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低碳经济培训

低碳经济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4 16:40: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低碳经济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低碳经济培训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物流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已成为目前亟待关注的话题。因此,在物流低碳化发展的行业趋势下,政府当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法律法规制度,企业应提供实践基地,构建培养低碳物流人才的平台,高等院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学科配置,制订低碳物流人才培育计划,培养低碳经济领域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低碳物流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物流的支撑,培养具备低碳物流理论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是实现低碳物流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对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等方面。一是我国在低碳物流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低碳物流理论与技术仍比较落后,低碳物流人才严重短缺,这需要高水平的物流科研和教学人才作支撑,但政府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开展受阻。从物流人员的供需来看,职位供应量远大于求职者数量,物流行业人才紧缺。据统计,2016年6月份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近17万;二是政府对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倡导较少,物流企业及公众的低碳物流意识淡薄,对于如何在物流过程中节能减排不重视;三是我国在低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现阶段,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成立的物流企业与日俱增,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比较严重,但我国政府在引导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方面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措施,还没有建立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1.2教育理念陈旧,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学的院系及学科设置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未纳入到学科体系当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各高校物流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陈旧,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课程和教材与生产、服务一线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且未能融入低碳物流知识的内容。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渠道:大学教育、企业及社会培训。大学教育由高等院校培养具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短期的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社会培训机构主要由一些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或者培训机构承担,包括认证培训、研讨培训和结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等院校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知识体系不健全;物流专业教师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物流实训设施缺乏,已有的软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性课程形同虚设等;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认证质量得不到保障。这种状况加大了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难度。

1.3高校、企业及社会之间缺少深入合作发展

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目前我国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低碳物流技术创新和知识型低碳物流人才为核心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大部分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滞后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之企业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的低碳物流人才,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缺乏低碳意识,严重脱离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因此,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制定切合社会及企业实际需要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才是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之重要课题。

2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探索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助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法律保障

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保障制度将会有力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来引领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弥补相关法律法规不具体、缺乏约束性的不足。首先,政府要加强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采用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的方式,对低碳物流领域技术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低碳物流专业技能,优化师资结构;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低碳物流先进理念和技术,营造低碳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及物流企业的低碳物流意识,实施低碳经营模式,推动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最后,政府应加强引导,优化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法制环境,激励低碳物流的发展及人才的培育。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财政、税收支持,制定奖惩机制,如通过减免税费等措施对采用低碳物流技术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等。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具备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制度,才能真正健全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管理体系。

2.2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

在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需要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形成合力,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首先,高等院校应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物流教育经验,使物流教育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低碳理念,建立多元化的低碳物流课程体系,完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专业课程架构,加强低碳物流实训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其次,企业应根据低碳物流发展变化和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用低碳理念设计物流师证考核内容,使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常态化;再次,建立和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健全社会培训机构低碳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针对广泛的低碳物流发展的需求,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高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物流学历教育与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

2.3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

人才是低碳物流的推动主体。由于我国物流人才和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物流企业反映缺乏合适的物流人才。为促进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的深入合作,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层次培养。各高校可成立低碳研究所,或设立“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申报低碳物流类的科研项目,加强低碳经济或低碳物流领域的研究,负责为政府培育规划型低碳物流人才,为企业输送管理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低碳物流人才,为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输送研究型低碳物流人才;企业为低碳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需求;社会认证机构针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普及低碳物流理论和提高低碳物流操作技能的在职教育,并对培养效果进行鉴定且提供证明。三部门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英,石美遐.四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物流教育,2010(8).

[2]王洪.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物流技术,2014,33(12).

篇(2)

各基层妇联组织:

按照省、州妇联的统一部署,在开展“家庭节能减排志愿行动”的基础上,市妇联决定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现将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在广大家庭中开展系列低碳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实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享受绿色时尚生活,引导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消费模式,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二、活动内容

1、举行“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将由巾帼志愿者向广大家庭发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的倡议;进行承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签字;举办“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专题讲座。

2、开展低碳、绿色、环保家庭小创造、小发明征集??集锦活动。向广大家庭征集低碳、环保、绿色的金点子、小发明、小创造,将获奖的小创造、小发明刊登到《晨报》、新闻网和妇女儿童网等新闻媒体、网站上。

3、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以“春风送岗位”和“阳光工程”等培训工程为平台,各乡镇、街道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展示和咨询等宣传工作。

4、在全市家庭发起、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内容是:(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2)少用空调多开窗;(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5、适时推出节能减排示范社区、示范家庭和低碳生活创新明星(个人)。

三、时间安排

1、4月1日——10日,举办启动仪式。

2、4月11日——5月11日,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

3、4月11日——5月20日,开展低碳、绿色、环保家庭小创造、小发明征集??集锦活动。

4、5月20日——25日,将活动总结和图片信息上报市妇联。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是落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项具体举措,是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的具体行动。各基层妇联组织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当前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摆上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各基层妇联组织切实加强与广大家庭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对开创健康、绿色、幸福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广大家庭自觉、主动、踊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3、健全机制,深化工作。各基层妇联组织要建立健全活动的情况沟通、经验交流、工作督促等制度,围绕主题、因地制宜,从自身实际出发,精心策划、研究和制定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方案,切实落实各项活动。要认真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篇(3)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

    1.国际贸易新壁垒的解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壁垒阻碍和制约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国际贸易新壁垒,它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贸易壁垒而言,与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新贸易壁垒所包含的壁垒类型更多,不仅是指技术方面,还包括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随着环保、节能减排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当低碳经济成为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时,位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必然会有所调整,而在这调整过程中,新的贸易壁垒的产生概率将大大增大,进一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原因。在最近几年中,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中还出现了新的壁垒形式,即碳足迹、碳关税。碳足迹和碳关税等新贸易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低碳经济的倡导和发展。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碳足迹”越大,碳耗用量就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越多。

    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碳关税的提出,与不容乐观的国际气候变化形势密不可分。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为了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在商品贸易格局中,高能耗、高污染逐渐被低能耗、新能源产品淘汰;低碳技术、低碳制度、低碳标准应运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到国际贸易中,推动国际生产力发展。对于达不到低碳标准的商品进口时则征收碳关税。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低碳经济尽管为各经济体带来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但其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和推动,也尤其明显。英国是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美国和日本在低碳经济中也是投入巨大资金,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本次变革获得该领域的发言权。目前,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低碳经济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低碳经济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国均希望自身模式能成为全球模式,经济角力从而演变为政治博弈。另外,各个国家的低碳标准因各国生产技术的不同而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低碳制度、低碳标准的不同导致国际贸易商品在世界范围内交易时,引发各国在贸易领域的争端和冲突,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引入了碳税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制度等控制碳排放,这种单边主义的国际贸易壁垒行为极易造成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引起国家间的经济甚至政治问题。

    此外,碳关税容易变相成为各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不利于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有机融合。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碳足迹也将是长期存在,且可能引发技术革命和营销革新的非关税壁垒。

    二、我国对国际贸易低碳壁垒的应对策略分析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得知低碳经济背景下所形成的国际贸易新壁垒主要是碳足迹和碳关税,也就是低碳壁垒。就我国而言,我国想要获得更多的对外贸易机会,以及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就必须排除万难,努力克服低碳壁垒对贸易行为制约,领导低碳经济。下面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四点当前可采取的国际贸易低碳壁垒应对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第一大国,不管是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还是在国内完成降耗减排的重要历史使命,均具有极大意义。当前,节能减排降耗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已经进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其分解出的具体定量指标也进入各省“十二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国及各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目标。我们应借此政策优势和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和优化,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加强对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2.制定相应的开发。我国应在国家层面对于碳足迹核查、权威认证机构的设置、咨询服务行业的建设与发展、碳标签的核证与颁发等进行相关指导,通过建立国家标准实施约束,并通过建立碳标签计算机构、结果核证机构和颁发机构来执行。

    3.提倡全民低碳消费。树立低碳意识、提倡低碳消费。要营造社会参与低碳发展的政策氛围,加大了低碳消费理念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培训企业进行有效的能源消耗管理,培训企业进行有效的排污控制管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并结合政策激励,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家的低碳意识,逐步形成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共识。截至目前,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低碳生活社区,提倡建设低碳建筑,将低碳消费观念贯彻并落实到了实际生活与实践活动中。

    4.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自力更生。政府转变职能,通过财政政策投资建设设备,投资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技术,帮助企业充分降低生产、运输、存储、消费等各个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熟悉低碳标准,通过对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减少产品的碳排放;实行“走出去”战略,到外国直接投资,产品就地销售,回避碳关税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种国际贸易新壁垒层出不穷,碳关税和碳足迹为低碳经济下主要的国际贸易新壁垒。为了缓解低碳经济所带来的贸易压力,减少贸易冲突,我国必须纵观全局,提早做好应对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国际贸易新壁垒带来的贸易压力,切实避免由低碳经济带来的贸易风险,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积极发展,并对世界公平贸易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审计 问题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恶化给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 人们对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低碳经济”一词已成为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代名词。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审计机制越来越迫切。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对此制定的目标是,到 2020 年我国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审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监督和促进力量, 显然需要介入并发挥作用, 从而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展低碳经济审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构建低碳经济审计机制不仅是经济形势发展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

拿房地产企业来说,审计方法就明显落后,对于大多审计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采用的是详查法。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以这种方法进行审计,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以维护资本市场的有序性,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的审计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并入我国社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虽不断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建设的资源投入,但基于我国环境财务会计缺乏整体规范性,以至于我国现行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的审计机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低碳审计标准,取证困难

面对着温室效应的危害,国家开展低碳审计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行碳审计实践,并鼓励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及学校进行碳审计工作。对于我国低碳审计工作而言,碳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概念和审计门类,缺乏专门的理论框架和准则,同时,低碳审计工作尚未形成一整套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另一方面是碳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资金使用状况,基于相当一部分被审计单位质疑碳审计标准,使得难以及时提供有效资料,不利于低碳审计取证的顺利开展。

(二)低碳审计数据核算受阻,准确度较低

国家低碳审计数据核算受阻,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其天然气、石油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其实施能源推广时往往致力于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之上;另一方面是国家计算碳排放量通常以当地政府的权威统计数据为依据,受计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能源消耗方面产生过低估计或者过高估计的系统性误差,以此,大大降低了低碳审计核算的准确度。

(三)缺乏低碳审计专业人才

在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中,专业低碳审计人才起着主导作用。就目前现行国家审计人员来看,其大都出身于财经人员,由于财经和审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再加上,受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使得现行低碳审计人员局限于传统财务审计思想、技术和方法之中,无法保障有效核实相关配伍数据,不利于审计结论的准确性、高效性。

二、加强我国低碳审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财务状况,因此,我国各级审计署、国家环保局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相关职业团体针对于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的审计机制存在的问题,以碳会计与碳审计规范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现实状况,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我国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

(一)政府正确引导、企业积极配合碳审计

首先是完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建立以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为中心的审计体系,进一步确定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标准;其次是大力推广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号召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学校等组织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活动中来,不断壮大审计队伍;再次是加大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监督管理机制执行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碳排放领域的经济犯罪问题和违法违规现象,并予以严厉惩处,力争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是增强企业、学校以及各组织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全面认识碳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充分调动各组织的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的积极性、自主性,为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低碳审计工作,降低低碳审计风险

传统的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主要着力于碳源的负债确认问题与碳汇的资产确认问题,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低碳审计工作,在传统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一方面是充分披露因废弃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各种风险,通过降低低碳会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起到降低碳审计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应积极开展计划审计工作,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保障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三)加强低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双复合型”审计人才

企业加强低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双复合型”审计人才是加强我国低碳审计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伴随着审计工作的日益复杂,给予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不仅要熟练掌握低碳审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够依据能源数据计算及时挖掘出企业使用能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因此,首先要企业构建专门审计知识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保障其能够满足碳审计的需求;其次是加强培养“双复合型”审计人才。“双复合型”人才是指集审计知识、环境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等为一体的人才,同时,该人才需要具有灵活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较强的综合能力、工作责任感以及实践水平,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三、结束语

目前,审计风险己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更多的是关注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风险,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还重视不够,主要是部分人的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全文通过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希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意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水平。

低碳经济审计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新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 尽管当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审计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随着环保宣传工作的不断加强,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低碳经济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新的进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平衡,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加入全球化的碳贸易体系作准备,碳审计是一个必要且必须的手段。当然,由于碳审计工作固有的复杂性,其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还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要从基础的碳会计工作做起,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球化经济的现状,循序渐进地推进这项工作。作为新时期的审计人员,要从国家竞争力、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碳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碳审计知识,为国民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玲,周志方.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最新发展与评述[J]. 财经科学,2010

[2]陈燕燕,彭兰香.我国碳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会月刊, 2010

[3]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

篇(5)

近年来,气候不断变暖已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频生,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加;农业是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排放源,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陕西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应打造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基础,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实现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陕西发展低碳农业优势

地理条件优越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连接着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陕西现有耕地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陕西由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地三部分构成。关中土地平坦肥沃,风调雨顺,加之灌溉设施较为完善,素有八百里粮仓之称。陕南秦巴山地原始森林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较为完好,适合发展绿色经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适合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科技支撑力量雄厚

近年来,随着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办学特色的985重c农业大学,其大量科技储备能够为陕西低碳农业提供支撑。

政府大力支持

自2006年初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试点省之一,陕西省即出台了《陕西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广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法。此后,陕西又相继出台了《陕西节约能源条例》《陕西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陕西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推动低碳经济稳步前行。

陕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陕西是较早接受低碳经济理念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省份之一。2006年初,陕西省就出台了《陕西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此后,陕西省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并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在陕西省政府大力倡导和鼓励下,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并初见成效。截止2009年,全省已有70多个项目通过国家项目审核理事会审查,有20个项目已在联合国成功注册。2010年全省碳汇约 2123万吨。

“十二五”期间,陕西森林面积由1.28亿亩增加到1.33亿亩,荒漠化土地减少193万亩,林业总产值增加了739亿元。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渭河干流水质由2011年的重度污染变为2015年的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近年来,陕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连年超过1000万吨;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猕猴桃面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花椒、核桃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陕北名优杂粮、薯类、白绒山羊、红枣产业带,陕南瘦肉型猪、中药材、蚕茶特色产业带。

陕西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技术瓶颈

低碳农业发展需要新技术支撑,但由于我国科技创新不足,绿色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等技术水平低,导致低碳农业发展缓慢。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就必须进行相关技术创新,而我国目前农业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从事农业科研人员相对较少,愿意到农村基层从事农业科研的人更少,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少,转化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要。

生产方式粗放

近年来,陕西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但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大量设备陈旧能耗高。同时,由于户均耕地面积小,有些耕地甚至无法使用农业机械,导致农机使用效率降低。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方式粗放,种植作物单一,对耕地很少进行休整,加之生产中过多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导致土壤中有害残留累积,不仅降低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还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和荒漠化,养分流失,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农户低碳意识不强

由于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复杂技术的能力差。加之政府对低碳农业科普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户对于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以及管理方式等接受程度都较低,导致低碳农业推广举步维艰。大多数农户缺乏对低碳农业深入了解,有些甚至没有低碳农业概念,更别说在农业生产中加以运用了。由于农户低碳意识缺乏,导致其在生产生活中无形增加了碳排放量。如对农业秸秆的任意焚烧,不仅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还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增多,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生活质量。

资金投入不足

低碳农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技术更新,而农户很难筹措到足够资金。尽管近年来我国支农财政不断增多,但侧重于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对低碳农业扶持相对较少。陕西对于低碳科技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方面,对低碳农业主要集中在宣传和一些技术推广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不完善,加之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导致一些低碳农业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低碳农业的普及。

陕西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进行低碳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低碳技术包括绿色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技术等。陕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能源消耗约占全部消耗的70%以上,但煤炭属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能源。要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用风能、太阳能来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其次引导和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并尽可能缩短有机粪肥暴露在田间的时间,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并研究精确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再次,提高农业固碳能力。一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方式,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固碳能力;二是应降低耕作强度,通过免耕、少耕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增加土壤稳定性,保证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最后要继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针对具体的低碳生产技术开展全面的培训,吸纳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

增强农民低碳意识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要发展低碳农业,就要让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成为农民的共识,进而转变为自觉行动。因此,必须加大低碳农业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要让农户清楚传统农业与低碳农业的区别及其利弊。其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这需要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低碳技术培训,制定相关的课程,系统化地让他们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室或者田间地头专业讲解和示范,手把手传授给他们有用的农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g,对积极性比较高、通过科学技术取得良好效益的给予奖励,以激发农民技术创新的热情。尤其重点培养具有先进意识的有一定素养的农民,作为先进典型榜样带动其他农民。低碳农业只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完善低碳金融体系

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低碳农业在引入私人资本进入方面具有明显劣势,因而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发展低碳农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发展大规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业企业给予适量补贴和资金支持。政府应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扩宽农村农业金融领域,实现网点覆盖、功能服务完善,强化对农业尤其是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农业发展担保公司,主要针对农民及农村企业提供担保并提供一定的低风险的投资业务,破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的农村动产及不动产的抵押登记制度和资产评估制度,鼓励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林权证、茶园证等进行相应的抵押登记,严格此类资产的评估制度,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资金需求的满足。完善低碳农业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低碳农业的生产,引导农业向低碳、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展低碳农业,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一是政府应制定碳交易的相关机制。建立碳排放交易准则、评估指标、碳信用计算方法、碳排放权取得、交易费用等方面的规范,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建立健全陕西碳排放交易同步配套的环境资源标准、排污权交易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二是鼓励农户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政府要最大可能改善农业企业的生产条件,特别是针对低碳农业项目建设,要给予全面的支持:在财政上,给予资金支持和信贷支持;在政策上,采用减税、免税优惠政策。三是鼓励民间信贷向农业投资流动,缓解农户资金融通困难问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快发展低碳农业成为陕西农业经济的当务之急,对未来整个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所以陕西要抓住战略机遇,把发展低碳农业作为发展本省经济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奠定稳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辉,张术环.我国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

[2]孟园.陕西省畜禽养殖专业大户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07).

[3]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

[4]黄山美.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有效途径探析[N].安徽农学通报,2011(01).

[5]李赶顺,李富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1(28).

[6]冯效飞,赵晶艳.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J].现代化农业,2009(12).

[7]李坤.对陕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J]. 考试,2015(42).

[8]薛小荣,王静.陕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选择[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12).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旅行社发展;转型

当前世界经济和气候发展的现状表明,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尤其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需要。这里所讲的低碳经济是指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力求低消耗,减少污染,坚持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1]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机遇。我国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旅行社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但是,从旅行社承担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旅行社的发展方式对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机遇

世界气候的变化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比如进行理念的教育、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旅行社的发展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旅行社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旅行社必须特别注重对于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完善旅行社内部的管理,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希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了解相关理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旅行社正好抓住这一机遇将低碳经济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2)有利于旅行社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情况,做好宣传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供,在旅游过程中开始追求对环境的保护型的消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就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针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制定合理的宣传方式。在旅游市场对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如果旅行社能够及时转变观念,把握时展的脉搏,做好营销宣传工作,必定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有利于旅行社的发展。[2]3)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旅行社市场也是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旅行社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而提高竞争力。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扩大了旅行社发展的机会,也为其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旅行社的创新能够保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挑战

1)过于要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发展之下,一些旅行社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获得,而对于低碳经济理念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认识不足,大部分的旅行社认为对于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当归于国家和政府,没有社会责任感,且存在道德缺失的现象。2)在旅行社的工作中不注重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引导。旅行社所关注的发展并不是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而是一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旅行社通常都是对于游客进行景点的讲解,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根本没有注意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更不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是造成当前景区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型

1)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在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旅行社的发展也是如此。要从原来注重经济利益的模式转变到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同时对于旅行社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提高其低碳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其在工作中教育引导旅游者保护环境。2)转变服务重点,引导游客的行为。旅行社的行为是影响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所以旅行社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方面,注重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时刻提醒旅游者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确保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从事旅游活动,尽量在旅游过程中降低游客对环境的危害行为。同时在旅游过程中组织游客从事与环保有关的一些活动,比如植树等。[3]3)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规范行业管理。低碳经济背景下旅行社的发展方式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而应当有计划的前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往往靠旅行社单方面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宣传和帮助之下开展工作,积极进行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好的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宗斌.绿色营销理论及其在我国旅行社管理中的策略分析[J].企业经济,2006(8).

[2] 王红,颜淑蓉.发展方式转型中政府在旅行社行业的作用与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3).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益为重点,健全法规、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能机制,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提高意识,强化管理,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二、培训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精神,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容量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学习节能,清洁生产的理念、在控制主要污染排放采取的手段及技术创新、以及在污染治理、节能降耗方面采取的法律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训原则

(一)从理论学习到实例分析的原则

通过对节能知识、清洁生产、低碳生活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既讲授专业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又解决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基于优秀管理人员必备素质和能力分析的原则

通过对管理人员这一特定岗位的胜任素质分析,确定培训对象的岗位能力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通过对管理人员共有的胜任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其岗位职责的共同特点,确定其能力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多种培训形式交互使用的原则

体验下的感悟,震撼下的理念,只有个体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最容易被记住和掌握,因此亲身体验是学习培训的重要原则之一。此次培训注重实务能力的提升,采用实例分析、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和个人展示等多种培训形式,实例分析为学员提供参照的对象和标准,教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使学员获得切身感受,从而保障学员的培训效果。

四、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学时

节能减排

1、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任务

2、污染程度调查、达标评价与节能减排控制

3、工业污染节能减排措施与废物资源化

4、环境保护措施与清洁生产制度构建

5、排污治理与收费及污染排放达标监管

6、工业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要点与难点解析

7、污染与环境监测及监管、内部控制制度

8、环境污染机械设备应用与维护

x学时

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方法学探析

2、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3、中国的“无悔技术改进”减排目标

4、技术改进、国际接轨

x学时

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2、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

3、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4、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

5、产品的清洁生产

6、生态产业系统

7、清洁生产的政策法律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