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市场论文

网络市场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2 07:47: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市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市场论文

篇(1)

建立网络会计市场的设计

网络会计市场是以网络为经济环境和信息载体的会计市场,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市场,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立一支既有会计专业知识又有网络知识的网络会计人员队伍。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个人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问题。一方面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问题。要在业务能力上对公司的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培养一批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说要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领导和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在提高会计人员网络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层的素质。

网络会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归根到底需要人的设计、推动与管理。因此要想真正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有效的网络会计市场,就需要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既有丰富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悉会计法律法规,能够洞察并掌握会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又有牢靠的先进的网络知识、能够引导网络会计走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

其次,必须设计开发一批技术先进行之有效的会计软件会计软件是网络会计市场运行的基础。没有会计软件的支持与运作,网络会计市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加强对会计软件开发的研究与探索。加强对管理型软件的研制开发,迄今为止,财务软件大多还在集中在记录、核算、编制报表的阶段,虽有一些管理型软件的出现,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会计市场的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重点转移到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管理型软件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趋势。因此必须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可对购入的商业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接口和系统集成的办法克服二次开发软件和商业软件不能共享的缺点,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专家系统在预测、决策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以顺应网络会计市场的要求。努力使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向更高领域发展。在完成DOS向Windows平台过渡后,可先用FoXpro、Sybase、Visualbasie及Pardox、Engine等数据库语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会计系统对Lntemet的适应性。其次要加强对高端会计软件的开发与研究,并完善其可集成化、界面友好、实用功能更丰富、大中型系统均可适用的功能和特点。对于这些软件,要力求实现、技术方面、开放性较强,可适用于多个操作系统、运用客户机/服务器技术、使用通用网络连接的分布式系统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市场方面,要解决语言和币种等问题,能运用不同国家的财经、法律和税收制度。同时要内设EIS(ExecutiveInformationStyster)以满足企业进行决策分析的需要:在应用方面,能运用工作流(WorkHow)技术和电子商务(E-business)技术。带动客户自动进行工作过程的自动组织和处理、方便地进行各种信息传递。

建立网络会计市场的原则

网络会计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新产物,在其形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的作法也会因地区、时间上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不管网络会计市场的具体模式如何,形成过程如何。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规范性原则。在网络会计环境下,数据信息是通过网络得以传递的,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符号。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面临着威胁。网络会计市场应建立起一套规范性的操作程序和规则,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其次是开放性原则。网络会计市场建立后,不应只适用于几家企业、公司,而应该向大多数的企业开放,具有软强的适用性和通用性,从而为各企业间的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篇(2)

论文提要: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成为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对策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营销也越来越普及,企业的生存竞争空间正逐步从传统市场转向网络市场,营销方式也从传统的市场营销转向网络营销。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网络市场营销规模2003年18亿元,2004年31亿元,2005年54亿元,2006年已经突破75亿元,表明我国网络营销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网络营销作为一种独特的营销模式目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互联网特性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把互联网作为销售工具及销售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营销活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能充分发挥自己在价格、产量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营销正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仍存在着许多发展瓶颈与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观念问题。有些中小企业对开展网络营销的认识不深,没有充分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网络营销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有些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过于简单,只是把网站和网络营销看成一个孤立的市场推广手段,并没有真正地将网络营销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结合起来。据统计,美国大概有60%的企业利用互联网销售自己的产品,而在我国这个比例仅仅只是5%,可见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信用与安全问题。开展网络营销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信誉问题,没有实际交往的双方如何取得彼此的信任是困扰网络营销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较弱,因此,抗风险能力差,成长性不强,信用程度往往很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融资难,对外交往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效果。另外,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开展网络营销的一大阻碍,是中小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担心的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易面临着种种风险,网上交易安全性。

3、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既懂网络技术,又懂营销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网络营销人才。有的企业技术人员不懂营销方面的知识,过分强调技术,忽视用户的需要,导致系统使用状况不良。

4、物流配送问题。多数情况下,交易双方无法在网络上实现实物的转移,只能依赖于网下的物流配送体系。但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或信息服务中心。同时,我国物流业的不发达和滞后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也导致运输费用过高,除支付商品价格外,还需支付运费;运输时间过长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营销的快速、便捷、低价优势的发挥,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意在网络营销上进行更大的尝试活动。

5、企业管理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了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开展网络营销,要求中小企业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对传统营销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营销观念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围绕核心业务开展流程重组,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从而使技术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起来。

二、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特点,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条件等因素,不断探索适用自身特点的营销策略。

1、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学习和了解网络营销的知识,形成科学的网络意识,树立借助国际互联网改善经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网络营销观念。中小企业要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将金字塔形管理系统扁平化、网络化,重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基础,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网络营销。2、做好网络营销市场定位。网络销售和单向营销模式不同,它是双向的营销方式。中小企业要根据网络营销特点广泛进行网络调研,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与市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客户的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准确进行自己的网络市场定位,从而合理、有效地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满足客户的特定需要,这样才能对客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

3、加强营销网站内涵建设。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基础。企业要想成功地开展网络营销,就要精心策划网站和做好网站维护工作。网站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和简单实用,内容要经常更新,建立一个数据库系统,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动向等。也可利用专业化的网络营销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等,通过与平台供应商的合作,节约网络营销运行成本,获得更为先进和专业性的服务。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一套网络销售和客户服务系统,借助互联网固有的交互功能,利用电子公告栏或电子邮件等手段提供在线售后服务或与客户做双向沟通和交流,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把客户融入整个营销过程中,鼓励客户参与产品决策,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充分掌握客户的需求状况。

4、加强网络促销活动。重视网站的推广工作,促使消费者浏览企业的网站。推广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各种公司宣传品、名片、广告衫和产品包装等宣传网址;也可利用Internet的资源推广网站,将网络广告发送到Internet上经常被网民访问的地方,如搜索引擎、服务网点、行业网站、讨论组和电子信箱等。

重视网络促销。网络促销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特征实现与顾客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营销中“推”的方式而是“拉”的方式,即“软”营销,这一特色是发掘潜在顾客的最佳途径。目前,网络广告是较为普遍和受欢迎的促销方式。

5、优化营销渠道体系。网络将企业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这种渠道,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考虑自己建设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国供应链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多样化、直接分销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体系。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有关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6、加大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一个瓶颈。因此,中小企业应当重视培养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组建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

总之,网络营销是企业未来营销的发展方向。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营销突破资源限制,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海娟.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05.

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123-02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积累,当这种推动力逐渐演变成一种智慧的成果,便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在智慧城市的理论指导下,普通群众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实现不间断的体验,而且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已经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工作也日渐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以现今的技术为依托,本文对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以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指根据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根据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和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校、绿色的城市形态。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技术革命为根本指导,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其建立在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融合。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以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其充分展现了人类对城市信息的认知与利用,这也是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其中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2.1 网络通信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以大量的数据存储作为依托,同时需要各个不同部门的协调维护,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只有具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实现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的数据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源。从宏观上看,智慧城市可以看成一个空间基础信息框架,在该框架下将各种社会信息、网络信息以及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而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就是以无线化和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也是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链接的关键技术手段,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2.2 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互联性和智能性作为基本的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利用感知设备和技术,通过对信息的识别、定位、传递等操作,实现物体与信息网络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以此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与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化连接,这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物体以及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了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巨大信息网络,从根本上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也实现了智慧城市由宏观向微观的跨越,并且促进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2.3 云计算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节奏不断加快,其所面临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全面解决方案,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主要是通过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方式,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运算能力。对信息进行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其具有数据安全性高、客户端运行要求低、数据共享无障碍等特点。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云计算平台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数据。

2.4 “3S”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柱技术。3S技术将卫星定位、传感器基础、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多个科学领域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了更高空间领域中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的传播与共享。GPS技术对传统测量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而且定位速度较快、精度较准,这是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GIS技术是智慧城市数据库管理的关键基础,其能够实现空间信息的直观表达,从而给予信息使用者更加直接的感受,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RS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数据基础,也是实现整个一体化数据采集的基本载体,通过现代科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不需要与测量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电磁波分析的方法实现远距离测量。

2.5 数据挖掘技术

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大多包含空间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比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具有更丰富、复杂的语义信息。利用空间数据挖掘可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出用户感兴趣的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的普遍关系及其他一些隐含在数据库中的普遍的数据特征,可提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使智慧城市真正成为智能化的空间咨询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更加智能和科学地为社会管理、企业决策和个人生活服务。

3 智慧城市实现路径

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以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渗透为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3.1 物联化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任何周围的环境因素植入到其感知器中,并且通过感知器的运转将这些静态的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的反映。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其感知系统往往体现在城市的公共建筑、交通系统建设、水资源等各个领域中,在空气、水、道路、车辆、医院、工厂等多个以往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信息收集的数据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收集。在智慧城市的感知系统中,需要依靠各种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才能实现整个智慧城市感知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机构和网络系统,通过无线设备实现数据的传递,以此来完成网络传感。

3.2 互联化

互联是将原本不处在同一时空或领域中的复杂的信息流和知识流进行连接与处理,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优化。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借助相应的互联模型和互联软件,根据不同的领域,按照智慧性和广域性的特征进行分类处理。智慧城市所使用的事件处理软件通过传感器中输入的业务和数据信息,便可以通过集成软件将这些数据深入到不同的环境和情景中,以此实现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通过有效的信息互联化,能够将每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信息事件,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关注到每个单独事件的数据库,利用其中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对问题的改进。通过互联化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对各项数据和事件的处理,其中包括事件和流处理、数据识别聚集和关联;数据建模和集成,包括针对域的信息模型、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与现有数据集成、联合数据管理;流程整合,包括扩展现有系统并启用新的业务流程、监控业务流程等。

3.3 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数据和事件进行处理,才能将城市中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利用不同专业的数据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智慧城市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特定的行业和部门,同时也涉及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智能化的应用便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特定信息处理的需要。智能化应用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普遍性,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实现数据处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敏捷性和综合性,其能够在解决普遍问题的同时,根据决策会员的指示,实现不同特定信息的处理,以此提供各种最优化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智能化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移动电话、电视机等。

4 结 论

智慧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技术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个途径,将智慧城市的遥感信息扩展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将传统城市建设中无法实现的数据流进行全面的处理和传输,借助科学的算法和工具对其进行计算和汇总,通过结果预测和场景模拟的方法,实现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广泛性。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不仅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强,黄庆德.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2]胡登峰,黄庆德,戴强.基于期权理论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决策研究[A].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

[3]袁远明.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4]徐静.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研究[J].电信科学,2013(2).

[5]段淑敏.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3(11).

[6]郦月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

篇(4)

关键词:二手车市场;现状;问题;建议;前景

1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特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汽车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随着我国新车销量的不断攀升,二手车的业务也的到了长足的发展,其特点具体表现为:

1.1 二手车市场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二手车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二手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根本性转变。

1.2 交易相对集中,流向趋势明显

我国二手车交易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大中型城市,且流向趋势明显。二手车流向呈现四大趋势:一是从城市流向乡镇;二是从东部流向西部;三是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四是从高收入者流向中低收入者。

1.3 二手车交易市场功能日趋完善

二手车交易市场是我国现阶段二手车流通主要渠道,这种集贸市场形式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初具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⑴为供需双方提供集中交易场所,使消费者在一个交易市场内就能够对本地旧车市场行情一目了然;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现场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方便;⑶市场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和交易程序,保证了入场交易车辆的合法性;⑷市场通过加强对经纪公司的管理,规范经纪公司的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1.4 置换业务开始起步

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北京现代、长安铃木等品牌轿车企业陆续开展了汽车置换业务,但由于政策限制,由生产企业推出的置换业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2 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来年我国二手车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作为新车流通的延伸,发展相对滞后,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交易行为不规范,鉴定评估随意性大;交易主体和交易市场功能单一,交易方式落后,不具备现代营销手段;缺乏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系统,交易量与新车销量比例明显偏低。二手车流通滞后已成为制约汽车市场发展的瓶颈。

3 完善二手车市场体系的建议

3.1 统一二手车交易税收标准,确保国家税款的合理征收

二手车进入市场再流通,属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处置范畴,按国家有关规定应交纳一定的税费。我国各地对二手车交易中的税收基本上都按当地有关政策,因此各地税收的种类和标准都不一样。造成了一些地区二手车的成本过高,经营二手车的企业利润微薄,一些地区采用交易不过户来逃税,场外交易、私下交易、非法交易,扰乱了二手车交易秩序,可以说二手车交易税收问题制约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因此,旧机动车鉴定估价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多少及其公正、合理性。

3.2 统一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及监管机制

我国目前的二手车鉴定评估,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二手车鉴定评估行业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很多二手车市场仍然采用简单的平均年限折旧法进行价值的评估。因此,建立一套真正适合我国二手车市场的评估标准及方法尤为重要。这需要科研机构、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制定评估标准,从根本上规范我国的二手车鉴定评估业务。并建立包括法律规范和准则规范在内的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体系,指导行业行为向合法化、合理化、有效化方向发展;在适当时机建立自上而下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协会,实施行业自律管理。

3.3 加强二手车技术检测,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二手车鉴定评估可以采用技术设备进行,共有五大项,一是车辆信息验证,比如手续的合法性,是否是盗抢和拼装车等;二是发动机性能检测及电子故障码解读;三是环保检测;四是电子底盘检测,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过碰撞及修复是否合格;五是二手车动态安全检测及外观检测,通过对侧滑、悬架、轴重、制动检测,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是否达标,漆面厚度检测判断车辆是否经过钣金维修等等。这些检测项目能基本对一辆二手车进行价值判断。

3.4 建立我国二手车鉴定评估信息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二手车鉴定评估基本用手工来处理信息资料,鉴定评估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整理、分析、贮存各种信息资料。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鉴定评估工作中去,建立二手车鉴定评估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有关信息,减轻鉴定评估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决策等创造性工作中来。

3.5 培养优秀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师

要规范二手车市场鉴定评估行为就需要培养大批格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二手车市场发展十分迅速,评估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断更新,需要建立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的再培训制度,取消职业资格终身制,使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经营 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以人为本的界定

以人为本的管理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2、 对内:企业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

现在企业中有很多没有体现以人为本:

2.1、薪酬问题

在北京亚运村一幢普通的高楼里,有一家专业的猎头公司,创办了3年来已成功运作了100多位高级人才跳槽,浩竹作过这么一单生意:某国有房地产公司总裁名牌大学毕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公司赚了大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可他的年薪却只有10万元,而他的老同学在同等职位上年薪以达到百万,随着公司效益递增,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体制极其不顺,当浩竹向这位人才伸出橄榄枝时,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新岗位。

企业因为薪酬问题而痛失人才。施库利曾经说过人才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的脊梁,没有人才就没有成功的企业。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微观的工资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是一项既困难又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

2.1.1、以能力为标准确定工资制度

同样的工龄或同样的职务,每个人的能力都会有所不同,为了体现这种差异就需采取按能力决定工资的制度。日本丰田公司根据每个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次数等来确定其能力工资的多少,并在进入90年代以后,将管理人员的工龄工资占总工资的比重下调到35%,而将能力工资所占比重提高到65%。

2.1.2、坚持高薪和高福利的政策

在惠普即使没有生产经验的生产工人每周也能拿到1000美金以上,公司自己员工的薪水高于其他公司,有统计资料表明,惠普的待遇与全美前5-10位的主要公司大致相同,惠普公司还有一个现金分红方案,利润中提出12%分给员工,这样使公司员工的待遇提高了37%左右,同时医药费保健费完全由公司负担,另外,员工还可将薪金10%用于购买公司股票,收益率通常在32%左右。高薪高福利往往最有效吸引人才。

2.2、对人才的重视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劳动力是用来运转和操作这些物质资源的,但近十多年来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全球化过程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现在紧缺的资源是人,以人为本的思想重新成为新世纪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人将是企业一种最重要的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人才才有好市场好效益,有好效益才能稳定人才,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

2.2.1、提供培训机制

广州本田就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大资源,在公司成立之初,广州本田就围绕公司的经营方针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计划,并以人力资源部门为中心建立了遍及全公司的培训网络,每一位员工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员,一方面经常接受公司提供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提出自己需要哪方面的培训,再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安排,针对不同员工、不同的岗位实施不同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工作技巧、管理素质和能力。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高薪虽然吸引人才,但人才更看重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在企业中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内部培训对员工来说获益匪浅,它使员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有用的知识。

2.2.2、提供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人才争夺战正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热点和焦点,要留住人才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人们愿意来这里工作。

2.2.2.1、情感管理

一些已有孩子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领们,最令其苦恼的就是孩子在上班时无人照看,自己经常会在工作中分心,惦念自己的孩子,一些大公司为了留住自己的爱将,规定几个月大的孩子可以随父母一起上班,公司会派专门人员照看他们。公司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当然会尽其所能为公司效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合乎民心,顺乎民意,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符合民情,体现民气,就必须在理论上学习和研究人的心理动机和心理规律,了解员工的心理,要努力做到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我们努力会使员工与企业处于心心相印的最佳状态。

2.2.2.2、告别等级差别

索尼大家庭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公司总裁最宝贵的同事,这是为什么索尼的员工可以与总裁一起共同工作,共同训练,同他穿一样的工作服,吃一个等级的伙食,在索尼公司任何干部都没有私人办公室,甚至工厂中的头脑也是如此,管理人员同他们的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共同作息。

3、对外:企业经营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原本发源于西方,后来随着某种产品的兴趣,这四个字被外商传入中国,现在,大凡差不多的企业领导或行业主管,在场面上组织四个字的成语的时候,也基本都用上“以人为本”。

日本培特文具公司的总经理每天必到批发商和经销商那里拜访,询问客人对产品有何不满,每当听到客户抱怨时,他就一面向对方致谢,一面把内容详细的记录起来,他回到公司后,把收集到的“不满”交给企划部人员,让他们据以改进老产品和开发新产品,该公司由于坚持此招,公司的销售十分畅顺。国外著名企业的例子与我国形成极度反差,企业要想体现以人为本就要:

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

机遇从来都只给有准备的人,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沈以亨一直秉承自己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沈以亨认为正大广场这个shopping mall要做出人情味,文化味的特点,正大的人情味体现在许多细节上,比如,进入正大,醒目处有电子导航系统,你只需触摸显示屏就能知道各楼层并且还能拿到店家的优惠券;无论你在正大的哪个角落,都会听到舒缓悦人的音乐,一般商场不会有特别大的儿童活动中心,而正大不仅是购物中心也是家庭休闲娱乐、社区公共活动的场所,一般商场会将快餐部设在顶层,正大不,它的快餐部在中间层,一般商场会利用尽可能的场地招租,而正大的公用面积却将近50%,润物细无声,正大营造出的亲切愉悦气氛让你的购物成了一次开心之旅。正大以充满人情味的特点构造出中国大陆的shopping mall.正大广场正是用心,站在顾客的立场去想,看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只要商家用心,顾客从中感受到温暖,自然就会对你情有独钟。

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现在随着产品的种类繁多,商家在设计理念中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河北中兴汽车展出的一款SUV令热衷汽车运动的参观者流连忘返,这款中兴驰野SUV采用了43项创新技术在保证SUV车型特有的动力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了驾乘者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感,驰野SUV对全车密封系统进行了全面改进,门窗密封效果明显改善,可有效避免雨雪渗漏和越野路况的烟尘袭击;车身侧围和车底多余的空间用特殊材料填充,并进行聚氨脂发泡喷涂处理,使行驶噪音降到最低,弛野SUV的整体座椅经过了全新的设计,新增的第三排座椅空间同前排一样宽敞,长途旅行也不会感到疲惫,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怎能不让人感到心动。

4、结论

从根本上讲,无论什么形式的经济活动,都是人在起决定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一条成功要决,但我们的很多企业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喊着“以人为本”的口号,打着以人为本的幌子,却没有行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写这篇论文就是要呼吁企业,要想发展要想有未来,就要重视人,要从管理和经营两个角度去体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从概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含义出发,提出图书馆核心价值包括外在的社会核心价值和内在的职业核心价值,并分析图书馆恪守外在的社会核心价值包含公共性、公开性、共享性、和谐性和公益性等五个因素的理念和原则,指出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的内在动力在于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图书馆知识自由,和建立“以信息依赖性”为基础的信息用户独立性的图书馆制度。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图书馆界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信息世界是多样和不稳定的,并充满偶然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负面价值的认识。特别是图书馆出现“信息技术论”与“信息市场论,’等价值认识论,使传统图书馆崇尚知识与理性、维护知识获取的自由平等权利、追求知识获取的最大化等价值观念产生了动摇。“信息技术论”是伴随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其直接后果是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质疑。而“信息市场论”是随着西方社会进入信息时期,信息作为一种商品走人市场,使信息产业、信息职业迅速发展。在他们看来,“判断信息价值的标准就是市场价值”,导致信息市场价值被无限扩大,进而被界定为商品,由此使社会信息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变得模糊,出现了社会信息意识与图书馆职业价值相左现象。这种价值观念造成图书馆职业信念与职业行为的分化,造成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认识的模糊,影响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为此,美国图书馆协会(ZUA)于1999年成立了一个关于对图书馆核心价值问题探讨的特别工作组,专门进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并在2000年提出了使用、协作、多样性、教育、智力自由、保存、隐私权、专业技能、公共利益、服务等to个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键词川。美国的MichaelGorman在2001〕年《我们的永恒价值:21世纪的图书馆员职业》(OurEnduringValues:Librarianshipinthe21stCentury)一文中也总结了8个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1)知识保存与传递职能;(2)对个人、集体、社会的服务;(3)维护知识自由;(4)理性地处理图书馆业务;(5)支持知识和学习;(6)保障知识和信息的公平获取;(7)尊重利用者的隐私权;(8)支持民主社会。可见,图书馆理论界和实践界试图通过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认识,澄清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模糊性,进而弥补市场经济给图书馆带来精神缺失和价值分化,回归业已形成的图书馆所格守的社会责任与职业责任,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

2.1核心价值的含义

核心价值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一般认为行业组织价值即为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行业组织持久发展的原则和信念,是不受外界评判的永久性指导原则和价值观念。曾朝晖认为,组织的核心价值决定组织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是管理者为统一组织成员意志而确定的价值标准,更是组织管理者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形成的管理思想。瑞典学者MateUrde对核心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核心价值是一个行业的品牌特征,它渗透在组织的任何层次和发展空间,影响领导阶层、战略、组织、产品发展、流通和服务等,是组织的愿景、目标、使命,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稳定性是行业或职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以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独特性是行业或职业特有的价值内涵具有不可替代性;发展性是行业或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职业的价值内涵也会随着行业或职业内部不断深化和丰富,实现行业或职业的价值创造。

2.2图书馆核心价值

既然核心价值的根本理念是社会行业组织持久发展的原则和信念,那么作为传统社会事业组织机构的图书馆,有其不受外界影响的组织发展原则和价值观念,并以其特有的行业稳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来统一图书馆组织成员意志,实现图书馆组织发展目标。

而现代图书馆职业价值观主要来源于文艺复兴和知识理性启蒙运动,其行业价值的稳定性是在尊重个人尊严、自由、平等,尊重科学、真理,追求大众知识和文化,追求共同幸福与拥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图书馆职业价值观为基础,经过现代主义和后现主义的洗礼,赋予并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图书馆职业制度,这种图书馆职业制度是崇尚理性和知识、维护知识获取的平等权利、追求知识获取的最大化等独特价值特征。是“图书馆职业的根本价值取向或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而这种图书馆职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是指导图书馆信息组织、开发、传播和利用原则,这是任何其它机构所不可代替的。这种“不可替代性”的组织原则与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特有的图书馆制度,通过构建具有现代性的图书馆职业制度,规范并指导图书馆信息利用者和信息组织者的行为准则;二是在图书馆制度中,充分肯定图书馆利用者的现实价值,尊重其白身的发展性;二是主张平等、白由和合理地满足图书馆利用者的知识需求;三是尊重社会公众利用与获取图书馆知识的权利;四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排斥商业文化和市场信念,致力于扩大核心服务的免费范围,注重服务,视读者的便利高于管理的方便。也就是说,图书馆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促进图书馆信息的活化与转化,为全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图书馆核心价值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社会性和职业性,正如范并思提出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实质上是对外进行图书馆形哑理念的宣言和对内进行图书馆形哑道德的规范”,另一方面是体现制定图书馆形哑制度应从以“人”为中心价值观向以“信息”为中心价值观转变。所以广义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就是对图书馆价值不懈追求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实质上是对图书馆社会价值、职业价值和图书馆职业制度的定位。

3图书馆社会核心价值

图书馆社会核心价值是人类社会赋予图书馆组织的一种职业精神和形哑责任,是指导图书馆形哑行为规范的基础,图书馆只有格守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形哑目标。

从图书馆发展历史上看,早期古罗马的公共图书馆就已向城市自由民众开放,16世纪上半叶马丁?路德等人倡导的德意志城镇图书馆是为一般市民服务思想,都体现了图书馆所惜守的社会责任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别是1731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发动印刷工人创办了会员制图书馆,这种由产业工人自发地组织起来的读书社团,标志着现代性图书馆的萌芽。其最大特点是以个人人股形式,对所需要的书籍进行共同购买、共同拥有、共同利用的原则,保证广大会员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从而使民办的会员制图书馆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公共、公开和共享的社会价值,也成为当时会员制图书馆的核心思想。

1850年英国的公共图书馆法案(PublicLibraryAct)的通过,标志着现代图书馆制度的确立,使图书馆作为公共、公开和共享的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该法案最大特点是,①向所有居民开放是开办图书馆首要原则;②提出开办图书馆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原则,确立了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的服务机构;③设立和经营图书馆必须有法律依据。从此,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理念和原则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和支持,并赋予了图书馆职业新的价值内涵。而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说明图书馆是由政府、社会和团体共同出资,由图书馆专业人员根据全社会所有人的信息需要形成特定的信息资源体系,其特征就是信息传递的无偿性,从而维护社会公众基本的信息利益。

由以上可以看出,图书馆社会核心价值具有公共性、公开性、共享性、和谐性和公益性等五个因素的服务理念和原则,并在内涵上赋予图书馆所格守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新的内容。

3.1公共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是图书馆社会核心价值的基础性原则。为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并根据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发展性要求,建立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共性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处理浅层次的公民需求与深层次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所谓公共利益是指:“具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即图书馆服务不仅是为公众服务,而是为公共利益、公共价值服务。这使图书馆组织成为社会公众的服务“桥梁”,而且要成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桥梁”,促使社会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忠诚和信赖。

3.2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无条件地向社会公众实行无差别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必要的信息环境,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达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内在知识价值。

3.3共享性原则

共享性原则强调图书馆信息资源通过有效的组织原则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形成大的信息网络,便于社会公众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受社会公众其身份地位的影响,充分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社会公众共同享用图书馆的知识。

3.4和谐性原则

图书馆和谐性原则强调图书馆信息资源分布、获取、利用和图书馆提供服务应树立和谐信息社会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突现信息资源利用的平等观,关心和爱护利用图书馆信息的弱势群体,消除由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利用的和谐性。

3.5公益性原则

图书馆公益性原则是有别于其它行业的、具有独特性的社会价值功能。图书馆信息公益性体现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无偿性,体现图书馆存在的实际社会价值。

4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

于良芝提出:“一个社会如果在信息政策和公共讨论中不再听到图书馆职业精神所代表的、维护公众利益的声音,这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只有彰显图书馆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才能使图书馆社会价值得到发展和继承。蒋永福认为:“所谓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是指在众多的图书馆职业价值中,最能代表职业特征并对整个职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那些或那种价值。而最能代表图书馆职业特征是追求图书馆信息效益最大化、实现图书馆知识自由和制定具有现代性的图书馆职业制度。

4.1追求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

追求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是图书馆职业与生俱来的职业精神和价值特征,是图书馆职业得以稳定发展的动力基础。杜威将这一图书馆职业价值原则和理念表述为“将最好的图书,用最小的成本,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爱德华兹将其表述为无限制地(无需推荐信或人门证)向所有人开放;卡特将其表述为“读者的方便优先于编目员的方便”。几乎所有的图书馆职业先驱都强调,为了保证对知识资源的最大利用,图书馆员应该给予读者其所需的任何帮助。20世纪以后,知识的最大利用原则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并发展为“每本书有其读者”的职业法则。到本世纪初,由于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得到落实,图书馆信息的社会效益得到发展,这使图书馆的信息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4.2实现图书馆知识自由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追求,知识自由是人类的自由理想与诉求在社会知识活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图书馆的使命在于培养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支持各类教育、提供和激发创造机会、加强文化保存与传播、保证获取各种知识、提供知识服务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蒋永福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知识自由是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他认为:以知识自由为图书馆职业的逻辑起点核心价值最具综合性与统摄性,并演绎出其它图书馆各核心价值体系。这说明知识自由是图书馆事业能够得到社会和法律支持的基础,是图书馆职业制度存在的前提。图书馆知识自由的职业制度体现在《图书馆权利法案》上,核心是“图书馆在履行信息提供和教育责任时,应敢于挑战审查制度”、“图书馆应与所有倡导自由表达和自由获取思想的个人和团体合作”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一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等方面;体现在IFL.A通过的《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声明》上,明确图书馆和信息同行要坚持发展和保护以知识自由为核心责任,以维护基本的民主价值和普遍的公民权利;体现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上:自由繁荣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是人类根本价值的体现,富有成效的参与和民主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教育和对知识、思想、文化及信息的自由和不受限制的获取。此外,还体现在日本的《图书馆自由宣言》上,同样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图书馆维护公众知识自由的价值取向。因此,图书馆职业坚持和实现以知识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将引导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3制定具有现代性的图书馆职业制度

事实上,图书馆追求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图书馆信息知识的自由平等,都离不开图书馆制度的保障。而图书馆制度的确立,具体表现为图书馆信息用户对图书馆信息利用的依赖性,实质是社会公众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种依赖。这种依赖实质上是对当时图书馆制度的一种依赖关系,社会公众往往在图书馆制度前失去了白我意识,白我判断和白我价值,体现其个体人格上的无独立性和无白主活动性。因此,图书馆制度的确立和制定,要根据公众对图书馆信息的依赖关系为特征,并从社会公众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习惯和其社会环境对其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影响角度进行确.

篇(7)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供需关系;成本问题;拉动内需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143-03

政策的宏观调控在抑制房价涨幅过高方面没有取得预期成效,老百姓工资的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水平,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望房兴叹。所以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角度以及改善民生的角度都有必要深入去分析房产价格上涨的具体原因,以便政府做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相关房产政策,降低由房产价格高涨所带来的房产泡沫对中国经济的威胁程度,认清现实的发展道路以便可以制定出更有利于未来的长期的高效的发展策略。

一、供需关系的影响

(一)需求影响

一种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需求决定的,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影响房产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1)城乡一元化发展;(2)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3)房地产的区位影响。

1.城乡一元化发展。城乡一元化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包括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城乡一元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一个最主要的改变是人口结构上的改变,即使得大批从农村剩余人口涌向城市和乡镇,使得非农人口的比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表1所示),由此引发的对房地产的需求对房地产行业的总供需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根据拥有房产的目的不同又可以将影响房地产供需关系的需求分为两个方面:居住需求,赚钱需求。(1)城乡一元化发展所引发的居住需求。随着城乡一元化发展的步伐,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乡。虽然城乡一元化发展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这部分人的住宅又形成了另一个新的需求,于是拥有自己住宅成了他们另一个当务之急,这也就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供求关系中需求的比重大大的提升。(2)城乡一元化发展所引发的赚钱需求。就在大部分人因为居住需求为房地产的价格提升作出“贡献”的同时,一部分本身富裕的城乡人口,看到了未来房地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于是这一部分人便本着赚钱的意图加入到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供求关系的大军中来,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早已经解决,他们就是凭借自己的富余资金来赚取更多的资金。

表1

2.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与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表2所示),这也使得城镇居民对房地产需求变得更大,同样根据拥有房产的目的不同可以从居住需求和赚钱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需求变动情况。(1)居住需求。首先,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增强了居民购买的能力,广大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加强。其次,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生态住宅等正在兴起,商品房档次明显提高,城镇居民有效需求逐渐旺盛。最后,拆迁安置等相关辅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城镇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整体需求,并且这部分需求将会持续稳定的增长。(2)赚钱需求。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民间资金的不断雄厚,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又因为股票市场等高风险投资渠道的低迷状态,使得城镇居民转而将资金投入到利润丰厚的房地产业,增加了对房地产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房地产的供需关系,促进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3.房地产的区位影响。房产的区位影响主要是指房产所处位置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即主要是房产周围公共教育、卫生、交通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对房地产价格所产生的影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多的被重视起来,这就使得对处于较好生态环境、交通条件、教育条件、卫生条件地段的房产的需求被大大的提升,直接导致了房产价格的提升。

(二)供给影响

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对于该商品的供给,从房地产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主要是房地产供给结构变动、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行为、国际热钱炒作这三种行为通过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来影响房地产价格。

1.房地产供给结构变动。目前房地产市场供需总量的阶段性失衡使得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应量增加,使得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扬,这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是吻合的。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缓慢,占开发投资的比例较小,部分地方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减少十分明显,出现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不应求的现象,部分城市中低价位的住宅所占比例不到10%,高价位住宅占到40%以上,这种房地产供给结构上的不合理加剧了供需市场的不均衡程度,导致部分住房的供不应求,并最终使得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上升。

2.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行为。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通过减少住房供给量,使得房地产的价格进一步提高。随着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企业家开始进入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开发商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对的土地的供给量就变得越来越少,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心理逐渐增强,于是便开始通过囤积土地、减少住房供给等投机的方式通过减少供给来实现自身的盈利,最终造成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高涨。

3.热钱炒作。“热钱”又称“逃避资本”,主要由延伸到国际间从事牟利活动的短期资金、跨国公司的流动资金及部分暂时闲置或过剩的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部分资金以及大量涌现的各种投资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等共同构成的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它是为追求高报酬及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热钱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有三种途径:第一,直接购买大量房产,刺激房价不断上涨。第二,境外热钱凭借资金优势与国内房地产商“合作”,推动房价上涨。由于部分房地产商融资困难,热钱又有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愿望,双方一拍即合。第三,热钱进入水泥、钢材等与房地产相关的原材料行业,导致房地产的建筑成本大幅度上涨。无论哪一种途径,热钱都会推动房价上涨,助长资产泡沫。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强大“示范效应”下,会吸引更多的外资及国内民间资金进入,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同时泡沫也越来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就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二、成本问题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付。同样的,房地产的成本不是只包含建造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支出,还包括房地产附着的土地的成本,其中影响房地产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地价格的上涨、建造成本的上涨、融资成本的上涨。

(一)土地价格上涨

1.土地价格的概念。土地价格是土地资源价格和土地资产价格的有效统一。土地资源价格产生的基础,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用性、稀缺性、垄断性与可让渡性,它是对土地资源所有权的垄断而获得的,而土地固定资产价格,则是凝结在土地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其理论价格应是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所以土地价格是土地资源价格和土地资产价格的有效统一。

2.土地价格的计算。中国现行的土地价格的计算方式。对于土地价格的构成,中国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土地价格=出让金+配套费+征地拆迁费+开发费”。出让金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的土地使用权金额。城市建设配套费是指城市建设部门向各类基本建设项目征收的用于城市道路桥涵、供热、供水、供电以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组成的网络体系建设费用。征地拆迁费是对原国有土地使用者和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属于补偿性质。土地开发费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开发建设条件而投入的各项客观费用,包括宗地内、外的土地开发费用。

3.土地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从土地的供需状况及地域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供需影响。一般商品由于供需的影响,单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土地价格因为其土地自身的特性却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社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地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2)土地的地域性。由于土地的地域性导致了土地价格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它无法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到处流动,因而使土地市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域市场的土地价格很难相互影响,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均衡价格。所以,土地价格一般是在地域性市场内根据其供求关系,形成各自的市场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价越高的地域其新开发土地价格越高的原因以及不同地域土地价格各不相同的原因。

4.土地价格与房产价格的关系。回顾不同学者对房价和地价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即使运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选取了相同的样本,来源也相同的数据进行分析也有着完全相反的结论。中国目前现行的有关土地价格与房产价格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价决定房价。(2)房价决定地价。(3)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因果关系。(4)相互影响,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其实证明中国的土地价格与房产价格的关系其实是多种关系并存的,其原因是因为土地本身的地域性以及土地价格的地域性所造成的,即在一些地方是单纯的土地价格影响房产价格,但在另一些地方则是两者相互影响只不过两者的主体各不相同,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房产价格是只增不减的。

(二)建造成本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生态成本的不断加大,大部分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产品的价格均开始上升,例如水泥、钢筋、建筑用砖、石子、木材、玻璃等;再加上劳动力工资的上涨、房产周围环境配套设施等附加值的成本上升,这部分价格上涨在开发商所赚取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就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三)开发企业融资的成本提高

开发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近年来,为了打压房地产泡沫,制止房地产过度开发,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了开发企业的贷款门槛,造成新建房地产项目融资成本上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除自筹资金外,主要是国内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来源。其他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房地产预售款。在自筹资金中也仅有16%左右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总的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80%以上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贷款,在政府不断调整银行利率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获得成本也自然会上升,引起房地产开发企业抬高房价。

三、拉动内需的需要

在国外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向内需拉动转变,房地产正好可以用其所能回报经济。毕竟,房地产开发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专家统计,房地产100元的投资,可以拉动十几个部门170元~220元的投资,房地产100元的消费,可以拉动150元的消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房产价格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上涨的原因。

四、结束语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起步晚,虽然近些年房产市场发展的比较快,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更是迅猛发展,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市场机制仍然不是很完善,由此导致的房产价格过快上涨将是房产市场过快发展遗留的问题。因此,中国要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要使中国的房产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一遗留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及市场监管机构发挥其在房产市场中积极的作用,在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政策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到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诸因素,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使中国的房地产事业能够按照平稳、健康的步伐全速前进。

参考文献:

[1] 卢新海,王.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及稳定地价的对策[J].决策参考,2006,(1).

[2] 叶晓东.城市地价与房价关系[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黄英.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与调调控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杨继瑞,何雄浪.地价与房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探讨[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3).

[5] 夏菁,徐婉如.房价与地价的关系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9,(1).

[6] 刘琳.房地产市场互动机理与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 沈建新.浅论房价地价关系及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对策[J].市场论坛,2007,(11).

[8] 王胜.中国住宅类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9,(12).

[9] 廖英敏.正确认识当前房地产形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1).

[10] 余华义,陈东.中国地价、利率与房价的关联性研究[J].经济评论,2009,(4).

[11] 马征.从供求两方面分析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J].商业经济,2008,(9).

The Factors of the Keep Rising Estate Prices of Our Country

PAN Wu-lin,ZHAO Meng,LIU Jing,WANG Gang

(Administrtion Collage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0,China)