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6:53: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经商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专门印发工作通知,就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工作,优化登记工作流程、加快推进工作进度作出部署。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就优化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登记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进度作出部署,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通知强调,要倒排工期。要求各地做好本地区培训机构拟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总量摸排工作,建立工作台账,牢牢把握2021年底前完成登记工作这个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细化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确保登记工作如期完成。现有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对于未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的现有培训机构,应当设定截止日期,日期届满,由教育部门依法终止其办学资格或调整办学内容。
通知明确,要优化流程。要求各地充分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优化换证、登记和变更、注销等“营改非”登记工作流程。一是申请换发新证。现有线下营利性培训机构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同时交还原办学许可证;经依法依规审批,审批机关重新颁发新办学许可证后,及时注销或变更原办学许可证。二是申请非营利性机构登记。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现有线下营利性培训机构持换发的办学许可证,向同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政部门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登记。三是变更经营范围或注销登记。办学许可审批机关应告知并督促培训机构自办学许可注销或变更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申请变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或注销登记,办结后及时告知结果。
通知要求,要压实工作责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是“双减”工作关于培训机构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实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政策落地,关系到培训机构违规上市清理整治工作效率,关系到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工作成效,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不打折扣、全面完成相关任务。
[关键词]角色权限;企业级;在线报名系统;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3
依据云南省委组织部每年对干部要进行专题研修培训的要求,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作为培训报名工作的承办方,依照组织部的报名要求,要保证全省参训干部报名个人信息及参训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送到培训机构,还要在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录入的成绩,方便以后参训单位随时查看和留档。普通的纸质报名是无法完成解决这些功能要求的,必须设计一个针对参训单位和培训机构统一管理的智能系统,这个系统能够衔接和统一管理整个报名流程的每一个关键步骤,第一时间同步、接收报名情况,最终保证培训机构能够顺利开班培训。
1 企业级在线报名系统需求
干部专题研修工作在线报名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提供高效、稳定、可扩展的在线报名及培训服务,并且能够对突发型用户访问(例如,报名截止前可能产生的用户访问峰值)进行响应和处理。
1.1 系统角色
整个系统的角色包括:培训用户、参培单位管理员、培训机构管理员及系统超级管理员。对应的系统需要提供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对于培训用户
①需要能够注册和认证身份;②查看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相关文档;③申请专题研修菜单报名。
1.1.2 对于参培单位管理员
①查看本单位人员报名信息、处理学员报名请求,并对本单位报名学员进行审核;②导出本单位报名表;③培训结束后,查看学员对应的课程学习成绩;④导出本单位学员成绩总表。
1.1.3 对于培训机构管理员
①专题研修课程、培训事项相关文档;②培训结束后录入学员成绩;③导出参学人员成绩详细表。
1.1.4 对于超级管理员
①需要能够添加和管理各类用户角色(包括超级管理员、参培单位管理员和培训机构管理员)及相关权限;②需要能够管理查看和修改系统报名流程进度关键节点及资源的状态;③用户数据管理及批量导出数据表格。
为了实现上述基本系统需求,需要一个以权限管理为核心,高度模块化并且易于维护的系统架构。
1.2 报名系统流程
培训机构管理员把培训资料上传到平台,学员登录报名网址,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自我修养发展查看选择专题菜单。在线学习用户已有账号,可以直接填写用户名和密码,报名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弹出个人信息。如果非在线用户填写相关个人信息进行报名。报名成功后,参培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的学员进行报名审核,审核通过的人员详细报名信息会在培训机构端显现。培训机构依据最终报名审核通过人数安排教室地点,策划开班。学习结束后,培训机构管理员登录后台管理,录入成绩,导出成绩,分发到参培单位组织人事处。同时,参培单位管理员也能查询本单位学员的成绩,见图1。
2 企业级在线报名系统架构
如图2所示,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模块化性、扩展性及可维护性,整个报名系统架构解决方案被划分成3个层:界面交互/可视化层、逻辑业务层和数据库层。
2.1 可视化层
负责提供交互接口及界面,提供方便清晰的用户交互及数据可视化功能。
2.2 逻辑业务层
实现系统功能的各个模块及模块间的交互功能;根据功能划分的业务逻辑层又包含10个基本模块:权限管理、系统应用管理、用户管理、文档管理、菜单管理、报名管理、成绩管理、培训机构管理、报表管理和监控及日志模块。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笔者将在下文详细介绍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设计。
2.3 数据库层
提供整个系统的数据持久化并对上层系统模块提供简单可靠的数据访问及管理接口。
3 企业级在线报名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整个系统中,前端界面展现层及页面交互采用框架进行实现;核心业务层采用C#进行模块实现;数据层采用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库实现并封装成数据访问对象(DAO)接口。笔者将着重介绍系统核心层:业务逻辑层的各个系统模块的功能设计及实现。
3.1 权限管理
系统的权限管理模块包含了用户权限管理和模块权限管理的基本功能。
3.1.1 用户权限管理
通过权限管理模块的接口,超级管理员能够创建和修改用户、参培单位管理员及培训机构管理员等3种不同的用户角色,并赋予相对应的数据和模块访问权限。例如:一个普通用户具有访问文档模块下相对应的培训课程相关的所有文档的“可读”权限;参训单位还拥有用户管理模块下自己用户信息的“读/写”权限;培训机构角色具有该培训机构所属所有文档的“读/写”权限。
3.1.2 模块权限管理
由于后台管理系统可能涉及很多私有和高敏感度的个人及机构信息,为了系统安全考虑,在系统中添加了模块访问权限管理,模块与模块之间同样具备类似于用户的读/写权限映射关系。例如:用户模块只对文档和报表管理具有“读”权限;培训机构模块具有对文档和报表模块的“读/写”权限;监控及日志模块具有对所有模块“读”权限;权限管理和应用管理模块对于所有模块具有“读/写”权限。
权限管理模块提供的权限隔离和划分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非正常用户对系统核心模块的错误和恶意访问,从而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系统应用管理
系统应用管理模块负责创建和修改各个模块的运行状态。系统的核心业务层中,除权限管理模块以外的所有模块都由系统应用管理模块创建并管理。在系统应用管理中,开发人员可以创建新的模块并激活/关闭其运行状态。默认情况下所有的模块都是被激活的。系统模块的激活和关闭主要用于系统的部署、扩展、更新、调试,以及特殊突况的应对(如安全攻击)。权限管理模块是唯一独立于系统应用管理的模块,因为系统应用管理模块依赖于权限管理模块来判断一个用户或者操作是否具有相对应的权限。默认情况下只有系统的超级管理员拥有使用系统应用管理模块的权限。
3.3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修改和验证平台普通用户信息。普通用户报名成功后,参培单位管理员通过管理后台可以对相关的本单位用户信息进行验证以判断用户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培训资格。超级管理员可以在用户管理界面中的用户列表中查看和管理(添加、修改、验证及废弃)所有的用户记录。培训机构管理员只能进行查看请求了该机构培训资源的用户数据,并且只能进行验证操作。
3.4 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模块基本上是一个小型的订阅模块,培训机构可以自由创建和培训文档或者培训课程资源。这些文档和资源一旦审核通过便会自动被推送到前端界面可视化模块,普通用户可以在网页上自由浏览各个培训机构的文档及课程资源。文档或者课程资源在后培训机构可以在有效期内(报名开始前)自由修改文档或者课程资源的信息,这些修改在验证成功后会自动被推送和更新到前端界面方便用户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
3.5 菜单管理
菜单管理模块承载了整个报名过程关键时间点的逻辑管理,并且只有超级管理员才能对报名关键事件点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关键时间点。
(1)报名开始之前,培训机构登录后台上传菜单培训信息,上传完成后可以修改。等报名正式开始,超级管理关闭“菜单按钮”。培训机构就不能再进行上传和修改菜单。这样保证报名过程菜单的完整统一性。
(2)报名时间结束,按照报名培训计划里留出一段时间给参培单位管理员审核本单位的学员报名情况。审核时间结束,超级管理员在后台关闭“审核按钮”,这时培训机构才能看到详细的学员报名信息。“审核按钮”打开的状态默认培训机构只能看到报名人数和审核通过人数。
(3)培训时间结束后,培训机构登录后台对学员进行成绩录入。成绩录入必须等到培训时间结束,否则无法完成录入工作。录入完毕后,超级管理员关闭“成绩按钮”,培训机构才能导出成绩详细表分发至各参培单位。与此同时,参培单位管理员可以登录后台查看学员的成绩。“成绩按钮”打开状态默认参培单位看不到成绩。
3.6 报名管理
报名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参培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报名成功的学员进行培训资格审核。与此同时,超级管理员可以在此模块帮助已报名成功学员调整菜单。由于每个培训菜单开班时间不一样,有时学员因为突发客观情况无法按照报名的菜单培训时间学习,只要还在规定的审核时间段内,学员就能重新另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菜单,以不耽误每年一次的培训。
3.7 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培训时间结束,培训机构为参学人员录入成绩、核实成绩、导出成绩详细表。成绩详细表的模板已在后台系统中创建,严格按照培训机构毕业证书格式要求,具有严谨统一性。培训机构只需导出详细表,加盖培训机构公章,就可以分发到各参培单位。与此同时,参培单位也可以在此模块查看了解本单位人员的成绩汇总表。
3.8 培训机构管理
系统应用管理模块负责创建、修改和验证相关的培训机构记录ID,只有超级管理员可以在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创建培训机构角色。当培训机构ID和角色创建成功后,培训机构管理员可以登录后台和管理自己培训机构下的文档资源及课程供用户访问和报名。
3.9 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模块主要提供了批量的数据访问、查询和数据报表生成功能。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批量查询生成对应的报表数据。各角色管理员可以查询和导出报表任务产生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进一步处理,比如:基于菜单查询的报名汇总表、基于参培单位查询的报名汇总表、基于培训机构查询的报名汇总表等,成绩汇总表也同理可以依据不同的查询条件生成相对应的报表。
报表管理模块在当前数据为中心的大趋势下,可以作为数据分析和管理的核心模块进行进一步扩展和开发。
3.10 监控及日志模块
监控及日志模块负责监控和记录所有业务核心模块中的系统(模块开/关、更新、创建等)、用户操作(创建、访问、修改任意数据记录)以及产生的影响(成功或者失败)。所有的监控数据以日志记录的方式呈现并支持输出打印。
日志记录主要包括两部分:①监控模块产生的核心监控日志;②各个模块内部的系统完整日志。核心监控日志和模块内部日志分别采用不同的日志路径进行存储,方便错误的排查和维护。
4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库表的设计
基于系统需求和系统模块设计,数据库层主要包括7种数据对象,分别为:用户、培训机构、模块/资源、文档、课程、成绩和权限映射。对应的系统数据库包含6张核心表。其中用户表及权限表的主要设计,见表1、表2。
用户表(见表1)主要保存了用户的类型、状态、所属单位以及其他个人相关信息,由于个人信息字段较多,未在表1中一一列举。
权限映射表(见表2)提供了整个系统用户/模块对各类资源(用户、模块、文档以及数据)的权限映射关系。管理员通过权限管理结构对该表进行增、删、改、查操作来实现灵活全面的权限配置。
4.2 数据库接口设计
整个系统的数据层采用了SQL Server 2008进行实现。为了方便上层业务模块对数据层的访问和管理,所有的数据表操作都被封装成为“数据访问对象”(DAO)接口的方式被业务层的模块调用。通过利用DAO的接口设计,每个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被具体化为标准的C#集合对象来进行操作,并且提供方便快捷的增、删、改、查方法作为接口。部分常用表格更提供一系列的高级查询接口以支持复杂的查询操作。整个数据库层的DAO设计和实现很大程度减少了业务层模块访问访问数据库的操作的复杂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开发效率。
5 结 语
干部专题研修报名系统已投入运行了5年,针对每年学员报名的各种突况都能够快速、高效、安全地顺利解决,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的。学员报名―审核―成绩管理这个流程所需要付出的工作量对于各级管理员都是一个复杂而且耗费精力的事情。该报名系统设计和实现有效地转变了传统的报名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性,减少信息在登记过程中的出错率,提升了工作效率。系统的另一核心是智能衔接报名流程逻辑时间关键点,对于每个时间关键点都瞬时完成,第一时间对各级角色传递正确信息,已达到信息传递瞬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这是传统报名无法比拟的。并且,企业级在线报名系统设计有效提高了报名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了报名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及信息化。该系统功能还在不断的完善中,将在以后报名系统更新和升级中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品牌是生存之本,品牌效应体现了竞争力。如果说,国内培训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是杂牌混战的时代;那么,进入21世纪,则是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从我国大大小小10000多家培训机构发展情况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持续发展的培训机构,是那些真正树立品牌、真正做到诚信、真正为广大学习者(消费者)服务的机构。培训机构品牌化已经成为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前,各大培训机构在实施晶牌化发展战略中,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一)用个性化的培训理念打造品牌
理念主要体现为思想、精神、观念、信念等。理念识别系统是教育培训机构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灵魂,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培训品牌的理念提炼既基于对教育理念的共性认识,如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教育基本职能的认识,又要结合教育培训机构的现实情况。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既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又重点突出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个性特征,提出“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办学指导原则,以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强调继续教育要“面向国家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高层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这些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较好地体现了清华教育培训品牌独具特色的理念识别体系。
(二)以自己的精品培训项目为核心,滚动发展,形成特色明显的自有培训项目品牌。
(三)把国外培训品牌移植到国内
对于国外的培训品牌,除了课程的汉化以外,课程体系一般不作较大的改动,因为考虑到这些课程比较成熟,师资上也要经过总部的培训和考核,从而保持国际化的培训质量。这类品牌往往在金融、IT类等认证培训项目居多。
(四)实施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打造机构品牌
规章制度是教育培训机构内部理念共识的一种规范化、制度化体现,是确保教育培训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和保证。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有助于规范机构成员行为,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目前,北大青鸟等国内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借此完善教育培训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明确教育培训质量标准,规范教育培训实施流程,形成教育培训机构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明晰的管理机制,按国际标准建立起教育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并最终塑造教育培训品牌。
二、培训项目综合化
与高校专业院系以行业精英人士为对象,以自身学科发展为导向,面向相关行业中高层人士开展高品位、相对专一的教育培训相比,教育培训专门机构所从事的培训项目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旨在为在职人员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谋求更好的工作岗位服务,其培训对象为大众型、实用型高层次人才。其培训项目更加注意知识的整合,学科的融合,视角的新颖和理念的前沿,体现了鲜明的复合型、综合化特征。
三、培训课程个性化
随着培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培训机构普遍觉得生存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另辟蹊径,谁就能争取到新的商机。于是,个性化培训渐成主流。英语培训市场出现了金融英语、猎头英语、行业英语等“专业户”,IT培训市场开始分化为“白领培训”和“蓝领培训”两大阵营,CEO培训则出现了针对女性CEO、CEO太太的培训项目,企业内训里分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销售培训、技术培训,等等。培训项目、课程越来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预示:差异化竞争态势已经开始形成,培训市场细分天下的时代已经来临。
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观之,差异化竞争之路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等手段来实现。以个性化课程的逐渐完善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逐渐打破培训机构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格局。突出实战性,从课程的设计到培训过程,都尽量让其具有良好实用价值和针对性,更符合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四、培训范围国际化
根据WTO协议,中国的教育市场要到2005年后才全面放开,但随着中国培训市场“金矿”效应的日益凸现,境外培训机构纷纷提前行动,争抢中国培训市场这块大“蛋糕”。这导致了中国培训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
(一)国外培训机构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
近几年,国外培训机构进入中国培训市场的步伐加快。特别是2004年,由于距离我国全面开放教育市场的时间越来越近,境外培训机构更是加快了进入中国培训市场的步伐。据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科技博览会第二届教育峰会论坛的消息,身价高达50亿美元的超级教育机构――美国阿波罗集团专门派人进入中国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并正式宣布进军中国市场:美国最大的私立教育集团K-12的董事长Jack Clegg则亲自出马,寻找合作对象,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的教育机构也都派出代表洽谈合作项目;而一些已经尝到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甜头”的,如新加坡英华美教育集团、印度APTECH集团、美国修文公司等,则纷纷表示将扩大招生规模。
国外培训机构之所以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看中的是中国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据教育专家、北京世纪教育集团总裁马玉文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8万亿元,其中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如果这部分储蓄有一半用于教育投资,那么,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份额就已高达数千亿元。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放开教育市场,对境外培训机构的办学方式、审批程序、投资回报仍有诸多限制,但一旦2005年我国教育市场全面“解禁”后,国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办学途径更为通畅,预计培训市场的“洋军团”的规模将进一步壮大。
(二)教育培训国际化给培训市场带来的变革
国外培训机构进入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数额虽然还不多,但是,涉及面却很广。据统计,在上海的1400家非学历办学机构中,洋机构的比例不足10%,但其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却相当高,几乎占了上海市非学历培训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外培训机构的进入,促进了教育培训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也引发了教育培训市场的深层次变革:一是带来了先进的办学方式:二是带来了国际化的培训内容;三是营造了超一流的培训环境。
(三)国际教育培训合作的领域及亮点
近几年,国外培训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宽广,涉及到学历学位教育、幼儿教育、IT教育、外语、金融、管理、市场类职业培训等诸多领域。面对五花八门的洋培训,国内的求学者如何选择?对此,行内人士认为,洋培训具有以下四大亮点:一是外语培训;二是 IT培训;三是管理培训;四是职业培训。
五、培训模式多元化
(一)培训内容体系从以课程培训为核心向咨询、培训服务一体化转变
目前,在继续教育培训市场上,一般是以课程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往往是某一培训机构或某几个人,预计到某一培训项目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就攒出几门课程,然后进行招生,组织培训。由于这些课程往往是大众化课程,没有针对性,因而难以持续发展,只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弊端显而易见。为克服这种情况,一些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开始探索改变这种以单纯的培训产品(课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而采取一种集咨询、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咨询式培训模式。
所谓咨询式培训,就是培训机构应协助客户(企业)培训主管,理清客户(企业)未来的重点业务方向,形成中长期工作计划,长期规划,分步实施,长期计划重点在企业诊断基础上有效地建立起完整的培训规划体系,长期推进企业业务发展,短期内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快速推动业务发展的目的;它与一般培训业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培训业短期内可能根本看不出培训的效果来,而咨询式培训中的短期计划一般奉行“百天计划”,即在通过业务诊断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培训计划,直接而快速促进公司短期业务。客户不再接受培训机构照猫画虎、东拼西凑地攒出来的课程,而要求其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与专业人员,在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前提下,为客户(企业)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并有始有终地执行与实施它。传统的服务流程与承诺面临挑战,培训公司与顾问公司的概念与界线越来越模糊。培训公司必须从过去守着几门课程的产品路线或中介公司逐渐转型为客户带来增值的咨询式培训,有效地发现客户需求,提供满足企业整体培训的解决方案是培训公司未来的生存之道。
(二)培训运行机制由产品时代向营销时代转型
企业的营销发展史是从最初的产品时代,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时代,其区别在于产品时代只提供企业所能够生产的产品;营销时代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发现客户需求来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培训作为一种产品目前正处于产品时代向营销时代转型期,这也造成培训市场比较混乱,目前的市场表现为:
―初级的产品提供者。培训公司的培训产品,就是讲师所提供的培训课程。在许多培训公司中,培训讲师就是企业的总经理或合伙人。他们利用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专业培训课程向客户(企业)提供擅长的一门或几门课程,由于业务量及生存空间有限,因此讲的课程多是大众类课程,没有针对性,但由于有一定的知名度,许多客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冲着讲师的知名度去邀请他们。
―虚假营销的中介公司。目前许多培训公司都号称培训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必须要针对客户(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服务。其实这些培训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培训讲师,只是在与客户(企业)进行访谈后,根据客户(企业)提出的指明性课程,然后充当经纪人去联系相应的讲师,‘他们所赚取的利润也只是中介费用。
―品牌营销的咨询培训公司。这是培训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高级阶段,这种类型的公司已开始跳出培训产品本身,开始打造自己的培训品牌。虽然注重讲师,但他们更注重的是培训的价值流程(包括售前的客户需求咨询,售中的课程客户化提供,售后的跟踪服务),而不仅仅注重某一点。这类培训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咨询式培训,通过各种咨询手段及现代管理体系进行客户(企业)诊断,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与业务需要,然后出具咨询报告,向客户提供全面的业务解决方案,从而使培训有针对性地系统解决客户(企业)的业务问题。这种咨询式培训的思路是打造培训公司品牌的长期竞争力,向客户提供的也许不是最好的产品(某些知名讲师的课程),但一定是客户最适合的(根据客户量身定制)。
(三)招生模式从面向个体的社会化招生向面向组织的会员制培训服务转变,培训走向大众化
在2004年上海培训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培训新模式――会员制。它们基本上是通过俱乐部形式,推出、“学习卡”、“会员卡”。“一卡式”培训,主要用于培训公司提供的企业内训课程。企业可以先到培训公司购买相应规格的“学习卡”,根据卡额可自主灵活安排一定的员工参加内训课程学习。“学习卡”金额从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到几十万元不等,可供几人、几十人、上百人接受培训。推出“学习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帮助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常年组织内训企业的成本。公司在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固定的客户。
有专家认为,现在培训公司虽多,但超过100人的公司却屈指可数,培训公司如何持续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如何做大?价格战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说,会员制带给培训市场另一种思路,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搭建一个培训平台,通过规模效应,既能降低企业学员的培训成本,又能保证培训公司的利润,保证课程质量,使得培训走向大众化。
六、培训手段多样化
目前,培训方式手段的创新,一是体现在培训方式上,传统的培训方式更多的是课堂培训,后来各类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始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网上培训、到客户现场内训,以及量身定做一些专门的培训项目。二是体现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三是体现在多种培训方法的整合:实习式,演讲式,游戏式,个案分析式等培训方法综合运用。
七、培训服务增值化
根据2004年培训市场的变化,可以预言,2005年培训市场上增值化服务日趋明显。
(一)培训业客户管理与服务将突显重要
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学员学习需求的旺盛,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不怕没有生源,对于如何开发客户资源,也考虑得不多,对于客户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重要客户管理也属于一个薄弱环节。但是,随着培训市场竞争的加剧,培训客户管理与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时,你不必花大价钱去打广告找客户,做好细致实在的服务就能保持住老客户。如果把重要客户牢牢握在手中,再去开发新客户,培训业务会越做越好。因此,为保持培训业务的持续发展,各培训机构对培训业务客户的管理与服务更加重视,往往为大客户和学员们提供持续服务和增值服务,以发挥学员的活体广告效应。
(二)质量第一,价格第二
随着培训市场的发展,很多大公司选择培训合作伙伴已经逐渐形成“忠诚度”,愿意选择与其合作过的优质培训机构。尽管在选择过程中,价格因素仍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培训质量评估也越来越为企业所熟悉,企业开始重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反馈,价低质劣的培训课程会被淘汰出局。高水平的培训师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伙伴,培训师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培训,企业反过来又会需要更深层次的培训帮助,慢慢的,双方逐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价格的因素自然就淡化了。而反之,不能创造价值的培训只能做成一回生意。
(三)培训需求将更加细化
企业对培训的要求更理性更系统,细致的培训需求调查和详实的培训计划等准备工作会突显其重要性。有专家认为,培训要求将细致到所有具体的岗位,企业对培训量身定做的需求已经出现。与之相对应,随着培训需要求的细化,培训公司也将趋于专业细分化,中小型培训公司会将精力集中在几家企业客户或是几个行业里,使得他们的服务更加有针对性、贴近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如何强化教师培训内涵发展,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及时监控培训质量,客观评估培训效益要以管理系统的设计为抓手。
一、系统需求分析
(一)系统总体需求
一个完整的专项培训管理流程涵盖了以下环节:申报项目――项目审核――获取管理后台账号――录入学员名单――开展培训――调查问卷――培训问卷填写――培训成绩登记――学员打印查询成绩――培训结束――项目自评――项目绩效评估――项目结束。
(二)系统角色分析
系统中分有5类用户组,拥有不同的权限。
1.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管理权限,管理整个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进行学员学习管理、培训工作总结、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管理、培训机构管理、问卷调查、培训统计、流程控制、模块管理和项目指派管理等。
2.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负责上级业务/行政机构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前,审核培训项目,下发培训机构的账号和密码;在培训期间,调查问卷和监察培训情况;培训结束后,组织项目绩效评估专家进行项目的绩效评估。
业务管理员需管理8个子栏目:项目审核,学员学习管理,绩效评价、培训工作管理,专家账号管理,培训机构账号管理,指标库管理,问卷管理。
3.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前,申报专项培训项目,通过后登录专项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熟悉平台功能,在平台录入参训学员名单;在培训期间,督促学员参加调查问卷,录入学员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成绩;培训结束后,提交学员成绩信息,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自评,并提交自评表和自评报告。
4.评审专家。根据不同的审核内容,分配不同的权限,如项目审核、绩效审核、基地评审、教学督导等。
5.学员。参加项目培训的学员,可查看个人信息、学习成绩、填写提交调查问卷。
(三)系统的功能性分析
1.申报与审核管理
(1)项目指派管理
将不同的专项培训项目分配给对应的评审专家进行审核。需实现一个专家可以分配到多个项目,一个项目可以指派给多个专家,但绩效审核专家、项目审核专家、基地评审专家、督导专家各司其职,互不关联。
项目指派管理模块中的各项按钮需求如下:
查询:按项目罗列指派状态、指派数量、评审专家人数、绩效专家人数、基地专家人数、督导专家人数;点击项目列表中评审专家/绩效专家/基地专家/督导专家,新页面查询已指派专家。
项目指派:勾选N个项目,点“批量指派”/选择专家类型(评审专家、绩效专家、基地专家、督导专家)/勾选N个专家,点“指派”。
指派删除:可删除已指派专家。
(2)申报模版管理
每年的项目申报模板可能会存在变化,新增申报模板管理模块时,项目申报界面可自动匹配到当前模板。
可管理已有的模板,如选择模板类型、项目类型等。
也可创建新模板,复制或新建模板,以半透明覆盖层方式覆盖原页面。设有模板年度、选择模板类型、选择项目类型和填写模板名称。模板名称填写后,做重复性验证,不允许重复。选择复制方式,显示旧模板下拉框;选择新建方式,隐藏旧模板下拉框。
(3)申报审核管理
项目申报。由培训机构选择模板类型、项目类型,填写申报机构信息,进行项目申报。各功能按钮需求如下:
保存:在项目表中插一条记录,信息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年度、通知邮箱、院校(机构)等,同时保存各模块的HTML片段。
预览:检查每个模块是否都关闭编辑。新页面预览当前填写状态的申报表,相当于申报表查看功能。
提交审核:检查每个模块是否都关闭编辑。改变项目审核状态(专家立项审核和上级立项审核状态都为待审核)。
自动保存:每隔5分钟自动保存一次。间隔时间在后台(XML文件中)可配置。
完善信息:编辑该项目的申报表,申报表页面的功能参照“项目申报”。
申报表查看:查看项目的申报表,申报表中的信息项只读。
打印:根据申报表的格式把申报表导出到word文档。
项目申报审核。包括立项审核和经费审核。立项审核包括两级审核:专家审核和上级审核。专家审核是专项项目审核专家进行审核,上级审核是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审核。经费审核是上级财政局下拨经费后,由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审核。申报单位提交审核后,专家未开始审核,申报单位可以撤回,修改申报表后再提交审核。专家立项审核完成后,上级立项审核未开展前可以撤回,重新审核。上级立项审核通过即立项审核通过。此时,上级经费审核状态为“待审核”。财政局下拨经费后,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经费审核。
2.项目绩效管理
(1)培训过程管理
学员学习管理
培训机构在培训之初要导入学员名单;学员可在培训期间,通过学员平台参加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学员完成调查问卷,培训机构可录入学员成绩,如学员没完成问卷,培训机构则不能顺利录入学员成绩。可查看一个项目的学员信息,包括所属区域、学校名称、姓名、学号、问卷完成状态、学时、分数。需设置同步学时数据、学员名单导入、学员成绩导人、学员名单导出和删除学员等操作按钮。增加实时统计学员人数合计、学员填写问卷人数合计、优秀学员人数统计等。
培训工作总结。项目培训结束后,专项培训机构必须先提交项目培训总结,才能录入学生成绩和培训课时。
调查问卷管理。录入调查问卷:当项目审核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录入一个新的调查问卷,无需人工操作。管理员可以针对某一个项目的调查问卷进行删除、新增的操作。可删除程序自动关联的调查问卷,如果删除,需要在辅导教师工作平台手工创建新的调查问卷来关联该项目。
培训问卷填写:填写人员为所有参训学员;线下培训一周内学员需上网参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学员获得成绩的必要步骤;若不参与问卷调查,则培训机构在登记成绩时提示该学员未参与问卷调查。上级业务管理员可查询、查看、删除问卷调查。
(2)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模块主要用于对应查看专项培训的学员调查问卷的情况,不同的用户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专项培训机构管理员:提交培训绩效总结、提交项目自评。
学员:做问卷调查。
绩效专家:进行专家评价。
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平台管理员:查看项目自评、学员评价、专家评价、培训绩效总结。
3.培训统计管理
各级管理员可根据需要查看各个项目的状态,按多种规格导出项目信息,包含年度、编号、名称、学时、申报单位、专家审核、上级审核、当前状态等。也可由业务单位根据需要勾选并导出培训项目信息,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编号、项目名称、计划培训人数、学科(领域)、项目属性、培训经费预算、培训学时、培训时长、计划开班时间、项目负责人等信息。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
系统有各级业务管理单位、培训机构、专家和学员等众多角色参与,且功能较复杂。整个系统逻辑结构上分2层来构建:
1.整合开发基础支撑组件,以模块化、低耦合的方式设计,供业务模块调用,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度。
2.按专项培训项目开展的主体流程构建项目申报审核、专家管理、培训基地管理、参训管理、基地任务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基地绩效管理、培训机构绩效管理、成绩管理各业务模块,满足业务开展和管理的需要。
(二)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1.申报与审核管理
通过项目指派管理,业务管理员对不同的培训项目及其过程指派不同类型的专家;通过申报模板管理,业务管理员可管理现有的模板,通过创建新模板功能,业务管理员可以设计、创建和一个新的模板;通过项目申报功能,培训机构填写项目立项的相关信息,提交项目申请表,培训机构填写项目申请表并提交审核后,由业务管理员和指派的评审专家进行审核。
以评审专家为例,项目申报审核管理的执行步骤为:登录系统――选择项目审核――填写项目审核意见――提交。
2.项目绩效管理
一、“协作―聚焦
―探究”的内涵
1.协作
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以教育专家、培训部门教师、各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等培训资源有效聚合为基本特征的合作关系。
(1)管理性协作
是指为开展教师培训而形成的教育行政部门、专职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学校之间的协作关系。在管理性协作关系中,有三个管理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部门、学员所在学校。我们通过“校长督导组”形式,将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吸收到培训团队中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培训管理主体之一。校长要依据相关的培训政策,完成相应的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为学员参加培训提供时间保证和必要的物质支持,并以主体身份参与对学员培训学习状况及培训机构工作效果的评价;同时,校长作为培训受益者,可依据本校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需求,向专职培训机构提出具体的培训要求。
为实现“管理性协作”,我们组建了三级管理机构:区教委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区教委与培训机构联合组建的继续教育办公室。教委将教师培训工作情况纳入校长工作绩效考核,培训机构建立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的反馈制度,同时成立了由校长组成的教师培训督导组,逐步形成了教委对校长评价、校长对教师评价、校长对培训机构评价、教师对培训机构评价、培训机构对教师评价的统一。“管理性协作”关系的构建,使教师参加培训不再是屈从于行政命令的个人行为,而成为有政策保障的教师个人行为与学校行为的统一。
(2)资源开发性协作
是指为开展教师培训而形成的专门的培训机构内部各部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高校教育资源、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教师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师培训的需求来自参加培训的教师,因此,“协作―聚焦―探究”培训模式,强调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视被培训教师为培训资源。以此为基础,“资源开发性协作”关系首先表现为以参加培训的教师为核心的多元网络。
同时,我们强调培训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要求专职培训教师从单一的培训者角色,向兼具培训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学习者、指导者、实践者、研究者特征的复合性角色转变。
学员所在学校校长并不是培训实施者,他们之所以成为培训资源,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培训需求者,他们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被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校长介入培训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发展需求与学校组织需求的整合和协调。
(3)实施中的协作
是指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培训者与参与培训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为实现培训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我们实施了“下位教学,同伴互助,追踪指导”的培训策略。
“下位教学”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学员常态课分析为切入点,专家在对学员现存问题或特色亮点的深入剖析中,阐释相关的理论,介绍掌握这一理论的方法和意义。
“同伴互助”即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让学员真正参与到培训中来,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追踪指导”即专家在培训教学之余,深入学员课堂,参与学员的教研活动。
2. 聚焦
伴随着培训资源开发性协作关系体系的建立,新的问题随之而生,即:由于各方培训者看问题的视角及自身特长不同,所以培训过程常常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将多元培训者的培训指向“聚集于一点”的“聚焦”,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培训的聚焦点确定为帮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新理论观点或新教学方法,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培训要在大量的教学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教师真切体会到理论的价值,真正使培训聚焦于“高观点”。
3. 探究
只有调动起学员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学员的自主发展。在此,探究被凸显出来。
探究的主体首先是参训教师,目标指向是解决教师在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或困惑,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本特征是参训教师的主动参与、自主选题、理性思考、有效互动、亲身体验、反思研讨、总结提升。
探究的主体还包括培训者和专家。培训者的探究,包括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制定研修方案、寻找相应的专家资源等。专家的探究,包括了解教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围绕教师关注的问题展开自己的研究;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更要关注教师探究能力的提高等。
二、“协作―聚焦
―探究”的培训流程
1. 问题发现诊断
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同伴互助的教师反思,二是专家介入的现场诊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教师通过积极反思,会发现一些现实困惑,并转化为培训需求。但教师的一些困惑在自我反思中尚未被发现,这种对潜在培训需求的“不自知”,恰恰是制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的关键。因此,专家介入的现场诊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师的困惑,同时还具有唤醒教师培训需求的特殊使命。
2. 确定研修方案
我们建立并实施了“培训项目负责制”,作为项目负责人,专职培训教师首先依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设计研修方案,在与主讲专家反复研讨修订后,征求被培训教师及其所在学校校长的意见,形成定稿;再由项目负责人向审定小组陈述说明,审定小组论证通过后方可付诸实施。
3. 专业引领、同伴互动
基本流程是:常态课教学个案分析,专题理论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验等。
4. 体验感悟
让学员获得知识与技能,绝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学习与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以学习引领体验,以体验激发感悟,以体验与感悟促进发展。培训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悟,第二阶段是培训结束后的体验感悟。
5. 反思调整
体验能否形成感悟,取决于反思;感悟能否转化为发展,取决于调整。反思调整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培训者的反思调整,包括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自己的成功和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定自我发展的新目标。另一方面是培训者的反思调整,包括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实施者的反思调整。
论文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发展路径
在世界经济频繁波动的现代经济当中,教育培训,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却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甚至在经济衰退侵袭很多行业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却出现了勃勃的成长生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行业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有错时效应,各层人士对教育的需要是刚性需求。而且教育投资还是一项终身投资。二是因为教育培训业的反经济周期性。金融危机带来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危机还使得一些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市场上求人倍率继续下降,失去工作和准备就业的人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增加就业筹码,以便经济复苏后,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人们参加教育培训就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三是教育培训行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社会和育人功能,政府在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形势下教育管理论文,对教育培训只能重视、不可轻视,必然通过加大投入和颁布各项支持性措施来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但是,面对巨大市场,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的同时,信誉、质量等问题也都暴露无余。为了对教育培训行业更好的实施监管,在赋予教育培训市场以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就成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
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的发展是近二十年里面才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的。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管理的法律基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配套使用管理办法。全国各省市均出台有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审批、机构变更审批、机构终止审批、招生简章审批、招生收费审批、年度审核。整套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似,且审批的比重较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中所规定,各省、自辖市、自治区均出台了《关于换发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知》,2010正式启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未取得新版办学许可证者,一律视为无证办学。无证办学均视为市场不准入。
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二、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设置不合理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培训机构从业范围重叠,培训行业机构过度饱和,形成恶性竞争。培训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必然导致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争,价格过低导致教育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就是培训市场混乱的根源。而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那些不符合办学条件无法取得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学校难以引资改善办学条件,也无力吸引优秀教师执教,进而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随着公办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将更高,更难拿到许可证。如果设的门槛过高,多数学校都达不到要求时,门槛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
(二)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类别管理缺位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完成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还渐渐由点及面形成了涵盖各类教育培训方向的网络,如今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IT、语言、基础课程等几大类,艺术、职业技能、学位资格、婴儿教育、亲子教育等一些新奇的课程变得随处可见,几乎所有消费者能想到的培训项目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传统的几大培训项目的课程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划分的越来越细。而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准入资质标准是针对学校特点设置的教育管理论文,并没有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具有的教学期短和授课灵活和教学内容市场化以及学生少、对场地要求不高,这些特点并没有被资质设置所体现。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真空的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因为没有具体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中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就遭到了挑战。
(三)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核程序过于复杂
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投诉者首先会找到资质审批单位。资质审批单位为了躲避相应责任,制定了极其苛刻的资质标准和极其繁杂的审批程序。教育培训机构为申请资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负担,忽视了培训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利于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做大做强,限制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四)审批部门多,管理部门少
目前,国内不同城市的培训机构,审批部门都有所差异,有的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审批的,有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还有工商部门审批的,这就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缺位,管理混乱。近几年由于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办学门槛高,这些教育辅导机构几乎都达不到办学所需条件,于是打起擦边球,都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私下开展教育培训。
三、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的设计
(一)市场容量总量设计与控制
市场容量主要是指教育培训服务的需求量,市场预测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掌握新知识、教育产品、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容量的测定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科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教育培训的市场容量是控制市场中培训机构数量的重要依据。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培训需求总量,综合考虑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存量,来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总量规模和准入的进度安排。
(二)市场资质标准科学设定
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教育培训机构本身有着很多自己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是其生存之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有不同的资质标准。第一资质必须有详细的分类主要应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规模。第二资质必须由教育部门统一发证,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统一制定资质标准。第三资质必须是动态的必须和市场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三)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合理简化
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服务、一表受理、告知承诺、集中年检、网上协同审批等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联席审核制度,联席审核应该实行一次性集中告知、统一受理、集中办件、承诺办件、特事特办、先批后办。并实行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对协审部门有协调权、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制度建设。
(四)完善、明晰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主体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规定,经营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工商部门审批,国家应尽快出台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教育管理论文,制定具体的标准,同时明确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业务的监管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政府应明确教育培训市场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改变“多头管理,谁都不管”的局面,从严规范借教育咨询公司名义打“擦边球”从事教育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对于私人性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只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上发挥作用,严格规范其发展;政府部门及公立学校举办的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培训应与政府、学校脱钩,可以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也可以并入其他培训机构;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培训服务,应由市场和政府双边提供,培训服务消费者部分付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委托部分机构实施,由“政府调控价格”,按市场需求杠杆和公平竞争机制进行管理。同时为吸引更多更好机构加入培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同时附以机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董秀华.专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7:143-156.
[2]侯可文,李英.国有教育培训机构走出困境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5 (11):18-22.
[3]翟立新.印度IT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考察与研究[J]. 《江南论坛》. 2010(4):78-84.
[4]夏永林,俞驰,刘立.西安地区考研培训市场调查研究[J]. 技术创新管理. 2008:56-58.
[5姚永强.论公平视域下的教育垄断及其规制[J]. 教育与经济. 2008(2):12-15.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展训练逐渐成为人们一种生活娱乐的休闲方式。为了能使培训机构能够更好的经营与发展,本文对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希望通过能够采取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来确保整个拓展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培训机构 管理模式创新;
一、培训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涵义及其创新的必要性
(一)创新管理模式的涵义
创新管理模式,是指对国内外的先进企业中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与引进,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自身状况,对人、物、财等每项资源的综合管控平台进行搭建,从而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深层次的将资源配置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运营方式,增强资源利用的效率,已达到尽量少的使用资源的目的,使企业经营赢得最佳业绩。
(二)培训机构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拓展行业兴起的社会学动因预示着其必将是长期屹立于中国市场的行业。拓展行业的兴起并非是偶然因素,其必然存在着很多的社会学动因。譬如企业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员工个人素质、打造高效益精英团队)的培训、教育界转型期各高校纷纷开展拓展培训课程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的能力,为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随着人们的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与质量为拓展训练的未来发展条件和内在动力。总之,各种各样的社会外在因素促就拓展行业在未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其必须根据社会各方面的总潮流和总趋势进行革变,使之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2.拓展行业的培训机构目前的管理发展处于瓶颈时期。随着各大小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开展起来,许多小公司为了占有市场份额而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形成了泡沫经济。培训机构内部管理的不合理化如培训师素质与规范、项目课程的安排、器材设施的安全性维护等等,制约其未来的整个行业的发展。
3.拓展行业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之间相互影响、作用促使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要求拓展行业在遇到内外环境的矛盾时,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与革新。
二、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方法与手段
(一)培训机构采用柔性管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所谓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即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机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而进行的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人们心目中产生内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愿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传统的管理组织机构都是多层次的垂直型的组织机构,信息的传递、人员的相互沟通等等相当缓慢和复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存在很多隔阂。而柔性组织管理机构就是建立网络型的管理人员系统,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能够及时汇报工作;在日常的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其实质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行柔性的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让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培训机构的现代管理模式应当建立虚拟企业组织。虚拟企业组织就是一种多家培训机构组成临时的组织机构,借助于市场信息与网络动态来建立的关于本行业的新机遇挑战所创造出适应市场变动的新项目、新形式、新服务等。它是集多家培训机构的资源综合为一体的组织形式,追求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各培训机构之间时间,减少实际组织团体的具体存在形式,借助各方面的综合外力集中解决新问题;建立培训机构的虚拟企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系统,大型的培训公司就能够及时向小型的弱势培训机构提供市场信息、市场动态,优化行业环境,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
(三)开展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人员和客户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参与整个拓展训练的流程中,任何人员都必须先进行自我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我防卫措施的教育;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完善拓展行业法律机制,不断的加强对整个拓展行业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出台关于培训师的资质评判标准,规范整个行业的开展资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了减少拓展训练机构的经济损失和维护客户的利益,实施保险机制,能够实现责任明确,降低培训机构的经营风险。
(四)发展开展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氛围。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创造具有特色的培训机构文化,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培训文化,构建其核心价值观体系,注重对员工组织文化理念的宣传与渗透,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增加员工的内在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利用软性的管理方式,营造出适合员工“学习、创新、超越”的组织文化氛围,激励每个员工不断地积极进取、向上拼搏,提高员工的整体自身素质;建立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结合并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内部规范制度,严格要求员工自觉遵守与配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