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0: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如今文化输出愈加明显,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文化发展关键方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体现出天人合一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对和谐社会无限追求。在“走出去”政策中,茶叶出口词义翻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促使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性更大,如果茶文化翻译工作不到位,茶文化外延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中西茶文化差异性作了分析,针对茶叶出口词义翻译存在问题提出跨文化对策,为提升茶文化传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差异性;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跨文化;问题;对策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十六世纪开始逐渐传至欧洲,得到消费者认可。由于文化背景、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和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这就使得茶叶需求量日渐提升,茶叶出口词义翻译成为需要亟待完善的内容,对中西方茶文化跨文化交流以及跨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分析
1.1中西茶文化物质方面差异性
中西文化中最为明显的差异是物质形态,诸如,茶叶种类、茶馆特点、茶具类型等等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茶叶种类繁多,诸如,红茶、绿茶、黑茶、白茶等等,不同种类茶叶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中国人喜欢色泽清淡的绿茶,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所致,中国人给予绿茶高雅、质朴特点,成为中国人最欢迎的茶叶。英国人则独爱红茶,由于英国地理位置影响促使英国人更加关注茶汤颜色以及茶汤浓郁味道,英国人在饮茶时加入糖或者是牛奶等等,味道更加香甜、更加浓郁。中国茶具造型更加美观、种类也较为丰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英国人也非常注重茶具品质,更加追求自由个性,但是对于我国紫砂壶质朴内敛理解方面却存在着障碍。
1.2中西茶文化行为方面差异
所谓茶叶行为,实际上就是茶叶生产和消费中形成的固定化行为模式。从饮茶的礼仪角度分析,中国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饮茶,并没有非常固定的饮茶形式。在客人拜访时,中国人喜欢用茶接待客人,如保持沏茶八分满,茶水温度适宜等等,端茶时也需要用右手,还需要从客人右方奉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固定的奉茶礼仪。而西方国家与中国人用茶则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英国人非常重视饮茶,每天需要饮五次茶,同时饮茶时间非常固定,饮茶仪式不仅固定而且正规,这与西方人严谨个性契合,由于英国人每日饮茶次数比较多,这就使得英国茶叶进口数量以及消费数量非常大。
1.3中西茶文化茶叶心态文化方面的差异
由于茶叶日渐发展使得茶叶逐渐衍生出价值理念、思维模式以及审美情操等等,构成了精神层面文化,也就是茶叶心态文化。受到儒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道家文化的影响,促使我国茶叶的心态文化具有高雅深沉、博大精深等特点,中国人大多将饮茶看作是精神激励以及情感释放,与中国人不同,英国人则是将饮茶当作是社交手段,品味更加优雅。茶叶并不是普通饮料,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文化内涵。总之,由于中西方审美体验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促使茶叶出口词汇翻译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跨文化因素,促使西方消费者能够更好理解我国的茶文化。
2茶叶出口词义翻译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茶叶出口词汇翻译技巧以及翻译方法
从目前来看,茶叶出口词义翻译大多是采用音译法,中国式拼音翻译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翻译方式,但是中西文化差异使得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茶叶专业术语很难翻译,甚至会出现错误理解。例如,我国茶叶划分了熟茶、生茶两个部分,表面翻译方式却无法了解实际含义。例如,竹叶青茶是我国名茶之一,由于泡开后茶叶形状与竹叶相似,但是如果翻译不恰当,那么会使得人们产生错误理解,错误理解竹叶青就是以竹叶为原料做的茶叶,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浅显翻译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茶叶材料、茶叶特性等等。
2.2茶叶出口词汇翻译忽视了文化差异
茶叶出口词义翻译对多种文化融合以及多种文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差异,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要考量中西文化差异,提升茶叶出口词义翻译准确性,促使消费者能够更好、更有效理解并接受我国茶文化。由于茶叶出口词汇翻译不准确,使得西方人在理解方面存在着问题,这是忽视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例如,龙井茶最初被翻译成为了“DragonWell”,但是却并不是非常准确。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权力和高贵,代表中华民族图腾,但是在西方,龙却是较为邪恶动物,具有残暴意义,如果直接翻译,那么会容易造成误解,使得西方消费者对我国茶叶出现反感情绪。由于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忽视了中西文化差异,使得跨文化影响力并不高。
3中西茶文化差异下茶叶出口词汇翻译跨文化对策
3.1构建统一性翻译标准
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了解翻译内容,进一步联想茶叶产品。在进行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坚持悦耳顺口、个性突出以及内涵深厚,这样才能够激发消费者探究欲望。在进行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来进行翻译,为翻译合理性提供保障。诸如,茶叶分类翻译过程中,可以将茶叶划分成为不发酵茶叶、部分发酵茶叶、后发酵茶叶、全发酵茶叶,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结合文化翻译成为Non-fermented、Partiallyfermented、POST-ferment-ed和Completelyfermented,利用明确划分促使消费者能够直接掌握茶叶类型,翻译效果更佳。
3.2采用多样化翻译方式
在进行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词汇实际情况来提出针对性翻译方式,逐渐优化翻译目标。如果目的语、源语言认知环境并不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考虑到认知角度以及价值理念等等,那么可以利用直接翻译方式。诸如,武夷岩茶是生长于山间的岩石中,具有坚强的品格,那么翻译成为RockTea就非常合理,此外还有PowderedGreenTea翻译成为粉末绿茶也是恰到好处,茶叶出口词义翻译浅显易懂。对于知名度相对较大的茶叶种类,可以选择音译法,诸如,XihuLongjingTea就是西湖龙井的翻译,AnxiTieguanyinTea就是安溪铁观音等等,利用音译翻译方式不仅能够精确翻译茶叶种类,还有利于弘扬我国茶文化,对激发西方人茶文化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审美理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这就使得茶叶出口词义翻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利用意译翻译方式,结合中西文化差异来进行适当增加、改写等等,明确翻译意图。诸如,将福建铁观音翻译成为TeaBuddha,西方国家对佛教人物也有一定了解,那么就可以将茶叶种类、佛教思想相结合,有效整合多种因素来体现出中国茶文化无限魅力。
3.3有效整合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性
考虑到中西茶文化明显差异,那么在进行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西方人语言习惯,选择更加合适的词汇,选择符合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翻译。例如,英语中的Tea与中国的“茶”字对应,但是却并不是完全对应,实际上,“Tea”还特别指代下午五点六点的茶,也就是下午茶。“DarkTea”是黑茶的意思,但是“dark”却具有“无知的”、“忧郁的”等含义,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西方人很难欢迎黑茶。那么在进行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西方人文化特点,黑茶直接利用音译法,翻译成为“Heicha”,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规避文化差异负面影响,还能够吸引西方人好奇心,进而促使西方人了解中国茶文化。
4结语
由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中西茶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区别。在进行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西茶文化的特点,利用多样性翻译技巧以及翻译方式,真实表现茶文化风采,进一步弘扬茶文化。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对二十一世纪茶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弘扬我国茶文化,茶叶出口词义翻译过程中,需要坚持统一化标准以及正确翻译方法,全面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正确理解茶文化信息,提升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知名度,树立我国茶叶品牌形象,促进茶文化传播发展。
作者:张晓莉 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维.《红楼梦》茶文化词语的翻译效果评析———基于目的论视角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6-91.
[2]庄少霜.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以茶文化翻译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8):192-193.
[3]徐晓颂.茶叶出口贸易中茶文化术语翻译问题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4):36-37.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茶文学作品英语翻译策略
1中国茶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茶艺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当,内容不迎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第一,译者在翻译时对茶艺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当。茶艺属于中国的独特文化内容之一,在许多细节的理解上有更加深刻的意蕴,以及在发展成形中,对翻译人员的专业性以及文学艺术性等方面都作出了明显的要求。茶文学作品本身语言形式就丰富多样,简单的直译难以表现茶文学作品的独特意蕴以及深刻内涵,因实际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失真、对相关语言的理解不足都大大降低了翻译的准确性。茶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专业性的词汇,一旦理解上出现偏差,就会将这些专业性词汇错误翻译,或者是出现各种歧义的翻译问题,因此目前茶文学作品在茶艺语言的准确性上把握不当,尤其是专业性词汇的翻译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与解读。第二,茶文学作品翻译的内容不能迎合英语的实际表达习惯。中国的茶文学作品包含中国发展悠久的茶文化,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茶文学作品翻译的模式随之也确定下来,但是中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翻译内容与西方表达习惯冲突的情况,或者是为满足表达习惯,牺牲茶文学作品的意蕴与内涵等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是只注重茶文学作品的翻译忽视双方的语言表达习惯、还是一味地迎合西方的语言表达习惯,冲突了茶文学作品的内涵解读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使得茶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英语表达习惯之间的冲突问题显著。
1.2茶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陈旧
中国的茶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翻译模式,但是茶艺语言并不是全然没有变化的,茶艺语言中也不断出现全新的元素,茶艺语言的新元素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传统茶艺的陈旧内涵,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虽然茶艺文化在不断地发展革新,但是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时的技巧还与过去无异,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翻译方式,在理念创新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翻译的模式固有陈旧,其中运用到的翻译技巧数量不足,要巧妙地在翻译作品中反映中国的茶文化,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翻译技巧,让文化意蕴充分表达,但是现阶段的翻译作品显然不足,且翻译内容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受众不能很好地领悟到中国的茶文化,对茶艺的内涵也了解甚少,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人们对于茶艺的主观印象,茶艺作品的翻译出现明显的文化缺失。
1.3茶文学作品译者专业素质低
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虽然不属于生僻难以理解的翻译任务,但是对于译者的文化素养以及翻译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译者如果对茶文化完全不了解,在翻译时很容易受到主观思维的限制,将自己的片面理解叠加到茶艺作品的翻译中。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该项翻译任务属于系统的、专业能力要求高的翻译工作,译者在保持高度英文表述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对茶文化有一定的思考与解读,避免孤立的、片面的展开翻译工作。此外,译者良好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支持其自主的了解与茶相关的文学知识,包括茶的种类、沏茶、品茶以及识茶的方式与方法,饮茶时的具体要求等等,包括我国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习俗、或是各类文化遗产,例如河南信阳的茶文化、茶艺表演等,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协助译者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进而协助译者完成相关的茶文学作品的翻译。但是结合实际,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译者缺乏这样的意识,只是简单地将茶文学作品直译,忽视文化与内涵的解读,导致茶文学作品翻译以后整体质量偏低。
2基于中国茶文化优化茶文学作品翻译的策略
2.1强化茶艺语言专业化术语的培养
要保证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需要翻译人员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有良好的认知度与理解度,片面的理解会导致翻译方面的错误,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来自于对茶艺语言专业化术语的理解不足,因而为提升相关人员的翻译能力,要解决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不足,译者要找出翻译中有关茶艺作品的术语,进一步理解并解读,结合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时注意利用一定的技巧尽可能的减少文化差异,规范茶文学翻译作品的语言,做好中文翻译为英文时的协调与转换工作。茶文学作品包含的术语数量多,种类复杂,例如:表示茶味干调清香的专业术语包括“清冽”、“浓酽”、“沁著茶香”、“齿颊留香”、以及“芝兰之气”等,在形容茶的外形时,还使用“心芽”、“身骨”、“脱档”、“破口”、“短碎”、“黄头”等词汇;而人们形容品茶之后的直接感受,可以使用“喉韵”、“烟熏味”、“青味”、“锁喉”等词汇。这些专业性的术语,翻译人员如果不提前了解并掌握,在实际翻译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知识空位,且茶的种类、地域、收获季节、口感以及炒制方式等都有差别。只有明确这些内容,并在翻译时巧妙地表现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展现茶文化相关的知识与意蕴,简单的直译只能让人们感受茶文学作品的浅层表意,不能促进中西方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所以译者要强化自身在茶文学作品中专业性术语的学习,再将翻译结果表现在作品中,协助展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实魅力。
2.2协助做好直译与意译之间的转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语言上不同的表现力,在中国的语言习惯中,在人称使用、语序表达等多方面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在茶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难免会存在关于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以及其它诸多的文化差异,部分译者容易受到中文母语的干扰,在翻译时,很容易因为自身的语言习惯,导致翻译过程中“直译”现象的出现。直译是译者站在中文传统语言模式的角度,按照习惯的语法表达形式,对茶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翻译,即逐字逐句的翻译内容。这种翻译的形式,大大削减了茶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意蕴,同时翻译的语言文学性较低,文字整体表述枯燥乏味,甚至影响读者的实际阅读体验,茶文化的相关内涵以及意蕴难以在翻译作品中表现。例如,《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较高水准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性作品,许多译者在翻译《茶经》时,面对《茶经》中涉及的“中庸”、“敬”的茶道精神等理解不足,包括《茶经》中谦和中庸的“和”茶道精神,这些内容译者翻译时不能很好地掌握翻译的技巧,导致实际翻译时只能直译,使得翻译结果偏离了文章的原意,不利于体现茶文学作品的实际内涵。因此,译者要注意协助做好直译与意译之间的转化,保证翻译的结果贴近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
2.3提升翻译队伍中人员的素质水平
茶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译者而言是有一定深度的翻译工作,译者必须对中式文化以及中西方语言相关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与分析,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呈现面貌。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不能仅仅考虑西方国家的语言习惯以及语言表述特点,要站在西方语言的角度上,结合中式的语言文化,二者融合,加以对茶文化的理解与吸收,尊重双方国家的主要理念,把握好翻译环节的每一部分,进而准确无误的翻译茶文学作品。译者要注意从两方面提升自我的素质水平:一是在翻译工作中,译者的英语水平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译者要注意时刻学习新知识,积累并吸收英语词汇以及解释,熟练掌握中西方语言中的转换技巧,明确直译、意译以及各种词形的转换,将这些翻译方式组合着使用,避免单一的、孤立的使用某一种方式,协助自己英语翻译水平的提升。二是在中式文化的学习上,译者翻译茶文学作品,就需要对我国茶文化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在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茶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茶文学作品包含的深刻意蕴以及内涵,进而完善茶艺语言英语翻译的实际用语体系,且社会要逐渐建立起筛选机制,提升翻译人员的工作准入标准,协助把握译者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升茶文学作品翻译团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关键词:学导式;茶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兼具应用型的课程,作为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希望通过介绍中西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突破中西方文化交流障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授课目的,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经过专业教师的反复论证和历届学生的信息反馈,利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茶室实训教室,增加了实训课内容。
实训时间是两周整。实训内容分别为中西饮食比较―学做沙拉;中西文化电影观摩――《刮痧》电影欣赏和讨论;以及“茶文化课以及茶艺学习”为具体内容的“学导式”实训课等等。其中重点是“茶文化课以及茶艺学习”章节。实训场地是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阿里巴巴实训基地精心打造的茶室。地点在教学楼C306,面积近100平方。茶室装饰风格高雅文化氛围浓厚。仿明清式的红木桌椅,再加上素雅书法的隔断、意境悠远的山水国画、情景怡人的绿色盆栽,还有古色古香的紫砂陶瓷,立即营造出一种温婉和谐的盎然情趣。茶室还另外配置了六台的弓形的原木色的小茶桌,上面井井有条地放着茶具,茶玩。
实训课的教案设计如下:运用“学导式”教学法。本着科学性、主导性、发展性的原则来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学导式”教学法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为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学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小结等。下面具体阐述“学导式”教学法在本课程实训环节的具体应用:
自学的环节: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内容是观摩并演练茶艺表演的视频,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同学到前面演示。
解疑:由学生就茶文化、茶艺展示等提出问题,由教师进行辅导。
精讲:教师精讲茶艺表演的几十道程序。本环节指定商务英语班的赵培栋同学协助完成。
演练:在教师和赵同学的指导下,下面的学生依次拿起茶铲、茶具等反复演练直至熟练为止。
小结:由学生针对小组演示状况进行互评。并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的要求。
以上的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自然流畅的。
本次实训主要解决了下面的问题:
第一、茶艺用具的辨e和使用
1.置茶器
包括①茶则 ②茶匙③茶漏④茶荷⑤茶擂⑥茶仓
2.理茶器
包括①茶夹 ②茶匙③茶针④茶桨(簪)
3.分茶器
包括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
4.品茗器
包括①茶杯 ②闻香杯③杯托
5.涤洁器
包括①茶盘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③ 渣方④水方(茶盂、水盂)
第二、茶艺的技术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艺的礼仪
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四,悟道
物质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观念与意识的差异,因为由于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同一类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观念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事物包括人们的日常所使用的食物,所饮用的饮料,以及居住的不同环境。举例来说。中国一直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中国的旅游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无论走到哪处的风景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扑面而来。最近在互联网络上比较流行这么一张中国的地图。地图的主要内容不仅标出了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景点名称。更为让人叹服的是,在各个旅游景点中,还特意的选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例如,在中国的山东,你会品尝到大煎饼的味道,在山西,有刀削面,在新疆有手抓羊肉,在东北,有杀猪菜,在四川有正宗的麻辣火锅等等。可是,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外国朋友会大饱口福的同时,会心生疑问:Whatisit?他们经常问的这个问题,难倒了大部分的中国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者们。因为,这些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很多在欧美国家的字典中没有收录,另一方面,即使勉强把这些所谓的特色美食对应的英文翻译出来,由于缺乏对欧美日常饮食文化的了解,翻译的也是比较生硬的。
欧美国家的饮食,从营养角度来说,确实比较讲究。例如,他们比较善于用烤或蒸的方式来尽量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流失。他们在每年的感恩节所食用的火鸡,就是属于这种加工工艺的。另外,中国作为酒的故乡,有着灿烂的酒文化。这一点让很多欧美的游客非常佩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白酒所独具特色的醇香,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在酒桌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因此,就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已经渐渐的走向世界的各个地方。同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中国,我们的茶文化也已经香飘万里人家。在每家每户饭前饭后喝一杯茶基本上是一种不变的惯例。欧美国家对于茶的感觉,不如对咖啡感觉浓厚。因此,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也会在旅游英语中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那么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做好旅游英语中的翻译呢?笔者经过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二、基于文化差异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1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所谓的“求同”方法,是指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在遇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下不一样的表述时,尽量从欧美国家的文化事物中选取相应的事物来进行匹配。当然这种匹配并不是要求一对一的绝对的匹配,而是讲求而二者在表达意义与功能上的匹配。例如,中国在各大景区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这些在英语的相关词典上并没有完全收录。因此,在遇到这样的词汇翻译时,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方法就可以发挥作用。咱们在旅游景点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欧美游客并不是很熟悉的。例如,大白菜,月季花,大葱,槐树等等。对于这些事物的英文翻译,我们可以寻找西方文化中的对应事物,二者只要在功能或者类属上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就可以进行中国特色的英语嫁接。所以,上面的几个中国特色的事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表述为,Chinesecabbage,Chineserose,Chineseonion,Chinesebachelortree等等。
2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所谓的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方法,就是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从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的角度来考虑翻译。换句话说,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着可以表达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时,不用过多的强调与西方文化的匹配性,而是坚持本民族的表达特色。一种比较简单的表达方法就是中国的汉语拼音来表示。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吸引着近千万的国外游客来华旅游、观光。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很好地帮助把中国的特色文化推介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很多游客基本上快成为了半个“中国通”。因此,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物的拼音解读,不仅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例如,现在很多外国的游客,对于中国的“功夫”,“宫保鸡丁”“胡同”“北京烤鸭”等中国特色的事物名称的汉语拼音,都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这种在翻译文化中“求异”的方法,随着中国不断地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加快,将会在未来的一天,掀起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这种浪潮在欧美的几个国家已经开始掀起。
三、结语
摘要:随着多元化音乐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钢琴音乐学习者的不断增多,现代音乐元素与地方传统民族元素的联系紧密,使茶文化性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文化性日益受到关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说,茶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对戏曲、美术、书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影响。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代表在国内长期被定义为“奢侈性”艺术,民间进行钢琴练习的资源较差,由于物质资料的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高校钢琴教育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高校教学中,以茶文化为基础发挥钢琴的功能和价值,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理念,但我国钢琴教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学校过分强调技巧性练习,对文化元素重视程度不够。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茶文化性与高校钢琴教育关系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及内在茶元素表现;其次研究茶文化元素对高校钢琴多元化教育的影响,以期对高校钢琴教学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钢琴教育;文化性
我国饮茶习俗始于西南地域,凭借特殊的地理条件逐步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种植区,由种茶、饮茶延伸出的茶文化是蕴含我国传统民俗元素的直观表达。钢琴是西洋古典键盘乐器的一种,是世界上除了管风琴之外音域最宽的乐器,在西方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近年来,世界音乐文化交流频率的增加使得传统茶文化元素与钢琴音乐关系不断密切,与茶文化相关音乐在具备传统音乐精粹的同时符合西方现代音乐美学。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钢琴音乐的推广成为可能,钢琴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教师在传统技巧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演奏曲目的背景文化,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钢琴演奏人才,让学生了解到茶文化元素内涵对钢琴艺术魅力影响,丰富钢琴音乐教学内容。
1茶文化性与高校钢琴教育
1.1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随着海内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持续升温,现代西方音乐教学在国内知名度不断提升,以钢琴为首的古典乐器教学在全国各地高校推广开来,高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钢琴学习中。但是,钢琴教学在高校间普及时间较短,学校对教学安排及考核体系尚属于摸索阶段,多数钢琴课程围绕指法技艺练习展开,学生通过传统的“苦练”模式获得技巧熟练,但缺乏对音乐文化的感知和文化性积淀。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可以有效帮助国内演奏者在表演中产生文化共鸣和认同感,丰富的茶文化元素与音域宽广的钢琴结合产生别具一格的文化碰撞,有效增加了演奏的艺术性。在学校教学中,钢琴音乐课程的广泛开展使得专业音乐教师需求不断增大,许多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表演练习和音乐文化积淀就在毕业后选择成为教师,而具有一定天赋和表演能力的学生则大多成为职业演奏家,导致我国钢琴教学水平受到很大局限。高校教师自身对茶文化元素与钢琴演奏结合的理解十分有限,学校钢琴课程的要求停留在可以量化的技巧考核上,忽略了乐器演奏中本土文化元素的魅力,生硬的加入茶文化音乐练习无法带动学生共鸣。
1.2高校钢琴教育中茶文化元素表现
钢琴是西方古典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八世纪初古典钢琴被发明以来逐步席卷欧美流行风潮,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形成具备宽阔音域和极强表现力的现代钢琴。在钢琴被发明之初,这种制造复杂且十分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及贵族阶层才有权利拥有,钢琴在民间的普及度很低并没有受到很多关注,但制作工艺的提升和新锐钢琴家的出现使这一乐器日益流行,成为欧美古典音乐文化集大成者。我国钢琴教育受物质条件限制并没有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高校钢琴艺术课程的开始也处于尝试阶段,西方现代音乐文化无法充分表达国内演奏者心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音乐领域的渗透开始受到关注。茶文化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点,以传统元素为基础的钢琴表演在发挥乐器独特音域优势的同时带有一定文化性,以著名钢琴曲《彩云追月》为例,钢琴与民乐截然不同的音色表达使乐曲更富表现力,形成不同于任何国家的中国钢琴文化表达。高校钢琴专业大学生在演奏传统曲目和进行创作时需要了解音乐内在的文化内涵,避免一味对西方优秀作品模仿,通过传统茶元素知识激发内心的创作灵感。
2高校钢琴教育文化性培养
2.1茶文化对高校钢琴教育影响
我国传统茶文化强调茶艺的美学艺术,通过审美标准的不断完善使普通饮茶活动发展为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文化表达,人们在饮茶及欣赏茶艺表演过程中领略传统艺术熏陶,感受到人与自然间、饮茶活动与传统“儒释道”文化间内在联系。这种以艺术美学欣赏提升个人内在文化修养及艺术感知力的模式与音乐教育有着密切联系,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文化观念的灌输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烙印鲜明的茶文化元素与西方现代钢琴文化结合,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眼光和文化知识积累,参考传统音乐中采茶戏、采茶谣等民间音乐形式,为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全新的可能性。受到茶文化元素影响创作的钢琴音乐是音乐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打破地域限制对音乐表达的束缚,从茶叶的生产及饮用过程中获得全新灵感,赋予钢琴音乐更多地域化属性,打造出不同时代下的多样化钢琴音乐作品。认识到茶文化是我国特色音乐发展的重要素材之一,在钢琴指法技艺练习之外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心情感,增强我国钢琴教学的艺术性,以茶文化性为切入点使高校钢琴专业师生有效了解音乐艺术的内在人文属性。
2.2高校钢琴教育多元文化性
高校钢琴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学校在教学中采取的课程设置及师资安排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其中,西南地区高校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钢琴演奏相结合,对传统曲目的钢琴演奏、茶文化相关钢琴曲创作及钢琴曲文化背景探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中对音乐作品艺术属性判断能力,通过前期对已有音乐分析的模仿和感知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理解,并在自身演奏过程中充分应用。钢琴教学在国内高校的推广过程中,师生对音乐作曲的一度创作和已有作品演奏都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西方现代音乐技巧负责提供外在技术支持,而东方文化思想内涵则使作品具有更多的地域性特点,极大的丰富了世界钢琴艺术表达。中国钢琴文化概念的出现扭转了西方乐器只能使用西化表达形式的固有观念,打破不同乐器的文化壁垒,促进不同音乐文化间交流,提高了我国民乐在世界范围内认知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策略的加大茶文化元素钢琴作品的使用,逐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作品的鉴赏能力,以优秀作品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多元化音乐眼光,彰显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使钢琴专业学生承担起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沟通作用。
3结束语
钢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知名度,民族钢琴文化的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相容的产物,这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对世界音乐爱好者了解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及国内音乐创作都有着重要作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是培养钢琴作曲人才和演奏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中加大个性鲜明的民族音乐应用帮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有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全新创作表达。面对地域间文化冲突时,一方面要防止一味排外,固步自封;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文化“自卑”,只会模仿,在音乐的交流与创作中兼收并蓄,选取不同文化内涵对钢琴音乐学习的有效内容进行整合,在文化交流中放开心态,为自身文化知识储备打好基础。由于钢琴是标签性较强的西方乐器,因此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多元性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尽可能减少应试教育对钢琴学习的不良影响,增加艺术学习考核形式,判定学生音乐实力时不只局限于演奏技艺,将学生的艺术理解和文化性列入考核标准。帮助茶文化元素与西方钢琴演奏形式的契合,使两种文化都能得到全新的艺术发展可能,有效的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茶文化影响力,通过高校钢琴教学培养出一批兼具艺术文化内涵和钢琴演奏技巧的音乐人才,为我国音乐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群.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J].戏剧之家,2016(23):199-200.
[2]范晓荣.普通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以钢琴教育为例[J].音乐创作,2016(11):179-181.
[3]马克实,王鲲.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6(16):54-55.
[4]李春晓.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J].艺术评鉴,2016(5):151-153.
[5]徐爽爽.“微时代”音乐资讯的发展对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7):148-151.
[6]刘宁.刍议高校钢琴教育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J].艺术评鉴,2016(1):145-146.
[7]吴琛.浅析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高校钢琴教育为视角[J].大众文艺,2016(8):224.
[8]周民,周萍.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137-139.
[9]许菲.浅谈对师范类高校钢琴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从“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谈起[J].文学界(理论版),2012(8):354.
摘要:欧洲人关于中国茶叶的记录可以追溯至16世纪。正式传入欧洲的时间为17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兴起茶叶消费。在众多国家中,形成茶文化体系的只有英国,这一文化不仅仅扎根于英国本土文化中,同时,受到国外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形成过程中借鉴亚洲国家的饮茶传统,最终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并成为英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本文结合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对社会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积极探索英国茶文化的本质。
关键词:英国;茶文化;内涵;社会影响
茶起源于中国,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饮用茶。虽然说,茶的饮用已经开始普及化,但能够形成茶文化体系的国家却并不多。许多人认为英国茶起源于欧洲大陆,实际上红茶来源于中国。在英国,出名的英国红茶种植园寥寥无几。英国人对红茶十分热爱,同时,饮茶历史也比较悠久,才将红茶冠以“英国”的前缀。随着岁月的流逝,茶叶在英国的整体文化中意义逐渐加重,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交际、应酬场合的常客,饮茶从一种饮食活动逐渐演变为高品质、高格调的文化产品。因此,要想进一步了解英国茶文化,就要重视英国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方面的探究。
1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文化这一概念意义深刻,从广义讲,文化是指人们经历社会变迁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换句话说文化就是人们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文化是指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人类精神财富,如文学、科学、教育等等。从文化体系的角度看,文化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技术,二是价值。技术是指物质领域方面,价值是指人们在进行一切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规范、人格以及人格性的事物。因此,笔者在进行英国茶文化探索过程中,重点探讨英国茶文化的价值体系。
1.1英式早茶
在晨起,英国人要饮早茶,又称之为“开眼茶”。主要以红茶为主,聚浓郁与清新为一体,色泽鲜亮、口感出色。若是有客人,一般来说,会给客人一杯早茶,这是提醒客人清醒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时,在早茶期间,主人与客人还可以进行交流,对于客人的就寝情况进行询问。在英国,早茶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方便喝早茶,英国人发明了专门的饮茶工具,即茶婆子。
1.2英式上午茶
英式上午茶是英国人的一种饮茶习惯,这一饮茶习惯并不为人所知,又被称之为“公休茶”。时间约为20分钟。在上午11点的时候,无论是贵族还是上班人员都会休息一会,喝一杯茶,是工作间隙的一种调剂方式,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上午茶最简单。
1.3英式下午茶
英式下午茶是英国茶文化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茶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茶叶种植的英国人民,积极发散思维,利用贸易,对饮茶方式进行创造,英国茶文化就是凭借英式下午茶享誉世界,同时,也是英国人典雅生活的一种代表。在英国,正式的下午茶最为讲究,内容极为丰富。首先,主人要选择家中或是茶室中最好的房间作为饮茶聚会的场所,对茶具、茶叶的选择有要求,不仅要精致,还要高档,同时,对所上的点心,选择一个三层的瓷盘盛放点心,第一层一般为三明治、手工饼干;第二层是英国传统的松饼、果酱、奶油;第三层则是时令水果、美味小蛋糕等。食用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定,一般从下向上的顺序进行。
1.4英式晚茶
有学者认为英式晚茶也是下午茶的一种,但是按严格意义划分,主要是按照时间的不同进行。晚茶一般在下午6点左右开始,也可以将晚茶与晚饭合并到一起,更具有平民化色彩。在这一饮茶过程中,对内容以及形式没有过多要求。
2英国茶文化的影响
2.1对英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在茶文化几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饮茶方式发生多次变换:刚开始,英国民众将茶叶作为来自东方的一种药材进行使用;其次,英国皇室开始接受饮茶,并融入到饮食文化中;再次,由于由上而下的推广方式,饮茶逐渐成为中产阶级高雅的代名词;最后,随着其饮茶习惯的改变以及文化的发展,茶已经成为人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16世纪早期,人们沉溺在咖啡、啤酒中,虽然部分大陆国家已有饮茶消费,但是并未引起重视。在17世纪,英国人将茶叶作为一种药材在本国使用,有人开始意识到东方茶叶的多重用途。直到1662年,皇室对饮茶开始推崇,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宫廷礼仪。尤其是1685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之后,新女王正式将茶叶带入到英国。皇室人员开始推崇饮茶活动,相应的贵族人们开始纷纷效仿,家庭式的茶会逐渐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社交礼仪,同时,茶会也是地位的象征。在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期,英国本土的咖啡室开始贩卖茶饮料,“汤姆式咖啡屋”的成立,更是进一步推动饮茶活动的普及。由于这一咖啡屋的茶饮价格合理,口感佳,环境优雅,人们不仅可以在咖啡屋中饮茶聊天,还可以进行会客、演讲以及看杂志等娱乐活动。随着这一消费方式的流行,英国的咖啡室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皇室担心人们聚众闹事,在1675年,曾一度颁令禁止咖啡室的开放。但是,由于英国皇室也饮茶,加之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交易开始发展,咖啡室又开始兴起。在18世界初,茶叶逐渐取代咖啡的位置,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在英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女性力量不可忽视。女性是家庭消费最为有力的支撑,饮茶活动之所以快速走进英国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女性的推广。到了18世纪,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以及茶价的降低,女性开始推崇饮茶活动。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饮茶活动开始转变,单纯的家庭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商业性的饮茶场所———茶室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茶叶在英国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英国还成立了茶业联盟,认为茶叶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同时茶叶中具有对人体有利的物质———黄酮素,还可以作为一种保健饮品,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2.2对英国绅士风度的影响
英国人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具有绅士风度,在以男性地位为主导的社会中,绅士风度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男性的行为举止、文明仪态以及对女性的尊重等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平合理的竞争原则;二是理性主义原则;三是强烈的国家荣誉感以及高度的自尊意识。从绅士风度出现的时间看,出现于茶文化形成之后,并深受英国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对英国绅士风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2.1对男性服饰的影响
在英国,茶文化具有较为严格的服饰要求。在维多利亚时期,男性出席茶会必须身着燕尾服、戴高帽,手持雨伞。即使是出席一般的社交活动,也要遵循一定的衣着规范。在英国,男性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的,手缝西装是有格调绅士的象征。在这一时期,对于男性服装的颜色也有所要求,例如,西装外套颜色一般为暗色系,而衬衫则需要鲜艳一些。对于服饰的用材有一定要求,例如,夏天一般使用亚麻布,冬天则选择纯羊毛材质。除此之外,配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2.2.2对男方式的影响
在饮茶活动中,英国人具有严格的社交礼仪,男士除了服饰要符合相应的规定,同时,还要做到行为大方稳重,物品要轻拿轻放,保持茶室的安静。对于身边的女性要保持绅士风度,主动为女。因此,在绅士风度形成的过程中,极大受到了茶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茶会等场合。同时,这一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在实际生活中,男性重视生活细节、温文尔雅。除此之外,男性还要保持礼貌、谦虚的风度,在保持自身尊严的同时能够体谅周围的人群。
2.2.3对男性价值观的影响
以上行为规范或多或少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英国社会的精神价值观与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人们开始追逐饮茶这一高雅生活方式。随着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开始追逐上流人士的风尚,尤其是对饮茶活动的追捧。在饮茶过程中,人们享受到贵族化的生活情趣,快节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为享受型生活。虽然说绅士风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固步自封的特点,但是其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在英国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4对男性性别观念的影响
在英国茶文化发展的早期,最主要的体现是纯粹的男性特色,因为,在那一时期,女性是禁止进入咖啡馆。随着饮茶生活习惯的改变,饮茶活动逐渐家庭化、社会化。女性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维多利亚时期,在饮茶活动中,女性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不管是进行公共饮茶活动,还是进行家庭饮茶活动都需要女性为主导。因此,部分学者将英国茶文化称之为“淑女茶文化”。在这一饮茶活动中,男性所起到的多为礼貌参与。这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茶文化直接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
2.3对英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英国的茶文化来源于东方,但是在接受与融合过程中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将饮茶纳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过程中,英国人进行了集体茶会、茶舞等休闲娱乐方式的开发,丰富自身生活。通过具体分析发现,英国茶文化主要是以个人、集体为单位,进一步体现出英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同时也表现出英国“以个人为中心、保持独立”的民族精神特征。在英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规则与传统,在进行高雅品质体现的同时,更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这些表现进一步体现出英国的民族精神,即保守、认真以及追求体面。除此之外,这一民族精神还体现在茶文化的实用性。与东方茶文化不同,英国将饮茶逐渐融入到一日三餐过程中,并有固定时间与场所,不会随意进行茶会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英国人务实的特性。在英国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对民族精神影响还表现为近代女性解放思潮的涌现。在此过程中,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皇室女王对饮茶活动的推广,到下午茶的发明,一直到19世纪在茶会中女性地位的不可撼动,茶文化体现出女性的绝对主导地位。在维多利亚时期,在饮茶活动中,女性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不管是进行公共饮茶活动,还是进行家庭饮茶活动都需要女性来主导,而男性所起到的多为礼貌参与。
3结语
英国茶文化扎根于英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此,形成于东方不同的饮茶文化,在英国,茶文化缺乏农业国家的影响,更多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容,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变化。从其影响方面来说,对英国社会及民族精神影响较大,因此对英国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盛珺.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华茶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J].茶叶,2015(4):223-226.
[2]姚驰.基于中英茶文化差异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3):275-276.
[3]徐常利.解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及生态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7):298-299.
[4]苏花青.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分析[J].福建茶叶,2016(8):385-386.
[5]《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出版[J].农业考古,2011(2):46.
[6]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茶叶,2011(2):121-122+126.
[7]赵宇.红茶文化及其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J].福建茶叶,2016(9):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