的不健全,投资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使得保险公司难以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难以保证保险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原则之间的平衡,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内部由于管理不善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也成为危险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重要因素。

(三)其他风险

如委托-风险,金融信托机构缺乏透明度、经营混乱,同时公司内部暗箱操作,缺乏竞争、监督,违规操作等等,都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风险,这些风险越来越人们所重视。

三、中国保险业防范投资风险的策略

(一)做好风险的内控与管理

1、积极建立内部风险监控体系。要建立内部风险监控体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投资决策流程化,成立投资管理委员会,每一次重要的投资决策需在委员会的会议上研究决定,建立起相关的审批制度;第二,投资决策应以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投资标的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同时对投资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执行办法。比如,对投保保单,可分为一般账户和特别账户分类管理。根据保险给付率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的承受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2、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一方面,保险公司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金融、保险、证券等多方面专业人才进入保险公司,壮大保险投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将加强内部管理,对公司内部人员经常进行培训教育,经常进行业绩评估,并且形成内部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防止公司内部暗箱操作与道德风险对保险公司利益的威胁,从管理上为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为保险公司营造良好的氛围。

3、更新投资观念,顺应时展趋势。我国的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投资理念不成熟,与国外先进经验和方法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公司应该根据金融市场的风险收益变化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合理利用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投资形式;与此同时,各方面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还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一些高收益率的可控的风险投资,例如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不动产、海外投资以及投资一些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等,建立制定一个多样化的投资方案。综合考虑资金运用方式与资金来源的性质,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虽然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由自己公司进行运营的,但是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使其开展投资业务时,不能单纯以收益率高低为标准,还应评估投资与配置的资产是否与保险公司的负债在期限、币种等方面相匹配。这样做,不仅帮助保险公司减少投资中的盲目性,也有效地规避了非系统性方面的风险。

(二)改进保险监管方式

1、保险投资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1995年我国政府为整顿金融秩序而颁布了《保险法》,受当时环境和金融形势的影响,使其比较注重严格保险资金的运营和管理。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提高,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及投资渠道越来越宽泛。因此,有必要对《保险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同时还应尽快制定《保险法》的实施细则以及其他专门性法规,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规章。《保险法》的完善,有利于确保投资市场公平、有效的进行交易,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运用水平,也使得保险投资有了法律规章制度的保障。

2、加强保险监管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督。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起到了外部风险管理控制的作用。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国外情况来看,保险监管层通过定期检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对其资金运用进行间接控制,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式。因此,依照保险险种偿付能力存在的风险的不同,科学规定不同标准,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把保险的投资风险控制在最基础的环节。

借鉴国外的经验,首先可以实施保监会检查制度;其次可以指定精算师进行监管,发挥其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对风险控制也有着一定的意义;第三还可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也便于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第三方约束。

(三)、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完善保险投资环境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是完善保险投资环境的途径,同时也是确保保险投资安全有效运转的基础。

1、投资产品多样化,投资渠道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我国债券市场可考虑创新债券产品。例如,开放债券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及利率远期协议交易,培育构造一个由债券即期、远期期货市场共同组成的完整的债券市场,为保险资金的投资提供更多更适宜的债券品种。基金和证券投资应大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范例,大力发展短期债券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允许发起设立外汇基金,直接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适当放宽对基金的限制,加快基金扩容的速度,使之能够适应保险资金的增加速度。

篇(5)

证券投资,包括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

资产委托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存款已达40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而同时期我国GDP的增长为8.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现金资产不断上升,且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率。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资产都存入了银行,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单一。企业存款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约60%以上)是属于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在银行获取较低的收益,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企业资产保值增殖的角度,都是低效率和不利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资产经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

1、进行资产经营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现金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合理运用,实现保值增值,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金资产是企业的活血,是保障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仅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利率难于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资产结构多元化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例如能源、电力和钢铁)甚至衰退期(例如煤炭行业),表现为技术落后、市场趋于饱和,追加投入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的问题,二是所处的行业本身生命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资产结构多元化,进行资产的有效组合,是企业集团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部分甚至全面转型进入新兴行业的必要手段。

3、产融结合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因此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和融合,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交叉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资产进入金融业,成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为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二、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和宗旨。

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具有数量巨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资产经营策略必然的原则之一是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追求过高的超额收益,因为那样必然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同时,投资立足于长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

综合起来,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是:长线投资、确保安全、稳健为本、力争收益,从而达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手段分析及策略建议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手段,实际上就是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下面分为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间接投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

1、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具有发展前景好,收益较高的特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对于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较困难,而且收益较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0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仅6%,即使按照80%的分红率计算,按每股净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4.8%。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投资参股证券公司。近两年来,许多大企业集团抓住国内券商增资扩股的契机,纷纷投资参股成为券商的大股东。例如深圳机场参股国信证券(20%股权),投资额为54480万元,七个月即获得了5293万元的收益(数据来自深圳机场1999年年报),年回报率约为16.7%;青百控股青海证券,初期投资额为5016.6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100万元,收益率为22%;申能股份1999年8月投资12142.84万元入股海通证券,年终获得1820.53万元的股利,年收益率为36%。

参股证券公司的优点是:(1)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成长性好,收益较高。(2)不直接面对证券市场,由于中间有券商作为隔离带,风险大部分被券商所分担,主要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

参股证券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证券公司的选择问题。由于主要的投资风险是券商经营风险,因此券商的素质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标准包括管理水平高低,财务状况优劣、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与否等方面,尤其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股权投资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证券公司,将致力于使证券市场对公司股东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其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必须对投资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有必要获得一定得公司控制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与。参股的股权比例应该以大于20%为宜,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这是股东拥有公司财务审计权的最低股份比例。深圳机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对国信证券投资的,占有20%的股份。

保险公司。保险业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投资工具较少,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制较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目前存款利息和国债利率较低,而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利率相对较高,仅靠利差收入来维持,收益十分有限,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长远来看,国家将逐渐放松管制,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越来越宽,尤其是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逐渐提高,使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目前介入的力度不宜过大。

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手段。尽管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宽了条件,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按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一个管理20亿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元之间,按照管理费收入(无风险收益)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将超过10%,如果旗下基金的收益较高,还将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可预期的管理费收入还将增加。因此,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投资,可以在保证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

不足之处在于容量较小,即发起基金管理公司所需资金量较小,很难满足企业集团投资需求,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才1.5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来说,这种方式在投资组合中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风险/收益特性对于整体来说影响不显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扩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扩大对初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因此,发起基金管理公司仍不失为一种具有投资潜力的的方式。

2、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公路桥梁建设等公用事业项目。这种行业属于通常所说的“防守型行业”,具有明显的优点,即收益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缺点是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意味着收益实现的时间较长和资产流动性较差。如果需要资产变现,则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但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难免会遇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组合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保证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以投资于公路为例,上市公司湖南高速(0900),主要的收入来自于高速公路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59%,当年湖南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车流量较往年没有明显增长,但湖南高速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重庆路桥(600106)也是从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收入来自路桥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11.9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地域的选择。进行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选择目前不太发达但是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地价等成本较低,初期投入相对发达地区少,意味着未来潜在收益率提高。

其二、项目的选择。尽管公用事业整体上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但稳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建设期长的项目收益较高,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大,因而收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中,有必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

其三、控制投资数量。由于公用事业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时流动性较差,因此这种投资在整个资产经营策略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如果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数量较小,则应投资于流动性更强的项目。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是处于初创期或进入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具有风险大、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国内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国内二板市场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逐渐完善,而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从外部条件,投资客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国内进行风险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企业集团资金数量大,能够满足风险投资进行项目群投资组合操作的资金需求。

企业集团从事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直接进行投资和通过发起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投资项目的发掘,培养和风险/收益评估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兴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其经营管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高;风险投资的退出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团进行风险投资,以上述的第二种方式为宜。同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和前述资产经营的原则,风险投资在整个的投资额中应占较小比例,不宜超过5%。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最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适合于投资组合的调整,目前主要的投资品种有国债、股票、基金券。

1、国债。风险小,收益稳定,最近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14%。由于其风险/收益特性十分明显,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2、股票。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股票投资管制已经放松,国有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配售,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从目前的状况看,在一级市场对业务相关性较强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优先认购是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式。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投资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占其总体收益的比例达25%——50%。因此企业集团采取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理想。

另外,企业集团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进行风险控制,决定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决策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企业集团内部缺乏股票二级市场操作的经验和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因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委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在下面将有分析。

3、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券的投资从目前看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从我国证券市场新基金两年来的实践看,大部分都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三)资产委托管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委托机构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其他方式——例如风险投资等的操作来实现收益。采取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受托人即机构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以往证券业务自营的业绩。这一点反映了机构操作大资金的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其二,操作风格。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反映在操作风格上就表现为积极型和稳健型。企业集团处于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应该选择风格稳健的机构。

其三,风险管理水平。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金的安全性。

(四)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并兼顾一定的流动性的原则,建议将投资分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和流动性较差的股权投资两部分,各占50%左右。

2、在股权投资中,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占30%——40%,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资产质量好,易于转让),但风险较大。产业投资中,公用事业投资可占50%——60%,风险投资占10%左右(总量的5%)

篇(6)

关键词:寿险投资;风险;借鉴

中图分类号:F8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6-0058-04

在国际保险市场创新化、多元化、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下,寿险业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经营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近年来,世界上已有多家寿险公司破产或倒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寿险业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寿险业的经营影响到千家万户,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最近几年寿险业的超常规发展,加上连续的银行利率下调和投资渠道的限制,使寿险业的偿付能力风险日益凸显。

目前,国内寿险资金已获准进入证券市场,投资的多元化使寿险业面临的投资风险急剧增加。因此,从宏观监管和微观管理的层面加强寿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建立和完善寿险业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寿险业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偿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寿险投资的现状与问题

自1984年我国保险公司获得运用保险资金的自主经营权开始保险投资业务以来,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末,全国保险总资产已经达到13400.8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9.23%左右。但由于目前我国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保险投资的可运用空间和获利空间均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投资渠道仍以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和国债为主。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3年6月20日成立,并于2003年末分别在美国纽约和香港上市)。

通过对该公司资产负债表2002年至2005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1.投资增长迅速,资金运用率较高。人寿股份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资金运用率,伴随着总资产的增长,投资总额也迅速增加,尤其是2004年,较上年增长了34%。但也应该看到,如此高的资金运用率在相当程度上是来自于巨额的定期存款的支持,而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并未起到关键作用。

2.投资结构不合理。现金和定期存款的数额稳定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的50%以上,只是在2005年有所变化,这近似于其他所有投资方式的总和,远远高于美、英、德等国家的相应比例。

3.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资金主要投向的是股票、债券市场。资金运用的证券化程度较低,但增长速度比较快,债权性投资和股权型投资合计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从2002年的33%提高到2004年的45%,2005年债权型投资显著增长,第一次超过现金及定期存款的比例,债权投资的增长得益于发展相对成熟的债券市场以及年内保监会放松对债券投资的管制。股权型投资在这三年间增长较为缓慢,与债权投资相比比重过小,主要原因在于对股票投资的诸多限制,而目前寿险资金己获准直接入市,因此2005年股权投资的比例显著上升。保单质押贷款的数额和比重都有所增加,但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1]

4.资产类别比较单一。现金和定期存款、债权性投资和股权型投资是人寿股份的主要投资资产,保单贷款及其他投资所占比重不足2%,抵押贷款、不动产都没有出现在人寿股份的资产负债表中。较少的资产类别无法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控制投资风险,投资过于集中可能导致风险的集中。

5.我国保险投资的渠道过于狭窄,过于注重稳健性,对盈利性的重视不够。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投资工具多是以银行基本利率为支点的利率敏感型产品,利率的变化将会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国外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率一般在85%以上,我国远远低于这个数据。

综上所述,我国寿险公司的投资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寿险公司投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保险公司内部的矛盾就逐渐暴露出来,落后的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投资收益。同时,专业投资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使得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保险投资的外部环境方面,一方面是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国家对保险投资的管制政策和法规等限制了我国保险投资的发展。这几个方面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灵活性,削弱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积极性。

二、寿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分析

1.寿险投资的监管。从国际上来看,保险投资的监管模式主要有严格型与宽松性。严格型的监管对投资范围、每种投资方式的比例给出较严格的限定,采取较为保守的计算基础(如认可资产),并且投资政策缺乏灵活性;宽松型监管允许的投资范围比较宽泛,对每种投资方式给与较高的比例限定或是没有限定,采取较大基数的计算基础(如总资产),并且投资政策的灵活性较大。

相比较而言,美、德、日都采取严格型的监管政策,而英国采取宽松型的监管政策。可见,即使是保险业发展成熟、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严格的投资监管仍是目前保险监管当局的主要选择。英国的宽松型监管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在保险业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严格而有效的同业自我监管体系。[2]不过,目前对保险投资的监管有从严到宽的趋势。2002年,德国颁布了对保险公司的新的投资法令,放宽了对原有投资方式的比例限制,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新的金融产品,肯定了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中的创新行为。在当今全球金融市场创新化、自由化的大趋势下,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监管约束的放松是引导保险业投资实践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寿险投资的组织模式。纵观各国保险投资实践,保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内设投资部、外部委托投资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三种。

内设投资部投资模式是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由其负责整个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如美国大都会人寿公司(MetLife)就是采用了内设投资部的运作模式。外部委托投资模式是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是将全部或部分资产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化投资机构管理。使用这种模式较多是再保险公司、产险公司和一些小型寿险公司等。如安联资本管理公司(美国)是受托管理保险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是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立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运作。它是目前大型保险公司普遍使用的模式。英国的保险公司大多设有专门的子公司负责保险资金的投资与管理,投资公司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在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内设投资部模式是保险公司传统上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投资工具的多样化和投资管理的专业化,内设投资部门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现在逐渐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取代。绝大多数股份化的保险公司都采取设立全资和控股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进行资产管理。多数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部分小型寿险公司采用外部委托投资模式。相对于内设投资部模式和外部委托投资模式,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和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属于比较高级的投资模式,对市场条件、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的经营实力要求也比较高,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程度的提高,已成为国际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主要潮流。

3.寿险投资的方式及比例。美国的寿险投资主要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债券和股票投资是寿险资金的主要投资对象,具有非常明显的证券化特征,其次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投资也占有一定比重。英国的宽松型监管对保险公司投资于普通股限制较少,普通股是长期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投资品种。日本寿险公司投资资产的最大组成部分是有价证券(不包括国外证券),其中又以政府债券为主,股票和公司债券次之。总的来看,有价证券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的投资比重也不断上升,反映了寿险公司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的需求。有价证券是台湾寿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资产,其中公债及国库券、短期投资、股票较为重要,公债及国库券已成为寿险公司的第一大投资资产。从美、英、日、台的寿险投资业务可以看出,证券投资比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

此外,各国对各种投资方式的比例限制有明确的规定,保险法律不仅根据各种投资方式的风险状况确定了最高比例限制,对同一种投资方式的内部构成也有比例限制。如此限定可以避免保险公司的资产集中于某一公司以至风险过于集中,也可避免保险公司卷入其他生产经营而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专业性。对投资比例的限制有一定的灵活性,许多国家不分别规定每种资产的比例限制,而是规定几种资产的综合百分比,例如德国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与国内投资公司管理的证券资产及特别资产之和不超过保证金的20%及认可资产的25%,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超过最高比例限制,但监管部门会采取征税之类的措施抑制这种行为。

三、国际寿险投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寿险公司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寿险投资风险管理,真正把加强风险管理与推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理顺寿险投资风险管理关系,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度量与管理水平,完善寿险投资风险控制制度。纵观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寿险投资监管与实践,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

1.寿险监管和投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国际上来看,寿险投资的监管法规对寿险公司投资资产的选择和投资风险的控制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寿险公司投资实践的创新也引发了该国监管的变革。美国和德国都通过对寿险投资的严格监管来确保本国寿险业的稳定发展,但是目前两国的监管都有放松的趋势。各国都逐步从对投资方式和比例的限制向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和偿付能力的监管发展,关注投资中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和资本充足率,将偿付能力作为监管核心。我国寿险业虽然处于发展初期,监管也以严格的方式、比例限制为主,但是应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靠拢,实现与国际接轨。

2.提高寿险投资的多元化。从国际上来看,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普通股、贷款、信托等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则是由于考虑到流动性的原因而以很小的比例存在;同时,各国寿险公司还不断提高对海外投资的重视程度。多元化与国际化的投资不仅帮助寿险公司分散了投资风险,还为其带来了较好的投资收益,保证了盈利和偿付能力。我国寿险资金的投资领域相对较窄,海外投资少之又少。这样投资的风险较集中、收益相对较低,不利于满足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公司的发展。因此,应逐步拓展寿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并积极开展海外投资。[4]

3.提高证券投资的比重。从国际上来看,各国寿险投资的证券化特征十分明显。从前面对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看出,证券的投资比例是较少的,作为中国第一大寿险公司即是如此,其他寿险公司在这方面更是相对薄弱。债券具有高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应作为寿险公司债证券投资的重点。

4.完善寿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寿险公司风险控制存在于两个层面:政府的监管和公司内部的投资管理。从国际上来看,大型寿险公司一般建立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配备专门的投资管理人员,对资产与负债匹配、寿险产品的设计等问题作专业化的分析。我国寿险投资的资产负债失配现象比较突出,风险管理较为滞后,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建立专业投资管理体系的重要探索,也是我国寿险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5.寿险投资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就日本来说,经济迅速增长时期,资金需求旺盛,寿险公司贷款投资的比例也较高;经济缓慢增长时期,寿险公司对有价证券的投资比例就会相应增加。而且寿险公司也与各大企业相互持股,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两者形成良好的促进关系,但是在泡沫经济之后,两者就会产生“企业为降低成本取消保险计划――不购买保险,寿险公司因业务萎缩不得不减低对企业的持股”这样的恶性循环。总结日本的经验,寿险公司在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时,必须注意融资方式,谨慎的作出是否直接投资或者参股的决策,并充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应该赋予寿险公司充分的经营自,调整经营思路、鼓励业务创新,不要依赖政府的扶持。寿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最终依赖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促进经济发展,寿险投资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虽然寿险投资面临诸多风险,但寿险资金仍应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并与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茜.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及风险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2] 魏巧琴.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 魏巧琴.国际寿险投资组合运作的发展趋势分析[J] .上海保险,2004,(2).

[4] 邹琪,贲奔.中国保险业投资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6).

Analysis of Life Insuranc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Use for Reference From Oversea

LIANG Shu-sh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2,China)

篇(7)

拓宽保险投资的渠道

无论是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中国保险业本身的需求来讲,进一步开放投资渠道以及投资证券化必定是中国保险投资的趋势,而且保险投资渠道的进一步开放能够促进各保险公司投资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可以首先考虑对保险资金开放以下投资渠道:1、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2、保险定向募集基金;3、作为机构投资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部分资产;4、进行非普通股的权益投资,例如参与国有股减持和法人股认购;5、直接参与股票市场;6、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7、参与组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8、外币资产投资。

对于以上投资渠道开放建议,需要特别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同业市场结构、树立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以及帮助保险公司处理短期资金均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主要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均已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主体的基本标准,且主要保险公司均已是银行间同业市场债券业务成员,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技术设施等成本低廉,因此主要保险公司已具备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格标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即能丰富市场短期资金供给源,又能为保险公司处理短期资金提供一个更好渠道,给保险公司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现有成员都带来好处。

第二,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定向募集基金并委托给合格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是股市和保险投资的共同要求,并能产生多方共赢。

由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保险定向募集基金,既能根据保险资金的特点量体裁衣设计投资方案从而解决保险资金迫切且特殊的投资需要,又可以解决中国股市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大历史课题。另一方面,由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保险定向募集基金并由高素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本无障碍。

第三,参与国有股减持和认购法人股的投资方式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运用要求非常匹配。

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后续性的明显特征,对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因此比较适合中长期的战略投资。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介入国有股的减持工作,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起到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使机构投资者股东比重加大,间接地通过股东大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同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影响力提升,使得企业管理层更加关心企业长远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体现。再者,保险资金介入国有股减持可以成为对证券市场冲击的减震器。保险资金的长期负债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特别注重长线的投资回报,不会盲目追求短期收益,甚至还可以根据国有股减持的需要锁定三至五年的流动期。与参与国有股减持类似,保险资金认购法人股也能起到深远的影响并产生多方互赢格局。

第四,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中国股市近十年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基本上达到了年均22%-30%,这一高回报投资领域不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会使保险资金面临相对贬值的危机。而且近期中国正面临着强大降息压力,现有保险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债券资产都将面临缩水风险,而利率下降并不会给股票投资带来负影响,因此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非常急迫的,只有直接投资于股市方能合理进行组合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并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也是可行的。发达国家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保险公司和股市都极有利。在国际上保险公司是股市长期资金主要供应者,也是股市主要机构投资者。以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人寿险公司资产中有55%为有价证券,且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高达14.4%。而中国股市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游戏规则也逐渐明朗,尤其是经过监管当局的持续监管和规范,股市系统性风险不断得到释放,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时机日趋成熟。同时,保险资金参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以来的表现也证实了保险资金确实是理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这样的长线理性投资者直接入市有利于消减股市投机气氛。

第五,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推动国家基础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增加保险业收益、支持保险业发展均有长远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各项建设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均须大量长线投资资金支持,同时这些投资项目也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保险资金正具备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与大型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正好匹配。保险资金投资于一些期限长、具有稳定回报的国家重点项目是非常适宜的,能够满足项目与资金的共同要求。

第六、允许保险资金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推动保险业和基金业的共同发展,发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应有作用。

国外著名保险集团几乎都有控股的专业投资子公司,而投资子公司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往往都会通过组建基金公司的方式壮大起来。很显然,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线投资者及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很适合作为发起人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而且保险资金经过若干年的投资积累具备了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的能力。从另一方面看,专业投资子公司是大型保险公司进行保险投资的最有效模式,作为独立法人,投资子公司也可以通过兼并或认购等方式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为保险投资增加新的收益点并促进保险投资的专业化发展。

第七,建议外币资产的投资运用采取封闭管理方式。目前各公司的外币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建议逐步放开保险公司外币资产的投资限制,首先可以考虑债券投资,可以陆续允许保险公司的外币资产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外债、高信用级别国家的债券。鉴于中国目前不允许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因此保险公司、保险监督机构应该与外汇管理局等相关机构共同制定外币资产投资运用的封闭管理制度,以保证投资到期后资产的顺畅回流。

开放保险投资渠道后的风险管理

进一步开放投资渠道当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但通过保险公司内部有效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保监会合理监管方案的设计施行,新的投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规避和控制。

保险公司层次上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两点,一是建立和贯彻有效的总体风险管理制度,二是实施有力的各投资品种风险控制措施。

总体风险控制主要涵盖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总风险限额管理、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投资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交易流程控制以及保险产品设计策略等方面。

合理的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是控制保险投资风险的起点和基本制度保证。从国际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投资模式有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内设投资部投资模式和外部委托投资模式四种。经过比较分析达成的认识是: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更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要求,并达到投资专业化和规避化解投资风险的双重目标。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指在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产险子公司和寿险子公司的保险资金统一上划到集团或控股公司,再由集团或控股公司将保险资金下拨到专业投资子公司,专业投资子公司分别设立独立的产、寿险投资帐户进行资金运作。与其他模式相比,这一投资模式突出了资金集中划拨和专业投资子公司独立运作这两点,正是这两点使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具备其他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通过专业化投资子公司形式进行保险投资,市场应变能力强,专业化发展能提高保险投资收益;其次,集中划转资金可以形成资金的大规模统一运作,有利于进行组合投资防范风险、提高收益并实现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目标;最后不容忽视的是,集中统一投资模式与产寿子公司资金直接划拨给专业化投资子公司的单纯专业化投资模式相比更能加强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与投资子公司的联系、增强集团或控股公司的控制力,这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保险业是尤为重要的,它能够有效贯彻保险公司的品牌文化、提高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面临WTO带入的大批外资保险公司面前这一点更显重要。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匹配模式的应用是总体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深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现代保险投资运作中常被采用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充分考虑负债和资产特征(期间、成本、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和投资战略,使不同的资产、负债在数量、期限、成本、收益、流动性方面彼此对称、匹配,以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收益水平。利率敏感性分析是资产负债匹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利率敏感现金流量分析模式进行,且由于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复杂性,一般利率敏感性分析需借助专用计算机软件模型进行。而久期管理则是实现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途径。久期管理以久期(Duration)、凸性(Convexity)为工具,通过测量保险公司现有及未来资产、负债的久期、凸性并作比较,对资产、负债的期限、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将利率对于资产、负债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各投资品种的风险管理措施则是更为具体的风险管理手段,针对不同投资品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防范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另外,在保险公司层面的风险管控上,还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第一,独立托管制度,即保险资金管理人与保险资金托管人严格分离。当前中国保险投资中资金管理人一般都是各公司财务部,但如果保险投资以专业投资子公司模式进行,那么为有效规避内部人控制风险,保险资金的托管人必须由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下的独立财务公司或其他银行担任。

第二,保险投资体系的前后台分开原则。历史上巴林银行的倒闭是投资前后台混杂的一个巨大教训。因此为有效的防范风险,前台投资操作部门应该与后台投资绩效评估与风险监控部门应该严格独立开来,同时为达到资金运用体系整体上的高效运行,前后台分工应遵循以下三原则:风险控制原则、效率原则、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其中,风险控制原则包含三方面内容:事先预防,前后台部门在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共同制定投资规则;事中监控,后台对前台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动态掌握情况;事后监督;后台监控部门可以组织定期检讨,防止违反公司投资政策。"透明"是风险控制原则的具体体现,它首先要求前台的投资操作,后台必须清楚了解,前台不得隐瞒;其次,要求整体监控环境透明,前后台对于运作规则均有明确的了解。效率原则指后台在有效监控风险的同时要支持前台运作,依照公司投资政策原则,满足前台业务的需要,避免环节阻滞。前后台共同协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价值最大化原则是指遇到公司投资政策未明确涉及之处,则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衡量准绳,进行投资运作。

除了保险公司内控,保监会对保险投资的监管是防范保险投资风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保监会对保险投资的风险监控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实施。

第一,借鉴国际同业经验,通过对单一投资品种限制投资比例来实施最基本的监控;

第二,通过对投资组织架构的建设指引以及投资体系的规范,间接引导保险投资;

第三,投资评级制度以及投资资格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